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a Yingluo Jing 菩薩瓔珞經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菩薩瓔珞經卷第十三(一名現在 報 )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聞法品第三十七
[0108c17] 爾時,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即從坐起,攝持威 儀,前至佛所,長跪叉手,白佛言:「云何?世尊!名 曰聞法得成無上正真之道,聞如空等空無
所聞,亦無善惡諸法相貌。法無形相,云何?世 尊!言受持諷誦本末空慧。」爾時,世尊默然不 對。
[0108c22] 時,文殊師利復更白佛:「夫聞法者,為有言 教乃得聞法?為無言教乃得聞法?」爾時,世尊 默然不對。
[0108c24] 文殊師利三白佛言:「法有生滅,法 無生滅,一切諸佛所轉法輪,為有轉耶?為無 轉耶?」
[0108c26]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云何?族姓子!一 切諸佛皆轉法輪,亦有轉亦無轉。汝今所 問,為問有轉?為問無轉?」
[0108c28] 時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今所問者,亦問有轉亦問無轉。」
[0108c29] 佛言:「族 姓子!諸佛正法,亦不有轉亦不無轉。」
[0109a01] 文殊 師利復問:「云何亦不有轉亦不無轉?」
[0109a02] 佛言:「諸 法如空,故無有轉,故無無轉。」
[0109a03] 文殊師利又問: 「今日如來,為有轉耶?為無轉耶?此諸菩薩 眾生,為聞法耶?不聞法耶?」
[0109a05] 佛言:「族姓 子!諸法清淨,眾會菩薩亦復清淨。以是之 故,亦不有轉亦不無轉。」
[0109a07] 文殊師利又問:「云何 有轉無轉?」
[0109a08] 佛告文殊師利:「眾生無轉,本末 空慧乃謂為轉;一切眾會、我身及汝皆謂無 轉,本末空慧乃謂為轉。」
[0109a10] 文殊師利又問:「云 何有轉?云何無轉?」
[0109a11] 佛言:「有斷無轉,無斷有轉; 生滅無轉,無生滅者乃謂有轉。」
[0109a12] 文殊師利又 問:「云何有轉無轉?」
[0109a13] 佛言:「有邊際縛著乃謂 無轉,無邊際縛著是謂有轉。」
[0109a14] 文殊師利又問: 「云何有轉無轉?」
[0109a15] 佛言:「一切世間見然熾法是 謂無轉,一切世間不見然熾法是謂有轉。」
[0109a16] 文 殊師利又問:「云何有轉無轉?」
[0109a17] 佛言:「淨無量福 福祐眾生是謂無轉,見淨無量福福祐眾生 是謂有轉。」
[0109a19] 文殊師利又問:「云何有轉無轉?」
[0109a19] 佛 言:「淨無量眾生根本成一切智是謂無轉,見 淨一切無量眾生是謂有轉。」
[0109a21] 文殊師利又問: 「云何有轉無轉?」
[0109a22] 佛言:「亦不有轉亦不無轉,故 謂有轉無轉。」
[0109a23] 爾時,世尊與文殊師利說有轉 無轉時,有八千比丘、三千比丘尼,逮得本末 空慧心不退轉。復有無數眾生,聞此未曾有
法,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於將來世悉皆成佛 同一名號,精進勇猛與我無異。
菩薩瓔珞經淨居天品第三十八
[0109a29] 爾時,世尊與文殊師利說此聞法轉不轉品 時,時有淨居天子,乃從過去無量諸佛殖 諸功德,承事供養諸佛世尊,從一佛國至一
佛國,通盡法藏辯才無礙,行大慈悲得空法 性,權現生天欲度天故,即從坐起,整頓衣服, 及諸將從儼然起立。時彼天子前至佛所,頭
面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我等諸天宿種功 福今得生天五樂自娛,左右侍從自然響應, 遊戲浴池快樂難量,為修何福得生天上?我
所居宮四十九由延,七寶殿堂與世奇妙,後 有浴池有七寶樹七重圍遶,為修何福乃獲 此德?」
[0109b11] 爾時,世尊告淨居天子曰:「善哉,善哉!天 子!乃能於如來前而問此義,今當與汝一一 分別,善思念之!過去恒沙諸佛世尊亦說此
義,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亦當說此微妙之法。 云何?天子!我今問汝,汝當一一報我。汝所 居天前過去者可記不乎?」
[0109b16] 答曰:「不也。世尊!過 去諸天其號名字不可稱記。」
[0109b17] 「云何?天子!汝今 此身為有常?為無常?」
[0109b18] 天子報曰:「如我今身,是 有常法非無常法。」
[0109b19] 佛復告天子:「設汝今身是 有常法,過去諸天今為所在?」
[0109b20] 答曰:「磨滅。」
[0109b20] 佛 言:「云何?天子!過去諸天悉皆磨滅,汝今此 身焉得存在?」
[0109b22] 天子報言:「過去諸佛皆取滅 度,今日世尊何由而生?」
[0109b23] 佛告天子:「過去諸 佛及我今身,為同不乎?」
[0109b24] 天子答曰:「不也。何 以故?過去諸佛,於過去中是過去現。」
[0109b25] 「云何 言過去諸佛皆悉滅度?」
[0109b26] 天子又問:「為有三 世?為無三世?」
[0109b27] 佛報天子:「有三世名,然三世 行異。」
[0109b28] 天子又問:「如來今說有過去佛,我則 不疑。復說十方現在諸佛,我亦不疑。云何 世尊說有未來世佛?」
[0109c01] 世尊報曰:「汝今問我, 為問過去三世?為問現在三世?為問未來三 世?」
[0109c03] 天子白佛:「我亦不問過去三世、現在三 世、未來三世,今日但問三世諸佛。云何未來 說言佛乎?」
[0109c05] 佛告天子:「未來佛者有二因緣。云 何為二?或有過去諸佛如來、至真、等正覺,行 大慈悲眾相具足,行善權方便入五道中,教
化眾生不壞法界。復現在俗,或為梵天、或 現釋身,隱佛形像,是謂菩薩摩訶薩未來成 佛。或有菩薩受如來慧施行佛事,遊至三
千大千佛土,供養承事諸佛世尊。既未成佛 眾相未具,或作天身或作鬼神不毀法界,是 謂,天子!未來成佛,有此因緣。
[0109c13] 「復次,天子!過 去諸佛世尊復有二因緣。云何為二?得師子 奮迅三昧,在閑靜處心無所著,內自思惟十
法無量功德。云何為十種?是菩薩修諸佛 世尊念所念法,是謂無盡之行。
[0109c17] 「復次,天子!菩 薩摩訶薩,分別如來一切諸法,是謂無盡之 行。
[0109c19] 「復次,天子!菩薩教化眾生,盡趣無上正 真之道,是謂無盡之行。
[0109c21] 「復次,天子!菩薩分別無量諸佛世界,淨佛國 土教化眾生不毀智慧,如所念法而成就之, 是謂無盡之行。
[0109c23] 「復次,天子!菩薩如佛世尊所 行禁戒修解脫法,因此禁戒教化無量眾生, 盡發無上正真之道,是謂無盡之行。
[0109c25] 「復次,天 子!菩薩觀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出要,在樹 王下降伏眾魔,執心如地不可傾動。是時 弊魔波旬,作若干變化來恐於佛,或人頭獸
身或獸頭人身,或四眼八眼至百千眼,或作 猿猴虎豹來恐於佛,執心如地不為傾動,是 謂無盡之行。
[0110a02] 「復次,天子!菩薩於億百千劫疆 記總持而現在前,或於一生至百千生,或 念一劫至百千劫,其中所行或善或惡,一一
分別悉不忘失,是謂無盡之行。
[0110a05] 「復次,天子!菩 薩能分別三世諸行,諸善功德盡現在前,如 彈指頃,能使三千大千世界蜎飛蠕動之類,
盡成無上正真之道,或成羅漢緣覺辟支之 道,是謂無盡之行。
[0110a09] 「復次,天子!菩薩摩訶薩, 復憶過去無數諸佛所度眾生身口意行,不 壞諸法演布智慧廣及一切,是謂無盡之行。
如是,天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師子奮迅定意 者,則能具足三世諸法。
[0110a13] 「復次,天子!或時菩薩 分別十無相法。云何分別十無相法?於是善 男子、善女人,內自觀身分別諸行諸根純熟,
或有善行或不善行,或時清淨或時不清淨。
[0110a17] 「復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外觀他人身,一 一分別諸根純熟諸根不純熟,或時清淨或 時不清淨,是謂天子一無相行。
[0110a19] 「復次,天子!若 彼行人內自思惟攝意不亂,如我所行不違 聖典。時諸如來、至真、等正覺,出入經行與身
口意相應,懷來法寶轉大法輪,以無生心教 化三世未度眾生,於中便獲自然法輪,無限 無量悉入法律,是謂二無相法。
[0110a24] 「復次,天子!若 善男子、善女人,發弘誓心遍滿三千大千世 界,智慧思惟亦無窮盡,音響流利無所障礙,
分別一切眾生音響,或以一音報百千萬音 皆演道教,普潤一切眾生之類,是謂三無相 之法。
[0110a29] 「復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轉無上 法輪廣化眾生,皆取滅度不染三世,諸天人 民魔若魔天所未曾轉而佛獨轉,是謂四無 相法。
[0110b03] 「復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一生 中出家學道,剃除鬚髮受持禁戒,身既清淨 亦使眾人樂其所樂,是謂五無相法。
[0110b05] 「復次,天 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性行合空,從空往來無 量無限,終不自為教化眾生,超卓過空無所 觸礙,是謂六無相法。
[0110b08] 「復次,天子!若善男子、 善女人,於一切眾生獨步無礙,於諸法智演 通慧義,坐放光明普到十方無量世界,或取
滅度現無常義,或存或亡,或示相好、或隱相 好,於中教化無量眾生淨佛國土,是謂七無 相之法。
[0110b13] 「復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復有 通慧名曰降魔,得此定意者,降伏四魔:愛、 欲、死、天魔,使菩薩依猗此法而得成就,欲
為法王最在前者,先當習此降魔定意,是謂 八無相之法。
[0110b17] 「復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遍 學諸法深入至要具足善本,亦使無量眾生 得入此要,見菩薩力增長止觀,已盡無盡無
生滅法。雖見相貌本無相貌,坐臥思惟菩薩 眾行,是謂九無相之法。
[0110b21] 「復次,天子!若善男 子、善女人,具足十善之本。云何為十?身三、口 四、意三,眾法自在不染著有,樂無量無為,復
能樂無量百千定意,一一定意化無量眾生。 是謂十無相之法。如是,天子!夫習法者當習 無法,無行為行、無觀為觀,是謂為王眾行
中妙,一切諸佛之所歎譽,為行佛事為無等 侶。」
[0110b28] 爾時,天子復白佛言:「云何?世尊!三世諸 佛則無三世,如世尊所說,過去諸佛還至現 在,現在諸佛復至未來。法界不定,云何世
尊言有三世乎?此義不然。何以故?過去已 滅權還現在,現在未動復說未來,眾法相違。 云何言過去諸佛數如恒沙?當來諸佛數如 恒沙?現在諸佛數如恒沙?」
[0110c05] 爾時,世尊告曰:「善 哉,善哉!族姓子!今汝所問皆承佛威神,令 汝得問此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與汝 一一分別。」
[0110c08] 天子:「受教!如是。世尊!」
[0110c08] 佛告天子:「過 去云何為過去乎?」
[0110c09] 天子白佛:「漸漸生滅故 曰過去,昨色非今色故曰過去,昨身非今身 故曰過去,昨力非今力故曰過去。」
[0110c11] 爾時,世尊 復問天子:「云何?族姓子!身想知為異乎?」
[0110c12] 天 子白佛言:「不也。世尊!」
[0110c13] 佛又問:「名色更樂為 異乎?」
[0110c14] 天子白佛言:「不也。世尊!」
[0110c14] 佛又問:「出要 至道為有異乎?」
[0110c15] 對曰:「無也。世尊!」
[0110c15] 佛告天子: 「止止!族姓子!佛藏廣大非汝境界。過去智 有限,現在智有限,未來智有限。何以故?一
切諸法,法法相生、法法相滅,本無法者,無 過去當來今現在,亦無今世後世善行惡行, 亦無賢聖有果證者,是謂, 族 姓子!云何言有 三世法乎?」
[0110c21] 爾時,天子復白佛言:「三世名號云 何而生?何由而滅?」
[0110c22] 佛告天子:「生本無生、滅本 無滅,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生本無生、滅本無 滅。何以故?性自然空故。」
[0110c24] 爾時,天子復白佛 言:「世尊!今日如來,為在生耶?為在不生耶?」
[0110c26] 佛告天子:「如來身者,於過去未來現在,亦不 在生亦不在無生,是故無過去未來現在。」
[0110c27] 天 子白佛言:「世尊!但如來、至真、等正覺過去 未來現在無生?一切諸法盡無生耶?」
[0110c29] 佛告 天子:「一切諸法皆悉無生,亦不見生亦不見 無生。」
[0111a02] 天子白佛:「我人壽命眾生根本至六度 無極,為有生耶?為無生乎?」
[0111a03] 佛告天子:「起不 見起亦不見不起,諸法不可得而自成就,故 曰無生。三世諸佛,無欲無污亦不有生,亦
不無生故無所起,三昧正受亦復如是,說無 所說故無言教。」
[0111a07] 天子白佛:「四依四道為有生 耶?為無生乎?」
[0111a08] 佛告天子:「四依四道本無所生, 況今有生?當來亦不生。」
[0111a09] 爾時,天子白佛言:「世 尊!淨地、性地、薄地、本無地、無婬怒癡地,為有 生耶?為無生乎?」
[0111a11] 佛告天子:「有受有取乃至一 切諸法,色、痛、想、行、識、癡、愛、更樂,乃至生、老、病 死,從須陀洹乃至無上道,亦不有生亦不無
生。」
[0111a14] 爾時,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有生?云何 無生?」
[0111a15] 佛告天子:「得如意度無極者,是故不 見有生不見無生。」
[0111a16] 天子白佛:「云何如意度無 極,亦不有生亦不無生?」
[0111a17] 佛告天子:「從此岸 至彼岸,不見眾生有生者有滅者,亦不見巢 窟處所,是故亦不見生亦不見無生。」
[0111a19] 天子白 佛:「一切諸法及如來身,為在有生?為在無生?」
[0111a21] 佛告天子:「亦在有生亦在無生,亦不見有生 亦不見無生,是故三耶三佛亦不在有生亦 不在無生。」
[0111a23] 佛告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得 此通慧定意觀了諸法,不在有生不在無生, 如來經法亦復如是,不在有生不在無生。何
以故?諸法無著無縛亦無解脫,是故降伏四 魔。」
[0111a27] 佛復告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智 者,則能具足一切諸法,復當修於十法。云 何為十?一者、親近善知識求為朋友;二者、行
大慈悲廣及一切;三者、滿足前人隨意所念; 四者、淨一切界斷諸結使;五者、修清淨道為 人重任;六者、荷負眾苦不譏彼受;七者、教化
愚人訓誨正要;八者、教誨愚惑令信正道;九 者、與法相應不譏彼受;十者、一心奉法不與 邪部共相參預。是謂,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
人修持正法得此定意,便能具足一切諸法。」
[0111b07] 爾 時,世尊復告天子:「若有男子、女人恭敬於 師,復當修習十無礙法。云何為十無礙法?一 者、遊至十方禮事諸佛,是謂族姓子一無礙;
二者、於諸智慧無縛無脫念斷滅法,二無礙; 三者、於諸苦樂心寂然滅,三無礙;四者、在空 閑處思惟禪定意不錯亂,四無礙;五者、菩薩
法本七出要道無有增減,五無礙;六者、一切 色相本無所有不見來處,六無礙;七者、計本 無形不有生滅解知無常,七無礙;八者、一心入
定,道本自然不著諸法;九者、一意一行與法 相應不相違背;十者、亦不在內亦不在外自 然起滅,十無礙。如是,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
人,分別思惟十無礙者,便能具足一切諸法。」
[0111b21] 佛告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念頃盡 能具足一切諸法,當修十法第一義辯。云何 為十?一者、生智盡智無生滅智;二者、四等平
均無吾我想;三者、喜安自守不失四信;四者、 所言如意不違本願;五者、道心牢固法法成 就,所行正見不違本相;六者、修六重法觀 本無相;七者、怨 讎
一等無有是非;八者、一向 信心了本所生;九者、講授諸法不有法想;十 者、金剛定意不毀如性。是謂,族姓子!若善男
子、善女人具此十法者,便能具足一切諸法。」
[0111c02] 佛復告天子:「善男子、善女人修十法施亦 無施想,便能具足一切諸法。云何為十?一 者、坐樹王下心不移動;二者、恒樂閑居不處
憒亂;三者、修三向定趣泥洹門;四者、禪寂定 意自滅亂想;五者、 撿 意修道永無貪著;六者、 法施財施不生想念;七者、相好自嚴照曜世
界。八者、方便令無覺者;九者、顯曜正法示 慧光明;十者、代人受苦不求相報。是謂,天子! 若善男子、善女人行此十施,不起世想則能
具足一切諸法。何以故?此善男子、善女人,心 如金剛不可沮壞,菩薩所行諸法如是,亦非 羅漢辟支所知。」
[0111c13] 佛復告天子:「若善男子、善女 人,修十清淨法者,復能具足一切諸法。云 何為十清淨法?一者、道當清淨,穢濁非道;二
者、道當一意,多想非道;三者、道當知足,多欲 非道;四者、道當尊敬,憍慢非道;五者、道當 撿 意,放逸非道;六者、道當顯曜,自隱非道,六者
道當連屬,無行非道 (三本皆同第六重出) ;七者、道當精 懃,懈怠非道;八者、道當覺悟,愚惑非道;九 者、道當教化,矜悋非道;十者、道近善友,習惡
非道。是謂,天子!善男子、善女人修此十法 者,則能具足一切諸法。猶如日光永除闇冥, 照曜世人各得眼目,菩薩亦復如是,習此十
法便能具足一切諸法。天子當知,猶如真金 內外明淨,所欲作器皆悉成就。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內無塵垢外有所照,亦如虛空普
覆一切。菩薩亦復如是,修此十法亦無想 念:『我有所辦,教化眾生斷諸結著。』
[0111c29] 「復次,天子! 猶如須彌山王四寶所成,須彌山王亦無此 念:『我四寶所成,趾立四海中央。』菩薩得四辯
才亦復如是,不念此辯所說如應。何以故?本 無想念故。猶如大地普載萬物,樹木花果及 諸藥草盡皆生長。地亦無此念:『我能成辦長
養諸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作此念:『我 化眾生行大慈悲,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擁護 一切諸不度者。』
[0112a08] 「天子當知,猶如四大海水出 種種寶,諸有眾生往採寶者隨意而歸,海水 亦不念:『我生諸寶給與眾生。』菩薩摩訶薩亦
復如是,救濟苦人,給施七寶。所謂七寶者,七 覺意是,菩薩亦不作是念:『我施七覺意寶,善 根具足、莊嚴佛樹、眾好自嚴飾。』何以故?本無 想念。
[0112a14] 「天子當知,猶如法界出生諸法大慈大 悲六度無極。法界亦不作是念:『我出生諸法 大慈大悲六度無極。』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出生諸法教化眾生,亦不念言:『我有所度。』
[0112a17] 「天 子當知,猶如入定比丘斷除眾想心不移動。 入定比丘亦不作是念:『我今神力入定自在。』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隨所念法悉皆成就,
所言真誠不違本要。
[0112a21] 「天子當知,猶如金剛不 可沮壞。何以故?本性自爾。菩薩摩訶薩亦 復如是,與法性相應不失本際。猶如明珠廣
有所照,明月珠者亦不作是念:『我有所照, 令眾生見其光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猶 如得仙道人,意有所願皆能成辦。彼五通人
亦不作是念:『我今所念皆悉成辦。』菩薩亦復 如是。猶如工巧之人善解六藝,或以刀劍 或以 矛 矟壞敗大眾。彼工巧人亦不作是念:
『我今所作人中最上,降伏大眾,無有與我 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無量三昧正 受定意,感動三千大千世界,亦不自稱譽:
『我有此神力,感動諸世界莫不周遍。』
[0112b04] 「猶如轉 輪聖王本修十善五戒,具足統領三千大千 世界,千子勇猛七寶具足,諸粟散小王盡來
朝賀。爾時,轉輪聖王亦不作是念:『我今眾德 具足、相好嚴身、統領四域。』何以故?福向性 爾不相違背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菩
薩道敬承佛教,恒行教化天人蒙恩,所度眾 生不可稱量。何以故?菩薩亦無是念:『我當 濟度無量眾生,於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空 性自爾,無有眾生能使不爾。
[0112b13] 「猶如農夫隨時 種 作不失時節,前子非後子後子非前子, 各各長大共相受入。然彼穀子不作是念:『我
有所生、彼有所損。』何以故?本性自爾,無有人 使令不爾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遍學諸 法行菩薩道,復以十善功德之本淨眾生根,
皆趣無為之道。爾時,菩薩不作是念:『我今有 所濟度從此至彼。』何以故?本性自爾,無有人 使令不爾。猶如甘雨隨時下降,百穀草木隨
時滋長。然彼雲雨亦不作是念:『我有潤澤有 所長養。』何以故?本無心故。菩薩摩訶薩亦 復如是,法雲一降普潤三千大千世界,令眾
生類盡得潤澤,不捨本願行菩薩道。菩薩亦 不作是念:『我今能降法雨,普潤三千大千世 界,使眾生類盡得開解。』何以故?本無心意, 弘誓之心性自然故。
[0112b28] 「如是菩薩摩訶薩入此 三昧定意,能使眾生至竟清淨,非餘清淨;能 使眾生至竟安隱,非餘安隱;能使眾生得到
彼岸,非餘得到;能使眾生獲度無極,非餘能 度;能使眾生至竟歡喜,非餘歡喜;能使眾生 斷結使,非餘能斷;能使眾生安處良祐福田,
非餘能安;能使眾生受人信施福度一切,非 餘能受福度一切;能使眾生入於賢聖法律, 非餘能入賢聖法律;能使眾生立不退轉,非
餘能立不退轉地;能使眾生得一切智盡遍 三千大千剎土,非餘能遍三千大千;能使眾 生為人作將導,非餘能作將導。何以故?菩
薩摩訶薩習此定意,無量法行普周一切使 得蒙濟,為開法性弘誓法門,不可思議無限 廣大,不為一人淨菩薩道,普及一切難度 眾生,於中建立應度無極。
[0112c14] 「或時菩薩救濟一 人故,沒命代受苦惱。或有菩薩為一人故,從 劫至劫初不捨離,要使得度後乃自滅度。或
有菩薩欲淨己界斷諸縛著,淨除眾生根本, 安處清淨正法出要。復有菩薩執懃苦行不 著天福,恒在五道周旋教化。
[0112c19] 「或有菩薩得四 無畏, 教化眾生不懷怯弱。或有菩薩得四辯才,人 來詰問理通無礙。或有菩薩堪任說法,不著
榮冀僥倖求利。或有菩薩得總持門,分別法 觀修不淨行。或有菩薩得佛定意,立一切智 不捨 却 妄想。或有菩薩得佛出要,令一切人
出家學道。或有菩薩得神通慧,行權方便 隨形而入。
[0112c27] 「或有菩薩得無形觀三昧,入虛空 界行不思議。或有菩薩得滅盡定,現取滅度 不處泥洹。或有菩薩得七觀道,外現威儀內
實充足。或有菩薩得天眼通,遍察十方無量 諸佛,諮受未聞而自娛樂。或有菩薩得天耳 通,遍聞眾聲分別善惡,輒往能度不令墮墜。
或有菩薩得心意通,以神足力往而度之。或 有菩薩得宿命通,自知宿命亦知他人所從 來處,隨類降伏不墮邊際。
[0113a06] 「或有菩薩得漏盡 通,能斷一切眾生結縛。或有菩薩坐樹王下, 得佛神德威儀法則,威儀成就、種性成就、父
母成就、居家成就。或有眾生得佛光明,住佛 所住心進如月初。或有眾生住佛慧地,能以 智劍割斷塵垢。如是菩薩摩訶薩七十五法、
如來深藏不思議行,得成作佛終不退轉,亦 非羅漢辟支所及。
[0113a13] 「如是,天子!菩薩摩訶薩得 此眾行定意者,能使三千大千世界盡黃金 色,招喚一切眾生之類,悉向無上正真之 道。
[0113a16] 「如是,天子!當以此法教化眾生,乃應菩薩 律。復有菩薩修十二法,所行無礙,進止行來 修菩薩道。云何為十二?一者、降伏魔兵現十
力行;二者、與共功德無生滅想;三者、能以神 力充一切願;四者、依無著力見佛變化;五者、 如己所種善本功德,能施一切無有悔悋;六
者、修第一法過於佛量;七者、知生為苦不染 三有;八者、無盡道本而自娛樂;九者、知聲聞 行亦不染著;十者、知緣覺法捨離不從;十一
者、無礙道法行九次第;十二者、當化父母眷 屬成就。是謂,天子!十二無礙清淨道本,菩薩 當念修習成其道果。
[0113a27] 「天子當知,菩薩摩訶薩 當習一心定意,想知滅有十事,知過去未來 現在,如佛所行而無有異。云何想知滅有十
事?一者、觀色形像本無所有,亦不染著起形 想法,菩薩摩訶薩如佛所行而無有異。爾時, 菩薩修相好度無極,一一相者,如佛所行而
無有異。菩薩神智變化無方,應化眾生隨緣 往度,如佛所行而無有異。爾時,菩薩化無量 身色像第一,以八種音聲勸導眾生,如佛所
行而無有異。又彼菩薩淨佛國土,觀察眾生 心意所念,威儀禮節不失禁戒,如佛所行而 無有異。爾時,菩薩復入定意正受三昧,能
憶眾生分別音響強記不忘,如佛所行而無 有異。又彼菩薩行十明慧,無限無量不可窮 盡,亦使眾生習此法本,應適隨時轉無上法
輪,如佛所行而無有異。又彼菩薩得四無畏, 在大眾中作師子吼,不斷賢聖如來正法,復 以此法教化眾生,皆悉成就得無上道,逮一
切智無所罣礙,如佛所行而無有異。又彼菩 薩口所演教,遍布一切入三世行,盡諸有 漏成無漏行,神通智達能化一切,如佛所行。
又彼菩薩得佛無畏十力具足,見佛國土眾 生清淨,如佛所行而無有異。
[0113b20] 「如是,天子!菩 薩摩訶薩行此十事者,進成作佛而無有難。 何以故?一切諸法本無所有,亦不來時亦不
去時,諸法無相相亦無所有,諸法無聲聲本 無形,本性自空。何以故?聲從空出還歸於 空,眾生染污從起識想。天子當知,吾昔求道, 從無 數
劫分別本末,未能究盡一法定意。云 何為一法?所謂無念也。菩薩得無念定意者, 觀一切法皆悉無形。如是,天子!吾今成佛,由 此一行,得成無上正真之道。」
[0113b29] 爾時,淨居天子 前白佛言:「世尊!如今所聞菩薩所行,諸法無 量難可究竟,眾生若干諸根不同,云何欲得
成無上正真之道?又聞佛言,如佛所行而無 有異。今問如來,云何如佛所行而無有異?唯 願世尊一一分別。」
[0113c05] 爾時,天子復白佛言:「菩薩 所行其法各異,志意所趣行迹不同。云何?世 尊!如佛所行菩薩不異者,何以故不名為
佛?何以故十力不具降伏魔宮?何以故不 名為一切智?何以故不名為覺了一切諸法? 何以故不名為遍觀行菩薩道?何以故不
坐佛道場頒宣緣起?何以故不名為最正覺? 何以故?不知三世正法諸佛所行?何故不住 壽一劫宣布智慧?何故不依猗諸法修正受
定意?何故不分別法界進無量慧教誨菩薩 以為眷屬?」
[0113c15] 爾時,世尊告淨居天子曰:「善哉, 善哉!族姓子!如汝所問,已過諸量,今當與 汝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天子!今問菩薩
所行與佛無異者,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覺了 諸法無形不可見,菩薩弘誓廣及一切當來 過去今現在有形之類,展轉相成未獲智慧
清淨空觀,設當得智慧者,故名為如來、至真、 等正覺,倚菩薩慧化度眾生,自得復授彼, 是謂菩薩道能斷三毒、不興十惡、盡如來境
界,是謂名為十力。已越凡夫立菩薩行迹, 心不移動於無上正真之道,是謂名為菩薩。 若復善男子、善女人,分別法界共相受入,是
謂名為一切智。猶如諸法本無相貌,以眾生 故各有名號,可就知就、可捨知捨,不離善本 修菩薩道,是謂名為菩薩。
[0113c29] 「猶如菩薩分別無 一無二,自然出生諸度無極。復自覺了亦使 眾人同其法相,是謂名為佛。猶如彼菩薩不
見二三諸法所生,善察不忘思惟達了,法從 何起?法從何滅?轉法輪者為是何人?聞法是 誰?能解知一切諸法者,是謂名為菩薩。猶如
菩薩以其慧眼遍觀三千大千世界,有愛欲 心無愛欲心,有愚癡心無愚癡心,有瞋恚心 無瞋恚心,復能思惟遍斷根本者,是故名慧 眼。
[0114a09] 「復次,慧眼菩薩周旋往返遊諸佛境界,盡 知眾生心心所念應度不度,便能入化隨類 度之,是謂名為菩薩。猶如菩薩以諸光明普
有所照遍諸境界,示以無量智慧,憶諸佛世 尊深奧之法,是謂名為菩薩。
[0114a13] 「猶如菩薩以智 慧光乃能照曜虛空境界,如來神智而現在 前,閉塞罪門開泥洹路,復不染著十八本持
無著無縛,是謂名為菩薩。猶如菩薩以佛威 儀而自修習分別,如來獨步無侶,名色六入 更樂受有生死,過去三世眾生本末一一悉 知,名為無等侶。
[0114a19] 「猶如菩薩紹繼如來、不斷 佛種施行佛事,生者不知生、滅者不知滅,本 無虛寂具四等心,亦復分別本無今有、本有
今無,解了悉空不生若干念,是故名為佛。猶 如菩薩得神通慧觀眾生,劫有近有遠,劫遠 不以為慼,劫近不以為喜,成劫敗劫亦復如
是,攝意持心而不亂者,是故名為菩薩。」
[0114a26] 佛復告淨居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 道,復當思惟一切諸法,從初發意乃至成佛, 不計吾我我人壽命,自然其行斷諸塵垢,此
乃名曰修菩薩道。
[0114a29] 「復有菩薩發求道者,為一 切眾生荷負苦行,亦復不見有得道者,亦復 能度阿僧祇無量眾生,有受證者不受證者,
於中受決無所染著,此乃名曰修菩薩道。
[0114b03] 「復 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分別三空無量深 法如實知之。云何為三空?一者、有覺有觀;二
者、無覺有觀;三者、無覺無觀。是謂三空,菩薩 所行。」
[0114b07] 復告天子:「復有三空。云何為三?一 者、盡空;二者、無盡空;三者、非盡非無盡空。是 謂三空,菩薩所行。」
[0114b09] 佛復告天子:「復有三空: 一者、生空;二者、無生空;三者、非生非無生空。 是謂三空,菩薩所行。」
[0114b11] 佛復告天子:「復有三空。 云何為三?一者、住空;二者、無住空;三者、非 住非無住空。」
[0114b13] 爾時,淨居天子白佛言:「世尊!過 去當來今現在諸法,一切眾生盡有生滅著 斷,有此三空不乎?」
[0114b15] 佛告天子:「我今與汝說, 善思念之!云何為住空?所謂住空,無為寂靜 是也。天子當知,云何為無住空?汝身及我
是也。云何為非住非無住空?一切有形三世 諸法是也。」
[0114b19] 佛復告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解 此三空者,便能盡解一切諸法,五盛陰身亦 復如是,是謂菩薩道。」
[0114b21] 佛復告天子:「諸法無 合無散,亦不見淨亦不見不淨,亦不自念言: 『若我成佛,當於某處生,國土郡縣父母宗親姓
氏名氏。』亦復不念:『生某劫中壽命長短。』復 不自念言:『身黃金色坐花樹下,當成無上正 真之道。』是謂菩薩道已能具足,得不退轉行
無生心,本無一相況有二相。
[0114b27] 「爾時,菩薩分 別諸法悉歸空寂,恒自將護不為弊魔得便, 趣無所趣轉無所轉,如是已入法界無量空 慧,能自嚴飾眾相之法。」
[0114c01] 佛復告天子曰:「猶 如眼色內外無主,三事共合乃成眼識,痛想 行識亦復如是,內外成就乃成諸識。」
[0114c03] 佛告天 子:「我今與汝引喻,智者以喻自解。猶如伊 羅鉢龍王,金福山側於中止住,七寶殿堂七 寶垣牆七寶樹木,梯陛街巷皆七寶成,彫文
刻鏤眾寶所成。時彼伊羅鉢龍王,身體絕白 如雪珂 [卄/積] ,金蓋逐後,身體香,瓔悉七寶 成。復以七寶以作食器,純紫磨金造作華鬘。
復以七寶作鍾鼓樂器,七處齊平口齒齊正, 容貌端嚴視無厭足清淨香潔,左右迴轉無 所觸礙,有此眾德不可稱量。
[0114c12] 「然,釋提桓因領 三十三天天王中尊,心有所念如彈指頃,欲 使金福山側伊羅鉢龍王,如屈伸臂頃往至
三十三天者,左右侍從給使天王尋到無礙。
[0114c16] 「爾時,天王釋提桓因,欲使諸天證其功德,即 被以七寶莊嚴龍身。時天帝釋乘此神龍東 西遊觀,當於爾時,伊羅鉢龍王復以神力
化作種種供養,承事恭順彼天帝釋。龍自化 形三十二首,一一首上口有七牙,一一牙上 有七浴池,一一池中有七百蓮華,一一華上
有七百玉女,一一玉女復將七百使人,作倡 伎樂共相娛樂。若復天王釋提桓因意欲懈 息,即詣七寶殿後至一浴池,名曰香潔,躬 入浴池,乘伊羅鉢龍王恣意遊戲。
[0114c25] 「爾時,天王 釋提桓因,以入一好浴池乘此龍已,眾寶雜 廁莊嚴其身,作倡伎樂五欲自遊,共相娛樂
樂不可言。爾時,伊羅鉢龍王,捨本形狀不作 龍身,以己神力變作三十三天像,復入一浴 池,及彼諸天將諸玉女共相娛樂,亦如天帝
釋無異。左右觀見此變化,天身龍身各無有 異,身與天身同、色與天色同,共在一浴池 無有變異,釋身、龍身一而無二。何以故?皆由
宿積功德所致。設此二人本求無上正真道 者,今日成佛亦復不久,行從心得心淨道成, 如彼天宮本不知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一切 眾行皆空皆寂。
[0115a08] 「天子當知,汝今此身及彼天 宮日月天子,悉歸磨滅不可久保。是故,天 子!當解法性成敗所趣起滅常分,唯有泥洹
最安最妙,非刀劍呪術能摧毀壞敗。」
[0115a11] 爾時, 世尊復告天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獲無 礙定意弘誓牢固,以菩薩三昧七寶而自瓔 珞,以七覺意花莊嚴其身,善住無礙定意不
亂,身放光明無不有照。擊法鳴鼓聲徹十方, 竪法高幢顯揚威儀,身鉤鎖骨力過天人,增 益一切諸度無極,於自然法律皆悉成就。肌
肉軟細不受塵垢,演慧法輪法王中勝入深 法藏,以諸菩薩用為眷屬,八解浴池用洗心 垢。不斷眾人弘誓之本,坐道樹下捨一切業,
不悋國榮,用此惠施而成佛道,出此聲響: 『今日正是時,吾不成佛者不起于座,要覺 所覺乃起于座,唯地樹神乃知我心。』
[0115a23] 「爾時,世 尊說是語時,十方無量恒沙剎土,有八十億 姟及神通菩薩僉然俱至,天地大動。十方
諸佛各於其方,稱揚其德告四部眾:『今日菩 薩釋迦文者,於沙呵剎土,當成無上正真 之道。汝等堪任能至彼者,攝持威儀而往親
覲。』是時,十方諸神通菩薩承佛聖旨,僉然興 敬禮佛三匝,各持香華詣忍世界,興致供養 圍遶道樹,稱善無量忍心如地,衣毛不竪係
意在前,不左右顧視,慈心遂盛愍傷苦厄。 『我今所以欲成佛者,矜愍一切。』說是語時,天 地六返震動。爾時,世尊直前瞻視七日不動,
諸天龍神八部之眾,皆來圍遶擁護菩薩,至 成作佛令得究竟。我亦不捨菩薩所行。
[0115b07] 「復次, 天子!菩薩神足行六聖法,進前成佛乃應道 教。吾前成佛,由此六行行大慈悲。云何為六?
一者、慈仁哀愍不度;二者、兼施周滿一切; 三者、廣演聖慧不有進退;四者、行三空慧淨 攝國土;五者、攝取國土無進退心;六者、受佛
印信封可眾生;是謂六事得成如來、至真、等 正覺。」
[0115b14] 佛復告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六事,念 化眾生不懷懈慢,充足一切眾生之願。一者、 精進斷諸漏結;二者、苦行不捨道心;三者、自
憶攝身口意;四者、追師求受正法;五者、修德 為眾生故;六者、入定觀察根原;是謂菩薩摩 訶薩具此六事便應通慧。」
[0115b19] 佛復告天子:「諸佛 世尊修此六法,得成無上正真之道,廣化眾 生轉深法輪入總持門。云何為總持?所 謂 總
持者,樂法清淨總持。菩薩入此總持者,能使 眾生娛樂法樂之樂。」
[0115b23] 佛復告天子:「復有無邊 際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使無邊際眾生立 八解脫。」
[0115b25] 佛復告天子:「復有無斷轉法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使諸眾生聞法不斷。復有覺 道了眾生本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令阿僧
祇眾生知本所從來。復有行迹無礙總持,菩 薩得此總持者,知自然法無起無滅。復有誦 法不忘總持,菩薩得此總持者,獲諸法門不 起法想。
[0115c02] 「如是,天子!菩薩總持百千億數非心 所念,菩薩由此總持,便得遊戲百千三昧。」
[0115c03] 佛 復告天子:「有四賢聖如來辯才,菩薩得此賢 聖辯才者,向泥洹門而無有礙。云何賢聖辯 才?於是,天子!或有菩薩初心入定,後心向
道行如來智,不壞前心入定之意,是謂菩薩 賢聖辯才。
[0115c08] 「復次,天子!菩薩入定,前念後念寂 然不動,能具相好布現世人,純以菩薩左右 侍衛,是謂菩薩賢聖辯才。
[0115c10] 「復次,天子!或有 菩薩現如入定,心遊無量諸佛世界,採取 殊妙賢聖法律,一切眾生無覺知者。
[0115c12] 「復次, 天子!復有菩薩入滅盡三昧無形正定,復從 定起作無數變,一切眾生無覺知者。或現一 劫至百千劫,或現一月或現一日乃至七日,
或現成佛取般泥洹。是謂,天子!菩薩辯才功 德無量。」
[0115c17] 爾時,世尊告天子曰:「若有菩薩獨步 三界,供養諸佛世尊者,先當習此賢聖辯才。 若欲超過聲聞辟支佛者,欲供養諸佛世尊
者,欲盡三世無量法者,欲得解脫如佛解 脫者,欲使眾生一時成佛者,如是,天子!此 菩薩摩訶薩當習此賢聖辯才,受持諷誦為
人解說,雖不能多,初夜可;雖不能初夜,一時 間可;雖不能一時,彈指頃可。何以故?三世 諸佛一切諸道皆從此生,為世光明,諸困苦
者自然安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身生瘡癩 膿血流溢,彼人聞此賢聖辯才即得除差。若 善男子、若善女人,脊曲負天目盲耳聾瘖
瘂不言,遭值善知識,與說四賢聖辯才,即 蒙解脫無有眾苦。如是,天子!若我曩昔不得 四賢聖辯才,終不能成賢聖四辯才。何以故?
其功德福難可限量,若從一劫至百千劫,復 無數恒沙劫中歎譽此法無以為喻。」
[0116a04] 佛復告 天子:「吾今略說其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 如來所頭面禮足,以此為首,乃至十方無量
剎土,禮事供養信心不斷,種種華香懸繒幡 蓋,問佛深義增益功德,知一切法如幻如化, 兼化一切說菩薩道,一一分別平等大道。菩
薩眾行種種不同,眾生性行亦復如是。種種 菩薩境界、種種菩薩智慧、種種菩薩威儀、種 種菩薩妙行、種種菩薩神足、種種菩薩出要、
種種菩薩入不染著境界、種種菩薩無惑心 自娛樂。種種菩薩法要,分別無量法故;種種 菩薩通慧,觀眾生純熟根故;種種菩薩道慧,
不捨本末定故;種種菩薩深觀,入定意故; 種種菩薩弘誓,不違本願故;種種菩薩勇猛, 成辦諸法故;種種菩薩精進,不懷懈怠故;種
種菩薩勤苦,不念劫遠近故;種種菩薩大慈 悲,心平等故;種種菩薩大悲,愍念一切故。 種種菩薩喜心,未曾起怒故;種種菩薩護心,
放捨一切故;種種菩薩不淨觀,自觀內諸法 故;種種菩薩數出入息,內自攝意故;種種 菩薩十二緣起,自滅諸法故;種種菩薩觀五 盛陰,念斷諸想故。
[0116a25] 「如是,天子!菩薩摩訶薩 觀察諸法不可思議,淨一切迹應一切智,成 一道本歸一泥洹,乃應賢聖辯才,分別如來
所說經戒。云何為經?所謂經者,契經、歌、授 決、本末、久遠事、相應、生經、方等、未曾有法、因緣 經、譬喻、深藏斷結,是謂,天子!菩薩摩訶薩學
此法者,便能具足。」
[0116b02] 佛復告天子:「若有菩薩欲 得具足如來身相者,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 種好,八種羯毘音聲、圓光七尺。欲得如是相
者,當學賢聖辯才。欲得如來法身具足五分 法身者,當學賢聖辯才。欲攝取一切菩薩具 足六度無極,成一切智具足佛法,當學辯 才。」
[0116b08] 佛復告天子:「若有眾生,欲不斷諸法、不 猗四大達如來深奧妙法,欲得如是,當學 賢聖辯才。欲入智慧深淵,乘三達智遊戲於
百千三昧,當學辯才。欲滅本姓名號成如來 名號,欲離縛著不樂居業,欲得如是者,當 學賢聖辯才。
[0116b13] 「如是,天子!菩薩摩訶薩通學 諸法已成大乘迹,具足本願、佛國成就、眾生 清淨,於佛法藏無所罣礙,解了諸法如幻如
響,如芭蕉樹、如鏡中像、如夢中所見,亦如 幻化悉無所有。如是,天子!菩薩解了諸法,便 能禮事諸佛世尊,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聽受 佛法入深妙藏。」
[0116b19] 佛復告天子:「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欲得轉輪聖王七寶導從領四天 下 , 欲作梵天王及釋提桓因,欲得如是者,當學 賢聖戒律。」
[0116b22] 爾時,世尊說此語時,九十八億 得阿羅漢皆懷變悔,前白佛言:「我等過重,捨 本所習今墮邊際,唯願世尊垂愍教誨,欲得
修習賢聖辯才。」如是再三,佛默然可之。復 有無數眾生聞此法已,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0116b27] 佛告淨居天子:「此賢劫中七百佛過,汝當作 佛,名曰智積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
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
菩薩瓔珞經卷第十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6 冊 No. 0656 菩薩瓔珞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