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tra on the Questions of the Deva Suvikrāntacintā (Fo Shuo Xu Zhen Tianzi Jing) 佛說須真天子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頌偈品第九
[0109a29] 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云何菩薩得 持權慧自在所入隨俗教化?」
[0109b01] 爾時文殊師利 便為天子歌頌偈言:
「心於欲無所著, 常志求無上道,
意所習眼悉見, 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切皆發意, 常使願於此道,
心於道無所捨, 如是者善權相。
一切人亦無人, 智慧者曉了是,
悉已淨諸空寂, 以是故智慧相。
悉合聚一切人, 諸受身有著者,
以道德成熟之, 如是者善權相。
身本空亦如是, 於本無無所見,
猗三場為已淨, 以是故智慧相。
諸所有悉惠施, 頭目身及珍寶,
為一切立所願, 如是者善權相。
樂清淨於寂默, 不於戒自貢高,
身口意悉俱寂, 以是故智慧相。
自身戒悉已備, 亦勸讚持戒者,
佛亦皆從戒成, 如是者善權相。
無吾我而得忍, 一切大亦皆空,
身口意無缺漏, 以是故智慧相。
亦不身口所說, 心於是不起亂,
一切法皆寂淨, 如是者善權相。
常忍於一切人, 若罵詈加捶杖,
愍一切護不捨, 以是故智慧相。
悉了信一切福, 皆勸勉一切人,
常審行於道軌, 如是者善權相。
常等行於三昧, 皆悉滅於愛欲,
於習著而不為, 以是故智慧相。
所樂禪皆棄捐, 於城郭而現行,
欲愍導一切故, 如是者善權相。
不在此不在彼, 已正住於中間,
所不可見便離, 以是故智慧相。
常於空無厭足, 如是者為曉空,
便哀護一切人, 如是者善權相。
無相法乃見佛, 等視之如虛空,
於色像無所住, 以是故智慧相。
已供養萬億佛, 為一切供養雄,
悉已得佛相好, 如是者善權相。
法淨無婬欲塵, 平等視如虛空,
如此法無所持, 以是故智慧相。
於法界為已住, 所造立常究竟,
於是而不動搖, 如是者善權相。
一切人無能知, 其法義亦皆如,
察視之本端空, 以是故智慧相。
無所生亦不滅, 悉曉知一切法,
亦不去無從來, 如是者善權相。
所在生常安隱, 於五陰無色欲,
常悉護於一切, 以是故智慧相。
常習在於空閑, 無我法不造立,
常奉修禪三昧, 如是者善權相。
於丘聚及城郭, 柔軟音以教授,
所說法無厭極, 以是故智慧相。
於三世無恐懼, 於苦樂無所住,
自調身根已寂, 如是者善權相。
於大眾心等定, 於憂慼意亦爾,
悉現身於其中, 如是者善權相。
悉已行無礙慧, 常不住於名字,
如空等無所語, 以是故智慧相。
於欲縛現其中, 法教授於人民,
常讚歎於三寶, 如是者善權相。
於神通行功德, 常調心寂三昧,
自處中不高卑, 以是故智慧相。
神通具飛變化, 便去到億剎土,
悉供養巨億佛, 如是者善權相。
視陰蓋譬如幻, 於愛欲無色著,
便得滅諸魔眾, 以是故智慧相。
於諸魔而示現, 示現已便捨離,
於其中度一切, 如是者善權相。
常親近度脫門, 便得空無思想,
願施於所當施, 以是故智慧相。
於瞋恚無怒害, 不愚癡慧之聚,
無長益栽不生, 如是者善權相。
所當作信已辦, 常奉行於眾慧,
悉過諸波羅蜜, 以是故智慧相。
雖現於貪欲癡, 喻忤之非黠根,
用是護於一切, 如是者善權相。
得平等若泥洹, 便能滅於叢聚,
已降伏於三界, 以是故智慧相。
於是世生死聚, 一切人是朋友,
所作福無厭足, 如是者善權相。
因八直而空寂, 是則為菩薩慧,
智慧及權方便, 順此乘得世雄。
行善權智慧俱, 亦不生亦不有,
智慧與善權俱, 至得黠無貢高。
智慧及善權慧, 常相隨與併行,
如兩牛共一 轢 , 覺法田無有上。」
道類品第十
[0110b01] 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道為何等類?」
[0110b02]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我所處是道類。」
[0110b02] 天子 復問:「文殊師利!何所處是道處?」
[0110b03] 文殊師利 答言:「天子!寂靜是道處。」
[0110b04] 天子復問:「文殊師 利!何所是道之相?」
[0110b05]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虛 空是道相。」
[0110b06]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何所住 止而為道?」
[0110b07]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住止於虛 空是則為道。」
[0110b08]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誰之 所立?」
[0110b09]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從諸法立。」
[0110b09] 天 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是道之本?」
[0110b10] 文殊師 利答言:「天子!平等則道之本。」
[0110b11] 天子復問:「文殊 師利!法何所持而為道?」
[0110b12]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 持無我、無人,是故為道。」
[0110b13] 天子復問:「文殊師 利!何所而與道等?」
[0110b14]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 所生、無所起則與道等。」
[0110b15]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 道去至何所?」
[0110b16]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去至 一切人心諸所行中。所以者何?無所行亦 無所至。」
[0110b18]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何所出生?」
[0110b19]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大哀則道所出生。」
[0110b19] 天 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大哀是道之所生?」
[0110b21]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度於一切是則大哀, 道之所生。」
[0110b22]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從何求?」
[0110b23]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從一切愛欲中求。」
[0110b23] 天 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愛欲而能出道?」
[0110b24] 文 殊師利答言:「天子!淨八直行是故道。」
[0110b25] 天子 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八直行與愛欲俱耶?」
[0110b27]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爾八道與愛欲俱,卿 將讚道之淨乎?婬怒癡盡是故道,如行愛欲, 行道亦爾。」
[0110b29]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於此行中, 何所為作而與道合?」
[0110c01]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 此行中,亦不得愛欲,亦不得生死,亦不得 泥洹,是故道。道之所行得合於道。」
[0110c03] 天子復 問:「文殊師利!何所是菩薩行?」
[0110c04] 文殊師利答 言:「天子!六十二見、四顛倒、五 陰 蓋,一切 無功德輩,是菩薩行。」
[0110c06]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是 事云何?」
[0110c07]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以善權方 便,廣隨所入,欲救度一切。一切所求,惟因 諸見、愛欲、四顛倒中求。所以者何?一切從是
中生故。於此求索,一切不可得見,亦不見所 見,愛欲亦不可見,四顛倒亦不可見,亦非一 切亦非不一切。所以者何?護脫一切故。如
是,天子!當作是知,菩薩道於愛欲中求。」
[0110c13] 天 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不從三脫門而求道 耶?」
[0110c15]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不可從空而成道,亦 不可於無相、亦不可於無願而成道也。所以 者何?於是中無心意識念亦無動故。有心意
識念動者乃成其道。」
[0110c18]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 所施行而名為道?」
[0110c19]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愚 癡與道等,道與愚癡等。施行是等,則名曰 道等。於直見等、於邪見等,於直念等、於邪念
等,於直語等、於邪語等,於直活等、於邪活 等,於直業等、於邪業等,於直方便等、於邪方 便等,於直意等、於邪意等,於直定等、於邪定 等。」
[0110c25]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直見與邪見等?」
[0110c26]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等於虛空,等於寂靜。」
[0110c26] 天 子復問:「文殊師利!空與寂靜有何差特?」
[0110c27] 文殊 師利答言:「天子!虛無等、虛空等,是寧有異 不也?」
[0110c29] 天子報文殊師利言:「虛無等、虛空等, 實無有異也。」
[0111a01] 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空寂 適等亦復無異。」
[0111a02]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 所說等而復有稱譽讚歎之差特耶?」
[0111a03] 文殊師 利答言:「天子!無思想因所作而自貢高,便有 異而致稱譽讚歎。設使無思想因所作而自
貢高,解知是義相者,是無有異也。譬如,天子! 萬川四流各自有名,盡歸于海合為一味。所 以者何?無有異故也。如是,天子!不曉了法
界者便呼有異,曉了法界者便見而無異也。」
[0111a10]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法界乎寧可得見知不 也?」
[0111a11]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法界不可得見知 也。所以者何?總合聚一切諸法故。於法界 而不相知,於是法界而等念得三世之慧,是
則法界之處。棄捐煩亂猶豫之心,是則知處 所。亂語者終不受之,則知其處。譬若,天子! 於無色像悉見諸色,是色亦無,等如虛空也。
如是,天子!於法界為甚清淨而無瑕穢,如 明鏡見其面像,菩薩悉見一切諸法。如是諸 法及於法界,等淨如空。」
[0111a19]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 云何菩薩得辯才慧?」
[0111a20]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 菩薩以空身慧而無所斷,於諸所見自現其 身,為一切人說無常法令離是身,是為菩
薩得辯才之慧。知所有空,於一切皆無所有。」
[0111a24]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得分別諸法?」
[0111a24] 文 殊師利答言:「天子!知空寂,於有身無身而不 作異,是故菩薩得分別諸法。」
[0111a26] 天子復問:「文 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為導師?」
[0111a28]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法亦不住,亦不不 住。是故,天子!菩薩得為導師。」
[0111a29] 天子復問:「文殊 師利!云何菩薩得知一事了無數事?」
[0111b01] 文殊師 利答言:「天子!菩薩於無思想而不動搖,是 故菩薩得知一事了無數事。」
[0111b03] 天子復問:「文殊 師利!菩薩寧能有要現入三品不?何等為三? 等於正要、入於不要、入於邪要。」
[0111b05] 文殊師利答 言:「天子!菩薩於正要入佛法,於不要入聲聞、 辟支佛地,於邪要入度一切。」
[0111b07] 天子復問:「文殊 師利!菩薩寧有住於閑、復住於懅不?」
[0111b08] 文殊 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有閑務。」
[0111b09] 天子復問:「何 以正爾,何故得入於懅?」
[0111b10] 答言:「以諸懅故 而住示現,育養眾生而令得閑。所以者何? 瞻視一切故。天子!聲聞解脫自為身故。所
以者何?是為得閑。菩薩不於是中而示現。 復次,有懅者皆來得道,菩薩而往示現。」
[0111b15]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仁者今得閑耶?而懅 乎?」
[0111b16]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吾亦不懅,亦復 不閑。」
[0111b17]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故如是乎?」
[0111b17] 文 殊師利答言:「天子!吾未有所至,亦無所得, 不閑於閑。亦不須臾,亦不一時,以生死為拘。」
[0111b20]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說是法言,為降伏魔場 已?」
[0111b21] 文殊師利答言:「實爾。天子!如仁者所 云,說是法言為降伏魔場。何以故爾?天子! 如是法言不識五陰,亦不於愛欲有所棄,亦
不於解脫有所起,亦不近於解脫、降伏於異 道。何以故爾?天子。一切異道行不在其中, 為堅立法英。所以者何?無冥皆悉明故。為 轉法輪,為斷一切諸所見已。」
[0111b27] 天子復問:「文 殊師利!說是法言,為有幾人得知法世?」
[0111b28] 文殊 師利答言:「天子!無世為不冥,是則法世之 所作。」
[0111c01]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世人聞是法言 而得解脫,甚哉難值!」
[0111c02]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 其不厭於世縛者,乃信是法,無不解脫。」
[0111c03] 天子 復問:「文殊師利!厭於世縛為何所是?」
[0111c04] 文殊 師利答言:「遠婬怒癡、棄於愛欲,覺知苦者而 欲求脫,是則厭於世間縛。」
[0111c06] 天子復問:「文殊 師利!誰復不厭世間縛者?」
[0111c07]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等於婬怒癡、等於愛欲、等於解脫,是 故不厭世間縛。」
[0111c09] 於是眾會聞說法言,莫不踊 躍皆得歡喜。爾時雨於天華及栴檀香。諸天 亦復持衣裓盛花香,散於佛上及文殊師利
上,鼓樂絃歌來供養佛。億百千諸天以柔 濡聲讚歎於佛,復於虛空奮振衣服,喜踊 加倍僥倖乃聞是法。
[0111c14] 爾時眾會一切人民見 是變化,皆以華香及與衣服,散於世尊及文 殊師利童子上,便說是言:「世尊!聞是法言而
不信解者,為不值見佛。云是法言非佛所說 者,為非除鬚髮及持大戒者,亦不諷誦復不 信樂,亦非沙門婆羅門。而不隨是,是輩無
四德,亦無名字。所以者何?用恐畏故。聞是 有信菩薩摩訶薩最上菩薩種種功德者,為 盡生死底、斷絕諸惡道,於過去當來今現在
佛世尊所,得持是法而堅住。聞是法因是皆 當解脫,有受持諷誦廣為一切解說其義者, 是為持戒清淨而完具,是為值見佛,是為轉
法輪,是為沙門,是為婆羅門,是為除鬚髮, 是為受大戒,是為有所得,是為有名字。」
[0111c28] 爾時世尊於眾會中讚言:「善哉,善哉!」於是佛 語彌勒言:「受持是法,當諷誦讀廣為一切說 之。」
[0112a01] 說是經時,十二那術人眾遠塵離垢,諸法 法眼生;八千比丘漏盡意解;三萬菩薩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萬菩薩得無所
從生法忍。佛語彌勒:「仁者得佛時,一切菩薩 及諸會者,皆當逮得奉持是法。其聞受持是 深經者,彌勒皆當授與其決。」
[0112a06] 爾時世尊語賢 者阿難:「書持諷受是法言品,廣為一切說之。」
[0112a08] 阿難白佛言:「唯受持之。」
[0112a08] 阿難問佛:「是名何經? 云何奉行之?」
[0112a09] 佛言:「是經名『須真天子所問』, 是名『文殊師利童子所報』,是名『斷一切諸法 狐疑』,是名『一切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別
照明教授之、持當持審持持而諦持』。」
[0112a12] 說是法 言時,三千大千不可計剎土六反震動。
[0112a13] 佛說 經已,文殊師利童子、須真天子、彌勒菩薩 等,賢者阿難及大眾會,諸天人民及犍沓和, 阿須輪、阿須輪人民,皆大歡喜,前為佛作
禮而去。
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5 冊 No. 0588 佛說須真天子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三寶弟子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