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5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七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 債負篇第六十五
* 諍訟篇第六十六
債負篇 (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0717b22] 夫勸善懲過大士常心。捨惡為福菩薩常願。 是以善惡之運業。猶形影之相須。債負之殃 咎。植三報之苦果。或有現負現報。或有現負
次報。或有現負後報。如是三時隨負一毫。拒 而不還決定受苦。是故經云。偷盜之人先入 地獄畜生餓鬼。後得人身得二種果報。一者
常處貧窮。二者雖得少財常被他奪。斯言有 徵省己為人也。
引證部第二
[0717c02] 如法句喻經云。昔佛在世時有弗迦沙王。 比丘入羅閱城分衛。於城門中有新產牸 牛所觝殺。牛主怖懼賣牛轉與他人。其人牽
牛欲飲水。牛從後復觝殺其主。其主家人瞋 恚取牛殺之。於市賣肉。有田舍人買取牛頭。 貫擔持歸去舍。田邊坐樹下息。以牛頭掛樹
枝。須臾繩斷。牛頭落下正墮人上。牛角刺人 即時命終。一日之中凡殺三人。瓶沙王聞之。 怪其如此。即與群臣往詣佛所。具問其意。佛
告王曰。往昔有賈客三人。到他國內興生。寄 住孤獨老母舍。應與雇舍直。見老母孤獨欺 不欲與。伺老母不在默去不與。母歸不見客。
即問比居。皆云已去。老母瞋恚尋後逐及。疲 頓索直。三客逆罵我前已與。云何復索。同聲 共抵不肯與直。老母單弱不能奈何。懊惱
守祝。我今窮厄何忍欺抵。願我後世所生 之處。若當相值要當殺汝。正使得道終不相 置。佛語瓶沙王。爾時老母者今此牸牛是也。
三賈客者弗迦沙等三人為牛所觝殺者是 也。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惡言罵詈 憍 [夌*欠] 篾人 興起是行
嫉怨滋生 遜言慎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嫉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0717c26] 又出曜經云。昔罽賓國中有兄弟二人。其兄 出家得阿羅漢。弟在家中治修居業。時兄數 來教誨勸弟。布施持戒修善作福。現有名譽
死生善處。而弟報曰。兄今出家不慮官私。不 念妻子。田業財寶。我有此務。而兄數誨不用 兄教。後病命終生在牛中。為人所驅馱鹽入
城。兄從城中出遇見之。即為說法。時牛聞已 悲哽不樂。牛主見已語道人曰。汝何道說而 使我牛愁憂不樂。道人報曰。此牛前身本是我
弟。昔日負君一錢鹽債。故墮牛中以償君力。 牛主聞已語道人曰。君弟昔日與我親友。是 時牛主即語牛曰。吾今放汝不復役使。牛聞 感激至心念佛。自投深 澗
即便命終。得生天 上受極快樂。以是因緣。若人負債不可不償。
[0718a11] 又成實論云。若人負債不償墮牛羊麞鹿驢 馬等中償其宿債。
[0718a13] 又百緣經云。佛入舍衛城乞食。至一衖中逢 一婆羅門。以指畫地不聽佛去。語佛言。汝今 還我五百金錢。爾乃聽過。若不與我者終不
聽過。佛默然住不能前進。波斯匿王等聞佛 被留難。各送珍寶與婆羅門然不肯受。須達 聞之取五百金錢與婆羅門。乃聽佛過。比丘
問佛。何緣乃爾。佛言。過去波羅奈國梵摩達 王太子名善生。游行見一戲人共輔相子樗 蒱。賭五百金錢。時輔相子負戲人錢。尋索不
償。太子語言。彼若不與我當代償。後竟不償。 從是以來無量世中常為戲人從我索錢。佛 言。昔太子者今我身是。輔相子者今須達是。 昔戲人者今婆羅門是也。
[0718a26] 又雜寶藏經云。昔罽賓國中有阿羅漢。名曰 離越。山中坐禪。時有一人失牛逐蹤至離越 所。時值離越煮草染衣。衣即自然變作牛皮。
染汁自然變作牛血。所煮染草變成牛肉。所 持鉢盂變作牛頭。牛主見已即捉收縛將 詣王所。王即付獄。經十二年。常與獄監 飼
馬除糞。離越弟子得阿羅漢者有五百人。觀 覓其師不知所在。業緣欲盡有一弟子。觀見 師在罽賓獄中。即來告王。我師在獄。願王斷
理。王即遣人就獄檢校。使至獄中唯見有人 威色樵瘁鬚髮極長。而為獄監 飼 馬除糞。使 還白王。獄中都不見有沙門。離越弟子復白
王言。願王說教。有比丘者悉聽出獄。王即 宣令有僧悉遣出獄。離越聞已鬚髮自落袈 裟著身。踊出虛空作十八變。王見是事五體
投地。白言。尊者。願受我懺悔。王即問言。以 何業緣在獄受苦。離越答言。我於往昔亦曾 失牛。逐蹤謀他經一日夜。後墮三塗受苦
無量。餘殃不盡。今得羅漢猶被謀謗。以是 因緣一切眾生應護口業莫謀謗他。離越昔 所謀人是辟支佛。以是因緣故得此報。依法
華經說。謗誦經人。若實若不實。現世得白 癩病。
[0718b20] 又毘婆沙論云。曾聞有一女人為餓鬼所持。 即以呪術而問鬼言。何以惱他女人。鬼答 之言。此女人者是我怨家。五百世中而常殺
我。我亦五百世中斷其命根。若彼能捨舊怨 之心。我亦能捨。爾時女人作如是言。我今已 捨怨心。鬼觀女人雖口言捨而心不放。即斷 其命。
[0718b27] 又雜寶藏經云。目連至殑伽河邊。見五百餓 鬼群來趣水。有守水鬼以鐵杖驅逐令不得 近。於是諸鬼徑詣目連。禮目連足。各問其
罪。一鬼曰。我受此身常患熱渴。先聞殑伽 河水清且涼。歡喜趣之。沸熱壞身。試飲一口。 五藏燋爛臭不可當。何因緣故受如此罪。目
連曰。汝先世時曾作相師相人吉凶。少實多 虛。或毀或譽。自稱審諦以動人心。詐惑欺誑 以求財利。迷惑眾生失如意事。
[0718c07] 復有一鬼言。我常為天祠。有狗利牙赤白。 來噉我肉。唯有骨在。風來吹起肉續復生。狗 復來噉。此苦何因。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
天祠主。常教眾生殺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 是故今日以肉償之。
[0718c12] 復有一鬼言。我常身上有糞周遍塗漫。亦復 噉之。是罪何因。目連答曰。汝前世時作婆羅 門。惡邪不信。道人乞食取鉢盛滿糞。以飯著
上。持與道人。道人持還以手食飯糞污其手。 是故今日受如此罪。復有一鬼言。我腹極大 如甕。咽喉手脚其細如針。不得飲食。何因此
苦。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貴 飲酒縱橫輕欺餘人。奪其飲食飢困眾生。
[0718c20] 復有一鬼言。我常趣溷欲噉食糞。有大群鬼 捉杖驅我。不得近廁。口中爛臭飢困無賴。何 因如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佛圖主。有諸
白衣供養眾僧供辨食具。汝以麁供設客僧。 細者自食。
[0718c25] 復有一鬼言。我身上遍滿生舌。來斧斫舌。斷 復續生。如此不已。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 世時作道人。眾僧差作蜜漿。石蜜塊大難消。
以斧斫之。盜心噉一口。以是因緣故還斫舌 也。
[0719a01]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七枚熱鐵丸。直入我口 入腹五藏焦爛。出復還入。何因故受此罪。目 連答言。汝前世時作沙彌行果苽子時。到
自師所敬其師故偏心多與。實長七枚。
[0719a05] 復有一鬼言。常有二熱鐵輪在我兩腋下轉。 身體焦爛。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 與眾僧作餅。盜心取二番挾兩腋底。故受此 苦。
[0719a09] 復有一鬼言。我癭丸極大如甕。行時擔著肩 上。住則坐上。進止患苦。何因故爾。目連答 言。汝前世時作市令。常以輕秤小斗與他。
重秤大斗自取。常自欲得大利於己侵剋 餘人。
[0719a14] 復有一鬼言。我常兩肩右眼。胸有口鼻。常無 有頭。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作 魁膾弟子。若殺罪人時。汝常歡喜心以繩著
髻挽之。
[0719a18]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熱鐵鍼入出我身。受苦 無間。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調 馬師。或作調象師。象馬難制。汝以鐵鍼刺脚。
又時牛遲亦以鍼刺。復有一鬼言。我身常有 火出自然懊惱。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 時作國王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愛。常生妬
心伺欲危害。值王臥起去時。所愛夫人眠 猶未起著衣。即生惡心。正值作餅有熱麻油。 即以灌其腹上。腹爛即死。故受此苦。
[0719a27]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旋風迴轉我身。不得自 在隨意東西。心常惱悶。何因故爾。目連答言。 汝前世時。常作卜師。或時實語。何時妄語。
迷惑人心不得隨意。
[0719b02] 復有一鬼言。我身常如塊肉。無有脚手眼耳 鼻等。常為蟲鳥所食。罪苦難堪。何因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與他藥墮他兒胎。
[0719b05]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熱鐵籠籠絡我身。焦熱 懊惱。何因受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以羅 網掩捕魚鳥。
[0719b08] 復有一鬼言。我常以物自蒙籠頭。亦常畏人 來殺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故爾。目連 答言。汝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
夫捉縛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市。恐怖相續。
[0719b12] 復有一鬼問言。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銅瓶。滿 中洋銅。手捉一杓取自灌頭。舉體焦爛。如 是受苦無數無量。有何罪咎。答言。汝前世時
出家為道典僧飲食。以一酥瓶私著餘處。有 客道人來者不與之。去已出酥行與舊僧。此 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隱雖與不 等。由是緣故受此罪也。
[0719b19] 譬喻經云。昔外國有人死。魂還自鞭其屍。傍 人問曰。是人已死。何以復鞭。報曰。此是我 故身。為我作惡。見經戒不讀。偷盜欺詐犯人
婦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財不肯布施。今死令 我墮惡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來鞭 之耳。依無量壽經云。憍梵波提。過去世曾作
比丘。於他粟田邊摘一莖粟。觀其生熟數粒 墮地。五百世作牛償之。
[0719b27] 頌曰。
貧富交舛 債負相違 舉貸抵拒
業結常馳 心無悔償 苦報何疑
墮斯惡道 長夜無歸
感應緣 (略引十一驗)
* 漢沙門釋安清
* 晉沙門釋帛遠
* 梁南陽人侯慶
* 隋楊州人卞士瑜
* 隋雒州人王五戒
* 隋冀州人耿伏生
* 唐鄭州人婦女朱氏
* 唐汾州人路伯達
* 唐雍州人程華
* 唐潞州人李校尉
* 唐雍州婦人陳氏
[0719c09] 漢雒陽有沙門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正后 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加又志業聰敏剋 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方異術。乃
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嘗行見有群燕。忽謂 伴曰。燕云應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 奇之。故俊異之聲早被西域。高窮理盡性。自
識宿緣業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高自稱。先 身已經出家。有一同學多瞋分衛。值施主不 稱情每輒懟恨。高屢加訶練終不悛改。如
此二十餘年。乃與同學辭訣云。我當往廣州 畢宿世之對。卿明經精勤不在吾後。而性多 恚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有力必當相度。既
而遂適廣州。值寇賊大亂。行路逢一年少。唾 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故。 遠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時意也。遂申頸
受刀。容無懼色。賊遂殺之。觀者盈路莫不 駭其奇異。而此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即今 時世高身是也。高游化中國宣經事畢。值靈
帝之末關雒擾亂。乃振錫江南云。我當過廬 山度昔同學行達 [邱-丘+共] 亭湖廟。此廟舊有靈威。 商旅祈禱乃分風上下各無留滯。嘗有乞神竹
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 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餘人。船主奉牲 請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門可更呼上。客
咸驚愕請高入廟。神告高曰。吾外國與子俱 共出家學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為 [邱-丘+共] 亭廟神。周迴千里並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
甚豐。以瞋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悲欣 可言。壽盡旦夕。而醜形長大。若於此捨命穢 污江湖。當度山西澤中。此身滅後恐墮地獄。
吾有絹千匹并雜寶物。可為立法營塔使生 善處也。高曰。故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 醜異眾人必懼。高曰。但出眾不怪也。神從床
後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 高向之梵語數番贊唄數契。蟒悲淚如雨。須 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別而去。舟侶颺帆。蟒
復出身登山而望。眾人舉手然後乃滅。倏忽 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造東寺。高去後神 即命過。暮有一少年。上船長跪高前受其
呪願。忽然不見。高謂船人曰。向之少年即 [邱-丘+共] 亭廟神。得離惡形矣。於是廟神歇滅無復 靈驗。後人於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里。
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後復到廣州。尋其前 世害己少年。時少年尚在。高徑投其家說昔 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喜相向云。吾猶
有餘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寤高非 凡。豁然意解。追恨前愆。厚相資供。隨高東游 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亂。相打者
誤著高頭。應時殞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 勤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悲歎。明三 世之有徵也。
[0720b02] 晉長安有帛遠字法祖。本姓萬氏。河內人。 才思俊徹敏浪絕倫。誦經日八九千言。研味 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墳索多所該貫。祖至
晉惠之末。欲潛遁隴右。以保雅操會張輔秦 州刺史。先有州人管蕃。與祖論義屢屈深恨。 向輔所謀。輔收之行罰。眾咸憤惋。祖曰。我
來畢對。此宿命久結。非今事也。乃呼十方佛。 祖前身罪緣歡喜畢對。願從此已後與輔為 善知識。無令受殺人之罪。遂鞭之五行奄然
命終。輔後具聞其事。方大惋恨。道俗流洟 眾咸憤激。共分祖屍各起塔廟。輔雖有才解 而酷不以理。橫殺德僧。天水太守封尚。百姓
疑駭因亂而斬焉。管蕃亦卒。時有人姓李名 通。死而更蘇云。見祖法師在閻羅王處為王 講首楞嚴經云。講竟應往忉利天。又見祭酒
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鎖械求祖懺悔。昔 祖平素之日與浮每爭邪正。浮屢屈。既瞋不 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殃有所
歸故死方思悔。孫綽道賢論。以法祖匹嵆康。 論云。帛祖釁起於管蕃。中散禍作於鍾會。二 賢並以俊邁之氣。昧其圖身之慮。栖心事
外。輕世招患。殆不異也。其見稱如此 (右二驗出梁高 僧傳) 。
[0720b25] 梁南陽人侯慶。有銅像一區。可高尺餘。慶 有牛一頭。擬貨為金色遇有急事。遂以牛 與他用之。經二年。慶妻馬氏。忽夢此像謂之
曰。卿夫婦負我金色久而不償。今取卿兒醜 多以充金色。馬氏寤覺而心不安。至曉醜多 得病而亡。慶年餘五十唯有一子。悲哀之聲
感於行路。醜多亡日像忽自有金色光照四 隣隣里之內咸聞香氣。道俗長幼皆來觀矚。 尚書右僕射元積。聞里內頻有怪異。遂改 負財里為齊諧里也 (見雒陽寺記)
。
[0720c06] 隋楊州卞士瑜者。其父在隋。以平陳功授儀 同。慳悋。嘗雇人築宅不還其價。作人求錢。卞 父鞭之怒曰。若實負我死當與汝作牛。須
臾之間卞父死。其年作牛孕產一黃犢。腰有 黑文。橫絡周匝。如人腰帶。右跨有白文。斜貫 大小。正如象笏形。牛主呼之曰。卞公何為負
我。犢即屈前膝以頭著地。瑜以錢十萬贖之。 牛主不許。死乃收葬。瑜為臨自說之爾。
[0720c14] 隋大業中。雒陽有人性王。常持五戒。時言 未然之事。閭里敬信之。一旦忽謂人曰。今當 有人與我一頭。驢至日午果有。人牽驢一頭
送來。洟泣說言。早喪父其母寡。養一男一 女女嫁而母亡。二十年矣。寒食日持酒食 祭墓。此人乘驢而往。墓所伊水東。欲度伊
水驢不肯度。鞭其頭面破傷流血。既至墓所 放驢而祭。俄失其驢。還本處。其日妹獨在兄 家。忽見其母入來。頭面流血形容毀顇。號泣
告女。我生時避汝兄。送米五斗與汝。坐得 此罪報受驢身。償汝兄五年矣。今日欲度伊 水。水深畏之。汝兄鞭捶我頭面盡破。仍期還
家。更苦打我。我走來告汝。吾今償債垂畢。何 太非理相苦也。言訖出。尋之不見其母。兄既 而還。女先觀驢頭面傷破流血。如見其母傷
狀。女抱以號泣。兄怪問之。女以狀告。兄亦 言。初不肯度。及失還得之。言狀符同。於 是兄妹抱持慟哭。驢亦洟淚皆流不食水
草。兄妹跪請。若是母者願為食草。驢即為食。 既而復止。兄妹莫如之何。遂備粟送王五戒 處。乃復食。後驢死。兄妹收葬焉 (右二驗出冥報記) 。
[0721a06] 隋冀州臨黃縣東。有耿伏生者。其家薄有資 產。隋大業十一年。伏生母張氏避父。將絹兩 匹乞女。數歲之後母遂終亡。變作母猪。在
其家生。復產二肫。伏生並已食盡。遂使不 產伏生即召屠兒出賣。未取之間有一客僧。 從生乞食。即於生家少停。將一童子入猪圈
中游戲。猪語之言。我是伏生母。為於往日 避生父眼取絹兩匹乞女。我坐此罪變作母 猪。生得兩兒被生食盡。還債既畢更無所負。
欲召屠兒賣我。請為報之。童子具陳向師。師 時怒曰。汝甚顛狂。猪那解作此語。遂即寢眠。 又經一日。猪見童子。又云。屠兒即來何因不
報。童子重白師主。又亦不許。少頃屠兒即來 取猪。猪踰圈走出。而向僧前床下。屠兒逐 至僧房。僧曰。猪投我來。今為贖取。遂出錢三
百文贖猪。後乃竊語伏生曰。家中曾失絹不。 生報僧云。父存之日曾失絹兩匹。又問。姊 妹幾人。生又報云。唯有一姊。姊與縣北公
乘家。僧即具陳童子所說。伏生聞之悲泣不 能自已。更別加心供養猪母。凡經數日猪忽 自死。託其女夢云還債既畢得生善處。兼勸 其女更修功德。
[0721a28] 唐鄭州陽武縣婦女姓朱。其夫先負外縣人 絹百匹。夫死之後遂無人還。貞觀末因病死。 經再宿而蘇。自云彼人執至一所。見一人
云。我是司命府吏。汝夫生時負我家絹若干 匹。所以追汝。今放汝歸。宜急具物至某縣某 村某家送還我母。如其不送捉遣更切。兼為
白我孃。努力為某造像修福。朱即告乞。鄉 閭得絹送還其母。具言其兒貌狀。有同生平。 其母亦對之流洟歔欷久之。
[0721b08] 唐汾州孝義縣人路伯達。至永徽年中。負同 縣人錢一千文。後乃違契拒諱。及執契往 徵。遂共錢主於佛前為信誓曰。若我未還公。
願吾死後與公家作牛畜。言訖未逾一年而 死。至二歲時向錢主家牸牛產一赤犢子。額 上生白毛為路伯達三字。其子姪等恥之。將
錢五千文求贖。主不肯與。乃施與隰城縣啟 福寺僧真如。助造十五級浮圖。人有見者發 心止惡。競投錢物布施 (右此三驗出冥報) 。
[0721b17] 唐永徽五年。京城外東南有陂名苟家嘴。有 靈泉。鄉里長姓程名華。秋季輸炭。時程華已 取一炭丁錢足。此人家貧復不識文字。不取
他抄。程華後時復從丁索炭。炭丁不伏。程華 言。我若得儞錢。將汝抄來。炭丁云。吾不識文 字。汝語吾云。我既得汝錢足何須用抄。吾聞
此語遂信不取。何因今日復從吾索錢。程華 不信因果。遂為他炭丁立誓云。我若得汝錢。 願我死後為汝作牛。炭丁懊惱別舉錢與之。
程華未經三五月身亡。即託炭丁牸牛處胎。 後生犢子。遍體皆黑唯額上有一雙白。程華 字分明。人見皆識程華。兒女倍加將錢。救 贖不與。其牛尚在
(左近村人同見說之) 。
[0721c01] 唐龍朔元年。懷州有人。至潞州市猪。至懷州 賣。有一豶猪。潞州三百錢買。將至懷州賣 與屠家得六百錢。至年冬十一月。潞州有人。
姓李不得字。任校尉至懷州上番。因向市欲 買肉食。見此豶猪。已縛四足在店前。將欲殺 之。見此校尉語云。汝是我女兒。我是汝外婆。
本為汝家貧。汝母數從我索糧食。為數索不 可供足。我大兒不許。我憐汝母子。私避兒與 五斗米。我今作猪償其盜債。汝何不救我。
校尉聞此。從屠兒贖猪。屠兒初之不信。餘人 不解此猪語。唯校尉得解。屠兒語云。審若是 汝外婆。我解放之。汝對我更請共語。屠兒為
解放已。校尉更請猪語云。某今當上一月。未 得將婆還舍。未知何處安置婆。猪即語校尉 言。我今已隔世受此惡形。縱汝下番。亦不須
將我還。汝母見在。汝復為校尉。家鄉眷屬見 我此形。決定不喜。恐損辱汝家門。吾聞某寺 有長生猪羊。汝安置吾此寺。校尉復語猪言。
婆若有驗自預向寺。猪聞此語遂即走向寺。 寺僧初不肯受。校尉具為寺僧說此靈騐。合 寺僧聞並懷慚愍。為造舍屏處安置。校尉復
留小氈令臥。寺僧道俗競施飲食。久後寺僧 並解猪語。校尉下番。辭向本州。報母此事。母 後自來看猪。母子相見一時泣淚。猪至麟德 元年猶聞平安
(東宮率梁難迪并州人改任懷州郭下折衝具見說之) 。
[0721c26] 唐龍朔三年。長安城內通軌坊三衛劉公信 妻陳氏。母先亡。陳因患暴死。見人將入地獄。 備見諸苦。不可具述。末後見一地獄。石門牢
固。有兩大鬼形容偉壯。守門左右怒目瞋陳。 汝何人到此。見石門忽開。亡母在中受苦。不 可具述。受苦稍歇近門。母子相見遙得共語。
母語女言。汝還努力為吾寫經。女諮孃欲寫 何經。為吾寫法華。言訖石門便閉。陳還得蘇。 具向夫說。夫即憑妹夫趙師子欲寫法華。其
師子舊解寫經。有一經生。將一部新寫法華 未裝潢。其人先與他受雇寫。經主姓范。此 經生將他法華轉向趙師子處貿二百錢。施
主不知貿錢。師子復語婦兄云。今既待經 在家。有一部法華。兄贖取此經。向直一千錢。 陳夫將四百錢贖得。裝潢周訖。在家為母供
養。其女陳後夢見母從女索經。吾先遣汝為 吾寫一部法華。何因迄今不得。女報母言。已 為孃贖得一部法華。現裝潢了在家供養。母
語女言。止為此經吾轉受苦。冥道中獄卒打 吾脊破。汝看吾身瘦。獄官語云。汝何因取他 范家經。將為己經。汝何有福。汝大罪過。女
見母說如此。更為母別寫法華。其經未了。女 夢中復見母來催經。即見一僧。手捉一卷法 華語母云。汝女已為汝寫經第一卷了。功德
已成。何因復來敦逼。待寫了。何須怱急。後寫 經成。母來報女。因汝為吾寫經。今得出冥道。 好處受生。得汝恩力故來報汝。汝當好住。善
為婦禮。信心為本。言訖悲淚共別。後時勘問 前贖法華主。果是姓范。范家雖不得經。其經 已成施福已滿。後人轉貿自得罪咎。劉妻贖 所微得少福。然亡母不得力
(陳氏夫劉公信具向拾遺自說之) 。
◎
◎諍訟篇第六十六 (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0722b01] 夫慈言一發則人天含笑。鄙語一彰則幽顯 皆瞋。將恐聞聲傳惡永隔心目。見善懷親長 同赤子。既知邪正異蹤善惡分路。勸止三毒
之凶言。興善和之敬順。所以大聖之訓修本 去末。即心為毒主。口為禍器。因事成災沿流 惡道。未有諍訟違形而存大化也。
引證部第二
[0722b08] 如中阿含經云。爾時祇桓中有兩比丘諍起。 一人罵詈。一人默然。其罵詈者。即便改悔懺 謝於彼。而彼比丘不受其懺。以不受故。眾多
比丘共相勸諫高聲鬧亂。爾時世尊以淨天 耳過於人耳。聞祇桓中聲鬧亂。聞已從禪覺 還精舍。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我
今至安陀林坐禪。聞精舍中高聲鬧亂。竟為 是誰。比丘具述前事白佛。佛告比丘。云何愚 癡之人人向悔謝不受其懺。若人懺謝而不
受者。是愚癡人。長夜當得不饒益苦。告諸比 丘。過去世時釋提桓因有三十三天共諍。說 偈教誡言。
於他無害心 瞋亦不纏結
懷恨不經久 於瞋以不住
雖復瞋恚盛 不發於麁言
不求彼制節 揚人之虛短
常當自防護 以義內省察
不怒不亦虛 常與賢聖共
若與惡人俱 剛強猶山石
盛恚能自持 如制逸馬車
我說為善師 非謂執繩者
[0722b2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天帝釋。共 天阿修羅對陣欲戰。釋提桓因語三十三天 眾言。今日諸天與阿修羅軍戰。諸天得勝阿
修羅不如者。當生擒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 以五繫縛將還天宮。修羅復作是語。當其戰 時諸天不如修羅得勝者。當生擒帝釋以五
繫縛將還自宮。當其戰時諸天得勝修羅不 如。諸天以五繫縛阿修羅將還天宮。縛在天 帝釋斷法殿前門下。帝釋從此門入出之時。
阿修羅縛在門側。瞋恚罵詈。時帝釋御者。見 阿修羅王身被五縛在於門側。帝釋出入之 時輒瞋恚罵詈。見已即便說偈白帝釋言。
釋今為畏彼 為力不足耶
能忍阿修羅 面前而罵辱
[0722c14] 帝釋即答。
不以畏故忍 亦非力不足
何有黠慧人 而與愚夫對
[0722c17] 御者復白言。
若但行忍者 於事則有闕
愚癡者當言 畏悑故行忍
是故當苦治 以智制愚癡
[0722c21] 帝釋答言。
我當觀察彼 制彼愚夫者
見愚瞋熾盛 智以靜默伏
非力而為力 是彼愚癡力
愚癡違遠法 於道則無有
若使有大力 能忍於劣者
是則為上忍 無力何有忍
於他極罵辱 大力者能忍
是則為上忍 無力何有忍
於己及他人 善護大恐怖
知彼瞋恚盛 還自守靜默
於二義俱備 自利亦利他
謂言愚夫者 以不見法故
愚夫謂勝忍 重增於惡口
未知忍彼罵 於彼常得勝
於勝已行忍 是名恐怖忍
於等者行忍 是名忍諍忍
於劣者行忍 是名為上忍
[0723a10]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於三十三天為自在 王。常行忍辱讚歎於忍。汝等比丘。正信非 家出家學道。亦應如是行忍讚歎於忍。應當 勤學。
[0723a14] 又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往昔諸天與阿脩 羅起大鬪戰。爾時帝釋告其所領三十三天 言。諸仁者。汝等諸天。若與脩羅共為戰鬪。宜
好莊嚴善持器仗。若諸天勝脩羅不如。汝等 可共生捉毘摩質多羅阿脩羅王。以五繫縛 之。將到善法堂前諸天會處三十三天聞帝
釋命。依教奉行爾時毘摩質多羅阿脩羅王。 亦復告諸脩羅言。若諸天不如。即當生捉帝 釋天王以五繫縛之。將詣諸阿脩羅七頭。
會處立置我前。諸脩羅眾亦受教行。當於彼 時帝釋得勝。即便生捉阿脩羅王。以五繫縛 之。將詣善法堂前諸天集處。向帝釋立。爾時
毘摩質多羅王若作是念。願諸脩羅各自安 善。我今不用諸阿脩羅。我當在此與天一處 同受娛樂。甚適我意。興此念時即見自身五
縛悉解。五欲功德皆現其前。或作是念。我今 不用三十三天。願諸天等各自安善。我願還 歸阿脩羅宮。起此念時其身五繫即還縛之。
五欲功德忽即散滅。阿脩羅王有如是等微 細結縛。諸魔結縛復細於此。所以者何。諸比 丘。邪思惟時即被結縛。正憶念時即便解脫。
爾時毘摩質多羅阿脩羅王。未戰已前作如 是念。我有如是威神德力。日月宮殿及三十 三天。雖在我上運轉周行。我力能取以為耳
璫。處處遊行不為妨礙。爾時羅睺羅阿脩羅 王。自服種種嚴身器仗。與鞞摩質多羅王踊 躍幻化。諸小王眷屬前後圍繞。從阿脩羅城
道從而出。欲共忉利諸天興大戰鬪。爾時難 陀憂波難陀二大龍王從其宮出。各各以身 繞須彌山。周迴七匝一時動之。動已復動。以
尾打海。令一段水上於虛空在須彌頂上。是 時帝釋告諸天言。汝等見此大地如是動不。 空中靉靆猶如雲雨。又似重霧。我今定知諸
阿脩羅欲與天鬪。於是海內諸龍各嚴器仗 而出。復往告六欲諸天。各嚴器仗乘空而來。 須夜摩天王與無量百千萬數諸天子。下至
須彌山頂上在東面。竪純青難降伏幡依峰 而立。爾時兜率陀天王與無量百千萬眾。一 時雲集須彌山頂。在其南面竪純黃色難降 伏幡依峰而立。
[0723b25] 爾時化樂天王與無量百千萬天子。下至須 彌山頂在其西面。竪純赤色難降伏幡依峰 而立。
[0723b28] 爾時他化自在天王與其無量百千天子。下 至須彌山頂在其北面。竪純白色難降伏幡 依峰而立。
[0723c02] 爾時帝釋見上諸天並皆雲集。乃至虛空夜 叉咸皆隨從帝釋前立。於是帝釋自著鎧甲。 與諸天眾前後圍繞。從天宮出欲共大戰。諸
器仗等雜色可愛。皆七寶所成。以此刀仗遙 擲阿脩羅身莫不洞徹。而不為害。於其身上 不見瘡痕之跡。唯以觸因緣故受於苦痛。諸
阿脩羅器仗亦是七寶所成。穿諸天身亦皆 徹過。而無瘢痕。唯觸因緣故受苦痛。
[0723c10] 又增一阿含經云。昔日諸天與阿須倫共鬪 時。諸天得勝。阿須倫王不如。便懷恐怖。化 形極小從藕根孔中過。佛眼所見。非餘者所 及。
[0723c14] 又大集經云。爾時世尊告諸龍眾阿脩羅言。 汝等莫鬪。應當修忍。仁者若能離於瞋怒成 就忍辱速得十處。何等為十。一得作王。王四
天下自在輪王。二毘樓博叉天王。三毘樓勒 叉天王。四提頭賴吒天王。五毘沙門天王。六 釋天王。七須夜摩天王。八兜率陀天王。九化
樂天王。十他化自在天王。諸仁者。若具足忍。 是人速得如是十處忍辱近果。
[0723c22] 又中阿含經世尊說頌曰。
若有諍論議 雜意懷功高
非聖毀此德 各各相求便
但求他過失 意欲降伏彼
便互而求勝 聖不如是說
[0723c27] 又中阿含經。世尊告諸比丘。汝莫鬪諍。所 以者何。
若以諍止諍 至竟不見止
唯忍能止諍 是法真尊貴
[0724a02] 於是世尊不悅可。拘舍彌諸比丘諍已。即從 坐起而說頌曰。
以若干言語 破壞最尊眾
破壞聖眾時 無能有訶止
碎身至斷命 奪象牛馬財
破國滅亡盡 彼猶故和解
況汝小言罵 不能令和合
若不思真義 怨結焉得息
罵詈責數說 而能制和合
若思真實義 怨結必得息
若以諍止諍 至竟不見止
唯忍能止諍 是法可尊貴
瞋向慧真人 口說無賴言
誹謗牟尼聖 是下賤非智
[0724a16] 又佛本行經。佛為五比丘說偈云。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他
若能歸信佛世尊 能勝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人
若能歸信法正真 能勝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他
若能歸信一切僧 能勝於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過鬪 一鬪百倍得勝人
若能思惟法性空 能勝於彼十六分
[0724a25] 又雜寶藏經云。昔有一婢。稟性廉謹。常為主 人典 [麩-夫+酋] 麥豆。時家有一羝羯伺空遂便噉 食麥豆。斗量折損為主所瞋。信
己 不取皆由 羊噉。緣是之故婢常固嫌。每自杖捶用打羝 羯。羯亦含怨來觝觸婢。如此相犯前後非一。 婢因一日空手取火。羊見無杖直來觝婢。婢
緣急故。用所取火著羊脊上。羊得火熱所在 觸處。突燒村人。延及山澤。于時山中五百獼 猴。火來熾盛不及避走。即皆一時被火燒死。 諸天見已而說偈言。
瞋恚鬪諍間 不應於中止
羝羊共婢鬪 村人獼猴死
[0724b08] 頌曰。
富貴諍人我 貧賤自然羞
強弱相辜負 鬪訟未曾休
恥恨相侵奪 覓便報其讎
怨結常對值 累劫常苦愁
感應緣 (略引二驗)
* 漢景帝時白頸烏鬪
* 漢中平年中有雀鬪
[0724b15] 漢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與。黑烏群鬪 楚國莒縣白。頸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千劉。 向以為近日黑祥也。楚王伐逆無道刑辱
申公。與吳謀反。烏群鬪者師戰之象也。白頸 者小。明小者敗也。墮於水者將死水地。王伐 不寤。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兵敗而走。至
於丹徒為越人所斬。墮泗水之効也。京房易 傳曰。逆親親厥妖日黑。烏鬪於國。燕王旦 之謀反也。又有一烏一鵲。鬪於燕宮中。墮地
死。五行志。以為楚燕背骨肉。蕃臣驕恣而謀 不義。俱有烏鵲鬪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 人之明表也。燕陰謀未發。獨王自殺於宮。
故一烏而水色者死。楚亢陽舉兵。軍師大 敗於野。故烏眾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効 也。京房易傳曰。顓征去殺厥妖烏鵲鬪也。
[0724c01] 漢中平三年八月。懷陵上有萬餘雀。先極悲 鳴已因亂鬪相殺。皆斷頭懸著樹枝枳棘。到 六年靈帝崩。夫陵者高大之象也。雀者爵也。
天誡若曰。懷爵祿而尊厚者。自還相害至滅 亡也 (右二驗出搜神記) 。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3 冊 No. 2122 法苑珠林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