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ñjuśrīvikrīḍitasūtra (Da Zhuangyan Famen Jing) 大莊嚴法門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莊嚴法門經卷上(亦名文殊師利神通力經,亦名勝金色光明德女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0825a28] 如是我聞:
[0825a28]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 比丘眾五百人,大菩薩眾八千人俱。
[0825a29] 爾時王 舍城中有婬女,女名勝金色光明德,彼女宿 世善根因緣,形貌端正眾相具足,身真金色 光明照曜,容儀媚麗世所希有,神慧聰敏辯
才無礙,音辭清妙深邃柔軟,言常含笑語無 麁獷,顧眄進止容豫安詳,隨所在處,或行或 住或坐或臥,地皆金色,光明照曜,所著衣服
青黃赤白亦皆金色。時王舍城一切人眾、或 是王子或大臣子、或長者子或豪富子,見者 貪染繫心愛著,情無捨離。是金色女,或在聚
落、或在街巷、或在市肆、或在河岸、或在園林, 所遊之處,若男若女童男童女,皆悉隨從觀 無厭足。
[0825b12] 復於異日,有長者子名上威德,為欲 樂故多與財寶,共相要契乘駟馬車——其車純 以金銀琉璃、摩尼真珠、上妙眾寶嚴飾莊校,
建立寶幢微妙幡蓋,寶座華鬘塗香末香,如 是種種和合勝香以用塗薰,以瞻蔔華而為 瓔珞,莊嚴其身同載寶車——於寶車前,種種伎
樂歌舞作倡,於其車後,復持種種甘美飲食 衣服臥具,次第隨從往詣園林。爾時大眾,若 男若女童男童女,皆悉隨逐左右觀看。
[0825b21]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禪定起,於一切眾生 起大悲心,而作是念:「何等眾生於大乘中堪 受教化?何等眾生應以神通而受教化?何等
眾生應以過去業緣而受教化?何等眾生應 聞正法而受教化?」作是念已,見金色女與長 者子同載寶車欲詣園林,見已即觀根性差
別,差別觀已作是念言:「此女過去善業因緣 堪受教化,若聞我法即能信受。」
[0825b28] 爾時文殊師 利以神通力身放光明,映蔽日光悉不復現, 何況餘光。時文殊師利所著衣服,面各光照
滿一由旬,令彼多眾皆悉覩見,復以種種眾 寶瓔珞天冠臂印,莊嚴其身,欲令見者心生 貪樂。作是事已,往詣女所當路而住。光照女
身及長者子、駟馬寶車所有光明皆悉闇蔽, 猶如聚墨比於真金無有光明。
[0825c06] 彼金色女,見 文殊師利眾寶莊嚴衣服淨潔光明遠照,謂 是天童,自於己身及長者子而生鄙惡不復 愛樂,於文殊身及以衣服起貪著心,默自念
言:「我當就彼共為嬉戲,從心欲樂求索彼 衣。」
[0825c11] 作是念時,文殊師利威神力故,毘沙門王 化為人像,從空而下立於女前而語之言:「汝 今不應於彼人所生貪欲心。何以故?彼人清
淨無貪欲故。」
[0825c14] 金色女言:「此是何人?」
[0825c14] 毘沙門言: 「此是文殊師利童子菩薩。」
[0825c15] 金色女言:「云何名 菩薩?願善說之。為是天耶?為是夜叉,為乾闥 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為是帝
釋、為是梵天、為是四天王天耶?」
[0825c18] 毘沙門言:「非 天、非夜叉、非乾闥婆、非阿修羅、非迦樓羅、 非緊那羅、非摩睺羅伽,亦非帝釋、亦非梵天、
亦非四天王天,如是等輩悉非菩薩。言菩薩 者,一切眾生隨所願求悉能滿足,不生慳悋, 是名菩薩。」
[0825c23] 時勝金色女即作是念:「如所說者, 我今乞衣必定應得。」即便下車向文殊師利 所,到已白言:「文殊師利!願能施我所著衣裳。」
[0825c26] 文殊師利言:「妹汝若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者,當與汝衣。」
[0825c27] 女言:「文殊師利!何者名 為菩提心耶?」
[0825c28] 文殊師利言:「汝身即是菩提。」
[0825c28] 女 言:「云何我身即是菩提?願重廣說令我得解。」 於是女人說偈乞衣:
「文殊久發菩提願, 今可施我身上衣;
若不能施非菩薩, 猶如枯河而無水。」
[0826a04] 爾時文殊師利說偈答言:
「汝若能發菩提心, 我當隨願施汝衣,
若有堅固菩提者, 一切天人皆供養。」
[0826a07] 爾時勝金色女復以偈問:
「菩提有何義? 菩提從誰得?
菩提誰能與? 菩提何行成?」
[0826a10] 爾時文殊師利語金色女言:「於今現在有佛, 號釋迦牟尼多他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彼佛所說,身及菩提皆悉平等。於意云何?
汝身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不?」
[0826a13] 是女過去善 根因緣聞此語已,即得法光,得法光已白文 殊言:「如是如是!我今此身有五陰、十二入、十 八界。」
[0826a16] 文殊師利言:「於汝意云何?色可覺可知 不?」
[0826a17] 女言:「不也。不可覺、不可知。」
[0826a17] 文殊師利言: 「菩提亦如是,不可覺、不可知。如是,色平等故, 菩提亦平等,是故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6a20] 文殊師利言:「於汝意云何?受、想、行、識可覺可 知不?」
[0826a21] 女言:「不也。不可覺、不可知。」
[0826a21] 文殊師利 言:「菩提亦如是,不可覺知。如是,受、想、行、識平 等故,菩提亦平等,是故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6a24] 文殊師利言:「於汝意云何?此色可說在此在 彼、在內在外在中間不?可說青黃赤白頗梨 雜色不?」
[0826a26] 女言:「不也。」
[0826a26] 文殊師利言:「菩提亦如是, 不可得說。如是,色平等故菩提亦平等,是故 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6a29] 文殊師利言:「受、想、行、識,可說在此在彼、在內 在外在中間不?可說青黃赤白頗梨雜色不?」
[0826b02] 女言:「不也。如色不可說,乃至受、想、行、識亦不 可說。」
[0826b03] 文殊師利言:「菩提亦如是不可說。如是, 受、想、行、識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說汝身 即是菩提。」
[0826b06] 「復次五陰如幻體性不實,顛倒故生;菩提亦 如幻體性不實,以顛倒故,世俗說生。如是,幻 平等故五陰平等,幻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
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6b10] 「復次五陰如夢體性不生,菩提亦如是體性 不生。如是夢平等故五陰平等,夢平等故菩 提平等,是故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6b13] 「復次五陰如陽炎,以業緣故生;菩提亦如陽 炎 無業無報。如是陽炎平等故五陰平等,陽 炎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說汝身即是菩 提。
[0826b17] 「復次五陰如鏡中像,體性空無、不去不來;菩 提亦如是無去無來。如是鏡像平等故五陰 平等,鏡像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說汝身
即是菩提。
[0826b21] 「復次五陰但是假名,菩提亦如是但是假名。 如是五陰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說汝身 即是菩提。
[0826b24] 「復次五陰無有作者,離作者義;是菩提五陰 無體性離體性義,是菩提五陰不生離生義, 是菩提五陰無常離常義,是菩提五陰無樂
離樂義,是菩提五陰無清淨離清淨義,是菩 提五陰無我離我義,是菩提五陰不清淨離 清淨義,是菩提五陰無取離取義,是菩提五
陰無家離家義,是菩提五陰無去來無去來 義,是菩提五陰聖人法論,菩提亦聖人法 論,如是論非論法五陰體性,如來一切 覺故,是名菩提。如是五陰體性即是菩提體
性,菩提體性即是一切諸佛體性;如汝身中 五陰體性即是一切諸佛體性,諸佛體性即 是一切眾生五陰體性,是故我說汝身即是 菩提。
[0826c09] 「復次覺五陰者,名覺菩提。何以故?非離五陰 佛得菩提,非離菩提佛覺五陰。此方便知,一 切眾生悉同菩提,菩提亦同一切眾生,是故
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6c13] 「復次四大法生,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而 此地界非我、非眾生、非壽命、非晡沙、非富伽
羅,地界平等是菩提,過去無取故;水界平等 是菩提,體性不生故;火界平等是菩提,體性 不可覺故;風界平等是菩提,體性不可見故。
地界體性如來覺故得菩提,如是水界、火界、 風界如來覺故得菩提。覺地性者是名菩提, 如是能覺水、火、風等是名菩提;是故我說汝
身即是菩提。復次地界不知水,水界不知火, 火界不知風,如是諸界無名、不可說者,是名 菩提,是故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6c24] 「復次汝身眼法生不?如是耳鼻舌身意生不? 妹此中眼空,眼空體性即是菩提。如是耳、鼻、 舌、身、意空,意空體性即是菩提。
[0826c27] 「復次若眼體性空,色不可說,色空體性即是 菩提;如是耳、鼻、舌、身、意體性空,一切法不可 說法空體性即是菩提。復次眼不取色,菩提
亦如眼不取色;如是耳、鼻、舌、身、意,不取聲、香、 味、觸、法,菩提亦如是不取一切法。如是眼識 界色界中不住,眼識色界菩提中亦不住;耳
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法界中不 住,如是意識法界菩提中不住。眼識界菩提 界無二無別,乃至意識界菩提界無二無別, 是故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7a08] 「復次覺眼者是名菩提,如是覺耳、鼻、舌、身、意 者是名菩提。眼體性空,能覺如是體性空者
即是菩提;耳、鼻、舌、身、意體性空,能覺知者即 是菩提。復次眼體性不貪不瞋不癡,離貪瞋 癡即是菩提;如是耳、鼻、舌、身、意體性不貪不
瞋不癡,離貪瞋癡即是菩提。眼無主者、無取 者,菩提亦無主者、無取者;如是耳、鼻、舌、身、意 亦無主者、無取者,菩提亦無主者、無取者。眼
中無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無 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耳、鼻、舌、身、意中無男 法、女法,耳、鼻、舌、身、意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
中無男法、女法,菩提亦非男非女。復次眼色 如,如來覺此如故名為菩提;如是意法如,如 來覺此如故名為菩提,是故我說汝身即是 菩提。
[0827a23] 「復次汝身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晡沙、無富 伽羅、無人、無摩那摩、無作者、無受者、無見
者、無聞者、無嗅者、無味者、無觸者、無知者, 彼菩提亦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晡沙、無富 伽羅、無人、無摩那摩、無作者、無受者、無見
者、無聞者、無嗅者、無味者、無觸者、無知者, 是故說一切法不可知即是菩提。
[0827b01] 「復次此身無知無覺無作,猶如草木石壁,若 內地界、若外地界名地體性,此地界性,如來 般若智力覺已,是故我說汝身即是菩提。
[0827b04] 「復次妹!如汝心意和合思量分別,而此心意 思量分別無覺無知,不在皮膚、不在筋血、不 在骨髓、不在髮毛、不在指爪、不在內外、不在
眼耳鼻舌身意,非住非不住,不定住非不定 住,非此住非彼住,非色不可見不可捉,無障 礙無分別,不可執不和合,非家離家,清淨最
清淨,光明照曜。彼心意思量分別,不與煩惱 和合亦非清淨。何以故?體性淨故不與煩惱 和合,不和合故清淨光明。又彼光明無身,無
身故不與煩惱和合亦非清淨。如是陰、界、入 體性即是菩提,菩提體性即是陰、界、入,是故 汝身陰、界、入性是名菩提。何以故?非離彼故
名為菩提,離陰、界、入事中菩提不可得,覺陰、 界、入即是菩提,是故我說一切法平等覺此 名菩提。」
[0827b19]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說此法已,時虛空中五 百諸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隨 從勝金色光明德女,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二
百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十天人 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時勝金色女踊躍歡喜 心得清淨,五體投地禮文殊師利足,作如是
言:「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三寶已,受梵行 五戒,受戒法已,至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既發心已白文殊言:「我今得聞如是法
教,為一切眾生得安隱故起慈悲心,為不斷 佛種故至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 文殊師利為我說此菩提之法,我當順行,亦
當廣為一切眾生說如是法。文殊師利!如是 佛法寂滅大寂滅,我不知故隨惡覺觀起顛 倒心執於身見,自貪著身復令他貪。我今至
心清淨懺悔一切罪業。如文殊師利所說貪 寂滅法,一切和合法亦如是寂滅。若有眾生 不知此法起貪著者,我能令彼遠離貪著,安
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煩惱 猶如死人,但以顛倒妄想故生;若無顛倒諸 妄想者,煩惱則滅。我今得聞文殊師利所說
法要,知一切煩惱猶如雲霧體性不實:煩惱 如電,一念不住;煩惱如風,體性不生;煩惱如 空中畫,不可見故;煩惱如畫水,隨畫隨滅故;
煩惱如夜叉鬼,生惡覺故;煩惱如熱病,狂妄 語故;煩惱體性無,惡覺生故;煩惱難捨,我我 所執故;無物妄取客塵,煩惱妄生故;煩惱隨
想現,惡覺觀取故;煩惱如眼,見種種境起故; 煩惱體無盡,猶心濁生故;煩惱體性無,和 合緣生故;煩惱如團聚,陰入界合故;煩惱不
可識,無名色故;煩惱不可知,無善覺故;煩惱 如種子,能生菩提故。何以故?要因煩惱能滿 菩提故。
[0827c23] 「文殊師利!菩提者如金剛撅,眾生煩惱不能 動故。又菩提者如金剛跡,一切煩惱不能破 故。何以故?法界方便不可壞故。文殊師利!見
煩惱者名為菩提。何以故?一切境界順菩提 故。如是菩提無有住處,一切煩惱亦無住處。 何以故?生即滅故。文殊師利!如心體性不可
說示,亦不可說在此在彼,貪瞋癡體性亦復 如是;菩薩如是知煩惱故,於多貪眾生、多瞋 眾生、多癡眾生善能教化,然不為彼眾生惱
亂,乃至教化等分眾生亦不惱亂。文殊師利! 如我貪瞋癡,一切眾生貪瞋癡亦復如是,如 我煩惱,當知一切眾生煩惱亦復如是。
[0828a06] 「復次文殊師利!譬如猛火於一切草木不生 恐怖,如是智慧行菩薩於諸煩惱不生恐怖。 譬如日輪不與闇住,如是智慧行菩薩不與
惑住。譬如大風諸山樹木無能障礙,如是智 慧行菩薩一切世間煩惱境界無能障礙。譬 如虛空劫火不燒,如是智慧行菩薩諸煩惱
火亦不能燒。譬如有寶名曰鐵愛,不住不淨, 隨所止處一切清淨;如是智慧行菩薩,於一 切煩惱亦復不住。譬如虛空不與地合,如是
智慧行菩薩不與煩惱諸結和合。如鐵圍山 風不能動,如是智慧行菩薩一切煩惱所不 能動。譬如倉鵠,水乳和合,惟啑於乳而
不取水;如是智慧行菩薩,雖與一切煩惱和 合,而但取智不取煩惱。如欝單越國男女和 合悉詣樹下,若非親者樹枝垂下陰覆其身;
菩薩如是,於根未熟眾生智不垂化。
[0828a22] 「復次文殊師利!我今於此一切煩惱不生驚 怖。何以故?以知一切煩惱性故、善披菩薩 無畏鎧故。譬如健人臨陣不怖,若生恐懼則
非健人;菩薩亦爾,於諸煩惱而生恐怖則非 菩薩。又如有人入陣相擊,不能勝他反為他 害,不名健兒;若諸菩薩而為煩惱之所害者,
不名菩薩。文殊師利!如淨水珠投之濁水,水 則清淨,而不為彼濁水所污;菩薩雖與煩惱 和合,不為煩惱之所染污。」
[0828b02] 爾時勝金色女說是語已,問文殊師利言:「云 何菩薩能離煩惱?」
[0828b03] 文殊答言:「若有菩薩知煩 惱生、知煩惱滅,是則不名離煩惱者。譬如明 燈能滅諸闇,若與闇俱不名為燈;如是菩薩
見煩惱生、見煩惱滅,則不得名離煩惱菩薩。 復次離煩惱菩薩,不見煩惱、不見清淨,非見 非不見,離心意識者名離煩惱;於彼彼處心
有分別,乃至念涅槃者,是名不離煩惱。何以 故?或心或心數生,攀緣罪福故。此攀緣者名 一切作行,若作行已是為流轉,若流轉法名 實流轉,一切流轉名為煩惱。
[0828b13] 「復次和合者名為煩惱。何者和合?眼與色和 合、耳與聲和合、鼻與香和合、舌與味和合、身 與觸和合、意與法和合,三昧與煩惱和合。何
以故?見得三昧出沒相者名為煩惱。離惡覺 者名離煩惱、離心行者名離煩惱、無功用者 名離煩惱、離數量者名離煩惱。若有菩薩,自
離煩惱復令他離,為解一切眾生縛故勤行 精進,如來說此名離煩惱精進菩薩。」
[0828b20] 時勝金 色女問文殊師利言:「何者名為最勝精進菩 薩?」
[0828b22] 文殊師利言:「若有菩薩不證空法,於身見 眾生悲心不捨,不證無相;於惡見眾生悲心 不捨,不證無願;於願行眾生悲心不捨,不證
無作法;於作行眾生悲心不捨,不證無生法; 於生老死眾生悲心不捨,不證無出法;於生 滅眾生悲心不捨,不證聲聞、辟支佛果;住菩
薩位,於一切眾生悲心不捨,是名最勝精進 菩薩。譬如大海易入難出。何以故?無善方便 故。如是聲聞、緣覺入空、無相、無作法中,無方
便故不能自出;最勝精進菩薩有方便故能 入能出。譬如有人入陣鬪戰,身無傷損而能 免出,是最為難。如是菩薩入空、無相、無願三
解脫門,有方便故則能免出,是則名為菩薩 方便。」
[0828c07] 勝金色女問文殊師利言:「云何名為菩薩方 便?」
[0828c08] 文殊師利言:「方便有二種:一者不捨生死, 二者不住涅槃。復有二種:一者空門,二者惡 見門。復有二種:一者無相門,二者相覺觀門。
復有二種:一者無願門,二者願生門。復有二 種:一者無作門,二者種善根行門。復有二種: 一者無生門,二者示生門。復有二種:一者無
出門,二者陰入界門。復有二種:一者寂滅門, 二者出生門。復有二種:一者定門,二者教化 門。復有二種:一者法界門,二者護正法門。復
有二種:一者聲聞門,二者深心菩提行門。復 有二種:一者辟支佛門,二者四無礙門。若有 菩薩於如是等二種法門,為他示現無所執
著,於一切法門亦復如是,是名方便。
[0828c20] 「復有二 種門:一者貪門,二者離貪門。復有二種:一者 瞋門,二者離瞋門。復有二門:一者癡門,二者
離癡門。復有二門:一者煩惱門,二者離煩惱 門。復有二種:一者一切生門,二者離生門。此 名菩薩方便門。
[0828c25] 「復有二種:一者一切凡夫行 門,二者一切學無學聲聞、辟支佛、菩薩、如來 門。若能知此二種門者,是名菩薩最勝方便。」
大莊嚴法門經卷上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7 冊 No. 0818 大莊嚴法門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無名氏大德輸入,北美某大德提供,Jaero Chen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