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khāvatīvyūhasūtra (Wuliang Qingjing Pingdeng Jue Jing)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四後漢月氏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0295b20] ◎佛告阿逸菩薩等:「若曹於是世能自制心正意、身不作惡者,是為大德善,都為八方上下最無有比。所以者何?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中,諸天人民皆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教化。今我於是世間為佛,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作佛為最劇。教語人民令絕五惡、令去五痛、令去五燒;降化其心令持五善,得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0295b27] 佛言:「何等為五惡?何等為五痛?何等為五燒中者?何等為消化五惡、令持五善者?何等為持五善,得其福德長壽度世泥洹之道?」
[0295c01] 佛言:「其一惡者,諸天、人民、下至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欲為眾惡。
[0295c03] 「強者伏弱,轉相剋賊,自相殺傷,更相食噉,不知為善,惡逆不道,受其殃罰,道之自然,當往趣向。神明記識,犯之不貰,轉相承續,故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人,有聾、盲、瘖瘂、愚癡、弊惡,下有尫狂不及逮之屬。其有尊貴、豪富、高才明達、智慧勇猛,皆其前世宿命,為善慈孝,布恩施德。故有官事、王法、牢獄,不肯畏慎作惡入法,受其過讁重罰致劇,求望解脫難得度出。今世有是目前現在,壽終尤劇,入其窈冥,受身更生,譬若王法劇苦極刑。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屬貿身形,改惡易道,壽命短長,魂神命精,自然入趣。受形寄胎當獨值向,相從共生,轉相報償,當相還復。殃惡讁罰,眾事未盡終不得離。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臨時卒暴至,應時恒取自然之道,皆當善惡歸之,是為一大惡、為一痛、為一燒。
[0295c21] 「勤苦如是,愁毒呼嗟,比如劇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一大善。」
[0296a01] 佛言:「其二惡者,世間帝王、長吏、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婦略無義理,不從政令。轉淫奢驕慢,各欲快意,恣心自在,更相欺調,殊不懼死。心口各異,言念無實,佞諂不忠,諛媚巧辭。行不端正,更相嫉憎,轉相讒惡,陷入惡枉。主上不明,心不察照,任用臣下,臣下存在。淺度能行,知其形勢,在位不正,為其所調。妄捐忠良,不當天心,甚違道理,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弟欺其兄、婦欺其夫。室家中外知識相紹,各懷貪婬,心獨恚怒,蒙聾愚癡欲益多。有尊卑、上下,無男、無女,無大、無小,心俱同然,欲自厚己。破家、亡身,不顧念前後,家室親屬坐之破族。
[0296a13] 「或時家中內外、知識朋友、鄉黨市里愚民轉共從事,更相利害。爭錢財鬪,忿怒成仇;轉爭勝負,慳富焦心;不肯施與,專專守惜。愛寶貪重,坐之思念,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所恃怙,獨來獨去,無一隨者。善惡禍福,殃咎讁罰,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毒苦,然後乃悔,當復何及?
[0296a20] 「或時世人愚心少智,見善誹謗恚之,不肯慕及。但欲為惡,妄作非法;但欲盜竊,常懷毒心;欲得他人財物,用自供給,消散摩盡,賜復求索;邪心不正,常獨恐怖,畏人有色,臨時不計,事至乃悔。今世現在,長吏牢獄,自然趣向,受其殃咎。世間貧窮、乞丐、孤獨,但坐前世宿命,不信道德、不肯為善。今世為惡,天神別籍,壽終入惡道,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二大惡、二痛、二燒。
[0296b02] 「勤苦如是,比如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眾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二大善。」
[0296b06] 佛言:「其三惡者,世間人民寄生相因,共依居天地之間,處年壽命無能幾歲。至有豪貴者、賢明善人;下有貧賤、尫羸愚者;中有不良之人,但懷念毒惡,身心不正,常念婬泆,煩滿胸中;愛欲交錯,坐起不安;貪意慳惜,但欲唐得;眄睞細色,惡態婬泆。有婦厭憎,私妄出入,持家所有,相結為非,聚會飲食,自共作惡。興兵作賊,攻城格鬪,劫殺截斷,強奪不道,取人財物。偷竊趣得,不肯治生;所當求者,不肯為之;惡心在外,不能專作;欲擊成事,恐勢迫脅,持歸給家。共相生活,恣心快意,極身作樂,行亂他人婦女。或於其親屬,不避尊卑、長老,眾共憎惡,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復不畏縣官、法令無所避,錄如是之惡,自然牢獄,日月照識、神明記取、諸神攝錄。
[0296b21] 「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度脫,痛不可言,是為三大惡、三痛、三燒,勤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眾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三大善。」
[0296b28] 佛言:「其四惡者,諸惡人不能作善,自相壞敗,轉相教令,共作眾惡。主為傳言,但欲兩舌、惡口、罵詈、妄語,相嫉更相鬪亂。憎嫉善人,敗壞賢善,於傍快惡。復不孝順供養父母,輕易師父知識,無信難得誠實。自言尊貴有道,橫行威武,加捲力勢,侵剋易人不能自知。為惡無自羞慚,自用頗健,令人承事敬畏。復不敬畏天地、神明、日月,亦不可教令作善,不可降化,自用偃蹇,謂常當爾。亦復無憂哀心,亦不知恐懼,恣意憍慢如是,天神記識。
[0296c09] 「賴其前世宿命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今世作惡,福德盡儩,諸善鬼神各去離之,身獨空立,無所復依。受重殃讁,壽命終身惡繞歸,自然迫促,當往追逐,不得止息。自然眾惡共趣頓乏,其有名籍在神明所,殃咎引牽當值相得,當往趣向。受過讁罰,身心摧碎,神形苦極,不得離却,但得前行,入於火鑊。當是時悔復何益?當復何及?
[0296c17] 「天道自然,不得蹉跌,故有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屬,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
[0296c20] 「勤苦如是,比如火起燒人身。人能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眾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
[0296c25] 佛言:「其五惡者,世人徙倚懈惰,不肯作善,不念治生,妻子飢寒,父母俱然。欲呵教其子,其子惡心,瞋目應怒。言令不和,違戾反逆劇於野人,比若怨家,不如無子。妄遍假貸,眾共患厭,尤無反復,無有報償之心,窮貧困乏,不能復得。辜較諧聲,放縱遊散,串數唐得,自用賑給,不畏防禁。飲食無極,喫酒嗜美,出入無有期度。魯扈抵突,不知人情,睢眄強制。見人有喜,憎嫉恚之。無義無禮,自用職當,不可諫曉。亦復不憂念父母、妻子有無,又復不念卒報父母之德,亦復不念師父之恩。心常念惡、口常言惡,日不成就。不信道德、不信有賢明先聖、不信作善為道可得度世、不信世間有佛。欲殺羅漢、鬪比丘僧,常欲殺人——欲殺父母、兄弟、妻子、宗親、朋友。父母、兄弟、妻子、宗親、朋友憎惡見之,欲使之死。不信佛經語、不信人壽命終盡死,後世復生、不信作善得善、不信作惡得惡。
[0297a14] 「如是曹人——男子、女人——心意俱然,違戾反逆,愚癡濛澒,瞋怒嗜欲,無所識知。自用快善為大智慧,亦不知所從來、生死所趣向。不肯慈孝,惡逆天地,於其中間求望僥倖,欲得長生、躬得不死。會當歸就生死勤苦善惡之道,身所作惡,殃咎眾趣,不得度脫。亦不可降化令作善,慈心教語開導生死、善惡所趣有是,復不信之。然苦心與語欲令度脫,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至,至時皆悔。其後乃悔,當復何及?不豫計善,臨窮何益?
[0297a24]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窕,浩浩茫茫,轉相承受。善惡、毒痛,身自當之,無有代者。道之自然,隨其所行,追命所生,不得縱捨。善人行善,從善慈孝、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見耳。教語人民,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0297b02] 「如是,世人不可悉道,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
[0297b05] 「勤苦如是,比如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眾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
[0297b09] 佛告阿逸菩薩等:「我皆語若曹,是世五惡勤苦如是,令起五痛、令起五燒,展轉相生。世間人民不肯為善,欲作眾惡,敢有犯此諸惡事者皆悉自然,當更具歷入惡道中。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壽終趣入至極大苦,愁痛酷毒,自相焦然,轉相燒滅。至其後共作怨家,更相傷殺,從小微起至大困劇,皆從貪淫財色、不肯忍辱施與、各欲自快、無復有曲直、欲得健名、為癡欲所迫、隨心思想不能得也,結憤胸中。財色縛束無有解脫、不知厭足;厚己諍欲,無所省錄,都無義理,不隨正道。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知施善,威勢無幾,隨惡名焦。身坐勞苦,久後大劇自然隨逐,無有解已。王法施張,自然糺舉,上下相應;羅網綱紀,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0297b26] 佛語阿逸菩薩等:「若世有是佛,皆慈愍哀之,威神摧動眾惡諸事皆消化之。令得去惡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莫不承奉。施行經法,不敢違失度世無為泥洹之道,快善極樂,甚明無極。」
[0297c01] 佛言:「若曹諸天、帝王、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熟思惟之,能自於其中端心正行。其主上為善率化,撿御其下,教語人民,轉相勅令、轉共為善、轉相度脫,各自端守,慈仁愍哀,終身不殆,尊聖敬孝,通洞博愛。佛語教令無敢虧負,當憂度世泥洹之道;當憂斷截生死、痛痒,拔惡根本;當憂斷絕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惡苦之道;當勱佛世,堅持經道,無敢失也。」
[0297c10] 佛言:「若曹當作善者,云何第一急?當自端身、當自端心、當自端目、當自端耳、當自端鼻、當自端口、當自端手、當自端足。能自撿斂,莫妄動作,身心淨潔,俱善相應。中外約束,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常和,身行當專,行步坐起不動。作事所為當先熟思慮計之,揆度才能、視瞻圓規,安定徐作為之;作事倉卒,不豫熟計,為之不諦,亡其功夫,敗悔在後,唐苦亡身。至誠忠信,得道絕去。」
[0297c19] 佛言:「若曹於是益作諸善,布恩施德,能不絕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展轉復相教化,作善為德。如是經法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者,勝於無量清淨佛國作善百歲。所以者何?無量清淨佛國皆積德眾善,無為自然,在所求索,無有諸惡大如毛髮。」
[0297c25] 佛言:「於是作善十日十夜者,其得福勝於他方佛國中人民作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皆悉作善,作善者多、為惡者少,皆有自然之物,不行求作便自得之;是間為惡者多、為善者少,不行求作不能得也。人能自端制作善,至心求道,故能爾耳。是間無有自然,不能自給,當行求索,勤苦治生。轉相欺怠,調作好惡,得其財物歸給妻子。飲苦食毒,勞心苦身,如是至竟,心意不專,周旋不安。人能自安靜為善,精進作德,故能爾耳。」
[0298a06] 佛言:「我皆哀若曹及諸天、帝王、人民,皆教令作諸善、不為眾惡,隨其所能輒授與道,教戒開導悉奉行之。則君率化為善教令臣下、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夫教其婦,室家內外、親屬、朋友轉相教語,作善為道。奉經持戒,各自端守,上下相撿,無尊、無卑,無男、無女,齋戒清淨,莫不歡喜。和順義理,勸樂慈孝,自相約撿。其有得佛經語悉持思之,不當所作如犯為之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棄邪為正,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劇,如貧人得寶。
[0298a16] 「佛所行處、所在郡國,輒授與經戒,諸天、日月、星辰、諸神、國王、傍臣、長吏、人民、諸龍、鬼神、泥犁、禽獸承奉行之,則君改化為善,齋戒精思,淨自湔洒,端心正行,居位嚴慓,教勅率眾為善,奉行道禁,令言令止;臣事其君,忠直受令,不敢違負。父子言令孝順承受,兄弟、夫婦、宗親、朋友,上下相令,順言和理,尊卑、大小轉相敬事,以禮如義不相違負,莫不改往修來,洒心易行端正中表,自然作善所願輒得。感善降化自然之道,求欲不死則可得長壽,求欲度世則可得泥洹之道。」
[0298a27] 佛言:「佛威神尊重,消惡化善莫不度脫。今我出於天下,在是惡中於苦世作佛,慈愍哀傷,教語開道,諸天、帝王、傍臣左右、長吏、人民,隨其心所欲願樂皆令得道。佛諸所行處、所更過歷郡國、縣邑、丘聚、市里,莫不豐熟,天下太平,日月運照,倍益明好;風雨時節,人民安寧;強不凌弱,各得其所。無惡歲疾疫、無病瘦者、兵革不起、國無盜賊、無有怨抂、無有拘閉者。君臣、人民莫不歡喜,忠慈至誠,各自端守,皆自然守國,雍和孝順,莫不歡樂。有無相與布恩施德,心歡樂與皆相敬愛,推財讓義,謙讓於先。前後以禮敬事,如父、如子,如兄、如弟,莫不仁賢,和順禮節都無違諍,快善無極。」
[0298b11] 佛言:「我哀子曹欲度脫之,劇父母念子。今八方上下諸天、帝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得佛經戒、奉行佛道,皆得明慧,心悉開解,莫不得過度脫憂苦者。今我作佛在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降化五惡、消盡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去毒苦,令得五善明好,燒惡不起。我般泥洹去後,經道稍稍斷絕,人民諛諂淳為眾惡,不復作善,五燒復起,五痛劇苦——復如前法——自然還復,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為若曹小道之耳。」
[0298b21] 佛告阿逸菩薩等:「若曹各思持之,展轉相教戒,如佛經法無敢犯也。」
[0298b23] 阿逸菩薩長跪叉手言:「佛所說甚苦痛,世人為惡甚劇,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脫之,皆言:『受佛重教,請展轉相承。』不敢犯也。」
[0298b26] 佛告阿難:「我哀若曹,令悉見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所居國土。若欲見之不?」
[0298b28] 阿難則大喜,長跪叉手言:「願皆欲見之。」
[0298b29] 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當日沒處——為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地言:『南無無量清淨平等覺。』」
[0298c02] 阿難言:「諾,受教。」則起更被袈裟西向拜——當日所沒處——為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腦著地言:「南無無量清淨平等覺。」
[0298c05] 阿難未起,無量清淨佛便大放光明威神,則遍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國,天地則皆為大震動。諸天無央數天地、須彌山羅寶、摩訶須彌大山羅寶、諸天地大界、小界,其中諸有大泥犁、小泥犁,諸山林、溪谷、幽冥之處,皆則大明,悉雨大開闢。
[0298c10] 則阿難、諸菩薩、阿羅漢等,諸天、帝王、人民,悉皆見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國土七寶已,心皆大歡喜踊躍,悉起為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腦著地,皆言:「南無無量清淨三藐三佛陀。」
[0298c14] 無量清淨佛放光明威神已,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悉見無量清淨佛光明,莫不慈心歡喜作善者。諸有泥犁、禽獸、薜荔,諸有考治勤苦之處,則皆休止不復治,莫不解脫憂苦者。諸有盲者則皆得視,諸跛躄蹇者則皆得走行,諸病者則皆愈起,諸尫者則皆強健;愚癡者則皆更黠慧,諸有婬泆瞋怒者皆悉慈心作善,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鍾鼓、琴瑟、箜篌、樂器諸伎,不鼓皆自作音聲;婦女珠環皆自作聲;百鳥、畜獸皆自悲鳴。當是之時莫不歡喜得過度者。
[0298c25] 則時爾日,諸佛國中諸天人,莫不持天上華香來下於虛空中,悉皆供養,散諸佛及無量清淨佛上。諸天各共大作萬種自然伎樂,樂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當是之時,甚快樂不可言。
[0299a01] 佛告阿難、阿逸菩薩等:「我說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國土自然七寶,當無有異乎?」
[0299a03] 阿難長跪叉手言:「佛說無量清淨佛國土快善,如佛所說無有一異。」
[0299a04] 佛言:「我說無量清淨佛功德國土快善,晝夜一劫尚復未竟,我但為若曹小說之耳。」
[0299a06] 阿逸菩薩則長跪叉手問佛言:「今佛國從是間當有幾阿惟越致菩薩往生無量清淨佛國?願聞之。」
[0299a08] 佛言:「若欲知者,明聽著心中。」
[0299a09] 阿逸菩薩言:「受教。」
[0299a09] 佛言:「從我國當有七百二十億阿惟越致菩薩皆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一阿惟越致菩薩者,前後供養無央數諸佛,以次如彌勒皆當作佛——及其餘諸小菩薩輩者無央數不可復計,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
[0299a14] 佛告阿逸菩薩:「不但我國中諸菩薩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復有佛亦復如是。第一佛名光遠炤,其國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二佛,佛名寶積,其國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三佛,名儒無垢,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四佛,名無極光明,其國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五佛,名於世無上,其國有六百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六佛,名勇光,其國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七佛,名具足交絡,其國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八佛,名雄慧王,其國有八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九佛,名多力無過者,其國有八百一十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佛,名吉良,其國有萬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一佛,名慧辯,其國有萬二千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二佛,名無上華,其國有諸菩薩無央數不可復計——皆阿惟越致、皆智慧勇猛、各供養無央數諸佛,以一時俱心願欲往生——皆當生無量清淨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三佛,名樂大妙音,其國有七百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
[0299b12] 佛言:「是諸菩薩——皆阿惟越致——諸比丘僧中及小菩薩輩無央數,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不獨是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當往生也,都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菩薩輩各各如是,皆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其無央數都共往會,無量清淨佛國大眾多不可復計,我但說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名字,晝夜一劫尚未竟。我但復說佛國諸比丘僧眾、菩薩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人數,說之一劫不休止尚未竟。我但為若曹總攬都小說之耳。」
[0299b23] 佛語阿難阿逸菩薩等:「其世間帝王、人民、善男子、善女人,前世宿命行善所致相祿,迺當聞無量清淨佛聲,慈心歡喜,我代之喜。」
[0299b25] 佛言:「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衣毛為起拔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薩、非凡人。其有人民——男子、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不信有佛者、不信佛經語、不信有比丘僧、心中狐疑都無所信者,皆故從惡道中來,生愚蒙不解宿命,殃惡未盡、未當得度脫,故心中狐疑不信向耳。」
[0299c04] 佛言:「我語若曹,若曹所當作善法皆當奉行信之。無得以我般泥洹去後故,若曹及後世人無得復言:『我不信有無量清淨佛國。』我故令若曹悉見無量清淨佛國土,所當為者若自求之。我具為汝曹道說經戒順法,若曹當如佛法持之,無得毀失。
[0299c10] 「我持是經以累汝曹,汝曹當堅持之,無得為妄增減是經法。我般泥洹去後,經道留止千歲,千歲後經道斷絕,在心所願皆可得道。」
[0299c13] 佛言:「師開導人耳目,智慧明達,度脫人令得善,舍泥洹之道。常當慈孝,於佛如父母;常念師恩,當念不斷絕,則得道疾。」
[0299c16] 佛言:「天下有佛者甚難得值,人有信受師法經語深者亦難得值,若有沙門、若師為人說佛經者甚難得值。」
[0299c18] 佛說是經時,則萬二千億諸天人民皆得天眼徹視,悉一心皆為菩薩道;則二百二十億諸天人民皆得阿那含道;則八百沙門皆得阿羅漢道;則四十億菩薩皆得阿惟越致。
[0299c23] 佛說經已,諸菩薩、阿羅漢、諸天、帝王、人民皆大歡喜,前趣為佛作禮,遶佛三匝,以頭面著佛足而去。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四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1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