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sūtra (Sutra of the Right Mindfulness of Dharma) 正法念處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正法念處經敘[0001a05]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交素篆,分途列道、門張戶設,既昧斷惑之境,未接息言之路,詎能探神測妙,苞總無邊?有聖將應,靈因曠遠,志遺髮膚,施單城國。及繁星駐彩,夕馬騰空,出四門以結念,處三夜而圓果,十力在己、八解俱照,智兼一切、慈洽萬方,既而法吼傍震,甘露降灑:鷲山、祗樹之下,鹿苑、連河之地。眾出恒沙,徒繁林竹,反窮迷于升極,啟重昏于鐙炬。雖鵠林興慕,檀薪已然,教義不忘,風聲逾被。壽陵仰丹素之工,清臺寫金玉之質,水骨流暉,園閭加等,遺契餘旨,薄傳前載,幽宗絕唱,方備茲辰。使持節大將軍領中書監攝吏部尚書京畿大都督渤海王世子高公,道風虛邁,神衿峻遠,負日月于中衢,擊雷霆于上路,德表生民,作舟梁于夷夏,器含群物,制天淵于廟堂,殊流共委,酌而不竭,異軫同騖,仰以知歸。黃扉南闢,鈴閤東啟,則有高士通才、幽人偉器,懱其漢爵之重,鄙其南岳之游,曳裾高步,自得門下,俱申前趣之禮,竝應却行之眷。蓋以書奏多方,術呈異等,或披卷而止,或一貫獨得,每留神釋典、洞叩玄門,以夫照壁瀉瓶,遺文必舉,非徒九部,寧止十二。逷矣西方,路超百宿,精力苦心,不憚重繭,故能法藏流行,異聞俱湊。爰有舍城妙說時將感通,法螺良藥響授斯在。從善業之本,極身念之際,標品有七、明義者五,至如違俗絕世,託想菩提,眷彼天人,深嗟鬼畜,鑒茲因果,冥心是緣,篤誠修行,又悟前旨,載懷依仰,形殊理一,大覺下臨,昭然獨曉,四攝六通,網羅群智,贊揚妙德,事屬斯文。直以風殊俗舛,詞翰乖絕,傾耳注目,隔若山河,將恐靈教有虧,玄旨多墜。有婆羅門人瞿曇流支,比丘曇林、僧昉等,竝鉤深索隱,言通理接,延居第館,四事無違,乃譯明茲典,名「正法念處」。起自興和歲陽玄默,終于武定淵獻之季,條流積廣,合七十卷。微言不昧,弘之在我,大崇覺典,尅宣靈迹。此乃濟四部于法橋,刷六塵于定水,心殷業重,無德而言。雖龍樹不追、馬鳴日遠,申法尊道,夫豈異昔?所以緇素擊節,雅俗傾首,義有存焉,永法三界。云爾。
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十善業道品第一
[0001b23]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0001b24] 如是我聞:
[0001b24]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遊那羅陀 婆羅門村。爾時,慧命舍利弗於晨朝時,共 眾多比丘入王舍城,各各行乞。爾時,眾多比
丘離慧命舍利弗而行乞食,遂爾往到遮 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所已,共相問訊,彼此 歡喜說法語論,迭互相問。
[0001b29] 彼遮羅迦波離 婆闍迦外道問諸比丘言:「汝之釋迦沙門瞿 曇說如是法:『欲為不善,是不可愛,非是可
樂,非是可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我亦如 是說:『彼身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 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汝之釋迦沙門瞿曇
說:『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 隨喜他。』我亦如是說:『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 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汝之釋迦沙門瞿
曇說:『彼意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 意,不隨喜他。』我亦如是說:『彼意業是不可 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汝之釋
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為有何異?何意?何 勝?若汝釋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與我何 異,而汝釋迦沙門瞿曇自說:『我是一切智人。』」
彼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如是問已,彼諸 比丘新出家故,於比丘法未能善解,心不隨 喜,是故不答。爾時,眾多比丘既乞食已,離
慧命舍利弗,各各皆到那羅陀村,食訖已 住。爾時,慧命舍利弗亦乞食已,同共往到 那羅陀村。爾時,眾多比丘往到慧命舍利弗 所,具說如上。
[0001c22] 爾時,慧命舍利弗語眾多比丘言:「若我,慧命! 共汝相隨王舍城內,同四出巷、同三角巷,即 共汝等到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所者,我
則能以正法破之。然我在於異四出巷、異三 角巷而行乞食,故我如是不聞彼難。彼遮 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前所問難,世尊普眼——
諸業果報一切現知,今在此處最為尊勝,一 切外道見則降伏,為諸聲聞、諸優婆塞、諸天 人等,善說一切業果報法——去此不遠,汝可
往問。彼當為汝善說一切業果報法,若天、魔、 梵,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說,唯有如來 能為汝說。我於彼法未善通達,唯有世尊第
一善解業果報法能為汝說。」爾時,眾多比丘 向世尊所。
[0002a07] 爾時,世尊依晝時法,如須彌山,自光網焰如 晝日明;如夜中月,如月清涼;如陂池清,甚深 如海,安住不動如須彌山,心無所畏如師子
王,一切眾生之所歸依。猶如父母,大悲熏 心,一切眾生唯一上親。慈、悲、喜、捨為依止 處,以三十七大菩提分勝妙之法莊嚴其身,
一切眾生清淨眼觀無有厭足,勝日月光。釋 迦王子偈言:
「世尊廣普眼, 無三垢淨眼,
能巧說二諦, 善知三種苦。
如是佛世尊, 已修二種修,
現證於道果, 滅諦智具足。
遠離三界眼, 而說異三界,
知十八界諦, 觀知解脫諦。
十八功德眾, 自功德相應,
解脫九繫縛, 具足十種力。
成就四無畏, 亦成就大悲,
大悲心深潤, 成就三念處。」
[0002a25] 爾時,眾多比丘既見世尊,整服一肩,如法 叉跪,右膝著地禮世尊足,退在一面,正威 儀住,低頭斂容。爾時,眾多比丘推一比丘往
近世尊,復更頂禮世尊足已,白言:「世尊!我於 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如上所 說,次第乃至共彼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闍迦
問難語說,彼問身業、口業、意業,皆如上說。」
[0002b03] 爾時,世尊先觀察已,然後為說。爾時,世尊為 彼比丘、那羅陀村諸婆羅門而說法言:「汝諸
比丘!我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法應 具足清淨鮮白,梵行開顯,所謂正法念處法 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
[0002b07] 諸比丘 言:「如是。世尊!」彼諸比丘於世尊所,至心諦 聽。
[0002b10]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如是說言:「諸比丘!何 者正法念處法門?所謂法見法、非法見非法, 常念彼處心不生疑,憙樂聞法,供養長宿。
彼知身業、口業、意業,業果生滅,不顛倒見,不 行異法。諸比丘!身業三種,所謂殺生、偷盜、 邪婬。云何殺生?於他眾生,生眾生想,起殺
害心,斷其命根,得成殺生。彼有三種,謂上、 中、下。所言上者,殺羅漢等,墮阿鼻獄;所言 中者,殺住道人;所言下者,殺不善人及殺
畜生。又復三種,所謂過去、未來、現在。又復 三種,所謂貪作、瞋作、癡作。彼貪作者,所謂獵 等;彼瞋作者,所謂下性;彼癡作者,外道齋
等。又復三種,所謂自作、他教、二作。有五因 緣,雖是殺生,無殺罪業,所謂道行無心傷 殺蠕、蟻等命;若擲鐵等,無心殺生而斷物
命;醫師治病為利益故,與病者藥,因藥命斷, 醫無惡心;父母慈心為治故打,因打命終; 燃火虫入,無心殺虫,虫入火死。如是五種,
雖斷生命,不得殺罪。又復更有三種殺生,所 謂教他、自作、二作。
[0002c01]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偷盜成就滿足?云何偷盜得果報少?彼見 聞知或天眼見:他物他攝、自意盜取,如是
偷盜成就滿足。若是王法,為饒益尊父母、 病人、緣覺、羅漢、阿那含人、斯陀含人、須陀 洹等,若為病急,若為飢急;彼為饒益,如是
偷盜,得果報少,盜業不具。又復偷盜得果 報少,謂偷盜已,專心懺悔;既懺悔已,後更 不作;遮他偷盜,教不盜戒,示其善道,令住
善法遠離偷盜。如是盜業不具足滿。何業 具足?若人偷盜,彼偷盜人若誑惑他,屏處 思量作欺誑事,斗秤治物作惡業行,如
是種種,此業具足。云何成業?若他攝物,知 已盜取,如是成業。何業具足?作已隨喜,樂 行多作,向他讚說,又復教他善戒者盜,此業
具足。如是三業具足不減,餘偷盜業,得果 報少而不決定。
[0002c18]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邪婬?此邪婬人,若於自妻,非道而行,或 於他妻,道非道行;若於他作,心生隨喜;若
設方便,強教他作。是名邪婬。云何邪婬得 果報少?若邪婬已,專心懺悔,不隨喜他,遮他 邪婬,示其善道,彼邪婬業不具足滿。離邪婬
意,修行善戒,如是邪婬得果報少,不決定 受。
[0002c25] 「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得果報少,果報輕 軟。如是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闍迦所不能 知,非其境界;并天、世間,若魔、若梵、沙門、婆羅
門,一切世間、諸天人等所不能知,除我聲聞, 從我聞故,知業果報,更無教者。
[0003a01] 「又修行者知業果報,云何口業惡不善行?口 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四種。 何者妄語?自思惟已,然後於他作不實語,
若作呪誓,若在王前,若王等前,妄語言說,令 他衰惱,或打、或縛、或令輸物;彼成妄語如 是滿足,成妄語業地獄中受。
[0003a06] 「復有口業名為 兩舌,於和合者、共作業者,破壞語說;如是 語者,成就兩舌。云何此語得果報少?破壞
語已,心中生悔:『我愚癡故作如是說。』專心 懺悔,亦遮他人作破壞語,示其善道,業不 具足,此業不重。云何此業不具足滿?此破
壞語,或以煩惱、或以酒醉,心異分別,向他 異說,此業不足。云何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 語?若以惡心破壞於他,隨喜讚嘆,如是名
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云何此業決定成就 破壞語說?作已隨喜,復教他作,隨喜讚說;喜 樂貪著,不離於心;常懷惡心,他人所避;不
可往返,為他毀呰;不生羞恥,無慚、無愧,不 能自知。如是名為破壞語業。
[0003a19] 「又修行者觀察 業集,云何名為惡口業行?彼見聞知或天 眼見:如是惡口能生熱惱,聞不悅耳,不忍
他惡,令異人信,若重、若輕,戲笑、瞋心,得無 量報、無量種報。彼重惡口,墮於地獄;彼輕 惡口,不決定受。如是名為第三口業,彼業
具足相應之義,如前所說。
[0003a26] 「又修行者知業報法,云何名為第四口業無 義綺語?前後相違,不相應說。不決定受,決 定如餘,如是名為第四口業。
[0003a29]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云何意業?意業幾種?彼 見聞知,意業三種:貪、瞋、邪見。何者為貪?若 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希望欲得彼物,是
意貪業。復次,意業: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 生惡嫉,是意嫉業;若生邪見、生顛倒見,是 邪見業。彼有二種,謂失、不信。云何不信?彼
人心謂:『無施、無祀,無齋、無會,無有善業、無 不善業,無業果報。』廣則無量。云何為失?彼 人心謂一切苦樂皆是天作,非業果報。如是 二種,名為邪見。
[0003b09]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云何 三種身、口、意業,如是十種,樂行多作,彼決 定受?此義云何?何者業果於現世受?何者業
果於生世受?何者業果於餘世受?復於世間 何處何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身業殺生樂 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命
則短促。若因貪心獵等殺生,彼人則生猪鹿、 雉雞、迦賓闍羅如是等中,獵師圍兵之所殺 害,乃至作魚,鈎釣所殺。彼前作業,相似因
緣,常在生死;若生人中,命則短促;設得生 天,不得好處,多有鐵畏,速為他殺。殺生之 報,有下、中、上。偈言:
「『有於藏中死, 有生已命終,
有能行則亡, 有能走便卒。』
[0003b23] 「彼殺生者,此業成就勢力果報,謂地獄受,若 現在受,若餘殘受。
[0003b25]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云何偷盜樂行多作,報 有三種,謂地獄受、若現在受、若餘殘受?彼 偷盜業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
人中則常貧窮;若得財物畏王、水、火、劫賊 因緣,具足失奪,不曾得樂。彼偷盜業,得如 是等三種果報。
[0003c02]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云何邪婬樂行多作,得 三種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彼邪婬樂 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餘殘
果報,妻不隨順;若得二根,世間所惡。
[0003c05] 「彼如 是等三種身業、三種果報,非彼外道遮羅迦 波離婆闍迦之所能解。廣說身業,則有無 量,皆不能解。何以故?彼以癡法熏其心故,
唯我能解。我實不見餘人能解,更無有人能 見如是業果報法,如我見者。若我弟子修行 法者,以從我聞,是故能解。
[0003c12]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口業?口業幾種?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口 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若彼
妄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 中,一切眾生不信其語,諸善眾會、善長者 眾、剎利等眾及妻子等,不信其語;口常爛
臭,齒亦不好,面皮無色;一切世人妄語枉 謗;常生怖畏;親友、兄弟、知識不固;一切所 作不得果利,於一切人不得饒益。如是妄
語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成就如 是不善業果。
[0003c23]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名為第二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果報?彼見 聞知或天眼見:如是兩舌樂行多作,墮於
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若聾、若瘂;口常 爛臭;無人信語,眾人所笑;面色不好;不住 一處,心動不定;常行惡行。如是名為兩舌 業報。
[0004a01]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名為第三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業果?彼見 聞知或天眼見:如是惡口樂行多作,墮於
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處處皆畏,一切人 所皆得衰惱;無人安慰,於自妻子不得愛 語,猶如野鹿畏一切人;遠善知識、近惡知 識。是名惡口三種果報。
[0004a08]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綺語樂行多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 彼綺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
人中,一切不愛,王舍、怨家、兄弟、親家輕 弄嫌賤。此是綺語口業果報。
[0004a13]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意業三種不善,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 聞知或天眼見:若彼貪心,樂行多作意不
善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雖有 財物,則為王、賊及水、火等無理橫失,恒常貧 窮。
[0004a19]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瞋心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 天眼見:瞋心意業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墮於
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則生邊地夷人之 中,常畏鐵處,常怖魄處,墮嶮岸處;彼人 之心不曾安隱,常被誹謗,常得如是多種眾 惡。
[0004a26]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邪見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天 眼見:邪見意業樂行多作,墮於阿鼻地獄等
中受一切苦;若墮畜生,於無量世百千萬億 億數轉生;餓鬼境界亦復如是。若生人中,如 法所說自種性業善業道行,不依法行,於 上世來父、祖種性千倍下劣。
[0004b04]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更 復思法深細觀察——云何如是十不善法,流 轉生死,世間、地獄、餓鬼、畜生?彼見聞知或天
眼見:云何殺生?云何樂行?云何多作?謂殺 生者,此殺生人,近惡知識。若惡知識近住 之人,與彼相隨,喜樂彼人相隨遊戲,共行、
共宿,於彼生信,謂有功德,隨彼所作亦與 同行。彼人如是近惡知識,彼殺生人、近殺 生者,則以種種殺生因緣教令殺生:或外道
齋、或屠獵等,如貪味者說殺生事;如怨家 者說殺生事;如賊貪物說殺生事;如鬪戰者 說殺生事;如貪名者說殺生利。彼人聞已,心
則生信,亦隨順行,憙樂殺生。如是喜樂,既 殺生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不可愛著,心不 樂處,一切善人訾毀之處。以此因故,若生
人中,命則短促。如是殺生,近惡知識以為 種子。
[0004b21] 「云何樂行?彼不善人既殺生已,憙樂歡喜,心 意分別,見殺功德。如是分別則有多種:斷 他命已,不生懊悔,讚說言善;心不放捨,轉復
更作,教他人作;既教他已,說彼殺生種種 功德,異異因緣,如前所說。如是名為樂行 殺生。
[0004b26] 「云何多作?此殺生已,如前行說,近惡 知識,習作殺生,多造殺具,作危嶮處,作圍、 毒箭,集養狗等,養殺生鳥,近旃陀羅,造鬪
戰具——鎧鉀、刀杖及以 [矛*(替-曰+貝)] 鉾、鬪戰之輪種種 器仗——諸殺生具,如是一切皆悉攝取。如是 惡人多作殺生,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
餓鬼,受極苦惱殺生之業,有下、中、上;受苦 報時,亦下、中、上。
[0004c04] 「既作業已,如是不得不受果 報。如是如是,自作惡業、自得惡報。若黠慧 人,捨惡行善彼世間中。如是殺生,樂行、多 作。
[0004c08] 「云何偷盜樂行多作?云何樂行多作盜已,墮 於地獄?此惡戒人,性自偷盜近惡知識。若 惡知識近住之人,與彼相隨,則行偷盜,有下、
中、上。何者為下?謂王法等,如前所說。何者 為中?非福田所,偷盜彼物,此盜為中。何者 為上?佛、法、僧物,微少偷盜,是則為上。彼佛、
法、僧,若盜僧物,佛、法能淨;盜佛、法物,僧不 能淨。若盜眾僧現食用物,墮大地獄,頭面在 下;若取屬僧所常食物,則墮無間阿鼻地獄,
寬廣闇等,以重福田,微少偷盜。以有心念,樂 行多作,彼少偷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復 懺悔,不生隨喜,心中生悔,彼不定受。若偷
盜人,無量方便而行偷盜,以如是故名為偷 盜。
[0004c22] 「云何樂行偷盜他物?得已歡喜,與賊相隨, 心以為樂;既得財物,作衣食已,心生歡喜讚 其功德,教他偷盜;教已,讚說。如是名為樂
行偷盜。
[0004c26] 「云何多作?既偷盜已,多作床敷臥具氈被, 食噉餅肉,衣服莊嚴,婬女娛樂,樗蒲博戲, 心生喜悅:『我今快樂,一切樂中偷盜為最,以
此因緣,我豐床敷、臥具、飲食、衣服莊嚴、婬女、 樗蒲,第一勝樂。我今常當作偷盜行,令我 後時增長富樂。』如前所說,如是如是,多行
偷盜,決定於彼地獄中受。
[0005a04] 「云何邪婬樂行多作?此邪婬人,心不觀察婬 欲覆蔽。若人先世婬欲處來,所謂鴛鴦、迦賓 闍羅、孔雀、鸚鵡、魚雉、鷃鳥、阿修羅等,如是
處來於此中生,常與多欲不善知識相隨 共行。如是二分喜樂婬欲,心不觀察,心不 厭足;不離欲心、不觀察行,隨有欲處往到
其所,以欲處來此欲處生,喜行婬欲,故不 觀察婬欲所覆。如是邪婬不善之人,觸染勢 力,彼彼憙樂;如是邪婬,復更如是,心喜樂 行,樂行如是邪婬惡觸。
[0005a14] 「云何樂行?如是邪婬雖不常行而常憙樂,心 意分別,更於餘處心不憙樂如婬欲者。如 是樂行邪婬境界。
[0005a17] 「云何多作?愚癡凡夫,心不觀察,邪婬覆蔽,他 復為說邪婬功德第一勝樂,所謂婬欲,言:『為 此事非是不善。』復教多人憙樂婬欲。如是邪
婬,愚癡凡夫憙樂多作。如是三種身不善業。 「口業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何者妄語?所 謂自心先自作誑,然後誑他。如是妄語,自、他
成誑。又彼妄語,五因緣發,所謂瞋、貪、邪法 所攝、欲心、怖畏。
[0005a25] 「云何瞋心而發妄語?若於王前或大眾中、長 者眾中,若善知識、怨家諍鬪,饒益知識,衰 惱怨家,是故妄語。云何貪心而發妄語?見他
財物,方便欲取,是故妄語。云何邪法所攝 妄語?如婆羅門法中所說:『饒益尊故、饒益 牛故、畏自死故、為取婦故,如是妄語,皆不
得罪。』如是之人,邪法攝語。如是妄語,是愚 癡人邪見攝語,此語堅重,於地獄受。是故乃 至失命因緣,不應妄語。此妄語者,能為地獄
第一種子。言:『為取婦,妄語無罪,是欲心發。』亦 是邪法。云何怖畏而發妄語?何處怖畏?為彼 饒益,是故妄語,起如是心:『若不妄語,彼則
於我多不饒益。』彼人畏死,是故妄語。彼五因 緣愚癡之人,作妄語說。如是一切皆住癡法。」
[0005b10]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何等人, 起一妄語法,
則不畏他世, 無惡不造作。
若人生世間, 口中有大斧,
若以斫自他, 口中惡語出。
如是應實語, 不應斫他人,
雖無乞求者, 應當多少與。
此三種行者, 捨身則生天。
[0005b18] 「若如是者,一切因緣,一切所作,莫妄語說。於 他妄語心莫隨喜,亦不隨逐妄語者行,莫 共同坐。若妄語人共行坐者,他人見之亦
謂妄語。如是若與垢業之人共相隨者,則樂 垢業。若與彼人共行坐等,雖無垢業,他謂 垢業。若如是者,應觀察法:惡知識者,勿與相
隨。此惡知識於生死中,最堅繫縛,則墮地獄、 畜生、餓鬼,所謂隨逐惡知識行;若善知識相 隨行者,則得解脫。廣則無量,此中如是略說 妄語。
[0005b27]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 行——云何兩舌?兩舌幾種?彼見聞知或天眼 見:兩舌者,多於和合人起破壞意,口中語
說。兩舌二種:自作、教他。教他者,怨家、若似 怨家所遣破壞。汝破彼人,是他因緣。有他 不遣,自作破壞,令他衰惱。又復云何瞋因緣
故,於他不愛?與他人惡口說惡語,聞者不愛。
[0005c05]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 何惡口?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惡口者,貪、 瞋、癡發,一切愚癡凡夫之人常行不離。如是
惡口有無量種,無量攀緣,無量因緣,無量心 發,無量果報。此語能破無量善行;此語能與 一切人惡。世間如怨,善人不近,人所不信,此
語如毒。如是惡口,惡道因緣,是垢言語,正梵 行人捨離不行。」
[0005c12]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黠慧離惡口, 正語憙樂行,
如是美語人, 則近涅槃住。
常說善妙語, 捨離垢惡語,
垢惡語污人, 能令到地獄。
垢語所污人, 彼人則無善,
惡如師子蛇, 彼不得生天。
一切善語人, 能善安慰他,
諸世間所愛, 後世則生天。
若人不惡語, 捨離於諂曲,
雖人行如天, 彼人善應禮。
實語常行忍, 直心不諂曲,
不惱於他人, 彼建立法幢。
人命不久住, 猶如拍手聲,
人身不如法, 愚癡空過世。
何人不自愛? 何人不樂樂?
若人作惡業, 不行自愛因。
妻子及財物, 知識兄弟等,
皆悉不相隨, 唯有善惡業。
善業不善業, 常與相隨行,
如鳥行空中, 影隨常不離。
如人乏資糧, 道行則受苦,
不作善業者, 彼眾生亦然;
如具資糧者, 道行則安樂,
眾生亦如是, 作福善處行。
久時遠行人, 平安得還歸,
諸親友知識, 見之皆歡喜;
作福者亦爾, 此死他處生,
所作諸福德, 如親等見喜。
如是作福德, 和集資未來,
福德於他世, 則得善住處。
福德天所讚, 若人平等行,
此身不可毀, 未來則生天。
觀如是處已, 黠慧者學戒,
得聖見具足, 善行得寂靜。
[0006a18]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觀 察第四不善業道綺語口業——云何綺語?綺語 幾種?前後語言不相應說,故名綺語;心輕速
轉,前後語言相應而說,亦名綺語。從慢心 起,自輕因緣,令人不信,即於現身是惡道 生,一切世間輕毀之因,無所饒益。垢語綺
語,如是第四垢語口業,非善業道,勿作綺 語亦莫隨喜,不應受行。若綺語者,則非善 人。
[0006a27] 「意不善者:貪、瞋、邪見。云何為貪?他所攝物, 自心分別,欲得彼物,非正觀察。彼人如是 愛樂他物,於他所有,無因、無分而自擾惱,
望得彼物,故名意貪不善業道,非是可愛, 非是可樂;所得果報,非意相應,非寂靜意,非 是安樂。愚癡之人,虛妄生貪,他物叵得,虛
妄分別生貪味著,心意動轉常生悕望,心 樂欲取,見他財物,自得苦惱,故名為貪。如 是意地第一貪心不善業道。
[0006b06] 「又修行者內心 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名瞋意地第 二不善業道?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於他前
人無有因緣,起瞋惡意;又復於他若貧、若 富,無有因緣而見他已,意地起發重惡瞋 心。以瞋因緣,於地獄受。善法穀等,既成熟
已,瞋心如雹,壞善穀等;唯正智眼,對治彼 闇。瞋心如火,燒一切戒。瞋則色變,是惡色 因。瞋如大斧,能斫法橋,住在心中,如怨入
舍;此世、他世,心一正行,瞋能壞破。捨彼瞋 心,慈是對治及四聖諦:苦、集、滅、道。行地獄 行,瞋為上使,唯有善人、聖聲聞人、聞法義 人乃能捨離。
[0006b18]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 法觀察法行——云何邪見正法障礙,一切惡 見,心之黑闇?彼見聞知或天眼見:無始以
來行邪見因,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故名黑闇。 樂邪見者,正道障礙,如刀、火、毒、嶮岸惡處,唯 有一切愚癡之人,貪著樂行,以顛倒見,故
名邪見。彼有二種:一、信邪因;二、心不信業果 報法。信邪因者,作如是知:身等樂、苦皆是 天作,非業果報。於業果報心不信者,謂無施
等。是名邪見。如是十種不善業道、不饒益業, 一切皆以邪見為本。
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7 冊 No. 0721 正法念處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ero Chen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