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ure on the Great Dharma Torch Dhāranī (Da Fa Ju Tuoluoni Jing) 大法炬陀羅尼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二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
* 授魔記品第三
* 三乘行品第四
* 問法性品第五
* 菩薩行品第六
授魔記品第三
[0665b15] 阿難。爾時放光如來告魔王言。闍致。汝今乃 能發大勇猛具足精進。當固汝心勿違本志。 如護戒者自誓莊嚴。心所願求莫不成就。阿
難。時放光佛知諸魔眾精進淳固一切不退 菩提之心。以是因緣即便微笑。佛微笑已。時 彼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為月上。此菩薩
者。亦是放光如來為菩薩時。同行善友常相 隨逐。時彼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髆右膝著 地。合十指掌白言。世尊。何因緣故而復微笑。
諸佛世尊凡為微笑必有因緣。若無因緣終 不笑也。惟願世尊。為我解釋。阿難。時放光 如來即告月上菩薩言。汝今見是諸魔眾不。
月上答言。唯然已見。佛言。摩那婆。此諸魔 眾見我眉間放大光明。雖居欲界發寬大心。 以是因緣過恒沙劫當得成佛。皆同一號名
無思光。其佛住世大作利益。若有眾生見彼 佛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作利益已入般涅 槃。佛涅槃後世界諸魔大興供具。供養彼諸
如來及聲聞大眾。是諸魔等在諸俗人所住 之處。於其夢時。隨所應見現種種形。或現長 者。或現居士。或現沙門。或現婆羅門。或現梵
王。或現菩薩。現如是等種種形已。若彼眾生 心懷迷惑。為說法要除其疑網。因而告曰。汝 等捨家。汝等出家。如是世尊出於世間。應受
供養。天人所尊。能拔諸苦等與快樂。我蒙佛 故今亦獲安。彼魔如是現大神通。化諸居士 優婆塞等。增信歡喜。然後說法教令發心。尊
重供養如來大眾。發大誓願具修精進。所作 功德一切迴向無上菩提。終不墮於二乘之 地。凡所教化唯勸修行六波羅蜜。云何復有
諸魔事也。當爾之時。一切眾生受大安樂如 忉利天眾。諸眾生中佛弟子者。身心安樂如 帝釋天王。爾時魔眾皆成佛已。一切眾生等
受大樂。於彼剎土具諸香花。皆如天上波利 耶多拘毘陀羅樹花。一切莊嚴無有缺減。彼 諸眾生乃至無有魔事恐怖。何以故。是時眾
生無復亂心。煩惱微薄不為煩惱之所侵迫。 皆常一心念空無相無願法門。於是法門發 大精進修行無量。空三昧行。無願三昧行。無
相三昧行。滅覺觀除睡眠。斷掉悔離諠雜。常 樂空閑阿蘭拏處。恒乞食但三衣。無違諍絕 伴侶。畢竟如是行菩薩行。於諸佛法能決定
知。菩薩為友無復恐怖。師子虎狼諸惡猛獸 毒蟲之類。終不能害。爾時諸魔得菩提已。此 諸世尊及聲聞眾具足功德。諸餘眾生不加
謗毀。無能降伏。一切外道不能破壞。一切眾 魔不能違反。能令眾生滅除恐怖。遠離邪道 心得自在。
[0666a05] 爾時月上菩薩摩訶薩。復白放光佛言。希有 世尊。不可思議。如來具足無量功德。有大慈 悲。有大神力。一眉間光能多利益。佛告月上
菩薩言。善哉善哉。汝能善知如來世尊智慧 功德。摩那婆。如來如是具足大悲。安樂利益 諸眾生故。如來如是成就說法。欲令眾生如
說行故。於是事中誰能信解。唯有諸佛及不 退轉諸大菩薩摩訶薩等。自外一切聲聞辟 支佛及四種人。尚非境界。況餘凡夫邪見外
道。生死惡魔。行無智道。入深黑暗無明 [穀-禾+卵] 藏。 行於非義住顛倒道。迷失正路常樂非法。不 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好遊邪經破諸
禁戒。恒住如是諸不善法。迷惑覆心習惡邪 智一切外道。常為愚癡之所覆蔽。不能信受 諸佛正法。又以瞋毒猛火熾然燒故。於佛法
眾不能和敬。更相侵迫起諸諍事。以是因緣 速墮地獄畜生餓鬼。具受無量百千大苦。經 於無量百千萬世。設生人間。或生旃陀羅家。
或生惡呪師家。或生屠宰家。或生竹作師家。 或生網捕家。或生獵師家。若或得生有佛法 世。好與聲聞諸弟子眾恒起鬪諍。既忿諍已
增長惡業。便能喪滅諸餘善事。是故未來多 受苦惱。
大法炬陀羅尼經三乘行品第四
[0666a29] 佛告阿難。爾時放光如來復語眾菩薩言。摩 那婆。汝等當念。如來十力無有缺減。具足威 儀不斷所作。善能分別彼四聖諦。方便教誨
成就聲聞行。亦當善說六波羅蜜。勸進菩薩 發行一切波羅蜜心。受持心信修心。行施精 進牢固勇猛無諸虛偽。如是方便入於智門。
汝等亦知三十七種助菩提法。方便證得沙 門果印。又於十二因緣法。勤修觀行成辟支 佛。或作聲聞。如是一切諸法相應不相捨離。
若行辟支佛者。此是如來方便教誨顛倒說 法示現此義。是人出於無佛法世。獨念思惟 十二因緣得獨覺涅槃。如是獨覺。不同如來
及與聲聞。何以故。是辟支佛思惟因緣得斷 疑惑。不從他聞自然獨悟。又唯戒行清淨故 專求智力。求智力故得不放逸到於智岸。無
諸佛法。唯戒具足得入涅槃。名辟支佛。
[0666b16] 爾時月上菩薩復白放光佛言。世尊。以何義 故。彼辟支佛具足智慧。然復不能說法度人。 既不能說。云何而得於福田中勝聲聞也。阿
難。時放光佛告月上菩薩言。摩那婆。此等過 去初發心時。但取菩提之名而無勇猛。不能 修行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
離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聞思 修等悉不能行。是故不能獲得如是無上菩 提。何以故。於此法中初聞菩薩行六波羅蜜
而不能行。以不具行六波羅蜜故。於一切菩 薩法中不能諮問。又復不得樂難持戒。非持 無上大菩提戒。但持中戒亦非下戒。行中法
故本願成就。得中菩提名辟支佛。摩那婆。是 故菩薩常應諮問諸佛如來所說法要。既聽 聞已勇猛修行。何以故。菩薩不捨勇猛精進。
疾證無上大菩提故。常修多聞發勤方便。亦 常不捨求諸佛法。遠離外道勿受邪法。莫捨 重擔如善馭者。諸佛世尊所說法門。微妙密
語應當奉行。復次摩那婆。云何菩薩能入諸 佛深密祕藏方便說門繫念安住。心既住已。 然後得入陀羅尼門。月上菩薩復白佛言。世
尊。云何當入陀羅尼門。佛言。摩那婆。我已 為汝說是句義。如從虛空生諸事業未曾斷 絕。復應當知阿迦二字句義脚足。是初方便。
隨順得入十二因緣。次第知已。彼人雖更識 餘法句。皆因初二。摩那婆。是陀羅尼方便法 門普遍一切。汝等若欲入此法門。應當發心
於無量法中。修習無邊善巧方便。摩那婆。諸 佛如來智無有礙。於此法中云何障礙。所謂 執著一切諸法。摩那婆。若諸菩薩摩訶薩。若
欲入彼諸如來智。先當自捨一切執著。亦須 遠離諸障礙處。善巧修行智慧方便。
[0666c19] 阿難。爾時放光如來復告月上菩薩言。摩那 婆。所言著處及以著者。謂於諸有不能捨離。 於無為處未有智慧。恒念受生及求生處。皆
是無明作生有根本。是故我說雖阿那含於 生猶著不能遠離。摩那婆。是中何等是大著 處。所謂不能順教修行。於餘事中顛倒讚述。
斯由財事愛取因緣不得自在。違佛正教作 不應作。於諸境界發起貪心。貪心生已誑惑 他人。婬他妻妾。復起瞋恚。瞋恚發已。或時殺
害斷他命根。亦因愚癡邪心覆蔽。顛倒取法。 若常樂與極重惡人而作伴侶。以是因緣。造 作種種諸不善業。或殺父母及以師長。或害
羅漢及諸聖人。或毀諸佛。或謗正法。或行破 僧。造作如是諸惡業已。生於極惡非人之處。 墮破戒中。何等名為墮非人處。摩那婆。我已
為汝略說斯事。如彼愚人專樂惡業。以是因 緣生於惡趣。是則名為非人處也。摩那婆。智 慧之人。應當善知諸佛如來微密妙語。
大法炬陀羅尼經問法性品第五
[0667a09] 佛告阿難。時彼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 無畏。本是醫方救世家子。昔常與彼放光如 來共相親友。時放光佛於大眾中。直視觀察
無畏菩薩。無畏菩薩既蒙顧已。遂於佛前偏 袒右髆。右膝著地一心合掌。以是世尊未成 佛前同意親善復蒙瞻察。是故競競於世尊所。
唯增敬重心無疑慮。但欲請問放光如來修 多羅藏法性虛空陀羅尼門甚深義處。阿難。 時放光佛知無畏菩薩欲問如是甚深句義。即
告之言。無畏。汝今何故住在我前。心生惶懼 不速問也。阿難。無畏菩薩聞佛告已。即白佛 言。世尊。我誠欲問如來大義。是以我心豫生
憂恐。何以故。於此大眾。有諸眾生聞是法已。 於諸佛法不能悟解亦無敬信。或起誹謗退 沒善根。世尊。我知眾生有如是事故不敢問。
[0667a24] 阿難。時放光佛復告無畏菩薩言。無畏。汝但 諮問。如來應供正遍覺出現世間。隨汝心疑 當為除斷。是為一切諸如來業。何以故。如來
正覺慈悲憐愍利益一切諸眾生故。以是因 緣。我於往昔行菩薩時。為此法句具受眾苦。 況於今者所作已辦。一切諸法明了通達。得
一切智證大菩提。唯為安樂諸眾生故。
[0667b02] 阿難。爾時無畏菩薩聞佛語已。白言。世尊。如 來今說一切諸法同於虛空。應當證知。是故 我今欲問斯義。世尊。言虛空者義何謂也。與
修多羅一切法門異相云何。阿難。時放光佛 告無畏言。善哉善哉。汝於今日為求法故。於 佛法中問如是義。無畏。夫虛空者名為如來。
亦名應供正遍覺也。無畏復問。以何義故名 曰虛空。佛告無畏。虛空者即無所有。以無所 有故名虛空。無畏復言。若言如來即虛空者。
如來虛空云何二別。佛告無畏。是為大智所 行境界。難知難證。若能解知則於法性三世 平等無復疑惑。無畏。若欲窮盡陀羅尼門甚
深源底者。如彼大池水性清淨。底有金沙與 土泥合。時有智人取池底沙。隨其多少聚之 一處。以水洗濯簡取精者。內於鑪鍋置之火
中用功陶煉。是人不久必除沙石。得淨妙金 堪任為用。彼人爾時隨意造作餘莊嚴具靡 不充足。如是無畏。如來世尊應供正遍覺。離
貪瞋癡。滅除塵垢一切煩惱及諸習氣。成就 清淨無礙智慧。出過一切四生眾生。天人大 眾最為第一。世稱上首。擊大法鼓口自唱言。
仁等可來。汝諸眾生或起疑網。無有智慧暗 於諸法。或於世間出世間事不能解了。或時 一切天龍八部乃至無量億劫已來。所有疑
心迷倒失正。造作諸業墮墜諸有不能自出。 此等速來問佛世尊。如來皆能為汝說法。明 了顯示斷除疑惑。
[0667b29] 復次無畏。譬如明鏡見諸色像。如是無畏。如 來世尊無有惡行諂曲煩惱穢濁嫉妬諍競垢 污淤泥染著。唯有無礙無邊智慧辯才。所可
示現言教方便。皆為開發世間眾生。一切皆 從虛空所出住於虛空。語言教詔講說談論。 猶如虛空離諸染著。無有住處無有邊際。亦
無有對及以語言。復次無畏。若有人來作如 是問。如是虛空。云何可說何處有說。誰能為 說對何而說。以虛空性本來清淨無垢無染
離諸障礙。無畏。如來亦爾。無言無對無染無 著離諸障礙。如此言說。即是入於虛空三昧。 無畏。譬如涅槃本性寂靜。假以無量言辭演
說。求其體相了不可得。如是無畏。汝所問我 虛空義者。先已宣說。如此說者。當知即是如 來方便微密法要。若知如來微密教者。是則
名為得大利益。汝等當思。如來何見說何等 法是如來性。復說何等是如來智同於虛空。 今於如是如來教中方便略說。無畏。我今復
以種種譬喻。喻如來智。或以涅槃。或以實際。 然而彼智及與涅槃。俱無可說無有分別。無 相無念無名無字。去來現在三世皆無。乃至
世間一切諸法。亦同涅槃不可見說。當知是 中實無凡夫能得知見。言凡夫知者。無有是 處。但諸凡夫以愚癡故。自心所見言我證知。
今我已說了義法句及無證處。如是所說不在 彼此不在兩間。是平等中無證知者。既於三 世去來現在。斯皆平等不可證說。云何而言
是誰所說對何而說。何處有說。云何可說。復 次無畏。如來世尊於彼已說。汝當觀察言教 方便應善思惟。既思惟已。即得成就無量智
聚。無畏。佛智無邊不可思議。凡所攝受亦不 可思議。開示言教應善分別。亦當思惟。前所 問者即此義也。復次無畏。我今問汝。隨汝意
答。汝謂一切後身菩薩從何所來而處胎耶。 無畏白言。世尊。我知菩薩從兜率陀天降入 母胎。佛言。無畏。今重問汝。汝善答我。於意
云何。是後身菩薩從天來者。有所取法而入 胎乎。無畏答曰。不也世尊。非取法故入於母 胎。佛告無畏。如是如是。一切諸法皆無所取。
但從妄想分別故生。汝於如是分別法中。既 以三事請問於我。何謂為三。一問虛空名義 有無。二問虛空諸法同異。三問虛空平等無
差。無畏。如汝所問。何者虛空。如是虛空有依 止耶。無依止乎。無畏復問。實有虛空可依止 耶。佛言。無畏。亦有虛空是依止法。若凡夫人
見有依止。若離依止則不能知。亦不可說有 無名字。無畏。若有虛空不依事現者。則無名 字。以依事故得有名字。與事和合入於數相。
無畏復言。世尊。何等虛空與事和合。則有名 字入於數中。佛告無畏。汝寧不聞。而今此身 依止地界。地依水界。水依火界。火依風界。如
是四種及與識界悉依空也。無畏白言。唯然 世尊。我皆已聞。佛言。無畏。是謂虛空依止入 於數中。此即如來為諸凡夫。譬喻方便開示
教授。因於名字令其得知。是故名為虛空依 止。復次無畏。若智慧人思惟觀察而能知者。 此平等法世間普證但有名字。如是知已。彼
諸智人復欲教他令得實義。摩那婆。有智之 人應當思惟。如來自證為眾生故說此法門。 摩那婆。我已為汝隨順分別。應如是知如來
方便。於我所說受持念誦。思惟義理如法修 行。如是修已。過去所有功德願行。皆得增長 成就具足。所以者何。如來先已為汝等說一
切諸法無有去來。是故如來所言真實無有 虛妄。為欲利益諸眾生故。分別顯示是最勝 法。隨其所應皆得具足。若言如來有所言說。
不能顯示是大乘法。願行不具者。無有是處。 菩薩應思非我境界。
[0668b10] 復次摩那婆。如虛空界。名曰可行。眾生依 止。如彼眾鳥飛行虛空。翱翔自在如履於 地。雖以翅力及風因緣往來遊處。而跡不可
得。摩那婆。復有眾生依空界住。如須彌山頂 三十三天已上諸天宮殿。皆依於空而得安 住。乃至兜率他化自在欲界諸天。所有宮殿
依空亦爾。摩那婆。如彼色界。從梵天住處。乃 至色究竟天。依於空住亦復如是。摩那婆。如 我略說。自此已上盡於有頂名無色界。從有
頂外無有依止。虛空行者。唯有一種別風輪 界。厚六十八千由旬。過是以往更有空界。即 是二界中間亦無依處。摩那婆。從是已上復
有風輪。名曰不動。厚六十四俱致百千由旬。 住持水界。彼風輪界。無有眾生往來依處。 何以故。彼空及風各不動搖故。而彼空界不
可見知。無有名字不可得說摩那婆。汝今當 知我所說法。如彼虛空無有異也。
[0668b27] 復次摩那婆。譬如有人夜中暗坐。執持弓箭 漫射虛空。以暗發故不知方所。如是如是。摩 那婆。一切凡夫愚無慧目。又不師受。雖修業
行無諸方便。不得成就亦復如是。摩那婆。又 如生不學射。雖擬埻 (音准) 的尚不能中。況前 無垛。云何言著。摩那婆。是諸凡夫於甚深法
自心分別。捨離師諮不能解悟。亦復如是。摩 那婆。汝前問我三種義者。所謂虛空平等諸 法。此三種法。雖難說聞我知是處。有所依止
亦非依止。摩那婆。汝問諸法平等。今當解釋。 汝應善思。前以譬喻顯示虛空諸有智者。知 此譬喻言教方便示現平等。遠離依止。言說
分別故。又如空界無邊。佛法亦爾。如是法界。 皆依平等無有別異。如彼虛空無有依處。法 與非法亦無依處。當知是中悉皆平等。彼虛
空譬方便示現。此乃但為智者所知。非是一 切凡夫境界。彼諸凡夫執取一相不善分別 不能了達。妄想取故。智慧之人於此深法乃
能了知。作利益故。而諸凡夫妄生執著。於深 佛法不信不解不諮智人。於世間事妄起分 別執著不捨。所謂此即是地是水是火是風
等。如是乃至分別取著。諸天宮殿住處往來。 及取地天諸龍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地居之 類。又亦分別。諸佛如來初成道時大聲說法。
彼等聞已。即於地中發大聲言。佛生說法天 人增道。其聲上徹色究竟天。皆說如來轉法 輪事。摩那婆。世間之人以愚癡故執著此事。
著是事已。如乘空輪作大車想。凡夫取著其 事若此。
[0668c27] 復次摩那婆。譬如有人悕求射術無師就學。 雖苦身心終不成藝。如是摩那婆。三法亦爾。 若不方便施功修集。難可證知。摩那婆。如
是三法如來若說終無有盡。若一劫若十劫。 若百劫若千劫。若無量劫亦無有盡。如來於 此劫數時節多少增減。隨意欲說種種名字
種種義味。即能解說。然於如來口業言教。亦 無有減。此三句義為是億數。諸菩薩等得受 持故。是句義處。如來或時於一句中能以無
量種種名義差別解說。若此法句及所攝義。 乃至字本所有出生。語言音聲是色法者。假 令於是三千大千世界。盡除土地山石草木。
東西南北上至有頂悉為虛空。不能容受。設 此世界滿中芥子。有時取一盡諸芥子。以如 來辯演說一句。亦不能盡乃至少分。摩那婆。
汝等當知。此一句義陀羅尼門。其有必能善 受持者。於一彈指頃盡能分別。摩那婆。此句 義門。終亦不可以言說盡。假使無量眾生起
種種問。然是菩薩盡分別答。喻如流水。以心 不亂故。此陀羅尼名為大事。能為一切諸法 根本。故言陀羅尼。此一法句出無量句。是大
總持通說諸義。何以故。欲令一切眾生易受 解故。又以一句難解知故。引多譬喻方便言 辭。令人得悟如是諸法。悉不可見自體本空。
遠離語言故。摩那婆。若諸菩薩初發大心欲 行大事。大事者。謂大乘法。然此菩薩。空發其 心不問不修。終無成辦。摩那婆。如行聲聞乘
者。雖聞三十七助菩提法。無意念修。即自唱 言。我得羅漢所作已辦。如是摩那婆。若有欲 行佛法事者。應發是心。如須彌山安住不動。 隨順修行。
大法炬陀羅尼經菩薩行品第六之一
[0669b01] 阿難爾時無畏菩薩。復白放光如來應供正 遍覺言。快哉世尊。大慈慜我及餘未學諸眾 生等。如我無異。世尊。我等頻重諮問是義。如
來悲愛教誨我等。猶如父母。然我今者。於佛 所說更加尊重不敢毀謗。
[0669b06] 爾時放光如來告無畏言。如是如是。摩那婆。 如汝所說。若有菩薩於如來所起尊敬心不 斷絕者。一切世間天人眾等。於是菩薩亦深
敬重。如是菩薩。於我法中大弘利益。何以故。 如是菩薩。住諸佛法順於佛教。當來之世大 作佛事。是故如來知此菩薩為佛法器。堪受
一切諸佛記證方便。令彼速得成就。無畏菩 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極愛義何謂也。佛言。 摩那婆。我言極愛即是顯示。哀慜世間無救
眾生。教入佛法令不斷絕。以是義故。如來說 言是為大事。是大重擔。無畏復問。菩薩久如 當捨此擔。佛言。無畏。此菩薩作是念。我要當
令一切眾生度生死海入無餘涅槃。若眾生 盡者此擔方息。無畏復問。所言重擔。若同世 間頂戴背負則可見知。今不如是云何可信。
佛言。摩那婆。如汝所言。在頂髆者。是謂世 間愚夫力負。非菩薩擔。菩薩擔者。誓願荷負 一切眾生。出離世間非頂背也。無畏復問悲
願荷負既非項髆。以何義故名之為擔。佛 言。摩那婆。如東方一切無邊世界所有眾生。 菩薩發心荷負。悉當令入無餘涅槃。南西北
方四維上下盡虛空界所有眾生。菩薩安處 亦復如是。摩那婆。十方所有諸眾生界若現 不現。菩薩皆令住涅槃中。以是因緣名之為
擔。無畏復問。以何義故復名荷負。佛言。摩那 婆。譬如長者家內豐饒多諸珍寶。種種資財 倉庫充溢具足童隷。唯有一子。然彼長者於
是子所。心常愛念終不暫捨。見其所為亦無 違逆。以愛念故財寶樂具。悉給與之無有疲 倦。如是摩那婆。菩薩摩訶薩憐愍眾生亦復
如是。一切樂具盡皆與之。乃至令入無餘涅 槃。是故名為荷負重擔。如是菩薩愍諸眾生 行大精進。亦令眾生行菩薩事。速疾成熟諸
波羅蜜。亦滿自身精進莊嚴。無畏復問。何謂 成熟。佛言。摩那婆。所言成熟者。是謂菩薩於 諸眾生起大慈悲與究竟樂離自憂惱。是名
成熟。又於諸佛不生謗毀常加讚歎。亦名成 熟。無畏復曰。若如是者。諸佛如來於眾生中 最為殊勝。皆由憐愍諸眾生故。佛告摩那婆。
我言成熟者。謂於一切善法具足圓滿。乃名 成熟。摩那婆。譬如陶師欲造諸器。先取好土 雜以石沙。用水和治手柔足踐。令泥精熟堪
任為器。置諸輪上執杖轉輪。極令迅急以手 搏拍。隨作何器坏皆成就。何以故。以泥先調 故。而彼陶師將諸器坏。或置日中。或在陰處。
漸令乾燥。然後更以雜色塗之。暴令牢實。或 積窯中。若聚平地。兼取薪糞晝夜焚燒。於 是陶師與其眷屬。周遍觀察迭共防守。不令
惡人挾持青豆及以胡麻擲置窯中毀壞諸 器。比達天明火勢亦盡器皆成熟。此時陶師 方大歡喜。却坐思念眾器得成我事已辦。如
是摩那婆。如來常教諸菩薩等。次第修行六 波羅蜜。欲令成熟亦復如是。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1 冊 No. 1340 大法炬陀羅尼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