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 of Buddhist Teachings Compiled During the Kaiyuan Era 開元釋教錄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開元釋教錄卷第二庚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總括群經錄上之二
[0487b15] 吳孫氏。前都武昌。後都建業
[0487b16] 從孫權 ( 諡 大祖文皇帝) 黃武元年壬寅。至孫皓 (無 諡 ) 天 紀四年庚子。凡經四主五十九年。緇素五人。
所出經等并及失譯。總一百八十九部。四百 一十七卷 (於中六十一部九十二卷見在一百二十八部三百二十五卷闕本) 。
* 吳沙門維祇難 (二部六卷經集)
* 沙門竺律炎 (四部六卷經集)
* 優婆塞支謙 (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經律集)
* 沙門康僧會 (七部二十卷經集)
* 沙門支彊梁接 (一部六卷經)
* 魏吳兩代諸失譯經 (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
* 阿差末菩薩經四卷 (初出與西晉法護阿差末及無盡意經等並同本見吳別二錄)
* 法句經二卷 (初出亦云法句集尊者法救撰與律炎支謙共出見僧祐錄吳錄云竺卷未詳)
[0487b28] 右二部六卷 (法句經二卷見在阿差末四卷闕本) 。
[0487b29] 沙門維祇難吳云障礙。本印度人。世奉異道 以火祠為上。時有天竺沙門。習學小乘多行 道術。經遠行逼暮欲寄難家宿。難家既奉異
道猜忌釋子。乃處之門外露地而宿。沙門夜 密加呪術。令難家所事之火歘然變滅。於是 舉家共出啟請沙門入室供養。沙門還以呪
術變火令生。難既覩沙門神力勝己。即於佛 法大生信樂。乃捨本所事出家為道。依此沙 門以為和上。受學三藏妙善四含。遊化諸國
莫不皆奉。與同伴竺律炎發自西域因到江 左。以孫權黃武三年甲辰。於武昌郡共竺律 炎出阿差末等經二部。而祇難及炎既未善
方音。翻梵之際頗有不盡。志存義本辭近朴 質。
* 摩登伽經三卷 (見法上錄與支謙共出與舍頭諫經等同本或二卷第四譯)
* 三摩竭經一卷 (初出見始興錄與分惒檀王經同本異出一名須摩提女經一名難國王經一 名恕惒檀王經)
* 佛醫經一卷 (與支越共出非是全典從大經略出或云佛醫王經見寶唱錄)
* 梵志經一卷 (見始興錄)
[0487c19] 右四部六卷 (前三部五卷見在後一部一卷闕本) 。
[0487c20] 沙門竺律炎印度人也。解行清厲內外博通。 與維祗難同遊吳境。維祗卒後。以孫權黃龍 二年庚戌。於楊都譯摩登伽等經四部。其名
群錄不同。或云將炎。或云持炎。或云律炎。未 詳孰是故備列之。
* 大明度無極經四卷 (第二出或六卷亦直云大明度經與道行小品等同本見竺道祖魏 吳錄及僧祐等錄)
* 阿彌陀經二卷 (內題云佛說諸佛阿彌陀三邪三佛薩捿檀過度人道經第三出亦名無量壽 見竺道祖僧祐二錄與世高等譯小異)
* 菩薩本業經一卷 (亦直名本業經亦名淨行品經是華嚴淨行品異譯見僧祐錄長房錄中 本業之外別載淨行品者誤也)
* 維摩詰經二卷 (維摩詰說不思議法門之稱一名佛法普入道門三昧經第二出或三卷見竺 道祖僧祐二錄與漢佛調等譯少異)
* 慧印三昧經一卷 (亦直云慧印經一名寶田慧印三昧經初出與如來智印經同本見道祖 僧祐二錄)
* 九色鹿經一卷 (出六度集異譯見法上錄)
* 老女人經一卷 (安公云出阿毘曇吳錄直云老女經或云老母經初出見僧祐錄)
* 犢子經一卷 (見法上錄初出與乳光佛經等同本)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一卷 (見長房錄第三出與唐譯緣 起聖道經等同本)
* 了本生死經一卷 (安公云出生經祐按五卷生經無此名見僧祐錄與稻芉經同本異出 謙自注并製序安公序云漢末出謙注)
* 龍施女經一卷 (初出與龍施菩薩本起經同本祐云別錄所載安錄無)
* 八吉詳神呪經一卷 (初出或無神字或云八吉祥經與八陽神呪經等同本房云見古錄)
* 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卷 (亦直云微密持經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經初出與出 生無量門持經等同本見僧叡二秦錄及僧祐錄)
* 華積陀羅尼神呪經一卷 (見寶唱錄或無神字與華聚陀羅尼等同本)
* 持句神呪經一卷 (初出見長房錄與陀隣尼鉢經等同本亦云出陀羅尼句)
* 私訶昧經一卷 (第二出或云私訶末一名菩薩道樹亦名道樹三昧見道安支敏度僧 祐等三錄祐云此經即是菩薩道樹)
* 菩薩生地經一卷 (一名差摩竭經初出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 孛經一卷 (亦云孛抄經祐云今孛經一卷即是第二出見僧祐錄及別錄)
* 月明菩薩經一卷 (或加三昧字一名月明童子經一名月明童男經見僧祐錄)
* 三品弟子經一卷 (一名弟子學有三輩經見長房錄)
* 法律三昧經一卷 (亦直云法律經第二出見長房錄)
* 梵志阿颰經一卷 (一名阿颰摩納經安錄直云阿拔經亦名佛開解梵志阿颰經出長阿含 第十三卷異譯見長房錄)
* 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 (一名梵網經房云見別錄出長阿含第十四卷異譯)
* 七知經一卷 (或作七智見長房錄出中阿含第一卷異譯)
* 釋摩男本經一卷 (祐錄無本字一名五陰因事經安錄云出中阿含第二十五異譯見竺道 祖吳錄及僧祐錄)
* 諸法本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二十八異譯見長房錄)
* 弊魔試目連經一卷 (一名魔嬈亂房云見舊錄出中阿含第三十卷異譯)
* 賴吒和羅經一卷 (或云羅漢賴吒和羅經與後漢支曜出者少異出中阿含第三十一異譯 祐云別錄所載安錄中無)
* 梵摩喻經一卷 (或作渝字見道祖僧祐二錄出中阿含第四十一異譯)
* 齋經一卷 (一名持齋經見別錄及僧祐錄出中阿含第五十五異譯)
* 須摩提女經一卷 (出增一阿含第二十二異譯見長房錄)
* 不自守意經一卷 (或無意字或云自守亦不自守經出雜阿含第十一卷異譯見長房錄)
* 五母子經一卷 (見長房錄初出與沙彌羅經同本)
*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 (黃武年譯第四出亦云太子本起瑞應亦直云瑞應本起 與孟詳出者小異陳郡謝鏘吳郡張洗等筆受魏河東王桓詳定見始興僧祐二錄)
* 龍王兄弟經一卷 (一名難龍王經或無王字一名降龍王經初出見長房錄)
* 長者音悅經一卷 (一云長者音悅不蘭迦葉經亦直云音悅經初出見長房錄)
* 七女經一卷 (亦云七女本經安公云出阿毘曇初出見僧祐錄)
* 八師經一卷 (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初出)
* 蓱沙王五願經一卷 (或作瓶字一名弗沙迦王經見長房錄初出安公云出中阿含檢無)
* 義足經二卷 (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寶唱二錄初出有一十六經)
* 須摩提長者經一卷 (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見長房錄)
* 阿難四事經一卷 (見僧祐錄及別錄)
* 未生怨經一卷 (見長房錄)
* 四願經一卷 (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 里氏梵志經一卷 (房云見別錄)
* 猘狗經一卷 (見長房錄)
* 孫多耶致經一卷 (或云梵志孫多耶致經見長房錄安公云出中阿含檢無)
* 戒銷災經一卷 (亦云戒銷伏災經見舊錄)
* 撰集百緣經十卷 (見內典錄)
* 菩薩本緣經二卷 (亦云菩薩本緣集經或二卷或四卷天竺沙門僧伽斯那撰見長房 錄)
* 惟日雜難經一卷 (見長房錄上見存已下闕)
* 摩訶般若波羅蜜呪經一卷 (或無摩訶字見寶唱錄)
* 法鏡經二卷 (或一卷第二出祐云見別錄安錄中無又長房等錄更有郁伽長者經二卷亦云謙譯即 是此經不合重載)
*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 (初出見長房錄)
* 阿差末菩薩經四卷 (見吳錄第三出與維祇難所譯本同文異)
* 小阿差末經二卷 (見別錄及僧祐錄既加小字與次前經應非同本)
* 大般泥洹經二卷 (第三出此略大本序分哀歎品為二卷後三紙小異耳見竺道祖吳 錄安公云出長阿含祐云今長阿含與此異)
* 佛以三車喚經一卷 (見長房錄云出法華應出第二卷譬喻品)
* 不莊校女經一卷 (初出見寶唱錄)
* 須賴經一卷 (或云須賴菩薩經第三出與白延等出者同本別譯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 菩薩修行經一卷 (初出見寶唱錄)
* 演道俗業經一卷 (初出見舊錄或無業字)
* 方等首楞嚴經二卷 (黃武年譯第二出與後漢支纖等出者同本見竺道祖吳錄安錄中 無祐無方等字云見別錄)
*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 (初出或無經字見僧祐錄)
* 法滅盡經一卷 (初出或云法沒盡或云空寂菩薩所問經見長房錄)
* 七佛神呪經一卷 (一本無經字見長房錄)
* 摩訶精進經一卷 (亦云大精進經見長房錄)
* 十二門大方等經一卷 (安錄無祐云見別錄)
* 佛從上所行三十偈經一卷 (或無經字見僧祐錄)
* 四十二章經一卷 (第二出與摩騰譯者小異文義允正辭句可觀見別錄)
* 禪祕要經四卷 (或無經字初出見吳別二錄)
* 堅意經一卷 (或云堅心經第二出見長房錄)
* 勸進學道經一卷 (一本無勸字初出見長房錄)
* 恒水戒經一卷 (或無戒字第二出見舊錄)
* 七漏經一卷 (房云見別錄)
* 悔過法經一卷 (或無法字一名序十方禮拜悔過文見僧祐錄)
* 賢者德經一卷 (見僧祐錄)
* 梵志結淨經一卷 (見長房錄)
* 阿質國王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惟婁王師子潼譬喻經一卷 (一本無譬喻字見長房錄)
* 藍達王經一卷 (一云目連功德經亦云目連因緣功德經見吳錄)
* 百喻經一卷 (見長房錄)
* 五陰事經一卷 (見長房錄)
* 魔化作比丘經一卷 (見長房錄)
* 優多羅母經一卷 (一本無母字見僧祐錄)
* 人民求願經一卷 (見長房錄)
* 修行方便經二卷 (亦云修行方便禪經見吳錄)
* 法句經二卷 (第二出亦法句集見別錄及僧祐錄)
[0489b01] 右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 (惟日雜難經上五十一部六十九卷 見在摩訶般若呪下三十七部四十九卷闕本) 。
[0489b03] 優婆塞支謙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也。祖 父法度以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 善中郎將。越年七歲騎竹馬戲於隣家。為狗
所囓脛骨傷碎。隣人欲殺狗取肝傅瘡。越曰。 天生此物為人守吠。若不往君舍狗終不見 囓。此則失在於我不關於狗。若殺之得差尚
不可為。況於我無益而空招大罪。且畜生無 知豈可理責。由是隣人感其言至遂不復殺。 十歲學漢書。十三學婆羅門書。並得精妙兼
通六國語音。初桓靈世支讖譯出法典。有支 亮字紀明。資學於讖。謙又受業於亮。博覽經 籍莫不明練。世間藝術多所綜習。其為人細
長黑瘦。眼多白而睛黃。時人為之語曰。支郎 眼中黃形體雖細是智囊。其本奉大法精練 經旨。獻帝之末漢室大亂。與鄉人數十共奔
於吳。初發日唯有一被。有一客隨之大寒無 被。越呼客共眠。夜將半客奪其被而去。明旦 同侶問被所在。越曰。昨夜為客所奪。同侶咸
曰。何不相告。答曰。我若告發卿等必以劫罪 罪之。豈宜以一被而殺一人乎。遠近聞者莫 不歎服。後吳主孫權聞其博學有才慧即召
見之。因問經中深隱之義。越應機釋難無疑 不折。權大悅拜為博士。使輔導東宮甚加寵 祑。越以大教雖行而經多梵文莫有解者。既
善華戎之語。乃收集眾本譯為吳言。從權黃 武二年癸卯至亮建興二年癸酉三十餘載。 譯大明度等經八十八部。曲得聖義辭旨文
雅。又依無量壽中本起經製讚菩薩連句梵 唄三契。注了本生死經。皆行於世。後太子登 位。遂隱於穹隘山不交世務。從竺法蘭道人
更練五戒。凡所遊從皆沙門而已。後卒於山 中。春秋六十。吳主孫亮與眾僧書曰支恭明 不救所疾。其業履冲素始終可高。為之惻愴
不能已已。其為時所惜如此謙所出經部卷 多少諸說不定。其僧祐三藏記唯載三十六 部。祐錄謙傳云出二十七經。慧皎高僧傳 乃有四十九經。長房錄中便載一百二十九
部。今以房錄所載多是別生或異名重載。今 隨次刪之如後所述。
* 鹿子經 (與西晉竺法護所出鹿母經文同)
* 申日經 (亦與法護所出月光童子經同)
* 出家功德經 (今有兩本一是秦譯附於秦錄一從賢愚抄出今附別生錄中)
* 金剛清淨經 (亦云金剛三昧本姓清淨不滅不壞經後漢失譯錄中復載詳文非是支謙所出今移 附秦錄)
* 大慈無減經
* 寶女問三十二相經
* 魔女聞佛說法得男身經 (大慈無減等三經並出大集經)
* 寶海寂志成就大悲經 (出悲華經)
* 普廣菩薩經 (即別行隨願往生經是出灌頂經)
* 摩調王經 (出六度經)
* 佛為訶利曠野鬼說法經 (或云訶利出中阿含)
* 枯樹經 (或上加大字)
* 鷹鷂獵經
* 鵄鳥事經 (枯樹等三經並出增一阿含)
* 色無常經
* 諸漏盡經 (或無漏字)
* 雪山無獼猴經 (或作猨猴或無無字)
* 無母子經
* 不淨觀經
* 三種良馬經
* 四種良馬經
* 壽命促經
* 河中草龜經
* 國王成就五法久存於世經
* 佛為外道須深說離欲經 (色無常等十一經並出雜阿含)
* 是我所經
* 梵志經 (上二經並出生經)
* 桀貪王經 (出義足經)
* 外道仙尼說度經
* 度梵志經 (上二經小乘抄)
* 瞎鼈經
* 梵志問佛世間增減經
* 三魚失水經
* 甘露道經
* 降千梵志經
* 梵志子死稻敗經
* 護口意經
* 梵志問佛師經
* 法施勝經
* 水上泡經 (瞎鼈等十經並出出曜經)
* 修行慈經 (出修行道地經)
* 度脫狗子經 (出雜譬喻)
[0490a28] 右大慈無減經等三十八部三十八卷。長 房等錄並云謙譯。今按隋代二本眾經錄及 新括出別生抄經等。此等並從諸經抄出。
不合足為翻譯之數。今存實錄故並刪之。
* 六度集經八卷 (或九卷或云六度無極度經或云度無極集或云雜無極經見竺道祖吳錄及 僧祐錄)
* 舊雜譬喻經二卷 (內典有舊字房錄中無亦云雜譬集經或無集字見高僧傳及長房錄)
* 吳品經五卷 (祐錄無經字云凡有十品第三出房云即是小品般若見僧祐錄)
* 菩薩淨行經二卷 (是大集寶髻品異譯或直云淨律經云赤烏年出見竺道祖吳錄)
* 權方便經一卷 (與順權方便經等同本初出見吳錄及別記)
* 菩薩二百五十法經一卷 (或二卷以此替大僧二百五十戒示皓者是見高僧 傳及長房錄)
* 坐禪經一卷 (見長房錄)
[0490b13] 右七部二十卷 (六度等二部十卷見在吳品等五部十卷闕本) 。
[0490b14] 沙門康僧會其先康居國人。世居印度。其父 因商賈移于交阯。會年十餘歲二親並亡。以 至性奉孝服畢出家厲行甚峻。為人弘雅有
識量篤志好學。明解三藏 博 覽六經。天文圖 緯多所綜涉。辯於樞機善屬文翰。時孫權 稱制江左而佛教未行。先有優婆塞支謙宣譯
經典。既初染大法風化未全。僧會欲使道振 江左。興立圖寺。乃杖錫東遊。以吳赤烏十年 初達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時吳國以初
見沙門。覩形未及其道疑為矯異。有司奏曰。 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恒事應檢察。 權曰。吾聞漢明夢神號稱為佛。彼之所事豈
其遺風耶。即召會詰問。有何靈驗。會曰。如來 遷迹忽逾千載。遺骨舍利神曜無方。昔阿育 王起塔乃八萬四千。夫塔寺之興所以表遺
化也。權以為誇誕。乃謂會曰。若能得舍利當 為造塔。如其虛妄國有常刑。會請期七日。乃 謂其屬曰。法之興廢在此一舉。今不至誠後
將何及。乃共潔齋靖室以銅瓶加持燒香禮 請。七日期畢寂然無應。求申二七亦復如之。 權曰。此寔欺誑將欲加罪。更請三七。權又
特聽。會謂法屬曰。宣尼有言文王既沒文不 在茲乎。法雲應降而吾等無感何假王憲當 以誓死為期耳。三七日暮猶無所見莫不震
懼。既入五更忽聞瓶中鎗然有聲。會自往視 果獲舍利。明旦呈權。舉朝集觀五色光焰照 曜瓶上。權自手執瓶寫于銅盤。舍利所衝
盤即破碎。權肅然驚起曰。希有之瑞也。會 進而言曰。舍利威神豈直光相而已。乃劫燒 之火不能焚。金剛之杵不能碎。權命令試之。
會更誓曰。法雲方被蒼生仰澤。願更垂神迹 以廣示威靈。乃置舍利於鐵鉆上使力者擊 之。於是砧鎚俱陷舍利無損。權大嗟服即為
建塔。以始有佛寺故號建初寺。因名其地為 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至孫皓即政法 令苛虐廢棄淫祀。乃及佛寺並欲毀壞。皓曰。
此由何而興。若其義教真正。與聖典相應者。 當存奉其道。如其無實皆悉焚之。諸臣僉曰。 佛之威力不同餘神。康會感瑞大皇創寺。今
若輕毀恐貽後悔。皓遣張昱詣寺誥會昱雅 有才辯難問從橫。會應機騁詞文理鋒出。自 旦至夕昱不能屈既退。會送于門時。寺側有
淫祀者。昱曰。玄化既孚此輩何故近而不革。 會曰。震霆破山聾者不聞非音之細。苟在理 通則萬理懸應。如其阻塞則肝膽楚越。昱還
歎會才明。非臣所測。願天鑒察之。皓大集朝 賢以馬車迎會。會就坐。皓問曰。佛教所明善 惡報應何者是耶。會對曰。夫明主以孝慈訓
世。則赤烏翔而老人見。仁德育物。則醴泉涌 而嘉禾生。善既有瑞惡亦如之。故為惡於隱 鬼得而殺之。為惡於顯人得而誅之。易稱積
善餘慶。詩詠求福不回。雖儒典之格言即佛 教之明訓。皓曰。若然則周孔已明何用佛教。 會曰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於釋教則備極
幽微。故行惡則有地獄長苦。修善則有天宮 永樂。舉茲以明勸助不亦大哉。皓當時無以 折其言。皓雖聞正法而昏暴之性不勝其虐。
後使宿衛兵入後宮治園。於地得一金像高 數尺呈皓。皓使著不淨處至四月八日以穢 汁灌之。共諸群臣笑以為樂。俄爾之間舉身
大腫陰處尤痛叫呼徹天。太史占言。犯大神 所為。即祈祀諸廟而苦痛彌劇。婇女先有 奉法者。因問訊云。陛下就佛圖中求福不。皓
舉頭問曰。佛神大耶。婇女云。佛為大聖天 神所尊。皓為心悟具語意故。婇女即迎像 置殿上。香湯洗數十過燒香懺悔。皓叩頭于
枕自陳罪狀。有頃痛間遣使至寺問訊。諸道 人請會說法。會即隨入。皓具問罪福之由。會 為敷析詞甚精要。皓先有才解欣然大悅。因
求看沙門戒。會以戒文祕禁不可輕宣。乃取 本業百二十五願分為二百五十事。行住坐 臥皆願眾生。皓見慈願廣普益增善意。即就
會受五戒旬日疾瘳。乃於會所住更加修飾。 號為天子寺。宣示宗室莫不必奉。會在吳朝 亟說正法。以皓性兇麁不及妙義。唯敘報應
近事以開其心。至吳天紀四年四月晧降晉。 九月會遘疾而終。是歲晉武太康元年也。至 晉成咸和中蘇峻作亂焚會所建塔。司空何
充復更修造。平西將軍逍誘世不奉法傲篾 三寶。入此寺謂諸道人曰。久聞此塔屢放光 明。虛誕不經所未能信。若必自覩所不論耳。
言竟塔即出五色光照曜堂剎。誘肅然毛竪 由此信敬。於寺東更立小塔。遠由大聖神感 近亦康會之力。故圖寫厥像傳之于今。孫綽
為之贊曰。會公簫瑟寔惟令質。心無近累 情有餘逸。厲此幽夜振彼尤黜。超然遠詣卓 矣高出。會以權太元元年辛未。於所創建初
寺譯六度等經七部。並妙得經體文義允正。 又傳泥洹唄聲清靡哀亮一代模式。又長房 等錄更有阿難念彌經鏡面王經。察微王經
梵皇王經上之四經雖云會譯。然並出六度 集中。不合為正譯之數。今載別生錄中。復有 法鏡經注解二卷道樹經注解一卷安般經注
解一卷。已上三經會兼製序。三經會雖注解 本非僧會所翻。故亦不為會譯之數。兼前七 部今並刪之。
* 法華三昧經六卷 (一本有正字初出與法護正法華等同本見竺道祖魏錄亦見始興錄)
[0491b25] 右一部六卷本闕。
[0491b26] 沙門支彊梁接。吳云正無畏。西域人。以孫亮 五鳳二年乙亥。於交州譯法華三昧經。沙門 竺道馨筆受。長房內典二錄編於曹魏之代。
今依交州及始興地割入吳錄。
* 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二卷 (出虫經或云不思議功德或直 云功德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一卷 (舊錄云七佛姓字經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五異譯)
* 雜阿含經一卷 (見舊錄出雜阿含中異譯)
* 阿毘曇甘露味論二卷 (或無論字亦云甘露味阿毘曇或云甘露味經尊者瞿沙 造)
[0491c07] 上見存已下闕。
* 蜀普曜經八卷 (似是蜀土所出第一譯)
* 長者子誓經一卷 (見舊錄第二出)
* 無端底持經一卷 (舊錄云無端底總持經第二出)
* 蜀首楞嚴經二卷 (見舊錄似蜀土所出第三譯)
* 後出首楞嚴經二卷 (見舊錄云有十偈第四譯)
* 阿惟越致轉經一十八卷 (見舊錄)
* 摩訶乘經十四卷 (或云摩訶衍)
* 摩訶衍優波提舍經五卷 (祐云摩訶乘)
* 三昧王經五卷
* 梵王請問經五卷
* 佛從兜率降中陰經四卷 (出王宗錄)
* 四天王經四卷 (疑四部四本)
* 魔王請問經四卷
* 釋提桓因所問經三卷
* 大梵天王請轉法輪經三卷
* 法華光瑞菩薩現壽經三卷 (今疑抄正法華)
* 普賢菩薩答難二千經三卷
* 梵天王請佛千首經二卷 (又大梵天王經二卷似此)
* 菩薩常行經一卷 (見舊錄)
* 熒火六度經一卷 (舊錄有明度經一卷云一名熒火明度經)
* 內禪波羅蜜經一卷 (見舊錄)
* 六波羅蜜經一卷 (見舊錄)
* 大總持神呪經一卷 (見舊錄亦云總持呪經)
* 阿惟越致菩薩戒經一卷 (舊錄無菩薩字)
* 雜數經二十卷 (見舊錄)
* 那先譬喻經四卷 (見舊錄)
* 太子試藝本起經二卷
* 深斷連經二卷
* 摩訶目揵連與佛捔能經一卷 (見舊錄)
* 阿難得道經一卷 (見舊錄)
* 阿難般泥洹經一卷 (見舊錄)
* 阿那律念復生經一卷 (見舊錄)
* 沙門分衛見怪異經一卷 (見舊錄)
* 弟子本行經一卷 (見舊錄高僧傳云白法祖譯)
* 為壽盡天子說法經一卷 (舊錄云命盡天子經)
* 魔試佛經一卷 (見舊錄)
* 阿須倫問八事經一卷 (舊錄云阿須倫所問八事經)
* 摩竭王經一卷 (舊錄云摩竭國王經)
* 薩波達王經一卷 (見舊錄祐錄云菩和達王經)
* 年少王經一卷 (見舊錄)
* 是光大子經一卷 (見舊錄)
* 長者難提經一卷 (見舊錄)
* 女利行經一卷 (見舊錄)
* 四婦因緣經一卷 (見舊錄)
* 須多羅經一卷 (舊錄云須多羅入胎經)
* 墮迦經一卷 (見舊錄晉言堅強既曰晉言合編晉錄或作隋字)
* 盤達龍王經一卷 (見舊錄)
* 牛米自供養經一卷 (舊錄無養字)
* 行牧食牛經一卷 (見舊錄或作放字)
* 墮釋迦牧牛經一卷 (見舊錄或作隨字)
* 法嚴經一卷 (見舊錄疑即是等入法嚴經)
* 壁四經一卷 (見舊錄)
* 止寺中經一卷 (見舊錄)
* 安般行道經一卷 (見舊錄)
* 解慧微妙經一卷 (見舊錄)
* 失道得道經一卷 (見舊錄)
* 心情心識經一卷 (見舊錄云有注)
* 檢意向正經一卷 (見舊錄)
* 道德果證經一卷 (見舊錄)
* 父子因緣經一卷 (見舊錄)
* 小觀世樓炭經一卷 (見舊錄)
* 大四諦經一卷 (見舊錄)
* 五方便經一卷 (見舊錄)
* 五惟越羅名解說經一卷 (見舊錄)
* 五陰經一卷 (見舊錄)
* 中五濁世經一卷 (見舊錄)
* 大七車經一卷 (見舊錄)
* 八正邪經一卷 (見舊錄祐云八正八邪經)
* 八總持經一卷 (見舊錄)
* 八輦經一卷 (見舊錄)
* 大十二因緣經一卷 (見舊錄)
* 十八難經一卷 (見舊錄)
* 五十二章經一卷 (見舊錄別有孝明四十二章經)
* 百八愛經一卷 (見舊錄似抄五蓋疑結經)
* 小安般舟三昧經一卷 (見舊錄)
* 禪數經一卷 (見舊錄)
* 群生偈經一卷 (見舊錄)
* 大戒經一卷 (見舊錄)
* 衣服制經一卷 (見舊錄)
* 沙彌離威儀經一卷 (見舊錄)
* 道本五戒經一卷 (見舊錄)
* 威儀經一卷 (見舊錄法經錄中無經字)
* 雜譬喻經八十卷 (見舊錄)
[0492c14] 已上八十七部僧祐失譯錄並載。
[0492c15] 右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 (不思議等四部六卷見在蜀普曜等八十 三部二百五十五卷闕本) 。
[0492c17] 長房等錄魏吳失譯。總有一百一十部一百 九十一卷。云並是古舊二錄失譯諸經。今經 附此以彰遠年無所依據。今以餘二十三部
三十卷。或翻譯有源。或別名異號。或大部流 出。或疑偽非真。今並刪除庶免繁雜。備述如 左。
* 不退轉輪經四卷 (北涼失譯中有此中復載故知是重僧祐錄云安公凉土異經今存凉錄 此中除之)
* 小本起經二卷 (後漢支曜譯)
* 四輩經 (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四輩學經法上錄云西晉竺法護譯)
* 逮慧三昧經 (一名文殊師利問菩薩十事行經單卷月燈經異名)
* 禪行 斂 意經 (亦云禪行檢意經阿那律八念經異名)
* 濡首菩薩經二卷 (即濡首菩薩清淨分衛經是此名但略耳)
* 度無極譬經三卷 (或四卷出大品經)
* 尸呵遍王經 (或作尼字)
* 太子法慧經 (或作惠字尸呵等二經出六度集經)
* 淫人曳踵行經 (出義足經)
* 人詐名為道經
* 貧女聽經
* 蛇齧命終經 (亦云貧女聽經蛇齧命終生天經)
* 國王癡夫人經
* 賣智慧經
* 初受道經
* 學經
* 福經 (學福共是一經)
* 八部僧行名經
* 化譬經 (亦云化喻經人詐名等八經並出雜譬喻)
* 五百婆羅門問有無經 (五百梵志經異名)
* 薩和菩薩經 (亦云國王薩和菩經)
* 慧定普遍神通菩薩經 (亦云慧定普遍國土神通菩薩經)
* 貧女人經 (亦云貧女難陀經)
* 阿秋那經 (亦云阿秋那三昧經五百婆羅門等五經並在疑偽錄)
[0493a22] 西晉司馬氏都洛陽 (亦云北晉)
[0493a23] 起武帝太始元年乙酉至慜帝建興四年景 子。凡經四帝五十二年。緇素一十二人。所出 經戒集等及新舊集失譯諸經。總三百三十
部合五百九十卷 (於中一百五十六部三百二十一卷見在一百七十七部二百六十九卷 闕本) 。
* 西晉沙門竺法護 (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經戒集)
* 沙門彊梁婁至 (一部一卷集)
* 沙門安法欽 (五部一十六卷經集)
* 沙門無羅叉 (一部三十卷經)
* 優婆塞竺叔蘭 (二部五卷經)
* 沙門白法祖 (一十六部一十八卷經)
* 沙門釋法立 (四部一十二卷經集)
* 沙門釋法炬 (四十部五十卷經律)
* 清信士聶承遠 (二部三卷經)
* 清信士聶道真 (二十四部三十六卷經律)
* 沙門支法度 (四部五卷經)
* 沙門若羅嚴 (一部一卷經)
* [0493b13] 新舊諸失譯經 (五十八部五十九卷五十五部五十六卷新附三部三卷舊集)
*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十五卷 (初出或十卷與大般若第二會及放光大品並 同本亦云光讚摩訶般若經凡二十七品太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見道安錄及僧祐錄)
* 密迹金剛力士經七卷 (或五卷或四卷或八卷太康元年十月八日出亦直云密 迹經見支敏度竺道祖及僧祐三錄今編入寶積當第三會)
* 菩薩說夢經二卷 (見法上錄今編入寶積當第四會改名淨居天子會法上錄云護公所出 詳文乃非且依上錄為定)
* 寶髻菩薩所問經二卷 (一名菩薩淨行經舊錄直云寶髻經是別譯大集寶髻品 太熈元年七月十四日出見道真僧祐二錄今入寶積當四十七會)
* 普門品經一卷 (初出亦云普門經與寶積文殊普門會等同本太康八年正月十一日出見 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胞胎經一卷 (舊錄云胞胎受身經太安二年八月一日出與寶積處胎會同本見聶道真錄及 僧祐錄)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或直云嚴淨淨土經亦云佛土嚴淨經太 熈元年譯初出與寶積文殊授記會等同本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祐錄)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或云郁伽長者經即大郁伽經或二卷第四出 與安玄法鏡及寶積郁伽長者會等同本見道安敏度僧祐三錄)
* 幻士仁賢經一卷 (或云仁賢幻士經初出與寶積授幻師記會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須摩提經一卷 (初出亦直云須摩提菩薩經與寶積妙慧會等同本見聶道真竺道祖僧祐等 三錄)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 (第二出亦云阿闍貰女 經亦云阿述達女經建武元年譯見真敏祐等三錄祐房二錄別存無憂施經祐錄更載阿闍貰王女經二俱誤 也)
* 離垢施女經一卷 (初出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與寶積無垢施會等同本見道真僧祐 二錄內典錄內更載無垢施應辯經者誤也彼道真譯如後所顯)
* 如幻三昧經二卷 (第二出或三卷或四卷與寶積善住意會等同本見僧祐錄)
* 太子刷護經一卷 (初出見法上錄與寶積阿闍世王子會等同本)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第二出或一卷太康六年六月十七日出或云 大善權經或云慧上菩薩經或云善權方便經或云善權方便所度無極經見真祐二錄)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 (初出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譯或無所問二 字亦云彌勒本願經一名彌勒難經與寶積彌勒所問會等同本見道真道祖僧祐三錄)
* 阿差末經七卷 (題云晉曰無盡意或四卷或五卷出大集第三譯元嘉元年十一月一日出或 加菩薩字見真祐二錄祐房二錄重載無盡意經四卷誤也)
* 大哀經八卷 (舊錄云如來大哀經元康元年七月七日出八月二十三已訖有二十八品是大集初 品別譯或六卷或七卷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祐錄)
* 寶女所問經三卷 (太康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出是大集寶女品異譯或四卷亦直云寶女 問慧經亦云寶女三昧經見道袒僧祐二錄)
* 無言童子經二卷 (或云無言菩薩經是大集無言品異譯或一卷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是華嚴十住品異譯見隋沙門法經錄祐房二錄直云菩 薩十住即此行道品是)
*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或十卷元康元年十一月二 十一日出是華嚴十地品異譯見聶道真及僧祐二錄)
*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二卷 (一名普賢菩薩定意或直云等目菩薩經或三 卷是新華嚴十定品異譯舊經無此品見僧祐錄)
* 如來興顯經四卷 (一名興顯如幻經元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是華嚴經如來性起品 及十忍品異譯見聶道真及僧祐二錄)
* 度世品經六卷 (或云度世經或五卷元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出是華嚴離世間品異譯見聶道 真僧祐二錄)
* 方等般泥洹經二卷 (初出與隋譯四童子經同本或無般字或三卷或云大般泥洹經太 始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出見道真僧祐二錄)
* 普曜經八卷 (一名方等本起安公云出方等部永嘉二年五月於天水寺出第二譯沙門康殊白法 巨等筆受見古真祐三錄)
* 正法華經十卷 (或云方等正法華或七卷二十七品太康七年八月十日出第三譯清信士張 士明張仲正聶承遠等筆受見真祐二錄)
*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 (初出安公云出方等部亦直云頂王經一名維摩詰子問經亦云善 思童子經凡四名見支敏度錄及僧祐錄)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二卷 (初出或三卷亦云佛昇忉利天品經 與道神足經等同本太始年出見聶道真及僧祐錄)
* 阿惟越致遮經三卷 (初出或四卷或云阿惟越致經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於燉煌出與 不退轉經廣博嚴淨經同本異譯見真祐二錄)
* 等集眾德三昧經三卷 (初出舊錄云等集眾德經或直云等集經與集一切福德 經等同本或二卷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持心梵天經四卷 (一名莊嚴佛法又名等御諸法凡十七品或六卷初出或加所問二字或 直云持心經太康七年三月十日出聶承遠筆受見舊真祐三錄)
* 持人菩薩經四卷 (初云持人菩薩所問陰種諸入以了道慧經初出或三卷與持世經同 本異出見僧祐錄)
*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 (天竺薩和鞞日僧迦或無學字初出與方廣總持經同本見竺道祖 錄及僧祐錄)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三卷 (初出或無現字與方廣寶篋經等同本太始六年十 月出或二卷亦直云寶藏經見僧祐錄長房錄中別載寶藏經二卷誤之甚也)
* 無極寶三昧經一卷 (初出或云無極寶經與寶如來三昧同本永嘉元年三月三日出 見別錄及聶道真僧祐二錄)
* 普超三昧經三卷 (第二出或四卷一名阿闍世王品太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或無三 昧字或上加文殊師利安錄云更出阿闍世王經見祖祐二錄)
* 無所希望經一卷 (第二出或作悕字一名象步經與象腋經等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大淨法門經一卷 (題云大淨法門品上金光首女所問溥首童真所開化經初出與大莊 嚴法門經等同本建興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見聶道真及僧祐二錄)
* 順權方便經二卷 (一名轉女身菩薩經或作惟權舊錄云順權女經亦云隨權女經第二出 或一卷見道真僧祐二錄祐房二錄別存隨權女經誤也)
* 太子沐魄經一卷 (第三出六度集第四卷異譯或作暮魄見僧祐錄)
* 月光童子經一卷 (初出一名月明童子經或名申日經與德護長者經等同本見僧祐錄)
* 乳光佛經一卷 (第二出亦云乳光經與犢子經等同本異出見僧祐錄)
* 無垢賢女經一卷 (第二出或名胎藏經與轉女身經等同本見聶道真錄祐房二錄載胎藏 經即此無垢賢女經是)
* 決定總經一卷 (初出或云決總持經與謗佛經同本見僧祐錄)
*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一卷 (亦云搏證自誓三昧經或云如來自誓三昧經 第二出與漢安世高自誓三昧經同本見僧祐錄)
* 龍施菩薩本起經一卷 (舊錄云龍施本經或云龍施女經第二出與龍施女經同 本見僧祐錄)
* 八陽神呪經一卷 (亦直云八陽經第二出與八吉祥呪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 盂蘭盆經一卷 (亦云盂蘭經與報恩奉盆經同本見長房錄)
* 四不可得經一卷 (第二出見聶道真正度僧祐等三錄)
* 梵女首意經一卷 (初出一名首意女經見僧祐錄)
* 寶網經一卷 (初出亦云寶網童子經見聶道真僧祐二錄)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一卷 (初出舊錄云菩薩緣身五十事經亦云五十緣身行 經見竺道祖錄及僧祐錄)
* 須真天子經三卷 (初出或二卷或加所問二字亦云問四事經太始三年十一月八日於 長安青門外白馬寺出安文惠等傳聶承遠等筆受至十二月十三日訖見道祖僧祐二錄)
* 海龍王經四卷 (初出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十日出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諸佛要集經二卷 (天竺曰佛陀僧祇提亦直云要集經初出見僧祐錄)
* 賢劫經十三卷 (題云颰陀劫三昧晉曰賢劫定意經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趙文龍筆受 初出或七卷或十卷見道真僧祐二錄房等別存颰陀劫三昧經誤也)
* 弘道廣顯三昧經四卷 (一名阿耨達龍王所問決諸狐疑清淨品亦名入金剛問 定意經凡十二品或二卷永嘉二年三月出見真祐二錄內典中別載阿耨達經誤也)
* 心明經一卷 (一名心明女梵志婦飯汁施經見僧祐錄)
* 滅十方冥經一卷 (光熈元年八月十四日出或云十方滅冥經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鹿母經一卷 (又別有鹿子經一卷與此全同見僧祐錄)
* 魔逆經一卷 (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於洛陽城四白馬寺出聶道真筆受見僧祐錄及經後記)
* 德光太子經一卷 (或云賴吒和羅所問光德太子經太始六年九月三十日出見竺道祖錄 及僧祐錄)
* 般泥洹後灌臘經一卷 (或云般泥洹後四輩灌臘經亦直云灌像經見長房錄)
* 四輩經一卷 (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四輩學經見法上錄)
* 當來變經一卷 (或云當來變識經見道真僧祐二錄)
* 過去佛分衛經一卷 (舊錄云過世佛分衛經見僧祐錄)
*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 (初出又直云淨律經太康十年四月八日於白馬寺出先 遇西域寂志誦出經本後尚有數品其人忘但宣憶者道真筆授見祖祐二錄)
* 文殊悔過經一卷 (初出或加師利字亦云文殊五體悔過經見僧祐錄)
* 離睡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二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 受歲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二十三卷初異譯見長房錄)
* 樂想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二十六異譯見長房錄)
* 尊上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四十三異譯見長房錄)
* 意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四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 應法經一卷 (亦出中阿含第四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 鴦崛摩經一卷 (或作魔字或云指髻經或云指鬘經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道真僧祐 二錄)
* 力士移山經一卷 (亦直云移山經見僧祐錄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 四未曾有法經一卷 (或無法字亦云四未有經見長房錄亦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 聖法印經一卷 (天竺名阿遮曇摩文圖出雜阿含第三或無法字亦云慧印經元康四年十二 月五日於酒泉郡出竺法首筆受見道真寶唱僧祐三錄)
* 舍頭諫經一卷 (題云舍頭諫晉曰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名虎耳經與摩登伽經等同本第五出 與漢世高出者少異見道安錄祐云虎耳意經)
* 所欲致患經一卷 (初出太安三年正月譯見道真王宗僧祐三錄)
* 瑠璃王經一卷 (第二出或作流離見僧祐錄)
* 生經五卷 (初出或四卷太康六年正月十九日出有五十五經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分別經一卷 (舊云與阿難分別經等同本者非也見長房錄)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卷 (太安二年五月譯或云佛五百弟子 自說本起舊錄云五百弟子自說本末經亦云五百弟子本起經見道真僧祐二錄)
* 大迦葉本經一卷 (或云迦葉本經見僧祐錄)
* 四自侵經一卷 (安康云出阿毘曇見僧祐錄)
* 身觀經一卷 (云出雜阿含檢無見長房錄)
* 修行道地經六經 (初卷題云榆遮伽復彌經晉曰修行道地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出或 七卷二十七品第三出亦直云修行經見祐唱二錄)
* 法觀經一卷 (見長房錄)
[0495b05] 上見存已下闕。
* 新道行經十卷 (亦名小品或七卷祐云更出小品太始八年譯第四出與舊道行等同本房錄 更載小品七卷誤也見祐房二錄藏中者非此本先闕)
* 仁王般若經一卷 (或二卷三十一紙初出房云見晉世雜錄)
* 無量壽經二卷 (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永嘉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第六譯與漢世高支讖 等所出本同文異見竺道祖錄及僧祐錄)
* 菩薩藏經三卷 (初出見長房錄)
* 般舟三昧經二卷 (安公錄云更出般舟三昧經第五出見僧祐錄)
* 菩薩十地經一卷 (亦云大方廣經亦直云十地經初出見僧祐錄)
* 薩芸芬陀利經六卷 (太始元年譯見竺道祖晉世雜錄第二出隋錄云薩曇芸者恐誤祐 錄中無)
* 維摩詰所說法門經一卷 (太安二年四月一日譯第四出見聶道真錄祐錄直 云維摩詰經祐錄又有刪維摩詰經祐云意謂先出維摩繁重護刪出逸偈也)
* 閑居經一卷 (與悲華經等同本異譯初出見僧祐錄)
* 更出阿闍世王經二卷 (第四出見僧祐錄若准安錄但有更出阿闍世王經無普 超三昧祐房二錄雙載二經既梵本同不合再出)
* 彌勒成佛經一卷 (初出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太安二年出一十七紙見聶道真錄及僧祐 錄)
* 十二因緣經一卷 (第四出亦云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見僧祐錄)
* 溫室洗浴眾僧經一卷 (第二出亦直云溫室經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百佛名經一卷 (初出祐無經字見僧祐錄)
*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 (初出元康年出亦直云觀世音受記經見 聶道真僧祐二錄) ◎
* ◎勇伏定經二卷 (安公云更出首楞嚴也康元年四月九日出聶承遠筆受第六譯見道 真僧祐二錄祐房二錄更載首楞嚴二卷者誤也)
* 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一卷 (亦云無思議孩童經亦名無思議光經舊錄 直云孩童經初出見僧祐錄)
*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 (太始七年正月譯初出或三卷或直云超日明經見聶道真錄及僧 祐錄)
* 照明三昧經一卷 (初出見僧祐錄)
* 惟明三十偈經一卷 (或無經字第二出與吳代支謙出者本同見長房錄)
* 法沒盡經一卷 (或云空寂菩薩所問經第二出與支謙出者同本或云法滅盡經見僧祐錄)
* 諸神呪經三卷 (見僧祐錄)
* 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 (見長房錄)
* 小郁伽經一卷 (與大郁伽經不同見僧祐錄或作迦字)
* 諸方佛名功德經一卷 (祐無功德字見僧祐長房二錄)
* 十方佛名經一卷 (祐無經字見僧祐長房二錄)
* 慈仁問八十種好經一卷 (或直云八十種好經見道安錄及長房錄)
* 三十二相因緣經一卷 (或云菩薩三十二相經見道安錄及長房錄)
* 嚴淨定經一卷 (一名序世經見僧祐錄)
* 寶施女經一卷 (一名須摩提法律三昧見僧祐錄及道真錄)
* 金益長者子經一卷 (見僧祐錄)
* 離垢蓋經一卷 (見僧祐錄)
* 慧明經一卷 (見僧祐錄)
* 眾祐經一卷 (見僧祐錄)
* 三轉日明經一卷 (祐錄云月明見僧祐錄)
* 十等藏經一卷 (見僧祐錄)
* 決道俗經一卷 (見僧祐錄)
* 殖眾德本經一卷 (見僧祐錄)
* 小法沒盡經一卷 (見僧祐錄)
* 猛施經一卷 (舊錄云猛施道地經見僧祐錄)
* 目連上淨居天經一卷 (一本無天字房云出佛本行集經見僧祐錄)
* 菩薩齋法經一卷 (或無經字或無法字一名菩薩正齋經一名持齋經一名賢首菩薩齋法 經初出見僧祐長房二錄別載菩薩齋經誤也)
*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 (第二出亦直云悔過經見僧祐錄)
* 佛悔過經一卷 (見僧祐錄)
* 大六向拜經一卷 (舊錄無大字太安元年譯或云尸迦羅越六向拜經出長阿含第十一 異譯見支敏度僧祐寶唱三錄)
* 六十二見經一卷 (亦云梵網六十二見經見道祖僧祐二錄出長阿含第十四異譯)
* 樓炭經六卷 (或五卷或八卷初出是長阿含第四分記世經異譯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安公云出方 等部者不然也)
* 普法義經一卷 (亦云普義經第二出與漢代世高出者大同小異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舍利弗目連遊諸國經一卷 (或云舍利弗摩目建連遊諸四衢經出增一 阿含第四十一異譯見僧祐錄)
* 捺女耆域經一卷 (或云捺女經太安年譯第二出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七女本經一卷 (或云奈女經太安年譯第二出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五蓋疑結失行經一卷 (永寧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第一譯安公云不似護公出見 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 佛為菩薩五夢經一卷 (太安二年五月譯第二出一名佛五夢經一名太子五夢 經一名仙人五夢經見舊錄及道真僧祐二錄)
* 摩目揵連本經一卷 (一名有訶字無揵字見僧祐錄)
* 五福施經一卷 (見僧祐錄)
* 觀行不移四事經一卷 (見僧祐錄)
* 四婦喻經一卷 (見僧祐錄)
* 廬夷亘經一卷 (見僧祐錄)
* 廅羅王經一卷 (見僧祐錄)
* 檀若經一卷 (見僧祐錄)
* 龍施經一卷 (今疑是龍施菩薩本起經見僧祐錄)
* 給孤獨明德經一卷 (舊錄給孤獨氏經見僧祐錄)
* 龍王兄弟陀達誡王經一卷 (見僧祐錄)
* 勸化王經一卷 (見僧祐錄)
* 鴈王經一卷 (見僧祐錄)
* 鴈王五百雁俱經一卷 (見僧祐錄)
* 解無常經一卷 (見僧祐錄)
* 城喻經一卷 (見僧祐錄)
* 降龍經一卷 (見長房錄)
* 邪法經一卷 (見長房錄)
* 犯罪經一卷 (見長房錄)
* 苦應經一卷 (見長房錄)
* 三品修行經一卷 (亦云三品悔過經安公云近代人合大修行經見僧祐長房二錄別存 三品悔過經誤也)
* 夫那羅經一卷 (見長房錄)
* 賈客經二卷 (見僧祐錄)
* 沙門果證經一卷 (見僧祐錄今疑與寂志果經同本)
* 貧女為國王夫人經一卷 (見長房錄)
* 誡王經一卷 (見僧祐錄)
* 誡具經一卷 (見僧祐錄)
* 誡羅云經一卷 (見僧祐錄)
* 比丘尼戒一卷 (祐云比丘尼戒經出十誦律與曇摩持所出少異初出見僧祐錄)
* 迦葉結集傳經一卷 (或無傳字舊錄云迦葉結經或云結集戒經祐云迦葉集結經第二 出見道真僧祐二錄)
* 耆闍崛山解一卷 (見僧祐錄)
* 雜譬喻三百五十首經二十五卷 (祐云譬喻三百首經見僧祐錄 房云見別錄)
[0496c07] 右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 (法觀經上九十一部二百 八卷見在新道行經下八十四部一百四十六卷闕本) 。
[0496c09] 沙門竺曇摩羅察。晉言法護。其先月氏國人。 本姓支氏。世居燉煌郡。年八歲出家事外國 沙門竺高座為師。遂稱竺姓
(秦晉已前沙門多隨師稱姓後因彌天道 安遂總稱釋氏) 誦經日萬言過目則能。而天性純懿操 行精苦。篤志好學萬里尋師。是以博覽六經
遊心七籍。雖世務毀譽未嘗介抱。是時晉武 之世。寺廟圖像雖崇京邑。而方等深經蘊在 葱外。護乃慨然發憤志弘大道。遂隨師至西
域歷遊諸國。外國異言三十六種書護皆遍 學。貫綜詁訓音義字體無不備曉。遂大齎梵 經還歸東夏。自燉煌至長安。後到洛陽及往
江左。沿路傳譯寫為晉文。起武帝太始二 年景戌至慜帝建興元年癸酉。出光讚般若 等經一百七十五部。清信士聶承遠。及子道
真竺法首。陳士倫孫伯虎虞世雅等。皆共承 護旨執筆詳校。而護孜孜所務唯以弘通為 業。終身寫譯勞不告倦。經法所以廣流東夏 者護之力也。末隱居深山。山有清
澗 恒取澡 漱。後有採薪者。穢其水側俄頃而燥。護乃徘 徊歎曰。人之無德遂使清泉輟流。水若永竭 真無以自給。正當移去耳。言訖而泉流滿 澗 。
其幽誠所感皆此類也。故支遁為之像贊云。 護公澄寂道德淵美微吟。穹谷枯泉漱水邈 矣。護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領拔玄致。後立
寺於長安青門外精勤行道。於是德化遐布 聲蓋四遠。僧徒數千咸共宗事。及晉惠西幸 長安。關中蕭條百姓流移。護與門徒避地東 下至澠池。遘疾而卒。春秋七十有八
(護於懷愍之世仍 更出經傳云。惠帝西幸長安。護公避亂東出至澠池卒者或未然也。護世居燉煌而化道周洽。時人咸謂之燉煌菩薩
也。眾錄或云月支菩薩。亦云天竺菩薩者。斯皆重其德稱美其號也。然法護者。此土翻名曇摩羅剎。西方梵稱。而梁僧祐
錄及隋法經錄內立為二人云各別出經小非詳審也。今詳檢群錄。護所出經多少不定。長房錄中其數彌眾。今細尋括
多是別生等經。有非護公所出不可足為正譯之數。今為實錄故總刪之如後所述) 。
* 師子月佛本生經 (或無本字房等諸錄云護公譯詳文乃非今為失譯編於秦錄)
* 法社經 (世注為疑曾見其本是人所造今編疑錄)
* 寶女問慧經
* 梵王變身經 (上二經出大集)
* 四自在神通經 (出自在王經)
* 金剛藏菩薩行經 (出斬備經)
* 光世音經 (出正法華經)
* 寶日光明菩薩經 (亦云寶日光明菩薩問蓮華國相貌經出悲華經)
* 普首童真經 (或作溥字出普超經)
* 隨藍本經
* 馬王經
* 彌勒為女身經
* 摩調王經 (隨藍等四經並出六度集)
* 菩薩悔過法經 (或無經字出龍樹十住論)
* 人從所來經 (亦云人所從來出人本欲生經)
* 貧窮經
* 何苦經 (貧窮等二經並出中阿含)
* 七寶經 (出增一阿含經)
* 醫王經
* 悉鞞梨天子詣佛說偈經
* 四種人經 (醫王等三經並出雜阿含)
* 閑居經
* 總持經 (或云佛心總持)
* 腹使經
* 蜜具經
* 雜讚經 (閑居等五經並出生經)
* 女人慾熾荒迷經
* 多聞經
* 寤意經 (已上三經並出出曜經)
[0497b15] 寶女下二十七經並是別生抄經從大部 出。今並刪之。
* 眾經目錄一卷 (護公自撰非梵本翻敘目錄中列此不復存也)
* 十二遊經一卷 (初出)
[0497b19] 右一部一卷本闕。
[0497b20] 沙門彊梁婁至。晉言真喜。西域人。志情曠 放。弘化在懷。以武帝太康二年辛丑。於廣州 譯。
[0497b23] 十二遊經一部見始興錄及寶唱錄。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 (第二出一名合道神足經或三卷與竺法護所 出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錄)
* 阿育王傳七卷 (或加大字亦云大阿育王經或五卷初出與梁譯育王經同本光熈年譯見竺 道祖錄)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 (初出亦云示現寶藏經或三卷與寶篋經等同本太 安年譯見竺道祖錄)
* 阿闍貰王經二卷 (太康年譯見竺道祖錄第三出與普超經等同本)
* 阿難目佉經一卷 (第三出與微密持經等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錄)
[0497c03] 右五部一十六卷 (前二部十一卷見在後三部五卷闕本) 。
[0497c04] 沙門安法欽。安息國人。學贍眾經幽鑒無滯。 以武帝太康二年辛丑訖惠帝光熙元年丙 寅。於洛陽譯。道神足等經五部。
*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 (第二出與光讚大品等同本或二十卷 亦云放光摩訶般若經亦云摩訶般若放光經元康元年出日經後記)
[0497c09] 右一部三十卷其本見在。
[0497c10] 沙門無羅叉 (經後記云無叉羅) 于闐國人。以惠帝元康 元年辛亥五月十五日於陳留倉恒 (經記作垣) 水
南寺譯放光經一部。至十二月二十四日訖。 河南居士竺叔蘭口傳。祝太玄周玄明筆受。 其經梵本。元是頴川沙門朱士衡。嘗於洛
陽講道行經。至於深義往往不通。每歎此經 大乘之要而譯理不盡。誓志捐身發心尋取。 遂以曹魏甘露五年庚辰。發迹雍州西度流
沙至于闐國。寫得正品梵文九十章六十萬餘 言。以晉太康三年壬寅。遣弟子弗如檀 (晉言法饒) 等十人送還洛陽。未發之間于闐小乘學眾。
遂以白王云。漢地沙門欲以婆羅門書惑亂 正典。王為地主若不禁之將斷大法聾盲漢 地王之咎也。王即不聽齎經。士衡憤慨乃求
燒經為證。王欲試驗乃積薪殿庭以火燒之。 士衡臨階而誓曰。若大法應流漢地者經當 不燒。若其無應命也如何。言已投經不損一
字。皮牒如故更覺光鮮。大眾駭服稱其神感。 遂送達到洛陽住三年。復至許昌二年。後至 陳留水南寺。眾請無羅叉等譯出。而竺道祖
僧祐王宗寶唱李廓法上靈裕等諸錄。並 云朱士衡出者。此蓋據其元尋之人推功歸 之耳。今據經後記支敏度錄諸雜目等。乃是 無叉羅竺叔蘭等共譯。其朱士衡停在于闐
年八十而卒。依西方闍維法薪盡火滅而尸 骸猶全。眾咸驚異乃呪曰。若真得道法當毀 壞。應聲碎散。遂斂骨起塔焉。既在于闐終 亡。其經定非其譯也。
* 異毘摩羅詰經三卷 (祐云異維摩詰經或作思字或二卷元康六年譯第三出與佛調支 謙等所出本同文異見道祖僧祐二錄)
* 首楞嚴經二卷 (元康元年出第七譯與支讖支謙白延法護等所出本同文異見聶道真錄及 僧祐錄)
[0498a13] 右二部五卷其本並闕。
[0498a14] 優婆塞竺叔蘭 (今准僧祐錄中朱士行傳竺叔蘭傳放光經後記支敏度合首楞嚴記皆云叔 蘭是白衣居士長房內典等錄云是沙門首誤也) 。
[0498a16] 本天竺人。祖父婁陀篤志好學清簡有節操。 時國王無道百姓思亂。有賊臣將兵得罪懼 誅。以其國豪呼與共反。婁陀怒曰。君出於
微賤而任居要職。不能以德報恩。而反為逆 謀乎。我寧守忠而死不反而生也。反者懼謀 泄即殺之而作亂。婁陀子達摩尸羅 (晉言法首) 先在
他國。其婦兄二人並為沙門聞父被害國內 大亂。即與二沙門奔晉居于河南生叔蘭。叔 蘭幼而聰辯。從二舅諮受經法一聞而悟。善
梵晉語及書亦兼諸文史。然性頗輕躁遊獵 無度。嘗單騎逐鹿值虎墮馬折其右臂。久之 乃差後馳騁不已。母數訶諫終不改。為之蔬
食乃止。性嗜酒飲至五六升方暢。嘗大醉 臥於路傍。仍入河南郡門喚呼。吏錄送河南 獄。時河南尹樂廣與賓客共酣已醉謂蘭曰。
君僑客何以學人飲酒。叔蘭曰。杜康釀酒天 下共飲何有僑舊。廣又曰。飲酒可爾何以狂 亂乎。答曰。民雖狂而不亂。猶府君雖醉而不
狂。廣大呼。時坐客曰。外國人那得面白。叔蘭 曰。河南人面黑尚不疑。僕面白復何怪耶。於 是賓主歎其機辯遂釋之。頃之無疾暴亡三
日還蘇。自說入一朱門金銀為堂。見一人自 云是其祖父。謂叔蘭曰。吾修善累年今受此 報。汝罪人何得來耶。時守門人以杖驅之入
竹林中。見其獵伴為鷹犬所啄齧流血號叫 求救於叔蘭。叔蘭走避數十步值牛頭人欲 扠之。叔蘭曰。我累世佛弟子常供二沙門何
罪見治。牛頭人答。此雖受福不關獵罪。俄而 見其兩舅來。語牛頭曰。我等二人恒受其供。 惡少善多可得相免。遂隨道人歸。既而還蘇。
於是改節修慈專志經法。以晉惠帝元康元 年。與無羅叉出放光經。後於洛陽自出異毘 摩詰等經二部。既學兼梵晉故譯義精允。後
遭母艱三月便欲葬。有隣人告曰。今歲月不 便可待來年。叔蘭曰。夫生者必有一死。死者 不復再生。人神異塗。理之然也。若使亡母棲
靈有地則烏鳥之心畢矣。若待來年恐逃走 無地何暇奉營乎。遂即葬畢。明年石勒果作 亂寇賊蹤橫。因避地奔荊州。後無疾忽告
知識曰。吾將死矣。數日便卒。識者以為知 命。
* 菩薩逝經一卷 (第三出亦云誓童子經或直名逝經與長者子制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 菩薩修行經一卷 (第三出亦云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亦云長者修行經見長房錄)
* 佛般泥洹經一卷 (出長阿含是初分遊行經異譯亦直云泥洹經見長房錄)
* 大愛道般泥洹經一卷 (出增一阿含第五十卷異譯)
* 賢者五福經一卷 (見長房錄)
[0498c04] 上見在已下闕。
* 嚴淨佛土經二卷 (第二出亦云淨土經與文殊佛土嚴淨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 郁伽羅越問菩薩經一卷 (第五出與漢安公所出法鏡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 等集三昧經一卷 (第二出見長房錄)
* 無量破魔陀羅尼經一卷 (第四出與微密持經等同本異譯)
*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 (第二出見長房錄)
* 惟逮菩薩經一卷 (見高僧傳及僧祐錄)
* 檀特陀羅尼經一卷 (見長房錄)
* 如來興顯經一卷 (見長房錄)
* 善權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海龍王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持心梵志經一卷 (見長房錄)
[0498c16] 右一十六部一十八卷 (賢者五福上五部六卷見在嚴淨佛土下十一部十 二卷闕本) 。
[0498c18] 沙門白遠字法祖本姓萬氏。河內人父威達 以儒雅知名。州府辟命皆不行。祖少發道心 啟父出家。詞理切至父不能奪。遂改服從道。
祖才思俊徹敏朗絕倫。誦經日八九千言。研 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墳索多所該貫。乃於 長安造築精舍以講習為業。白黑宗稟幾亘
千人。晉惠之末太宰河間王顒鎮關中。虛心 敬重待以師友之敬。每至閑辰靜夜輒談講 道德。于時西府初建俊乂甚盛。能言之士咸
伏其遠達。祖既博涉多聞善通梵晉之語。於 惠帝代譯菩薩逝經等一十六部。後忽謂弟 子及諸道人云。我數日對當至。便辭別作素
書分布經像及資財訖。時張輔為秦州刺史 祖與俱往。明晨詣輔共語。忽忤輔意遂為所 害。時人以為知宿命矣。後少時有人姓李名
通。死而更蘇云。見祖法師在閻羅王處為王 講首楞嚴經。云講竟應往忉利天。又見祭酒 王浮及道士基公。次被杻械求祖懺悔。昔祖
平素之日與浮每爭邪正。浮屢屈既瞋不自 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殃有所歸 故死方思悔耳。又長房等錄更有七經亦云 祖出。今以並是別生故刪不立。謂。
* 佛問四童子經
* 調伏王子道心經 (已上二經並出大集)
* 五百王子作淨土願經 (或作幼童出普超經)
* 三幼童經 (或作幼童出普超經)
* 二童子見佛說偈供養經 (出雜阿含)
* 五百幼童經 (亦云童子)
* 首達經 (亦云惟先首達經上二經並出生經)
* 諸德福田經一卷 (初出或云諸福田經或直云福田經立與法炬共出見僧祐錄)
* 樓炭經六卷 (第二出或云大樓炭經出長阿含與第四分記世經同本異出與法護所出五卷者少異 或五卷或八卷見僧祐錄)
* 法句譬喻經四卷 (第二出一名法句本末經亦云法喻經或四卷或六卷立與法炬共出 見僧祐錄)
*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 (舊錄云佛藏方等經初出見僧祐錄)
[0499a26] 右四部一十二卷 (前三部十一卷見在後一部一卷闕本) 。
[0499a27] 沙門釋法立。不知何許人也。智道弘拔。悟物 為先。於惠帝代。共法炬等。於洛陽譯諸德福 田等經四部。
* 優填王經一卷 (與寶積優陀延王會同本初出見長房錄)
* 前世三轉經一卷 (初出與銀色女經同本見長房錄)
* 阿闍世王受決經一卷 (初出與採蓮違王經同本見長房錄)
* 灌洗佛形像經一卷 (初出亦云四月八日灌經亦直云灌經與摩訶剎頭經同本見長房 錄)
* 恒水經一卷 (亦云恒河喻經出中阿含第九卷異譯見長房錄)
* 頂生王故事經一卷 (亦直云頂生王經出中阿含第十一異譯見長房錄)
* 求欲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二十二異譯見長房錄)
* 苦陰因事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二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 瞻婆比丘經一卷 (或作瞻波出中阿含第二十九異譯見長房錄)
* 伏婬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三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 數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三十五卷異譯見長房錄)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一卷 (出增一阿含第十八卷異 譯見長房錄又有波斯匿王喪母經即此塵土坌身經是無繁重載)
*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一卷 (亦云頻婆出增一阿含第二十 六異譯見長房錄)
* 鴦崛髻經一卷 (與竺法護指髻經大同小異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長房錄)
* 難提釋經一卷 (出雜阿含第三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 相應相可經一卷 (出單卷雜阿含經異譯見長房錄)
* 慢法經一卷 (第二出與阿難分別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 法海經一卷 (第二出與海八德經同本見長房錄)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卷 (第二出見長房錄)
* 羅云忍辱經一卷 (或直云忍辱經見長房錄)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沙曷比丘功德經一卷 (房云見舊錄)
* 群牛譬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卷 (見長房錄)
[0499c03] 上見存已下闕。
* 福田經一卷 (一名諸德福田經第二出與法立譯者少異見竺道祖晉錄)
* 諸經菩薩名經二卷 (見長房錄)
* 正意經一卷 (見長房錄錄中注云第二出未詳何者為初譯本)
* 明帝釋施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樓炭經八卷 (第三出是長阿含第四分記世經異譯與法護法立所出者大同先共法立出立以 意未悉故廣之見敏度寶唱二錄)
* 淨飯王般泥洹經一卷 (初出見長房錄)
* 貧窮老公經一卷 (初出見法上錄)
* 危脆經一卷 (見長房錄)
* 大蛇譬喻經一卷 (亦直云大蛇經房云見舊錄)
* 羅漢迦留陀夷經一卷 (或無羅漢字見長房錄)
* 爪甲擎土譬經一卷 (亦云爪甲取土經房云見舊錄)
* 衰利經一卷 (見長房錄)
* 眾生未然三界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求欲說法經一卷 (見長房錄)
* 羅旬喻經一卷 (今疑是別生經中羅彌壽經異名見長房錄)
* 遺教法律經三卷 (一名遺教法律三昧經一云遺教三昧經或二卷見始興錄)
[0499c21] 右四十部五十卷 (比丘避女上二十四部二十四卷見在福田經下一十六部二十六 卷闕本) 。
[0499c23] 沙門釋法炬。亦未詳氏族。器量高峙遊化在 懷。於惠帝代初與法立同共出經。法立沒後 炬遂自譯優填王等經四十部。又長房等錄
更有諸經並云炬出。今以皆是別生之經錄 家誤上。今並刪之如後所述。
* 時非時經 (亦直云時經准經後記非法炬譯如後所述)
* 魔女聞佛說 法得男身經 (出大集經)
* 大悲比丘本願經 (出悲華經)
* 往 古造行經
* 舉鉢經 (上二經並出普超三昧經)
* 以金貢太 山贖罪經
* 調達教人為惡經 (上二經並出六度集)
* 佛降 鴦崛魔人民歡喜經
* 鴦崛魔歸化經 (或云婦死應誤上二 經並出鴦崛魔羅經)
* 韋提希子月夜問夫人經 (或作天人出長阿含)
* 福 行經
* 惡道經 (一名惡意經或作要意應誤也錄中惡道惡意二名雙載者非也)
* 息 恚經
* 柔軟經
* 受持經
* 名稱經
* 浮彌經 (福行下七經並出中阿含)
* 飛鳥喻經
* 積木燒燃經 (一名大枯樹經)
* 波斯匿王詣佛有五威儀經
* 增一阿含經 (飛鳥喻等四經並出增一阿含)
* 普施經
* 差摩比丘喻重病經
* 佛為比丘說燒頭喻經
* 優陀夷坐樹下寂 靜調伏經
* 佛為比丘說大力經
* 四大色身 生厭離經
* 異信異欲經
* 佛為比丘說三法 經
* 葉喻多少經
* 佛為比丘說極深險難處 經
* 佛為諸比丘說莫思惟世間經 (或云莫思惟世間思惟經)
* 眾生身穢經
* 眼色相繫經
* 比丘於色厭離 經
* 捨諸世務經
* 嬰兒喻經
* 轉輪聖王七 寶現世間經
* 向邪違法經
* 田夫喻經
* 信 人者生五種過患經
* 少多制戒經
* 無始本 際經
* 羅漢遇瓶沙王經
* 尊者瞿低迦獨一 思惟經
* 人民疾疫受三歸經
* 恒水流澍經 (或作流樹)
* 灰河經 (一名塵灰河譬喻經錄中二名別載誤也)
* 波斯匿王祖 母命終經
* 鑄金喻經
* 木杵喻經
* 金師精 舍尊者病經
* 群羊喻經
* 處中行道經
* 波 斯匿王女命過詣佛經
* 比丘問佛名經
* 優 婆塞命終經 (普施下三十五經並出雜阿含)
* 比丘分衛經
* 和 難經
* 邪業自活經
* 比丘各言志經
* 和難 釋經
* 比丘疾病經
* 無懼經
* 毒草喻經
* 毒喻經
* 馬喻經 (比丘分衛下十經並出生經)
* 譬喻六人經 (出罵意經)
* 阿闍世王問瞋恨從何生經
* 摩訶比丘 經
* 調達喻經 (阿闍世等三經小乘抄經)
* 栴檀塗塔經 (出百緣經)
* 無常經
* 比丘求證人經
* 阿梵和利比丘無 常經
* 比丘問佛何故捨世學道經
* 佛看病 比丘不受長者請經
* 坐禪比丘命過生天經
* 放逸經
* 深淺學比丘經
* 拘提比丘經
* 波利比丘謗梵行經
* 北方世利經
* 流離王 攻釋子經
* 信能渡河經
* 有眾生三世作惡 經
* 聰明比丘經
* 說法難值經
* 調達問佛 顏色經 (無常下一十七經並出出曜經)
* 曉食經 (出修行道地經)
* 須河喻 經 (出雜譬喻)
[0500b14] 魔女下八十九經並從大經抄出別 生錄載此中除之。
*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 (第二出或直云超日明經或三卷此經護公先出梵文而辭義 煩重承遠詳整文偈刪改勝前見高僧傳及僧祐錄)
* 越難經一卷 (一名曰難長者經一名難經初出見長房錄)
[0500b19] 右二部三卷其本並在。
[0500b20] 清信士聶承遠。明解有才篤志務法。護公出 經多參正文句兼執筆承旨。後於惠帝代自 譯超日明等經二部。又長房等錄云。承遠更
譯迦葉詰阿難經。此乃雜譬喻抄非是別翻。 又漢世佛調世高及此承遠三錄俱載誤之甚 也。
* 無垢施菩薩分別應辯經一卷 (第二出與法護離垢施經等同本亦云分 別應報今編入寶積當第三十三會餘錄有云竺法護出者誤也見長房錄)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 (或無諸字是華嚴淨行品異譯見長房錄)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一卷 (見長房錄)
* 異出菩薩本起經一卷 (或無起字見長房錄)
* 三曼陀颰陀羅菩薩經一卷 (見長房錄)
* 菩薩受齋經一卷 (第二出見長房錄)
[0500c05] 上見存已下闕。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 (第二出與法護譯者大同小異見長房錄)
* 菩薩十法住經一卷 (是華嚴十住品異譯第三出見長房錄)
* 十住經十二卷 (是華嚴十地品異譯第二出見長房錄)
* 菩薩緣身五十事經一卷 (第二出與五十緣身經大同小異見長房錄)
* 觀世音受記經一卷 (第二出見長房錄)
* 諸佛要集經二卷 (第二出見長房錄)
* 寂音菩薩願經一卷 (見長房錄)
* 菩薩求五眼法經一卷 (祐無經字或云五眼文見長房錄)
* 菩薩道行六法經一卷 (見長房錄)
* 菩薩初地經一卷 (見長房錄)
* 菩薩十道地經一卷 (有云是前譯菩薩十地見長房錄)
* 文殊師利與離意女論議極似維摩經一 卷 (見長房錄)
* 菩薩雜行法一卷 (見長房錄)
* 菩薩所行四法一卷 (見長房錄)
* 菩薩宿命經一卷 (見長房錄)
*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 (第二出與法護譯小異見長房錄)
* 菩薩戒獨受壇文一卷 (見長房錄)
* 菩薩懺悔法一卷 (云異出本見長房錄)
[0500c25] 右二十四部三十六卷 (菩薩受齋上六部六卷見在大方廣下一十八部三 十卷闕本) 。
[0501a01] 清信士聶道真即承遠息。父子清悟皆以度 語為業。從武帝太康初至懷帝永嘉末。其間 詢稟諮承法護筆受之外。及護歿後真遂自
譯無垢施應辯等經二十四部。誠師護公真 當其稱。頗善文句辭義分炳。一又長房等錄 更有二十九經亦云道真所出。今以並是別 生抄經。故刪之不存也。
* 菩薩奉施詣塔作願念經
* 師子步雷音菩薩 問發心經
* 菩薩三法經 (菩薩奉施等三經並出文殊佛土嚴淨經)
* 菩 薩布施懺悔法 (出決定毘尼經)
* 自在王菩薩問如來 警戒經 (或云菩薩戒身自在經)
* 菩薩導示行經
* 菩薩初 發心時經
* 無言菩薩流通法經
* 無言菩薩 經
* 菩薩出要行無礙法門經
* 光味菩薩造 七寶梯經 (自在王菩薩等七經並出大集)
* 菩薩如意神通經
* 菩 薩戒自在經 (上二經出自在王經)
* 寂音菩薩問五濁經 (或云寂意)
* 轉輪聖王發心求淨土經 (上二經出悲華)
* 大雲 密藏菩薩問大海三昧經 (出大雲經)
* 溥首童真經 (出普 超經)
* 儒童菩薩經 (或無菩薩字出六度集經)
* 波斯匿王欲伐 鴦崛魔羅經 (出鴦崛魔羅經)
* 大光明菩薩百四十八 願經
* 菩薩六法行經
* 菩薩本願行品經
* 菩薩苦行經
* 菩薩訶睡眠經
* 菩薩訶家過 經 (大光明等六經祐錄云抄今並為大乘抄經)
* 菩薩戒要義經 (出地持經)
* 菩薩五法行經
* 初發意菩薩行易行法經 (上二經並出十住論)
* 轉輪聖王七寶具足經 (出雜阿含)
* 眾經 目錄一卷 (道真自撰非梵本翻傳敘錄中列此不復存也)
[0501a26] 又長房等錄云。優婆塞衛士度。於惠帝代。出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二卷云。從舊道行 中刪改略出
(僧祐錄云眾錄並云道行經二卷衛士度略出) 既取舊經刪 略即非梵本別翻。今載別生錄中。此不復存 也。
* 逝童子經一卷 (第四出亦名長者制經亦直云制經亦名菩薩逝經亦直云逝經五本大同別 譯為異名殊耳見寶唱錄)
* 善生子經一卷 (初出與祇多蜜竺難提等所出同本出中阿含第三十三異譯見支敏度竺道 祖寶唱等三錄)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 (第三出與竺法護所出現寶藏經等同本見竺道祖 錄及寶唱錄)
* 十善十惡經一卷 (初出見竺道祖晉錄及寶唱錄)
[0501b10] 右四部五卷 (逝童子等二部二卷見在文殊現寶藏等二部三卷闕本) 。
[0501b11] 沙門支法度。未詳何許人。於惠帝代永寧元 年辛酉譯逝童子經等四部。
[0501b13] 又僧祐長房等錄。於惠帝時沙門支敏度合 兩支 (支讖支謙) 兩竺 (竺法護竺叔蘭) 四本
(房錄更加一白為五本今准祐錄及合經記但四本 合成無白延也) 首楞嚴為八卷 (祐云或為五卷) 合一支 (支謙) 兩竺 (竺法 護竺叔蘭)
三本維摩為五卷。既非梵本別翻。復闕 其本故此錄中刪而不載。
* 時非時經一卷 (或直云時經見經後記)
[0501b19]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501b20] 沙門若羅嚴。外國人也。譯時非時經一部經。 後記云。外國法師若羅嚴。手執胡本口自宣 譯。涼州道人于閴 (或作釬 � )
城中寫記。房等皆 云法炬譯者謬也。既莫知於帝代。且附西晉 錄中。
* 方等陀羅尼經一卷
* 寶嚴經一卷
* 五福德經一卷
[0501b28] 右三部三卷 (其本並闕) 長房等錄西晉失譯總八 部一十五卷云。吳別二錄並單注元康年 中出不顯譯人。詳覽群錄未見指的。所以
別件猶殊失譯。今以餘之五部一十二卷 檢尋群錄兼閱經文。皆有所憑即非失譯。 具述由委。列之如左。
* 度世品經六卷
* 阿耨達龍王經二卷 (是弘道廣顯三昧經 異名已上二經竺法護譯)
* 如來祕密藏經二卷 (一名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 經亦直云如來性起經是舊華嚴經如來性起品後漢失譯已有此復重載誤之甚也今附別生錄中)
* 明相 續解脫地波羅蜜經一卷 (宋求那 [疏-(梳-木)+皮] 陀羅譯)
* 弟子學有 三輩經一卷 (三品弟子經異名吳支謙譯)
[0501c11] 已後新附此錄。
* 太子和休經一卷 (第二出與太子刷護經等同本)
*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舊錄云薩芸芬陀利經亦直云分陀利經是法華經寶塔天授二 品各少分異譯)
* 放鉢經一卷 (是普超經舉鉢品異譯出第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 菩薩睒經一卷 (或云孝子睒經亦直云睒經第二出出六度集第二卷異譯)
* 長壽王經一卷
* 法常住經一卷
* 鹹水喻經一卷 (舊錄云鹹水譬喻經出中阿含第一卷異譯)
* 兜調經一卷 (出中阿含第四十四卷異譯)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一卷 (或直云十夢經舊錄云舍衛國王十夢經或云 波斯匿王十夢經出增一阿含第五十一卷異譯安公云出阿毘曇)
* 玉耶女經一卷 (或云玉耶經初出與阿遬達經等同本)
* 孝子經一卷 (一名孝子報恩經)
* 頞多和多耆經一卷
* 普達王經一卷
* 佛滅度後棺 歛 葬送經一卷 (一名比丘師經亦名師比丘經)
* 鬼子母經一卷
* 梵摩難國王經一卷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一卷 (題云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百二十 章直云迦旃延偈)
* 佛治身經一卷 (或無佛字舊錄云佛治身經餘錄並同)
* 治意經一卷 (舊錄云佛治意經餘錄並同)
[0502a07] 上見存已下闕。
* 彌勒當來生經一卷 (初出與彌勒來時經等同本)
* 失利越經一卷 (第二出與月光童子經等同本)
* 異了本生死經一卷 (與稻 芉 經等同本)
* 內藏大方等經一卷 (今疑是佛藏大方等經)
* 小阿闍世經一卷
* 小須賴經一卷
* 目佉經一卷 (安公云出方等部今疑是阿難目佉經)
* 彌勒經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
* 墮藍經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
* 七事經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
* 賴吒謣羅經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
* 歡豫經一卷 (法經錄云勸豫云出中阿含第十二)
* 十二死經一卷 (今疑是十二品生死經)
* 七婦經一卷
* 阿難邠坻四時施經一卷 (舊錄云阿難邠祇四時布施經)
* 七車經一卷 (今疑是中阿含七車譬喻經)
* 海有八事經一卷
* 難等各第一經一卷 (舊錄云阿難迦葉各說第一經)
* 惟留經一卷 (舊錄云惟留王經)
* 理家難經一卷
* 迦留多王經一卷
* 梵志闍孫經一卷 (古錄云梵志闇遜經)
* 波達王經一卷
* 悲心悒悒經一卷
* 趣度世道經一卷
* 長者威勢經一卷
* 癡注經一卷
* 調達經一卷
* 和達經一卷
* 鉢呿沙經一卷
* 分八舍利經一卷 (或作分身)
* 應行律一卷
* 悉曇慕二卷
* 吉法驗一卷
* 口傳劫起盡一卷
* 打揵秖法一卷
[0502b17] 右五十五部五十六卷 (治意經上一十九部一十九卷見在彌勒當來下三 十六部三十七卷闕本) 。
[0502b19] 梁僧祐錄云。安公錄中失譯經唯祐錄載房 等並闕。祐載安公失譯總一百四十二經。今 以餘八十七部檢尋諸錄多題譯主。或是別
生抄經及人撰傳記。既有所憑故刪不載。安 既不標時代。今且附於晉末。
[0502b24] 通前舊失譯經三部三卷。總五十八部五十 九卷。並為西晉失源云。
開元釋教錄卷第二 (總錄之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5 冊 No. 2154 開元釋教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