Upāsakāśīlasūtra (Youposai Jie Jing) 優婆塞戒經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優婆塞戒經卷第七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業品第二十四之餘
[1069c08] 「善男子!眾生作罪,凡有二種:一者、惡戒,二者、 無戒。惡戒之人,雖殺一羊,及不殺時,常得殺
罪。何以故?先發誓故。無戒之人,雖殺千口, 殺時得罪,不殺不得。何以故?不發誓故。是故 一切善不善法,心為根本。因根本故,說諸比
丘犯有二種:一者、身犯,二者、口犯;無心犯也。 如是戒者,時不具足,支不具足,則不得戒。 譬如鑽火,有燧、有力、有乾糞草,然後得火,
若少一法,則不得火,戒法亦爾。如是戒者, 若得、若捨、若持、若毀、皆隨於心;如來了了知 諸法性,是故制之。若復有人,因於善業思惟
力故,不造諸惡,名如法戒;若從他得,名為受 戒。若離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惡獸——師子、虎、 狼——應得功德,然實不得。以是因緣,受善戒者
得無量福,受惡戒者得無量罪。是故經中說 惡律儀:一者、畜羊,二者、畜雞,三者、畜猪,四者、 釣魚,五者、網魚,六者、殺牛,七者、獄卒,八、畜獵
狗,九、作長摾,十、作獵師,十一、呪龍,十二、殺 人,十三、作賊,十四、兩舌,十五、以苦鞭撻、枷 鎖、押額、鐵釘、燒炙加人。國王、大臣、受寄抵謾
不知恩者,惡性惡心大惡村主典稅物者,毀 戒比丘心無慚悔,如是之人,皆無戒也;雖復 不名不善業道,而得大罪。何以故?盡壽作故。
如是等事,若不立誓,不從人受,則不成就。如 是惡戒四時中捨:一者、得二根時,二者、捨壽 命時,三者、受善戒時,四者、斷欲結時。
[1070a04] 「或有 說言:如善戒具足,惡戒亦爾。是義不然!何 以故?惡戒易得故,一因緣得故,所謂立誓。善
戒不爾,有五方便,所謂五根,是故難得;以難 得故,要須具足。
[1070a08] 「若有說言:優婆塞戒無無義 語、兩舌、惡口,是故優婆塞戒、八戒齋法、沙彌、 比丘、不具足得。是義不然!何以故?我今受
持淨口業故。
[1070a11] 「若有說言:我受五戒淨身、口、意, 心若不淨,當知是人不得具戒。譬如有人,受 惡戒已,雖不殺生,是人常有惡戒成就。毀禁
比丘亦復如是。何以故?受持戒已,一一戒 邊多業多果故。眾生無量,戒亦無量;物無量 故,戒亦無量。是善惡戒,俱有三種:謂上中
下。若不受惡戒,雖多作罪不名惡戒。若有難 言:『何緣五戒盡形壽受,八戒齋法一日一夜?』 當言:『如來善知法相,通達無礙,作如是說。』
[1070a19] 「善 男子!世間福田凡有二種:一、功德田,二、報 恩田。壞此二田,名五逆罪。是五逆罪,有三因
緣:一者、有極惡心,二者、不識福德,三者、不見 正果。若人異想,殺阿羅漢不得逆罪,父母亦 爾。若無慚愧,不觀報恩,心無恭敬,但作方
便,不作根本,雖非逆罪,亦得大報。善教授故, 生憐愛故,能堪忍故,難作作故,受大苦故, 是故父母名報恩田。若復有人殺父母已,雖
復修善,是善無報。是故我說:人所蔭處,乃至 少時,慎勿毀折枝條花葉。
[1070a29] 「善男子!我涅槃 後,有諸弟子,當作是說:若以異想異名殺父 母不得逆罪;即曇無德。或復說言:雖以異想
殺於父母,故得逆罪;即彌沙塞。或復有說:異 想異名殺於父母,俱得逆罪;即薩婆多。何以 故?世間真實,是可信故,父母真實,想亦不轉,
惡心殺之,即得逆罪。實是父母,無父母想,不 發惡心,父母雖死,不得逆罪。何以故?具足四 事,乃得逆罪:一者:實是父母作父母想,二者、惡
心,三者、捨心,四者、作眾生想。具是四事,逆罪 成就;若不具者,則不成就。若為憐愍故,若為 恭敬故,若為受法故,若為怖畏故,若為名
稱故,授與死具,雖不手殺,亦得逆罪。若為 他使令殺父母,啼哭憂愁而為之者,如是 罪相,初中後輕。欲殺父母,誤中他人,不得
逆罪。欲殺他人,誤中父母,亦復如是。欲殺 母時,誤殺相似,殺已藏刀,復中母身,不得 逆罪。母有異見,兒有異殺,但得殺罪,不得
逆罪。是五逆罪,殺父則輕,殺母則重,殺羅 漢重於殺母,出佛身血重殺羅漢,破僧復重 出佛身血。
[1070b20] 「有物重意輕,有物輕意重,有物 重意重,有物輕意輕。物重意輕,如無惡心 殺於父母。物輕意重者,如以惡心殺於畜生。
物重意重者,以極惡心殺所生母。物輕意輕 者,如以輕心殺於畜生。如是惡業,有方便重, 根本、成已輕;有方便、根本輕,成已重;有方便、
根本重,成已輕;有根本輕,方便、成已重。物是 一種,以心力故得輕重果。
[1070b27] 「善男子!有人以食 欲施於我,未與我間轉施餓狗,我亦稱讚如 是人者是大施主。若是福田、若非福田、心不
選擇而施與者,是人獲得無量福德。何以故? 心善淨故。是業四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 者、後報,四者、無報。業有四種:一者、時定果報
不定,二者、報定時不必定,三者、時定果報亦 定,四者、時果二俱不定。時定者,所謂現在、 次生、後世。若時不定,果報不定,是業可轉。
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 以故?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 輕。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
作故,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 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眾生行 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
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 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 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
現世輕受。若人具有欲界諸業,得阿那含果, 能轉後業現在受之。阿羅漢果,亦復如是。
[1070c17] 「善 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 壞極重之業,如阿伽陀、呪及除毒寶,破壞惡
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輕,後成已重,是人不修 身、戒、心、慧,令輕作重。眾生若作一種、二種乃 至種種,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後作,名
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 復有作已不具足者,謂作業已果報不定;復 有作已亦具足者,謂作業已定當得報。復有
作已不具足者,果報雖定,時節不定;復有作 已亦具足者,時報俱定。復有作已不具足者, 持戒、正見;復有作已亦具足者,毀戒、邪見。
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信因信果;復有作已亦 具足者,不信因果。復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惡 之時有善圍遶;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惡之
時惡來圍遶。復有作已不具足者,雖作眾惡, 人中受報;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惡,地 獄受報。復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復
有作已亦具足者,無有念心。復有作已不具 足者,三時生悔;復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時 不悔。如惡,善亦如是。因是作已亦具足故, 作小得大,作大得小。
[1071a09] 「一意摸身,身既成就,有 無量意,摸身初意,即是善也。身既成就,得二 種果:雜善、不善。如人,天亦如是。地獄眾生惡
意摸身,身既成已,一向不善。餓鬼、畜生亦惡 意摸身,身既成已,雜善不善。善惡中陰以善 惡摸身,身既成已,俱得雜報,善以不善。歌羅
羅時乃至老時,亦得雜報,善以不善。是故經 說有四種業: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 報,不黑不白是業無報。黑業黑報,所謂地獄;
白業白報,所謂色天;雜業雜報,所謂欲天、人 中、畜生、餓鬼;不白不黑無報,所謂無漏。
[1071a19] 「善男 子!若人不解如是業緣,無量世中流轉生死。 何以故?不解如是業因緣者,雖生非想非非 想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墮三惡道故。
[1071a22] 「善男子! 一切摸畫,無勝於意,意畫煩惱,煩惱畫 業,業則畫身。貪因緣故,色聲妙好,威儀詳
序;瞋因緣故,色聲麁惡,威儀卒暴;如瞋,癡亦 如是。無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獄處,無量畜 生,無量餓鬼,皆因業作;人、天亦爾。無量眾生
獲得解脫,亦因於業。
[1071a28] 「善男子!是十善道有 三事:一者、能遮煩惱,二者、能作善心,三者、能 增長戒。如除毒藥,凡有三事:一者、阿伽陀
藥,二者、神呪,三者、真寶。若人善修不放逸 行,具足正念,分別善惡,當知是人決定能修 十善業道;若多放逸,無有慚愧及以信心,
當知是人決定能作十不善業道。是十業道, 復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 若復有人能勤禮拜供養父母、師長、和上、
有德之人,先意問訊,言則柔軟,是名方便。若 作已竟,能修念心,歡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時 專著,是名根本。
[1071b10] 「善男子!是十業道,復有三種: 謂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 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
是十業道,三法圍遶:所謂無貪、恚、癡,有貪、瞋、 癡。是十業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捨戒有六: 一者、斷善根時,二者、得二根時,三者、捨壽命
時,四者、受惡戒時,五者、捨戒時,六者、捨欲 界身時。
[1071b17] 「或復說言:佛法滅時便失戒者。是 義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斷身、 口、意惡,故名戒戒;根本四禪,四未到禪,是名
定戒;根本四禪,初禪未到,名無漏戒。捨身 後世更不作惡,名無作戒。守攝諸根,修正念 心,見聞覺知,色聲香味觸法不生放逸,名
攝根戒。何因緣故得名為戒?戒者名制,能制 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復戒者,名曰迮 隘,雖有惡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復戒
者,名曰清涼,遮煩惱熱不令得入,是故名涼。 又復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無上道,是故名 上。又復戒者名學,學調伏心智慧諸根,是故 名學。
[1071b29] 「善男子!或時有人具足一戒,所謂波 羅提木叉戒;或具二戒,加定共戒;或具三戒, 加無漏戒;或具四戒,加攝根戒;或具五戒,加
無作戒。
[1071c03] 「善男子!波羅提木叉戒現在得,定 共戒者三世中得。善男子!若復有人欲受戒 時,至心能觀生死罪過、解脫功德,信心歡喜,
是人兼得作無作戒。如是戒者,隨命長短,命 長長得,命短短得。是無作戒,三因緣捨:一 者、小莊嚴故,二者、心放捨故,三者、作不堅
故。不捨因緣復有三事:一者、有本願故,二 者、作業堅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善男子! 除十善業及十惡業、善戒惡戒,已更有業戒
所不攝者,謂善惡法。如是善惡有作無作, 有人具足作及無作,若現在作善未捨之頃, 具作無作;第二念中成就過去作無作,作已
過去,唯有無作無有作也。若人得戒,雖作不 善,是人現世成就二法:惡法有作,善法無作。 是作無作,二因緣捨:一者、所施物盡,二者、心
捨善。作,二世成就,過去、現在;無作三世。定戒 二因緣捨:一者、退時,二者、斷善根時。復有 三時;一者、捨身時,二者、退時,三者、生上時。無
漏戒有三時捨:一者、退時,二者、轉鈍作利時, 三者、得上果時。心善業一時失,謂上生退時; 身口意善,斷善根時一時俱失。善男子!若得
具足戒、定戒、無漏戒、攝根戒,是人了了解十 業道。
[1071c25] 「善男子!因十業道,眾生壽命有增有減: 減者,壽命十年,增者,至無量年。北欝單曰 定壽千年,此壽百年,東西二方二百五十;
此壽無量,彼亦無量。四天王壽人數九百萬 歲,命亦不定,如三天下。三十三天壽千八百 萬歲,命亦不定。焰摩天上壽三千六百萬
歲,命亦不定。兜率天壽七千二百萬歲,除 後身菩薩,餘一切命皆亦不定。化樂天壽 萬四千四百萬歲,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壽
二萬八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 上一年,即熱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 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二萬八
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化樂天上一年,即 是大聲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 十二月為一歲,彼獄壽命萬四千四百萬歲,
命亦不定。兜率天一年,即是小聲地獄一日 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 彼地獄壽命七千二百萬歲,命亦不定。焰天
一年,即眾合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 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三千六 百萬歲,命亦不定。三十三天一年,即是黑繩
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 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一千八百萬歲,命亦不 定。四天王上一年,即是活地獄中一日一夜;
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 獄壽命九百萬歲,命亦不定。阿鼻地獄壽命 一劫,大熱地獄壽命半劫,唯此二處,壽命決
定。人中五百年,是餓鬼中一日一夜;如是 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鬼壽命萬 五千歲,命亦不定。畜生道中,除難陀婆難陀,
其餘一切命亦不定。阿鼻地獄一年,即是非 想非非想處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 十二月為一歲,彼天壽命八萬大劫;無所有
處六萬劫,識處四萬劫,空處二萬劫。
[1072a29] 「若有 發起輕微煩惱,愛著空定,當知是人生四無 色。從十年增至八萬歲,從八萬歲減還至 十年,如是增減滿十八反,名為中劫。穀貴
三災,疾病三災,刀兵一災,名一小劫。水火 二災各五段過,有一風災,五風災過,名一大 劫。閻浮提中刀兵起時,東西二方人暫生瞋。
此病起時,彼小頭痛,力少微弱。此穀貴時,彼 則念食。如是惡事,欝單曰無。因不殺故,壽命 增長;偷因緣故,壽命減少。有二種劫:一者、
水劫,二者、火劫。火劫起時,地獄眾生若報 盡者,悉得出離,若未盡者,移至他方大地獄 中。若此世間八大地獄空無眾生,是名眾生
脫於地獄。四大海中所有眾生,業若盡者,悉 皆得脫;若未盡者,悉轉生於他方海中。若是 海中無一眾生,是名得脫。閻浮提地直下過
於五百由延,有閻羅王城,周遍縱廣七萬 五千由延。如是城中,餓鬼眾生業已盡者,悉 得出離;業未盡者,轉生他方閻羅王所。若是
城中乃至無有一眾生者,是名得脫。爾時有 人內因緣故,獲得初禪。得已、即起大聲唱言: 『初禪寂靜!初禪寂靜!』諸人聞已,即各思惟,一
切皆共獲得初禪,即捨人身生初禪地。時初 禪中復有一人,內因緣故,修得二禪。得已、即 起大聲唱言:『二禪寂靜!二禪寂靜!』眾生聞已,
各自思惟,復獲二禪,捨初禪身,生二禪處。 當爾之時,從阿鼻獄上至初禪,乃至無有一 眾生在。
[1072b27] 「善男子!四天下外,有由乾陀山,中 有七日,眾生福德因緣力故,唯一日現,賴 之熟成百穀草木。火劫起時,七日都現,燒燃
一切百穀草木、山河大地、須彌山王乃至初 禪。二禪眾生見是火災,心生怖畏。彼中復有 先生諸天,語後來天:『汝等莫怖!我往曾見如
是火災,齊彼而止,不來至此。』如諸眾生增 十年壽至八萬歲,減八萬壽還至十年,經爾 所時,如是火災熱猶未息。是時便從中間禪
處降注大雨,復經壽命一增一減,眾生業行 因緣力故,為持此水,其下復出七重風雲。是 時雨止,水上生膜,猶如乳肥。四天下中須彌
山王漸漸生現,水中自然具有一切種種種 子。是時二禪復有一人短命福盡,業力故墮 生世間。壽無量歲,光明自照。獨處經久,心生
愁惱而自念言:『我既獨處,若我有福,願更有 人來生此間,與我為伴。』發是念已,是時二禪 有諸眾生薄福命盡,業因緣故便來生此。是
人見已,心生歡喜,即自念言:『如是人者,我所 化生,即是我作;我於彼人,有自在力。』彼人亦 念:『我從彼生,彼化作我,彼於我身有自在力。』
以是因緣,一切眾生生我見想。善男子!陰 界入等,眾生世界,國土世界,皆是十業因緣 而有。
[1072c21]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 出家菩薩能觀如是十業道者,是不為難;在 家觀者,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
緣所纏遶故。」
優婆塞戒經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
[1072c26] 善生言:「世尊!佛先已說檀波羅蜜、尸波羅蜜, 菩薩云何而得修集忍波羅蜜?」
[1072c27] 佛言:「善男子! 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飢渴、 寒熱、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
見無謬,忍佛、法、僧,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 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施難作,名出世 忍。善男子!菩薩若值他人打罵、輕賤、毀呰、惡
口、罵詈,是時內心無加報想。菩薩雖作如是 忍事,不為現在,但為後利。有善報之,惡則不 反。
[1073a06] 「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 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羅蜜,有非忍辱非波 羅蜜。是忍辱非波羅蜜者,所謂世忍,聲聞、
緣覺所行忍辱。是波羅蜜非忍辱者,所謂禪 波羅蜜。亦是忍辱亦波羅蜜者,所謂若被割 截頭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羅蜜、
尸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非忍辱非波羅蜜 者,所謂聲聞、緣覺持戒布施。
[1073a13] 「善男子!若欲修 忍,是人應當先破憍慢、瞋心、癡心,不觀我及 我所相、種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觀,當知
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歡喜。有智之 人,若遇惡罵,當作是念:『是罵詈字,不一時生, 初字出時後字未生,後字生已初字復滅,若
不一時,云何是罵?直是風聲,我云何瞋?我今 此身五陰和合,四陰不現,則不可罵,色陰十 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
誰當受罵?然彼罵者,即是風氣。風亦二種:有 內、有外,我於外風都不生瞋,云何於內而生 瞋也?世間罵者,亦有二種:一者、實,二者、虛。
若說實者,實何所瞋!若說虛者,虛自得罵,無 豫我事,我何緣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惡。何以 故?因瞋恚故生三惡道。若我於彼三惡道中
受苦惱者,則為自作自受苦報,是故說言一 切善惡皆因我身。』
[1073a29] 「善男子!生忍因緣有五事: 一者、惡來不報,二者、觀無常想,三者、修於 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斷除瞋恚。善男
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當知是人能修忍辱。 若人軟言,淨身口業,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能 觀一切苦樂因緣,當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
修空三昧,觀諸眾生悉是無常,受苦等想;彼 罵辱時,能觀罵者如狂如癡,稚小無智,當知 是人能修忍辱。智人當觀:勝我者罵,我不應
瞋。何以故?我若瞋者,或奪我命。若不如者,瞋 亦不應報。何以故?非疇匹故,我若報者,辱我 身口。譬如有人授毒與他,人無責者,如其自
服,人則嗤笑。我亦如是,若瞋彼者,當於未來 受大苦惱,一切聖人悉當責我。以是因緣,我 身若被截斫分離,不應生瞋。應當深觀往業
因緣,當修慈悲憐愍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 者,我當云何能調眾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種 如是種子,云何獲得如是正果!
[1073b18] 「善男子!若有 智人樂修忍辱,是人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 戲,人見歡喜,覩之無厭,於受化者,心不貪著。
智人見怨以惡來加,當發善願,願彼怨者未 來之世為我父母、兄弟、親戚,莫於我所生憎 怨想。復當觀察:若人形殘,顏色醜惡,諸根
不具,乏於財物,當知皆從瞋因緣得,我今 云何不修忍辱?以是因緣,智者應當深修忍 德。
[1073b26]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忍辱時,常樂觀 察生死罪過,樂修法行,勤於精進,讀誦書寫 如來正典,供養師長有德之人,能瞻病苦,修
於慈悲,憐愍一切,見苦惱者,能令遠離。常樂 出家,乃至盡壽持戒、精進,攝持六根,不令得 起煩惱因緣,寧捨身命,終不毀戒。若他有事,
樂為營理,常有慚愧,樂讚忍德。為調眾生堪 忍眾苦,於怨尚能忍於惡事,況復親所!能 忍二瞋:一、眾生瞋,二、非眾生瞋。捨己樂具,
令眾得樂,不念多惡,不忘少善,遠離兩舌,前 後默然不說彼短,說煩惱過令眾得離,他所 不喜不為說之,淨身、口、意,了諸罪業。若客煩
惱因緣作罪,作已慚愧,心生悔恨。
[1073c09] 「善男子!菩 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 忍辱,是不為難;在家修忍,是乃為難。何以故?
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遶故。」
優婆塞戒經毘梨耶波羅蜜品第二十六
[1073c14]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能修六波羅蜜,誰 為正因?」
[1073c15]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已生惡法 為欲壞之,未生惡法為遮不起,未生善法為 令速生,已生善法為令增廣,勤修精進,是
名精進。如是精進、即是修行六波羅蜜之正 因也。是勤精進,能脫一切諸煩惱界。
[1073c19] 「善男子! 若能受於三惡道苦,當知是人真實能修毘 梨耶波羅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緩。精進二種:
一、正,二、邪。菩薩遠離邪精進已,修正精進。修 信、施、戒、聞慧、慈悲,名正精進;至心常作,三時 無悔,於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學世法及出世
法,一切皆名正精進也。菩薩雖復不惜身命, 然為護法,應當愛惜。身四威儀常修如法,修 善法時心無懈息,失身命時不捨如法。若
能到於六事彼岸,悉是精進之因緣也。若自 讀誦、書寫、思惟十二部經,名自為法勤行精 進;若能以是轉化眾生令調伏者,名為他法
勤行精進。若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 聞智慧,修學世法,供養父母、師長、有德之人, 修舍摩陀、毘婆舍那,讀誦、書寫十二部經,
復能遠離貪、恚、癡等,名為菩提勤行精進。如 是悉名為正精進,是名六波羅蜜之正因也。
[1074a07] 「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時一切布施,不能 持戒,勤行精進,攝心念定忍於惡事,分別善 惡,是故我言六波羅蜜因於精進。」
[1074a09] 「善男子!有 勤精進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勤精進,有亦 精進亦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羅蜜。精進非
波羅蜜者,如邪精進,善事精進,聲聞、緣覺所 有精進。有波羅蜜非精進者,所謂般若波羅 蜜。有亦精進亦波羅蜜者,所謂布施、持戒、忍
辱、精進、禪等五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羅蜜 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布施、持戒、忍辱、禪定、 智慧及餘善法。
[1074a17]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 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勤精進,是不為難; 在家修進,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
因緣所纏遶故。」
優婆塞戒經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1074a22]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禪波羅蜜,云何 禪定?」
[1074a23] 「善男子!禪定即戒、慈、悲、喜、捨,遠離諸結, 修集善法,是名禪定。善男子!若離禪定,尚不 能得一切世事,況出世事?是故應當至心修
集。」
[1074a26] 「菩薩欲得禪波羅蜜,先當親近真善知識, 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謂戒戒、攝諸根戒,斷 於邪命,如法而住。隨順師教,於善法所不生
知足,修行善時心無休息。常樂寂靜,遠離五 蓋,心樂思惟觀生死過,常修善法至心不廢, 具足正念,斷諸放逸。省於言語,亦損眠、食,心
淨、身淨。不親惡友,不與惡交,不樂世事。知時、 知法,了知自身。觀心數法,若有喜相、愁相、瞋 相、軟相、堅相,知已能除,猶如金師,善知冷熱,
不令失所。樂甘露味,雖處世法,身心不勤,猶 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正念堅固,亦見 知覺有為多過。若人樂修如是三昧不休不
息,當知是人能具足得;譬如攢火,以不息 故,火則易得。」
[1074b10] 「善男子!若離三昧欲得世法、出 世菩提,無有是處。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 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緣,應當攝心!如人執鏡,
則見一切善惡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 莊嚴也。受身心樂,名為三昧;不增不減,名等 三昧。從初骨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皆名三昧。是三昧有四緣:一者、從欲, 二者、從精進,三者、從心,四者、從慧。是四緣故, 得無量福,增一切善。復有三種:一者、從聞,
二者、從思,三者、從修;從是三法漸漸而生。復 有三時:所謂生時、住時、增時。善男子!欲界 之中,有三昧子,是子因緣,得三菩提。是三昧
者,有退、住、增,若在四禪,性則堅固。從初乃至 非想非非想處,上地勝下,次第如是。根本禪 中則有喜樂,非中間禪。六通亦爾,在於根本,
不在餘處。是三昧名菩提莊嚴,因是三昧,能 得學道及無學道,四無量心、三解脫門,自利 利他,無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調眾生,無量智
慧,五根三昧,轉鈍為利,斷於一切生老病死, 能得成就一切種智,見諸法性,如羅縠視。
[1074b29] 「善 男子!智者應當作如是觀:一切煩惱是我大 怨。何以故?因是煩惱能破自他,以是因緣, 我當修集慈悲之心,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
得無量純善法故。若有說言:離於慈悲得善 法者,無有是處。如是慈悲能斷不善,能令 眾生離苦受樂,能壞欲界。是慈若能緣於欲 界,名欲界慈。
[1074c07] 「善男子!眾生若能修集慈心, 是人當得無量功德。修慈心時,若能先於怨 中施安,是名修慈。善男子!一切眾生凡有
三聚:一者、怨,二者、親,三者、中;如是三聚,名為 慈緣。修慈之人,先從親起,欲令受樂;此觀 既成,都及怨家。善男子!起慈心時,有因戒起,
有因施起;若能觀怨作子想者,是名得慈。善 男子!慈唯能緣,不能救苦;悲則不爾,亦緣亦 救。善男子!若能觀怨一毫之善,不見其惡,
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病苦,能 往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須,當知是人能善 修慈。善男子!若能修忍,當知即是修慈因
緣。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樂因緣。若能修慈, 當知是人能破一切憍慢因緣,能行施、戒、忍 辱、精進、禪定、智慧,如法修行。若人修定,當
知是人修梵福德;得梵身故,名梵福德。若人 能觀生死過罪、涅槃功德,是人足下所履糞 土,應當頂戴。是人難忍能忍,難施能施,難
作能作,是人能修四禪、四空及八解脫。復作 是念:『一切眾生身口意惡,未來若受苦惱報 者,悉令我受;若我所有善果報者,悉令眾生
同我受之。』如是慈悲,緣廣故廣,緣少故少。慈 悲三種:謂下中上。復有三種:一者、緣親,二 者、緣怨,三者、緣中。復有三種:一者、緣貪,二
者、緣眾生,三者、緣非眾生。如是緣者,悉名三 昧。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1075a03] 「善男子!有禪非波羅 蜜,有波羅蜜非禪,有亦是禪亦波羅蜜,有非 禪非波羅蜜。是禪非波羅蜜者,謂世俗禪,
聲聞、緣覺所有禪定。是波羅蜜非禪定者,所 謂施、戒、忍辱、精進。亦是禪亦波羅蜜者,謂金 剛三昧。非禪非波羅蜜者,謂一切眾生、聲聞、
緣覺、從聞思惟所生善法。
[1075a09] 「善男子!菩薩有 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於 淨禪,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
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遶故。」
優婆塞戒經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
[1075a14] 善生言:「世尊!菩薩云何修淨般若波羅蜜?」
[1075a15] 「善男子!若有菩薩持戒精進,多聞正命,修 於忍辱,憐愍眾生,心多慚愧,遠離嫉妬,真實 了知諸善方便;為眾受苦,不生悔退,樂行惠
施,能調眾生,善知所犯輕重之相,勤勸眾 生施作福業;知字知義,心無憍慢,親近善友, 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寶、諸師、和上、長
老有德,於身菩提不生輕想,能觀菩提深妙 功德;知善惡相,知世出世一切聲論,知因知 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當知是人能得智慧。
如是智慧有三種: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 修生。從字得義,名從聞生;思惟得義,名從思 生;從修得義,名從修生。能讀如來十二部經,
能除疑網,能讀一切世論世事,能善分別邪 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別十二部經,陰、 界、入等因果字義,毘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
下相,善、惡、無記及四顛倒,見道、修道,能善 分別如是等事,是名智慧。
[1075b02] 「善男子!有智之 人,求於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親近 佛及佛弟子。世無佛法,樂在外道出家修學,
雖處邪道,樂求正要,常修慈、悲、喜、捨之心及 五通道。得五通已,觀不淨想及無常想,能 說有為多諸過罪。為正語故,教諸眾生令學
聲論,能令眾生離身心病,樂以世事教於他 人,所作事業無能勝者,所謂呪方,種種醫藥。 能善求財,得已能護,用以道理,如法惠施。雖
知一切,不生憍慢,得大功德,不生知足,能教 眾生信、施、持戒、多聞、智慧。知善、不善、無記方 便,善知學行因緣次第,知菩提道及道莊嚴,
知諸眾生上中下根,知外聲論心不存著,知 眾生時隨宜調伏,知眾生世及國土世,知從 具足六波羅蜜。
[1075b16] 「善男子!有是智慧非波羅 蜜,有波羅蜜非是智慧,有是智慧是波羅蜜, 有非智慧非波羅蜜。是智慧非波羅蜜者,所
謂一切世間智慧,聲聞、緣覺所行智慧。是 波羅蜜非智慧者,無有是義。是智慧是波羅 蜜者,所謂一切六波羅蜜。非智慧非波羅蜜
者,所謂一切聲聞、緣覺施、戒、精進。
[1075b22] 「善男子!若 人有能勤修如是六波羅蜜,是人名為供養 六方,能增財命。
[1075b24]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 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智慧,是不為難;在 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
緣所纏遶故。」
[1075b28] 說是法時,善生長者子等千優婆塞,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心已,即從坐起,禮 佛而退,辭還所止。
優婆塞戒經卷第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4 冊 No. 1488 優婆塞戒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波羅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