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vibhaṅga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 第二十四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阿蘭若六夜學處第二十七
[0755a13]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去斯不遠有一聚落,彼有長者大富饒財多 諸僕使,彼有淨信心意樂賢善。彼為僧伽造
一住處,其狀高大有妙石門,周匝欄楯悉皆 嚴飾,生天梯隥見者歡喜。於此住處請六十 苾芻,夏安居已隨意而去。時彼施主見寺空
虛令人守護,勿使賊徒盜床褥等。是時復有 六十苾芻人間遊行,屆斯聚落求覓停處。時 有一人報苾芻曰:「聖者!何不住寺耶?」答言:「賢
首!何有寺耶?」答言:「村外林中有好住處。」苾芻 便往見,守護人彼遙見已,告言:「善來!善來!」即 便以次給與房舍并及床褥,倚枕坐床并三
木拒,告言:「聖者!可先濾水,我今暫往白長 者知。」至已告曰:「長者!今仁福德倍更增長,有 六十客苾芻來至寺所。」長者聞已即便驚喜,
報家人曰:「汝等今可取酥、蜜、沙糖、石榴、石蜜、 蒲萄、胡椒;乾薑、蓽茇,堪作非時漿物持往寺 中。今客僧伽來至住處,欲作非時漿令其飽
飲。」家人聞已咸將至寺,時諸苾芻既濾水已 各住,威儀隨處而住。是時長者便往寺中遙 見苾芻,如蓮花叢充滿寺內,倍益信心極加 歸向,說伽他曰:
「若村若林中, 若高若下處,
僧伽居住者, 令生愛樂心。」
[0755b08] 作非時漿調和既了自手授與,諸苾芻眾飽飲 漿已,禮僧伽足自執香鑪,引諸僧眾出繞制 底還歸寺中。居上座前長跪而住,上座為彼
而作呪願。願已長者白言:「明日中時,唯願 聖眾就我宅中哀受微供。」苾芻許之,禮足而 去。彼於明日辦諸美膳供養僧伽,僧伽食已
各歸住處。復於中後設非時漿,既澡潄已為 說妙法,上座復與呪願。是時長者手執香鑪, 於上座前白大眾曰:「聖者!此之住處我不為
身,亦不為親屬。然本意者,但為僧伽造斯住 處,願見哀愍於此夏安居。」諸苾芻告長者曰: 「法主世尊今現在室羅伐城,於時時中聞說
授記:某甲苾芻證阿羅漢,某甲苾芻成不淨 觀。勝光大王、末利夫人、仙授世主毘舍佉母, 及餘長者婆羅門等並悉敬信。我等至彼,若
法、若義皆同受用,我等欲往。」長者白言:「受法 義利,唯仁所知:衣食資身,我願供給。願少留 心,於此停住,四事供養當無闕乏。」上座告
言:「諸具壽!如世尊說:『若其施主有敬信者,應 須悲愍增長信心。』我今欲於此住。」既作留意, 即便於此內外觀察,遂見香花滿樹美果豐
枝,清沼茂林皆可愛樂。上座告曰:「諸具壽!今 此住處花果豐盈,若前安居果實未熟,我等 宜作後安居。」作是議已便後安居。
[0755c02] 時彼長者 唯造一寺,所有福業皆在其中,於此聚落及 餘村坊更無別寺,諸人福業亦皆臻湊。時諸 苾芻於此安居多獲利養,隨意事了猶未分
散。時有迦栗底迦賊,共相議曰:「我等當作何 業,於一歲中不假劬勞豐足衣食?」有作是說: 「我等宜應偷苾芻物。」餘賊報曰:「彼一日中過
百門閫,辛苦乞索僅得充軀,彼何所有?」中有 一賊諳委苾芻,告諸人曰:「汝不知彼大有財 物,所以然知此造寺長者信心淳善,唯造一
寺所有福業皆在其中,於此聚落及餘村坊 更無別寺,諸人福業亦皆臻湊。時諸苾芻於 此安居多獲利養。若不信者可共親觀。」諸人
報曰:「若爾,汝可先觀我當後去。」報言:「我且先 行。」即便整理衣服緩步從容,口誦伽他旋行 制底便入寺內。于時門所有一莫訶羅苾芻,
彼賊見已禮足而問:「聖者!此是誰寺?房宇莊 嚴令人愛樂,願生天者是其梯隥。」苾芻報言: 「賢首!是某甲長者之所興建。」問言:「聖者!此是
毘訶羅?為是毘伽多?」苾芻問曰:「何謂毘訶羅? 何謂毘伽多?」報曰:「若資具充滿是毘訶羅,若 所須闕乏是毘伽多。」苾芻報曰:「賢首!若如是
者,此是毘訶羅,非毘伽多,於此住處資產豐 足。」賊便報曰:「聖者!若足食者不應餐土,若 足衣者不著樹皮,仁之衣服應有多少?」時莫
訶羅稟性愚直,便携賊手共進房中報言:「汝 觀架上衣物。」重復問言:「聖者!此是仁物?為僧 祇耶?」報言:「賢首!是我私物。」問言:「聖者!仁是上
座?為是法師?」報言:「賢首!我非上座,亦非法師。 我是沙彌,在僧之末。」報曰:「仁所有物我已知 之,然於眾家有臥具不?」報言:「賢首!我在最
下尚七事具足,何況僧家?」問言:「聖者!眾家厨 內煮食之物,為用瓦器?為銅釜耶?」苾芻即便 示其庫屋告言:「於此庫中充滿銅器。」既知此
已賊便欲去,報言:「聖者!向來廢仁善品妨我 家業,今且辭去後更諮參。」報言:「好去。」賊乃 禮足而行,詣諸賊所告曰:「我於彼寺觀察財
物如陸地舟,宜可偷竊。」中有一人告諸賊曰: 「我曾聞說,有六十人善閑弓矢於此出家,不 可造次輒為偷竊,若眾集聽經方可入寺。」別
人問曰:「不知何日眾聚聽經?」其諳委僧人告 諸賊曰:「八日已過月半當誦。」即便屈指數日 而住,至十四日上座自說波羅提木叉,為長
淨事已令誦經者昇師子座,纔始發端誦伽 他曰:
「佛在給園中, 能斷諸纏惑,
諸根皆寂定, 告眾如是言。」
[0756a20] 于時賊徒扣門而喚,苾芻問曰:「汝是何人?」報 言:「聖者!我是善男子。」時諸苾芻便作是念:「或
聚落人來此聽法,我為開門。」其門既開賊徒 競入爭取財物,苾芻告曰:「汝向報言是善男 子,今來入寺便竊我財。」賊言:「聖者!我有二名:
在外名善男子,入寺名賊。」苾芻告曰:「作汝名 者非是好人。」偷得物已即便出寺。苾芻議曰: 「具壽!如世尊說:『凡 [穀-禾+牛]
乳者不應令盡。』今此長 者若見遭賊出物供寺,復與我等定當傾竭, 宜往室羅伐城同梵行處求覓衣服。」共相謂
曰:「我等形露如何涉途?」一人告曰:「晝入草叢、 夜當涉路。」不白長者於是便行,漸至室羅伐 城。彼諸苾芻初夜後夜警覺定思勤修善品,
見露形者來至門前慞惶顧望,彼諸苾芻遙 問之曰:「汝露形拔髮之輩,因何至斯?此僧伽 住,非汝住處。」答言:「具壽!我是苾芻,非露形外
道。」復問曰:「豈有如是形相苾芻?」答曰:「被賊偷 劫,欲使何為?」問曰:「汝名何等?」答曰:「我名佛護、
法護、僧護等。」彼便答曰:「善來!善來!諸具壽!」即 為開門。彼便入寺,或與三衣、或有與裙、或 與僧脚崎、或與漉水羅、或與腰絛、或與波怛
羅,隨其所有皆共周給。時諸苾芻以緣白佛, 佛言:「若諸苾芻住阿蘭若處者,於三衣中應 留一衣置俗舍內。如佛所教,蘭若苾芻於 三衣中應留一衣置俗舍內。」
[0756b16] 時諸苾芻如佛所教以衣置村,由前制戒還往 村中與衣共宿。時婆羅門居士告言:「聖者!仁
等何意於此宿耶?」報言:「此有我衣。」彼便報曰: 「我等豈可盜此衣耶?若不相信宜可持去。」時 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彼宿。」時諸苾芻
明相未出往至村中,見諸女人露形而臥,彼 便問曰:「何故聖者未曉而來?」苾芻報曰:「此有 我衣。」彼便報曰:「我等豈可盜此衣耶?若不相
信宜可持去。」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 夜往。」時諸苾芻便至村外待明相出,遂被賊 盜虎狼、師子之所驚怖。時諸苾芻以緣白佛,
佛言:「應於寺中待明相出。」時諸苾芻有三寶 事須出界外,皆不敢去,云:「我有衣寄俗舍內。」 苾芻白佛,佛言:「阿蘭若苾芻應齊六夜得向
餘處離衣而宿。」時六眾苾芻出界外遂經七 宿,諸苾芻告曰:「具壽!佛聽出界離衣六夜, 仁等何因故經七宿?」答言:「具壽!遣經六夜至
第七夜,豈飲酒噉蒜耶?」少欲苾芻聞此說已 共生嫌賤作如是語:「佛聽六夜得離衣宿,云 何苾芻遂經七宿?」時諸苾芻以緣白佛。爾時
世尊以此因緣乃至告諸苾芻,廣說如上,「制 其學處,應如是說:
[0756c09] 「若復眾多苾芻在阿蘭若處住,作後安居有 驚怖畏難處,苾芻欲於三衣中隨留一衣置 村舍內。若苾芻有緣須出阿蘭若界者,得齊
六夜離衣而宿,若過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756c13] 若復眾多苾芻者,眾多謂三人已去。
[0756c13] 苾芻謂 是六眾。
[0756c14] 在阿蘭若住處者,去村五百弓,有一 拘盧舍名阿蘭若處、四拘盧舍名一踰膳那, 從七極微至踰膳那,有十八種差別,如前廣 說。
[0756c17] 住處者,謂是寺也。
[0756c17] 後安居者,謂從六月 十六日為始。
[0756c18] 有驚怖畏難處者,驚謂恐有賊 來,怖謂虎豹狼等,畏難謂蚊虻、蛇蠍、風熱等 事。
[0756c20] 言苾芻欲於三衣中隨留一衣置村舍內 者,三衣謂是僧伽胝、嗢呾羅僧、伽安呾婆娑。 村者,謂有街衢巷陌可識。置者,安也。
[0756c22] 若有緣 須出界者,謂有三寶事或別人事。出界者,謂 離常住處所有分齊。
[0756c24] 得六夜者,謂得至六夜。
[0756c25] 離衣而宿,謂望村內所寄之衣。
[0756c25] 若過,謂至七 日明相出時,犯捨墮罪,捨悔法式廣說如上。
[0756c27]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於三衣中欲留 一衣置村舍內,從阿蘭若界離過六夜,得捨 墮罪。若有八難隨一事來,捨去無犯。又無犯
者,謂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預前求過後用雨浴衣學處第二十八
[0757a03]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如佛 所言苾芻應求雨浴衣,時六眾苾芻預前求 覓、過後而用,事務繁雜妨廢正修。少欲苾芻
遂生嫌賤:「云何汝等故違佛言?」以緣白佛。爾 時世尊以此因緣乃至告諸苾芻,「制其學處, 應如是說:
[0757a09] 「若復苾芻,春殘一月在應求雨浴衣,齊後半 月來應持用。若苾芻未至春殘一月求雨浴 衣,至後半月仍持用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757a12] 若復苾芻者,謂六眾也,若復更有如是流類。
[0757a13] 春殘一月者,謂去安居有一月在,即是從四 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
[0757a14] 應求雨浴衣者,謂 洗浴物。
[0757a15] 齊後半月來應持用者,指用分齊,謂 有半月在當作隨意事。謂從八月一日已去。 若苾芻未至春殘一月便預求雨浴衣,至後
半月尚持用者,得罪同前。捨悔法式廣如上 說。
[0757a19]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欲作前安居, 即於春殘一月求雨浴衣。若苾芻欲作後安 居者,便作是念:「彼尚求衣,我何不求?」若求得
者犯捨墮罪。若苾芻作後安居,彼持雨浴衣 至八月盡仍尚持衣,若前安居人作如是念: 「彼尚持衣至八月盡,我何不持?」若持者得捨
墮罪。若苾芻各依自夏求衣、持衣者無犯。又 無犯者,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迴眾物入己學處第二十九
[0757a28] 爾時佛在釋迦處販葦人聚落。爾時有一長 者自起信心深生愛敬,造一住處施與別人 聖者羅怙羅。時羅怙羅於此寺中時時住止,
因有緣務須往室羅伐城。是時長者聞具壽 羅怙羅捨其住處,執持衣鉢往室羅伐城。時 彼長者見寺空虛,即便以寺捨入僧伽。時具
壽羅怙羅事緣既了,即便還來詣舊住處,聞 說長者以其住處施與僧伽。羅怙羅聞斯事 已往詣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住,即以上緣
具白世尊:「我今欲如之何?」于時世尊告羅怙 羅曰:「汝今可詣長者之處作如是語:『長者!豈 於我所見身語業有不善處生嫌賤耶?』」時羅
怙羅承佛教已,即便往詣長者之處作如是 語:「長者!豈於我所見身語業有不善處生嫌 賤耶?」是時長者即便禮足作如是語:「我實不
於聖者之所見身語業有不善處起嫌賤心。」 時羅怙羅呪願長者:「無病長壽。」即便捨去還 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我
承佛教,至長者所告言:『長者!豈於我所見身 語業有不善處生嫌賤耶?』長者答我云:『聖者! 我實不於聖者之所見身語業有不善處生嫌
賤心。』」于時具壽阿難陀在於佛後執扇扇佛, 世尊即告具壽阿難陀曰:「汝今宜往販葦人 聚落,告諸苾芻悉令集在常食堂中。」時具壽
阿難陀奉命而去具宣佛教,彼苾芻眾皆令 集在常食堂中已,還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 立,白佛言:「世尊!彼聚落中諸苾芻眾,我奉佛
教皆已集在常食堂中,唯願知之。」爾時世尊 詣彼堂中於所設座就之而坐,告諸苾芻曰: 「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一別人,後時復迴此
物施一別人,此則施者非法,受者亦非法,名 不淨受用。如是若更迴與二人、或與三人,或 與僧伽,斯等皆名施不如法、受不如法、不淨
受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二別 人,後時復迴此物施一別人,此則施者受者 俱名非法,所有受用皆是不淨。如是若更迴
與二人、三人,或與僧伽,施者受者俱名非法, 所有受用皆是不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以 所施物施三別人,後時復迴此物施一、二、三
人,或與僧伽,施者受者俱名非法,所有受用 皆是不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 與僧伽,後時復迴此物施與一、二、三人,與餘
僧伽,施者受者俱名非法,所有受用皆是不 淨。汝等苾芻!若其僧伽破為二部,先施此部 復將此物迴與彼部,乃至皆是不淨受用。汝
等苾芻!若施一人不迴與一人,施者受者皆 名如法,所有受用皆名清淨。如是若施二人、 三人、僧伽、此部,更不迴與餘者,乃至受用皆
名清淨,如上廣說。汝等苾芻!前是施、後非施。 汝等苾芻!地屬於王、物屬於主,所有衣鉢等 物應囑苾芻。施主所有施寺等物,若有破落
應自修補,不應持此迴施餘人。汝等苾芻!應 與羅怙羅先所住處。」時諸苾芻既奉佛教,即 便授與羅怙羅先時住處。此是緣起,然佛世 尊尚未制戒。
[0757c25]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乞食 比丘,與一長者受三歸依并五學處,後於異 時復為長者讚說七種有事福業。長者白言:
「聖者!我今隨力欲作少多有事福業。」苾芻問 曰:「欲作何事?」白言:「我欲供佛及僧苾芻。」報 曰:「頗有少許衣物施不?」白言:「聖者!我是貧人,
但有一雙白疊,聖者可為我往稱我名號,請 佛及僧明日垂慈來我舍食時乞食。」苾芻便 往園中見諸苾芻並皆詳集。時乞食苾芻稱
長者名,請佛及僧明當就舍受其供養。時諸 苾芻共相謂曰:「此乞食人今於俗家成教化 者。」時有問曰:「彼長者家為有施物?為無施物?」
報言:「彼是貧人,有一雙疊欲持奉施。」時鄔波 難陀聞已作是念:「彼人請佛及僧,以一雙疊 擬將奉施,彼必定是貴價之衣。我若不能奪
此衣者,我更不名鄔波難陀矣。」作是念已,即 於其夜辛苦至明,既天曉已即便著衣持鉢 到長者所。見彼長者備辦飲食,問言:「長者!欲
作何事?」報言:「我今具膳供佛及僧。」鄔波難陀 報言:「長者!如佛善說:『若有眾生於日初分以 身語心修諸善業,當知是人名初分善。若有
眾生於日中時以身語心修諸善業,當知是 人名中分善。若有眾生於日暮時以身語心 修諸善業,當知是人名後分善。』仁今獲得三
業初善,由供佛僧自手營辦,長者頗有多少 施耶?」答言:「我家貧薄,但有一雙白疊。」報言:「長 者!暫可將來我觀其狀。」時彼長者即便取衣,
報言:「長者!新物善哉!然而長者有捨施福無 受用福。何以故?佛之徒眾有千二百五十人, 得汝一衣更待獲得千二百四十九衣已方可
共分,汝今此衣於桁竿上而取銷盡。又如佛 說:『若時僧伽得少食利,如小樹葉平等行之。 若得少衣應為燈炷平等共分。』長者!汝所施
衣若共分張形狀如是,何有受用之福利耶?」 長者報曰:「聖者!我今作何方便,令得施福及 受用福?」鄔波難陀報長者曰:「汝若能於釋種
之中有出家者、明閑三藏為大法師、善能敷 演辯才無礙,汝將此衣持施彼者,便能具足 惠施之福及受用福。」長者報言:「聖者!何處得
有如此福田我當奉施?」鄔波難陀曰:「我即其 人。」是時長者便禮其足以衣授與,報言:「聖者! 願慈愍故為受此衣。」鄔波難陀報言:「長者!汝
雖解施未體其儀,當待片時佛僧食訖,持此 白疊在上座前,告大眾言隨喜,然後當施於 我。」長者報曰:「我如是作。」時彼長者即便灑
拭庭宇敷以座席,布列香花門安水器,即令 使者命佛及僧,白言:「時至。」
[0758b13] 爾時世尊及苾芻 僧伽,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往長者家依次而 坐。時彼長者見眾坐已,便以種種香美飲食,
自手供奉佛及大眾。既飽食已長者即便持 其白疊,於大眾前口唱隨喜,施與鄔波難陀。 爾時世尊自為呪願已,從坐起去便即歸寺。
時藏衣苾芻告授事人曰:「可於鄔波難陀處 索取白疊。」授事往索,告言:「大德!今日施物可 與我來。」鄔波難陀答言:「具壽!汝為持疊至寺,
還我來耶?」報言:「不還。」鄔波難陀曰:「何意不還?」 彼便答曰:「是大眾物。」鄔波難陀告言:「具壽!汝 之衣鉢何故不與?將我衣鉢持施僧伽,我不
與汝。」彼乞食苾芻在長者家,告長者曰:「仁今 何意此處雷鳴彼處下雨?」長者答言:「聖者!我 有何過?」苾芻報曰:「汝先以疊擬施眾僧,何因
食訖迴與鄔波難陀?」長者答曰:「我欲如何?大 德鄔波難陀來至我所作如是言:『汝有施福 無受用福。何以故?佛之徒眾有千二百五十
人,得汝一衣更待獲得一千二百四十九衣 已方可共分。汝今此衣於桁竿上而取銷盡, 并陳佛說均分衣食如小葉燈炷,乃至廣說。
求好大德當施此衣,我即其人,宜唱隨喜當 施我疊。』我聞此說如言便與,豈有過耶?」時乞 食苾芻聞此語已便往寺內,餘苾芻見告曰:
「汝乞食人長時教化得一施主,彼便此處震 雷別處下雨。」乞食者告曰:「我與長者俱有何 過?然有一人往至其家報長者云:『汝有施福
無受用福,廣說如上。乃至唱隨喜已當施於 我。』時彼長者隨言而作。我及於彼何有過耶?」 時有少欲苾芻聞此語已極生嫌賤:「云何苾
芻知他施僧物自迴入己?」時諸苾芻以緣白 佛。爾時世尊即以此緣集苾芻眾,問鄔波難 陀曰:「汝實迴僧物用入己耶?」白言:「實爾。」乃至
廣說,「我今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758c18] 「若復苾芻,知他與眾物自迴入己者,泥薩祇 波逸底迦。」
[0758c19] 若復苾芻者,謂鄔波難陀,若更有 斯類。
[0758c20] 知者,或自知或因他告。
[0758c20] 僧伽者,謂佛聲 聞。
[0758c21] 眾物者,有二種物:謂食利物、衣利物,此處 所言謂是衣利。
[0758c22] 迴者,物定屬他化將入己。
[0758c22] 泥 薩祇波逸底迦,捨悔法式廣如上說。
[0758c23] 此中犯 相其事云何?若苾芻知屬一苾芻物,自迴入 己,迴時得惡作,得便捨墮。如是乃至知屬二 人、三人、或屬僧伽,自迴入己得罪同前。
[0758c27] 若苾芻知屬一苾芻物,迴與他一人,迴時得 惡作,得時亦惡作。如是乃至知屬一人,迴 與二人、三人,或迴與僧伽、自迴入己,得罪同 前。
[0759a02] 若苾芻知屬僧伽物,迴與一人,迴時得惡作, 得時亦惡作。如是乃至知屬僧伽,迴與二人、 三人,迴時惡作,得時亦惡作。
[0759a05] 若苾芻知屬一僧伽物,迴與餘僧伽,迴時惡 作,得時亦惡作。若知與苾芻僧伽,迴與苾芻 尼僧伽;知與苾芻尼僧伽,迴與苾芻僧伽;知
與二部僧伽物,迴與苾芻僧伽;知與二部僧 伽迴,與苾芻尼僧伽;若知苾芻僧伽物,迴與 二部僧伽;知與苾芻尼僧伽物,迴與二部僧
伽;若其僧伽破為二部,知與此部迴與彼部; 或知與此寺,迴與彼寺;知與此房,迴與彼房; 知與此廊,迴與彼廊;或於房廊更互迴與,或
與此柱間,迴與彼柱間,或柱間物,迴與門處, 或以門物,迴與閣上,如是廣說,乃至展轉相 迴,皆得惡作。若苾芻知與此佛像物,迴與餘
佛像;若知與此窣覩波物,迴與餘窣覩波;若 知與踏道初隥,迴與第二、第三,或迴與塔身, 或與檐級;或此畔物迴與餘畔,或迴與覆鉢,
或迴與方臺輪相初級,乃至寶瓶法輪立柱, 或復從此迴至下基,如上迴互皆得惡作罪。 若王力使迴者皆無犯。若與此貧人物,迴與
彼貧人,得惡作罪;若覓不得者,迴與無犯。若 苾芻,與此傍生食,迴與彼傍生,得惡作罪;若 覓不得,迴與無犯。若擬與傍生物迴將與人,
擬與人物迴與傍生,得惡作罪。若與出家物 迴與俗人,或復翻此,得惡作罪;若覓不得者 無犯。如是女、男、半、釋迦苾芻尼及下三眾,若
多若少與此彼更相迴互,准前應說。若覓不 得,雖違本心與餘無犯。又無犯者,謂最初犯 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服過七日藥學處第三十
[0759b04] 爾時佛在王舍城竹林中住。爾時具壽畢隣 陀子弟子門人,所有諸藥自觸、令他觸,或與 飲食細末相雜,或更互相和,或自類相雜糅
在一處,不知應捨不捨,時與非時任情取食。 諸有少欲苾芻見是事已,起嫌賤心作如是 語:「云何苾芻所有諸藥自觸令他觸,或與飲
食相雜,或更互相和,或自類相雜糅在一處 捨與不捨,亦復不知時與非時任情取食?」時 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以此緣集苾芻眾,知而
故問,廣說乃至問畢隣陀子弟子門人:「汝 等實爾?所有諸藥自觸令他觸,或與飲食相 雜,或更互相和,或自類相雜糅在一處捨與
不捨,亦復不知時與非時任情取食耶?」白佛 言:「實爾。大德!」于時世尊以種種呵責多欲不 足難養難滿,讚歎少欲知足易養易滿,知量
而受修杜多行。告諸苾芻曰:「廣說乃至我觀 十利,為諸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如世尊 說:聽諸病苾芻所有諸藥隨意服食,謂酥、
油、糖蜜,於七日中應自守持觸宿而服。若苾 芻過七日服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759b23] 如世尊者, 謂如來、應、正等覺。
[0759b24] 說者,有所曉示也。
[0759b24] 病苾芻 者,謂此法中苾芻身嬰疾病。
[0759b25] 所有諸藥隨樂 服食者,謂與病狀相宜,清淨堪食。
[0759b26] 酥者,謂 諸酥。油謂,諸油。糖,謂沙糖。蜜,謂蜂蜜。
[0759b27] 於七 日者,謂七日夜。
[0759b28] 自守持之觸宿而食者,謂得 自取而食。
[0759b29] 過七日者,謂越限齊也。
[0759b29] 泥薩祇波 逸底迦者,此物應捨其罪應說悔,故名泥薩 祇波逸底迦。
[0759c02]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月 一日得藥,此藥即應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 可捨、或與餘人。若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八
日明相出時得泥薩祇波逸底迦。若苾芻一 日不得藥、二日不得,三日得乃至七日得, 此藥即應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可捨、或與
人。若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八日明相出 得捨墮罪。若苾芻一日得藥、二日亦得,於七 日內此初日藥應守持,二日藥或捨、或與餘
人,或第二日藥自作守持,初日藥或捨、或與 餘人。若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八日明相出 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如於一日二日相對作
法,如是二日三日乃至六七日相對作法,餘 如上法。若苾芻月一日得眾多藥,此藥即應 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捨、或與人。若不持、不
捨、不與餘人,至第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 若苾芻如於一日,如是乃至七日得眾多藥, 此藥應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捨、或與人。若
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第八日明相出時,得 捨墮罪。若苾芻一日得眾多藥、二日亦得眾 多藥,此初日藥於七日內應守持,二日藥或
捨、或與人,或第二日藥自作守持,初日藥或 捨、或與人。若不捨、不與餘人,至第八日明相 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一日不得眾多藥,二
日亦不得眾多藥,乃至第六第七日方得眾 多藥,第六日藥於七日內應守持,第七日藥 或、捨與人。若不捨、不與人,至第八日明相出 時,得捨墮罪。
[0759c29] 若苾芻所有諸藥自觸令他觸, 或與飲食細末相觸,或更互相和、或同類相 雜糅在一處不能分別者,此藥即應與寺家
淨人或施求寂。若復苾芻於此諸藥不自觸、 不令他觸,不與飲食細末相觸,亦不更互相 和,亦不同類相雜,亦不糅在一處。捨與不
捨、時與非時能善分別,於七日內自為守持 自取服食。應如是守持,應在午前當淨洗手 受取其藥,對一同梵行者作如是說:
[0760a09] 「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有此病緣,清淨醫藥 我今守持,於七日內自服。」及同梵行者,第二、 第三亦如是說。若已服一日,即告同梵行者
云:「我此病藥已服一日,餘有六日在,我當服 之。」如是乃至七日皆應告知。若滿七日已尚 有餘藥,應捨與淨人或與求寂。若不捨者,至
第八日明相出時,犯捨墮罪。
[0760a15] 若苾芻有捨墮 藥不捨與人、不為間隔、罪不說悔,若更得餘 藥悉犯捨墮,由前染故。若苾芻犯捨墮,藥
雖已捨訖,未為間隔、罪未說悔,若更得餘藥 皆犯捨墮,由前染故。若苾芻犯捨墮藥雖已 捨訖,已為間隔、罪未說悔,若更得餘藥皆犯
捨墮。若苾芻藥犯捨墮未為三事,若更得餘 衣鉢網絡腰絛,但是沙門所畜資具活命之 物、若受畜者皆犯捨墮,由前染故。若苾芻
犯捨墮藥已捨、已為間隔、罪已說悔,更得餘 藥者無犯。又無犯者,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亂、 痛惱所纏。
[0760a27] 「諸大德我已說三十泥薩祇波逸底迦法,今 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諸大德是 中清淨,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二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3 冊 No. 1442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