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Shu Zeng Guang Jing Tu Wen 龍舒增廣淨土文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十一天台智者大師勸修行人專修淨土
[0283b24] 設文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 生秖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捨離眾生。則是無
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智者答。菩薩有 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 斯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菩薩者。
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 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 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
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 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 中。聖道難得。或因持戒修福得生人中。得
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 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 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
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人人皆如 是。此名難行道也。故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 而能救諸疾人。又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
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 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 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
復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 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又論 云。譬如嬰兒不得離父母。或墮坑井。渴乳而
死。又如鳥子翅羽未成。祇得依樹附枝。不能 遠去。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凡夫無 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以業成故
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 忍。已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 佛事任意自在。故論云。遊戲地獄。行者生彼
國。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救苦 眾生。以是因緣求生淨土。願識其教。故十住 婆沙論名易行道也。
真州長蘆賾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0283c29] 夫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 無念為無念以無生為無生者。邪見之所惑 也。念而無念生而無生者。第一義諦也。是以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則上無諸佛之可念。下 無淨土之可生。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則總攝 諸根。蓋有念佛三昧。還源要術示開往生一
門。所以終日念佛而不乖於無念。熾然往生 而不乖於無生。故能凡聖各住於自位而感 應道交。東西不相往來而神遷淨域。此不可
得而致詰也。故經云。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 持名號。乃至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夫如來世尊雖分折攝
二門現居淨穢兩土。然大聖之意非以娑婆 國土丘陵坑坎五趣雜居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直為可厭。又非以極樂世界黃金為地行樹 參空樓聳七珍華敷四色直為可忻。蓋以初
心入道忍力未淳。須託淨緣以為增上。何則 娑婆國土釋迦已滅彌勒未生。極樂世界阿 彌陀佛現在說法。娑婆國土觀音勢至徒仰
嘉名。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娑婆國 土諸魔競作惱亂行人。極樂世界大光明中 決無魔事。娑婆國土邪聲雜亂女色妖媱。極
樂世界水鳥樹林咸宣妙法。正報清淨實無 女人。然則修行緣具無若西方。淺信之人橫 生疑謗。切嘗論之。此方之人無不厭俗舍之
煩喧慕蘭若之寂靜。故有捨家出家。則慇勤 讚歎。而娑婆眾苦何止俗舍之煩喧。極樂優 游豈止蘭若之寂靜。知出家為美而不願往
生。其惑一也。萬里辛勤遠求知識者。蓋以發 明大事決擇生死。而彌陀世尊色心業勝。願 力弘深。一演圓音無不明契。願參知識而不
欲見佛。其惑二也。叢林廣眾皆樂捿遲。少眾 道場不欲依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其數 甚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既欲親近叢林。而
不慕清淨海眾。其惑三也。此方之人上壽不 過百歲。而童癡老耄疾病相仍。昏沈睡眠常 居太半。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則尺
璧寸陰十喪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謂寒心。西 方之人壽命無量。一托蓮苞更無死苦。相續 無間直至菩提。所以便獲阿惟越致。佛階決
定可期。流轉娑婆促景。而不知淨土長年。其 惑四也。若乃位居不退。果證無生。在欲無 欲。居塵不塵。方能興無緣慈。運同體悲。迴入
塵勞。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慧。或與少善相 應。便謂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詆訶淨土耽戀 娑婆。掩目空歸。宛然流浪。並肩牛馬。接武泥
犁。不知自是何人。擬此大權菩薩。其惑五也。 故經應當發願生彼國。則不信諸佛誠言。不 願往生淨土。豈不甚迷哉。若夫信佛言而生
淨土則累繫之所不能拘。劫波之所不能害。 謝人間之八苦。無天上之五衰。尚無惡道之 名。何況有實。唯顯一乘之法決定無三。歸依
一體三寶。奉事十方如來。佛光照體萬惑潛 消。法味資神六通具足。三十七品助道法應 念圓成。三十二應隨類身遍周塵剎。周旋五
趣普被諸根。不動一心遍行三昧。灑定水於 三千。出眾生於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圓滿。然 則唯心淨土自性阿彌。蓋解脫之要門。修行
之捷徑。是以了義大乘無不指歸淨土。前賢 後聖自他皆願往生。凡以欲得度人。先須自 度故也。嗚呼人無遠慮。心有近憂。一失其身。
萬劫深悔。故率大海眾。各念彌陀佛。百聲千 聲乃至萬聲。回向同緣願生彼國。切冀蓮池 勝會。金地法明綺互相資。必諧斯願。操舟
順水。更加櫓棹之功。則十萬遙程不勞而至 矣。
[0284c08] 元祐四年冬。宗賾夜夢。一男子烏巾白衣。 可三十許。風貌清美舉措閑雅。揖謂宗賾 曰。欲入公彌陀會。告書一名。宗賾乃取蓮
華勝會錄。秉筆問曰。公何名。曰普慧。 (宗賾) 書已。白衣者又云。家兄亦告上名。 (宗賾) 問 曰。令兄何名。云普賢。言訖遂隱。 (宗賾)
覺而 詢諸耆宿。皆云。華嚴離世間品有二大菩 薩名。 (宗賾) 以為佛子行佛事助佛揚化。必有 賢聖幽贊。然則預此會者豈小緣哉。今乃
以二大菩薩為此會首云。
杭州永明壽禪師戒無證悟人勿輕淨土
[0284c19] 設問曰。但見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繫念彼 佛求生他方。答曰。真修行人應自審察。如人 飲水冷暖自知。今存龜鑑以破多惑。諸仁者
當觀自己行解見性悟道。受如來記紹祖師 位。能如馬鳴龍樹否。得無礙 辯 才證法華三 昧。能知天台智者否。宗說皆通行解兼修。能
如忠國師否。此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勸往 生。蓋是自利利他。豈肯誤人自誤。況大雄讚 歎。金口丁寧。希從昔賢恭稟佛勅。定不謬誤
也。仍往生傳所載古今高士事跡顯著非一。 宜勤觀覽以自照知。又當自度臨命終時。生 死去住定得自在否。自無始來惡業重障定
不現前。此一報身定脫輪迴否。三塗惡道異 類中行出沒自由定無苦惱否。天上人間十 方世界隨意寄託定無滯礙否。若也了了自
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也。莫以一時貢高 却致永劫沈淪。自失善利。將復尤誰。嗚呼哀 哉。何嗟及矣。
[0285a08] 右賾禪師語見禪師勸化集中。智者大師 及壽禪師語見宋朝王敏仲侍郎直指淨土 決疑集中。侍郎名古在搢紳間。為神仙所
知。鍾離真人嘗與諸云。風燈泡沫兩相 悲。未肯遺榮自保持。頷下藏珠當猛取。身 中有道更求誰。才高雅稱神仙骨。智照靈 如大寶龜。一半青山無賣處。約君携手話
希夷。由此觀之。可見侍郎為非凡。且益知 西方淨土所宜歸心也。
承相鄭清之勸修淨土文
[0285a18] 人皆謂。修淨土不如禪教律。余獨謂。禪教律 法門莫如修淨土。夫真淨明妙虛徹靈通。凡 在智愚皆具此性。根塵幻境相與淪胥。生死
輪迴窮劫不斷。故釋氏以禪教律假設方便。 使之從門而入俱得超悟。惟無量壽佛獨出 一門曰。修行淨土如單方治病。簡要直截。一
念之專即到彼岸。不問緇白皆可奉行。但知 為化愚俗淺近之說。其實則成佛道捷徑之 途。今之學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
非利根上器神領意解者。則未免墮頑空之 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 者。未免鑽故紙之病。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
心清淨表裡一如。則未免自纏縛之苦。總以 觀之。論其所入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 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
一門乎。方念佛時。口誦心惟。諸惡莫作。豈非 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 心華湛然。豈非慧。人能屏除萬慮一意西方。
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 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 淨無纏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
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修淨土之極致 也。八功德水金蓮華臺又何必疑哉。淨土樞 要之作勤矣。
廬陵李氏夢記
[0285b14] 彥弼乾道癸巳家染疫疾。四月五日彥弼亦 病。粥藥不進。至十九日早夢。一人褐衣神貌 清癯。以手撫摩彥弼肢體。而呼彥弼令速起。
彥弼惕然問曰。公何人耶。答曰。予即龍舒也。 彥弼因告以疾病。雖欲支持莫能。將何以愈 其疾乎。公曰。記省 闕 中雅教汝捷徑否。彥弼
曰。然。每日持誦阿彌陀佛不輟。公曰。汝起食 白粥。即可既悟。索粥食之。病果隨愈。後見龍 舒畫像。儼然如夢見者。彥弼稔聞。居士潛通
六藝。尤精於易。誨人不倦。所至學者輻湊。謝 君以靜逸堂待之。戶外之屨常滿。正月十一 日令子姪往承其教。不久回云。居士夜來講
書罷如常。持誦禮佛至三鼓。忽厲聲念阿彌 陀佛數聲云。佛來接我。言訖立化。是夕邦人 有夢。二青衣引公向西而行。傳為勝異。識與
不識咸來瞻敬。恨不欵奉談塵而重惜焉。居 士未示寂滅前三日。遍囑諸人勉進道業。有 此後不復再見之語。初十日訪趙公省幹。借
淨室云。道業辨去。時好。乃書曰。課積計九百 二十萬五百貼于壁。噫自非根性融明達乎 生死之理。未易臻此。彥弼一病垂死。棺槨衣
衾已陳于前。荷居士陰賜。極接遂獲平愈。可 謂生死骨肉者矣。或曰。夢因想成。然食白粥 之效安可誣也。抑知居士悲願甚深切欲及
人。雖在常寂光中。不妄念力。其勸修淨土成 佛之緣。可不勉勵而進哉。謹刻公像。并著感 應事跡。用廣其傳。非敢飾辭以惑耳目。故此
直述而具載之。伏冀見聞敬信同霑利益。王 神昭著寔證斯言。公姓王。名日休。字虛中。號 龍舒居士云。是歲下元廬陵李彥弼謹記。
旴 江聶允迪跋
[0285c16] 居士平昔以淨土之說懇切勸人。嘗盤桓於 鄉里。允迪於是時年方二十餘。適預計偕。東 上且未知有佛法。弗獲識公。面迨犬馬之齒。
至三十連嬰災患。殊覺人生沈淪於煩惱大 苦海中渺無邊岸。遂一意祖襲居士之說。為 超脫計。如是者纔三數年。居士遂立化於廬
陵郡。郡之人皆繪像以事之。蓋乾道癸巳之 正月也。後五年丁酉歲。先兄知府兵部被檄 較試廬陵。得所刻本以歸 (允迪) 恐此一段奇
事久之湮沒。無以傳遠。遂刻諸石。寘城北報 恩寺之阿彌殿。今此願施居士所著淨土文 一萬帙。輒復以居士慈相及丞相周益公而
下贊述。附于卷首。皆襲廬陵刻本也。庶幾見 者聞者增益信心勉強精進。則西方淨土誠 不難到。嘉泰癸亥文林即新監湖廣總領所 襄陽府戶部大軍倉 旴
江聶允迪合十指爪稽 首謹跋。
[0286a04] 允迪舊常見初機參禪人。但知歸敬禪宗。至 言西方淨土。則指為著相。力肆排斥。殊不知。 釋迦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是欲令
眾生了悟生死脫離輪迴苦趣耳。參禪一法 固為了悟生死而設。修淨土一法亦是令眾 生了悟生死也。參禪有省。則現世了悟生死。
得生淨土。則見阿彌陀佛。而後了悟生死。況 便證無生忍。居不退轉地。直至成佛而後已。 初機參學人何苦獨取禪宗一法。而力排淨
土之說耶。大善知識未嘗不以此勸人。今 略採二三說。附于龍舒淨土文之末。以辨明 之。
四明斷佛種人跋
[0286a17] 龍舒居士作淨土文一十卷。其間始從淨土 起信。終至我說。可謂條布有序。或事或理。坦 然歷歷明白者矣。而又更何言哉。此十卷文
乃是居士存日親自刻梓。欲其流布天下使 人人皆同念佛生于樂國。其用心亦豈易及。 惟於第十一續添一卷。有人疑非居士本志。 此必是第四卷文初。剏屬
[葶-丁+呆] 所棄者耳。想後 人尊居士故。不忍棄之。乃為十一卷名而續 添之。況其修持法門意趣。悉與第四卷同。但
其文意嚴紋有異耳。予乃執卷而熟翫之。亦 謂此言頗當正。議擬間忽有人得居士親筆 墨本者。若合符契。如失還得。今雖刻板已
畢。亦乃銳意去之。復將法門中諸師原先附 本。勸發之語如次整正足之。以完部帙。諒無 差失。如後人見此。慎 毋 以此編為不足云。
[0286b03] 旹洪武癸酉仲夏吉日 四明斷佛種人跋
龍舒增廣淨土文第十一卷 (終)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7 冊 No. 1970 龍舒增廣淨土文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