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rmaguputakavinaya (Si Fen Lu) 四分律
Scroll 5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 (第四分之五)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 共竺佛念等譯
集法毘尼五百人
[0966a19] 爾時世尊在拘尸城末羅園娑羅林間般 涅槃。諸末羅子洗佛舍利已,以淨劫貝 裹,復持五百張疊次而纏之,作鐵棺盛
滿香油,安舍利置中,以蓋覆上。復作木 槨,安鐵棺著中,下積眾香薪。時末羅子 中為標首者,持火然之,時天即滅火。餘 大末羅子,展轉皆以大炬然之,時天亦皆
滅之。阿那律語末羅子:「不須乃爾疲苦,諸 天滅汝等火。」即問阿那律言:「大德!諸天何 故滅火?」答言:「摩訶迦葉,在波婆拘、尸城兩
國中間在道行,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彼 作是念:『我當得見未燒佛舍利不耶?』諸天 知迦葉心如是念,以是故滅火。」末羅子言:
「大德阿那律!今便小停,遂彼諸天意。」
[0966b03] 爾時 摩訶迦葉在彼二國中間道行,與大比丘 僧五百人俱。時有異尼揵子,持世尊般涅 槃時曼陀羅華在道行,時迦葉遙見而問言:
「汝等從何所來?」彼答言:「我從拘尸城來。」復 問言:「識我世尊不?」答言:「識。」復問:「今故在世 不?」答言:「不在世,般涅槃來已七日,我從彼
持此華來。」時迦葉聞之不悅。中有未離欲 比丘,聞世尊已取涅槃,便自投乎地,譬 如斫樹根斷樹倒,此諸未離欲比丘亦復如
是,啼哭而言:「善逝涅槃何乃太早!世間明 眼何乃速滅?我曹所宗之法何得便盡?」或 有宛轉在地猶若圓木,此諸未離欲比丘,
亦復如是,啼哭憂惱而言:「善逝涅槃何乃太 早?」爾時有跋難陀釋子在眾中,語諸比丘 言:「長老且止!莫大憂愁啼哭,我等於彼摩
訶羅邊得解脫。彼在時數教我等,是應是 不應,當作是不應作是。我等今者便得自 任,欲作便作,欲不作便不作。」時大迦葉聞
之不悅,即告諸比丘言:「且起疾捉衣鉢, 時往及世尊舍利未燒當得見。」諸比丘聞 迦葉言,即疾疾執持衣鉢。
[0966b24] 於是大迦葉與 五百人俱,往拘尸城已。出城渡醯蘭若 河,往天觀寺,至阿難所語言:「阿難!我欲
及世尊舍利未燒見之。」阿難答言:「欲及世 尊舍利未燒,而欲見之,難可得見。何以 故?世尊舍利已洗浴,裹以新劫貝,復以五
百張疊次而纏之,置在鐵棺,盛滿香油, 著木槨中,下積眾香薪,今垂欲燒之,是 故難可得見。」時大迦葉漸前往佛舍利積
所,棺槨即自開,世尊現足。時大迦葉見世 尊足下輪相垢污,即問阿難:「世尊顏容端政 身作金色,誰污足下輪相?」阿難答言:「大德
迦葉!女人心軟,前禮佛時泣淚墮上,手捉 污世尊足。」大迦葉聞之不悅,即禮世尊足。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諸天大眾亦皆
禮佛足。時世尊足還內棺中不現。時大迦 葉哀歎說偈遶棺七匝,火不燒自然。
[0966c11] 時大 迦葉燒舍利已,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 「我先在道行時,聞跋難陀語諸比丘作 如是言:『長老且止!莫復愁憂啼哭,我等
今於彼摩訶羅邊得解脫。彼在世時教呵 我等,是應爾是不應爾,應作是不應作 是。今我等已得自在,欲作便作,不作 便不作。』我等今可共論法毘尼,勿令外道
以致餘言譏嫌:『沙門瞿曇法律若烟,其世尊 在時皆共學戒,而今滅後無學戒者。』諸長 老!今可料差比丘多聞智慧是阿羅漢者。」
時即差得四百九十九人,皆是阿羅漢多聞 智慧者。時諸比丘言:「應差阿難在數中。」大 迦葉言:「勿以阿難在數中。何以故?阿難有
愛恚怖癡,有愛恚怖癡是故不應令在 數中。」時諸比丘復言:「此阿難是供養佛人, 常隨佛行,親從世尊受所教法。彼必處處
疑問世尊,是故今者應令在數。」即便令在 數。諸比丘皆作是念:「我等當於何處集論 法毘尼,多饒飲食臥具無乏耶?」即皆言:「唯
王舍城房舍飲食臥具眾多,我等今宜可共 往集彼論法毘尼。」時大迦葉即作白:「大德 僧聽!此諸比丘為僧所差,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今往王舍城集共論法毘尼。白如是。」 作白已,俱往毘舍離。
[0967a06] 時阿難在道行,靜處 心自念言:「譬如新生犢子猶故飲乳,與五 百大牛共行。我今亦如是學人有作者,而
與五百阿羅漢共行。」時諸長老皆往毘舍 離,阿難在毘舍離住。諸比丘、比丘尼、優婆 塞、優婆私、國王、大臣、種種沙門外道,皆來
問訊,多人眾集。時有跋闍子比丘,有大神 力,已得天眼知他心智,作如是念:「今阿難 在毘舍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國
王、大臣、種種沙門外道,皆來問訊,多人眾集。 我今寧可觀察阿難,為是有欲無欲耶?」即 便觀察阿難是有欲非是無欲,復念言:「我
今當令其生厭離心。」將欲令阿難生厭離 心,即說偈言:
「靜住空樹下, 心思於涅槃;
坐禪莫放逸, 多說何所作。」
[0967a22] 時阿難聞跋闍子比丘說厭離已,即便獨處 精進不放逸寂然無亂,是阿難未曾有法。時 阿難在露地敷繩床夜多經行,夜過明相
欲出時身疲極,念言:「我今疲極,寧可小坐。」 念已即坐,坐已方欲亞臥,頭未至枕頃 於其中間心得無漏解脫,此是阿難未曾有
法。時阿難得阿羅漢已,即說偈言:
「多聞種種說, 常供養世尊;
已斷於生死, 瞿曇今欲臥。」
[0967b02] 時諸比丘從毘舍離往王舍城,作如是言: 「我等先當作何等?為當先治房舍臥具? 先論法毘尼耶?」皆言:「先當治房舍臥
具。」即便治房臥具。時大迦葉以此因緣集 比丘僧,中有陀醯羅迦葉作上座,長老婆 婆那為第二上座,大迦葉為第三上座,長老
大周那為第四上座。時大迦葉知僧事,即 作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集 論法毘尼。白如是。」時阿難即從坐起,偏露
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大迦葉言:「我親從 佛聞,憶持佛語:『自今已去,為諸比丘捨雜 碎戒。』」迦葉問言:「阿難!汝問世尊不?何者是
雜碎戒?」阿難答言:「時我愁憂無賴,失不問 世尊何者是雜碎戒?」時諸比丘皆言:「來我當 語汝雜碎戒。」中或有言:「除四波羅夷,餘者
是雜碎戒。」或有言:「除四波羅夷、十三事,餘 者皆是雜碎戒。」或有言:「除四波羅夷、十三事、 二不定法,餘者皆是雜碎戒。」或有言:「除四
波羅夷、十三事、二不定法、三十事,餘者皆是 雜碎戒。」或有言:「除四波羅夷乃至九十事, 餘者皆是雜碎戒。」時大迦葉告諸比丘言:「諸
長老!今者眾人言各不定,不知何者是雜碎 戒?自今已去,應共立制,若佛先所不制,今 不應制。佛先所制,今不應却,應隨佛所 制而學。」時即共立如此制限。
[0967b27] 大迦葉語阿難言:「汝於佛法中先求度女 人,得突吉羅罪。今應懺悔。」阿難答言:「大德! 此非我故作,摩訶波闍波提於佛有大恩,
佛母命過長養世尊。大德迦葉!我今於此 不自見有罪,以信大德故,今當懺悔。」大 迦葉復言:「汝令世尊三反請汝作供養人,
而言不作,得突吉羅罪。今當懺悔。」阿難答 迦葉言:「我不故作,為佛作供養人難,是故 言不能耳。我於此中不自見有罪,以信大
德故,今當懺悔。」迦葉復言:「汝為佛縫僧伽 梨,脚躡而縫,得突吉羅罪。今應懺悔。」阿難 答言:「大德迦葉!非我慢而故作,更無人捉
故爾耳。我於此不自見有罪,信大德故, 今當懺悔。」迦葉復言:「世尊欲取涅槃三反 告汝,汝不請世尊住世若一劫、若過一劫,
令無數人得利益,慈愍世間諸天人民令 得安樂,汝得突吉羅罪。今應懺悔。」阿難答 言:「大德迦葉!非我故作,魔在我心,令我不
請佛住世。我於此中不自見有罪,信大 德故,今當懺悔。」迦葉復言:「世尊在時,從汝 索水,汝不與,得突吉羅罪。今應懺悔。」阿難
答言:「非我故作,時有五百乘車從水中過, 其水甚濁。恐世尊飲之作患,是故不與。」迦 葉復言:「汝但應與,若佛威神或復諸天能
令水清淨。」阿難言:「我於此中不自見有 罪,信大德故,今當懺悔。」迦葉復言:「汝不 問世尊,何者是雜碎戒?得突吉羅罪。今應
懺悔。」阿難言:「我非故作,時我愁憂無賴,失 不問世尊何者是雜碎戒?我於此中不自 見有罪,信大德故,今當懺悔。」迦葉復言:「汝
不遮女人,令污佛足,得突吉羅罪。今應 懺悔。」阿難答言:「非我故作,女人心軟,禮佛 足時泣淚手污佛足。我於此中不自見 有罪,信大德故,今當懺悔。」
[0968a02] 時大迦葉即作 白言:「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問 優波離法毘尼。白如是。」時優波離即作白
僧:「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令上 座大迦葉問、我答。白如是。」時大迦葉即問 言:「第一波羅夷,本起何處?誰先犯?」優波離答
言:「在毘舍離,須提那迦蘭陀子初犯。」「第二 復本起何處?」答言:「在王舍城,陀尼伽比丘 陶師子初犯。」復問:「第三本起何處?」答言:「在
毘舍離,婆裘河邊比丘初犯。」復問:「第四本起 何處?」答言:「在毘舍離,婆裘河邊比丘初犯。」 復問:「第一僧殘本起何處?」答言:「在舍衛國,
迦留陀夷初犯。」如是展轉隨所起處,如初 分說。復問:「第一不定法本起何處?」答言:「在 舍衛國,迦留陀夷初犯。」第二亦爾。復問:「尼薩
耆本起何處?」答言:「在舍衛國,六群比丘初 犯。」如是展轉亦如初分說。復問:「初波逸提 本起何處?」答言:「在釋翅瘦,象力釋子比丘
初犯。」如是展轉如初分說。復問:「波羅提提 舍尼本起何處?」答言:「在舍衛國,因蓮花色 比丘尼起。」第二、第三、第四如初分說。復問:
「第一眾學法本起何處?」答言:「在舍衛國,六 群比丘初犯。」如是展轉如初分說。比丘尼別 戒如律所說。復問:「最初聽受大戒本起何 處?」答言:「在波羅
㮈 ,五比丘。」復問:「最初聽 說戒在何處?」答言:「在王舍城,為諸少年比 丘。」復問:「初聽安居本起何處?」答言:「在舍衛
國,因六群比丘起。」復問:「初自恣本起何處?」 答言:「在舍衛國,因六群比丘起。」如是展轉 問乃至毘尼增一。時彼即集比丘一切事并
在一處,為比丘律。比丘尼事并在一處,為 比丘尼律。一切受戒法集一處,為受戒犍 度。一切布薩法集一處,為布薩犍度。一切安
居法集一處,為安居犍度。一切自恣法集一 處,為自恣犍度。一切皮革法集一處,為皮 革犍度。一切衣法集一處,為衣犍度。一切
藥法集一處,為藥犍度。一切迦絺那衣法 集一處,為迦絺那衣犍度。二律并一切犍度, 調部毘尼增一都集,為毘尼藏。
[0968b11] 時大迦葉即 作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問 阿難法毘尼。白如是。」時阿難即復作白:「大
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令大迦葉問、 我答。白如是。」大迦葉即問阿難言:「《梵動經》 在何處說?《增一》在何處說?《增十》在何處說?
《世界成敗經》在何處說?《僧祇陀經》在何處 說?《大因緣經》在何處說?《天帝釋問經》在何 處說?」阿難皆答,如《長阿含》說。彼即集一切
長經,為《長阿含》。一切中經,為《中阿含》。從一 事至十事、從十事至十一事,為《增一》。雜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諸天,雜帝釋、雜
魔、雜梵王,集為《雜阿含》。如是生經、本經、善因 緣經、方等經、未曾有經、譬喻經、優婆提舍 經、句義經、法句經、波羅延經、雜難經、聖偈經,
如是集為《雜藏》。有難無難繫相應作處,集 為《阿毘曇藏》,時即集為三藏。
[0968b27] 時長老富羅 那,聞王舍城五百阿羅漢共集法毘尼,即 與五百比丘俱,往王舍城,至大迦葉所, 語如是言:「我聞大德與五百阿羅漢共集
法毘尼,我亦欲豫在其次聞法。」時大迦 葉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為此比丘更問優 波離,乃至集為三藏,如上所說。彼言:「大德
迦葉!我盡忍可此事,唯除八事。大德!我親 從佛聞,憶持不忘。佛聽內宿、內煮、自煮、自 取食、早起受食、從彼持食來,若雜菓、若池
水所出可食者,如是皆聽不作餘食法得 食。」大迦葉答言:「實如汝所說,世尊以穀貴 時世人民相食乞求難得,慈愍比丘故,聽
此八事。時世還豐熟飲食多饒,佛還制不聽。」 彼復作是言:「大德迦葉!世尊是一切知見,不 應制已還開、開已復制。」迦葉答言:「以世尊
是一切知見故,宜制已還開、開已復制。富羅 那!我等作如是制:是佛所不制不應制, 是佛所制則不應却。如佛所制戒,應隨順
而學。」在王舍城五百阿羅漢共集法毘尼, 是故言集法毘尼有五百人。
七百集法毘尼
[0968c19] 爾時世尊般涅槃後百歲,毘舍離跋闍子比 丘行十事,言:「是法清淨、佛所聽,應兩指抄 食、得聚落間、得寺內、後聽可、得常法、得
和、得與鹽共宿、得飲闍樓羅酒、得畜不 截坐具、得受金銀。」彼於布薩日,檀越布 施金銀,而共分之。時有耶舍迦那子,聞毘
舍離比丘行如是事,即往跋闍子比丘所, 見勸檀越布薩時布施眾僧金銀,僧中唱 令與伽那子比丘,即言:「我不受。何以故?沙
門釋子不應受取金銀,沙門釋子捨棄珠 寶不著飾好。」彼於餘日作分已,送與伽 那子比丘。伽那子比丘言:「我不須。我先言:
『沙門釋子捨棄珠寶不著飾好。』」彼即言:「毘 舍離優婆塞瞋,汝往教化令喜。」時即差使 共往。耶舍伽那子比丘至毘舍離優婆塞所,
語如是言:「汝實瞋我語耶?我言:『沙門釋子! 不受取金銀,棄捨珍寶不著飾好。』」語 優婆塞言:「世尊在王舍城時,王宮中王群
臣集,說如是語:『沙門釋子應得受取金銀, 不捨珍寶非不著飾好。』時彼眾中,有大 長者字珠髻,語諸大臣言:『勿作是言:「沙
門釋子受取金銀、不捨珠寶,非不著飾 好。」何以故。沙門釋子不應受取金銀,棄捨 珠寶不著飾好。』時珠髻長者為諸大臣解
說,各令得解歡喜。珠髻長者後於異時,往 世尊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以先因緣具 白世尊言:『我即為解說各令歡喜。世尊!我
說是言,將無違失聖旨、不如法教耶?』佛 言:『長者!如汝所說,如法如實,不違世尊教 法。何以故?沙門釋子不應受取金銀,除捨
珠寶不著飾好,其有受取金銀者,則受五 欲若受五欲,則非沙門釋子法。長者!汝若 見沙門釋子捉持金銀,決定應知非沙門 法。我作是說,聽為竹
[竺-二+韋] 草木故求乞金 銀,終不應自受取金銀。』是故離奢!以此因 緣,沙門釋子不應受取金銀,棄捨珠寶不 著飾好。離奢,復於異時,世尊在祇桓中,
告諸比丘:『有四事故,令日月不明。何等為 四?阿修羅、烟雲、塵、霧是,為四事令日月不 明。如是沙門婆羅門,亦有四事污染塵穢,
令沙門婆羅門無有光顯。何等四?或有沙 門婆羅門,飲酒不能除斷,此是第一塵穢。 或有沙門婆羅門,行愛欲法不能捨離,此
是第二塵穢。或有沙門婆羅門,受取金銀 不捨飾好,此是第三塵穢。或有沙門婆 羅門,以邪命自活不能除斷,此是第四塵 穢。是為四事。以此四事故,令沙門婆羅門
污穢不明無有光顯。』世尊爾時,即說偈言:
「『貪欲垢所污, 沙門婆羅門;
愚癡所覆蓋, 愛著於好色。
飲酒散亂心, 復行愛欲法;
受取金寶瓔, 此為無智者。
沙門婆羅門, 邪命以自活;
佛說此為結, 如日出雲翳。
無光顯威耀, 不淨純垢污;
盲冥闇所閉, 愛奴之所使。
造惡不善業, 癡何能行道;
怨憎甚增益, 更受未來身。』
[0969b19] 「是故離奢!以此因緣故,汝等當知,沙門釋 子不應受取金銀,除去飾好。我說是語, 汝以此事不信我耶?」彼離奢言:「我非為不
信,我有信樂於汝,汝可住此毘舍離,我當 供給衣服飲食醫藥所須之物。」
[0969b23] 時伽那子比 丘,與諸離奢解說令得歡喜已,與彼使 比丘俱,還婆闍子比丘所。遙見伽那子比 丘來,即問使比丘言:「伽那子比丘,已解喻
諸離奢得信耶?」答言:「爾。」即言:「彼已信樂伽 那子,持我等作非沙門釋子!」婆闍子比丘 問言:「何故耶?」即具說先因緣。彼毘舍離比
丘,語伽那子比丘言:「汝先罵眾僧,見罪 不?」答言:「我不罵眾僧。」彼即和合與作舉。伽 那子比丘作是念:「我此諍事,若得長老離婆
多與我作伴者,便可得如法滅。」彼即問餘 人言:「離婆多在何處?」彼即答言:「聞在婆呵 河邊。」即往婆呵河邊。離婆多不在,彼即問:
「離婆多在何處?」彼即答言:「聞在伽那慰闍 國。」即往彼國。既至,離婆多復不在,復問:「離 婆多在何處?」答言:「在阿伽樓羅國。」即往彼
國。而復不在,即問:「離婆多在何處?」答言:「在 僧伽賒國。」即復往彼國。見離婆多值眾僧 集,問離婆多供養弟子言:「汝大德長老離婆
多,往眾僧中不?」答言:「當往。」時離婆多往集 僧中聽說法已,夜半後捉尼師壇還屋。時 耶舍伽那子亦在僧中集聽法已,夜半後
捉尼師壇往離婆多所,彼作是念:「今正 是時,當具說先因緣令其得聞。」彼即問離 婆多言:「大德上座!得二指抄食不?」彼還問
言:「云何二指抄食?」答言:「大德長老!足食已 捨威儀不作餘食法,得二指抄食食不?」 離婆多言:「不應爾。」問言:「在何處制?」答言:
「在舍衛國,不作餘食法食,以是故制。」復問 言:「大德長老!得村間不?」彼還問言:「云何得 村間?」答言:「大德長老!足食已捨威儀不作
餘食法,往村中間得食。」離婆多言:「不應 爾。」問言:「在何處制?」答言:「在舍衛國,不作 餘食法食,以是故制。」彼問言:「大德長老!
得寺內不?」彼還問言:「云何得寺內?」答言:「大 德長老!在寺內得別眾羯磨。」離婆多言:「不 應爾。」問言:「在何處制?」答言:「在王舍城,布
薩犍度中制。」「大德長老!得後聽可不」還問 言:「云何得後聽可?」答言:「大德長老!在界內 別眾羯磨已,後聽可。」離婆多言:「不應爾。」問
言:「在何處制?」答言:「在王舍城,布薩犍度中 制。」復問:「得常法不?」還問言:「云何得常法?」答 言:「大德長老!此作是已言是本來所作。」彼
答言:「比丘知不?應觀修多羅、毘尼檢校法 律。若不觀毘尼、不檢校法律而違反於 法,若已作不應作,未作亦不應作。若觀
修多羅毘尼、檢校法律,與修多羅相應、 與法律相應,不違本法,若已作若未作應 作。」復問言:「大德長老!得和不?」彼還問言:「云
何得和?」答言:「大德長老!足食已捨威儀,以 酥、油、蜜、生酥、石蜜、酪和一處,得食不?」答 言:「不應爾。」問言:「在何處制?」答言:「在舍衛
國,不作餘食法食,以是故制。」復問:「大德 長老!得與鹽共宿不?」彼還問言:「云何得與 鹽共宿?」答言:「大德長老!得用共宿鹽著食
中食。」答言:「不應爾。」問言:「在何處制?」答言: 「在舍衛國,藥犍度中制。」復問言:「大德長老! 得飲闍樓羅酒不?」答言:「不應爾。」問言:「在
何處制?」答言:「在拘睒彌國,因長老娑伽陀 比丘制。」復問:「大德長老!得畜不割截坐具 不?」答言:「不應畜。」問言:「在何處制?」答言:「在
舍衛國,因六群比丘制。」復問:「大德長老!得 受取金銀不?」答言:「不應爾。」問言:「在何處 制?」答言:「在王舍城,因跋難陀釋子制。」彼言:
「大德長老!毘舍離婆闍子比丘行此十事, 言:『清淨如法、是佛所聽。』彼勸檀越於布薩 時施眾僧金銀,令分物人分。」彼言:「汝莫語
餘人。何以故?恐諸比丘所見不同,而不與 和合比丘。汝可往阿吁恒河山中,彼處有 三浮陀比丘,是我同和上,與六十波羅離
子比丘共住,彼皆勇猛精進度無所畏。以 此因緣具為彼說已,共期婆呵河邊,我亦當 往。」
[0970b08] 時耶舍伽那子比丘即往彼山中,至三 浮陀所,以此因緣具向彼說之。「期婆呵河 邊,大德離婆多亦當來。」時毘舍離婆闍子比
丘,聞耶舍伽那子比丘往人間求索伴黨。 彼即大持毘舍離好衣,往離婆多弟子所語 言:「我為大德離婆多故,持此好衣來與。今
止不復與,即迴與汝可取。」彼言:「止!止!我不 受。」彼復懃懃逼令受,彼遂便受。既受已,作 是言:「長老!彼波夷那、波梨二國比丘共諍,
世尊出在波夷那國。善哉長老!能為我白 大德上座:『波夷那、波梨二國比丘共諍,世尊 出在波夷那國。善哉大德!當助波夷那比
丘。』」彼即答言:「大德!長老離婆多尊重,我難不 敢言。」彼即強逼之不已,便往離婆多所,白 如是言:「大德!彼波夷那、波梨二國比丘共諍,
世尊出在波夷那。願大德!助波夷那比丘。」 彼即答言:「汝癡人!持我在不淨部中。汝去! 不復須汝。」彼得遣已,便往毘舍離婆闍子
比丘所,語如是言:「長老!我先語汝:『大德離 婆多尊重,難可為言,我不能語。』今大見 責。」彼問言:「說何等?」彼言:「已遣我。」復問言:「汝
幾臘。」答言:「十二歲。」問言:「汝十二歲,猶故怖 畏遣耶?」答言:「不受我供養,云何不畏?」
[0970c01] 時彼 離婆多及諸比丘如是語:「我等今當往諍所 起處。」即乘船從恒水中往。時天熱疲極,住 船在岸邊蔭下息。時婆搜村有長老在道
行,作如是念:「我今此諍事,當觀修多羅、毘 尼,知誰法語?誰非法語?」彼即觀修多羅毘 尼、撿校法律,便知波梨國比丘是法語,波夷
那比丘非法語。時有天不現身而讚言:「善 哉善男子!如汝所觀,波梨比丘如法語,波夷 那比丘非法語。」時諸長老即共往毘舍離。
[0970c11] 毘舍離有長老,字一切去,是閻浮提中最上 座。時三浮陀語離婆多言:「今往一切去上 座屋中宿,具說此事,令其得聞。」時二人
即共相隨往至彼屋。時一切去長老,夜坐禪 思惟夜已久,離婆多作是念:「此上座年已老 氣力羸劣,而久坐如是,況我當不作如是
坐。」時離婆多即便坐思惟至夜久。一切去長 老作是念:「此客比丘遠來疲極,猶故坐禪思 惟如是,況我而不久坐。」時彼長老即復久
坐思惟。夜已過多,語離婆多言:「長老!汝此 夜思惟何法?」答言:「我先白衣時甞習慈心, 此夜思惟入慈三昧。」彼即言:「汝此夜入小
定。何以故?慈心三昧是小定。」即復問言:「大德 一切去,此夜思惟何法?」答言:「我先白衣時 習空法,我此夜多入空三昧。」彼言:「大德此
夜思惟大人之法。何以故?大人之法入空三 昧。」彼作是念:「今正是時,可說先因緣令其 得知。」彼問言:「大德長老!得二指抄食不?」問
言:「云何得二指抄食?」答言:「大德!足食已 捨威儀不作餘食法,得二指抄食食。」答言: 「不應爾。」問言:「在何處制?」答言:「在舍衛國,
不作餘食法食,以是故制。」如是一一 說,乃至布薩時受取金銀,令分物人分,如 上說。彼即言:「勿語餘人,恐人心不同,不
得和合。」一切去上座為第一上座,三浮陀 第二上座,離婆多第三上座,婆搜村是第四 上座,阿難皆為其和尚。
[0971a08] 時長老一切去知 僧事時,上座即作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 僧忍聽,今僧論法毘尼。白如是。」時波夷那
比丘語波梨比丘言:「汝等今可出平當人。」 彼即言:「上座一切去、離婆多、耶舍、蘇曼那 是平當人。」波梨比丘語波夷那比丘言:「汝
等亦應出平當人。」彼即言:「長老三浮陀、婆搜 村、長老沙留、不闍蘇摩是平當人。是中有阿 夷頭比丘,堪任勸化。」彼諸比丘言:「持此比
丘在數中。何以故?彼在所處,當為我等 勸化。」即著數中。彼諸上座作是念:「我等若 在眾中問此事,恐更生餘諍事,不知誰語
是?誰語非?我等今寧可差次在別處共平 論耶?」彼諸長老作是念:「我等於何別處而 平宜此事?」即言:「當於婆梨林中。」時一切去
長老即作白:「大德僧聽!如此為僧所舉比 丘,若僧時到僧忍聽,於婆梨林中論法毘 尼,餘比丘不在中。白如是。」如是作白已,
應羯磨差二、三比丘,取餘比丘,欲至婆梨 林中。
[0971a27] 時一切去上座,以此因緣集比丘僧, 如是諸上座皆集。時一切去上座即作白:「大 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論法毘尼。白
如是。」時離婆多即作白:「大德僧聽!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今問一切去上座法毘尼。白如 是。」時上座一切去即復作白:「大德僧聽!若
僧時到僧忍聽,僧今令離婆多問、我答法毘 尼。白如是。」離婆多問言:「大德上座!得二指 淨不?」即還問言:「云何二指淨?」答言:「大德長
老!足食已捨威儀,得二指抄食食?」答言:「不 應爾。」問言:「在何處制?」答言:「在舍衛國,不 作餘食法食,以是故制。」此是第一事,非法、
非毘尼、非佛所教,別處平宜已,下一舍羅; 如是一一檢校,乃至十事,非法、非毘尼、非 佛所教,皆下舍羅。彼諸長老作是語:「如我
等今於別處平宜此事已,今復欲於僧 中如是檢校。何以故?令眾人皆知故。」
[0971b14] 彼諸 長老皆往毘舍離,時一切去上座即集比丘 僧已作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 今論法毘尼。白如是。」長老離婆多即作白: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問一切 去上座法毘尼。白如是。」時一切去上座即作 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令離
婆多問法毘尼、我答。白如是。」離婆多即問 言:「大德長老!得二指淨不?」彼問言:「云何得 二指淨?」答言:「大德長老!足食已捨威儀,不
作餘食法,得二指抄食食?」答言:「不應爾。」 問言:「在何處制?」答言:「在舍衛國,不作餘食 法食,是故制。」此是第一事,非法、非毘尼、非
佛所教,於僧中檢校已,下一舍羅;如是 一一檢校乃至十事,非法、非毘尼、非佛所 教,於僧中檢校已,皆下舍羅。在毘舍離,七
百阿羅漢集論法毘尼,故名七百集法毘 尼。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2 冊 No. 1428 四分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