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ations from Chan Master Dahui Pujue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Scroll 2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六宋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 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
答江給事 (少明)
[0920c16] 人生一世。百年光陰。能有幾許。公白屋起家。 歷盡清要。此是世間第一等受福底人。能知 慚愧。回心向道。學出世間脫生死法。又是世
間第一等討便宜底人。須是急著手脚冷却 面皮。不得受人差排。自家理會本命元辰。教 去處分明。便是世間出世間一箇了事底大
丈夫也。承連日去與參政道話。甚善甚善。此 公歇得馳求心。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差別 異路。覷見古人脚手。不被古人方便文字所
羅籠。山僧見渠如此。所以更不曾與之說一 字。恐鈍置他。直候渠將來。自要與山僧說話。 方始共渠眉毛廝結理會在。不只恁麼便休。
學道人。若馳求心不歇。縱與之眉毛廝結理 會。何益之有。正是癡狂外邊走耳。古人云。 親近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但頻與參政說話。至禱至禱。不可將古人垂 示言教胡亂穿鑿。如馬大師遇南嶽和尚。說 法云。譬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
是。馬師聞之。言下知歸。這幾句兒言語。諸 方多少說法。如雷如霆。如雲如雨底。理會不 得。錯下名言。隨語生解。見與舟峯書尾杜撰
解註。山僧讀之。不覺絕倒。可與說如來禪祖 師禪底。一狀領過一道行遣也。來頌子細看 過。却勝得前日兩頌。自此可已之。頌來頌
去。有甚了期。如參政相似。渠豈是不會做頌。 何故都無一字。乃識法者懼耳。間或露一毛 頭。自然抓著山僧痒處。如出山相頌云。到處
逢人驀面欺之語。可與叢林作點眼藥。公異 日自見矣。不必山僧註破也。某近見公頓然 改變為此事甚力。故作此書。不覺縷縷。
答富樞密 (季申)
[0921a18] 示諭。蚤歲知信向此道。晚年為知解所障。 未有一悟入處。欲知日夕體道方便。既荷至 誠。不敢自外。據欵結案。葛藤少許。只這求
悟入底。便是障道知解了也。更別有甚麼知 解為公作障。畢竟喚甚麼作知解。知解從何 而至。被障者復是阿誰。只此一句。顛倒有
三。自言為知解所障是一。自言未悟甘作迷 人是一。更在迷中將心待悟是一。只這三顛 倒。便是生死根本。直須一念不生顛倒心絕。
方知無迷可破。無悟可待。無知解可障。如人 飲水冷煖自知。久久自然。不作這般見解也。 但就能知知解底心上看。還障得也無。能知
知解底心上。還有如許多般也無。從上大智 慧之士。莫不皆以知解為儔侶。以知解為方 便。於知解上行平等慈。於知解上作諸佛事。
如龍得水。似虎靠山。終不以此為惱。只為 他識得知解起處。既識得起處。即此知解。便 是解脫之場。便是出生死處。既是解脫之場。
出生死處。則知底解底當體寂滅。知底解底 既寂滅。能知知解者不可不寂滅。菩提涅槃 真如佛性。不可不寂滅。更有何物可障。更向
何處求悟入。釋迦老子曰。諸業從心生。故說 心如幻。若離此分別。則滅諸有趣。僧問大珠 和尚。如何是大涅槃。珠云。不造生死業。是大
涅槃。僧云。如何是生死業。珠云。求大涅槃。 是生死業。又古德云。學道人一念計生死。即 落魔道。一念起諸見。即落外道。又淨名云。眾
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 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此乃是以知解 為儔侶。以知解為方便。於知解上行平等慈。
於知解上作諸佛事底樣子也。只為他了達 三祇劫空生死涅槃俱寂靜故。既未到這箇 田地。切不可被邪師輩胡說亂道引入鬼窟
裏。閉眉合眼作妄想。邇來祖道衰微。此流如 麻似粟。真是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深可 憐愍。願公硬著脊梁骨。莫作這般去就。作
這般去就底。雖暫拘得箇臭皮袋子住便以 為究竟。而心識紛飛。猶如野馬。縱然心識暫 停。如石壓草。不覺又生。欲直取無上菩提到
究竟安樂處。不亦難乎。宗杲亦嘗為此流所 誤。後來若不遇真善知識。幾致空過一生。每 每思量。直是叵耐。以故不惜口業力救此弊。
今稍有知非者。若要徑截理會。須得這一念 子嚗地一破。方了得生死。方名悟入。然切不 可存心待破。若存心在破處。則永劫無有破
時。但將妄想顛倒底心。思量分別底心。好生 惡死底心。知見解會底心。欣靜厭鬧底心。 一時按下。只就按下處看箇話頭。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此一字子。乃是 摧許多惡知惡覺底器仗也。不得作有無會。 不得作道理會。不得向意根下思量卜度。不 得向揚眉瞬目處 挅
根。不得向語路上作活 計。不得颺在無事甲裏。不 得 向舉起處承當。 不得向文字中引證。但向十二時中四威儀
內。時時提撕。時時舉覺。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云無。不離日用。試如此做工夫看。月十日便 自見得也。一郡千里之事。都不相妨。古人
云。我這裏是活底祖師意。有甚麼物能拘執 他。若離日用別有趣向。則是離波求水。離器 求金。求之愈遠矣。
[0921c20] 又。
[0921c21] 竊知。日來以此大事因緣為念。勇猛精進純 一無雜。不勝喜躍。能二六時中熾然作為之 際。必得相應也未。寤寐二邊得一如也未。如
未。切不可一向沈空趣寂。古人喚作黑山下 鬼家活計。盡未來際無有透脫之期。昨接來 誨。私慮左右必已耽著靜勝三昧。及詢直閣
公。乃知果如所料。大凡涉世有餘之士。久 膠於塵勞中。忽然得人指令向靜默處做工 夫。乍得胸中無事。便認著以為究竟安樂。殊
不知。似石壓草。雖暫覺絕消息奈何根株猶 在。寧有證徹寂滅之期。要得真正寂滅現前。 必須於熾然生滅之中驀地一跳跳出。不動
一絲毫。便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臨 機縱奪殺活自由。利他自利無施不可。先聖 喚作無盡藏陀羅尼門。無盡藏神通遊戲門。
無盡藏如意解脫門。豈非真大丈夫之能事 也。然亦非使然。皆吾心之常分耳。願左右 快著精彩。決期於此。廓徹大悟。胸中皎然。
如百千日月。十方世界一念明了。無一絲毫 頭異想。始得與究竟相應。果能如是。豈獨於 生死路上得力。異日再秉鈞軸。致君於堯舜 之上。如指諸掌耳。
[0922a14] 又。
[0922a15] 示諭。初機得少靜坐工夫。亦自佳。又云。不敢 妄作靜見。黃面老子所謂。譬如有人自塞其 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真是自作障難耳。若
生死心未破。日用二六時中冥冥蒙蒙地。如 魂不散底死人一般。更討甚閑工夫。理會靜 理會鬧耶。涅槃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便
成佛。豈是做靜中工夫來。渠豈不是初機。左 右見此定以為不然。須差排渠作古佛示現。 今人無此力量。若如是見。乃不信自殊勝。甘
為下劣人也。我此門中。不論初機晚學。亦不 問久參先達。若要真箇靜。須是生死心破。不 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則自靜也。先聖所說寂
靜方便。正為此也。自是末世邪師輩。不會先 聖方便語耳。左右若信得山僧及試向鬧處 看狗子無佛性話。未說悟不悟。正當方寸擾
擾時。謾提撕舉覺看。還覺靜也無。還覺得力 也無。若覺得力。便不須放捨。要靜坐時。但 燒一炷香靜坐。坐時不得令昏沈。亦不得掉
舉。昏沈掉舉先聖所訶。靜坐時纔覺此兩種 病現前。但只舉狗子無佛性話。兩種病不著 用力排遣。當下怗怗地矣。日久月深纔覺省
力便是得力處也。亦不著做靜中工夫。只這 便是工夫也。李參政頃在泉南。初相見時。見 山僧力排默照邪禪瞎人眼。渠初不平。疑怒
相半。驀聞山僧頌庭前柏樹子話。忽然打破 漆桶。於一笑中千了百當。方信山僧開口見 膽。無秋毫相欺。亦不是爭人我。便對山僧
懺悔。此公現在彼。請試問之。還是也無。道 謙上座已往福唐。不識已到彼否。此子參禪 喫辛苦更多。亦嘗十餘年入枯禪。近年始得
箇安樂處。相見時試問渠。如何做工夫。曾為 浪子偏憐客。想必至誠吐露也。
答李參政別紙 (漢老)
[0922b19] 富樞密頃在三衢時。嘗有書來問道。因而打 葛藤一上。落草不少。尚爾滯在默照處。定 是遭邪師引入鬼窟裏無疑。今又得書。復執
靜坐為佳。其滯泥如此。如何參得徑山禪。今 次答渠書。又復縷縷葛藤。不惜口業。痛與 剗除。又不知肯回頭轉腦。於日用中看話頭
否。先聖云。寧可破戒如須彌山。不可被邪師 熏一邪念。如芥子許在情識中。如油入麫永 不可出。此公是也。如與之相見。試取答渠底
葛藤一觀。因而作箇方便救取此人。四攝法 中以同事攝為最彊。左右當大啟此法門。令 其信入。不唯省得山僧一半力。亦使渠信得 及。肯離舊窟也。
答陳少卿 (季任)
[0922c04] 承諭。欲留意此段大事因緣。為根性極鈍。若 果如此。當為左右賀也。今時士大夫。多於此 事不能百了千當直下透脫者。只為根性太
利知見太多。見宗師纔開口動舌。早一時會 了也。以故返不如鈍根者。無許多惡知惡覺。 驀地於一機一境上一言一句下撞發。便是
達磨大師出頭來。用盡百種神通。也奈何他 不得。只為他無道理可障。利根者返被利根 所障。不能得啐地便折。嚗地便破。假饒於
聰明知解上學得。於自己本分事上。轉不得 力。所以南泉和尚云。近日禪師太多。覓箇 癡鈍人不可得。章敬和尚曰。至理亡言。時
人不悉。彊習他事。以為功能。不知自性元 非塵境。是箇微妙大解脫門。所有鑑覺不染 不礙。如是光明未曾休廢。曩劫至今固無變
易。猶如日輪遠近斯照。雖及眾色。不與一 切和合。靈燭妙明非假鍛鍊。為不了故取於 物象。但如揑目妄起空華。徒自疲勞枉經劫
數。若能返照。無第二人。舉措施為不虧實 相。左右自言根鈍。試如此返照看。能知鈍者 還鈍也無。若不回光返照。只守鈍根更生煩
惱。乃是向幻妄上重增幻妄。空華上更添空 華也。但相聽能知根性鈍者。決定不鈍。雖不 得守著這箇鈍底。然亦不得捨却這箇鈍底
參。取捨利鈍在人不在心。此心與三世諸佛 一體無二。若有二則法不平等矣。受教傳心 但為虛妄。求真覓實轉見參差。但知得一體
無二之心。決定不在利鈍取捨之間。則便當 見月亡指直下一刀兩段。若更遲疑思前算 後。則乃是空拳指上生實解。根境法中虛揑
怪。於陰界中妄自囚執無有了時。近年以來 有一種邪師。說默照禪。教人十二時中是事 莫管。休去歇云。不得做聲。恐落今時。往往
士大夫。為聰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厭惡鬧處。 乍被邪師輩指令靜坐。却見省力。便以為是。 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為極則。某不惜口業。
力救此弊。今稍有知非者。願公只向疑情不 破處參。行住坐臥不得放捨。僧問趙州。狗 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這一字子。便是 箇破生死疑心底刀子也。這刀子
� 柄。只在 當人手中。教別人下手不得。須是自家下手 始得。若捨得性命。方肯自下手。若捨性命 不得。且只管在疑不破處崖將去。驀然自肯
捨命一下便了。那時方信靜時便是鬧時底。 鬧時便是靜時底。語時便是默時底。默時便 是語時底。不著問人。亦自然不受邪師胡說
亂道也。至禱至禱。昔朱世英。嘗以書問雲 菴真淨和尚云。佛法至妙。日用如何用心。 如何體究。望慈悲指示。真淨曰。佛法至妙無
二但未至於妙。則互有長短。苟至於妙。則 悟心之人。如實知自心究竟本來成佛。如實 自在。如實安樂如實解脫。如實清淨。而日
用唯用自心。自心變化把得便用。莫問是之 與非。擬心思量早不是也。不擬心一一天真。 一一明妙。一一如蓮華不著水。心清淨超於
彼。所以迷自心故作眾生。悟自心故成佛。而 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如 今學道人。多不信自心。不悟自心。不得自
心明妙受用。不得自心安樂解脫。心外妄有 禪道。妄立奇特。妄生取捨。縱修行落外道 二乘禪寂斷見境界。所謂修行恐落斷常坑。
其斷見者。斷滅自心本妙明性。一向心外 著空滯禪寂。常見者。不悟一切法空。執著 世間諸有為法。以為究竟也。邪師輩。教士大
夫攝心靜坐。事事莫管。休去歇去。豈不是 將心休心將心歇心將心用心。若如此修行。 如何不落外道二乘禪寂斷見境界。如何顯
得自心明妙受用究竟安樂如實清淨解脫變 化之妙。須是當人自見得自悟得。自然不被 古人言句轉。而能轉得古人言句。如清淨摩
尼寶珠置泥潦之中。經百千歲亦不能染污。 以本體自清淨故。此心亦然。正迷時為塵勞 所惑。而此心體本不曾惑。所謂如蓮華不著
水也。忽若悟得此心本來成佛。究竟自在如 實安樂。種種妙用亦不從外來。為本自具足 故。黃面老子曰。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若確定本體 實有恁麼事。又却不是也。事不獲已。因迷悟 取捨故。說道理有若干。為未至於妙者。方
便語耳。其實本體亦無若干。請公只恁麼用 心。日用二六時中。不得執生死佛道是有。不 得撥生死佛道歸無。但只看狗子還有佛性
也無。趙州云無。切不可向意根下卜度。不可 向言語上作活計。又不得向開口處承當。又 不得向擊石火閃電光處會。狗子還有佛性
也無。無。但只如此參。亦不得將心待悟待休 歇。若將心待悟待休歇。則轉沒交涉矣。
[0923c04] 又。
[0923c05] 示諭。自得山野向來書之後。每遇鬧中嚲避 不得處常自點檢。而未有著力工夫。只這嚲 避不得處。便是工夫了也。若更著力點檢。則
又却遠矣。昔魏府老華嚴云。佛法在日用處。 行住坐臥處。喫茶喫飯處。語言相問處。所 作所為處。舉心動念。又却不是也。正當嚲
避不得處。切忌起心動念作點檢想。祖師云。 分別不生。虛明自照。又龐居士云。日用事無 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
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 水及搬柴。又先聖云。但有心分別計較。自 心見量者。悉皆是夢。切記取。嚲避不得時。
不得更擬心。不擬心時一切現成。亦不用理 會利。亦不用理會鈍。總不干他利鈍之事。亦 不干他靜亂之事。正當嚲避不得時。忽然打
失布袋。不覺拊掌大笑矣。記取記取。此事 若用一毫毛工夫取證。則如人以手撮摩虛 空。只益自勞耳。應接時但應接。要得靜坐
但靜坐。坐時不得執著坐底為究竟。今時邪 師輩。多以默照靜坐為究竟法。疑誤後昆。 山野不怕結怨。力詆之。以報佛恩。救末法 之弊也。
答趙待制 (道夫)
[0923c28] 示諭。一一備悉。佛言。有心者皆得作佛。此心 非世間塵勞妄想心。謂發無上大菩提心。若 有是心。無不成佛者。士大夫學道。多自作障
難。為無決定信故也。佛又言。信為道元功德 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 示涅槃無上道。又云。信能增長智功德。信
能必到如來地。示諭。鈍根未能悟徹。且種佛 種子於心田。此語雖淺近。然亦深遠。但辦 肯心。必不相賺。今時學道之士。往往緩處却
急。急處却放緩。龐公云。一朝蛇入布裩襠。 試問宗師甚時節。昨日事今日尚有記不得 者。況隔陰事。豈容無忘失耶。決欲今生打
教徹。不疑佛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須有 決定信具決定志。念念如救頭然。如此做將 去。打未徹時方始可說根鈍耳。若當下便自
謂。我根鈍不能今生打得徹。且種佛種結緣。 乃是不行欲到。無有是處。杲每為信此道 者說。漸覺得日用二六時中省力處。便是學
佛得力處也。自家得力處。他人知不得。亦拈 出與人看不得。盧行者謂道明上座曰。汝若 返照自己本來面目。密意盡在汝邊是也。密
意者便是日用得力處也。得力處。便是省力 處也。世間塵勞事。拈一放一。無窮無盡。四 威儀內。未嘗相捨。為無始時來與之結得緣
深故也。般若智慧無始時來與之結得緣淺 故也。乍聞知識說著。覺得一似難會。若是 無始時來塵勞緣淺。般若緣深者。有甚難會
處。但深處放教淺。淺處放教深。生處放教 熟。熟處放教生。纔覺思量塵勞事時。不用 著力排遣。只就思量處。輕輕撥轉話頭。省
無限力。亦得無限力。請公只如此崖將去。莫 存心等悟。忽地自悟去。參政公想日日相會。 除圍碁外。還曾與說著這般事否。若只圍碁。
不曾說著這般事。只就黑白未分處。掀了盤 撒了子。却問他索取那一著。若索不得。是真 箇鈍根漢。姑置是事。
答許司理 (壽源)
[0924b07] 黃面老子曰。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善法。又云。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 來地。欲行千里一步為初。十地菩薩斷障證
法門。初從十信而入。然後登法雲地。而成正 覺。初歡喜地因信而生歡喜故也。若決定竪 起脊梁骨。要做世出世間沒量漢。須是箇生
鐵鑄就底方了得。若半明半暗半信半不信。 決定了不得。此事無人情。不可傳授。須是 自家省發始有趣向分。若取他人口頭辦。永
劫無有歇時。千萬十二時中。莫令空過。逐日 起來應用處。圓陀陀地與釋迦達磨無少異 自是當人見不徹透不過。全身跳在聲色裏。
却向裏許求出頭。轉沒交涉矣。此事亦不在 久參知識遍歷叢林而後了得。而今有多少 在叢林頭白齒黃了不得底。又有多少乍入
叢林一撥便轉千了百當底。發心有先後。悟 時無先後。昔李文和都尉參石門慈照。一句 下承當。便千了百當。甞有偈呈慈照云。學
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但從脚下崖將去死便休。不 要念後思前。亦不要生煩惱。煩惱則障道也。 祝祝。
[0924b29] 又。
[0924c01] 左右具正信立正志。此乃成佛作祖基本也。 山野因以湛然名公道號。如水之湛然不動。 則虛明自照。不勞心力。世間出世間法。不離
湛然。無纖毫透漏。只以此印。於一切處印 定。無是無不是。一一解脫一一明妙一一實 頭。用時亦湛然。不用時亦湛然。祖師云。但
有心分別計較。自心見量者。悉皆是夢。若心 識寂滅無一動念處。是名正覺。覺既正。則於 日用二六時中。見色聞聲。嗅香了味。覺觸知
法。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無不湛然。亦自不作 顛倒想。有想無想悉皆清淨。既得清淨。動時 顯湛然之用。不動時歸湛然之體。體用雖殊。
而湛然則一也。如析栴檀片片皆栴檀。今時 有一種杜撰漢。自己脚跟下不實。只管教人 攝心靜坐。坐教絕氣息。此輩名為真可憐愍。
請公只恁麼做工夫。山野雖然如此指示公。 真不得已耳。若實有恁麼做工夫底事。即是 污染公矣。此心無有實體。如何硬收攝得住。
擬收攝向甚處安著。既無安著處。則無時無 節。無古無今。無凡無聖。無得無失。無靜無 亂。無生無死。亦無湛然之名。亦無湛然之體。
亦無湛然之用。亦無恁麼說湛然者。亦無恁 麼受湛然說者。若如是見得徹去。徑山亦不 虛作此號。左右亦不虛受此號。如何如何。
◎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7 冊 No. 1998A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