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shan Record 北山錄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北山錄序錢唐沈 遼
[0573a07] 始余欲聞內典。訪諸南屏梵臻法師。於是受斯錄焉。南屏云。往聞老師言。丁祕監(謂)酷愛其書。一見如不及至手傳其本。老師之言可信不疑者。丁公所述作多所自出也善乎。一乘以為宗。百家以為支。尋其支如涉江河隨地得宜。不得其源猶足以為多聞。況遂達其源乎。然其書出未久而世罕傳。能傳者莫不有名於時。而其傳者皆祕玩之以為資不肯廣也。余聞神清在元和時其道甚顯。為當世公卿所尊禮。從其學者至千人。而性喜述作。其出入諸經者或刪焉或益焉凡百餘卷。而斯錄獨發其所縕尤稱贍博。使世之學者盡得其書而達其源。何患不為神清乎。神清其名也。生大安山下。後居長平山陰。故謂之北山錄。惟賢大師先得蜀本。將傳諸好事者。請余敘其大方而刻之。因述南屏法師之言。以為首云。
[0573a24] 熙寧元年五月十二日序
北山錄卷第一
梓州慧義寺沙門神清撰
西蜀草玄亭沙門慧寶注
* 天地始第一
* 聖人生第二
* 法籍興第三
* 真俗符第四
* 合霸王第五
* 至化第六
* 宗師議第七
* 釋賓問第八
* 喪服問第九
* 譏異說第十
* 綜名理第十一
* 報應驗第十二
* 論業理第十三
* 住持行第十四
* 異學第十五
* 外信第十六
天地始第一 (明儒釋序天地開闢物象始興之事)
[0573b17] 艾儒為儒奮于休聲 (艾長也。老而有道時人所重曰艾。所謂刻意尚行離世異端有 上古之風。此乃山谷之士。非常人所好者也。奮擊也。休美也)
。群儒即而慕教焉 (群眾也。即就也。以艾儒博識休美群儒就而習學者也。此評世教誨之道遊居好學者之可慕焉) 予小 子或以宇宙權輿。再拜致懷者
(予小子謙也。或疑也。宇宙 天地也。權輿初始也。言我疑於天地初始開闢之事。再拜而伸及懷抱者也) 艾儒曰。富 哉問之也 (富盛大也)
吾知夫天地溟涬之人也 (溟幸廣大無際 混然未分之貌也) 旦旦乎 (旦旦明曉也。如言三辰昭昭也) 居吾語汝 (居坐也。 起而致問故令復坐而示之)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鈎命決云。易有五太。一太易氣 象未分也。二太初元氣萌也。三太始形之端也。四太素形變有質也。五太極形質已具也。從太極而生天地
清濁兩儀也) 厥初未兆。馮馮翼翼。澒澒洞洞。清濁 一理。混沌無象 (澒胡孔反。大水貌也。厥其也。淮南子云。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
洞灟灟。皆形象未分之謂也。混沌者未開通之貌也) 殆元氣鴻蒙萌芽資始 (殆及也。資助也。鴻濛混元之氣也。莊子文) 粵若盤古生乎其中。萬八 千歲
(天地未分。猶如鷄子。清濁既兆。是曰兩儀。清氣為天。濁氣為地。和氣為人。是為三才。然後 盤古生乎其中。治萬八千歲矣) 天地開闢。天日高一丈。地日
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頭極東。足極西。左 手極南。右手極北。開目為曙。閉目為夜。呼 為暑。吸為寒。吹氣成風雲吐。聲成雷霆 (天地
既開。天則日高一丈。地則日厚一丈。盤古四體極大。極盡也。曙明也) 。四時行焉。萬 物生焉。八紘九圍之大。其孰與多 (八紘四方四角也。九圍
九州。又八方中央) 三皇五紀之尊。其孰與先也 (三皇伏犧神農黃帝 也五紀金木水火土也伏犧木紀神農火紀黃帝土紀金天金紀顓頊水紀以五行相生受命百代可知也)
太古 之時。燔黍擗豚。污樽抔飲。蕢桴土鼓 (燔燒也。中古未有
釜甑。擇米擗肉加於燒石之上而食之。污樽鑿地為樽也。抔音步侯反。手掬之也。蕢音凷。捊鼓杖也。以 凷土為鼓杖也) 冬則居塋窟。夏則居橧巢
(寒則累土暑則聚薪柴居其上 也)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 血。茹其毛 (文選茹謂啖食也) 未有絲麻。衣以羽皮 (此上古之 時也)
後聖有作。然後修火化之利 (修治也) 範金合 土 (鑄燒器用也) 以為臺榭宮室戶牖。以炮以燔 (加於火上) 以烹 (煮之鑊者) 以炙
(貫之火上) 以為醴酪 (蒸釀之也。酪酢酨也。酢音醋。酨音在。有 本闕此一句) 治其絲麻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
事鬼神焉。自太古至于今。年世不可勝紀。 伏犧之後。凡四十餘萬年。變化財成。為君為 臣。為人為民 (民劣下之稱也) 害益興亡 (害損也) 前儒誌之
(誌記也) 後儒承之。浩浩紛紛。未可一日而殫論 也已矣 (殫盡也。已上乃艾儒所敘天地開闢之事也) 涪水之濱北山野夫 背華離俗為日久矣
(野夫謙也。神清字靈庾。姓章。綿州昌明縣人。兄弟三人出家。 師次也。獨為頴拔。綿州開元寺法雲和尚即其師也。建中末卒于梓州惠義寺。撰法花玄箋十卷。釋氏年志三
十卷。律疏要決十卷。語錄十卷。二眾初學儀并識心澄觀。俱舍決等論鈔共百餘卷) 尚志於 古而所知不博。率躬由道而至方是礙。爰在 始學簉于鄉塾之末
(塾學也。禮云。鄉有塾。黨有庠) 聆儒風而 悅之曰。大哉儒言。暨更業乎釋氏。涉其涯 始。怖若河漢斷斷然無斁慊乎 (暨及也。更改也。涯始畔岸
也。莊子云。驚怖焉其河漢而無極也。斁厭慊恨也) 若患聞之不早聞也曰 何其曰乾竺聖人 (乾竺天竺也。聖人佛也) 云前劫既壞。
天地已空。空而復成。此劫方始 (世界成住壞空各二十劫。自 人壽十歲百年增一年。至八萬四千歲。却百年減一年至十歲名一劫。如斯成住壞空共八十劫。周而復始也)
。 是時空有微風。風漸乎烈。居此界之下。寔為 風輪 (烈猛也。寔是也。立世阿毘曇論云。世界空二十劫後將成。乃有毘嵐風鼓之而為風輪。最居其下厚
九億六萬由旬。廣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也) 大雲昇空。降雨如軸。積 彼風輪之上結為水輪。水輪最上堅凝為金。 如乳停膜。是為金輪
(地下一億六萬。真金所成。上餘八萬。金銀銅鐵等七界 雜成。俱舍論云。水輪轉堅。如乳凝冷也) 三輪既成。雨自空飛霔金 輪上。既廣且厚
(雨渧如車軸。晝夜不息。猶如河瀉。無數千年。水厚二億四萬由 旬。廣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周迴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由旬) 風擊此水。清
濁異質。為梵世為空居 (有風名攝持吹令世界成。又有風名旋圓起成東西
二州。復有風名琵琶起成南州。復有風名四方四角起成北州。初成梵世。由宿因緣梵王住處如一四天下大。是
時梵王生此。梵子亦生也。欲界六天猶如夢覺。俄思往事。爾時諸天結群遍滿案行。咸作是言。昔日此處有須 彌山善見城惡口園等。如是皆憶也)
為寶石。為山海。為土地。為宮 室。品物惟錯 (若風成山次第而上。山則有頂。若風起或正或傍。山相或平或聳大地。山
川平凹岩洞穿穴。皆由風勢不同也。品類也。錯雜也) 區域肇成。上界諸天死 者下生。體有飛光。足若御雲。不飲不食。年 期無數
(有天捨報於中受生。復有天人壽終生四天下受人道生。是時諸人喜樂為食。依喜樂住意
生化身。自然光明安樂而住。飛空中行。是時日月未出於世。星宿未有。晝夜不分。未辨年歲。無男女父母姓 字等事) 洎乎地味如飴地皮孔甘林藤流芳香稻 發滋
(是時大海乍增乍減。開川源路水所減處。有地肥出。大甘美味。生長覆地。色香觸味可愛具足如細
蜂蜜。復有地皮。人皆食之。地皮盡已次食林藤。林藤盡已有自然粳稻。香味充滿也) 食此四 者災乎其身。其體堅重。其光隱沒。日月星辰 從茲見矣
(時有一人。嗅此地肥香味。起欲著心。指捻大味。嗅而甞之。知其甘美。餘人相効。
良由地味身稍堅重。不能飛行。身光失沒。既失光已。世界黑暗。遂生日月乃出星辰遂著) 蠲穢 導氣。人道成焉
(蠲除也。明也。有大小不淨之事。導氣有男女欲染之事也) 。忿 悋既萌。愛欲是興。有父子焉 (忿嗔也。悋慳貪也。由有愛悋遂
起貪。為人所侵。則嗔由此。顏容醜陋。福德鮮少。神通則失矣) 有君臣焉。畫野 分邦。列國興焉。我疆我里。貨殖阜焉。閑邪 討罪。刑辟立焉
(閑防也。辟法也。此皆建國之本也) 。自此閻浮提 (則有州之地。因閻浮樹以立名也) 。至于百億閻浮提。自此四天 下至于百億四天下
(東弗毘提利養勝故。西牛貨州用牛貨易也。北爵丹越心 直善故。此四州天下也) 。距大鐵圍山 (距至也。以鐵圍山遶之也) 。皆同此時
成。為一大聖之寰宇也 (此大千世界同為一佛王化之境也) 。至若 人壽漸減。減至于十。減而復增。增至八萬。 初二萬歲有鐵輪王。次四萬歲有銅輪王。次
六萬歲有銀輪王。後八萬歲有金輪王。如此 統一閻浮提。至于二三四天下也 (鐵輪王統一天下。銅二 天下。銀三天下。金統四天下也) 。今賢劫第九減也
(賢劫千佛出。今當第九減劫也) 。 餘十一劫可知也。於一減末。三十饑饉。二 十疾疫。十歲刀兵作矣。是為小三災矣 (減至
三十歲有飢饉災。七年七月七日。由漫風起吹其方所。令時節失度穀米不成也。至二十歲有疾疫災。由惡鬼神
損害於人七月七日也。至十歲時有刀兵災。于相殺害。唯有刀杖以自莊嚴。七日七夜而止) 。劫既 壞矣
(世界欲壞。諸天變身似犀。晝夜三宣告令令修無覺定。最為妙樂。於壽終之後生勝光天。後七日輪
起於空時大地須彌皆發火焰。俱時洞燃以其熱故吸下水輪水如蘇油一切皆盡) 。火災洞乎九 天 (九天欲界六天并初禪三天也) 。旋嵐蕩乎三禪
(旋嵐風名蕩盡也。風災至遍淨天也) 。 水則湯湯然於焉其閒矣 (湯音傷。水流貌。水災至二禪故云其間。 七度火災一度水災。七度水災一度風災)
。萬化既盡。自壞之空 (壞二 十劫。十九劫壞有情。一劫壞無情也。自此空二十劫) 。空之既成。復為後劫 始也 (空已復二十劫成。成已復二十劫住)
。經曰。成住壞空各二十 劫。為一大劫焉 (正法念處等經所明) 。夫崇篤莫大乎天地 (崇高也。篤厚也) 。久遠莫過乎今古。偉哉大聖知天地
始。知天地終。知天之高。知地之厚。知三辰 之昭昭 (三辰日月星也。昭明也) 。知時年反劫。知古之往。知 今之來。強視莫如夫天眼
(聲聞見一千世界。緣覺見二千世界。菩薩 見三千世界。佛見大千世界) 。強聽莫如夫天耳 (所聞如天眼數) 。強念莫 如夫宿命
(宿住通。憶過去無量劫事) 。有此洞鑒。而不盡天下 者無之矣。故覆燾之所不及日月之所不照 (如有頂無間等也) 。霜露之所不墜 (四時不遷也)
。舟車之所不載 (自然所獲。如諸佛之界等) 。尚達之於心目 (目則了之。心則達之) 。而況一 區之蝸角乎 (昔魏 [勞-力+正]
與田侯謀約。田侯背之。魏瑩怒將伐之。惠子聞之而見戴人。戴人梁賢
人也。曰有所謂蝸角者君知乎。然有國於蝸角之左者曰觸氏。有國於蝸角之右者曰蠻氏。時與相爭地而戰。伏尸
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復返。君曰噫其言虛。曰臣請為君實之在四方上下有窮乎。曰無窮。曰知遊於無窮而返於
通達之國謂往來也。如一芥之在太山。如一毛之附馬體。何用爭之也) 。哀余生乎此中。 為醯雞乎 (醋上小虫也) 。為蟪蛄乎
(一名仙蛄。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也) 。夫 何能知宇宙之遼廓。年劫之悠永但諒誠於 聖人也 (嗟己同於微昧。何知天地之闊遠。但誠信聖人之所說也)
。夫積年以為 億。安得億年不為劫乎。積土以為邦域。安得 邦域不為世界乎。湯問革日。上下八方有極 乎。革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
(語在莊子。意問世界有窮盡乎。答云 世界十方無窮盡也。世界之外更有世界也。與列子少異) 。冉有問仲尼曰。未有天 地可知乎。仲尼曰。古猶今也
(冉求意謂問造立之前也。答云天 地壞而更成減而再興也) 。是知古先哲王洎先儒非不有知 者。但默昭而已矣。夫登蒙山而小魯 (蒙山魯邑東也) 。
登太山而小天下。況有高於太山者乎 (太山東岳 登之可以望天下也。知天下之不大也。況更高者。故四海九州如毫末之附馬體) 。誠不虛矣。古 者黃帝
(帝鴻氏也) 晝寢。夢遊華胥氏之國 (有國名華胥。在弇 州之西台州之北) 。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 (斯離也。齊中也) 。蓋非舟
車足力之所及。其國無師長。自然而智。無惡 死無夭殤。不知親已。不知疏物。故無愛憎。 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 都無所畏忌
(此皆華胥國風化之事也) 。洎黃帝寢寤。怡然有 得 (夢中神遊。及寤若有所得) 。吾考思其國。若北欝之天下 也
(即北俱盧洲也。立世阿毘曇云。彼國無師範。自然衣食。定壽千歲不嫁他。女亦不娶妻。若有欲心。諦瞻
彼女。女若見男視之隨到別處曼殊沙樹即便覆蔽。欲事即成。若不覆蔽。知是親屬即不敢犯。生兒不乳放四衢
道。行人以指內口嗍之。七日成人。無憎無愛任運而化也。神清考其所夢。似是比北洲也) 。居九圍 之外 (人間九州) 。在瀛海之中
(居須彌北面大海之中也) 。非天老力牧 太山稽所知也 (三人皆黃帝之臣也) 。帝鴻氏齊心服形。 求養身理物之道。故神所遊焉。非北洲則不
如所夢也。故吾教小聖 (謂中小乘人也) 。前劫後劫各 八萬。見聞二千界 (天眼見二千界事。天耳聞二千界聲等也) 。中聖能 知三千
(謂菩薩乘也) 。大覺則既矣 (既盡也。無所不知無所不見) 。日月 星辰麗乎中虛 (麗明也。中虛空界也) 。日月無興亡 (常在於天。但
運轉四世界。為須彌隔之故有晦明也) 。星辰無虧盈。一晝一夜。照四 大洲
(日月長照二洲。且如南洲日初出東洲正午北洲黃昏西洲半夜也。南洲日午東洲黃昏北洲半夜而洲 日出。南洲日入東洲半夜西洲日午北洲天曉也。餘洲倣此也)
。向南北以分寒暑 (夏則日近北而月近南。冬則月近北而日近南。春秋平也) 。風力所持。不停不墮 (皆為旋嵐風空中任持運轉而不墮也。在須彌之半下)
。上有諸天居焉。其宵旦 短長。頗與此方分至啟閉晷漏同也 (此西國俱舍成實等 論所明也。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立春名啟。立冬名閉) 。日五十一由旬。月五
十由旬。星巨一由旬。微則一俱盧舍 (由旬。或云踰 善那。此云應聖王一日應行之程。或三十里或四十。俱盧舍。此云一牛吼地。二里也。小乘一由旬。十六里也。微小
也) 下面庸乎火珠水珠 (庸用也。火珠日也。水珠月也) 。而在魯之 年星隕如雨 (魯莊七年四月五日如雨也) 。在宋之都隕石數五
(左傳。魯僖公六年正月。隕石于宋五。蓋皆云是星隕也) 。蓋忽焉祥異矣。儒說東 南海之外 (淮南子稽聖賦等也) 。大荒之中甘泉之間有羲和
國。有女名羲和。生於十日常浴日於甘泉。 堯之世十日並出。命羿射之 (羿古射官名) 。九禽斃于 地 (日中之烏也)
。至德之萌。日月若合璧。五星如連 珠 (五星歲也。熒惑也。太白也。辰也。鎮也。有至德之君。日月如合璧) 。群星從東而 西。日月違天而東
(群星與天盤右轉。從東而西也。日月逆天盤。從西而東也) 。太 昊畫八卦 (伏犧氏也) 。通神明為書契代結繩。女媧
補天立極。共工顓頊競為帝。共工頭觸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維絕。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 就焉。地不滿東南百川水潦歸焉 (百川皆歸於巽) 。揚
珠云。太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 (誌記也。其磨滅無所志記也) 。 三皇之事。若有若亡。五帝之事。若覺若夢。三 王之事。或隱或顯 (未必周備)
。夫如揚子之辨 (辨別也) 。則 吾從何質焉 (質信也) 。仲尼云。五帝用說。三王用 度。言遠則但由言說。邇則修法度 (事既已往。但可以言說
而知。虛實無質。三王近古依其法度或當或否也) 。中國以天下之峻極者。曾 莫大於崑崙之丘焉 (崑崙山者。按山海經云。河水所出也。漢書張騫尋而莫見) 。
上有五方之霞。下有五色之波。非大人靈仙 莫往莫來。故黃帝登之南望而旋 (軒轅也) 穆王讌 王母于瑤池
(瑤池在崑山。周穆王與王母會燕于此。王母戴王勝豹尾虎齒主人間疫癘之鬼也) 。 乃自彼降巍巍乎窮造化之力矣 (此崑崙之山也) 。而釋
氏特以須彌聞其大也。其山出海水八萬由 旬。崇袤相均四寶所成 (崇高也。袤廣也。四寶東黃金。南吠琉璃。西白銀。北頗 胝迦寶)
。其下四方有層級。彼最上者有四大天 王宮室焉 (下有堅首。持鬘。恒憍三天) 。為帝釋之外蕃。作捍于 修羅。迹盧之頂方乎八萬 (其上廣八萬由旬)
。其平如砥。 其路如纊 (砥磨石也。纊綿也) 。帝釋所都之地。方各八天 朝于中宮。是曰三十三天焉 (須彌山四面各有八天。中有善法堂。帝
釋所居。諸天朝之。共有三十三天。皆是忉利一天所攝) 。海上諸山。多地居天。 蓋四天王之所都邑也。故若方丈蓬萊 (居海中鼇 魚負之行也)
年長貌美。光碧紫翠以為房閣。其務仙 道者。咸神仙遊集之鄉也。願言羽翼而棲息 之。其天帝釋股肱輔衛。有嚴有翼。統彼諸天。
照冒下土。御千輪殿。網以珠綴。煥乎其間。 有所顯焉。故群黎罪福死生遐促吉凶期會 其欲不見于珠中不可得矣 (罪福之事。事皆見帝釋珠網中也) 是
以。上流有罪。天執其罰 (故云天命極之也) 下民之罪。 天假其罰 (天生蒸民樹之司牧) 於善者福亦如之矣。而君
子稱禍福顯乎天命。言簡在帝心也。又曰。吉 凶不 僭 ( 僭 濫也差也) 言乾道正也。故神農后稷在人 (周祖皆播種。百穀以勸民)
代天之養也。臯陶 (堯時治獄官也) 甫刑 (周穆王以 齊侯呂伋為司寇。使定五刑。故曰呂刑。呂侯後為甫侯。故曰甫刑。官也) 代天之刑也。 成湯周發
(成湯伐桀。武王伐紂) 代天之討也。傅說 (殷高宗之相) 邵 伯 (周太保) 代天之治也。其或享用五福 (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
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壽也) 威用六極 (一日凶短折。二日疾。三日憂。四日貧。五日惡。 六日弱) 非聖人莫能見彛倫之象也 (尋常也。倫理也)
大梵 臣帝釋。帝釋臣四天。四天臣群神。洎群后。書 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竊或得非 大梵天歟。否者天之蒼蒼無馨無臭。孰為真 宰焉
(非大梵而誰也) 夫有事于圓丘 (天子祭天於圓丘) 類乎昊天 上帝 (類祭也) 饗靈威仰等
(五方之神。東靈威仰。南赤熛怒。西白招拒。北叶光紀。中 方含樞紐) 禮于日月星辰。斯或大梵王天帝釋四 天王等之事也。凡五氣五郊五帝昇壇。五神
配饗。百神從祀。或四天王帝釋焉。但後世行 事率承古典。古者洪荒朴略 (洪大也。上古天地大荒純朴省略而已) 各以方壤所據氣運所成
(所據方域乘五行之運氣而王也) 裁為 禮經。呼其神祇 (以古事裁為禮經。呼天地神祇也) 奠以牢牲。其 名雖異而事或玄符也。故西域無壇墠
(築土為壇。除 土為揖。祭告天地所也) 而有天祠。與華夏互為風也。昔趙簡 子享鈞天之樂
(史記曰。趙簡子疾不知人。七日而窹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 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也) 秦穆公拜鶉首之賜 (秦穆公夢天賜
與金冊。鶉首之地秦之分野。鶉南方朱鳥之星鶉首。鬼柳為鶉首。翼軫為鶉尾也) 蓋神與天 交。魂往形居。高卑雖遠。其應孔邇 (天高地卑。孔 甚也。邇近也)
申生為被髮之訴 (狐偃行次見申生使之御云夷吾對余無禮余得請於上 帝。以晉與秦。後果如其言也。上帝天也。皆晉事也) 劉約有美玉之請 (劉約。劉聰之
太子。夢入華胥國。七日而活) 蓋天授其靈示死有知。孰厥下 民克誠克信 (孰誰也。厥其也。克能也。若無其靈應。下民孰其能信) 自此三十
三天之上。皆曰空居。非獲神通不可以往。 凡有二十六所 (自炎摩天終非非想。計二十六天也) 層雲重構。 年顏倍永 (自五百歲至非非想八萬劫也)
其或微雲。其或微形。 統以三界。昭其目也。括以四生。旌其類也。 (統總也。昭明也。微細數目雖多。總不出三界。二十八天以攝之也。胎卵濕化四生以旌表攝盡也)
渾天 儀曰。天如鷄子。地如中黃 (地如鷄子中黃也。地在天之內也) 居 於天內。天大地小。表裏有水。天地各乘雲而 立。水載而浮焉
(地在水外。有雲浮之。却有水裏。又有天裏之。天外有水。却以雲浮之也) 有好問者曰 (設端以徵之也) 彼盤古判為厚地之趾。
其將安據歟。彼渾天之外復誰與載歟。而一 家之學者邕邕焉何思何慮 (邕邕塞滯之貌也) 而可獲其 事也。河出崑崙山
(山海經。河出崑崙。在大羊同國。蕃語謂崑崙山為悶摩棃山。譯為 紫山。東去長安五千里。又張騫本傳。尋河至大夏。見笻竹杖。知與蜀地相連。唯杜佑通典偏明也)
浸流 積石山為禹所導。經于中國。東漸于海。斯 阿耨達池之一源也 (今黃河水即阿耨達池所出也) 其池自中天 之北過七黑山距大雪山之陰香醉山南攝乎
二山之間 (距至也。山北曰陰。攝迫也。水在二山硤中而流也) 方五十由旬。 四寶為岸。四面各流出一大河 (東面金象口流出天信度河。南銀
牛口流出天徙多河。無熱池流出西徙縛蒭河。北頗梨師子口流出。各入四方之海也) 而東注之 河自葱山分流潛邁也。扶桑靈柯昇于大明。
此或閻浮樹也。其大者百由旬。其果可食 (佛在 時。有羅漢取得之自皮展手一臂方至果核。分之以賜大眾。其色如爛椹也) 盛乎此洲之南
極也。鯤鵬之大或則摩竭魚迦樓羅之類也 (莊子逍遙篇說。有鯤魚化為鵬。面南而飛展翼垂天。此或則是經中摩竭魚金翅鳥等。迦樓羅即金翅鳥王也) 。
楚王不識於萍實 (昭王過江見一物。大如斗。紅如日。觸王舟。皆不識。令聘問宣尼 云。是萍實可以食之。有德而出也) 臧氏命祀於爰鶋
(爰鶋海鳥。飛而遇風。遂泊魯東 門。臧文仲為大夫不識令控御而祭之。孔子云。爰鶋也。其鳥大於驢也) 向使不遭孔聖。 則謂彼二物恢詭也
(恢大也。詭怪也) 故方夏古今。燕 鄉越鄉於關內關外於其言蓋物同而名不同 (方者四方。夏即中夏也。燕在北。越在南。言語呼名有所不同也)
矧乎異域何相韙 也 (矧況也。韙是也) 須彌之趾。八功德水以為巨海 (一清。 二冷。三軟。四輕。五香。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不損腹)
深廣之量與須彌同 (須彌入水八萬四千。海亦深八萬四千) 海環于山。循海外涯有持 雙山。如輪圍海。高厚之數若須彌之半 (其山如車
輪繞須彌山。號七金山。一曰持雙。二曰持軸。三曰擔木。四曰善見。五曰馬耳。六曰象鼻。七曰魚觜。出水四萬二 千由旬) 上與日月齊焉。餘山餘海間而繞之。既
降又狹 (相次半之) 第七山外方有鹹海 (所謂由乾陀海。伊沙陀海。佉羅
眡海。善見海。馬耳海毘那多海。尼民多海。又云。一鹹海。二乳海。三酪海。四酥海。五蜜水海。六吉祥海。七酒 海) 而四大洲對妙高之四面。各在鹹海之一
方矣。是謂一小世界 (一四洲也) 千小世界謂之小千 (一千四 洲 。一千六欲天。一千箇梵世。名一小千界) 千倍小千名一中千 (一千箇小
千界。一千箇二禪。名中千界) 千倍中千為一大千 (一千箇中千界。一千箇三禪。名 一大千界也) 是知天地無窮。品物流形孰為六合
之外哉。儒衣緇衣各理其優 (優勝也) 有務玄先 生。辯蘊儒學。家富道書。曰。爾來余評。惟釋 氏之博大。吾無以擬議。雖聖人之末。皆得於 糟粕
(糟酒滓粕油滓。皆聖人之殘末也) 而甘酸腴瘠 (腴肥也。瘠瘦也) 孰 不云乎異矣。故遙劫非隷首能計 (隸首古之善算也) 曜 靈非夸父能遂
(曜靈日也。夸父逐日不及渴飲黃河而竭擲其杖化為鄧林也) 彼日 域朱崖月窟玄墟。蓋四海之有截 (截邊也。東日域。南朱崖。西 月窟。北玄墟也)
渾儀昕天穹隆宣夜 (並古史天文志之名也) 歷造化 之一塊耳。古者中國聖人 (謂伯陽尼父等) 知來而藏往。 察往而知來。窮神而知化。原始而要終。苟
非其時。道不虛行 (聖人知西國有佛。以非時故未欲行其道也) 姑修伯益 之經大禹之迹。著三綱五常 (姑且也。謂刪尚書等。明九州治水山 川之事)
被于諸夏。是謂一天下也。至若皮服雕 題左袵窮髮 (題額也。此四夷之類) 為王化之所陋。其歸 命貢琛。有來則書否則已 (已不書之) 況在大千之野
浩然無垠。於方冊斯闕。不欲衍其文也 (聖人慎疑。 其未審之事不欲書之) 有以釋宗為誕 (誕虛大也) 彼流競者也。
夫誕則天厭之久矣。安得行乎天下哉。誠恐 槍榆枋則笑乎南溟之遠也 (尺鷃飛所不過槍榆枋而笑大鵬一飛九萬。 榆枋二木名。槍七良集也)
故酌聖人之心以求。則萬計或 一 (萬慮一獲也) 封區內之心以求。則於一罔克 (罔無也。 克能也。則於一事亦不能也。封滯也) 夫蠻與觸
(蠻觸二國之事。如前蝸角處已解) 聞僬 僥侏儒盈尺之軀寔駭 (寔實也。駭驚也。僬僥國人長一尺五寸。侏儒國人長三 尺也) 僬僥侏儒聞防風鄋
[璊-王+月] 長狄僑如 (此國人並長三丈。僬僥 侏儒小人也) 其骨專車。其喉戟舂 (皆大人也。吳破塗山獲專車之骨。問夫子云。
禹時防風氏後至戮之。此其骨也。鄋 [璊-王+月] 國長狄喬如伐魯叔孫得臣。以戈舂其喉而殺之也) 其駭亦 蠻觸耳彭祖之傷於殤子也
(彭祖。殷大夫。姓戔。名坑。字長孺。壽年 八百歲。二十歲已下為長殤。十五歲已下至十二為中殤。七歲已上為下殤也) 而不知為王 母之殤子也。蛇以鉏鋙傲乎風
(鉏鋙不齊貌也) 夔以跉 (勅錦反) 踔 (丑略反) 傲乎蛇 (趻踔跛也。蛇雖鉏鋙不端齊而行猶勝風。無形而行。夔雖一足而跛猶 勝蛇全無足也)
故恃小者不知其大。恃近者不知其遠。 恃寡者不知其眾。夫何不然哉。
聖人生第二 (道契無為仁高有象。德掩群功化周萬行。稱之曰聖。易云聖人與天地 合其德。此正指釋迦牟尼聖主降生之事也)
[0577a19] 惟周王二十四年甲寅春二月八日。大聖誕 于迦維 (姬周第四主昭王。名瑕。康王之子。在位五十一年。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四月八日。佛生于迦毘
羅衛國歡喜園中無憂樹下。即淨飯王城中印土是也) 敷德教于五天。此周人 之不知也
(東南西北中五印土。皆稱為天。本梵天之裔也。敷布也。化在西國。周人不知也) 初 河泉泛溢大地震動。瑞氣浮空入貫太微。遍 乎西方作青紅色
(周人雖不知。於四月八日晨朝忽見地動泉溢。望見西方有虹光等。瑞 上貫紫微) 王問太史蘇由曰。若何祥乎 (昭王見西方瑞相不測而問蘇
由也。大史占天文者) 。史曰。有大聖人。生在西方。王曰。 於天下何如。曰即時無他。一千年後聲教被 此
(太史以古書占知西國有大聖人降生。王疑屬於彼土故問天下如何。答以千年之後聲教方及於此。即今 無他自周昭二十四年至後漢明帝永平十年。計得一千九十六年矣)
王因刻石于南郊 (用紀。此事出周書異記) 昔高麗問於齊人。而法上亦以此 告 (高麗未達佛生之事而問之齊人。高僧法上亦引此文而對之也) 夫昭王承文武
成康之烈 (文王武王布德開基。成王康王讚承帝祚。以至於昭王也) 刑措國治 (措置 也) 向能正思無為。謹變乎道。而目觀其瑞。
心不精求。蓋福應斯來有數故也 (昭王雖覩奇瑞不能求訪 聖人。而南巡楚鄉。膠舡溺於漢水。此蓋聖人緣合有時故也) 昔世界初成有千花
見焉。遠表賢劫有千佛興矣 (昔劫初時。海中有千蓮花出。見表有千佛 出世) 今第九減劫。人壽六萬降至于百。而四佛 利見于天下
(今第九劫中。人壽六萬歲時俱留孫佛出世。四萬歲時俱那含牟尼佛出世。二萬歲 時迦葉佛出世。人壽百歲時釋迦牟尼佛出世也) 餘佛在於餘減劫
(餘九百九十六佛出 餘減劫也) 大聖以嗣聖之儲 (位繼迦葉佛之後也) 自知足宮降神 于王家。光被百億。其所將從。乃大威德天。格
于上下神祇。至是鬼宿合時。於毘嵐園波羅 樹下。右脇而生也 (格至也。知足即兜率也。毘嵐此云婢守。波羅樹即無憂樹也。以右者 順也。脇生者異凡也)
古者樞虹應誕表厥命世。故大聖 亦以白象為瑞也 (顓頊高辛等。皆感虹光繞樞星而生。其稱命世之君。佛亦以日輪白 象而生表其瑞也) 古者八采重瞳陟于元后
(陟升也。元大也。后君也。 堯眉八采重瞳) 故大聖亦以三十二相示昇階也。國 有老仙 (老仙謂阿夷頭耆。或云阿私陀也) 言於王曰。嗚呼王子
有奇表。在家為轉輪王。出家成無上道。觀 乎相好炳著不得在家矣 (炳明也。著見以王子之相好。恐不得在家為輪王。 多出家成道也) 淨飯王聞之。心忉怛焉
(忉怛悲慘也) 誠國嗣不 在此。則吾氏泯矣 (信如先生所言。若太子不在家為輪王。即恐吾氏族無繼紹而滅絕 也) 黎民弗保子孫其賓於國乎。其國安在哉
(保守也。失國子孫為二王後乃稱國賔) 其圖惟安則剪其心。立保傅 以作訓。歷射御以昭藝。王子乘羊車詣學堂。 行在三之教
(謂世子入學。與國人齒讓也。一父在故讓使知父子之道。二君在故讓使知君臣之 義。三長在故讓使知長幼之節也。於是選師友教太子六十四書等也) 由是駕象弦弧。馳
騁捔逐。備物致績。莫有不為天下先者 (將思 謀安。安之於家則宜剪其脩行之心。立師保訓以至文武之道。擲象射鼓角抵之戲。備物致功。無有及者) 。爰
復考少陽之宮。徵傾邦之曼。玄黃頳練。綽約 繽紛 (考成也。曼長也。美女長弱。列子云。娥媌靡曼也。為太子立宮既成。徵求美女。謂娶善覺王女耶輸陀羅
等。飾玄黃之服。綽約繽紛乃容儀舉動之貌) 擊石拊石。鼓琴鼓篁 (石樂磬也。此 謂悅之以音樂也) 姑務以歡娛。榮宴狂醒蕩慮。闇鈍耳 目泊其道性
(姑且也。泊淡也) 而歲始芳 (謂二月八日也) 感應時 來。鬼神合謀 (謂淨居天子至也) 夜未艾 (艾正也又中也) 哀含膽肺
厭極嬪嬙。策素馬以凌虛。詣青山而斷髮 (太子於是逾城矣。爰祈作佛也) 體常樂而化成天下者也。嗚呼人 謀蔽於鬼謀。鬼謀蔽於天謀
(蔽猶暗也。人謀況議於眾也。人雖有謀。 暗思神之謀而不得用也) 人謀從欲。天謀從道。鬼猶非人之 敵。而況資於天乎。是故抱關士虛謹其戶 (抱關謂閽者)
挈壺氏虛謹於時 (周禮有挈壺氏掌箭漏者) 宮衛偃甲 (禁兵 之屬也) 軒懸失舉 (樂奏之士也) 彼昏迷之不暇。豈能致
勤於其職也。故應生之質。雖曰天性。功存被 物。而不得行乎天性矣 (父子之道天性也。佛雖以應現化生之身而本在
濟物。濟物之行必假道成。道成不可在於愛欲。是以不得不行乎本意之事也) 父王遲其不 歸宮室曖而無輝 (曖暗也) 顧彼山林悠然長往。
涕泣漣洏。詔族父洎伯舅氏五人而往求之 (即俱倫五人等皆太子族也。令入山求而伴之也) 令候其暄涼遂其行藏無 咈太子之欲 (咈違戾也)
過六載載省載悟。枯餒之 行不為功德。乃以腴腸實腹為至道之器 (大載日餐
麻麥。為降外道。乃云吾有一法世莫能知。一切眾生皆依食住。遂受乳糜六斗四升而餐之。乃成道也) 以是 月以是日以是夜夜何其銀漢已轉。群動已
息。據金剛座。如龍蟠結。戡剪大難。萬德來 朝。巍巍乎浩劫鴻勳。爰 [車*胥] 于箭漏之間耳 (以十
二月八日食乳糜已。尼連沐浴。於金剛座入定。示將三界九地諸惑斷之。以三十四心而成正覺也) 夫天 期昭昭之多。地一撮土之多。山一拳石之多。 海一勺水之多
(昭昭耿光也。天以積小明而成。地以積撮土而成。山以積石而成。海以積 勺水而成也。並中庸篇文也) 故積而為大能致大用。大士往修
大行舉善無遺。以普賢願普入一切 (普賢行願如華嚴經) 故 於茲辰。其身遍坐一切道場。而小智觀之以丈 六。大士觀之以遠大。遠大則該乎報體。丈六
則專乎化軀。其猶自牖而窺於天道。隨隟而 見乎多少爾 (雖以丈六之身於伽耶畔金剛座上成等正覺而。實量無齊等。非屬三界) 悲
夫。苦海混淪。瀑流洄澓。疇先觸涯俟濟。吾必 津之以道焉 (疇誰也。涯岸也。俟待也。濟度也。津濟也。誰先觸涯岸求渡苦海者。吾當濟之) 由
是。四顧躊躇。經三七日。乃朝步造乎施鹿林。 施鹿林者古佛前化 (林在波羅奈國。昔王有千鹿將盡殺之。如來提婆達多俱為鹿
王。各領五百。遂告王曰。許日供一鹿。供次者身有孕。鹿王乃代往。王感其仁慈。遂盡免其鹿。即以此園施鹿。遂 號施鹿園也) 今獲五人於此地
(即五俱倫也。一者憍陳如。二者十力迦葉。三頞鞞即 馬勝也四者跋提。五者摩訶男也) 符其往事矣。殆微言三轉 (所謂
見道。脩道。無學道。三轉法輪。唯大器前悟也) 餘則末吾知也 (殆及也。末莫也。雖云初談 四諦。而其間悟入不同) 是時地祇興聲。百神咸和。上暢于
九天 (云天初禪三天共九天有耳識也) 下遍于黃輿 (黃輿地也。淮南子云。地形如車輿) 旁流于八方。人天交慶。日月貞照。莫不踊
躍。莫不抃呼。群靈熙熙于胥樂乎 (熙熙和也。胥相也) 萬聖樂推以大覺為法王者也。穆王時。西極 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返山川。移城
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礙。千變萬化不可窮 極 (當周穆王時。已有化人來至。但群生感應未興故也) 既以變物之形。又且 易人之慮
(既能現神通。又能化人心慮也) 穆王敬之若神。事之 若君。化人無何。謁王同遊。王執化人之袪。騰 而上者中天乃止 (謁請也。袪衣袖)
乃暨化人之宮。搆 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 所據。望之若屯雲焉。王自以為居。數千年 不思其國 (王居化境。不思返國)
化人復謁王同遊。所返 之處。仰不見日月。俯不見河海。光彩所照。 目眩不能得視。音響所來。耳亂不能得聽 (此乃化人與穆王遊入諸佛淨土也)
王請化人求還。化人移之。王 若墜虛焉。既悟所坐猶向者之處。王問所從 來。左右曰。王默存耳 (左右見王默坐。而王與化人神遊淨土耳) 王自
三月不復。更問化人。化人曰。吾與王神遊也。 形奚動哉且曩之所居。奚異王之宮。曩之所 遊。何異王之囿。王大悅。竊思被所遇者佛矣
(如來在世雖聲教未被於此。而佛亦曾來矣) 而未悟是佛也。惜哉胡獲 焉。君陳曰。凡人未見聖若不克見。既見聖亦 不克由聖。誠在此矣
(此乃周書之文。孔氏注云。凡人有初無終。未見道如不能 得見。已見聖道亦不能用之。所以無成也。今穆王見聖而不能求趣聖。信為惜哉) 其菩提樹凝
陰厚也。金剛座無傾動也 (在摩竭陀國伽耶山西南十四五里。即畢鉢羅樹
也。莖幹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無變。高數百尺。金剛座居其下。菩薩證聖之所。亦曰道場。大地震動。獨 無傾搖也) 樹為座之表。居其座則蔭其樹。樹宜勿
剪勿伐之美也。座當不騫不崩之固也 (皆邵伯之詩也) 聖人之道成而德重天下。其不在茲餘所弗 堪也 (宜存其舊物以表聖跡也) 故外國先王 鍥
石為像。南北 標志以觀遺化也 ( 鍥 刻也。於金剛座菩提樹下刻二大石菩薩。後世佛法若減菩薩沒地。 奘公去日已至胷也) 老氏生于定王
(老子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生于楚國陳郡賴鄉曲仁 里。姓李。名耳。字伯陽。 諡 聃也) 仲尼生於魯襄 (仲尼以魯襄公二十一年冬生于魯國平鄉也)
老氏默識於能仁。仲尼問禮於伯陽。清淨法 行經。以大迦葉為老耼。以儒童菩薩為孔丘。 西昇經云 (道經也) 吾師化遊天竺。善入泥洹 (此乃
老氏默識能仁也) 斯守雌保弱之道也。不敢為天下先 之訓也。老氏之德全於是乎。詩云。無競維烈 老氏有焉
(此毛詩清廟之什競強也。無競競也此詩美武王有伐紂之功。烈業也。能強其功業。如 老子有道德不為天下先也) 符子云。老子之師名釋迦文 (符朗。字元達
符堅從弟。為青州牧。為謝玄所降歸。晉後為王國寶 譖而殺之。有識度善別味著書數篇號符子) 此或 追老氏之言也。昔商太宰嚭 (則吳太宰伯嚭也) 問於孔子
曰。夫子聖者歟。曰丘博識強記非聖人也。三 王聖者歟 (夏禹文命。湯王履。周武王發。為三王也) 曰三王善用智 勇。聖非丘所知。五帝聖者歟
(少昊.顓頊.高辛堯.舜.為五帝也) 曰五帝善用仁信。聖非丘所知。三皇聖者歟 (伏犧神農黃帝謂之三皇也) 曰三皇善用時政。聖非丘所知。
太宰大駭曰。然則孰為聖人乎 (應言上古皆非聖者。太宰所以大 驚也) 夫子有閒動容而對曰。西方有聖者焉不 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不以干戈刑憲。而 法界之內率服。得不治而不亂乎。不以號今誓約而龍天莫不圍繞。得非不言而自信乎。蠢識信向物類知歸。得非 不化而自行乎)
蕩蕩乎人無能名焉 (此乃仲尼以知西方有佛。故此答太宰也) 是知儒道昭融如日在天。而能謙虛若此。蓋 釋師之黨潛化著矣。三教玄同彛倫克諧。但
法被乎多方。經籍出乎多門。釋宗以因果。 老氏以虛無。仲尼以禮樂。 沿 淺以洎深。籍微 而為著。各適當時之器。相資為美。其猶天 地四時不以麰薺故不春
(麰大麥也。薺甘菜也) 菱苕故不 秋 (菱苕草屬也) 故儒教漸至也。殷湯改祝。孔釣不 綱
(桀君無道。置網祝日。從天地四方來者皆入吾此網。殷湯除其三面。唯開一面改祝日。請負命者投吾此
網。論語云。子釣而不網。但以一釣取之。雖殺不多。此皆儒教漸行不殺之文也) 老教中至 也。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此道教謂 之三寶也)
釋教極至也。自鳥獸芻土違而必懲 (律文之誡也) 如有用釋教者。使人居乎漏盡。如有用老教 者。使民至於冲和。如有用孔教者。使民登乎
仁壽。是以大聖生于盛王 (謂周昭之代) 五天之人。 千乘之邑。百乘之君。階于聖智者也 (千乘之邑。百
乘之君。謂淨飯王之諸侯也。以佛生之世國皆證果齊聖者也) 二教生乎衰世。而 大道躓于陵夷
(自周第十二主幽王寵褒姒。失御天下。平王遷都洛邑。諸侯專征禮樂崩 壞。謂之衰周也) 故老聖潛其龍德隱於柱下。紫氣浮 關邁于流沙
(老子為周柱下史見周德凌遲。遂出關往流沙。因為關令尹喜說道德二篇也) 仲 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自衛返魯而修春秋。
感其靈應。反袂拭面。稱吾道窮。皆非其志也 (仲尼以魯哀公十一年自衛返魯。十四年西狩獲麟而修春秋也) 而知道者關尹也。
知儒道者顏回也。行二教者百王也。老氏為 高仙。仲尼為素王。聖謀洋洋與天地而無窮 者也。時有慍見者曰 (此乃假賔主問) 若不貶二教已甚 矣而胡德之歟
(胡何也。乃可教而何德之有) 余謂彼不知矛楯 者也 (昔有賣矛楯者。雙誇其功。言楯則矛 刺
不入。言矛則能穿十楯。或云賣汝矛而穿汝楯。如何彼無詞矣) 吾經以二士為至化今鄙之 (為迦葉為老子。儒童為仲尼也) 則何
反其義哉。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 大聖示滅焉。是日也黑雲四起。大風動地。西 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貫。連夜不滅。王
問太史扈多。扈多曰。西方有大聖人滅。是其 衰相耳。初穆王聞西方有聖人。又亟覩光氣 (亟數也) 慮非周道所宜 (慮其聖人來侵土墳也) 命呂侯會諸侯
於塗山 (塗山在會稽吳越分野呂侯呂級也) 以備其變至。是靡不 大啟沃也 (今聞西方聖人滅無不慶悅也) 昔大聖顧託大龜氏法 藏
(大龜氏則大迦葉姓。受如來之顧命也) 事畢詣于雙林道場 (即俱尸那城跋 提河畔也) 末命七寶床上。北首而臥。於靜夜中寂
然無聲。正遍知月隱于大涅槃山 (佛身喻月。圓寂喻山) 萬 彙號慟。泉填岳墜。惡星驟墮。諸河返流。阿 難心沒憂海。羅睺羅但觀無常。有學無學愴
然悠逝。諸天稱曰。苦哉其娑羅林 (梵云娑羅。此云堅固。 凌冬不凋也) 四雙八隻合為二樹。垂條下掩。離離皓 素如白鶴色。以是謂之鶴樹也。勁葉含霜凌
冬不凋。故謂之堅固林也。初大聖將復乎無 為 (則未滅前) 發毘舍離至于南河岸上。履大方石。 顧阿難曰。此吾最後望金剛座及王舍城。所 留之跡也
(毘舍離國在恒河南中天竺界七百里。賢聖於中結集處。即毘耶離國也) 故今 石上有佛雙趾。長尺有咫 (一尺八寸也) 廣三之一 (闊六寸也)
下有千輻輪相。指端萬字花文及瓶魚 等。光爛爛焉 (至今石上有此文見) 自古邪徒毀而還復原。 茲聖人寄跡以表教。教存而跡不亡。觀者泣
其依然則長想之懷有在矣。周之二月今十 二月也 (周朝十一月建子之月為歲首。則今十二月乃是周之二月也) 十五日西土 之晦也
(西國於一月三十日內。分前十五日為白月。後十五日為黑月。自月一日為白月朔十五日為白 月晦。自十六日為黑月朔盡日為黑月晦也) 彼十二月各以星名呼之
(正月 利咀囉。二月吠舍佉。三月逝瑟吒。四月頞沙茶。五月室囉伐拏。六月波囉鉢陀。七月頞濕縛庾闍。八月迦剌底
迦。九月伽始囉。十月報沙。十一月磨佉。十二月頗勒窶拏也) 星始為朔。星盡為 晦。故此十六日當彼之朔也。合三十日成 (前十五日白月。後十五日為黑月也)
半月前號黑魄死 (謂月初黑景漸消也) 後 半月號白明生也 (謂十六日時月光正盛) 分十二月為三時。 肇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為熱際
(謂夏正也) 自 是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為雨際。自是十六 日至正月十五日為寒際。涼暑之風稍與此 曆象會耳。古者三代之正有所取捨。夏后氏 尚黑建寅為正
(夏禹姒姓。名文命。以天錫玄珪之瑞。以建寅之月為武首。號人正。祭祀旌 旗衣服皆尚黑。以平旦為朔也) 殷人尚白建丑為正 (殷湯子姓。名履。字天乙有
白狼銜鉤之瑞。以建丑之月為歲首。號地正。祭祀旌旗衣服皆尚白。以五更時為朔也) 周人尚赤 建子為正
(周姬姓。名發。有火流王屋之瑞。以建子之月為歲首號天正。祭祀旌旗衣服皆尚赤。以夜 半為朔也) 而大聖在乎周年。故得以十一月言正。 異乎今之世也
(佛既生周代。凡經中所有年月。皆取周朝正朔。與今建寅夏正別也) 是 月也天地否閉。龍蛇斯蟄。微陽潛布於下泉。 匃萌未達於上土。以茲生者應氣運而來。以
茲滅者應代謝而去也 (北山和尚以佛滅乃用周正涅槃。與今之二月十五日 涅槃別也。句萌則物初生如鉤也。萌生也) 夫居終而不能死者非聖人 也
(聖人與物無滯。其生也示相同凡。其滅也示化歸真。雖現生而無生。雖示滅而非滅也) 既死而 不能生者非聖人也
(此方緣盡見化他方非同小聖灰身而已故云常在靈鷲山而實不 滅度也) 非死非生而能死生者。是謂大聖人也 (本不屬於生死而示同生死。真大聖也)
而六合之間。萬類職之。未捐 於有為。未窳於無為。生而復生。未始有極。 而聖人應生者。亦何有極焉 (職主也。捐捨也。窳憜也。佛是萬類之主。而
未捨於有為故示相。未怠憜於無為故化終而歸寂。此方緣盡他方化故未有極盡者也) 是以大聖 生可生之世。滅可滅之世。生滅在物。固不 在己也
(示相生滅。真本元無。故云而眾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 八日而生。 表始華而就滿也 (周四月佛生是今二月也。物正榮華。八日者月漸圓滿也) 十五
日而滅者。顯自盈而之虧也 (以十五日月圓之極。慮眾生起常見。故現 無常十六之後。月漸虧也) 滿則滋華。虧則害盈 (以八日漸滿故滋於榮也。以十五
日後漸虧故害盈也) 揆其日。是以見生滅之有為耳。又方 晝而誕。反晝而逝者。蓋生顯死晦。旦勤夕逸 之徵也
(佛生以晝入滅以夜者。蓋生則顯明也。死則晦暗也。又生居旦必有勤勞之用。死居夕乃是 閑逸之義也) 嗟乎群生紛紛若乎在夢。或有見佛生
者滅者近者久者體常存者本不生者 (隨心所悟不同。化 相雖有多般。法身本無生滅也) 譬同室而異夢。彼夢者不知彼 所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彼所夢者也
(有聖教說。佛 以四月八日生。七月十五日降生。二月八日逾城。十二月八日成道。二月十五日入滅。又有聖教。以二月八日生。
二月八日逾城。二日八日入滅。又有以二月八 日 生。十二月八日逾城。十月八日成道。十二月十五日入滅。諸部 所記不同。如一室而異夢也)
果有其分而異者不能合其同而 同者不能離其異也 (以今四月八日生者。據夏正說以二月八日生。據周正說即今
北山和尚是也。俱以二月八日。乃天竺小乘別部所計也) 有以莊王十年為佛生 時。按據魯史。曲裁經意。但多穿鑿之美 (此乃費長房。
以周莊王十年是魯莊公四年。恒星不見。星殞如雨。便為佛生。此乃據春秋妄為穿鑿也。佛生是周第四主昭王二
十四年四月八日生。莊王是第十五主也。又恒星不見。是四月五日。乃是佛滅度後。文殊菩薩於雪山化五百仙人 而歸本國。光明掩於恒星不見也)
有以三月十五日為佛滅時。蓋 西域他俾羅部之言。餘則不然也。老聖為秦 佚之吊。若復歸周也 (莊子云秦佚入吊。老子三號而出也) 仲尼夢奠 於兩楹
(仲尼云。夏后氏葬於東楹。周人葬於西楹。殷人於兩楹之間。吾殷人之後。其亡乎遂卒也) 俯 萬化而同盡也。天智出宇宙。死齊宇宙。其真
耶其權耶。真則象聖。權則乃聖。匪真匪權。則 以見起滅之心矣 (宇宙者天地也。若人智出天地。而生死與天地萬物同者。問其是真耶
是權耶。若是真則象稱於聖矣。若是權化亦乃得為聖焉。除斯之外若不屬。真之與權則無由達生死之心矣) 。
北山錄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2 冊 No. 2113 北山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