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hutadharmparyāya (Fo Shuo Wei Ceng You Yinyuan Jing)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下蕭齊沙門釋曇景譯
[0581c06] 佛復惟曰:「今我法中有諸比丘,言行不同、 心口相違,或為利養、錢財、飲食,或為名譽、要 集眷屬,或有厭惡王法役使出家為道,都
無有心向三脫門,度三有苦。以不淨心貪受 信施,不知後世彌劫受殃償其宿債。為是等 故,豈得不說。」
[0581c11] 佛告王曰:「憶念過去無數劫 時,有一大國名裴扇闍,有一女人名曰提 違,婆羅門種,夫喪守寡,其家大富,都無兒
息又無父母,守孤抱窮無所恃怙。婆羅門 法,若不如意,便生自燒身。諸婆羅門時時共 往到提違所,教化之曰:『今身之厄,莫不由汝
前身罪故。何謂為罪?不敬奉事諸婆羅門,又 不孝順父母、夫婿,復無慈心養育兒子;有是 罪故,致令今身抱孤守厄。汝今若不修福滅
罪,後世轉劇墮地獄中,當爾之時悔無所 及。』
[0581c22] 「提違問曰:『當作何福,得滅罪耶?』婆羅門曰:『滅 罪二種:其罪輕者,手自髠頭香湯洗浴,入天
廟中,懺悔辭謝那羅延天,請婆羅門足一百 人,施設飲食;設飲食已,以乳牛百頭從犢子 者嚫婆羅門,然後罪滅。所以者何?諸婆羅
門修淨梵行,不食酒肉五辛葱蒜,唯仰牛乳 以為食資,令施主檀越滅罪生福,世世所生 所願從心。汝今罪重,應以家中一切所有諸
珍寶物,布施五百大婆羅門;諸婆羅門得布 施已,當為呪願,令汝後生常得大富。欲滅 罪者,於恒水邊積薪自燒,諸婆羅門當復
呪願,令汝前身所造一切輕重過罪一時滅 盡,後世更生無復餘殃,父母兄弟夫婿兒子 壽命無量、快樂無極。』於是提違便許可之,決
定開心,當自燒身。便勅家奴將十乘車入山 伐樵,規以自燒。
[0582a09] 「爾時國中有一道人,名鉢底婆 (齊言辯才) ,精進 持戒、多聞智慧,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改邪
就正捨惡修善。傳聞提違欲自燒身,心生憐 愍,往詣其所問提違言:『辦具薪火,欲何所 為?』提違答言:『欲自燒身滅除殃罪。』辯才答曰:
『先身罪業,隨逐精神、不與身合,徒苦燒身 安能滅罪?夫人禍福隨心而起,心念善故受 報亦善,心念惡故受惡果報,心念苦樂受報
亦爾。如人餓死則作餓鬼,苦惱死者受苦惱 報,歡喜死者受歡喜報,安隱快樂,果報亦 爾。汝今云何於苦惱中,求欲滅罪、望善報 也?幸可不須,於理不通。
[0582a21] 「『復次提違,如困病人為苦所逼,若有惡人來 至其所,呵罵病人、以手摶耳。於意云何?爾時
病人,寧有善心,無忿惱不?』提違答言:『其人困 病,未見人時常懷忿惱,況被摶耳而當無 忿。』
[0582a25] 「辯才告曰:『汝今如是,先身罪故,守窮抱 厄常懷憂惱,復欲燒身欲離憂惱,當可得 不?如困病人,得人呵罵,尚增苦惱百千萬
倍;況自燒身,猛炎起時身體焦爛,氣息未 絕、心未壞故,當爾之時身心被煮,神識未 離,故受苦毒煩悶心惱,從是命終生地獄
中,地獄苦惱尤轉增劇百千萬倍,求免甚 難,況欲燒身求離苦也。復次提違!譬如車牛 厭患車故欲使車壞,前車若壞續得後車 扼其項領,罪未畢故。人亦如是,
縱 令燒壞 百千萬身,罪業因緣相續不滅。如阿鼻獄燒 諸罪人,一日之中八萬過死、八萬更生,過一 劫已其罪方畢。況復汝今,一過燒身欲求滅
罪,何有得理?』
[0582b10] 「爾時辯才種種因緣為說正法,提違女人心 開意解,改志易操燒身意息,白辯才言:『當設 何意,令得滅罪?』辯才答言:『前心作惡如雲
覆月,後心起善如炬消闇。汝今幸有欲滅罪 意,自有方便,我能令汝不費一錢,乃至不 經毫分之苦,滅除殃罪、現世安隱,後更生處 善願從心。』
[0582b16] 「提違聞已心大歡喜,憂怖即除,如 重罪囚蒙赦欲出,即起修敬,禮拜問訊,即勅 婢使,為敷高座, 氍 毺 毾 [毯-炎+登]
,錦繡綩綖,嚴 飾第一,散花燒香,勸請辯才令登高座。辯才 受請,即昇高座。提違女人即率家內奴婢眷 屬五百餘人,圍繞辯才,叩頭恭敬,合掌而 立。
[0582b23] 「提違女人白辯才言:『尊向所說滅罪事由,雖 懷欣慶,猶有微疑。惟願為說除罪之法,當 如法行。』辯才答曰:『起罪之由,出身口意,身業
不善,殺、盜、邪婬;口業不善,妄言、兩舌、惡口、綺 語;意業不善,嫉妬、瞋恚、憍慢邪見;是為十惡, 受惡果報。今當一心丹誠懺悔,若於過去、若
於今身有如是罪,今悉懺悔,出罪滅罪。當自 立誓,從今已往不敢復犯。并為我等先人父 母夫婿兄弟,所有過罪,我今一心代其懺悔。
我弟子提違,以今懺悔、改惡修善福德因 緣,施與一切受苦眾生,令其得樂。眾生有罪, 我當代受。復立誓言,緣我今日改邪就正、悔
罪修福,從是因緣,捨身受身至成佛道,常 遭明師、遇善知識,壽無量命,常與父母夫婿 兒子六親眷屬常相保守,不經苦患,莫如
今也。』於是辯才告提違言:『悔過滅罪法皆如 是。』
[0582c11] 「於是提違及其眷屬,於辯才前長跪合掌,白 辯才言:『弟子之徒奉尊教誨,如法懺已,願尊 更賜餘善法教,當勤奉行,增本功德。』辯才告
曰:『今當誠心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如是三說; 今當盡形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從今盡形, 不殺、不盜、不邪婬,是身善業;不妄言、兩舌,不
惡口、綺語,是口善業;不嫉妬、瞋恚、憍慢邪見, 是意善業。」是則名為十善戒法。』
[0582c18] 「爾時辯才,教 授提違十善法已,提違眷屬歡喜踊躍,盡 心奉行。提違女人為設種種百味飲食及諸
珍寶,長跪叉手白辯才言:『願尊留神,垂愍 教化。今當為尊造立宮室,隨所便宜,終身奉 事。』辯才答曰:『汝今以能捨邪就正、淨修十善,
為正法子;復以十善教化天下,則為已報師 徒重恩。汝已得度,我不宜留。吾今復當往化 餘處。』
[0582c27] 「爾時提違知師不住,運輦庫藏諸珍寶物以 奉上師,冀得留意。辯才不受,辭退便去。於是 提違心自念言:『今日之濟,莫不由我尊師
和上開悟成就。教授重恩,苦請不留,又復 不受珍寶之物,當如之何?』悲感傷心,涕淚交 流,叩頭辭謝於是別去。
[0583a04] 「辯才去後,提違女人與其眷屬五百餘人,常 以十善法展轉相化,經於多時。爾時國中, 忽遇穀貴,人民飢餓。時有五比丘懶惰懈怠,
不修學問經書義理,又不專行持戒精進,世 人輕慢不供養之,貧窮困苦無復生理。五人 議曰:『夫人生計,隨時形宜,人命至重,何宜
守死?』各共乞索,辦具繩床於曠野中,掃灑淨 潔、華幡莊嚴,依次而坐,外形似禪,內思邪 濁。世人見之謂是聖人,齎持供養百種飲
食,雲集供養;於是五人飽足有餘。爾時提 違聞是事已,遣人訪覓,信還報曰:『有五聖 人獨坐山澤,世人雲集如事天神。』提違歡
喜而自慶言:『我願果矣。』明旦即勅嚴駕寶 車、香華伎樂,詣五比丘。提違到已,禮拜問 訊,施設供養。飲食畢已,提違眷屬恭敬合 掌,白比丘曰:
「『尊德至重, 無上福田, 眾生蒙祐,
不宜自輕。 弟子愚意, 欲請尊靈,
臨顧貧舍, 展釋微誠。 唯願慈哀,
濟度群生。 弟子亦有, 清淨園林,
流泉浴池, 嚴飾光榮。』
[0583a25] 「提違眷屬叩頭再三,時五比丘知其意至,便 許可之。
[0583a27] 「提違歡喜,辭還家中,即遣使人莊嚴寶車,迎 五比丘還家供養。提違女人有好園林,去舍 不遠,其園縱廣足滿十頃,流泉浴池、奇雜
花果、鵁鶄鴛鴦,清淨嚴好。於其園中,造立堂 舍,眾寶莊校。其堂舍中敷置床席、眾妙臥 具,香潔第一,令五比丘止住其中。提違女人
終身奉事,隨時便宜,飲食湯藥供給使令, 不失時節。時五比丘,既被主人恩厚供養,安 隱快樂而自慶言:『何忽如之?夫人生世,種
種方宜,求覓財利以救貧乏,雖得如意,不如 我等,都不勞身而食福祿,此豈不由智慧力 乎?』其五比丘察見主人慇懃意重,而共議言:
『雖得主人隨宜供給,日富歲貧不能濟人歲 寒富樂,我等今宜更施方便求覓錢財,充為 後時受五欲樂。』作是論已,更相易代,差遣一
人遊諸聚落,宣語諸人唱如是言:『彼四比 丘,閑居寂靜,護持禁戒,斷絕酒肉,不食葱 蒜,稱於梵行,修禪止觀,證無漏業,不久修行
成阿羅漢,則為天下無上福田。』眾人聞已,齎 持種種錢財飲食,運集來詣恭敬供養,如是 多年。
[0583b18] 「提違女人直心敬信,隨宜供養,歡喜無 厭。壽盡命終,生化樂天。其五比丘,專行巧 偽,邪濁心故,福盡命終,生地獄中,八千億劫
受大苦報。地獄罪畢,受餓鬼形、魑魅魍魎, 如是展轉,經八千劫。餓鬼罪畢,受六畜身,償 其主人先世供養——業報因緣,或作駱駝驢騾
牛馬,隨其主人所受福處,常以筋力報償 主人——如是展轉,復八千世。畜生罪畢,雖獲人 身,諸根闇鈍,無男女根,名為石女。自爾以
來八千世中,常以筋力報償主人,於今不 息。」
[0583b28] 佛告王曰:「爾時提違者,皇后是也。爾時辯 才者,目連是也。時五比丘,即今皇后隨從擔 輿扇提羅等五人是也。」
[0583c01] 王白佛言:「如世尊 說,五人起因;今者唯見擔輿四人,其餘一人 為何所在?」
[0583c03] 佛告王曰:「其一人者常在宮內,修 治廁溷除糞者是。」
[0583c04] 皇后聞已,肅然毛竪,心懷 怖懼,更起禮佛,倚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 尊說,扇提羅等是我前世因緣師者,實懷憂
怖,恐犯逆罪。所以者何?夫人師者應修恭敬, 頂戴禮拜是其宜也,而反使擔車輿隨從不 異牛馬,以是因緣,甚懷怖懼。願佛垂哀,聽我 懺悔。」
[0583c10] 佛告之曰:「皇后福德,自無過罪,何故疑 懼?眾生殊性,業行不同,善者受福、惡自受 殃。皇后本時,直心清淨信樂修福,福德因
緣,自爾以來世世所生,常遭明師、信受教 悔,從善入善、從祿入祿。至於今日,食福自 然,值佛出世,前身福德,因緣力故。復聞正
法,如說修行。以是因緣,無罪咎也。其扇提羅 五人因緣,由其本時,邪濁侫諂、無有慈心,受 汝供養,罪業因緣,償其宿債。」
[0583c19] 皇后白曰:「今聞佛說本業因緣,弟子疑解, 更無憂懼也。此扇提羅,罪業果報何當畢 也?弟子今者放扇提羅,不敢驅使,隨意東
西。唯願世尊,說法開悟,令其心解,改惡修 善,速得免苦。」
[0583c23] 佛告之曰:「今欲令我開化其者, 喚彼宮內除糞者來。」
[0583c24] 皇后即時遣使令喚扇 提羅來。使者受命,須臾將來。扇提羅等五人 聚集,於佛前立。世尊大慈,先以善言慰勞之
曰:「汝等諸子,體氣康和,安隱快樂,無苦惱 不?」
[0583c28] 五人怒曰:「佛不知時。所以者何?晝夜勤 苦,鞭杖使役,不暇得息,有何樂哉?佛豈不 知如是事乎,而反問人快樂以不?」
[0584a01] 佛告五人: 「今身之苦,皆由前世邪濁諂曲,懷不善心,受 人供養,罪業因緣,展轉所生,至於今身,償罪
因緣,猶故未畢。汝若欲求免惡果報者,今 應至心丹誠悔過,改惡修善;從是因緣,可得 免苦。」
[0584a06] 扇提羅等聞佛語已,忿怒隆盛,反背 向佛,不欲聽聞。佛以神力,令一化佛對其前 立,方便慰喻,勸令懺悔。扇提羅等又反面
向東。復有化佛,對前而立。復反向西,復有化 佛。四維上下,皆有佛對。扇提羅等見佛圍 遶,五人即時稱怨大喚而作是言:「我等今
者是弊惡罪人,佛今何為苦見逼耶?」爾時世 尊還攝化佛,為一佛身。
[0584a14] 佛告大眾:「國王、太后、諸比丘等,汝等見是扇 提羅不?」咸言唯然。「汝等當知,眾生罪業,有二
種障:一者業障,二者煩惱障。其罪輕者,有煩 惱障;重罪業障。扇提羅等具有二障,重罪障 故,不得受化,非可如何。」
[0584a19] 爾時皇后見扇提羅不受佛化,哀感傷心,語 五人曰:「自今以後,永解因緣,隨意東西,無憂 快樂。」
[0584a21] 扇提羅等長跪涕淚,白皇后言:「我等 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驅棄 捐?若有不稱,惟願弘恕,使役如前。」於是皇
后辭讓再三,扇提羅等不欲離去。
[0584a24] 皇后白佛: 「弟子至意放扇提羅,不肯欲離,當如之何?」
[0584a25] 佛 告之曰:「扇提羅等償債未畢,因緣繫縛不令 得去,非可如何。且順其意,復其事業,償因緣 畢自當得脫。」
[0584a28] 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謙虛敬 重,直心清淨,行於道業,功德無量;火不能 燒、水不能漂、偷劫盜賊不能得便、國王強
力不能動轉。如今皇后受天福也。人行惡 心,貪現前利,如扇提羅,歷世受殃於今不 息,雖遇聖化如風過耳,罪業力故反生怨 嫉,窈窈冥冥,何時當免?」
[0584b06] 爾時世尊慈悲心故告諸比丘:「如我前說,人 身難得,值佛時難,法難得聞,終壽亦難。汝等 諸子,前身微善,得生人道,遇佛在世,聞法信
受,割斷恩愛,離別父母兄弟妻子六親眷屬, 出家為道;如囚免獄,應捨惡從善,中表相 應,言行無異,少欲知足,不貪世榮,忍飢耐
渴,志在無為,研精學問,棄捐眾惡,莊嚴智 慧,修無漏業出生死海,復以智慧順化天 下使行十善,是則名為自度度人,應菩薩 業。」
[0584b15] 爾時會中有諸比丘聞佛說已,自忖所 行,身口意業不稱道法,五百餘人即起修 敬,叩頭懺悔,叉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
教,三不善業,我等悉有。今於佛前,發露懺 悔。惟願天尊,表察其誠。從今以往,誓不為 非,當如法行。願佛證知。」
[0584b20] 佛言:「諸子!三界聖 尊、眾生之父,子今悔惡修善,甚是所欣,當隨 喜爾。」
[0584b23] 復有五百麁行比丘聞說是已,即起修敬, 叩頭向佛白言:「世尊!我等不堪修出家道。所 以者何?從昔以來,為利養故行於邪濁、有
虛無實,受人供養,負債滋多。為是等故,實懷 憂懼。今欲捨道還歸俗緣,願佛垂聽。」
[0584b27] 佛告比 丘:「善哉善哉!吾助爾喜。所以者何?夫人入 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為。何以
故?執持不勤,反為害故。汝等今者,信於業 報,有慚愧心;慚愧因故,除滅過罪,增長善 根。彌勒菩薩後成佛時,初會說法當得上
度。」又告比丘:「寧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 心受人施也。甚難甚難!慎之慎之!」
[0584c06] 爾時佛子羅睺羅等五十沙彌,聞佛說彼扇 提羅等禍所由起因緣本末,甚大憂懼,即各 修敬,頭面禮佛,叉手合掌白言:「世尊!今聞說
此扇提羅等宿業因緣受苦果報,甚懷怖懼。 所以者何?和上舍利弗大智福德,為國中豪 族所見知識,眾人競共雲集供養,餉致最上
甘珍美味。小兒愚癡無有福德,食人如是妙 甘飲食,後世當復償其因緣,受苦果報如扇 提羅,是故我等實懷憂慮。彼諸長德五百
比丘,尚不能堪,退道還俗,而況小兒無智 慧者。願佛垂哀,賜聽我屬捨道還家,冀免罪 酬、不經苦厄。」
[0584c17]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汝今畏 罪,欲得還家求離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 如有二人乏食飢餓,忽遇主人為設種種肥
濃美味,其人飢餓,貪食過飽。然此二人,一者 有智,二者愚癡。有智之人,自知食過,身體 沈重嚬呻欠呿,恐致苦患,即詣明醫,謙虛
下意叩頭求救,請除苦患。良醫即賜摩檀 提藥,令其服之,其人即吐腹中宿食。吐宿食 已,令近暖火,禁節消息。其人因是,得免禍
患,終保年壽,安隱快樂。其無智者不知食 過,謂是鬼魅,消費家財、橫殺生命祠祭鬼 神欲求濟命,唐費功夫。腹中宿食遂成生
風,生氣轉筋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獄 中,累世受苦由無智焉。」
[0585a02] 佛言:「汝羅睺羅!畏罪還家,如彼無智愚癡人 也。夫人求福欲離罪者,當謙虛精勤,親近 明師,修習智慧,悔惡罪業,改往修來。從是漸
漸智慧成就,慧成就故消滅眾罪。如我前 說日光威力能除眾冥,人修智慧亦復如 是。緣汝先有善根因緣遭值我時,舍利弗等 如彼明醫能濟苦患而得不死,子今何為捨
明入暗?」
[0585a09] 沙彌羅睺白言:「世尊!諸佛智慧猶如 大海,羅睺等心猶如毫末,豈能受持如來 智慧?」
[0585a11] 佛告羅睺:「如天雨渧,後不及前,雖不 相及能滿大器。修學智慧亦復如是,從小微 起終成大器,成大器已轉成餘器,如是
展轉滿無量器,是則名為自利利人,自利利 人名為大士,如我今也。」
[0585a15] 羅睺羅等聞佛說 已,心開意解無復憂慮,如世尊教,當具奉 行,不敢疑也。
[0585a18] 爾時會中國王太子名曰祇陀,聞佛所說十 善道法,因緣果報無有窮盡,長跪叉手白天 尊曰:「佛昔令我受持五戒,今欲還捨受十善
法。所以者何?五戒法中,酒戒難持,畏得罪 故。」
[0585a22] 世尊告曰:「汝飲酒時,為何惡耶?」
[0585a22] 祇陀白 佛:「國中豪強時時相率齎持酒食,共相娛 樂以致歡樂,自無惡也。何以故?得酒念戒,
無放逸故,是故飲酒不行惡也。」佛言:「善哉善 哉!祇陀汝今已得智慧方便;若世間人能 如汝者,終身飲酒有何惡哉?如是行者,乃應
生福,無有罪也。夫人行善凡有二種:一者有 漏,二者無漏。有漏善者,常受人天快樂果報; 無漏善者,度生死苦涅槃果報。若人飲酒,不
起惡業歡喜心故,不起煩惱;善心因緣,受善 果報。汝持五戒何有失乎?飲酒念戒,益增其 福。先持五戒,今受十善,功德倍勝十善報也。」
時波斯匿王白言:「世尊!如佛所說,心歡喜 時不起惡業,名有漏善者,是事不然。何以 故?人飲酒時心則歡喜,歡喜心故不起煩
惱,無煩惱故不行惱害,不害物故三業清 淨,清淨之道即無漏業。世尊憶念,我昔遊 行獵戲忘將厨宰,於深山中覺飢欲食,左右
答言:『王朝去時,不被命勅令將厨宰,即時無 食。』我聞是語已,走馬還宮,教令索食。王家厨 監名修迦羅。修迦羅言:『即無現食,今方當
作。』我時飢逼,忿不思惟,瞋怒迷荒,教勅傍 臣斬殺厨監。臣被王教即共議言:『簡括國中 唯此一人忠良直事,今若殺者,更無有能為
王監厨稱王意者。』時末利夫人,聞王教勅殺 修迦羅,情甚愛惜;知王飢乏,即令辦具好肉 美酒,沐浴名香、莊嚴身體,將諸伎女往至我
所。我見夫人莊束嚴麗,將從妓女、好酒肉 來,瞋心即歇。何以故?末利夫人持佛五戒, 斷酒不飲,我心常恨。今日忽然將酒肉來共
相娛樂,展釋情故,即與夫人飲酒食肉,作眾 伎樂歡喜娛樂,恚心即滅。夫人知我忘失怒 意,即遣黃門輒傳我命,令語外臣莫殺厨
監。即奉教旨。我至明旦深自悔責,愁憂不 樂顏色憔悴。夫人問我:『何故憂愁,為何患 耶?』我言:『吾因昨日為飢火所逼,瞋恚心故殺
修迦羅。自計國中更無有人堪監我厨如修 迦羅者,為是之故悔恨愁耳。』夫人笑曰:『其人 猶在,願王莫愁。』我重問曰:『為實如是,為戲言
耶?』答言:『實在,非虛言也。』我令左右喚厨監來, 使者往召須臾將來,我大歡喜,憂恨即除。」
[0585c05] 王白佛言:「末利夫人持佛五戒、月行六齋,一 日之中,終身五戒以犯飲酒、妄語二戒,八齋 戒中頓犯六戒。此事云何?所犯戒罪,輕耶重
耶?」
[0585c08] 世尊答曰:「如此犯戒,得大功德,無有罪 也。何以故?為利益故。如我前說,夫人修善 凡有二種:一有漏善,二無漏善。末利夫人所
犯戒者,入有漏善;不犯戒者,名無漏善。依語 義者,破戒修善,名有漏善;依義語者,凡心 所起善,皆無漏業。」
[0585c13] 王白佛言:「如世尊說, 末利夫人飲酒破戒,不起惡心,而有功德、無 罪報者,一切人民亦復皆然。何以故?我念近
昔舍衛城中,有諸豪族剎利王公因小諍 競乃致大怨,各各結謀興兵相罰,兩家並 是國中豪種,復是親戚,非可執錄,紛紜鬪
戰不從理諫,深為憂之。復自念言:『昔太子 時,先王大臣名提違羅,恃其門宗富貴豪 強,而見輕慢、形調戲弄,劇於畜生。當時忿
恚,情實不分,意欲誅滅,力所不堪;訴向父 王,復不聽省。懷毒抱恨,非可如何。以是因 緣,飲食損常,懊惱愁悴。爾時太后見我愁
苦,種種諫曉,愁故不息。於是太后愛子 情重,便遣使人求覓好酒勸我令飲。即白 母言:「先祖相承,事那羅延天、奉婆羅門。今若
飲酒,懼恐天怒,為婆羅門之所嘖罰。」太后 當時懼子致命,於夜靜時關閉宮門,不令異 人黃門婢使而得知者,太后語言:「夫天神
者,有慈悲心救一切苦,婆羅門者皆應如 是。子今愁毒,唐自失命,天神豈能救子命耶? 寧當服藥,消散憂患,得全身命。諸婆羅門未
得天眼,安能知子隱密事也?」逼迫再三,俛仰 從之。既飲酒已,忘失愁恨。太后見子還復顏 色,心即歡喜,召集宮女作唱伎樂,三七日
中受五欲樂,所追忿恨從是得息。』思惟是 已,即勅忠臣令辦好酒及諸甘饍,又使宣令 國中豪族群臣士民,悉皆令集欲有所論國
中大事、諸臣諍競。兩徒眷屬各有五百應 召來集,於王殿上莊嚴太樂。王勅忠臣辦 琉璃椀受三升許,諸寶椀中盛滿好酒。我
於眾前先喫一椀。王曰:『今論國中大事,想 無異心坐此會也。今當人人辦此一椀甘露 良藥,然後論事。』咸言:『唯諾,奉大王命。』並勅
伎官作唱太樂,諸人得酒並聞音樂,心中 歡樂,忘失仇恨,沛然無憂。王復持椀白諸君 曰:『士夫修德,歷世相承,遵奉聖教,不應差
違。諸君何為因於小事忿諍如之?若不忍 者,恐亡國嗣。是故重諫,幸息諍事。』諸臣白 曰:『敬奉重命,不敢違也。』因是和平。」
[0586a22] 王白佛 言:「諸人起諍不因於酒,然因得酒,息忿諍 心而得太平。此豈非是酒之功也?
[0586a25] 「復次世尊!察見世間窮貧小人、奴客婢使、 夷蠻之人,或因節日、或於酒店聚會飲酒,歡 樂心故,不須人教各各起舞;未得酒時,都無
是事。是故當知,人因飲酒則致歡樂,心歡樂 時不起惡念,不起惡念則是善心,善心因 緣應受善報。
[0586b01] 「復次世尊!獼猴得酒尚能起 舞,況於世人?如世尊說,施善善報、施惡惡 報。如世間人,緣前布施福德因緣,今致大富。
貧者從乞慳惜不與,慳貪因緣,受餓鬼報。或 有世人,若男若女受形端正,男人好者為女 所愛,女人好者男情所樂。若有強力,制斷男
女不令會合,不得合故則致憂苦。此之殃 罪,當歸何處?末利夫人,皆由前身以好施人 故,今得好報。世尊云何令持五戒、月行六
齋?六齋之日,不得莊嚴香華服飾,又復不聽 作 唱 伎樂,又復不聽附近夫婿愛好之姿,竟 何所施,徒亡其功,豈非苦也?」
[0586b13] 佛告王曰:「大王所難,非不如是。末利夫人在 年少時,若我不勅令受戒法修智慧者,云何 當有今日之德也?以能得度,復度王身,如
斯之功,復歸誰也?末利夫人受我教故如 說而行,故使今日成就智慧方便解脫。復次 大王!譬如世人家有一子,欲令成故,及其幼
年將詣學堂,與師令教文藝書疏、人望禮儀, 學堂之法皆有制令,呵嘖杖罰、禁節飲食、 不得睡眠,出入行來不失節度,有違犯者隨
罪輕重計而行罰。兒畏杖故專心就學,至年 大時,高才博聞靡所不知,復以所知轉教餘 人。末利夫人奉齋持戒,亦復如是。
[0586b24] 「復次大 王!如富樓那,妬嫉心故,割斷恩愛,辭別父 母,捨離妻子,入山習學。被服草衣,忍寒耐
苦,自立誓言:『要當諷誦九十六種經書記論 悉令通達,不爾不還與父母相見。』足二十年 一切通達,還王舍城,頭戴炬火、以銅鍱腹,陌
上而行而自唱言:『我一切智。』來至我所而 謂我言:『儞瞿曇沙門,竟何所知?』我言癡人, 而說頌曰: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執燭, 照彼不自明。』
[0586c06] 「時富樓那聞是語已霍然心悟,捨炬解腹,五 體投地慚愧悔過,皆由多聞智慧諸根利故。 未起之頃,斷三界漏、得羅漢道智慧之力。譬
如調象隨鉤而轉。大王當知,夫習學者皆由 禁制攝五情根,然後通達無所罣礙,名無礙 智,無礙智者具四辯也。今富樓那具四辯
才,皆由慊苦勤學所得。是故我說,夫慧解 者有七德才。何謂為七?第一信才,二精進 才 ,第三戒才,四慚愧才,第五聞才,六為捨才,
七定慧才;是為七才。末利夫人具此七才。大 王當知,末利夫人雖為女身,高才智博非同 凡人,皆由少來慎身口意,一心專念修習
智慧。智慧力故名為解脫,復以智慧解悟 天下。」
[0586c19] 爾時世尊因羅睺沙彌,為諸大眾而說 頌曰:
「聞為金翼鳥, 威勢武力強,
聞為行寶藏, 所在相利益,
聞為大橋梁, 濟度眾苦厄,
聞為大船師, 濟渡生死海。
多聞令志明, 以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聞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為歡,
善解甘露法, 從是得泥洹。
聞為知律法, 解疑亦見正,
從聞捨非法, 行到不死處。
仙人敬事聞, 諸天亦復然,
撿心不放逸, 積聞成聖智。
慧能散憂患, 亦除非邪衰,
欲求安隱吉, 當奉事明者。
盲從是得眼, 如暗中得燭,
開導世間人, 如明將無目。
是故應捨癡, 離慢豪富樂,
務學事明者, 是名積聚德。」
[0587a10]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復告王曰:「王今福德,聰 朗博義,皆由前世親覲明師,慊苦奉侍,習 學所致;因緣果報,今為人王,智慧明達, 隨
宜 撫接,世間難有。是故我說,般若智慧有四種 義。是故當知,求三乘人當學般若,欲離 三惡八難苦患、欲受人天快樂果報,以要
言之,求一切福德,皆應修學智慧方便。如我 前說阿逸多王,勤苦習學智慧力故,雖復失 行生惡趣中,常識宿命;識宿命故,改惡修善,
速得解脫,感致諸天濟接供養,以智慧力為 諸天師。以是因緣,我說般若有四種義。」
[0587a20] 爾時 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智慧方便功德因緣,甚 大歡喜。太子祇陀、夫人、太后、群臣士民,一切 大眾莫不解悟,各各修敬為佛作禮,復座
如故。王叉手曰:「如佛所言,世人修善凡有二 種:一有漏善,二無漏善。有漏無漏,二義歸 一,世尊!云何說差別耶?」
[0587a26] 佛告王曰:「人有二 品:一者利根,二者鈍根。為鈍根人,說二種 善;利根之人,不說二也。所以者何?眾源
泉流,終歸一海。鈍根之人諸根暗塞,是故為 說分別法耳。」
[0587b02] 爾時國王太子祇陀白佛:「世尊!十善戒法,有 差別也?同一義耶?妄語戒義,一耶?多耶? 若一義者終不可持,若差品者願佛說之。」
[0587b04] 佛 告之曰:「妄語有二:一重、二輕。何謂為重?若受 戒人不修智慧,愚癡無智,不能教化興隆佛
法,為是之故人所輕慢,不得供養貧窮困苦, 為供養故外現精進、內行邪濁,展轉相教宣 向諸人:『比丘苦行精進,得禪境界。』或言見佛、
見龍、見鬼。如是之人名大妄語,犯是罪者墮 阿鼻獄。又復妄語能令殺人破壞人家,復有 妄語違失期契令他瞋恨,如是名為下妄語
也。行如是者名為犯戒,墮小地獄。其餘調 戲,及諸私理匿禁之事,或有言無、或無言 有,不犯戒也。」
[0587b15] 太子祇陀聞說是已,即於佛 前受十善道法,白佛言:「世尊!弟子今日疑 悔已除,發三菩提心,願佛證知。」
[0587b17] 佛言:「善哉!甚 大隨喜,宜知是時。」
[0587b18] 王白佛言:「如佛所說,十 方賢聖明達眾生因緣果報者,我父先王 奉事外道,隨持禁戒,絕於酒肉五辛葱
蒜,供養梵天、日月水火;常行布施,求梵天 福,年年常用千頭乳牛施婆羅門,計四十 年,四萬頭牛。諸婆羅門,食其乳、酪、生酥、熟
酥、醍醐等味。如斯功德,生何天也?願佛垂 哀分別教示,令諸行者普得聞知。」
[0587b25] 佛告王曰: 「前王果報,今在地獄。所以者何?不值善時、不 遇善友、無善方便,雖修功德不得免罪。布施
之功不亡失也,罪後畢時方當受福。大王當 知,夫人修福不與罪合,不共合故要須方 便令得滅罪。何謂方便?謂善知識。何謂善
友?謂正見人是為善友,常以正教調伏其 心。何謂正教?謂觀無常、苦、空、無我,十二因緣 纏著生死,修四真諦見苦、斷習、證滅、修道,
行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是為方便調伏諸根, 根調伏故定慧成就,慧成就故其心正直,心 正直故能起精進,精進心故能起戒慎,戒慎
究竟定慧明了。慧明了故遊諸萬行通達無 礙,行無礙故名為解脫,解脫心者即涅槃 也;是則名為善知識也。大王當知,明師善導
是大因緣不可輕也。大王今者遭賢遇聖,皆 由前世因緣果報,聞法信解,復能解人。是故 我說,明人難值而不比有,其所生處族親 蒙慶。是故當修般若智慧。」
[0587c15] 王白佛言:「聞世尊說智慧方便,皆已貫心。如 世尊說,禍福不同。我先帝大王,有何惡業受 苦報耶?」
[0587c17] 佛告王曰:「先帝大王有六種罪。何謂 六種?一者傲慢妬弊,事無麁細便起鞭罰, 不忍辱故。二者貪愛寶貨,斷事不平,致令
天下懷怨恨故。三者遊獵嬉戲,苦困人民,傷 害眾生所愛命故。四者禁閉宮女,不得從意, 受大苦故。五者耽著女色,得新厭舊,撫接不
平,致怨恨故。六者畏婆羅門,偷食酒肉五辛 葱蒜,恐被呵責,行詐偽故。是為六事,罪業 因緣,生地獄中。」
[0587c26] 王白佛言:「若如是者,佛未出時,弟子亦有如 斯之罪,當如之何?修十善行,令得成就無滯 礙也?」
[0587c28] 佛告王曰:「如我先說,日光出時眾冥悉 滅,有餘暗不?」
[0587c29] 王曰:「燈火之光,尚能滅暗,況日 光明,威勢力也?」
[0588a01] 「今王福德,聞佛說法,成就智 慧,喻若日光滅一切暗,無餘罪也。」
[0588a02] 王白佛言: 「我父所事婆羅門師,精進智慧、修習苦行,為 求福故不惜身命,或有投巖、五熱炙身,或斷
飲食求生梵天,或大積薪生自燒身,或有 翹脚張口向日,或於高樹以繩繫脚而自倒 懸,或臥刺棘、抱石磓胸,有如是等種種苦
行。苦行之功,福德因緣,歸何所耶?」
[0588a08] 佛答之 曰:「如吾前說,行苦苦報,行樂樂報。汝不聞 乎?」
[0588a10] 王言:「世尊制諸弟子,令持禁戒,非為苦 耶?夫人飢時不即得食,煩惱橫起,忿怒隆 盛,不自覺識,起瞋懷害殺修迦羅,如斯之
事累世受苦,豈非惡也?」
[0588a13] 佛告王曰:「吾前所 以制中前食者,為諸比丘捨外道法,於我法 中出家為道。先習苦行,飢餓心故,得諸弟
子肥美飲食,貪食過飽,食不消故,則致眾 病。是故制食,非為飢苦求福德也。又節食 者,見諸比丘縱橫乞食無有晝夜、食無時
節,為諸外道之所譏責而作是言:『瞿曇沙門 自言道精,何以不如外道法也?』是故節食,非 於飢苦而求福也。以要言之,所制禁戒,正為
癡人無方便慧,非為智人知時宜也。如我前 說,般若智慧即是解脫,智者所受,聖所行 處。」
[0588a24] 王聞是已,益加歡喜,更起恭敬為佛作 禮;一切大眾皆亦如是。
[0588a26] 波斯匿王長跪合掌白世尊曰:「今此大眾,聞 佛所說,疑網結解,猶如日光消除暗冥,得見 大明。如此之功,其恩難報。諸弟子等,當以何
方施設供養,報今世尊斯重恩耶?」
[0588a29] 佛告王 曰:「及諸會眾,甘露法教,其功難報。假令有 人,於恒沙劫,盡心奉事佛法聖眾,衣食臥 具、疾病醫藥。於意云何,其福多不?」
[0588b03] 王曰:「甚 多,不可稱量。」
[0588b04] 佛告王曰:「甘露法者,精妙難 量,濟無麁細,非天世人福德之力所能報 也。唯有一事,能報佛恩。何謂為一?常以慈
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轉開化乃至 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轉教化無有 窮盡,譬如一燈燃無量燈。如是行者,乃名 為報師徒重恩。大王當知,欲報師徒解脫
恩者,還以智慧解脫眾生,如是行者則為 供養三世諸佛,非但供養報一師也。」
[0588b12] 王叉手 白:「宣傳聖教開悟群生,令行正見修習聖 道,其福云何?唯願垂哀,開導眾生。」
[0588b14] 佛告王 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從師聞法一句一義,展 轉教化乃至一人,未信令信、未解令解,如是
功德無量無邊,非是凡夫所能知也。大王!假 使有人於千歲中,飲食醫藥、上妙衣服,供養 恭敬佛法聖眾,其福多不?」
[0588b19] 王言:「甚多,不可稱 量。」
[0588b20] 佛言:「大王!善男子善女人,從師聞說諸 佛正教,展轉教化乃至一人,令其信解,其所 得福復過於彼,千萬億倍不及其一。何以
故?法化之功,應無量故。」
[0588b24] 佛告阿難:「如此法教,精勤宣化一切人民,其 福無量。阿難!我今以此無上妙法,付囑於汝, 宣布教化過度眾生,則為供養一切諸佛。」
[0588b26] 阿 難叉手白世尊曰:「佛囑此經,當何名之?」
[0588b27] 佛告 阿難:「此經教者,名『未曾有說因緣經』,當勤修 行。」
[0588b29] 爾時波斯匿王、祇陀太子、夫人、後宮,四部 弟子,釋梵諸天、八部龍神,八十萬人聞佛 所說,皆大歡喜,各各發心向三脫門,禮佛辭
退,如法奉行。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7 冊 No. 0754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陳伯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