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五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道篇第四 (此六趣即為六部)
諸天部 (此別四部)
* 述意部
* 會名部
* 受苦部
* 報謝部
述意部第一
[0301a25] 夫論天報。識復豐華。服玩光新身形輕妙。而 自在天上更是魔王。無想定中翻為外道。四 空之頂邪執不輕。六欲之間迷惑殊重。不能
受持般若供養涅槃。憍慢轉增我人逾盛。所 以頭華萎顇腋汗流衿。寶殿歇光羅衣聚膩。 憑斯淨心悉皆懺蕩。普為四王忉利兜率燄
摩化樂他化梵王梵輔光音遍淨廣果那含不 煩不熱善見善現。空處識處不用處非非想 處。乃至橫窮他界竪極上天。或復端坐華臺。
動逾劫數凝神玉殿。一視千年。願令自然 之服不離身形。善法之堂永蒙游觀。絕生離 之病。無戰陣之勞。長謝五衰常豐七寶。色
像端嚴容儀煒燁。永離苦因。清昇樂果也。
會名部第二
[0301b10] 問曰。云何名六趣。依毘曇論云。趣者名到。亦 名為道。謂彼善惡業因道能運到其生趣處。 故名為趣。亦可依所造之業趣彼生處。故名
為趣。有趣者歸向之義。謂所造業能歸向於 天乃至地獄也。
[0301b15] 問曰。唯有此六趣定更有餘道耶。答曰。且據 一家不增減說。若依樓炭經中。亦說九道眾 生共居。一菩薩道。二緣覺道。三聲聞道。帖前
六道。以凡聖同居為欲相化也。天者如婆 沙釋名。光明照曜。故名為天。又天者顛也。顛 謂上顛。萬物之中。唯天在上。故名顛也。又天
者顯也。顯謂高顯。萬物之中。唯天獨高在上 顯覆。故名顯也。
[0301b23] 問曰。何故彼趣名天。答曰。於諸趣中。彼最勝 最樂最善妙最高。故名天趣。有說。先造作 增上身語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相續。故名
天趣。有說。光明增故名天。以彼自然光常 照晝夜故。聲論者說。能照故名天。以現勝果。 照了先時所修因故。復次戲樂故名天。以常 游戲受勝樂故。
[0301c01] 問曰。諸天形相云何。答曰。其形上立。問曰。 語言云何。答曰。皆作聖語。又立世阿毘曇論 云。天名提婆。謂行善因於此道生。故名提婆。
今略論諸天報身之相。所謂諸天皆無骨肉。 亦無大小便利不淨。身放光明無別晝夜。報 得五通形無障礙。故正法念經云。譬如一室
然五百燈光明不相逼迫。諸天手中置五百 天亦復如是。不窄不妨。又彼經云。彼夜摩天 或有一百。或有一千。共聚在一蓮華鬚同坐。
不妨不隘不窄。以善業故。自業力故。又智度 論云。第三遍淨天六十人坐一針頭而聽法 不相妨礙。又正法念經云。爾時夜摩天王。為 諸天說偈云。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為命中命
[0301c20] 又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為放逸諸天而演 說法。何等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輪陀菩 薩。二者善時鵝王菩薩。三者種種莊嚴孔雀
王菩薩。是三大士。常為利他而演說法。或有 令得聲聞菩提。或有令得緣覺菩提。
受苦部第三
[0301c26] 今述諸經具明諸天趣苦光明色界無色界 苦。上界雖勝仍有微苦。故成實論云。上二界 中雖無麁苦而有微細苦。何以知之。四禪中
說有行立臥。隨有四故。皆應有苦。又色界 有眼耳身識。即此識中所有諸受。名為苦樂。 從一威儀求一威儀。求一威儀故知有苦。又
無理解愛著已報。失時大苦。如經中說。唯得 道者將命終時無憂苦色。今既是凡寧無憂 喜。論中無苦者。以苦相微故說言無。如食
少鹽故言無鹽。非是一向唯樂無苦。由上界 樂行寂滅不著不能發起麁貪恚瞋。故名無 苦無樂。又無刀杖等苦故言無苦。非無微
苦。故涅槃經云。世間雖有上妙清淨園林。然 死屍處中則為不淨。眾共捨之不生愛著。色 界亦爾。雖復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
捨之。若不作此觀名不修身。故知有苦。又法 句喻經云。有四比丘坐於樹下。共相問言。 一切世間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
婬慾。一人言。世間之苦無過飢渴。一人言。 世間之苦無過瞋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過 驚怖。共諍苦義紛紜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
所問諸比丘。向論何事。即起作禮具白所論。 佛言。比丘。汝等所論不究苦義。天下之苦莫 過有身。飢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
於身。夫身者。眾苦之本。患禍之元。勞心極慮 憂畏萬端。三界蠕動更相殘害。吾我縛著生 死不息。皆由身與。欲願離世苦當求寂滅。
攝心守正泊然無想可得泥洹。此最為樂。故 知未得聖智滅此三界之身。當非苦耶。問曰。 色界有身有苦可爾。無色無形苦受何生。答
曰。彼報精微凡小不覩。無其麁礙非無細色。 廣論有無被在別章。故智度論云。上二界死 時退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處墮摧
碎爛。又成實論云。苦樂隨身至於四禪。憂喜 隨心至於有頂。
[0302b03] 問曰。生上天者離惡積善。何故報盡即入三 塗。答曰。凡夫無始已來惡業無窮。一日貪瞋 尚受千形。況惡既多。暫伏結生。報福既盡
昔業時熟。還墮三塗。何所致惑。故成實論云。 人在色無色界謂是涅槃。臨命盡時。見欲色 中陰。即生邪見。謂無涅槃。謗無上法。當知彼
中有不善業。又智度論云。非有想非無想天 中死墮阿鼻地獄中。故知三界輪轉皆苦。第 三明欲界諸天苦者。謂彼天中鬪戰之時。遞
相加害身心俱苦。若割股節斷而復生。斬 首截腰則有死苦。如毘曇說欲界諸天有十 業道離不律儀。雖天不害天。而害餘趣。亦
有截手截足斷而還生。若斬首則死。展轉相 奪。乃至十業道皆有。又福欲盡時。五衰相現 則大憂惱。故涅槃經云。天上雖無大苦惱事。
然其身體柔軟細滑。見五相時極受大苦。如 地獄苦等無差別。如和毒藥初美後苦。故正 法念經偈云。
如蜜和毒藥 是則不可食
天樂亦加是 退沒時大苦
業盡懷憂惱 捨離諸天女
退時大苦惱 不可得譬喻
善業欲盡時 如燈焰欲滅
不知何所趣 心生大苦惱
天上欲退時 心生大苦惱
地獄眾苦毒 十六不及一
一切諸焰輪 愛力之所作
愛鎖縛眾生 至諸險惡道
三界如轉輪 業繫輪不斷
是故捨愛欲 離欲得涅槃
[0302c04] 又涅槃經云。雖復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 非想天。命終之時還墮三惡道中。雖為四天 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終生於畜生道中。
或為師子虎兕豺狼象馬牛驢等。故知天報 盡時其身大苦。既有斯難即須披誠疏條此 業懺令伏滅。若人造罪受報盡已。後時修善
設生天上。由昔餘殃天中微受。故正法念經 云。若於先世有偷盜業。爾時自見諸天女等。 奪其所著莊嚴之具。奉餘天子。若於先世有
妄語業。諸天女等聞其所說生顛倒解。謂其 惡罵。若於先世以酒施於持戒之人。或破禁 戒而自飲酒。或作麴釀。臨命終時。其心悶
亂。失於正念。墮於地獄。若於先世有殺生 業。壽命短促速疾命終。若於先世有邪婬業。 見諸天女皆悉捨已。共餘天子互相娛樂。是
則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種缺故。業網 所縛受此業報。又天帝釋復觀業果於殿中。 叫喚大地獄十八隔處。殺生偷盜邪婬妄語
業。墮此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餓鬼中。 壽命長遠。從餓鬼中死生畜生中。互相殘害。 從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無有威
德。若有餘業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減劣。 一切眾寶莊嚴之具光明微少。不為天女之 所愛敬。天女背叛。捨至餘天。智慧薄少心不
正直。為餘天子之所輕笑。若諸天眾與阿修 羅鬪戰之時。為他所殺。以餘業故。
◎
◎報謝部第四
[0303a02] 依新婆沙論云。諸天中將命終位。先有二種 五衰相現。一小。二大。云何名為小五衰相。一 者諸天往來轉動。從嚴身具出五樂聲。善奏
樂人所不能及。將命終位此聲不起。有說。復 出不如意聲。二者諸天身光赫奕晝夜相照。 身無有影。將命終時身光微昧。有說。全滅
身影便現。三者諸天膚體細滑入香池浴。纔 出水時水不著身。如蓮華葉。將命終位水便 著身。四者諸天種種境界悉皆殊妙漂脫諸
根。如旋火輪不得暫住。將命終位專著一 境。經於多時不能捨離。五者諸天身力強盛 眼甞不瞬。將命終時身力虛劣。眼便數瞬。云
何為大五衰相。一者衣服先淨今穢。二者華 冠先盛今萎。三者兩腋忽然流汗。四者身體 欻生臭氣。五者不樂安住本座。前五衰相現
已或可轉。時天帝釋以有五種小衰相現。不 久當有大衰相現。心生怖畏作是念言。誰能 救我如是衰厄。後當歸依。便自了知。除佛世
尊無能救護。尋詣佛所求哀請救。佛為說法。 便得見諦。令彼衰相一時皆滅。故於佛前歡 喜踊躍。作諸愛語說此伽他曰。
大仙應當知 我即於此座
還得天壽命 唯願尊憶持
[0303a25] 又折伏羅漢經云。昔忉利天宮有一天。壽命 垂盡有七種瑞現。一項中光滅。二頭上華萎。 三面色變。四衣上有塵。五腋下汗出。六身形
瘦。七離本座。即自思惟。壽終之後下生鳩夷 那竭國疥癩母猪腹中作豚。甚預愁苦不知 何計。餘天語言。今佛在此為眾說法。唯佛能
脫卿之罪耳。即到佛所稽首作禮未及發問。 佛知告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汝素所知。何 為憂愁。得離豚身常誦三自歸。如是三日却
後七日天即壽盡下生維耶離國。作長者家 子。在母胞胎日三自歸。始生墮地亦跪自歸。 其母免身又無惡露。母傍侍婢怖而棄走。
母亦深怪。謂之熒惑意欲殺之。父知貴子令 好養之。年向七歲與其輩類於道邊戲。遇舍 利目連。兒前作禮。眾聖驚怪。具說天上事。
此兒請佛到家。佛為說經。兒及父母內外親 屬皆得阿惟越致。此云不退 (依經天有多種。具如前三界篇中三十 二門說。今對六道略述四門) 。
感應緣 (略引六驗)
* 晉居士史世光
* 晉沙門釋惠嵬
* 宋侖 氏有二女
* 魏沙門釋曇鸞
* 魏居士椽弦 超
* 梁沙門釋慧韶
[0303b18] 夫十惡緣巨易或心塗。萬善力微難感靈性。 姦心頻發凶狀屢聞。正法罕逢教沈道喪。所 以一息不追則萬劫永別。剎那暫隔則千代
長離。良由信毀相競善惡交侵。愚惑之徒輕 舉邪風。淳正之輩時遭佞逼。所以教流震旦 六百餘年。崔赫周虐三被殘屏。禍不放踵。
殃及己身。致招感應之徵。善惡之報。是以建 安感夢而疾瘳。文宣降靈而病愈。吳王圍寺 舍利浮光。齊主行刑刀尋刃斷。宇文毀僧而
瘡潰。拓拔廢寺而膿流。孫皓溺像而陰疼。赫 連兇頑而震死。古今善惡禍福徵祥。廣如宣 驗冥祥報應感通冤魂幽明搜神旌異法苑弘
明經律異相三寶徵應聖迹歸心西國行傳名 僧高僧冥報拾遺等。卷盈數百不可備列。傳 之典謨。懸諸日月。足使目覩。唐猜來惑。故
經曰。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易曰。積善之 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信知善惡 之報影響相從。苦樂之徵猶來相剋。余尋傳
記四千有餘。故簡靈驗各題篇末。若不引證 邪病難除。餘之不盡。冀補茲處。
[0303c09] 晉史世光者。襄陽人也。咸和八年於武昌死。 七日沙門支法山轉小品。疲而微臥。聞靈座 上如有人聲。史家有婢字張信。見世光在座
上著衣帢具如平生。語信云。我本應墮龍 中。支和上為我轉經。曇護曇堅迎我上第七 梵天快樂處矣。護堅並是山之沙彌已亡者
也。後支法山復往為轉大品。又來在座。世 光生時以二幡供養。時在寺中乃呼張信持 幡送我。信曰。諾。便絕死。將信持幡。俱西北
飛。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頂望見天門。 光乃自提幡遣信令還。與一青香如巴豆。曰 以上支和上。信未還。便遙見世光直入天
門。信復道而還。倐忽蘇活。亦不復見手中香 也。幡亦故在寺中。世光與信於家去時。其六 歲兒見之指語祖母曰。阿郎飛上天。婆為見
不。世光後復與天人十餘。俱還其家徘徊而 去。每來必見簪帢。去必露髻。信問之。答曰。 天上有冠不著此也。後乃著天冠。與群天人
鼓琴行歌。徑上母堂。信問。何用屢來。曰我來 欲使汝輩知罪福也。亦兼娛樂阿母。琴音清 妙不類世聲。家人小大悉得聞之。然聞其聲
如隔壁障。不得親察也。唯信聞之獨分明焉。 有頃去。信自送見光入一黑門。有頃來出 謂信曰。舅在此日見榜撻楚痛難勝。省視還
也。舅坐犯殺罪。故受此報。可告舅母會僧 轉經。當稍免脫。舅即輕車將軍報終也 (右一出冥祥記) 。
[0304a06] 晉長安釋慧嵬。不知何人。止長安大寺戒行 澄潔。多栖處山谷。修禪定之業。有一無頭鬼 來。嵬神色無變。乃謂鬼曰。汝無頭。便無頭痛
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隱形。復作無腹鬼來。但 有手足。嵬又曰。汝既無腹。便無五藏之憂。一 何樂哉。須臾復作異形。嵬皆隨言遣之。後久
時天甚寒雪。有一女子來求寄宿。形貌端正。 衣服鮮明。姿媚柔雅。自稱天女。以上人有德。 天遣我來以相慰喻。談欲言勸動其意。嵬執
志貞確一心無擾。乃謂女曰。吾心若死灰。無 以革囊見試。女遂陵雲而逝。顧謂歎曰。海 水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秉志堅貞。後以
晉隆安三年。與法顯俱游西域。不知所終。續 有釋賢護。姓孫。涼州人。來止廣漢閻興寺。 常習禪為業。又善律行纖豪無缺。以晉隆安
五年卒。臨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滿寺內。遺言 使燒身。弟子行之。既而支節都盡。唯手一指 不然。因埋之塔下 (右一出梁朝高僧傳) 。
[0304a24] 宋侖氏二女。東官曾城人也。是時祖姊妹。元 嘉九年。姊年十歲。妹年九歲。里越愚蒙未知 經法。忽以二月八日。並失所在。三日而歸粗
說見佛。九月十五日又失。一旬還作外國語。 誦經及梵書。見西域沙門便相開解。明年 正月十五日忽復失去。田間作人云。見其從
風徑飄上天。父母號懼祀神求福。既而經月 乃反。剃頭為尼。被服法衣。持髮而歸自說。 見佛及比丘尼曰。汝宿世因緣應為我弟子。
舉手摩頭髮因墮落。與其法名。大曰法緣。小 曰法綵。臨遣還曰。可作精舍。當與汝經法 也。女既歸家即毀除鬼座。繕立精廬夜齋
誦。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峯嶺若燈燭 云。女曰。此後容止華雅音制詮正。上京風 調不能過也。刺史韋朗就里並迎供養。聞其 談說甚敬異焉。於是溪里皆知奉法
(右一出冥祥記) 。
[0304b11]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門曇鸞。未詳氏族。 雁門人。家近五臺山。神迹靈異怪逸于民。鸞 因患氣疾。周行醫療。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
城東門上望青雲。忽見天門洞開。六欲階 位。上下重復。歷然鸞覩。由斯疾愈。後往江 南陶隱居處。求覓仙方冀益長壽。及屆山所
接對欣然。便以仙方十卷用酬來意。還至浙 江。有鮑郎子神者。一鼓涌浪七日便止。正值 波初無由得渡。鸞便往廟所以情祈告。必如
所請當為起廟。須臾神即現形。狀如二十。來 告鸞曰。若欲渡者明旦當得。願不食言。及 至明晨。濤由鼓怒。纔入船裏恬然安靜。依
斯達到。梁帝見重。因出勅為江神更起靈廟。 後辭帝還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 下。逢中國三藏菩提流支。鸞往啟曰。佛法頗
有長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者乎。支唾地告 曰。是何言歟。非相比也。此方何處有長生不 死法。縱得長年少時不死。終輪三有。即以
觀經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得解脫 生死永絕輪迴。後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 寺。一心依經作淨土業。春秋六十有七。臨至
終日。幡華幢蓋高映院宇。香氣蓬勃音聲繁 鬧。預登寺者並同矚之。以魏興和四年。卒於 平遙山寺。年六十有七 (右一出梁高僧傳) 。
[0304c06] 魏濟北郡從事椽弦超。字義起。以嘉平中。 夜獨宿夢有神女來從之。自稱天玉女。東郡 人。姓成公。字知瓊。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
苦。遣令下嫁從夫。當其夢也精爽感寤。嘉其 美異非常人之容。覺寤欽想。若存若亡。如此 三四夕。顯然來游。駕輜軿從八婢。服綾羅
綺繡之衣。姿顏容體狀若飛仙。自言。年七十。 視之如十五六女。車上有壺榼。清白琉璃。五 具飲啖。奇異饌具。遂下酒啖。與義起共飲食。
謂義起曰。我天上玉女。見遣下嫁故來從君。 不謂君德。宿時感運宜為夫婦。不能有益亦 不為損。然行來常可得駕輕車乘肥馬。飲食
常得遠味異膳。繒素可得充用不乏。然我神 人。不為君子。亦無妬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 義。遂為夫婦。贈其詩一篇。其文曰。
[0304c21] 飄颻浮勃述。 [敖-十+土] 曹雲石滋。芝英不須潤。至德 與時期。神仙豈虛降。應運來相之。納我榮五 族。送我致禍災。
[0304c24] 此其詩之大較。其文二百餘言不能悉錄。並 注易七卷占卜吉凶等。義起皆運其旨。作夫 婦經七八年。父母為義起取婦之後。分日而
嫌。分夕而寢。夜來晨去。儵忽若飛。唯義起見 之。餘人不見。雖居闇室輒聞人聲。常見蹤跡。 然不覩其形。後人怪問。漏泄其事。玉女遂便
求去云。我神人也。雖與君交不願人見。而君 性疏漏。我往與君積年交結。恩義不輕。一 旦分別豈不愴恨。勢不得久各努力。呼侍御 人。下酒啖食。發 簶
取織成裙衫兩腰。賜與義 起。又贈詩一首。把臂告辭涕泠流離。肅然昇 車去若迅飛。義起憂感積日殆至委頓。後 到濟北魚山陌上。西行遙望曲道頭有一馬
車。似知瓊。馳前到。果是玉女也。遂披帷相 見。前悲後喜。控左授接同乘至洛。遂為室家 剋復舊好。至于太康中猶在。但不日日往
來。每於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 九日旦十五日。輒下往來經宿而去。張茂先 為作神女賦 (右一出搜神記) 。
[0305a14] 梁蜀郡龍淵寺沙門慧韶。姓陳。本頴川太丘 人。少欲多智聰敏不群。春秋五十。卒於本 寺摩訶衍堂中。時成都民應始豐賢者。因病
氣絕。而心上煖。五日方醒。云。被攝至閻羅 王聞處分。云迎法師。須臾便至。王下殿合掌 頂禮。更無言說。唯書文書作一大政之字。韶
出外坐於曠路樹下見一少童。以漆柳箕擎 生袈裟。令韶著之。有十僧來迎。豐識和慈二 禪師。幡蓋烈道騰虛而去。又當終夕有安
浦寺尼久病悶絕。醒云。送韶法師及五百僧。 登七寶梯到天宮殿講堂中。其地如水精床 席華整。亦有麈尾机案。蓮華滿池。韶就座談
說。少時便起。送別者令歸。其生滅冥祥感見 類此。以天監二年七月三日。卒于龍淵寺。春 秋五十有四 (右一出梁高僧傳) 。
人道部 (此別八部)
* 述意部
* 會名部
* 住處部
* 業因部
* 貴 賤部
* 貧富部
* 受苦部
述意部第一
[0305b04] 夫論人道之中。身形浮偽多諸罪業。喜造 愆 瑕。仁智道消恩良義絕。所以崔抒弑君。 高臣害父。七雄並爭。萬國連蹤。互騁憍
奢各衒婬蕩。淳風永盡美化不行。三毒競興 十纏爭發。四流浩漫五蓋幽深。顛倒無明轉 復滋甚。遂使生同險樹命等危城。口蜜易消
井藤難久。壠頭松下哭響摧殘。廣巷重門悲 聲嗚咽。今為人中悉皆懺悔。絓是圓首方足 上智下愚。西盡瞿耶東極于逮。北窮單越。南
罄閻浮。乃至板屋氈帷。文身被髮。飲血茹毛。 巢居穴處。雕蹄黑齒。倒住傍行。弱水毛浮。危 峯繩度。邊城遠戍。裝甲負戈。繫縛鎖囚。擔
金捧木。並願各修禮讓。人氣孝慈。息放蕩 之心。斷荒婬之色。質齊金石體類嵩華。八 苦不侵九橫長遣也。
會名部第二
[0305b20] 如婆沙論中釋。人名止息意。故名為人。謂六 趣之中能止息意。故名為人。謂於六趣之中。 能止息煩惱惡亂之意。莫過於人。故稱止息
意也。又人者忍也。謂於世間違順情能安忍。 故名為忍。又立世阿毘曇論云。何故人道名 摩 㝹 沙。此有八義。一聰明故。二為勝故。三
意微細故。四正覺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別 虛實故。七聖道正器故。八聰慧業所生故。說 人道為摩 㝹 沙。又新婆沙論。問何故此趣名
末奴沙。答昔有轉輪王。名曼犾多。告諸人曰。 汝等欲有所作。應先思惟稱量觀察。爾時人 即如王教欲有所作。皆先思惟稱量觀察。便
於種種工巧業處。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 觀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有說。先造作增長 下身語意妙行。往彼生。令彼生相續。故名人
趣。有說。多憍慢故名人。以五趣中憍慢多者 無如人故。有說。能寂靜意故名人。以五趣中 能寂靜意無如人者。故契經說。人有三事勝
於諸天。一勇猛。二憶念。三梵行。
住處部第三
[0305c11] 如新婆沙論云。此四天下人住四大洲。謂贍 部洲。毘提訶洲。瞿陀尼洲。拘盧洲。亦住八中 洲。何等為八。謂拘盧洲有二眷屬。一矩拉
婆洲。二憍拉婆洲。毘提訶洲有二眷屬。一提 訶洲。二蘇訶洲。瞿陀尼洲有二眷屬。一舍搋 洲。二嗢怛羅漫怛里挐洲。贍部洲有二眷
屬。一遮末羅洲。二筏羅遮末羅洲。此八洲中 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說。七洲是人所 住。遮末羅洲。唯邏剎娑居此。有說。此所說八
即是四大洲之異名。以一一洲皆有二異名 故。如是說者應如初說此八中洲一一復有 五百小洲以為眷屬。於中或有人住。或非人 住。或有空者也。
[0305c24] 問曰。人趣形貌云何。答曰。其形上立。然贍部 洲人面如車箱。毘提訶人面如半月。瞿陀尼 人面如滿月。拘盧洲人面如方池。
[0305c27] 問曰。語言云何。答曰。世界初成一切皆作聖 語。後以飲食時有情不平等故。及諂誑增上 故。便有種種語。乃至有不能言者。
業因部第四
[0306a02] 依業報差別經中。作四句分別。一者有業得 身樂報而心不樂。如有福凡夫。二者有業得 心樂報而身不樂。如薄福羅漢。三者有業得
身心俱樂。如有福羅漢。四者有業得身心俱 不樂。如薄福凡夫。諸如此等。皆悉報得此苦 樂也。
[0306a08] 又菩薩藏經云。爾時世尊告賢守長者曰。長 者當知。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苦事之所 逼迫。何謂為十。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
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 逼迫。六者怨苦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憂 逼迫。九者痛惱逼迫。十者生死流轉大苦之
所逼迫。我見如是十種苦事逼迫眾生。為得 阿耨菩提出離如是逼迫事故。以淨信心捨 釋氏家。趣無上道。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
眾生。於無數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過失。 常為十種大毒箭所中。何謂為十。一者愛毒 箭。二者無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貪毒箭。
五者過失毒箭。六者愚癡毒箭。七者慢毒箭。 八者見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無有毒箭。長 者。我見眾生為於十種毒箭所中。求阿耨菩
提。求斷如是毒箭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 無上道。
貴賤部第五
[0306a26] 若以四方言之。則北欝單越無貴無賤。彼無 僕使之殊。故無貴賤。餘之三方皆有貴賤。以 有君臣庶民之別。大家僕使之殊故。有貴賤
別類也。總束貴賤。合有六品。一貴中之貴。謂 輪王等。貴中之次。謂粟散王等。三貴中之 下。謂如百僚等。四賤中之賤。謂駘駑豎子
等。五賤中之次。謂僕隷等。六賤中之下。謂姬 妾等。麁束如是。細分難盡。
貧富部第六
[0306b06] 若以四方言之。則北欝單越最富平等。東西 二方處中。然有優劣。南閻浮提最貧。四方 不同。如經具述。又閻浮提人貧富不定。各有
三品。上者如轉輪王。總攝四方富包四海。一 切所須無不備足。即如經說。輪王福力最 大。若出世時。感五奇特。七寶來應。五奇特
者。一者感於世界之中平正清淨流泉浴池 處處皆有。二者感天甘露生於殿庭。王渴飲 之身輕愈病。三者感大海水減一由旬。各於
內畔涌出金沙之道。使王行之游四天下。四 者感於牛頭之香生於海岸。王取燒之香氣 劣盛。逆風遠聞四十里香。死者聞之悉皆還
活。五者於迦真隣陀之鳥生於海中。王抱 觸之身心猗適。勝過六欲天之樂。以斯義故。 往生論說偈云。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真隣陀
[0306b23] 七寶具足千子雄猛 (如前經說) 。第二富中者。謂如 粟散王等。第三富中下者。謂如樹提伽等 (貪亦有三思之可解) 。
受苦部第七
[0306b27] 夫論人道。唯苦非樂。愚著為樂失者為苦。 妄見為樂實見為苦。故付法藏經云。世間眾 苦不可願樂。此身不堅腐敗危脆。猶如聚沫
須臾變滅。端正容貌甚可愛著。衰老既至將 安所在。外覆薄皮謂為嚴飾。膿血肉流惡 露不淨。有為無常甚大迅速。一視息頃四百
生滅。譬如虛空震雷起雲暴風卒起尋復散 滅。五欲不堅亦復如是。共相愛樂安隱快 樂。無常既至誰有存者。世間眾苦甚難久居。
故知人身唯苦無常。理應生厭速求解脫。一 切有為眾苦積聚。如癰如廁如箭入心。生老 病死輪轉無際。無常敗壞速朽之法。如臨死
囚。命不云遠。譬如牢獄人無可愛樂。猶路上 菓眾所苦擲。此身可惡。會歸磨滅。烏鵲狐 狼競共噉食。風吹日暴青爛臭處。髮毛牙齒
狼藉在地。如此之身當何愛樂。宜勤方便速 求解脫。縱使富貴如天終歸磨滅。外相似好 內恒憂懼。故大莊嚴論云。如人著金鎖雖能
繫於人。王位亦如是。恒有憂懼相。守護念 苦失則大愁。猶以衣食遮故名樂。辛苦中 橫生樂想。故賓頭盧為優陀延王。說法偈 云。
王位雖尊嚴 代謝不暫停
輕疾如電光 須臾歸衰滅
王位極富逸 愚者情愛樂
衰滅無時至 苦劇過下賤
王者居高位 名聞滿十方
端正甚可愛 種種自嚴身
譬如臨死者 著華鬘瓔珞
捨命未幾時 王位亦如是
王者譬如王 常懷諸恐怖
行住及坐時 乃至一切時
於其親疎中 恒有疑懼心
臣民宮妃后 象馬及珍寶
國土諸所有 一切是王物
諸王捨命時 皆棄無隨者
[0307a05] 又涅槃經。佛說偈云。
一切諸世間 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 要必有終盡
夫盛必有衰 合會有離別
壯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為死所吞 無有法常住
諸王得自在 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滅 壽命亦如是
眾苦輪無際 流轉無休息
三界皆無常 諸有無有樂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流動 常有衰患者
恐怖諸過惡 老病死衰惱
是諸無有邊 易壞怨所侵
煩惱所纏裹 猶如蠶處繭
何有智慧者 而當樂是處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淨
扼縛癰瘡等 根本無義利
上至諸天身 皆亦復如是
諸欲皆無常 故我不貪著
離欲善思惟 而證於真實
[0307a26] 故賓頭盧尊者語王云。大王。宜善觀察。何有 五欲而得常者。何有王位而得久停。何有國 界而不遷滅。何有珍寶而不散失。何有欲樂
常恒不變。何有合會而不離散。一切五欲體。 性實苦。皆從妄想而生於樂。故王位亦苦無 安。如夢所見覺則知虛。是故智者應生厭離。
即知一切內外所遷皆是無常。雖可麁細似 異。然剎那不住是住是同。故經說。由色苦 故。十時差別。一者膜時。二者泡時。三者皰
時。四者肉團時。五者肢時。六者嬰孩時。七者 童子時。八者少年時。九者盛壯時。十者衰老 時。若非時無常。不應從膜乃至老死。良由三
毒猛火燒心熾然不絕。故受斯苦 (依經云人亦多種。具如前三 界篇中四天下洲品類廣說也) 。
感應緣 (略引一十八驗)
[0307b12] 春秋演孔圖曰。孔子長十尺大九圍。坐如 蹲龍。立如牽牛。就之如昴如斗。
[0307b14] 吳越春秋曰。伍子胥見吳王僚。僚望其顏色 甚可畏。一丈十圍。眉間一尺。王僚與語三 日。辭無復者。胥知王好之。每入言語。偘偘有
勇壯之氣。
[0307b18] 涼記曰。呂光。字世明。連結豪賢施與待士 身長八尺四寸。目重童。左肘生肉。印性沈 重。質略寬大有度量。時人莫之識。唯王猛布
衣時異之曰。此非凡人。
[0307b22] 河圖玉版曰。從崑崙以北九萬里得龍伯國。 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從崑崙以東 得大秦國。人長十丈。從此以東十萬里得佻
國。人長三丈五尺。從此國以東十萬里得中 秦國。人長一丈。
[0307b27] 龍魚河圖曰。天之東西南北極。各有銅鐵額 兵。長三千萬丈三千億萬人。天之東西南北 極。各有金剛敢死力士。長三千萬丈三千億
萬人。天中大平之都有甲都食鬼鐵面兵。長 三千萬丈三千億萬人。
[0307c03] 鴻範五行傳曰。秦始皇時有大人。身長五 丈足跡六尺夷狄服見於臨洮天。秦曰。 勿大行夷狄之道將受其禍云。
[0307c06] 魏志曰。天竺國人皆長一丈八尺。車離國男 女皆長八尺。
[0307c08] 魏志曰。咸熙二年襄武懸言。有大人現。長三 丈餘。跡長三尺二寸。白髮著黃單衣黃巾柱 杖呼民。王始語云。今當太平。
[0307c11] 神異經曰。東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長七 尺。腹圍如長。箕頭 (箕頭髮煩亂也) 不飲食。朝吞惡
鬼三千暮吞三百。但吞不咋。此人以鬼為飯。 以霧露為漿。名天郭。一名食邪 (吞食邪鬼) 一名黃 父 (今黃父鬼俗人依此人而名之) 。
[0307c16] 神異經曰。西北海外有人焉。長二千里。兩脚 中間相去千里。腹圍一千六百里。但飲酒五 升 (天酒甘露)
不食五穀魚肉。忽有飢時向天乃飽。 好游山海間。不犯百姓不干萬物。與天地同 生。名無路之人 (言無路者。高大不可為路) 一名仁 (禮曰仁人) 一
名信 (禮曰信人) 一名神 (與天地俱生而不沒。故曰神也) 。
[0307c22] 蜀王本記曰。秦襄王時。宕渠郡獻長人。長二 十五丈六尺。
[0308a01] 外國圖曰。大秦國人長丈五尺。猨臂長脇好 騎馲駝。
[0308a03] 詩含神霧曰。東北極有人。長九寸。
[0308a03] 國語曰。孔 子曰。僬僥長三尺。短之至也。
[0308a05] 魏略西域傳曰。短人國在康居西北。男女皆 長三尺。眾甚多。康居長老傳問。甞有商迷惑 失道而到此國。國中甚多貝珠夜光明珠。商
度此國。去康居可萬餘里。
[0308a09] 魏略曰。倭南有侏儒國。其人長三四尺。去女 王國四千餘里。
[0308a11] 外國圖曰。僬僥國人長尺六寸。迎風則偃。背 風則伏。眉目具足。但野宿。一曰僬僥長三尺。 其國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萬里。
[0308a14] 列子曰。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僬僥國。人 長一尺五寸東北極有人。名竫人。長九寸秦 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身長五丈。足跡六尺
夷狄皆伏。有十二人現于臨洮。孔子曰。僬僥 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數之極也。今 有五丈之人。此則無類而生也。是歲秦初兼
六國。喜以為瑞。鑄金人十二以像之。南戍五 嶺。北築長城。西徑臨洮東至遼東。徑數千里。 故大人先見於臨洮。明禍亂所起也。後十二 年而秦亡也
(右此一十七驗各依本錄記也) 。
[0308a24] 王莽建國四年。池陽有小人景。長尺餘。或 乘車或步行。操持萬物。大小各自稱三日 止。
[0308a26] 管子曰。涸澤數百歲。谷之不水不絕者。 生慶忌。慶忌者其狀若人。長四寸。衣黃冠戴 黃蓋乘小馬好疾游。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
外。一名反報。然池陽之景。或者慶忌也乎。
[0308b01] 又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頭而兩身。其 狀若蛇。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魚鼈 (右二事。見搜神記) 。
◎
◎脩羅部 (此別七部)
* 述意部
* 會名部
* 住處部
* 業因部
* 眷 屬部
* 衣食部
* 戰鬪部
述意部第一
[0308b08] 夫論脩羅道者。生此一途偏多諂曲。或稱兵 鬪亂興師相伐。形容長大恒弊飢虛。體貌麁 鄙每懷瞋毒。稜層可畏擁聳驚人。並出三頭
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天上求餐海 中釀酒。如斯之類悉為歸依。經是阿須輪 王。睒婆利等。毘摩質多之眷屬。佉羅騫馱之
朋流。乃至婆稚羅睺之等侶。舍脂跋陀之氣 類。並願除憍慢習離諂曲心。殿堂光明蘭藉 豐滿。休兵息刃止恚防貪。無復兩刃之苦。
永絕藕絲之痛。樂聞正法渴仰大乘。捨離弊 惡之身。受端嚴之質。任持國境擁護邦家。興 建法城。弘益慧日也。
會名部第二
[0308b21] 云何名阿脩羅道者。依立世阿毘曇論釋云。 阿脩羅者。以不能忍善不能下意。諦聽種種 教化。其心不動。以憍慢故非善健兒。又非天
故名阿脩羅。餘經亦云阿須倫。今依新婆沙 論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 名阿素洛。復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
洛。又長阿含經云。脩羅生女端正生男多醜。 故云不端正。或名不飲酒。此有二釋。一由過 去持不飲酒戒。宿習餘力云不飲酒。二由本
因好酒四天下採華布海釀酒不成變為鹹 水。既不得酒乘便令斷。故云不飲酒神。婆 沙論云。或說天趣。由諂曲覆故。無決定者。或
說鬼趣。由有舍脂故。得與諸天交通。故伽陀 經云。有鬼有畜有天。正法念經亦云。有鬼有 畜。或云劣天。劣天者。是毘摩質多。毘摩質
多者。此云響高。亦云穴居。謂大海水底。出大 音聲。自唱云。我是毘摩質多。故云響高。居在 海穴。故云穴居。
住處部第三
[0308c11] 依正法念經云。脩羅居在五處住。一在地上 眾相山中。其力最劣。二在須彌山北。入海 二萬一千由旬有脩羅。名曰羅睺。統領無量
阿脩羅眾。三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脩羅。名 曰勇健。四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脩羅。名曰 華鬘。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脩羅。名曰毘摩
質多。此中出聲徹於海外。自云。我是毘摩質 多阿脩羅。故云響高。其毘摩之母。依長阿含 經云。劫初成時。昔有光音天入海洗身。水精
入身生一肉卵。經八千歲乃生一女。身若須 彌。千頭少一。頭有千眼。口別有千少一。口別 四牙。牙上出火。猶若霹靂。有二十四脚。有九
百九十九手。此女有時。在海浮戲水精入身 生一肉卵。復經八千歲生毘摩質多。有九頭。 頭有千眼。口常水出。手有千少一。脚唯有八。
納香山乾闥婆女生舍脂羅睺。舍脂羅睺者。 是帝釋取為夫人。羅睺阿脩羅。亦云障日日。 是帝釋前軍。先放日光射脩羅眼令不見天
眾。故彼以手障之。由有勢力多共天諍。又新 婆沙論。問。諸阿素洛退住何處。有說。妙高山 中有空缺處。如覆寶器。其中有城是彼所住。
問何故經說。阿素洛云。我所部村落住鹹海 中。而阿素洛王住彼山內。有說。大鹹海中於 金輪上有大金臺高廣各五百踰繕那。臺上
有城是彼所住。阿素洛王亦有四苑。一名慶 悅。二名歡喜。三名極喜。四名可愛。如三十三 天有波利夜怛羅樹。阿素洛王所居樹亦有。
阿素洛其形云何。答其形上立。問語言云 何。答皆作聖語。問何趣所攝。有說。是天趣。 有說鬼趣攝。
[0309a12] 又起世經云。須彌山王東面去山過千由旬。 大海之下有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國土住處 縱廣八萬由旬。七重欄楯七重金銀鈴網。外
有七重多羅行樹。皆是七寶所成。莊嚴校飾 不可述盡。大城之中別立宮殿。名曰設摩婆 啻。宮城縱廣一萬由旬。七重城壁並七寶合
成。高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園池華菓眾鳥和 鳴 (廣說如經。不煩具錄) 須彌山王南面過千由旬。大海 之下有踊躍 阿 修羅王宮殿。其處縱廣八萬
由旬。須彌山王西面亦千由旬。大海水下有 奢婆羅阿修羅王宮殿。其處縱廣八萬由旬。 須彌山王北面過千由旬。大海水下有羅睺羅 阿修羅王宮殿。其處縱廣八萬由旬
(住處精妙共前 相似) 摩婆帝城王所住處。有羅睺羅阿修羅王 聚會之所。亦名七頭。其處縱廣八萬由旬。牆 壁欄楯各有七重。七寶合成。四面左近並有
眾多諸小阿修羅不可述盡 (備如經說) 。
業因部第四
[0309b01] 依業報差別經中。具說十業得阿修羅報。一 身行微惡。二口行微惡。三意行微惡。四起 於憍慢。五起於我慢。六起於增上慢。七起於
大慢。八起於邪慢。九起於慢慢。十迴諸善根 向阿修羅趣。若依正法念經。廣說四種修羅 業因不同若約餘經。多由瞋慢及疑三種因 業得彼生報。
[0309b08] 又雜阿含經云。阿修羅前世時。曾為貧人。居 近河邊。常渡河擔薪。時河水深流澓駚疾。 此人數為水所漂殆死得出。時有辟支佛。詣
舍乞食。歡喜即施。食訖空中飛去。貧人見之 因以發願。願我後身長大一切深水無過膝 者。以是因緣得此極大身。四大海水不能過
膝。立大海中身過須彌。手據山頂下觀忉利 天。
眷屬部第五
[0309b17] 依正法念經云。第一羅睺阿修羅王有四玉 女。從憶念生。一名如影。二名諸香。三名妙 林。四名勝德。即此四女。一一皆有十二那由
他侍女以為眷屬。悉皆圍繞阿修羅王共相 娛樂。恣情受樂不可具說。第二名勇健。威勢 次勝。第三名花鬘。威勢更勝。第四名毘摩質
多。威勢眷屬倍數更不可稱計。自餘臣妾左 右僕使亦不可說。即知貴賤懸殊。不可一概 而論。
衣食部第六
[0309b27] 若依正法念經說。修羅衣食自然。冠纓衣服 純以七寶。鮮潔同天。所餐飲食隨念而生。悉 皆百味與天同等。如大論說。彼之衣食雖復
勝人。其若喫時。是則不如人也。謂彼凡所食 時。末後一口要變作青泥。亦如龍王雖食百 味。末後一口要當變作蝦蟇。是故經說不如 人也。
戰鬪部第七
[0309c06] 如增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受形 大者莫過阿須倫王。形廣長八萬四千由延。 其口縱廣千由旬。或欲觸犯日時。倍復化身
十六萬由旬往日月前。日月王見已各懷恐 怖不寧本處。以形可畏故。日月王懼不復有 光明。然阿須倫不敢前捉日月。何以故。日月
威德有大神力。壽命極長顏色端正。受樂無 窮住壽一劫。復是此間眾生福祐。令日月不 為阿須倫所見觸惱。時阿須倫便懷愁憂即 於彼沒。
[0309c16] 又長阿含經云。阿修羅大有威力。而生念言。 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諸天行我頭上。誓取日 月以為耳璫。漸大瞋恚加欲捶之。即命舍摩
梨毘摩質多二阿修羅王及諸大臣。各辦兵 仗往與天戰。時難陀跋難陀二大龍王。身 繞須彌周圍七匝。山動雲布。以尾打水大海
浪灌須彌。忉利天曰。修羅欲戰矣。諸龍鬼 神等各持兵從次交鬪。天若不如皆奔。四天 王宮嚴駕攻伐。先白帝釋。帝釋告上乃至他
化自在天。無數天眾及諸龍鬼前後圍繞。帝 釋命曰。我軍若勝以五繫縛毘摩質多阿修 羅。將還善法堂我欲觀之。修羅亦曰。我眾
若勝亦以五繫縛帝釋。還七葉堂。我欲觀之。 一時大戰兩不相傷。但觸身體生於痛惱。於 帝釋現身乃有千眼。執金剛杵頭出煙焰。修
羅見之乃退敗。即擒質多修羅繫縛將還。遙 見帝釋便賜惡口。帝釋答曰。我欲共汝講 說道義。何須惡口。壽天千歲少出多減。惡心
好鬪。而子破戒。大修布施故。然以諂慢故受 此身 (餘經以諂心修福而受此身也) 觀佛三昧經云。此毘摩質 多羅阿修羅王母鬼食法。唯噉淤泥及渠藕
根。其兒長大見於諸天婇女圍繞。即白母言。 人皆伉儷我何獨無。其母告曰。香山有神。名 乾闥婆。其神有女。容姿美妙色踰白玉。身
諸毛孔出妙音聲。甚適我意念為汝娉。適汝 願不。阿修羅言。善哉善哉。願母往求。爾時其 母行詣香山告彼樂神。我有一子威力自在。
於四天下而無等倫。汝有令女可適吾子。其 女聞已願樂隨從。時阿修羅。納彼女已。未久 之間即便懷孕。經八千歲乃生一女。其女顏
容端正挺特。天上天下更無有比。面上姿媚 八萬四千。左邊右邊各有八萬四千。前後亦 爾。阿修羅見。以為殊異。如月處星。甚為奇
特。憍尸迦聞求女為妻。修羅聞喜以女妻之。 帝釋立字。號曰悅意。諸天見之歎未曾有。視 東忘西。視南忘北。乃至毛髮皆生悅樂。帝釋
至歡喜園。共諸婇女入池遊戲。爾時悅意 即生嫉妬。遣五夜叉往白父王。今此帝釋不 復見寵。與諸婇女自共游戲。父聞此語心生
瞋恚。即與四兵往攻帝釋立大海水踞須彌 山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俱作撼喜見城搖 須彌山。四大海水一時波動。帝釋驚怖靡知
所趣。時宮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驚怖。過去佛 說般若波羅蜜。王當誦持。鬼兵自碎。是時帝 釋坐善法堂。燒眾名香發大誓願。般若波羅
蜜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審實 不虛。我持此法。當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 散。作是語時。於虛空中有刀輪。帝釋功德故。
自然而下當阿修羅上。時阿修羅耳鼻手足 一時盡落。令大海水赤如蜯珠。時阿修羅即 便驚怖。遁走無處。入藕絲孔。
感應緣 (略引三驗)
[0310b10] ◎西國志云。中印度在瞻波國。西南山石 澗 中。有修羅窟。有人因游山修道遇逢此窟。人 遂入中見有修羅宮殿處。妙精華乍類天宮。
園池林菓不可述盡。阿修羅眾既見斯人希 來到此。語云。汝能久住以不。答云。欲還本 處。修羅既見不住。遂施一桃與食訖。修羅
語言。汝宜急出。恐汝身大窟不得容。言訖走 出。身遂增長形貌麁大。人頭纔出。身大孔 塞。遂不出盡。自爾已來年向數百。唯有大
頭如三碩甕。人見共語具說此緣。人愍語云。 我等鑿石令汝身出。其事云何。答云。恩澤。人 奏國王。具述此意。君臣共議。此非凡人力敵
千人。若鑿令出。儻有不測之意。誰能抗之。因 此依舊。時人號為大頭仙人。唐國使人王玄 策。已三度至彼。以手摩頭共語。了了分明。近
有山內野火燒頭焦黑。命猶不死。西國志六 十卷。國家修撰。奉。
[0310b27] 勅令諸學士畫圖。集在中臺。復有四十卷。從 麟德三年起首至乾封元年夏未方訖。余見 玄策。具述此事。
[0310c01] 又奘法師傳云。馱那羯 [歹*桀] 迦國屬南印度。都 城東西據山間各有大寺。其寺有婆毘吠伽 論師 (唐云明辯) 於觀自在菩薩
(舊云觀世音菩薩是) 絕粒而服水 三年。立志祈請待見彌勒菩薩。於是觀自在 乃為現色身。令在城南大山巖執金剛神所
誦金剛呪。三年神授。云此巖石內有阿素洛 宮 (舊云阿脩羅宮) 如法行請石壁當開。可即入中待 彌勒出。我當相報。又經三年。呪芥子擊於石
壁。豁然洞開。時有百千萬眾。觀覩驚歎。論師 跨門。再三顧命眾人。唯有六人從入。餘者謂 是毒蛇窟懼而不入。論師入已。當即石門還 合如壁。
[0310c13] 又玄奘法師云。貞觀十三年。奘在中印度摩 迦陀國那爛陀寺。見一俗人。說云。有一 人好色。每承經言。修羅生男極醜生女端正。
聞彼山內有阿修羅窟。別有宮殿。甚精殊好。 同天佳妙。其人思欲。願見修羅女共為匹對。 常受持呪精勤三年。三年將滿所祈遂願。其
人先是弟子親友。臨去召弟子相伴同去。弟 子于時亦隨同行。既呪有徵。遂到宮門。門首 儻者極嚴。志誠求請門人令通夫人。門人為
通具述來意。修羅女喜報守門人云。來者幾 人。報云。二人。女報門人。呪者來入。同伴者 且住門外。門人來報。誦呪者引入。弟子見引
入已。自身不覺已到自家。舍南門立。自爾已 來。更不知彼人消息。弟子因此發心捨家 修道。願在伽藍供養三寶。其人具向奘法師 述因緣。
◎
法苑珠林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3 冊 No. 2122 法苑珠林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