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arinirvāṇasūtra (Mahayana Mahaparinirvana sutra) 大般涅槃經
Scroll 3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迦葉菩薩品之四
[0831a23]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皆從煩惱而得果報。言煩惱者,所謂惡也,從惡煩惱所生煩惱亦名為惡。如是煩惱則有二種:一、因,二、果。因惡故,果惡;果惡故,子惡。如絍婆果,其子苦故,花、果、莖、葉一切皆苦。猶如毒樹,其子毒故,果亦是毒。因亦眾生、果亦眾生,因亦煩惱、果亦煩惱,煩惱因果即是眾生、眾生即是煩惱因果。若從是義,云何如來先喻雪山亦有毒草、微妙藥王?若言煩惱即是眾生、眾生即是煩惱,云何而言眾生身中有妙藥王?」
[0831b04]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無量眾生咸同此疑,汝今能為啟請求解,我亦能斷。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雪山喻者,即是眾生;言毒草者,即是煩惱;妙藥王者,即淨梵行。善男子!若有眾生能修如是清淨梵行,是名身中有妙藥王。」
[0831b10]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眾生有清淨梵行?」
[0831b11] 「善男子!猶如世間從子生果,是果有能與子作因、有不能者。有能作者,是名果子;若不能作,唯得名果,不得名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皆有二種:一者、有煩惱果,是煩惱因;二者、有煩惱果,非煩惱因。是煩惱果非煩惱因,是則名為清淨梵行。
[0831b18] 「善男子!眾生觀受,知是一切漏之近因,所謂內、外漏。受因緣故,不能斷絕一切諸漏,亦不能出三界牢獄。眾生因受著我、我所,生於心倒、想倒、見倒,是故眾生先當觀受。如是受者為一切愛而作近因,是故,智者欲斷愛者當先觀受。
[0831b23] 「善男子!一切眾生十二因緣所作善惡皆因受時,是故我為阿難說言:『阿難!一切眾生所作善惡皆是受時。』是故,智者先當觀受。既觀受已,復當更觀如是受者何因緣生?若因緣生,如是因緣復從何生?若無因生,無因何故不生無受?復觀是受不因自在天生、不因士夫生、不因微塵生、非時節生、不因想生、不因性生、不從自生、不從他生、非自他生、非無因生,是受皆從緣合而生。因緣者,即是愛也,是和合中非有受、非無受。是故,我當斷是和合,斷和合故則不生受。
[0831c05] 「善男子!智者既觀因已,次觀果報,眾生因受受於地獄、餓鬼、畜生乃至三界無量苦惱。受因緣故,受無常樂;受因緣故,斷於善根;受因緣故,獲得解脫。作是觀時,不作受因。云何名為不作受因?謂分別受,何等受能作愛因?何等愛能作受因?善男子!眾生若能如是深觀愛因、受因,則便能斷我及我所。
[0831c12] 「善男子!若人能作如是等觀,則應分別愛之與受在何處滅,即見愛、受有少滅處,當知亦應有畢竟滅,爾時即於解脫生信。生信心已,是解脫處何由而得?知從八正,即便修習。
[0831c16] 「云何名為八正道耶?是道觀受有三種相:一者、苦,二者、樂,三者、不苦不樂,如是三種俱能增長身之與心。何因緣故能增長耶?觸因緣也。是觸三種:一者、無明觸,二者、明觸,三者、非明無明觸。言明觸者,即八正道;其餘二觸增長身、心及三種受。是故,我應斷二種觸因緣,觸斷不生三受。
[0831c23] 「善男子!如是受者亦名為因、亦名為果,智者當觀亦因、亦果。云何為因?因受生愛,名之為因。云何名果?因觸生故,名之為果。是故,此受亦因、亦果。
[0831c26] 「智者如是觀是受已,次復觀愛,受果報故,名之為愛。智者觀愛復有二種:一者、雜食,二者、無食。雜食愛者,因生、老、病、死,一切諸有;無食愛者,斷生、老、病、死,一切諸有貪無漏道。智者復當作如是念:『我若生是雜食之愛,則不能斷生、老、病、死。我今雖貪無漏之道,不斷受因則不能得無漏道果。是故,應當先斷是觸;觸既斷已,受則自滅;受既滅已,愛亦隨滅。』是名八正道。
[0832a06] 「善男子!若有眾生能如是觀,雖有毒身,其中亦有微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善男子!如是眾生雖從煩惱而得果報,而是果報更不復為煩惱作因,是即名為清淨梵行。
[0832a11] 「復次,善男子!智者當觀:『受、愛二事何因緣生?』知因想生。何以故?眾生見色亦不生貪,及觀受時亦不生貪。若於色中生顛倒想,謂色即是常、樂、我、淨,受是常、恒、無有變易,因是倒想生貪、恚、癡。是故,智者應當觀想。云何觀想?當作是念:『一切眾生未得正道皆有倒想。』云何倒想?於非常中生於常想、於非樂中生於樂想、於非淨中生於淨想、於空法中生於我想、於非男女、大小、晝夜、歲月、衣服、房舍、臥具,生於男女乃至臥具想。是想三種:一者、小,二者、大,三者、無邊。小因緣故,生於小想;大因緣故,生於大想;無量緣故,生無量想。復有小想,謂未入定;復有大想,謂已入定;復有無量想,謂十一切入。復有小想,所謂欲界一切想等;復有大想,所謂色界一切想等;復有無量想,謂無色界一切想等。三想滅故,受則自滅;想、受滅故,名為解脫。」
[0832a28] 迦葉菩薩言:「世尊!滅一切法名為解脫,如來云何說想、受滅名解脫耶?」
[0832a29] 佛言:「善男子!如來或時因眾生說,聞者解法;或時因法說於眾生,聞者亦解說於眾生。云何名為因眾生說,聞者解法?如我先為大迦葉說:『迦葉!眾生滅時,善法則滅。』是名因眾生說,聞者解法。云何因法說於眾生,聞者亦解說於眾生?如我先為阿難說言:『我亦不說親近一切法,亦復不說不親近一切法。若法近已,善法衰羸、不善熾盛,如是法者不應親近;若法近已,不善衰滅、善法增長,如是法者是應親近。』是名因法說於眾生,聞者亦解說於眾生。
[0832b11] 「善男子!如來雖說想、受二滅,則已總說一切可斷。智者既觀如是想已,次觀想因:『是無量想因何而生?』知因觸生。是觸二種:一者、因煩惱觸,二者、因解脫觸。因無明生,名煩惱觸;因明生者,名解脫觸。因煩惱觸生於倒想,因解脫觸生不倒想。觀想因已,次觀果報。」
[0832b18]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以因此煩惱之想生於倒想,一切聖人實有倒想而無煩惱。是義云何?」
[0832b20] 佛言:「善男子!云何聖人而有倒想?」
[0832b21] 迦葉菩薩言:「世尊!一切聖人牛作牛想,亦說是牛;馬作馬想,亦說是馬;男女、大小、舍宅、車乘、去來亦爾,是名倒想。」
[0832b23] 「善男子!一切凡夫有二種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著想。一切聖人唯有世流布想,無有著想。一切凡夫惡覺觀故,於世流布生於著想;一切聖人善覺觀故,於世流布不生著想。是故,凡夫名為倒想;聖人雖知,不名倒想。
[0832b28] 「智者如是觀想因已,次觀果報:『是惡想果在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中受。如我因斷惡覺觀故,無明觸斷,是故想斷;因想斷故,果報亦斷。』智者為斷如是想因修八正道。
[0832c03] 「善男子!若有能作如是等觀,則得名為清淨梵行。善男子!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0832c07] 「復次,善男子!智者觀欲:『欲者,即是色、聲、香、味、觸。』善男子!即是如來因中說果,從此五事生於欲耳,實非欲也。善男子!愚癡之人貪求受之,於是色中生顛倒想,乃至觸中亦生倒想,倒想因緣便生於受。是故世間說因倒想生十種想。欲因緣故,在於世間受惡果報,以惡加於父母、沙門、婆羅門等,所不應作而故作之,不惜身命。是故,智者觀是惡想因緣故生欲心。智者如是觀欲因已,次觀果報:『是欲多有諸惡果報,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人中、天上。』是名觀果報。若是惡想得除滅者,終不生於此欲心也;無欲心故,不受惡受;無惡受故,則無惡果。是故,我應先斷惡想;斷惡想已,如是等法自然而滅。是故,智者為滅惡想修八正道,是則名為清淨梵行。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0832c24] 「復次,善男子!智者如是觀是欲已,次當觀業。何以故?有智之人當作是念:『受、想、觸、欲即是煩惱。』是煩惱者,能作生業、不作受業。如是煩惱與業共行則有二種:一、作生業,二、作受業。是故,智者當觀於業。是業三種:謂身、口、意。善男子!身、口二業,亦名為業、亦名業果;意唯名業,不名為果,以業因故則名為業。善男子!身、口二業名為外業,意業名內,是三種業共煩惱行,故作二種業:一者、生業,二者、受業。善男子!正業者即意業也;期業者,謂身、口業。先發故名意業,從意業生名身、口業,是故意業得名為正。智者觀業已,次觀業因。業因者,即無明觸;因無明觸,眾生求有;求有因緣即是愛也;愛因緣故,造作三種身、口、意業。善男子!智者如是觀業因已,次觀果報。果報有四:一者、黑黑果報,二者、白白果報,三者、雜雜果報,四者、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報。黑黑果報者,作業時垢,果報亦垢;白白果報者,作業時淨,果報亦淨;雜雜果報者,作業時雜,果報亦雜;不白不黑不白不黑果報者,名無漏業。」
[0833a15]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先說無漏無有果報,今云何言不白不黑果報耶?」
[0833a17] 佛言:「善男子!是義有二:一者、亦果亦報,二者、唯果非報。黑黑果報,亦名為果、亦名為報。黑因生故,得名為果;能作因故,復名為報。淨、雜亦爾。無漏果者,因有漏生,故名為果;不作他因,不名為報。是故名果,不名為報。」
[0833a22]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是無漏業非是黑法,何因緣故不名為白?」
[0833a24] 「善男子!無有報故,不名為白;對治黑故,故名為白。我今乃說受果報者名之為白。是無漏業不受報故,不名為白,名為寂靜。如是業者有定受報處,如十惡法定在地獄、餓鬼、畜生,十善之業定在人、天。十不善法有上、中、下:上因緣故,受地獄身;中因緣故,受畜生身;下因緣故,受餓鬼身。人業十善復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因緣故,生欝單越;中因緣故,生弗婆提;上因緣故,生瞿陀尼;上上因緣生閻浮提。有智之人作是觀已,即作是念:『我當云何斷是果報?』復作是念:『是業因緣,無明、觸生。我若斷除無明與觸,如是業果則滅不生。』是故,智者為斷無明、觸因緣故修八正道,是則名為清淨梵行。善男子!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0833b12] 「復次,善男子!智者觀業、觀煩惱已,次觀是二所得果報,是二果報即是苦也。既知是苦,則能捨離一切受生。智者復觀煩惱因緣生於煩惱,業因緣故亦生煩惱;煩惱因緣復生於業,業因緣生苦;苦因緣故生於煩惱。煩惱因緣生有,有因緣生苦;有因緣生有、有因緣生業,業因緣生煩惱;煩惱因緣生苦,苦因緣生苦。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觀,當知是人能觀業苦。何以故?如上所觀即是生死十二因緣。若人能觀如是生死十二因緣,當知是人不造新業,能壞故業。
[0833b23] 「善男子!有智之人觀地獄苦,觀一地獄乃至一百三十六所,一一地獄有種種苦,皆是煩惱、業因緣生。觀地獄已,次觀餓鬼、畜生等苦。作是觀已,復觀人天所有諸苦,如是眾苦皆從煩惱、業因緣生。善男子!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其身體柔軟細滑,見五相時極受大苦,如地獄苦等無差別。善男子!智者深觀三界諸苦皆從煩惱、業因緣生。
[0833c02] 「善男子!譬如坏器即易破壞;眾生受身亦復如是,既受身已,是眾苦器。譬如大樹,花果繁茂,眾鳥能壞;如多乾草,小火能焚;眾生受身為苦所壞亦復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觀苦八種如聖行中,當知是人能斷眾苦。
[0833c07] 「善男子!智者深觀是八苦已,次觀苦因。苦因者,即愛無明。是愛無明則有二種:一者、求身,二者、求財。求身、求財,二俱是苦。是故當知:愛無明者即是苦因。善男子!是愛無明則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內能作業,外能增長。又復,內能作業,外作業果。斷內愛已,業則得斷;斷外愛已,果則得斷。內愛能生未來世苦、外愛能生現在世苦,智者觀愛即是苦因。既觀因已,次觀果報。苦果報者,即是取也。愛果名取,是取因緣即內、外愛,則有愛苦。善男子!智者當觀:『愛因緣取,取因緣愛。若我能斷愛、取二事,則不造業,受於眾苦。』是故,智者為斷受苦修八正道。善男子!若有人能如是觀者,是則名為清淨梵行。是名眾生毒身之中有妙藥王,如雪山中雖有毒草,亦有妙藥。」
[0833c23]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清淨梵行?」
[0833c24] 佛言:「善男子!一切法是。」
[0833c24] 迦葉菩薩言:「世尊!一切法者,義不決定。何以故?如來或說是善、不善,或時說為四念處觀、或說是十二入、或說是善知識、或說是十二因緣、或說是眾生、或說是正見、邪見、或說十二部經、或說即是二諦,如來今乃說一切法為淨梵行,悉是何等一切法耶?」
[0834a01]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槃經》乃是一切善法寶藏。譬如大海是眾寶藏;是《涅槃經》亦復如是,即是一切字義祕藏。
[0834a04] 「善男子!如須彌山,眾藥根本;是經亦爾,即是菩薩戒之根本。
[0834a05] 「善男子!譬如虛空是一切物之所住處;是經亦爾,即是一切善法住處。
[0834a07] 「善男子!譬如猛風,無能繫縛;一切菩薩行是經者亦復如是,不為一切煩惱惡法之所繫縛。
[0834a09] 「善男子!譬如金剛,無能壞者;是經亦爾,雖有外道惡邪之人,不能破壞。
[0834a11] 「善男子!如恒河沙,無能數者;如是經義亦復如是,無能數者。
[0834a12] 「善男子!是經典者,為諸菩薩而作法幢,如帝釋幢。
[0834a13] 「善男子!是經即是趣涅槃城之商主也,如大導師引諸商人趣向大海。
[0834a15] 「善男子!是經能為諸菩薩等作法光明,如世日月能破諸闇。
[0834a16] 「善男子!是經能為病苦眾生作大良藥,如香山中微妙藥王能治眾病。
[0834a18] 「善男子!是經能為一闡提杖,猶如羸人因之得起。
[0834a19] 「善男子!是經能為一切惡人而作橋梁,猶如世橋能渡一切。
[0834a21] 「善男子!是經能為行三有者遇煩惱熱而作陰涼,如世間蓋遮覆暑熱。
[0834a22] 「善男子!是經即是大無畏王,能壞一切煩惱惡魔,如師子王降伏眾獸。
[0834a24] 「善男子!是經即是大神呪師,能壞一切煩惱魔鬼,如世呪師能去魍魎。
[0834a26] 「善男子!是經即是無上霜雹,能壞一切生死果報,如世雹雨壞諸果實。
[0834a27] 「善男子!是經能為壞戒目者作大良藥,猶如世間安闍陀藥善療眼痛。
[0834a29] 「善男子!是經能住一切善法,如世間地能住眾物。
[0834b01] 「善男子!是經即是毀戒眾生之明鏡也,如世間鏡見諸色像。
[0834b03] 「善男子!是經能為無慚愧者而作衣服,如世衣裳障蔽形體。
[0834b04] 「善男子!是經能為貧善法者作大財寶,如功德天利益貧者。
[0834b06] 「善男子!是經能為渴法眾生作甘露漿,如八味水充足渴者。
[0834b07] 「善男子!是經能為煩惱之人而作法床,如世乏人遇安隱床。
[0834b08] 「善男子!是經能為初地菩薩至十地菩薩而作瓔珞、香花、塗香、末香、燒香,清淨種性,具足之乘過於一切六波羅蜜受妙樂處,如忉利天波利質多羅樹。
[0834b12] 「善男子!是經即是金剛利斧,能伐一切煩惱大樹;即是利刀,能割習氣;即是勇健,能摧魔怨;即是智火,焚煩惱薪;即因緣藏,出辟支佛;即是聲聞藏,生聲聞人。即是一切諸天之眼,即是一切人之正道,即是一切畜生依處,即是餓鬼解脫之處,即是地獄無上之尊,即是一切十方眾生無上之器,即是十方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父母也。善男子!是故此經攝一切法。如我先說:此經雖攝一切諸法,我說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法。善男子!若離如是三十七品,終不能得聲聞正果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不見佛性及佛性果。以是因緣,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七品,性非顛倒,能壞顛倒;性非惡見,能壞惡見;性非怖畏,能壞怖畏;性是淨行,能令眾生畢竟造作清淨梵行。」
[0834b29]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亦復能作無漏法因,如來何故不說有漏為淨梵行?」
[0834c02] 「善男子!一切有漏即是顛倒,是故有漏不得名為清淨梵行。」
[0834c03]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世第一法為是有漏?是無漏耶?」
[0834c04] 佛言:「善男子!是有漏也。」
[0834c05] 「世尊!雖是有漏,性非顛倒。何故不名清淨梵行?」
[0834c06] 「善男子!世第一法無漏因故,似於無漏;向無漏故,不名顛倒。善男子!清淨梵行發心相續乃至畢竟,世第一法唯是一念,是故不得名淨梵行。」
[0834c09]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眾生五識亦是有漏,非是顛倒,復非一念,何故不名清淨梵行?」
[0834c11] 「善男子!眾生五識雖非一念,然是有漏、復是顛倒。增諸漏故,名為有漏;體非真實,著想故倒。云何名為體非真實,著想故倒?非男女中生男女想;乃至舍宅、車乘、瓶、衣亦復如是,是名顛倒。善男子!三十七品性無顛倒,是故得名清淨梵行。善男子!若有菩薩於三十七品知根、知因、知攝、知增、知主、知導、知勝、知實、知畢竟者,如是菩薩則得名為清淨梵行。」
[0834c20]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知根乃至知畢竟耶?」
[0834c21]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菩薩發問為於二事:一者、為自知故,二者、為他知故。汝今已知,但為無量眾生未解啟請是事。是故,我今重讚歎汝,善哉,善哉。
[0834c24] 「善男子!三十七品根本是欲,因名明、觸,攝取名受,增名善思,主名為念,導名為定,勝名智慧,實名解脫,畢竟名為大般涅槃。善男子!善欲即是初發道心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是故我說欲為根本。善男子!如世間說,一切苦惱,愛為根本;一切疾病,宿食為本;一切斷事,鬪諍為本;一切惡事,虛妄為本。」
[0835a03]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此經中說:『一切善法,不放逸為本。』今乃說欲。是義云何?」
[0835a05] 佛言:「善男子!若言生因,善欲是也;若言了因,不放逸是。如世間說一切果者,子為其因;或復有說子為生因,地為了因。是義亦爾。」
[0835a08]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來先於餘經中說:『三十七品,佛是根本。』是義云何?」
[0835a10] 「善男子!如來先說:『眾生初知三十七品,佛是根本。』若自證得,欲為根本。」
[0835a11] 「世尊!云何明、觸名之為因?」
[0835a12] 「善男子!如來或時說明為慧、或說為信。善男子!信因緣故親近善友,是名為觸;親近因緣得聞正法,是名為觸;因聞正法,身、口、意淨,是名為觸;因三業淨獲得正命,是名為觸。因正命故,得淨根戒;因淨根戒,樂寂靜處;因樂寂靜,能善思惟;因善思惟,得如法住;因如法住,得三十七品,能壞無量諸惡煩惱,是名為觸。
[0835a19] 「善男子!受名攝取,眾生受時能作善惡,是故名受為攝取也。善男子!受因緣故,生諸煩惱,三十七品能破壞之,是故以受為攝取也。
[0835a22] 「因善思惟能破煩惱,是故名增。何以故?勤修習故,得如是等三十七品。
[0835a24] 「若觀能破諸惡煩惱要賴專念,是故以念為主。如世間中一切四兵隨主將意;三十七品亦復如是,皆隨念主。
[0835a27] 「善男子!既入定已,三十七品能善分別一切法相,是故以定為導。
[0835a28] 「是三十七品分別法相智為最勝,是故以慧為勝。
[0835a29] 「如是智慧知煩惱已,智慧力故,煩惱消滅。如世間中四兵壞怨,或一、或二,勇健者能;三十七品亦復如是,智慧力故能壞煩惱,是故以慧為勝。
[0835b04] 「善男子!雖因修習三十七品獲得四禪、神通、安樂,亦不名實;若壞煩惱、證解脫時乃名為實。是三十七品發心修道,雖得世樂及出世樂、四沙門果及以解脫,亦不得名為畢竟也。若能斷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是名涅槃。是故,我說畢竟者即大涅槃。
[0835b11] 「復次,善男子!善愛念心即是欲也。因善愛念親近善友,故名為觸,是名為因。因近善友,故名為受,是名攝取。因近善友能善思惟,故名為增。因是四法能生長道——所謂欲、念、定、智——是即名為主導勝也。因是三法得二解脫——除斷愛故得心解脫、斷無明故得慧解脫——是名為實。如是八法畢竟得果名為涅槃;故名畢竟。
[0835b19] 「復次,善男子!欲者即是發心出家,觸者即是白四羯磨,是名為因。攝者即是受二種戒:一者、波羅提木叉戒,二者、淨根戒,是名為受、是名攝取。增者即是修習四禪,主者即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導者即是阿那含果,勝者即是阿羅漢果,實者即是辟支佛果,畢竟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0835b26] 「復次,善男子!欲名為識,觸名六入,攝名為受,增名無明,主名名色,導名為愛,勝名為取,實名為有,畢竟者名生、老、病、死。」
[0835b29] 迦葉菩薩言:「世尊!根本、因、增,如是三法云何有異?」
[0835c01] 「善男子!所言根者,即是初發;因者,即是相似不斷;增者,即是滅相似已能生相似。復次,善男子!根即是作,因即是果,增即可用。善男子!未來之世雖有果報,以未受故,名之為因;及其受時,是名為增。復次,善男子!根即是求,得即是因,用即是增。善男子!是經中,根即是見道,因即修道,增者即是無學道也。復次,善男子!根即正因,因即方便因;從是二因獲得果報,名為增長。」
[0835c10]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畢竟者即是涅槃。如是涅槃云何可得?」
[0835c11]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修十想,當知是人能得涅槃。云何為十?一者、無常想,二者、苦想,三者、無我想,四者、厭離食想,五者、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六者、死想,七者、多過罪想,八者、離想,九者、滅想,十者、無愛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修習如是十種想者,是人畢竟定得涅槃。不隨他心,自能分別善、不善等,是名真實稱比丘義乃至得稱優婆夷義。」
[0835c21] 迦葉菩薩言:「世尊!云何名為菩薩乃至優婆夷等修無常想?」
[0835c22]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初發心,二、已行道。無常想者亦復二種:一、麁,二、細。初心菩薩觀無常想時作是思惟:『世間之物凡有二種:一、內,二、外。如是內物無常、變異,我見生時、小時、大時、壯時、老時、死時,是諸時節各各不同,是故當知內物無常。』復作是念:『我見眾生或有肥鮮,具足色、力,去來、進止自在無礙;或見病苦,色力毀悴,顏貌羸損,不得自在;或見財富庫藏盈溢;或見貧窮,觸事斯乏;或見成就無量功德;或見具足無量惡法。是故定知內法無常。』復觀外法:『子時、牙時、莖時、葉時、花時、果時,如是諸時各各不同。如是外法或有具足、或不具足,是故當知一切外物定是無常。』既觀見法是無常已,復觀聞法:『我聞諸天具足成就極妙快樂,神通自在,亦有五相。是故當知即是無常。復聞劫初有諸眾生各各具足上妙功德,身光自照,不假日月。無常力故,光滅德損。復聞昔有轉輪聖王統四天下,成就七寶,得大自在,而不能壞無常之相。』復觀大地:『往昔之時安處布置無量眾生,間無空處如車輪許,具足生長一切妙藥,叢林、樹木、果實滋茂。眾生薄福,令此大地無復勢力,所生之物遂成虛耗。是故當知:內、外之法一切無常。』是則名為麁無常也。
[0836a17] 「既觀麁已,次觀細者。云何名細?菩薩摩訶薩觀於一切內外之物乃至微塵,在未來時已是無常。何以故?具足成就破壞相故。若未來色非無常者,不得言色有十時差別。云何為十?一者、膜時,二者、泡時,三者、胞時,四者、肉團時,五者、肢時,六者、嬰孩時,七者、童子時,八者、少年時,九者、盛壯時,十者、衰老時。菩薩觀膜:若非無常,不應至胞;乃至盛壯非無常者,終不至老。若是諸時非念念滅終不漸長,應當一時成長具足。無是事故,是故當知定有念念微細無常。復見有人諸根具足,顏色暐曄,後見枯悴,復作是念:『是人定有念念無常。』復觀四大及四威儀,復觀內外各二苦因:飢、渴、寒、熱。復觀是四,若無念念微細無常,亦不得說如是四苦。若有菩薩能作是念,是名菩薩觀細無常。
[0836b04] 「如內、外色,心法亦爾。何以故?行六處故。行六處時,或生喜心、或生瞋心、或生愛心、或生念心,展轉異生,不得一種。是故當知:一切色法及非色法悉是無常。
[0836b08] 「善男子!菩薩若能於一念中見一切法生滅無常,是名菩薩具無常想。善男子!智者修習無常想已,遠離常慢、常倒、想倒。
[0836b12] 「次修苦想:『何因緣故有如是苦?』深知是苦因於無常,因無常故,受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因緣故,名為無常。無常因緣故,受內、外苦,飢、渴、寒、熱、鞭打、罵辱,如是等苦皆因無常。復次,智者深觀此身即無常器,是器即苦;以器苦故,所受盛法亦復是苦。
[0836b17] 「善男子!智者復觀:『生即是苦、滅即是苦。苦生、滅故,即是無常,非我、我所。』修無我想。智者復觀:『苦即無常、無常即苦。若苦無常,智者云何說言有我?苦非是我,無常亦爾。如是,五陰亦苦、無常。眾生云何說言有我?』復次,觀一切法有異和合,不從一和合生一切法、亦非一法是一切和合果。一切和合皆無自性,亦無一性、亦無異性、亦無物性、亦無自在。諸法若有如是等相,智者云何說言有我?復作是念:『一切法中無有一法能為作者。若使一法不能作者,眾法和合亦不能作。一切諸法性終不能獨生獨滅,和合故滅、和合故生。是法生已,眾生倒想,言是和合、從和合生。眾生想倒,無有真實,云何而有真實我耶?』是故,智者觀於無我。又復諦觀:『何因緣故眾生說我?是我若有,應一?應多?我若一者,云何而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人、天、地獄、餓鬼、畜生,大、小、老、壯?是故,知我非是一也。我若多者,云何說言眾生我者是一、是遍,無有邊際?若一、若多,二俱無我。』
[0836c09] 「智者如是觀無我已,次復觀於厭離食想,作是念言:『若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云何為食起身、口、意三種惡業?若有眾生為貪食故起身、口、意三種惡業,所得財物眾皆共之,後受苦果無共分者。』
[0836c13] 「善男子!智者復觀:『一切眾生為飲食故身、心受苦,若從眾苦而得食者,我當云何於是食中而生貪著?』是故,於食不生貪心。
[0836c16] 「復次,智者當觀:『因於飲食,身得增長。我今出家,受戒修道,為欲捨身。今貪此食,云何當得捨此身耶?』如是觀已,雖復受食,猶如曠野食其子肉,其心厭惡,都不甘樂。
[0836c20] 「深觀摶食有如是過,次觀觸食如被剝牛為無量虫之所唼食、次觀思食如大火聚、識食猶如三百鑽矛。
[0836c22] 「善男子!智者如是觀四食已,於食終不生貪樂想。若猶生貪,當觀不淨。何以故?為離食愛故。於一切食善能分別不淨之想,隨諸不淨令與相似。如是觀已,若得好食及以惡食,受時猶如塗癰瘡藥,終不生於貪愛之心。善男子!智者若能如是觀者,是名成就厭離食想。」
[0836c29] 迦葉菩薩言:「世尊!智者觀食作不淨想,為是實觀、虛解觀耶?若是實觀,所觀之食實非不淨;若是虛解,是法云何名為善想?」
[0837a03] 佛言:「善男子!如是觀者,亦是實觀、亦是虛解。能壞貪食,故名為實;非虫見虫,故名虛解。善男子!一切有漏皆名為虛,亦能得實。
[0837a06] 「善男子!若有比丘發心乞食,預作是念:『我當乞食,願得好者,莫得麁惡;願必多得,莫令尠少;亦願速得,莫令遲晚。』如是比丘不名於食得厭離想,所修善法日夜衰耗,不善之法漸當增長。善男子!若有比丘欲乞食時先當願言:『令諸乞者悉得飽滿,其施食者得無量福。我若得食,為療毒身,修習善法,利益施主。』作是願時,所修善法日夜增長,不善之法漸當消滅。善男子!若有比丘能如是修,當知是人不空食於國中信施。
[0837a17] 「善男子!智者具足如是四想,能修世間不可樂想,作是念言:『一切世間無處不有生、老、病、死,而我此身無處不生。若世間中無有一處當得離於生、老、病、死,我當云何樂於世間?一切世間無有進得而不退失,是故世間定是無常。若是無常,云何智人而樂於世?一一眾生周遍經歷一切世間具受苦樂,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雖為四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終生於畜生道中,或為師子、虎、兕、豺、狼、象、馬、牛、驢。』次觀轉輪聖王之身,統四天下,豪貴自在,福盡貧困,衣食不供。智者深觀如是事已,生於世間不可樂想。
[0837a29] 「智者復觀:『世間有法,所謂舍宅、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香花、瓔珞、種種伎樂、財物、寶貨,如是等事皆為離苦,而是等物體即是苦,云何以苦欲離於苦?』善男子!智者如是觀已,於世間物不生愛樂而作樂想。
[0837b05]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嬰重病,雖有種種音樂、倡伎、香花、瓔珞,終不於中生貪愛樂;智者觀已亦復如是。
[0837b08] 「善男子!智者深觀:『一切世間非歸依處、非解脫處、非寂靜處、非可愛處、非彼岸處、非是常樂我淨之法,若我貪樂如是世間,我當云何得離是法?如人不樂處闇而求光明,還復歸闇——闇即世間,明即出世——若我樂世,增長黑闇,遠離光明,闇即無明,光即智明,是智明因即是世間不可樂想。一切貪結雖是繫縛,然我今者貪於智明,不貪世間。』智者深觀如是法已,具足世間不可樂想。
[0837b18] 「善男子!有智之人已修世間不可樂想,次修死想。觀是壽命常為無量怨讎所遶,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於屠所。」
[0837b22] 迦葉菩薩言:「世尊!云何智者觀念念滅?」
[0837b23] 「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術,聚在一處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箭俱發俱墮。』復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墮,我能一時以手接取。』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說疾不?」
[0837b27] 迦葉菩薩言:「如是。世尊!」
[0837b28] 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復速是人,有飛行鬼復速地行,四天王疾復速飛行,日月神天復速四王,行堅疾天復速日月,眾生壽命復速堅疾。善男子!一息、一眴,眾生壽命四百生滅。智者若能觀命如是,是名能觀念念滅也。
[0837c04] 「善男子!智者觀命繫屬死王:『我若能離如是死王,則得永斷無常壽命。』復次,智者觀是壽命,猶如河岸臨峻大樹、亦如有人作大逆罪及其受戮無憐惜者、如師子王大飢困時、亦如毒蛇吸大風時、猶如渴馬護惜水時、如大惡鬼瞋恚發時;眾生死王亦復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觀,是則名為修習死想。
[0837c11] 「善男子!智者復觀:『我今出家,設得壽命七日七夜,我當於中精勤修道,護持禁戒,說法教化,利益眾生。』是名智者修於死想。復以七日七夜為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時、乃至出息入息之頃,我當於中精勤修道,護持禁戒,說法教化,利益眾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
[0837c18] 「智者具足如上六想,即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樂修想,三者、無瞋想,四者、無妬想,五者、善願想,六者、無慢想,七者、三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足七想,是名沙門、名婆羅門、是名寂靜、是名淨潔、是名解脫、是名智者、是名正見、名到彼岸、名大醫王、是大商主、是名善解如來祕密,亦知諸佛七種之語,名正見知,斷七種語中所生疑網。
[0837c26] 「善男子!若人具足如上六想,當知是人能呵三界、遠離三界、滅除三界,於三界中不生愛著,是名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是十想,即得稱可沙門之相。」
[0838a01] 爾時,迦葉菩薩即於佛前以偈讚佛:
「憐愍世間大醫王, 身及智慧俱寂靜,
無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禮無上尊。
發心畢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難,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禮初發心。
初發已為人天師, 勝出聲聞及緣覺,
如是發心過三界, 是故得名最無上。
世救要求然後得, 如來無請而為師,
佛隨世間如犢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來功德滿十方, 凡下無智不能讚,
我今讚歎慈悲心, 為報身、口二種業。
世間常樂自利益, 如來終不為是事,
能斷眾生世果報, 是故我禮自他和。
世間逐親作益厚, 如來利益無怨、親,
佛無是相如世人, 是故其心等無二。
世間說異作業異, 如來如說業無差,
凡所修行斷諸行, 是故得名為如來。
先已了知煩惱過, 示現處之為眾生,
久於世間得解脫, 樂處生死慈悲故。
雖現天身及人身, 慈悲隨逐如犢子,
如來即是眾生母, 慈心即是小犢子。
自受眾苦念眾生, 愍悲念時心不悔,
憐愍心盛不覺苦, 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來雖作無量福, 身、口、意業恒清淨,
常為眾生不為己, 是故我禮清淨業。
如來受苦不覺苦, 見眾生苦如己苦,
雖為眾生處地獄, 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眾生受異苦, 悉是如來一人苦,
覺已其心轉堅固, 故能勤修無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 愍念眾生如子想,
眾生不知佛能救, 故謗如來及法、僧。
世間雖具眾煩惱, 亦有無量諸過惡,
如是眾結及罪過, 佛初發心已能壞。
唯有諸佛能讚佛, 除佛無能讚歎者,
我今唯以一法讚, 所謂慈心遊世間。
如來是慈大法聚, 是慈亦能度眾生,
即是無上真解脫, 解脫即是大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75 大般涅槃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蕭鎮國大德輸入,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