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kurvāṇarājaparipṛcchā (Fen Xun Wang) 奮迅王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奮迅王問經翻譯之記[0935b12] 一切菩薩功行普修,依德立名,字號平等,隨所顯發稱謂不同,說法問論多依自字。故奮迅王問奮迅法,如來為說四種奮迅,其有人能具此奮迅,則於一切皆能奮迅。
[0935b15] 魏尚書令儀同高公今欲以此四種奮迅於一切處普奮迅故,置能譯人在宅上面出此四種奮迅法門。
[0935b18] 沙門曇林、瞿曇流支,興和四年,歲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甲午之日啟夾創筆,凡有一萬八千三百四十一字。
奮迅王問經卷上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0935b26] 如是我聞:
[0935b26] 一時婆伽婆住舍婆提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菩薩摩訶薩一萬人,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菩薩、德大勢菩薩、師子意菩薩、師子幢菩薩、大幢菩薩等而為上首。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奮迅王,在大會坐。
[0935c02] 爾時,世尊無量百千眷屬圍遶,恭敬供養而為說法,謂大乘者之所修行。
[0935c04] 爾時,奮迅王菩薩摩訶薩從坐而起,整服,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頭面禮足,白言:「世尊!我於今者欲以少法問於如來、應、正遍知,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0935c08] 佛告奮迅王菩薩摩訶薩言:「奮迅王!恣汝所問,我為汝說。奮迅王!汝若問者,隨汝心意彼彼所問,如是如是我為汝說,令汝心喜。」
[0935c11] 奮迅王菩薩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奮迅王菩薩既蒙聽許,心大歡喜,白佛言:「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大乘奮迅?復為眾生說此大乘,以彼奮迅破一切魔、一切慢人、一切諍人、一切分別喜樂見人,令住大乘、大願滿足、戒行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35c18] 佛告奮迅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奮迅王!善哉,奮迅王!汝今善能問於如來如是之義,當善憶念。汝奮迅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分別解說如菩薩如大乘奮迅,復為眾生說此大乘,以彼奮迅破一切魔、一切慢人、一切分別喜樂見人,令住大乘、大願滿足、戒行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35c25] 奮迅王菩薩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0935c25] 佛告奮迅王菩薩摩訶薩言:「奮迅王!有四種奮迅。何等為四?一者、戒奮迅,二者、通奮迅,三者、智奮迅,四者、慧奮迅。奮迅王!此是菩薩四種奮迅。
[0935c29] 「奮迅王!何者戒奮迅?此菩薩戒具足,謂:不缺戒、不穿戒、不雜戒、不分別戒、不悔戒、不毀戒、不熱戒、善護戒、智讚戒、順道戒、成就他法戒、護一切法戒、喜愛戒、不依一切有道生戒、安住奢摩他戒、隨順毘婆舍那戒、深法解脫戒、不退通戒、空無相無願戒、清淨寂靜戒、說佛法僧戒、不捨一切眾生戒、慈護心戒、大悲根戒、信清淨戒、不分別威儀戒、頭陀功德戒、福德田戒、畢竟淨戒、不斷如來種戒、護法種戒、見聖僧戒、善住菩提心戒、六波羅蜜住戒、修行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菩提八聖道戒、生一切菩提分法戒。
[0936a13] 「奮迅王!菩薩如是戒具足已,大願成就。彼云何願?戒具菩薩劫盡燒時,火滿三千大千世界,若如是願:『此大寂滅。』火即寂滅。若欲令水滿此三千大千世界,水即充滿;欲令華滿,即隨意滿;欲令寶滿,即時滿中一切珍寶;又若欲令恒河沙等諸世界中須彌山王彼一切山為一山者,即為一山。奮迅王!菩薩如是戒具足已,若欲令彼恒河沙等諸世界中所有大海彼一切海為一海者,即為一海。彼住戒力,隨心所願皆悉成就,一切所念無不隨意。
[0936a23] 「奮迅王!住戒菩薩如是奮迅。若人住戒,隨願成就,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36a25] 「奮迅王!過去久遠過阿僧祇阿僧祇劫——無量大劫不可思議——彼時有佛,號曰光明無垢光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0936a28] 「奮迅王!彼時光明無垢光王如來法中,有一菩薩名金剛齊,安住戒力,善清淨戒。彼金剛齊阿蘭若處經行精進,樂修聖法、欲滿佛法。
[0936b02] 「彼金剛齊如是觀察:若不分別一切法者,乃得名戒;若不喜樂一切物者,乃得名戒;若能寂滅一切煩惱,乃得名戒;若身、鏡像平等知者,乃得名戒;若於語言、響聲平等,乃得名戒;若觀心法如幻無異,乃得名戒;若善、不善二法不二,乃得名戒;若不淨觀除滅貪欲,乃得名戒;若慈悲觀除滅瞋、恚,乃得名戒;若以智慧滅除愚癡,乃得名戒;若不分別貪欲、瞋、癡,乃得名戒;若分別見一切諸法不分別者,乃得名戒;若非我見、非眾生見、亦非命見、富伽羅見、亦非常見,乃得名戒;若一切法不和合行,乃得名戒;若於一切心不驚怖,乃得名戒;若於三界心不依止,乃得名戒;若信諸法一切不生,乃得名戒;若心信解不生法忍,乃得名戒;若不悕望財利供養,乃得名戒;若不畏空,乃得名戒;若修無相,乃得名戒;若離願求,乃得名戒;若於戒聚心不取戒,乃得名戒;若不自戒持聚自高、陵蔑他人,乃得名戒;若於諸入不讚嘆者,乃得名戒;若於境界不行、不著,乃得名戒;若於五陰、法陰平等,乃得名戒;若於界中法界平等,乃得名戒;若不諍訟,乃得名戒;若不休息一切善法,乃得名戒;若畢竟知一切諸法皆悉寂滅,知寂滅已身則正行,乃得名戒。
[0936b26] 「奮迅王!爾時金剛齊菩薩以如是法住戒成就,修行聖法,勤行精進,不離正觀。
[0936b27] 「魔子名遮,見彼比丘以如是法住戒成就,修行聖法,勤行精進,不離正觀,如是經行,將諸軍眾八萬四千——一切著鉀,自隱其身——到比丘所而求其便,經一千年隨比丘行。彼魔如是於一千年,而彼比丘無有一念亂心可得。彼魔如是伺其心亂,若得亂心則與障礙、怖畏、惱亂。爾時,遮魔并其軍眾經一千年求便不得,復自現身,皆執刀、槊種種器仗,在彼比丘面前怖嚇,欲令驚畏。
[0936c08] 「彼金剛齊菩薩比丘見魔軍眾手執刀、槊種種器仗,怖嚇之已,即作誓言:『我今真實於此法中正觀修行清淨戒聚。此事若實,諸魔眷屬手執刀、槊種種器仗,一切變為憂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瞻婆迦華、蘇摩那華、婆師迦華種種華鬘;此天魔身一切軍眾,如我形色,正住威儀。』
[0936c14] 「奮迅王!金剛齊菩薩比丘作是誓已,一切魔軍所執刀、槊種種器仗,即時變成種種妙色、無量種色、雜色華鬘,有善妙香,見聞心愛,可喜殊特;一切魔身色相形服如彼比丘,一切皆如出家舉動——身著袈裟,剃除鬚髮——自他皆見。
[0936c19] 「奮迅王!爾時遮魔見彼比丘勝神通已,生希有心,并諸軍眾禮彼比丘金剛齊足,問言:『大仙!汝得何法住神通力能如是耶?』
[0936c22] 「奮迅王!時金剛齊菩薩比丘答遮魔言:『大仙當知:如是法者,非有得住,以一切法不可得故。大仙當知:身、口、意等皆無依止,此無依止是我所住,以一切法無依止住。大仙當知:如是住者,非有相住、非無相住,如是名住;如是住者,非有法住,無住、無處,故名為住。』
[0936c29] 「爾時,遮魔語金剛齊菩薩比丘作如是言:『我一千年觀汝心行,常求汝便而不能得。』
[0937a01] 「時金剛齊菩薩比丘語言:『大仙!假使汝於恒河沙劫求我心行亦不能得。何以故?心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二處、不在中間。又復,大仙!幻人心行汝得不耶?』
[0937a05] 「魔言:『比丘!不可得也。彼幻人者,無心、無思,何處可得?』
[0937a06] 「菩薩比丘答言:『大仙!如來常說:「一切諸法皆如幻相,無心可得、無思可得。」』
[0937a08] 「魔言:『比丘!若汝無心、無思可得,汝云何行?若去、若來?又復云何有所言說?』
[0937a10] 「菩薩比丘答言:『大仙!如幻人行,若來、若去,有所言說;我如是行,如是去、來,如是言說。』
[0937a13] 「魔言:『比丘!若如是者,汝勤精進、安住持戒、修行聖法,如是發行何所悕求?』
[0937a14] 「比丘答言:『無發、無行、無處悕求。』
[0937a15] 「魔言:『云何無發、無行、無處悕求?』
[0937a16] 「比丘答言:『如是處者,無有人去、無有人來、無人當去。大仙當知:無發、無行,名為無願。又復,大仙!若汝問言:「汝勤精進、安住持戒、修行聖法,如是發行何所悕求?」如是問者,汝今當聽:我此求者,非色生求、非色滅求、非色處求;如是,非受、非想、非行,非識生求、非識滅求、非識處求,至一切法亦非生求、亦非滅求、亦非處求。大仙當知:若彼正處非色所攝,如是,非受、非想、非行、非識所攝是我求處,我求彼處若不可見是我求處。若彼正處非色所攝,如是,非受、非想、非行、非識所攝,如是正處是我求處,而我不見彼我求處。大仙當知:如聖人求,我如是求。』
[0937a29] 「魔言:『比丘!彼聖人處云何而求?』
[0937a29] 「菩薩比丘答言:『大仙!若凡夫法、若佛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若學法、若無學法、若佛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若緣覺法、若佛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若過去法、若未來法、若現在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不生平等,是故平等;不出平等,是故平等;不滅平等,是故平等。若人不捨如是平等,彼修平等是故能為眾生說法。大仙當知:如是正處我如是求。大仙當知:如是正處非欲界處、非色界處、非無色界處。若人如是住平等者,如法不動,非行不行、非他令行。大仙當知:此名正處如彼發行,一切諸法如是發行;如法界發行,一切諸法如是發行;如實際發行,一切諸法如是發行。若如是求,彼人如是不見行處,心不喜樂,故名正處。』
[0937b16] 「爾時,遮魔語金剛齊菩薩比丘作如是言:『此正修行為何所得?』
[0937b17] 「比丘答言:『我此正修得無所得,無無所得平等滿足。又,汝問言:「得何法?」者,若有所得非正修行,以離慢故名正修行;正修行者無所得法,言正修者則無所修。』
[0937b22] 「爾時,遮魔問金剛齊菩薩比丘作如是言:『此戒具足為何所求?』
[0937b23] 「比丘答言:『我住此戒,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得不滅法、得不生法。』
[0937b25] 「魔言:『菩提為何所覺?』
[0937b25] 「比丘答言:『色平等覺是菩提覺,受、想、行、識悉平等覺;一切諸法悉平等覺,是菩提覺。』
[0937b27] 「魔言:『比丘!彼菩提者於何處求?』
[0937b28] 「答言:『大仙!言菩提者,身見中求。』
[0937b28] 「魔又問言:『云何而求?』
[0937b29] 「比丘答言:『菩提非起身見、非起如求身見;菩提亦爾,我如是求。』
[0937c02] 「爾時,遮魔問金剛齊菩薩比丘作如是言:『汝師是誰?何人教汝如是辯才?』
[0937c03] 「答言:『大仙!不瞋自身得菩提者,彼是我師;若不住染、不住淨者,彼是我師;若何等人識不住常、不住無常,彼是我師;若有人來從其聞法——謂不住法、不分別法——如是聞已得度癡海,彼是我師;若智能知一切諸法非次第知,彼是我師;若能遍知一切言語非次第知而不分別,彼是我師;若一切法不生不出轉聖法輪,彼是我師;若非彼住、亦非此住、非中間住,彼是我師;若說一切諸法不生而自生者,彼是我師;若說一切諸法不滅而自滅者,彼是我師。我於彼師得如是辯。』
[0937c15] 「魔言:『比丘!云何如來轉於法輪?』
[0937c15] 「比丘答言:『非是色轉、非色真如、非是色法、非是色空、非色無相、非色無願、非色寂靜、非是色離、非色不生、非色本性、非色自體、非自體轉、非是不轉;如是次第,受、想、行、識非轉不轉。識如識法、識空無相無願寂靜、識離、不生、本性自體非轉不轉,如來法輪如是而轉,一切法輪是則輪轉。彼法輪轉若或不轉,無量法界報際不捨;彼法輪轉若人能知,於如是人彼輪則轉。』
[0937c25] 「爾時,遮魔并諸軍眾與金剛齊菩薩比丘以為弟子,作如是言:『今我等眾歸依仁者。』
[0937c26] 「彼比丘言:『勿歸依我,汝當歸依光明無垢光王如來,此所說法是彼佛法。』
[0937c28] 「彼言:『去來當共相隨至如來所。』
[0937c29] 「時金剛齊菩薩比丘即與遮魔八萬四千諸魔眾俱往詣世尊光明無垢光王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合掌向佛,住在一面。時彼如來為彼魔眾說此住戒次第乃至修行聖法,如法而說。如是,諸魔一切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38a06] 「奮迅王!汝意云何?彼金剛齊菩薩比丘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何以故?汝身即是彼金剛齊菩薩比丘,持地菩薩是彼遮魔。
[0938a08] 「奮迅王!此是菩薩戒奮迅。菩薩得是戒奮迅已,不可思議勝願亦現、成熟無量眾生菩提、破壞魔怨、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
[0938a12] 「奮迅王!何者菩薩通奮迅?云何名為通奮迅耶?
[0938a13] 「奮迅王!彼有五種。何等為五?一者、天眼,二者、天耳,三者、知他心,四者、念宿命,五者、神通。
[0938a15] 「奮迅王!何者菩薩天眼通奮迅?若有眼根,壁所不障,樹木、山林、須彌輪山、世界中山不能作障。彼無障眼能見十方無量無數諸佛世界如一世界,於有物處視若虛空,彼此世界皆悉不障。平等一見彼佛世界諸佛、世尊,諸聲聞眾之所圍遶,一切皆見一切佛,一佛信解,一切法界,不壞修故;若見一佛,一切佛皆悉清淨;見一切佛,一佛清淨。如是,若以見佛清淨,自入清淨;彼若以是自入清淨,則一切法皆見清淨,自見清淨、法見清淨,二相不取。若彼世尊、諸聲聞見,見佛清淨,見諸聲聞則不異見;彼見聲聞即是見佛,彼見佛者即見聲聞。
[0938a27] 「若彼無量無邊世界所有眾生,眾生所攝——若地獄身、若畜生身、若餓鬼身、若人、天身、若阿修羅、若欲界行,除無色界——彼一切見,若退、若生、若減、若增,如是眾生業報皆知。知見眾生及知業報,而實不生眾生之想,以知眾生皆無我故;雖知業報,無業報想,入一切法無業報故。
[0938b04] 「彼人天眼見一切色,而於色相不取應知,以一切色皆無體故、一切色相知不實故、以一切色本際空故。
[0938b07] 「彼人天眼以何因緣能如是見?以智力故能如是見。如彼所見亦如是見,隨自心欲一切不見;若心悕望見一切色,隨心即見,非有少色眼所不見。
[0938b10] 「彼人則於無量百千諸眾生中能修禪定解脫三昧三摩跋提,而彼眾生眼所不見。何以故?如是菩薩以知真如法無我故。
[0938b13] 「彼人悕望——若色界天微細之身、善妙之身、光明之身、不相似身——現於彼天示菩薩身,能令彼天見菩薩身,如是,菩薩見彼天身;若欲令天見菩薩身及自見身,即能令見;若欲令天自見其身不見菩薩,彼即自見、不見菩薩;若欲令天見菩薩身、不見自身,即見菩薩、不見自身。奮迅王!菩薩成就如是天眼。
[0938b21] 「奮迅王!何者菩薩天耳通奮迅?彼菩薩成就天耳,乃至無量無邊世界所有諸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睺羅伽、人非人聲——如是等聲一切皆聞。雖聞彼聲,不取自相及眾生相,不取聲相而知一切音聲之相;雖聞音聲,於聲聲處信解不實,前聲、後聲皆悉無聲。如是通達,彼聲無處,無處信解,耳根識界則無障礙。
[0938b28] 「聞彼聲已,知彼聲義。何者聲義?謂一切聲不可分別、不可說者,則是聲義。寂靜義者,一切聲義。彼菩薩者順行此義,聞一切聲不生依止,以一切法悉不生故。
[0938c03] 「若於十方無數世界,於今現在現命現住諸佛、世尊,彼一切佛有所說法,而彼菩薩天耳悉聞,無障、無礙。不取聲處而聞一切說法音聲,聞已受持,無所忘失。云何不忘?若彼菩薩得一句者,可得有忘;以彼菩薩不得一句,是故無忘。
[0938c08] 「彼菩薩聞有漏法、聞無漏法,若聞常法、聞無常法,聞世間法、出世間法,善、不善法,增法、減法,若聲聞法、若緣覺法、若大乘法,彼一切法一體、一味。如是順行,謂聞法已得離欲味,聞一切法、一切境界不取、不著。
[0938c13] 「又復聞法,一切相中不住、不著,一切法中隨順而行,於非法中不隨順行。何者為法?何者非法?法名離欲、法名無相、法名無為、法名無處,不可譬喻,無塵、無得,不生、不出,此名為法;若如是法憶念分別、心想觀察、戲論取捨,此名非法。
[0938c19] 「奮迅王!彼菩薩唯取於義而不取語,不為取語聽法、聞法,為取義故是以聽法。云何取義?若見空義不取不著、若無相義不取不著、若無願義不取不著,是名取義。彼若取義而聽於法、於所取義不生分別、於不分別亦不分別,如是,菩薩於諸佛所如是聽法。
[0938c24] 「又,奮迅王!彼菩薩隨順了義修多羅義,不隨不了修多羅義。彼了義者,其義云何?以彼一切修多羅義皆是了義修多羅義、皆隨順說無異義故、一切了義修多羅義不可說故,如是,了義修多羅義彼隨順行;若於了義修多羅義不隨順者則非了義。以何因緣非了義耶?若不了義修多羅義,於彼了義修多羅義不相隨順,與彼了義則不相應。以何因緣而不相應?不隨順故,離彼法行。所隨順者謂聲隨順,如是,了義修多羅者非聲隨順。何以故?以彼了義不可說故,彼無處著。如是,菩薩善知一切不了義法皆如了義。
[0939a07] 「奮迅王!此義如是隨順了義修多羅義,如是隨順一切了義修多羅義。
[0939a10] 「又,奮迅王!彼菩薩從佛、世尊聽聞法已,唯取於智而不取識。何以故?以識知故、以如幻故、不可取故、無自體故、以無色故、不可見故、無障礙故,若如是知則是智知。是故,菩薩唯取於智而不取識,識為他知。如是知識,於識、於智皆不貪著,以識真如說智真如。
[0939a15] 「奮迅王!若菩薩唯取於智不取識者,不為眾生說於識法,此天耳通奮迅得已得此智界。
[0939a18] 「又,奮迅王!彼菩薩富伽羅語相應法說,唯取於法而不取人。何以故?奮迅王!若實有人,眾生畢竟於佛法中不可清淨、不可解脫。奮迅王!若如是者,一切諸法畢竟無人。佛依世間是故說人,而實諸法一切無人。如是,菩薩唯取於法而不取人。
[0939a24] 「奮迅王!法名法界,此法界者名不生界。奮迅王!不生界者名不出界。
[0939a25] 「奮迅王!所言名者,以不可說是故名名。何以故?依彼彼名知彼彼法,彼彼法中名不可得。若不可得,隨人情故強說言語,一切言語皆隨俗說。若我知語,彼是佛語;若起意相,非是佛語。佛語無意,以無語故,名為佛語。若入佛語,彼入非語;若入非語,彼入佛語。若欲入語,應入佛語;欲入佛語,取說人語、取說法語;若如是取,不入佛語。何處不二亦無不二?彼是佛語。何處有聲及以無聲?彼非佛語。若不可說、非不可說,彼是佛語。
[0939b06] 「如是,奮迅王!若菩薩入佛語者,彼則名為得天耳通,一切音聲隨順證法得佛菩提。
[0939b08] 「奮迅王!此是菩薩第二通智所謂天耳。
[0939b10] 「又,奮迅王!菩薩復得他心通智,於他眾生、他富伽羅,知心、知思。彼人如是入大眾中而為說法,初如是觀眾會之心:『何者眾生有何深心?何所修行?何因何相?』既觀察已,如應說法,自心淨故能入一切眾會淨心。
[0939b14] 「奮迅王!譬如鏡輪以清淨故現如是色,若青、黃等。若形、若相,彼相似見不增、不減,鏡輪淨故;而彼鏡輪無所分別而示眾像。
[0939b17] 「奮迅王!菩薩如是,自心清淨白法界輪如是相似,眾生心行、種種異生,彼一切知,而彼菩薩心亦不壞。彼眾會中若人欲行,知彼人心、知離欲心。何以故?以心本性無欲染故。彼眾會中有瞋、癡行,知彼人心、知離癡心。何以故?以心本性無瞋、癡故。
[0939b23] 「若復有人信聲聞乘,彼人心行,菩薩能知法界不下;若復有人信緣覺乘,彼人心行,菩薩能知法界不減;彼眾會中若復有人心行大乘,彼人心行,菩薩能知法界不增。
[0939b26] 「知彼眾生心行界已而為說法,然不分別心之本性,如應說法令住諸乘,於一切界不破壞中,一切眾生若干種行皆悉遍知。彼菩薩心自心觀察:『非心相續,亦非斷滅。』然彼菩薩以相續心而能遍知一切眾生心亦如是,若界心界如知彼界;法界亦爾,不一、不二。
[0939c03] 「如是,奮迅王!菩薩得是他心通智,以得通故則名通人,一切天人之所識知。
[0939c06] 「又,奮迅王!菩薩復得宿命通智,以三昧根能知過去恒河沙劫自他宿命,憶念不忘,如是知已然後說法。如是憶念:『我於某處如是名字、曾如是生、如是命量、如是受樂、如是受苦。』
[0939c10] 「自心能知他眾生心、知此眾生前因善根、知此眾生善根因力、知此眾生善根緣力、知此眾生聲聞乘因、知此眾生緣覺乘因、知此眾生有大乘因,知彼眾生前因緣已,然後乃為如是眾生如應說法。
[0939c14] 「彼菩薩自知宿命,知宿命已,後復能知本修具足;自知過去於幾佛所種諸善根,若彼善根,前已願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憶念諸善根已,復更發願。彼菩薩念本宿命,而於過去一切諸法,心不分別,不著、不取,於前後行心不分別、於後前行心不分別、於一切法不分別處,若去、若來。
[0939c21] 「菩薩憶念過去世已,然於過去不取、不著;雖知未來,然於未來亦不取、著。知一切法無前、無後、亦無中間,故不分別、不取、不著。
[0939c23] 「彼菩薩如是憶念眾生宿命,前、後色離,菩薩能知;如是前後受、想、行、識一切皆離,菩薩能知;乃至五陰前、後、中間一切諸法空無自體,菩薩能知。
[0939c27] 「奮迅王!彼菩薩憶宿命已,過去所修一切善根皆悉增長,過去所作一切業行皆悉盡滅。何以故?業不朽故,是故能知。
[0940a01] 「菩薩如是成就彼知,於一切行信解如夢,譬如夢中見生、見死、見苦、見樂;菩薩信解一切諸行亦復如是。既信解已,於彼生死不受苦惱,復於眾生而生悲心,知一切法不起生相。
[0940a05] 「又,彼菩薩有如是心:『我於過去世間生死多千劫行知皆無實,不貪、不著;亦如是知一切眾生世間生死虛妄不實,不貪、不著。若其不實,彼不實處大大不生、大大不實。』
[0940a09] 「奮迅王!彼菩薩憶宿命已,實見諸行皆悉無常。何以故?彼菩薩憶念過去轉輪王樂,乃是無常敗壞之法;憶念過去帝釋王樂,彼是無常敗壞之法;憶念過去梵天王樂,彼是無常敗壞之法。
[0940a13] 「思惟憶念諸佛、世尊世界莊嚴、聲聞之人功德莊嚴、菩薩之人功德莊嚴;又復憶念彼佛、世尊色身具足,如來轉法輪具足。彼憶念已,則不貪著,一切有為、一切所攝皆悉放捨。何以故?彼菩薩有如是心:『若彼如是佛世界勝、佛色身勝,彼亦無常,是盡滅法;我之所攝亦復如是,皆悉無常。』復作是念:『諸行如是,一切無常,而諸眾生生於常想。』菩薩如是於眾生中起大悲心,於一切法皆悉捨離。
[0940a22] 「如是,奮迅王!此是菩薩第四通智。彼菩薩成就此智,則知一切諸法無常,心正思惟攝取有生、成就眾生,雖攝有生而不貪著,菩薩離有而取諸有成熟眾生。
[0940a25] 「又,奮迅王!何者菩薩神通奮迅?奮迅王!彼菩薩心自在故,得聖神足,謂欲、精進、寂靜、信解。
[0940a27] 「彼菩薩現得神通是有為行,彼人悕望於一念間悉能遍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到彼處已,彼處眾生見菩薩身,而菩薩身此處不動;彼處眾生見聞說法,然於此處說法不斷。
[0940b02] 「奮迅王!此是菩薩神通奮迅,以此神通調御眾生。若彼眾生——或天、或人——生常想者示劫盡燒,彼見三千大千世界皆悉燒燃,而彼世界實無燒壞。若慢眾生,手中金剛示其夜叉、示金剛炎令大怖畏,彼憍慢者破壞慢心即時向禮。若有眾生信轉輪王,彼即為現輪王形服而為說法;若有眾生信帝釋王,彼即為現帝釋王色而為說法;若有眾生信於梵王,彼即為現梵王形色而為說法;若有眾生信於魔王,彼即為現魔王形色而為說法;若有眾生信如來者,彼即為現如來形色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應見菩薩虛空中住加趺而坐身出光明,即住空中身放光明而為說法。
[0940b15] 「若有眾生於大勝事生信解者,即示三千大千世界幡蓋莊嚴、幡鬘莊嚴、幢幡莊嚴、鈴鬘具足、香薰等樂百千種樂,示如是已然後說法。若有眾生應見三千大千世界合為一海,憂鉢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遍覆水上,於蓮華上有師子座,坐彼座上而說法者,彼即示現而為說法。
[0940b22] 「若有眾生應見菩薩住須彌頂梵聲說者,彼即示現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應不見身、唯聞菩薩大聲說者,彼即示現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應見龍身、乾闥婆身,菩薩即現歌相應聲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應見龍輪雷聲、電聲及雨墮者,彼即示現而為說法。
[0940b28] 「若有眾生飢渴疲惓,以天飲食具足與之,令身飽滿一切樂足乃為說法;若地獄中一一眾生常受大苦,以神通力滅地獄火,與力令入一切毛根,彼得樂已乃為說法。
[0940c02] 「若盲眾生、離眼眾生,以神通力與其天眼,令得眼根乃為說法;若聾眾生離於耳根,以神通力令得耳根乃為說法;若有種種病患眾生,以神通力為除眾病,令離病已乃為說法。
[0940c06] 「若有眾生臨欲被殺,將欲斷命,以神通力設諸方便偷劫彼人令不得罪、或與財物救贖命已,乃為說法。
[0940c09] 「若有眾生身分下劣、根闕不具、或有小姓怖畏羞慚、身心下劣,以神通力令其身分一切具足、暫時示現令身勝己,乃為說法。
[0940c12] 「若有眾生藏中聾瘂、生來頑鈍、臥在屎尿,先為療治,以神通力示寶莊嚴宮殿坐已乃為說法、令其心意智慧生已乃為說法。若有未生、已生眾生根未淳熟,以神通力令根熟已乃為說法。
[0940c16] 「奮迅王!彼時菩薩成就如是神通力已,又復更有不可思議神通說法。若有眾生信解日、月入法律者,以神通力,三千大千諸世界中所有日、月置手掌中,擲過無量無邊世界,一切眾生所應度者皆見日、月空中而去,然其日、月本處不動。
[0940c21] 「又復能以恒河沙等諸佛世界置一毛頭擲著梵世,然後復擲無量無邊世界之外,然諸眾生不覺不知若來、若去,無往返想。
[0940c24] 「又,彼菩薩以一口氣能令無量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劫燒火滅。又,彼菩薩一加趺坐,即時令身到恒河沙諸佛世界。又,彼菩薩能以兩手覆日、覆月,以自光明遍照世界而為說法。
[0940c28] 「奮迅王!彼菩薩於如來前加趺而坐,起心悕望供養如來,即時能以須彌山等種種妙華散如來身,令一切華暎覆如來,唯見半身。若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樹林以為燈明如前供養,隨意即能。天若雨時,能令見火示現己身,一切眾生皆悉遍見,隨彼眾生若干信解、見何等色,或以自身示帝釋身、或示梵身、或聲聞身、或緣覺身。
[0941a07] 「奮迅王!此是菩薩神通奮迅——所謂天眼見不障礙、清淨天耳聞不障礙、一切眾生知心行智阿僧祇劫而能憶念、一切神通悉能示現,名通奮迅。
[0941a11] 「奮迅王!所言通者,云何名通?遍見一切諸佛業通,知他一切眾生根通,勝聲聞乘所有法律、勝緣覺乘法毘尼通,大乘律通,坐退出通,於諸眾生淳熟智通,正知出行通,善方便通,布施願通,戒、忍、精進、禪、慧願通,壞魔、攝魔、善根成就,是故名通。
[0941a16] 「復次,奮迅王!菩薩得通,他所識知色青等威德名稱、力姓種族、財眾圍遶,是故名通。
[0941a18] 「復次,奮迅王!菩薩得通,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伽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帝釋天王、轉輪聖王、梵世界主、阿羅漢人、正遍知者,一切皆知,是故名通。
[0941a21] 「奮迅王!此菩薩通,菩薩以通不退本願,能示他人一切諸法。
[0941a24] 「奮迅王!何者智奮迅?奮迅王!智奮迅者,所謂陰智、界智、入智、因緣智、實諦智。
[0941a25] 「奮迅王!何者陰智?謂知色空,色前際空、色後際空、色中際空;受、想、行、識皆亦如是,識前際空、識後際空、識中際空。此五陰空謂畢竟空,知此陰空故名陰智。
[0941b01] 「奮迅王!何者界智?地界法界、水界法界、火界法界、風界法界。何以故?以此四界法界一界——所謂空界。復法界界,此非地界、亦非水界、亦非火界、亦非風界。何以故?不異界法界、不二界法界、不生界法界、不染界法界、善淨界法界,如法界、如我界、如眾生界、如命界、如富伽羅界、如生死界、如涅槃界。彼界欲界、彼界色界、彼界無色界、彼界有為界、彼界無為界,故名涅槃界。如若法界智,如是,色界智不異因緣智,故名界智。
[0941b11] 「奮迅王!何者入智?奮迅王!眼之本性不生、不出、無造作者。奮迅王!如是,耳、鼻、舌、身、意性不生、不出、無造作者。奮迅王!彼眼無主故無見者、彼耳無主故無聞者、彼鼻無主故無嗅者、彼舌無主故無甞者、彼身無主故無覺者、彼意無主故無知者。奮迅王!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甞味、身不覺觸、意不知法。何以故?眼者無覺,如草、如木、如壁、如塊;如是,耳、鼻、舌、身、意等一切無覺,如草、如木、如壁、如塊。
[0941b21] 「奮迅王!眼者無染,亦無不染;如是,耳、鼻、舌、身、意等一切無染,亦無不染。何以故?以眼本性性離染故;如是,耳、鼻、舌、身、意等本性如是,性離染故。
[0941b24] 「奮迅王!若一切入如是知已,心得離欲,故名入智。若如是知陰界入等不生、不出,如是畢竟入涅槃已,攝取生退陰界入等,如陰界入而亦不捨。此智奮迅知陰界入若相、若體,彼一切捨,猶行三界而不染著,亦現生死而無生死,此智奮迅。
[0941c01] 「奮迅王!何者因緣智?無明緣行,無明不念:『我能生行。』行緣於識,行亦不念:『我能生識。』識緣名色,識亦不念:『我生名色。』名色緣六入,名色不念:『我生六入。』六入緣觸,六入不念:『我能生觸。』觸緣於受,觸亦不念:『我能生受。』受緣於愛,受亦不念:『我能生愛。』愛緣於取,愛亦不念:『我能生取。』取緣於有,取亦不念:『我能生有。』有緣於生,有亦不念:『我能生生。』生緣老、死,生亦不念:『我生老、死。』
[0941c09] 「奮迅王!菩薩如是觀察因緣,則無諸見,無有斷見、無有常見。
[0941c10] 「彼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因緣生,彼人如是推求因緣亦不可得,彼於因緣得因緣智。云何得智?因緣、不生此二平等,如是平等空無相願,十二因緣皆悉平等。若以平等如是所覺,一切諸法因緣平等,如是因緣則非因緣。彼因緣中無少法生故名因緣,若知不生亦是因緣,名因緣智。
[0941c17] 「明與無明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緣智;行與非行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緣智;識與非識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緣智;名色、非名色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緣智;六入、非六入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緣智;如六入、非六入不二,如是,觸、非觸不二,受、非受不二,愛、非愛不二,取、非取不二,有、非有不二,生、非生不二,老死、非老死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緣智。
[0941c25] 「如因緣處、如彼因緣皆空無我,如彼因緣不來、不去,如彼因緣虛妄不實,如彼因緣無取、可取,如是因緣無行、無相,若如是知名因緣智。
[0941c29] 「若見因緣,不見無明、亦不見行、亦不見識、不見名色、不見六入、亦不見觸、亦不見受、亦不見愛、亦不見取、亦不見有、亦不見生、不見老、死,若如是見,彼見因緣;若見因緣,彼則見法。見何者法?見離欲法。離何等欲?一切法中種種見欲,離如是欲故名離欲。
[0942a04] 「彼所見法不增、不減,如是所見則是真如不得、不染,如是所見則是法界不壞、不成,如是所見實際不穿、如是所見雖見不見。如是所見非肉眼見、非天眼見、非慧眼見。何以故?肉眼不覺,以其不覺是故不見;天眼有為,以有為故不見無為,是故不見;慧眼不見,以不分別,不分別故亦不能見。
[0942a11] 「奮迅王!菩薩如是見一切法則見如來,非是色見,非受、非想、非行、非識、非相等見,非法界見,非戒、定、慧、非解脫見、亦非解脫知見法見,非過去見、非未來見、非現在見,若如是見則見如來。」
奮迅王問經卷上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21 奮迅王問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