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garamatiparipṛcchāsūtra (Haiyi Pusa Suo Wen Jing Yin Famen Jing)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三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0507c25] 「復次,海意!云何是金剛句?謂即自身。是金剛句自性無分別故,海意!此金剛句於諸見中決擇而轉無明。是金剛句入諸明故,此金剛句於所緣事中遍知而轉五無間際。是金剛句無加行平等故,此金剛句於諸加行遍知而轉貪際。是金剛句離貪際平等故,此金剛句於貪離貪平等而轉瞋際。是金剛句慈際平等故,此金剛句破諸瞋恚、癡際。是金剛句慧光明平等故,此金剛句開顯明慧。一切眾生一眾生,是金剛句遍入眾生平等故,此金剛句而隨覺了眾生自性。一切眾生心一眾生心,是金剛句入無心故,此金剛句而隨了知心之自性本來明澈。一切佛一佛,是金剛句遍入真如平等故,此金剛句而隨覺了平等性智。一切剎土一剎土,是金剛句遍入無盡剎土故,此金剛句隨知虛空平等。一切法一法,是金剛句入一切法性平等故,此金剛句而隨了知無二法門。一切法佛法,是金剛句於一切處智隨入解故,此金剛句而隨覺了金剛喻定。諸魔事業諸佛事業,是金剛句入諸魔業隨警悟故,此金剛句出過一切魔之事業。一切語言如來語言,是金剛句遍入一切音聲隨解了故,此金剛句而隨了知不可說法。一切法無生,是金剛句入無滅故,此金剛句超越生、老、病、死之道。一切法無起,是金剛句入無止息故,此金剛句而能隨轉諸法寂滅。
[0508a22] 「海意!此如是等諸金剛句,是不破壞句,是精妙句,是平等句,是聖諦句,是堅固句,是無種種句,是愛樂句,是不斷句,是寂靜遍寂近寂之句,是無作用句,是不和合句,是入無趣之趣句,是無行句,是真性句,是如實句,是不背佛句,是不謗法句,是不破僧句,是如所說句,是三輪清淨句,是勇猛句,是梵行句,是空寂句,是虛空句,是覺支句,是無相句,是無願句,是法相句,是心意識無住句,是摧伏諸魔外道句,是清淨無垢明澈句,是觀照菩提句,是慧光明句,是無法顯示句,是畢竟不生不滅句,是自境界清淨句,是入佛境界句,是無思惟分別遍計句,是法界無差別句,是入無句之句句。海意!如是等金剛勝妙諸句,若有菩薩隨能領受決擇其義者,我說是人決定當坐菩提道場,作師子吼。」
[0508b09] 當佛世尊說是門句、印句、金剛句時,此會中有八千菩薩獲得入一切法門印陀羅尼,及得遍入一切眾生意樂三摩地。
[0508b13] 爾時,十方世界所來集會一切菩薩摩訶薩眾聞是法已,踊躍歡喜,心意快然,各以神力,隨自所來諸佛剎土,彼彼剎中各各所有花鬘塗香,及抹香等而悉集來。於此會中廣雨眾妙花鬘香等,普用持奉供養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及此正法,願此正法久住世間。是諸菩薩作供養已,同發妙音,讚歎世尊,說伽陀曰:
「無相顯示於色相, 一相離相大聖尊;
諸相平等相無相, 稽首安住真實相。
遍入一切眾生語, 所入音聲智隨入;
一切音聲解脫門, 稽首平等心解脫。
世間差別諸心行, 心如幻故無所覺;
無行、等行、無所行, 我禮虛空心明顯。
有無平等邊無邊, 法法分別離分別;
一切心意本寂然, 我今頂禮心寂靜。
佛知因緣諸運用, 佛能宣說諸因行;
因緣解脫本際中, 佛知實際真平等。
今此遍入平等相, 我觀善逝身非身;
不可分別有相身, 故現差別諸妙相。
所有十方佛剎土, 皆同入此佛剎中;
而此佛剎無所增, 彼剎無動亦無減。
諸心平等心無心, 幻心無異無分別;
了知平等菩提心, 世尊常行平等法。
法界混入平等界, 諸法無性而可入;
性常平等染淨中, 我禮世間利益者。
日、月尚可使墜地, 風無形相亦可繫;
須彌山可吹如塵, 唯佛世尊無妄說。
真實語言本清淨, 淨心如空心明煥;
世法貪愛不染心, 如蓮不染居三有。
或聞稱讚不生喜, 或聞譏謗不生瞋;
如須彌山不動搖, 我禮世間與樂者。」
[0508c16] 爾時,彼諸菩薩摩訶薩眾說是伽陀讚歎佛已,俱白佛言:「世尊!由佛世尊出世間故,即是寶出。佛出世故,即是樂出;即念慧行智出;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出;即慈、悲、喜、捨出;即勝義出;即實諦出;即正法出;即作證法出;即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之法出;即奢摩他出;即毘鉢舍那出;即六通、三明、八解脫出。以要言之,即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出。」
[0508c25]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慧積,前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以有身見生故,佛出世;以無明有愛生故,佛出世;貪、瞋、癡生故,佛出世;四顛倒生,五蓋、六入、七識處、八邪法、九惱處,十不善業生故,佛出世。何以故?為斷一切眾生諸不善業故,佛出世。然佛世尊,亦無對治及增勝力,以無所對治故,佛出世。世尊!若諸菩薩欲知諸佛出世因者,應如是知、如是修學。」
[0509a04]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佛出世應如是知、如是修學。以佛出世如是因故,諸法出世亦如是知。」
[0509a08]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彼初發心菩薩聞如是說佛出世因,彼不解了故,謂佛出世者,云何如是?」
[0509a10] 佛言:「海意!佛出世因而諸菩薩隨其所應心得清淨。所以者何?海意當知!菩薩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初發心菩薩;二者、修行位菩薩;三者、不退轉菩薩;四者、一生補處菩薩。海意!於此四種菩薩之中,若初發心菩薩,觀佛如來色相莊嚴,心得清淨;若修行位菩薩,觀佛如來成辦一切勝妙功德,心得清淨;若不退轉菩薩,觀佛法身,心得清淨;若一生補處菩薩者,彼不觀佛色相莊嚴,亦不觀佛種姓族氏,亦不觀佛成辦功德,是中而悉無法可觀。何以故?慧觀照故;慧眼力故;慧所攝故;慧無行故;離諸戲論。彼不如是觀亦非無觀。何以故?有見、無見斯為二種,此位菩薩於見、非見離彼二邊,如是觀佛。以如是觀佛故,觀身亦然。觀身清淨已,即觀佛清淨。觀佛清淨已,應知一切法亦如是清淨。如是觀中若清淨者,是為智觀。此即名為真實觀佛。
[0509a27] 「海意!由如是故,我昔得見然燈如來,我時見已獲得無生法忍,及無所得相應忍。即時涌身虛空,高七多羅樹,處虛空中,得一切智智無差別力,永斷諸見,越諸思惟分別遍計,於諸境界意無所住。爾時,復得六萬三摩地門,是故然燈如來為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我當彼佛說記之時,我於耳根無所對礙,亦非餘識有所了知。我於和合有所得見中而無所住,我於爾時無佛及佛想,無我及我想,亦無授記及授記想。海意!是故菩薩三輪清淨,授成佛記。三輪清淨者,謂無佛及佛想,無我及我想,亦無授記及授記想。海意!復有三輪清淨。何等為三?謂無我執,無眾生執,無法執。復有三輪清淨:謂無名執,無色相執,無所緣執。復有三輪清淨:謂過去已盡智,未來未至智,現在住法界智。復有三輪清淨:謂身如影像智,語如響智,心如幻智。復有三輪清淨:謂五蘊與法蘊平等,十八界與法界平等,十二處觀如空聚。復有三輪清淨:謂解了於空,信順無相、無願、無求。海意!若此三輪清淨即一切法清淨,是故諸菩薩若三輪清淨者應修善巧之智。」
[0509b21] 爾時,海意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彼不退轉菩薩而能具足甚深法智。世尊!若諸菩薩能具如是法智之者,彼即善能成熟功德。」
[0509b23] 佛告海意菩薩言:「海意!當知此位菩薩以本願力故善作勝業,而彼菩薩設在散位之中,以本願力,而亦不壞成熟功德。海意!世有一等無智之人,不能解我所說,今以喻言,當令聞者由譬喻得解。海意!譬如世間有甘蔗田,或復稻田,或復豆田,農作之人,於彼諸田作治事已,開其水道,隨彼畎澮,流注周遍,水悉盈滿。是農作人善安布已,憩於他所,彼諸田中,隨處所經水自然入,不假田人更施功力,所植諸田各得成熟。菩薩亦復如是,或時雖居散位,有善方便,於一切眾生相續善根之中而能成熟,隨其所說一切佛法中,諸有善根悉能圓滿。而彼菩薩心意清淨,善護戒蘊,或在定位之中,以本願力故,而能成熟一切善根,令諸眾生於佛法中,相續滋長一切善法。海意!以是緣故,當知諸菩薩隨其所應不假施力,而自圓滿一切善根,復善迴向於一切智。是故諸菩薩若定、若散,以本願力,於諸善根中身心調暢,念不散亂,不墮下乘趣向大乘。
[0509c14] 「海意!譬如城中有一大樹,或有人來斷彼樹根,斷已即去。當斷樹時,樹漸低下,畢竟須隨斫處墮地。菩薩亦復如是,於長夜中修習善法,趣向一切智,漸入一切智,畢竟成熟一切善根。既成熟已,悉用迴向於一切智;迴向一切眾生共其功德;迴向願令三寶聖種不斷不絕;迴向圓滿身相莊嚴具諸相好;迴向圓滿語業莊嚴,廣為眾生說無誑法;迴向圓滿心業莊嚴,常念諸佛定願成就。而是菩薩不假功用,無所發悟,悉能成熟一切善根;普用迴向於一切智,不墮餘乘。若定若散,於菩提分法修習圓滿,皆由本願方便善巧迴向之力。
[0509c26] 「海意!又如苾芻欲入滅定,先當要期聞犍稚聲然後出定。彼入定已,而犍稚聲亦不入於定中,而是苾芻後假犍稚之聲乃從定起。菩薩亦復如是,為欲解脫一切眾生,起大悲誓願:『我當救度一切眾生普令解脫,悉當成辦菩提事業,於諸眾生廣行慈心。於生死流中運心意識普為濟度,雖入定中以本度脫眾生大悲願故,終不墮於聲聞緣覺之地。』後從定起開發正慧,還復積集菩提分法,廣為眾生成熟化度。海意!汝且觀是諸菩薩者所作事業而悉最勝,雖入寂靜三摩地中,而能出過聲聞、緣覺解脫境界。
◎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三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0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范振業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