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 (Shi Song Lu) 十誦律
Scroll 2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誦律卷第二十七 (第四誦之七)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七法中衣法第七之上
[0194b10] 佛在王舍城。五比丘白佛:「應著何等衣?」佛言: 「應著槃藪衣。」
[0194b12] 佛在王舍城,佛身冷濕須服下藥,佛告阿難: 「我身冷濕,是事汝自知。」阿難受教,往耆婆藥 師所,語耆婆言:「佛身冷濕須服下藥,是事汝
自知。」耆婆言:「長老!還去,我隨後往。」耆婆思惟: 「佛德尊重,不宜進木藥、苦藥如餘人法,當取 青蓮華以下藥草熏之持用上佛。」即取青蓮
華以下藥熏作已,持詣佛所頭面禮足白佛 言:「是優鉢羅華熏以下藥,可以治身,願佛受 之。此藥一嗅十下、二嗅二十下、三嗅三十下。」
佛受已默然。耆婆欲還,具教阿難侍病節度 而去。佛一嗅其藥十下、二嗅二十下、三嗅二 十九下。耆婆明識時數復來,瞻佛問訊:「世尊!
不審下不?」佛言:「向嗅汝藥二十九下。」耆婆知 佛身病未盡,白佛言:「須飲少暖水,飲已更 一下,如是隨順滿三十下。」耆婆還家辦隨病
藥、飲食軟飯粥羹、甞伽羅藥,奉進所須,起居 輕利無復患苦。佛得瞻力,還復本色。耆婆 持深摩根衣價直百千欲奉上佛,頭面禮足
一面立白佛言:「我治王大臣皆與我願。今日 治佛,願世尊賜我一願。」佛告耆婆:「多陀阿伽 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已過諸願。」白佛言:「可
得願與我。」佛告耆婆:「汝索何等願?」耆婆言:「大 德!是深摩根衣價直百千,願佛受著,憐愍故。」 佛默然受。知佛默然受,即以深摩根衣價直
百千上佛,頭面禮佛足而去。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告諸比丘;「今日耆婆與我價直百千 深摩根衣,從今日聽若有施比丘如是衣者,
得隨意取著。從今日若比丘欲著槃藪衣聽 著;若欲著居士施衣亦聽著。」
[0194c12] 佛在王舍城。是時洴沙王,乘象輿清旦出王 舍城欲見佛。王信佛恭敬,時有外道梵志從 道而來,王遙見謂是沙門,便勅御者住象欲
下禮拜。大臣問王:「欲作何等?」王言:「欲禮來比 丘。」大臣言:「大王!是非佛弟子,外道梵志耳。」王 羞愧,王問御者:「今往見佛,去此幾許可乘?何
處可下?」御者具答。到已,頭面禮佛足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願令僧衣與外道衣異,使可分 別。」佛告大王:「何以故欲令衣異?」王以是事具
白佛,佛為王說法示教利喜,禮佛而去。時阿 難侍佛後執扇扇佛,佛顧語阿難:「我欲南山 國土遊行。」阿難受勅尋從。既到南山國土,時
至乞食,食訖到一樹下敷尼師檀結跏趺坐, 是時近山有好稻田畦畔齊整,佛告阿難:「汝 見彼稻田畦畔齊整不?」答言:「見。」佛告阿難:「此
深摩根衣能法此田作衣不?」阿難言:「能。」即以 衣與阿難。阿難受已小却,即割截簪縫中 脊衣,葉兩向收襞展張還奉佛。佛讚:「善哉,善
哉!此衣割截如是作應法。」佛從南山國土持 衣鉢向王舍城,到已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 告諸比丘:「從今日聽著割截衣,不著割截衣
不得入聚落。若入,得突吉羅罪。」佛聽諸比丘 著居士施衣,諸居士婆羅門有信施者,多施 僧衣欽婆羅拘執雜色 [疊*毛] ,諸比丘畜多衣。佛
知諸比丘畜多衣,多衣妨行道,欲作齊限,告 阿難言:「吾欲向維耶離國遊行。」阿難受勅尋 從。既到會值冬節,八夜寒風破竹。佛時著
一割截衣,初夜空地經行。初夜過中夜來,佛 身寒,告阿難:「持第二割截衣來。」阿難即取衣 授佛。佛取衣著,中夜空地經行。中夜過後夜
來,佛身寒,告阿難:「持第三割截衣來。」阿難即 授衣。佛取衣著空地經行,佛思惟:「諸比丘 爾所衣足。」是夜過已,佛以是因緣集僧,集
僧已告諸比丘:「從今聽三衣,不應少、不應 多。 若 少畜,得突吉羅罪。若多畜,得尼薩耆波 逸提罪。」
[0195a18] 有一比丘有糞掃衣,比丘聞佛結 戒,不應著不割截衣入聚落,思惟:「我有糞掃 衣破裂,我當補帖作鉤葉欄施緣。」即持針
縷近祇林門間補帖糞掃衣,用當割截衣。 佛將侍者阿難食後經行,至彼處見之。佛知 故問:「汝欲作何等?」答言:「世尊與我等結戒,不
應著不割截衣入聚落,我有糞掃衣破裂,欲 補帖施緣當割截衣。」佛言:「比丘善哉!糞掃 衣補帖,應用當割截衣。從今聽畜糞掃衣
四種。何等四種?一塚間衣、二出來衣、三無主 衣、四土衣。何等塚間衣?有衣裹死人棄塚間, 是為塚間衣。何等出來衣?裹死人衣,持來施
比丘,是為出來衣。何等無主衣?若聚落中若 空地,衣不屬他,若男子、若女人、若黃門、若二 根,是為無主衣。何等為土衣?有巷陌中、若塚
間、若糞掃中有棄弊物,是為土衣。若比 丘得塚間新衣,應兩重作僧伽梨、一重欝多 羅僧、一重安陀會、二重尼師檀。復次欲作
三重僧伽梨、三重尼師檀。若比丘得塚間 故衣,應四重作僧伽梨、二重欝多羅僧、二重 安陀會、四重作尼師檀。出來衣、無主衣亦如 是,土衣聽隨意作重。」
[0195b11] 佛在舍衛國,有摩伽羅母,名毘舍佉,詣佛所 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以種種因緣說法,示 教利喜已默然。知佛說法示教利喜默然已,
從坐起偏袒著衣合掌白佛言:「世尊!願佛及 僧受我明日請。」佛默然受。知佛默然受已, 頭面禮佛足右繞而去,還舍通夜辦種種多
美飲食。佛是初夜共阿難露地經行,佛看星 宿相語阿難言:「若今有人問知宿星相者:『何 時當雨?』彼必言:『七歲當雨。』」佛語阿難:「初夜過
已中夜至,是星相滅更有異星相出。若爾時 有人問知相者:『何時當雨?』彼必言:『過七月當 雨。』」又語阿難:「中夜過已至後夜,是星相滅更
有異星相出。若爾時問知相者:『何時當雨?』彼 必言:『七日當雨。』」是夜過地了,時東方有雲出, 形如圓椀遍滿空中,是雲能作大雨滿諸坑
坎。爾時佛告阿難:「語諸比丘:『是椀雲雨有功 德能除病,若諸比丘欲洗浴者露地立洗。』」阿 難受教語諸比丘:「是椀雲雨有功德能除病,
諸比丘欲洗浴者露地立洗。」時諸比丘隨意 露地立洗浴。爾時毘舍佉鹿子母,辦飲食已 早起敷坐處。遣婢白佛:「時到!食具已辦,佛自
知時。」婢即受教,往詣祇林請諸比丘,於 門孔中看,見裸形露洗。見已心不喜,作是念: 「是中都無比丘,盡是裸形外道無慚愧人。」作
是念已,即還語大家言:「祇陀林中無一比丘, 盡是裸形外道。」是毘舍佉母智慧利根,知今 日雨墮,諸比丘必當露地裸形洗浴,是婢癡
無所知故作是言:「祇林中無一比丘,盡是 裸形外道。」即更喚餘婢,往詣祇林打門作 聲白言:「時到,食具已辦。」即受教去,往詣祇
林打門作聲:「時到,食具已辦,佛自知時。」
[0195c12] 爾 時佛與大眾著衣持鉢,眾僧圍遶俱詣其舍。 佛在僧中坐,毘舍佉母自行澡水,自手與多 美飲食。食訖行水知攝鉢已,持小床坐佛前,
欲聽說法,白佛言:「世尊!請與我願。」佛言:「諸 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已過諸願。」 毘舍佉言:「與我可得願。」佛言:「與汝可得願。
欲得何願?」毘舍佉言:「欲與比丘僧雨浴衣、 與比丘尼僧水浴衣、客比丘來我與食、遠 行比丘我與食、病比丘我與食、看病比丘
我與食、我常與比丘僧粥、多知識少知識 比丘我與病緣湯藥及所須物。」佛言:「汝 見何因緣故,欲與比丘僧雨浴衣?」答言:「大
德!我今日早起敷座已,遣使詣祇林白佛時 到,門間見諸比丘露地雨中裸形洗浴,婢還 言:『祇林中無一比丘但諸外道。』大德!比丘
裸形在佛前和尚阿闍梨一切上座前,則為 無羞,是故與比丘僧雨浴衣,自在露地雨中 洗浴。」「毘舍佉!汝見何因緣故,欲與比丘尼僧
水浴衣?」答言:「大德!我一時與諸居士婦,共 至阿耆羅河中洗浴。時諸比丘尼亦入河中 裸形洗浴,諸居士婦見心不喜,訶責言:『是輩
薄福德,不吉麁身大腹垂乳,何用作比丘 尼?』大德!女人裸形醜惡,是故我欲與尼僧 水浴衣。」「毘舍佉!汝見何因緣故,欲與客來
比丘飲食?」答言:「大德!客來比丘不知何處可 去不可去?道路疲極未得休息,是故我欲與 飲食,後隨知可去不可去處。」「毘舍佉!汝見何
因緣故,欲與遠行比丘食?」答言:「大德!遠行比 丘若待僧食時,若行乞食則伴捨去,或夜中 入險道或獨行曠野。我與食故,不失伴、不入
險道,是故我與飲食。」「毘舍佉!汝見何因緣故, 欲與諸病比丘飲食?」答言:「大德!病比丘不得 隨病飲食則病難差,是故我與隨病飲食則
病易差。」「毘舍佉!汝見何因緣故,欲與看病比 丘飲食?」答言:「大德!看病比丘,若待僧中食後 食、若行乞食去,是病比丘瞻養事闕,若煮
飯、作粥、作羹、煮肉、煮藥湯、出入大小便器、若 棄唾器,以是故我與看病比丘飲食,瞻養不 闕,便得煮飯、作粥、作羹、煮肉及煮藥、出入大
小便器、棄唾器。」「毘舍佉!汝見何因緣故,欲常 與比丘僧粥?」答言:「大德!若比丘不食粥,有飢 渴惱或時腹內風起。我常與粥故則無眾惱。」
「毘舍佉!汝見何因緣故,欲與多知識少知識 比丘病緣湯藥及所須物?」答言:「大德!病比丘 必欲得湯藥所須諸物,以是故我與。復次大
德!我若聞某比丘彼住處死,佛記彼比丘三 結斷得須陀洹,不墮惡道必得涅槃,極至七 生天上人中往返得盡眾苦。大德!我當問:
『是長老曾來舍衛國不?』若聞是比丘曾來舍 衛國,我思惟:『是長老或受我雨浴衣、或受客 比丘飲食、或遠行比丘飲食、或隨病飲食、
或看病飲食、或常與粥、或病比丘湯藥諸 物。』大德!我以是因緣故覺意滿。大德!我若聞 某比丘彼住處死,佛記彼比丘三結盡三毒
薄,得斯陀含,一來生是世得盡苦際。我當 問:『是長老曾來舍衛國不?』若我聞是比丘曾 來舍衛國。大德!我如是思惟:『是長老或受我
雨浴衣、或受客比丘飲食、或受遠行飲食、或 隨病飲食、或看病飲食,或常與粥、或病比丘 湯藥諸物。』大德!我以是因緣故覺意滿。大德!
我若聞某比丘彼住處死,佛記彼比丘得阿 那含,五下結盡,便於天上般涅槃不還是間。 大德!我當問:『是長老曾來舍衛國不?』若我聞
是比丘曾來,我思惟:『是長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客比丘飲食、或遠行飲食、隨病飲食、或 看病飲食、或常與粥、或病比丘湯藥諸物。』大
德!我以是因緣故覺意滿。大德!我若聞某比 丘彼住處死,佛記彼比丘得阿羅漢,是生已 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作證。我當問:『是
長老曾來舍衛國不?』若聞是比丘曾來,我思 惟:『是長老或受我雨浴衣、或受客比丘飲食、 遠行飲食、隨病飲食、看病飲食、或常與粥、病
比丘湯藥諸物。』我以是因緣故覺意滿。大德! 如是我財福德成就,以是因緣攝法福德。」 佛言:「善哉,善哉!毘舍佉!我聽汝是諸願。聽汝
與比丘僧雨浴衣、比丘尼僧水浴衣、客比丘 飲食、遠行比丘飲食、隨病比丘飲食、看病比 丘飲食、比丘僧常與粥、多知識少知識比丘
與病緣湯藥諸物。毘舍佉!是財福德成就, 以是因緣攝法福德。」佛為毘舍佉說種種法 示教利喜已從坐起去。佛以是事集僧,集僧
已告諸比丘:「從今日聽諸比丘畜雨浴衣隨 意露地浴。」是諸比丘知佛聽畜雨浴衣,便廣 長大作畜。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
是事,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佛聽畜雨 浴衣,便廣長大作畜?」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 說。佛以是事集僧,集僧已知而故問諸比丘:
「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種種因緣 訶責:「云何名比丘,知我聽畜雨浴衣,便廣長 大作畜?」訶已告諸比丘:「從今日欲作雨浴衣
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六搩手、廣二搩手 半。若過量作,犯波逸提罪。」
[0196c18] 佛在毘耶離國,土地鹵濕,諸比丘病癰瘡。有 一比丘瘡中膿血流出,污安陀會如水漬。佛 遙見之,知而故問是比丘:「汝身何以膿血流
出污安陀會如水漬?」比丘答言:「世尊!我癰瘡 中膿血流出污安陀會。」佛以是事集僧,集僧 已告諸比丘:「從今日聽諸病癰瘡比丘著覆
瘡衣,乃至瘡差後十日。若過,犯波逸提罪。」 諸比丘知佛聽畜覆瘡衣,便廣長大作畜。有 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訶
責言:「云何名比丘,知佛聽畜覆瘡衣,便廣長 大作畜?」諸比丘種種因緣訶已具白佛。佛以 是事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諸比丘:「汝實作
是事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云何 名比丘,知佛聽畜覆瘡衣,便廣長大作畜?」佛 種種因緣訶已告諸比丘:「從今日欲作覆瘡
衣先應量作,是中量長四搩手、廣二搩 手。若過作,犯波逸提罪。」
[0197a06] 佛在毘離耶國。諸比丘不淨污臥具浣,早 起近精舍門間懸曬。食時佛著衣持鉢入城 乞食,見不淨污臥具浣,早起精舍門間懸曬。
食後佛以是事集僧,集僧已告諸比丘:「我 今日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見諸比丘不 淨污臥具,晨朝浣精舍門間懸曬。汝等諸比
丘!此事不是,不應爾,眾僧臥具多用不籌量。 諸婆羅門居士,身心疲苦血肉枯竭布施作 福,是中應籌量少用。亂念比丘,不一心睡眠
時有五過失。何等五?一者難睡苦、二者難覺 苦、三者見惡夢、四者睡眠時善神不護、五者 覺時心難入諸善覺觀法。不亂念比丘一心睡
眠有五善事。何等五?一者無難睡苦、二者 睡易覺、三者睡無惡夢、四者睡時善神來護、 五者睡覺心易入善覺觀法。比丘有婬怒癡
未離欲,不亂念一心眠,尚不失精,何況離欲 人?」佛種種因緣訶已,告諸比丘:「從今日聽畜 尼師檀,覆護僧臥具故。不應不敷尼師檀
僧臥具上臥。」諸比丘知佛聽畜尼師檀,便廣 長大作畜。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 事心不喜,訶責言:「云何名比丘,知佛聽畜尼
師檀,便廣長大作畜?」種種因緣訶已具白佛。 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諸比 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種種因
緣訶諸比丘:「何以名比丘,知佛聽畜尼師 檀,便廣長大作畜?」訶已告諸比丘:「從今日 作尼師檀應量作,是量長二搩手、廣一 搩手半。若過作,犯波逸提罪。」
[0197b05] 佛在舍衛國,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已 還向安陀林中,在一樹下敷尼師檀結跏趺 坐。長老迦留陀夷亦復入安陀林,去佛不遠
在一樹下敷尼師檀坐。是長老身大,兩膝到 地兩手捉衣,願言:「佛何時當聽我縷邊一搩 手作尼師檀,我願滿足。」佛晡時從禪起,以
是因緣集僧,集僧已告諸比丘:「我今日食 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已還入安陀林中, 一樹下敷尼師檀坐。迦留陀夷乞食還亦坐
樹下,作是思惟:『佛今日何處行道,我亦彼間 行道。』我入安陀林中,一樹下布尼師檀坐, 迦留陀夷亦爾。是善男子身大,兩膝到地兩
手捉衣,作是願言:『佛何時當聽我縷邊一搩 手作尼師檀,如是滿足?』」佛告諸比丘:「從今 日聽尼師檀縷邊一搩手作。是戒應如是
說:若比丘欲作尼師檀應量作,是量長二 搩手、廣一搩手半。益縷邊一搩手。若過 作,得波逸提罪。」
[0197b23] 佛在迦毘羅婆國。長老難陀是佛弟姨母所 生,與佛身相似,三十相短四指不及佛。難陀 作衣與佛衣等量,諸比丘若食時集、若中後
集,遙見來起迎,思惟:「我等大師佛來。」漸近知 是難陀,上座比丘羞思惟:「是我等下座而起 迎。」難陀亦慚愧言:「乃令諸上座起迎我。」諸比
丘具白佛。佛以是事集僧,集僧已佛知故 問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 言:「從今日汝衣應減作壞染淨。」佛告諸比丘:
「汝等與難陀衣作敷曬。若更有如是人,僧亦 當如是同心作敷曬。從今日若比丘作衣與 佛衣等,若過得波逸提罪。佛衣長九搩 手、廣六搩手。」
[0197c07] 佛在舍衛國。有一比丘,到佛所禮佛足一面 立白佛:「聽我著芻摩衣。」佛言:「聽汝著芻摩 衣。何以故?芻摩衣不妨得道,及知足少欲
知時知量,勤學少取節用,頭陀靜處隨涅槃。」
[0197c11] 有一比丘白佛:「聽我著憍施耶衣。」佛言:「聽汝 著憍施耶衣。何以故?憍施耶衣不妨得道,知 足少欲乃至隨涅槃。」
[0197c13] 有一比丘白佛言:「聽我著 沙尼衣。」佛言:「聽汝著沙尼衣,沙尼衣不妨得 道,少欲知足乃至隨涅槃。」
[0197c15] 有一比丘白佛:「聽 我著野麻衣。」佛言:「聽汝著野麻衣,野麻衣不 妨得道少欲知足, 羈 由羅欽婆羅亦如是。」
[0197c17] 有 一估客有翅彌樓欽婆羅,賣不得價。聞布 施長老須菩提得今世報,即持衣施須菩提。 須菩提不取,言:「佛未聽我受此衣。」諸居士瞋
恨言:「諸沙門釋子恒讚布施,今與不肯受。」諸 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從今日聽畜欽婆羅 衣,欽婆羅衣不妨得道,少欲知足乃至隨涅 槃。」
[0197c24] 有一比丘白佛:「聽我受裸形法。」佛言:「裸 形法不應受。若受裸,形犯偷蘭遮罪。何以 故?受裸形法,是外道相故。」
[0197c26] 有一比丘白佛言: 「聽我著髮欽婆羅。」佛言:「髮欽婆羅不應著。 若著,得偷蘭遮罪。何以故?是外道相故。」
[0197c28] 有 一比丘白佛:「聽我著角鵄翅衣。」佛言:「角鵄翅 衣不應著。若著,得偷蘭遮罪。何以故?是外道 相故。」
[0198a02] 有一比丘白佛:「聽我著麁氀衣。」佛言: 「麁氀衣不應著。若著,得突吉羅罪。」
[0198a03] 有一比丘 白佛:「聽我著皮衣。」佛言:「不聽著皮衣。若著,得 突吉羅罪。」
[0198a05] 有一比丘白佛:「聽我著一衣。」佛言: 「不聽著一衣。若著,得突吉羅罪。」
[0198a06] 有一比丘白 佛:「聽我著上下衣。」佛言:「我先以聽三衣,不 應少不應多。若比丘少畜得突吉羅罪,若多
畜墮尼薩耆波逸提罪。若持上下衣得突吉 羅罪。」
[0198a10] 有一比丘白佛:「聽我著打木衣。」佛言:「不 聽著打木衣。若著,得突吉羅罪。」
[0198a11] 有一比丘白 佛:「聽我著阿拘草衣、跋拘草衣、拘賒草衣、文 若草衣、婆婆草衣、 [葶-丁+呆] 草衣。」佛言:「一切不聽
著。若著,得突吉羅罪。」
[0198a15] 六群比丘白佛:「聽我除身毛。」佛言:「不應除身 毛。除身毛,得突吉羅罪。」六群比丘白佛:「聽我
著真青衣。」佛言:「六群比丘索二種:先索除身 毛、今索真青衣。」佛言:「真青衣及真黃真赤真 白,一切毛皮衣、偏袖衣、複衣、一切氈衣、一切
貫頭衣、兩袖衣、一切繡衣、一切衫、一切袴、 一切 [袖-由+宁] 袴、一切褌、一切波羅彌利衣、一切舍 勒衣、一切白衣衣,比丘不應著。若著,得突吉
羅罪。」
[0198a24] 有一比丘白佛:「聽我著樹生衣。」佛言:「不聽著 樹生衣。若著,得突吉羅罪。」有一比丘白佛:「聽
我著麁毛欽跋。」佛言:「不聽著麁毛欽跋。若 著,得突吉羅罪。麁毛氀欽跋有五種不可 事。何等五?寒時大寒、熱時大熱、麁澁、堅硬、 令人皮麁。」
[0198a29] 佛在舍衛國。長老比丘喜陀,於 安陀林中留僧伽梨,著上下衣入舍衛城乞 食,失僧伽梨,食後覓不得。語諸比丘:「諸長
老!我安陀林中留僧伽梨,著上下衣入城乞 食,失僧伽梨。我當云何?」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比丘
喜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種種 因緣讚持一切物去,若比丘少欲住,衣趣蓋 形、食趣充軀,是比丘所行處,共衣鉢俱無所
顧戀,譬如鳥飛與毛羽俱飛在空中。比丘亦 如是,少欲知足,衣趣蓋形食趣充軀,是比丘 所行處,共衣鉢俱無所顧戀,亦如鳥飛。佛種
種因緣讚持一切物去已,告諸比丘:「從今日 不持三衣不應入俗人家。若入,得突吉羅罪。」
[0198b14] 佛在舍衛國。長老阿難,天雨時祇林中留僧 伽梨,著上下衣入舍衛城乞食。諸比丘以是 事白佛。佛以是事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
阿難:「汝實天雨時祇林中,留僧伽梨著上下 衣入城乞食不?」阿難言:「實爾。世尊!」佛言:「何以 故?」阿難言:「天雨故。」佛種種因緣讚戒、讚持戒,
讚戒、讚持戒已,告諸比丘:「有五因緣聽留僧伽 梨。何等五?一、有比丘住處;二、若受迦絺那衣; 三、若天雨;四、若欲雨;五、若聚落外有施會。是
為五因緣。復有五因緣留僧伽梨衣。何等五? 一、有比丘住處;二、若受迦絺那衣;三、若店肆 施會;四、市肆施會;五、四衢道頭。是為五因緣。」
[0198b26] 佛在王舍城。是時諸外道出家,夏安居竟自 恣時,諸外道居家弟子布施衣物。諸優婆塞 佛法中信心清淨思惟言:「是諸邪法惡師,夏
安居竟自恣時,尚知布施衣。我等聖僧夏 安居竟自恣時,云何不布施諸衣耶?」即持衣 幞詣竹園施僧。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
受夏安居竟自恣時布施安居衣。」以是事白 佛。佛言:「聽安居竟自恣時受安居施衣。」諸 沙彌來索衣分,諸比丘言:「佛未聽我等與沙
彌安居施衣分。」以是事白佛。佛言:「聽與。」諸 比丘如是思惟:「佛言:『聽與。』不知與幾許?」白佛。 佛言:「沙彌若立、若坐,次第諸檀越手與布
施,多少應屬沙彌。若諸檀越不分別,與作 四分。第四分與沙彌。」
[0198c11] 佛在王舍城,是時諸外道出家,夏安居竟自 恣時,諸居家弟子以諸物施:澡罐、繩纓、樓 遮迦、火鑪蓋、扇、革屣、曲杖。諸優婆塞佛法中
信心清淨思惟:「是諸邪法惡師,夏安居自恣 時,尚知布施諸物。我等聖僧夏安居竟自恣 時,云何不布施諸物?」即隨比丘法布施種種
諸物:若鉢、若拘鉢多羅、若半拘鉢多羅、鍵鎡、 半鍵鎡、帶鐶、禪鎮、衣 [革*玄] 鉢支、澡罐、鉢囊、蓋 扇、革屣,如是等種種比丘所須物,持詣竹園
布施僧。諸比丘不受,言:「佛未聽我等夏安居 竟自恣時受隨比丘所須物。」以是事白佛。佛 言:「聽夏安居起自恣時受隨比丘所須物。」時
諸沙彌來索隨比丘所須物分,諸比丘不與, 語沙彌言:「佛聽夏安居起自恣時施衣與沙 彌分,未聽隨比丘所須物與沙彌分。」以是事
白佛。佛言:「應與。」諸比丘如是思惟:「佛言:『應與。』 不知與幾許?」白佛。佛言:「諸沙彌若立、若坐、若 次第,諸檀越手自布施,多少屬沙彌。若諸檀
越不分別,與作四分,第四分與沙彌。」
[0199a01] 佛在舍衛國。跋難陀釋子兩處安居,為布施 故。諸比丘不知何處與衣分?白佛。佛言:「安居
處與。」諸比丘言:「兩處安居。」佛言:「何處住日多?」 答言:「兩處日等。」佛言:「何處自恣?」答言:「兩處自 恣。」佛言:「何處先自恣?是處與衣分。」
[0199a06] 佛在舍衛國。跋難陀釋子,夏後月按行諸精 舍,欲知何處安居比丘多得衣物,布施多處 即往。諸比丘遙見,起迎與布坐處令坐,共相
問訊樂不樂?小默然語諸比丘:「長老!是中住 處僧得布施衣不?」諸比丘言:「得。」「分未?」答言:「未 分。」言:「持來!是間分。」諸比丘持來,著跋難陀前
分,分已上座取分欲去。跋難陀言:「大德小待。」 問言:「有何等事?」答言:「但小待。」跋難陀能說法, 雜語、好語、無盡語,如是好語說法,上座聞法
大歡喜。愛法故語跋難陀:「我衣分屬汝。」如是 第二、第三上座亦如是,一切僧衣分盡與跋 難陀。如是一處、兩處、三處多得衣,大幞持入
祇林。諸比丘祇林門間空地經行,遙見來 自共相語:「跋難陀釋子來,耐羞人多作見聞 疑惡,多取衣幞來。」漸近,諸比丘問:「是諸衣
何處得?」答言:「與諸比丘廣說法故得。」諸比丘 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何以名比丘,餘處安 居餘處受衣分?」諸比丘種種因緣訶已具白
佛。佛以是事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跋難陀: 「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種種因緣訶:「何以名 比丘,餘處安居餘處受衣分?」爾時佛但呵,
未為比丘結戒。
[0199a28] 佛在憍薩羅國,一住處與大比丘僧安居。是 國中諸居士,見僧多家家與比丘僧衣,若 別房衣亦後安居衣。佛後歲祇林中夏安居,
是住處有兩老比丘安居。諸居士思惟:「我等 施僧如舊令事不廢,諸比丘得布施,我等得 福。」諸居士送多衣物,如本法與住處僧。是二
老比丘思惟:「是諸衣多我等人少,若分知當 得何等罪?」心疑不分。是時跋難陀,夏後月 按行諸精舍,欲知何處安居比丘多得衣物
布施?跋難陀思惟:「佛往年安居處,是中必有 多衣施。」即往彼住處。二老比丘遙見來,起迎 與坐處,共相問訊樂不樂?小默然問言:「是中
住處僧,得布施衣物不?」答言:「得。」問:「分未?」答: 「未分。」問言:「何故不分?」答言:「是諸衣多,我等人
少,若分知當得何等罪?心疑不分。」跋難陀言: 「汝不分好,若分知汝得何罪。」二老比丘問:「汝 能分不?」答言:「能。是中應作羯磨。」即持諸衣物
來置前。跋難陀分作三聚,是二比丘間著一 聚,自二聚間立言:「汝聽作羯磨。」
「汝二人一聚, 如是汝有三;
兩聚并及我, 如是我有三。」
[0199b20] 問:「是羯磨好不?」答言:「善!」跋難陀大擔衣去。彼 言:「大德上座,我等諸衣物未分。」跋難陀言:「我
與汝分,知法人應與一好衣。」彼言:「當與。」跋 難陀是聚中取一大價衣著一處,餘與分作 二分已,自擔多衣幞入祇林。諸比丘門間
空地經行,遙見來自共相語:「是跋難陀無羞 人,多作見聞疑惡,多取諸衣幞。」遂近來至, 諸比丘言:「跋難陀!是諸衣何處得?」跋難陀具
說向諸比丘。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 事心慚愧,訶責:「何以名比丘,故奪老比丘物?」 諸比丘種種因緣訶已具白佛。佛以是事集
僧,集僧已,佛知故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 「實爾。」佛種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故奪老比 丘物?」佛種種因緣訶已告諸比丘:「是跋難陀,
非但今世奪,前世亦奪。是事聽。乃過去世 一河曲中有二獺,河中得大鯉魚不能分,是 二獺一面住守之。有野干來欲飲水,見言:
『外甥!是中作何等?』獺言:『阿舅!是河曲中得 此鯉魚,不能分。汝能分不?』野干言:『能。是中應 說偈。』野干分作三分,問獺:『汝誰喜入淺?』答言:
『是獺。』『誰能入深?』答言:『是獺。』野干言:『聽我說偈:
「『「入淺應與尾, 入深應與頭;
中間身肉分, 應與知法者。」』
[0199c14] 「野干銜魚身,雌者來說偈問:
「『汝何處銜來? 滿口河中得;
如是無頭尾, 鯉魚好肉食。』
[0199c17] 「雄野干說偈答:
「『人有相言擊, 不知分別法;
能知分別者, 如官藏所得。
無頭尾鯉魚, 是故我得食。』」
[0199c21] 佛語諸比丘:「時二獺者,二老比丘是。野干者, 跋難陀是。是跋難陀前世曾奪,今世復奪。」佛 種種因緣呵跋難陀已,告諸比丘:「從今日是
處安居,不應餘處受衣分。若受,得突吉羅罪。」
[0199c25] 有一住處一比丘夏安居,是中諸人為夏安 居僧故,布施諸衣應分物。雖諸人為夏安居 僧故布施諸衣物,一比丘獨夏安居應得受。
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有住處、無住 處亦如是。無聚落阿練若亦如是。
[0199c29] 有一住 處一比丘夏安居,是中諸人為客比丘故,多 布施僧諸衣物應分物。雖諸人為客比丘 故多布施僧諸衣,現前僧應分物。是一比丘
夏安居,是衣應獨受。如是二比丘、三比丘、四 比丘亦爾。有住處、無住處亦如是。無聚落阿 練若處亦如是。
[0200a06] 「若自恣竟僧破,應與夏安居 衣分不?」佛言:「應與。」「自恣竟被舉比丘,應與衣 分不?」佛言:「不應與。」「自恣竟有比丘至彼朋黨,
應與安居衣分不?」佛言:「若至如法眾中應與。」 「自恣竟有比丘自言:『我白衣。』應與夏安居衣 分不?」佛言:「不應與。」「自恣竟有比丘自言:『我是
沙彌。』應與夏安居衣分不?」佛言:「應與沙彌分。」 「自恣竟有比丘自言:『我非比丘。』應與夏安居
衣分不?」佛言:「不應與。」「若言:『我外道、不見擯、不 作擯、惡邪、不除擯、不共住、種種不共住。』自言:『犯
邊罪、本白衣、不能男、污比丘尼越濟人、殺父母、 殺阿羅漢、破僧、惡心出佛身血。』如是人等應 與夏安居衣分不?」佛言:「不應與。」「自恣竟有比
丘遊行至他國,應與夏安居衣分不?」佛言:「有 應與有不應與,與者知當還,不與者知不還。 若囑人取者,一切衣分應與。不囑人取者
不應與。受囑者,一切僧使應代作。」
十誦律卷第二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3 冊 No. 1435 十誦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