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Calming and Contemplation (Mohe Zhi Guan) 摩訶止觀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摩訶止觀卷第十 (上)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0131c28] 第七觀諸見境者。非一曰諸。邪解稱見。又 解知是見義。推理不當而偏見分明作決定 解。名之為見。夫聽學人誦得名相齊文作
解。心眼不開全無理觀。據文者生無證者 死。夫習禪人唯尚理觀觸處心融。闇於名 相一句不識。誦文者守株情通者妙悟。兩
家互闕論評皆失。若見解無滯名字又諳。以 見解問他意無窮盡。如曲射繞鳥飛走失 路。若解釋難問綽有餘工。如射太虛箭 去無礙。當知非由學成必是見發。此見或
因禪發或因聞發。例如無漏起時藉於信 法聞思。因聞發者。本聽不多廣能轉悟。見 解分明聰辯問答。因禪發者。初因心靜後
觀轉明。翻轉自在有如妙達。南方習禪者寡 發見人微。北方多有此事。盲瞑不識謂得 真道謂得陀羅尼。闇於知人高安地位。或
時不信撥是狂惑。今言非狂非聖。夫鬼著 能語鬼去則癡。其既不爾故知非狂。尋其 故惑貪瞋尚在。約其新惑更增煩惱。八十
八使繫縛浩然。故知非聖乃是見慧發耳。通 論見發因聞因禪而多因禪。或禪已見發 或禪見俱發。見已得禪又少兩義則多。例如
諸禪通發無漏。而未到發者少。六地九地發 者多。為是義故次禪定境而論諸見也。若 人見發利智根熟能自裁正。或尋經論勘知
己過者。此人難得。若不能自正。遇善知識 明示是非破其見心。此亦難得。故云真法 及說者聽眾難得故。既不自覺又不值師。 邪畫日增生死月甚。如稠林曳曲木何得
出期。今觀諸見境為四。一明諸見人法。二 明諸見發因緣。三明過失。四明止觀。第一 明諸見人法又二。一邪人不同。二邪人執法
不同。邪人不同又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 佛法外道。三學佛法成外道。一外外道。本 源有三。一迦毘羅外道此翻黃頭。計因中
有果。二漚樓僧佉此翻休睺。計因中無果。 三勒沙婆此翻苦行。計因中亦有果亦無 果。又入大乘論云。迦毘羅所說有計一過。
作者與作一。相與相者一。分與有分一。如 是等名為計一。優樓僧佉計異。迦羅鳩馱 計一異。若提子計非一非異。一切外道及摩
迦羅等計異。皆不離此四。從三四外道派 出枝流。至佛出時有六大師。所謂富蘭那 迦葉。迦葉姓也。計不生不滅。末伽梨拘賒梨
子計眾生苦樂無有因緣自然而爾。刪闍 夜毘羅胝子計眾生時熟得道八萬劫到。縷 丸數極。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欽婆羅麁衣也。 計罪報之苦以投巖拔髮代之。迦羅鳩馱
迦旃延計亦有亦無。尼揵陀若提子計業所 作定不可改。此出羅什疏。名與大經同所 計三同三異。或翻誤或別有意。今所未詳。
而大體祖承迦毘羅等。依本為三。或可為 四謂四見也。二附佛法外道者起自犢子。 方廣自以聰明讀佛經書而生一見。附。佛 法起故得此名。犢子讀舍利弗毘曇自制
別義言。我在四句外第五不可說藏中。云何 四句。外道計色即是我。離色有我。色中有 我。我中有色。四陰亦如是。合二十身見。大
論云。破二十身見成須陀洹即此義也。今 犢子計我異於六師。復非佛法諸論皆推 不受。便是附佛法邪人法也。或云。三世及 無為法為四句也。又方廣道人自以聰明
讀佛十喻。自作義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空 幻為宗。龍樹斥云。非佛法方廣所作。亦是 邪人法也。三學佛法成外道。執佛教門而
生煩惱不得入理。大論云。若不得般若 方便入阿毘曇。即墮有中。入空即墮無中。 入昆勒墮亦有亦無中。中論云。執非有非 無名愚癡論。倒執正法還成邪人法也。若
學摩訶衍四門即失般若意。為邪火所燒 還成邪人法。故百論正破外外道。今大乘論 師炎破毘曇成實謂是計有無外道。然成 論云。三藏中實義空是。此乃似無意。又同
百家之是異百家之非。捉義出沒又似因 中亦有果亦無果意。又似昆勒意。當時論起。 人皆得道。今時執者乃是人失何關法非。此
應從容不可雷同迦毘羅等。若以大破小 如淨名所斥。取其不見中理與外道同。 非是奪其方便之意。二明邪人執法不同 者關中疏云。一師各有三種法。一得一切智
法。二得神通法。三得韋陀法。一切智者。各 於所計生一種見。解心明利將此見智通 一切法。故名一切智外道。神通法者。發得
五通變城為鹵。轉釋為羊。停河在耳捫 摸日月。此名神通外道。韋陀法者。世間文字 星醫兵貨悉能解知。是為韋陀外道。一師則
有三種得法不同也。犢子方廣亦如是。若 望執佛法邪約三藏四門。一門有三。一直 發理解智性生見。二得諸神通。三解四阿 含文字。如是四門則有十二種得法不同
也。若得意者。一一門中初有三種念處。一 性念處。二共念處。三緣念處。性是直緣諦 理。共是事理合修。緣是遍緣一切境法。亦是
緣三藏教法。後證果時成三種解脫。慧解 脫俱解脫無疑解脫。故結集法藏時選取千 人。悉用無疑解脫遍解內外經書。擬降外
敵。毘曇婆沙云。煩惱障解脫禪定障解脫。一 切法障解脫慧解脫人得初解脫。共解脫人 得第二解脫。唯佛得第三解脫。總名無
疑解脫也。執摩訶衍通別圓四門失意者。 例有三十六種得法不同。
[0133a12] ○第二明諸見發 有二。一明諸見發。二見發不同。一明見 發者。或因禪或因聞。眾生久劫靡所不 作。曾習諸見隔生中忘。罪覆本解心不速
開。今障若薄能發諸禪。或禪見俱發或禪後 見發。或聞他說豁然見生。如有泉水土石 所礙。決却壅滯 濬 矣成川。闇障既除分別
薳去。一日十日綿綿不已。番番自難番番自 解。所執之處實而有通。所不執處虛而自 破。又辯才無滯巧說己法莊嚴言辭。他來
擊難妙能申釋。如是見慧從何處出。由禪 中有觀支。觀支是慧數。逸觀諸法莫自知 止。快馬著汗不可控制。若聽講人無禪潤 見始欲分別多抽腸吐血。因是制命見
終不成。若定力潤觀雖逸難制。不致抽 腸多得成見。從此觀支推研道理。謂諸 法因中有果。此解明利洞見遠意出過餘 人。將此難他他不得解。謂他妄語。自執
己義他不能壞。自謂是實。無生真智得理 妙心。若細推尋但是見惑世智辯聰。具足 八十八使顛倒惑網豈關真解。當知是迦毘
羅見發相也。又約觀支推尋諸法因中無果。 此見分明解心猛利。雖種種難能種種通。 引種種證成因中無果義。以此破他他不
能當。餘為妄語。他來破己己執轉成。以此 為實。建言歸趣唯向因中無果。當知定是 僧佉見發也。若於觀支思惟因中亦有果
亦無果法。大論云。有與無諍。無與有諍。言 長爪執亦有亦無與有無者諍。若入此見 難問無窮盡。豈非勒沙婆見發也。其六師 所計不同。須善得諸師執意以所發見
勘之。雖小不同但令大體相似。即是六師 見發也。若於觀支計必有我。而不在身見 四句中。亦不在三世無為四句中。而在第 五不可說藏中。發此見時心解明利能問能
答。神俊快捷難與當鋒。破他成己決不可 移。當知是犢子見發也。若於觀支謂諸法 幻化。起空盡相。此解虛無不見解心及諸
法異。同如幻化。唯計此是餘悉妄語。此是 方廣見發也。若於觀支推諸法無常生滅 不住。人我如龜毛兔角不可得但有實法。 析實法塵若麁若細。總而觀之無常無我。
計此為實。所發見解全會毘曇。諸舊聽人 雖解名相心路不通。若發此見於文雖 昧而神解百倍。其不識者謂是賢聖而實 非也。若是賢人道心欝然與解俱生。能伏煩
惱成方便位。今雖解無常增長諍競。道心 沈沒煩惱轉熾。故知是有門見發也。若於觀 支忽發空解。謂言無常生滅三假浮虛。析
塵入空種種方便。此見明利神用駿疾。強 於問難破他成己。是實餘妄。此是空門見 發也。若於觀支計一切法亦有亦無。若入 此門難問無窮盡。此是昆勒意。論乃不度
習發無定。是為亦有亦無見發也。非有非無 見例亦可知。當知四門通理則成正見。若 失方便墮四見中。故名佛法內邪也。何 但三藏四門執成邪見。無量劫來亦學摩訶
衍通別圓等不入理。保之為是。取於四 邊邪見火燒。今於觀支忽發先解。夢虛空 花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或作幻 本無實無實故空。空解明利。或作亦空亦
有解。譬如幻化物見而不可見。或作非空 非有解。非是幻有亦作幻無。中論觀法品 云。若言諸法非有非無。是名愚癡論。向道 人聞說即悟名得實相。邪心取著生戲論
者。即判屬愚癡論。是為通教四門四見也。 若於觀支思惟通教四門之解是界內幻夢。 此夢從眠法生。眠即無明。觀無明入法性。
亦有四門。或言法性如井中七寶。或言如 虛空。或言如酒酪瓶。或言中道。此四解明 利。即是別教四門見發也。若於觀支忽解。
無明轉即變為明。明具一切法。或謂無明不 可得變為明。明何可得。此不可得具一切 法。或謂法性之明亦可得亦不可得。非可
得非不可得。一門即三門三門即一門。此解 明利。所破無不壞所存無不立。無能逾 勝。亦復自謂是無生忍。如此解者。是圓教
四門見發也。大乘四門皆成見者。實語是虛 語生語見故。涅槃是生死貪著生故。多服 甘露傷命早夭。失方便門墮於邪執。故稱
內邪見也。夫四見為諸見本。自他復為共 無因本。故龍樹破自他竟。點共有二過無 因則不可。自他既不實況無因耶。本破末傾
其意在此。若立自他共無因例立。今大小 乘四門僻執成見。但明自他意竟餘者可 知。若三藏明大生生小生皆從無明生不 由真起。若無明滅諸行滅。不關真滅。執此
見者即成自性邪見也。通教明真是不生。 不生故生生一切惑。若滅此惑還由不生。 如此執者是他性邪見也。界內以惑為自真 為他。故作此說也。界外以法性為自無明
為他。別教計阿梨耶生一切惑。緣修智慧 滅此無明。能生能滅不關法性。此執他性 生邪見也。圓教論法性生一切法。法性滅
一切法。此則計自性邪見。前君弱臣強。今君 強臣弱。餘二可知。夫因聞多發理見少發 神通韋陀。因禪多發神通韋陀少發理見。
發理見者伏學人。發神通伏俗人。俗人取 異不取解。學人取解不取異。發韋陀兼 伏。具發三者最能兼伏。因禪發者已如上 說。因聞發者今當說。行者雖得禪而未發
見要假前人啟發其心。心既靜利。忽聞因 中有果。心豁開悟洞明邪慧。百千重意逾深 逾遠。猶如石泉。是為從聞發得迦毘羅見。
餘三亦如是。若聞第五不可說藏及聞幻 化。即發犢子見也。或聞三藏四門隨解 一句。見心豁起深解無常。觀心奔踊不復 可制。是為因聞發有門見。三門亦如是。若
聞摩訶衍十二門。各依門生解解心明利。 過向所聞。雖發此解非大方便不入小 賢中。又非迦毘羅等邪解。故知是發十二門 見。二明發法不同者。迦毘羅外道直發見
解。解心雄猛邪慧超殊不可摧伏。是得一 切智法也。若直發神通蹈履水火隱顯自 任。誰不謂聖人乎。真諦三藏云。震旦國有 二種福 (云云)
。是得神通法也。若直發韋陀。 知世文字覽諸典籍一見即解。或竊讀三 藏衍等經絓眼便識。還將此知莊嚴己法。 若爾內外相濫殆不可識。今時多有還俗之
者。畏憚王役入外道中。偷佛法義竊解莊 老。遂成混雜迷惑初心。孰正孰邪。是為發 得韋陀法也。一種外道各得三法。約人成
七。所謂單三複三具足者一。餘二外道亦爾。 合有二十一種得法不同。若約六師一師有 三合成十八。約人得多少則有四十二種
得法不同也。犢子方廣發法不同。亦有單 三複三具足者一。若內邪得法不同。隨一一 門所計道理精能分別。此是得性念處見。
亦是慧解脫耶。餘門亦如是。若但若兼發得 神通飛騰縱任。此是得共念處見亦是俱解 脫耶。若通慧自在而不能說法。或尋經 論或聽他說即達名數。又下通韋陀上通
大乘悉用己見消諸法門。以諸法門莊嚴 己見。四門各有三種。約人亦有七意也。若 通別圓等四門各直發慧解。各但變通。各知
內外經書者。自謂道真他謂高著。今但謂 是邪見。一門有七。合成八十四種 (云云) 。復次 前總論同異。今當一一論同異。三外六師
雖同發一切智。或有見一切智。或無見一切 智。如是等種種一切智所計處別。故見智則 異。各據為是餘人則非。法華云。野干前死。
此明利使發時鈍使則沒故言前死。又云。 諸大惡獸競來食噉。即是所執一見能噉諸 見。論力云。一切諸師皆有究竟道鹿頭第
一。當知一切智各各不同也。乃至三藏四門 一切智。大乘四門一切智。各執所見互相吞 噉。彼彼不同可以意得。次神通法不同者。
神通因禪而得得禪不定。外外道秖因根 本發通。或初二三四。所因既殊力用亦別。 內邪亦因根本。又因淨禪。所因淺深通用優
劣。大論云。所因處用通廣。所不因處用通 劣。但禪是事通是用。俱屬福德莊嚴。非所 諍處雖無理諍。校捔所因通用悉異。次
韋陀不同者。若外外道所發所讀治家濟世 之書。部帙不同詮述各異。發讀多則知廣。少 則知狹。長慢自大皆由文字不同也。若內
邪不發不讀外外道文字者則知狹。發讀 則知廣。不發不讀三藏文字者。不知界 內名相則知見狹。發讀者則知廣。不發不 讀衍者。不知界外名相則知狹。發讀者則
知廣。當知韋陀之法句句不同耳。復次結 會不同。然內外諸邪。俱明理慧神通文字立 德調心。尊人卑己聲譽動物。如菴羅果生 熟難知。天下好首莫測邪正。今判之甚
易。如迦羅七種不同。研其根本皆從邪無 中起若計因中有果破一切法唯存此句。 作諸神通搖動時俗。令人信受因中有果 法。所引韋陀異家。名相莊嚴因中有果。所
立諸行歸宗趣向。指極因中有果為所執 法。動身口意造無量罪如後說。由此驗知 是迦毘羅外道也。僧佉沙婆例亦如此元起 邪無終歸所執。犢子亦如是。小大四門準
此可解。驗之以元始察之以歸宗。則涇 渭分流菽麥殊類。何意濫以莊老齊於佛 法。邪正既以混和。何能拔大異小。自行不 明何得化他。師弟俱墮也。
[0135a13] ○第三明過失 為二。一明過失。二明並決。一正明過失者。 若天竺宗三。真丹亦有其義。周弘政釋三
玄云。易判八卦陰陽吉凶。此約有明玄。老 子虛融此約無明玄。莊子自然約有無明 玄。自外枝派源祖出此。今且約此以明得
失。如莊子云。貴賤苦樂是非得失皆其自然。 若言自然是不破果。不辨先業即是破 因。禮制仁義衛身安國。若不行用滅族亡 家。但現世立德不言招後世報。是為破果
不破因。若言慶流後世并前則是亦有果 亦無果也。約一計即有三行。一謂計有行 善。二計有行惡。三計有行無記。如云理 分應爾富貴不可企求。貧賤不可怨避。生
無足欣死何勞畏。將此虛心令居貴莫憍 處窮不悶。貪恚心息安一懷抱。以自然訓 物作入理弄引。此其得也。得有多種。若言 常無欲觀其妙無何等欲。忽玉璧棄公相
洗耳還牛自守高志。此乃棄欲界之欲攀 上勝出之妙。即以初禪等為妙。何以得知。 莊公皇帝問道觀神氣。見身內眾物以此 為道。似如通明觀中發得初禪之妙。若言
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離貪欲即得涅槃。 此無三界之欲。此得滅止妙離之妙。又法 名無染。若染於法是染涅槃。無此染欲 得一道微妙。妙此諸欲欲妙皆無。汝得何
等。尚不識欲界欲初禪妙。況後欲妙耶。若 與權論。乃是逗機漸引覆相論欲妙。不得 彰言了義而說。但息跨企之欲觀自然之
妙。險詖之行既除。仁讓之風斯在。此皆計 有自然而行善也。又計自然任運恣氣。 亦不運御從善。亦不動役作惡。若傷神和 不會自然。雖無取捨而是行無記。行業未
盡受報何疑。若計自然作惡者。謂萬物自 然恣意造惡終歸自然。斯乃背無欲而恣 欲。違於妙而就麁。如莊周斥仁義。雖防 小盜不意大盜揭仁義。以謀其國。本以
自然息欲。乃揭自然而為惡。此義可知 也。次約天竺諸見空見最強。今寄之以論 得失。夫空見為三。一破因不破果破果不 破因。二因果俱破不破一切法。三破因果
及一切法。一切法即三無為也。第三外道與 佛法何異。大論明。大小乘空體析為異。外 道亦體析此云何異。外道從邪因緣無因緣。
若析若體若畢竟空。佛弟子知從愛因緣。若 析若體若畢竟空。有人言。破語非體。今明。 中論首尾以破題品。破豈異體邪。故不約
此分邪正大小。但依大論析正因緣異外 道。體正因緣異小乘。若約邪因緣起空 見。亦有三行而多作惡。真觀空人知從愛 生善尚不作。豈況惡乎。起空見人於果報
財位非其諍處。空是其處。同我空法親友 生愛。讚有破空怨讎瞋惱。人不知空慢之 如土。空心無畏不存規矩。恣情縱欲破 正見威儀淨命。死皆當墮三惡道中。六師
云。若有慚愧則墮地獄。若無慚愧不墮 地獄。背鱠經屏天雷尿井。逆父慢母劇於 行路。乃謂無礙。若親異疏非平等也。自行 姦惡復以化人。普共為非失禮如畜。豈有
天下容忍此耶。雖謂無礙不敢逆主慢 后。自惜其身則於身有礙。是人直發此 是見轉熾盛永不得禪。若得禪已見禪法 多失。發見已禪。多是鬼禪鬼通。能記吉凶
又知他心。又廣尋韋陀證成此見。令人信 受破世出世善。名噉人狗。若一種不破不 名飽足。破一切法見心乃飽。飽名轉熾。內 無實行但虛諍計如叫喚求食。執空與有
諍。空有相破為嘊喍。自稱譽為嘷吠。破他 名摣。立己名掣。又狐疑未決為嘊喍。陵 恐於他為嘷吠。如守家狗令他畏故而吠 也。此人純自行惡化他有四。一自為惡勸
人行善。二自揚行善勸人行惡。三自勸俱 惡。四自勸俱善。自惡勸善者。言我能達理 於惡無妨。汝是淺行須先習善。化道應先
以善引之。若自善勸惡者。言我是化主和 光須善。汝是自行正應作惡。自勸俱惡者。 俱行實道故。自勸俱善者。俱行權道故。此
四雖異。皆以惡為本隨業沈淪。何道可從 耶。又空見行善者。空無善惡而須行善。不 行善者。毘紐天瞋眾生苦惱。苦惱故成業。
業由過去現在受報。以現持戒苦行遮現 惡果。則得漏盡。若爾須善故持戒節身。少 欲知足麁衣噉草。為空造行而生喜怒。空
是瞋愛諍計之處。若得禪發見禪謝見熾。見 已得禪乃是鬼禪鬼通。如此空見自行唯一 化他有四。例前自行化通即是隨業。隨業 升沈何關道也。次執空見不作善惡騰騰
平住。雖謂平住稱愛毀憂。以平平自高。當 知平平生煩惱處。得禪發見如前。亦通 韋陀竊解佛教。莊嚴無記嘊喍叫喚。無量 結使從無記生。自行唯一化他亦四。若不
發禪業牽惡道。若發禪隨禪受生。若此業 未熟先世諸業強者先牽。當知諸見未能 伏惑。云何惑斷耶。亦有亦無等得失之相。 準此可知。
摩訶止觀卷第十 (上)
摩訶止觀卷第十 (下)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0136a28] 次明內邪得失者。三藏四門本為入理而 執成戲論。發見獲禪兼通經籍。若以此門 自執秖應生善。既與見相應還起三行。其
行善者專為諸有而造果報。取著有門而 生愛恚。勝者墮慢坑負者墮憂獄。生煩惱 處。有門還閉不得解脫。行惡行者執有為 是。餘者皆非。為此有門無惡不作。邪鬼入
心唯長眾非。九十六道三順佛法。故有阿 毘曇道修多羅道。但五百羅漢於此有門得 出。豈應是邪。今人僻取鬼則入心。故稱阿
毘曇鬼。或從見入或從禪入。自行有一化 人亦四。一門既爾三門亦然。若通別圓等各 有四門生見。一見亦具三行。行善者可
知。行惡者。執大乘中貪欲即是道。三毒中 具一切佛法。如此實語本滅煩惱。而僻取 著還生結業。稱毀憂愛欺慢嘊喍競於名利。
自行則一化他有四。既非無漏無明潤業。 業力牽生何所不至。不能細說準前可 知。如是等見違於聖道。又能生長種種罪 過。其不識者執謂是道。設知是見隨見而
行以自埋沒。豈能於見動不動而修道品。略 言見發生諸過失也。二明並決真偽者。一 就所起法並決。二就所依法並決。今通從
外外道四句。乃至圓四門外道見通韋陀乃 至圓門三念處三解脫。名數是同。所起見罪 繫縛無異。譬如金鐵二鎖。又從外道四句。
乃至圓門四見。名雖清美。所起煩惱體是污 穢。譬如玉鼠二璞。又從外道四句。乃至圓 門四見雖同研鍊有成不成。譬如牛驢二
乳。又從外道四見。乃至圓門四見有害不 害。譬如迦羅鎮頭二果。所計神我乃是縛法 非自在我。各執己是餘為妄語。互相是非 何關如實。自謂真道翻開有路。望得涅
槃方沈生死。自言諦當終成邪僻。愛處生 愛。瞋處生瞋。雖起慈悲愛見悲耳。雖安 塗割乃生滅強忍。雖一切智世情推度。雖 得神通根本變化有漏變化。所讀韋陀世
智所說。非陀羅尼力非法界流。雖斷鈍 使如步屈蟲。世醫所治差已更發。八十八 使集海浩然。三界生死苦輪無際。沈著有 漏永無出期。皆是諸見幻偽。豈可為真實
之道也。二約所依法異者。一切諸見各依 其法。三外外道是有漏人。發有漏法以有 漏心著於著法。著法著心體是諍競。非但 因時捉頭拔髮。發諸見已謂是涅槃。執成
見猛毒增鬪盛。所依之法非真所發之見亦 是偽也。此雖邪法若密得意以邪相入正 相。如華飛葉動藉少因緣尚證支佛。何況 世間舊法。然支佛雖正華葉終非正教。外外
道密悟。而其法門但通諸見。非正法也。皆 由著心著於著法因果俱鬪。斷奠是邪法 生邪見也。若三藏四門是出世聖人得出世
法。體是清淨滅煩惱處。非唯佛經是正法。 五百所申亦能得道。妙勝定云。佛去世後 一百年。十萬人出家九萬人得道。二百年時
十萬人出家。一萬人得道。當知以無著心 不著無著法。發心真正覺悟無常。念念生 滅朝不保夕。志求出要不封門生染而 起戲論。譬如有人欲速見王。受賜拜職
從四門入。何暇盤停諍計好醜。知門是通 途不須諍計。如藥為治病不應分別。速 出火宅盡諸苦際。真明發時證究竟道畢 竟無諍。無諍則無業無業則無生死。但有
道滅心地坦然。因果俱無鬪諍俱滅。唯有正 見無邪見也。復次四門雖是正法。若以著 心著此四門。則生邪見。見四門異。於修因
時多起鬪諍。譬如有人久住城門。分別瓦 木評薄精麁。謂南是北非東巧西拙。自作 稽留不肯前進非門過也。著者亦爾。分別 名相廣知煩惱多誦道品。要名聚眾媒衒
求達。打自大鼓竪我慢幢。誇耀於他互 生鬪諍。捉頭拔髮。八十八使瞋愛浩然。皆 由著心於正法門而生邪見。所起煩惱與 外外道更無有異。論所計法天懸地殊。方
等云。種種問橋智者所呵。人亦如是。為學 道故修此四門。三十餘年分別一門尚未 明了。功夫纔著年已老矣。無三種味空生空
死唐棄一期。如彼問橋有何利益。此由著 心著無著法而起邪見也。次通教四門體 是正法。近通化城前曲此直。巧拙雖殊通 處無別。如天門直華餘門曲陋。不住二門
俱得通進。若數瓦木二俱遲壅。若不稽滯 法門若因若果俱無諍著。是名無著心。不 著無著法不生邪見也。復次若以著心 著此直門亦生邪見。或為名為眾為勝為
利分別門相。瞋愛慢結因此得生。譬如以 毒內良藥中。安得不死。以見著毒入正 法中。增長苦集非如來咎。利根外道以邪 相入正相。令著無著成佛弟子。鈍根內道
以正相入邪。令無著有著成邪弟子。豈 不悲哉。別圓四門巧拙利鈍俱通究竟涅槃。 因不住著果無鬪諍。若封門起見則生煩 惱與漚樓佉等。以此而觀如明眼人臨於
涇渭。豈容迷名而不識清濁也。略明見 發則有五番。一番有四。則有二十門。一門 有七。合一百四十見法不同。廣論無量。皆 藉因緣而得開發。良以通修止故諸禪得
發。通修觀故諸見得發。通修之緣乃由止 觀。而根本別因必由前世。或在外外道中 學。或為佛弟子大小乘中學。或因聞法相 曾發諸見。或因坐禪發此諸見。隔生廢忘
解不現前。今修靜心。或聞經論熏其宿業 見法還生。先世熟者今則易發。先世生澁今 則難發。隔生遠則難近則易。若外外見熟近
則前發。內見熟近則先現。神通韋陀既是事 相。隔生易忘難發。見是慧性難忘易發。 如人久別憶名忘面。事理難易亦復如是。
若前世外有鬼緣。鬼則加之發鬼禪鬼見。 外有聖緣。聖人加之發正禪見也。復次若 先未識諸見過患。於見生怖怱怱急斷。今 識其邪相慎莫卒斷。但恣其成就作助道
力必有巨益。如腹有蠱當養寸白後瀉幹 珠。所以然者。世間癡人頑同牛馬。徒雷震 法音溢敷錦繡。於其聞見無益。耽著五 欲如患蠱者。若發諸見見噉鈍使喻之
寸白。見慧與正觀相隣聞法易悟。如彼珠 湯。為是義故須養見研心前驅開導。若入 二乘則動見修道品。若入大乘不動見 修道品。對寇破賊然後勳成。是為養外見
以為侍者。若發三藏拙四門見。通巧四門 見。見雖是障助道亦深。若福德法升天甚 易取道則難。見是慧性。沈淪亦易悟道甚
疾。大論云。三惡亦有得道人少故不說。白 人黑黶不名黑人耳。既知是見惑不得起 恣其分別。如諸外道先有見心。被佛化時 如快馬見鞭影即便得悟。若無見者萬斧
不斷。如為牛馬說法。不相領解。 [狂-王+巢] 獠全未 解語若為論玄。故佛於其人則不出世。 分形散質為師為友導其見法。佛日初出。
權者引實聞法即悟。法華云密遣二人者。 約法論方便之二教。約人是權同二乘。眾 聖屈曲尚教其見。今得見發豈可遽除。若 先世修別圓八門未斷通惑。此見若發過
同三外。若先世已破通惑。未悟別理或同 二乘。前見尚養況此見耶。淨名取二乘過邊 撥屬外道。又取助邊使之為侍。進退解之
勿一向也。今生修道見心發者真理可期。 見若未發聖境難會。
[0137c20] ○第四約見修止觀 者。如上通論得見不同。則一百四十種。若 別就內邪則有一百一十二種。若作宗明
義凡有幾宗。十地中攝數論等分別見相。 為同為異。邪正途轍優降幾何。若解此意 知不相關。其不解者知復奈何。夫佛法兩 說一攝二折。如安樂行不稱長短是攝義。
大經執持刀仗乃至斬首是折義。雖與奪 殊途俱令利益。若諸見流轉須斷令盡。若 助練神明迴心入正皆可攝受。約多種人 說上諸見。無有一人併發之者。設使皆發
會相吞噉惟一事實。約一一見各作法門。 巧示言方經九十日。束一一見同一觀門。 具一切法亦不可盡多一自在。今且約一 見眾多亦然。諸見之中空能壞一切。一切不
能壞空引人甚利。今當先觀空見例為 十意。思議境者。空見出生十法界法。胡瓜非 熱能為病因。空非十界能作因緣。成論云。
剎那邊見心起即是不善。毘曇明。剎那邊見 心起。不當善惡名為無記。因等起心。一切 善惡因之而起。今此空見亦有二義。若別觀
者。如因等起十法界因之而生。所以者何。 昔未空見未曾為行。今發空見即有三 行。如前說。由空造惡者行無礙法。上不見 經佛敬田可尊。下不見親恩之德。習裸畜
法斷滅世間出世等善。闡提雖惡尚存憐 愛之善。空見永無純三品惡。逆害傷毀即地 獄界。無慚無愧即畜生界。慳貪破齋不淨 自活即餓鬼界。破 齋
故常飢。不淨故噉穢。 因空行善者。持戒苦行莊嚴十善三業淳 熟即三善道界。又發根本即色界。又因空 生聲聞者。若謂空者其實不識空中四諦。
所以者何。若證法性是空是淨。虛妄空見必 依果報。果報是污穢色。大品云。色若常無常 等皆依於色。受納空是餘者則非。取空像
貌異於有法。緣空起三行分別空心勝 於餘法。是名五陰。空塵對意即是二入。更 加意識。即是三界。界入陰等即是苦諦。空見
是瞋處愛處慢處。有見弱者則摣破有法。掣 理就空疑不得起。若摣不破掣不來則嘊 喍生疑。又今雖無疑後當大疑。何以故。若
空是理應與聖等。既不等者安得不疑。是 誰計空計空者我。我實非空空亦非我。因 空生我。謂我行我解讚我毀我。著此空 邊不可捨離。謂因空道望通涅槃。則以
空為戒。非雞狗等非因計因。是因盜戒 取。計空為空實非理空非果計果。是果盜 見取。空見偏僻即是邪見。如是十使從空而
生。欲苦下具十。集下有七除身邊戒取。道 下有八除身邊。滅下有七除身邊戒取。合 三十二。色無色各除四瞋。各二十八。合八十
八使。是名集諦。集迷苦起苦由集生。苦集 流轉長爪不識。復有一鬼頭上火然。非想 已來尚自未免。何得於空不識苦集。若識
空見苦集苦集皆依於色。一切色法名身。 身色污穢污穢是不淨。智者所惡破於淨倒。 名身念處。若受空見是受不受受第二句。
順空即樂受。違空即苦受。不違不順即不 苦不樂受。三受即三苦。計苦為樂是名顛 倒。若知無樂破樂顛倒名受念處。空塵對 心而生意識。此心生滅新新流動。有緣思
生無緣思不生。生滅無常而謂是常。即是 顛倒。識識無常即破常倒名心念處。取空 像貌而行善惡行中計我。行若是我行有 好惡。行有興廢我亦應爾。諸行無量我若
遍者我則無量。若不遍者則一行無我。眾行 亦無我。強計有我即是顛倒。若知無我則 破想行名法念處。但諸陰通計四倒。於想
行計我強。於色計淨強。於心計常強。於 受計樂強。名別念處。若總念處則不爾也。 是為空見生念處觀。勤破倒觀即見正勤。
定心中修名如意足。五善根生名為根。破 五惑名為力。安隱道用名七覺。安隱道中 行名八正道。是為空見能生道諦。四倒除
故是癡滅。癡滅故愛滅。愛滅故瞋滅。瞋滅故 知空非道。慚愧低頭則是慢滅。無復所執 則疑滅。空見既具苦集。苦集非畢竟空執
空心破。故求我叵得。我叵得故則身見破。 身見破故則我見破。我見破故邊見破。空見 非道戒取破。空非涅涅見取破。空不當理
邪見破。十使破故八十八使破。八十八使破 故子縛破。子縛破故能發初果進成無學。 果縛破入無餘涅槃。是為空見生滅諦。即 聲聞法界也。若於空見明識四諦則知盡
苦真道。真道伏斷得成賢聖。乃至一百四十 種見。單複具足無言等見。皆識真道。於諸 見中能動能出。若不爾者不見四真諦。是
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若能見四諦則得 斷生死。生有既盡已更不受諸有。即此意 也。次明空見生支佛者。空見非空妄謂是 空顛倒分別。倒即是無明。無明故取著空
見。若知無明何所取著。若知無明不起 取有畢故不造新。不造新不起取有。畢 故是不起無明。若無無明則成智明。故 有智慧時則無煩惱。無煩惱時則無明滅。
無明滅則諸行滅。乃至老死滅。中論云。云何 聲聞觀十二因緣義。乃說常無常等六十二 見。問答殆不相應。今秖此是答常無常等見
皆是無明。知無明不起取有。即是聲聞法 中十二因緣觀。法華云。樂獨善寂求自然 慧。此慧善寂六十二見也。又觀剎那空見 既具四諦。此空見心為有為無。剎那心起
便具五陰。云何言無。此即有支。有即含果。 亦是因中有果義。若作無果者。有支有因 因義具足有從何生。若無取者有則不生。
取即五見。執空是邊。於空計我。謂空為道 為涅槃為正。是為取支。取從愛生愛喜違 瞋慢彼疑此。此名愛支。愛因受生受故愛 起。如受一法愛味追求。知受因觸以有
意根空塵得觸。經云。觸因緣故生諸受。觸 由於入。塵觸諸根故得於入。入由名色歌 羅邏三事。色有五胞。命能連持。識有四陰
之名。又三事名色。由初託胎識。識由往業 業由無明。無明是過去顛倒。謂有謂無一 切諸見。故能成辦今世色軀。經云。識種業
田愛水。無明覆蔽生名色芽。今復顛倒迷於 空見起善惡行。種於未來名色之芽。顛倒 又顛倒。無明又無明。更相因緣無有窮已。
若知無明顛倒。不須推畫若有若無。達其 體性本自不實。妄想因緣和合故有。既知 顛倒無明即寢。寢故諸行老死皆寢。空見無
明老死寢者。一百四十諸見無明老死皆寢。 寢故是破二十五有侵除習氣。是名空見 生支佛法界。若於空見識是無明無明可 滅。若不識者尚不出空見。為見造業如
蠶作繭。何得成支佛耶。鼻隔禪師發得空 見。多墮網中不能自拔。散心法師雖分別 諸使。亦不自知空見過患。闇證凡龜盲狗穭
吠。自行化他全無道氣。空見生六度菩薩 法者。既識空見諦緣。即是知病識藥。識藥 故自欣。知病故愍彼。欲共眾生離苦求
樂。空見陰界是苦。十使等是集。念處等是 道。四倒破是滅。約此起誓。如一空見一日 一夜。凡生幾許百千億陰。一一五陰即是眾
生。日夜既爾。何況一世。何況無量世。空見既 爾餘見亦然。能生之見既多。所生之陰則不 可數。一人尚爾何況多人。是為眾生無邊
誓願度。如一空見念念八十八使。餘三見六 十二等亦八十八使。一人尚爾何況多人。是 名煩惱無量誓願斷。如一空見修念處道
品。餘一切見正助之道無量無邊。一人尚爾 多人亦然。是為法門無盡誓願知。如一空見 煩惱滅。無量見無量煩惱亦滅。一人既爾諸
人亦然。是名無上佛道誓願成。若眾生苦集 是性實者則不可度。以苦集從因緣生無 有自性故。苦海可乾集源易竭。故言度 耳。觀空起願如上說。約空起行者。若執
空見而行布施者。乃是魔施。知空見諦緣 無常無我等過則捨空見。亦愍於他勸捨 空見而行布施。若執空見而持戒者。與 持雞狗等戒何異。知空見無常等過不為
空見所傷。慈愍於他令防空見。若執空 見為瞋處愛處強行忍者。是力不足畏他 故忍。今知空見無量過患。能伏空見及六十 二。亦勸於他安忍空見。若不除空見而精
進者。雜見非精退入三途非進。今知空見 空見不起為精。空見業破而得升出名進。 亦勸於他修此精進。若不破空見得禪 者多是鬼法。今知空過不為空見所動。
成正禪正通不為諂媚憍利。以此神通勸 化眾生令捨見散入禪。若執空見而修 智慧愚癡世智。今識空見諦緣。以無常狼 怖空見羊煩惱脂銷。廣起願行功德身肥。
悲愍眾生令除脂長肉。若有緣機熟即坐 道場斷結作佛。是名空見生六度法界。觀 空見即是無明無明即空。從無明生一切苦 集皆不可得。何者。四倒是橫計寧有性實。
所治之倒非有。能治念處云何可得。乃至覺 道皆悉不生故不可得。故大品云。習應苦空 等 (云云) 。二乘知即空斷苦入滅。菩薩即空
慈悲願行誓度眾生。雖度眾生如度虛空。 雖滅煩惱如與空共鬪。雖生法門如虛 空生。雖滅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是智 是斷是菩薩無生法忍。是名空見生通教菩
薩法界也。觀此空見有無量相。所謂四諦 分別校計不可窮盡。此無盡者從空見生。 空見從無明生。所生無量能生亦無量。能生 既假名所生亦是假名。推此無明從法性
生。譬如尋夢知由於眠。觀此空見而識 實相。實相即如來藏。無量客塵覆此藏理。 修恒沙法門顯清淨性。是名空見生別教 法也。空見生圓教法如前如後。復次見惑
浩浩如四十里水。思惑殘勢如一渧水。前諸 方便共治見惑。惑盡名為入流任運不退。 見惑難除巧須方便。成論云。以空治惑。若
空治得入不俟餘法。若不入者更設何治。 如水中生火水不能滅。空見起過空何能 治。今知空見苦集之病。然後用諦智治之。
三藏無常智。通家即空智。皆前除見。別亦前 除見入空。次善巧出假如空中種樹。圓雖 不作意除見見自前除。除堅牢見種種方
治。云何直言但以空治邪。云何諸治共治 一見。如患冷用四種藥。服薑桂者去病 復力。服五石者病去益色。服重婁者加壽 能飛。服金丹者成大仙人。病同一種藥法
為異得力亦異。四教治見見盡解異。治見 既爾治餘亦然。此四治者即是四念處。遺教 令依四念處修道得出火宅。所以者何。一
空見心即三界。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空 見生六道業受六道身居六道處。處即火 宅。身居即苦具。業即鬼神。競共推排三車自
運乃得出耳。三車即是三藏中三乘念處。亦 是通中三人。共一念處。又是別方便中三種 念處。真實一種念處。又圓一實念處。略說九
種四念處。中說九種道品。廣說九種四諦。 是諸念處皆能治見得出火宅。遺囑之意義 在於此。但釋迦初出。先示三人各用四念
處。此如法華羊鹿牛車各出火宅。次說三 人同修一念處。此如大品是乘從三界出 到薩婆若中住。亦如大集三乘之人同以 無言說道斷煩惱。次說菩薩修次第念處。
此如大品不共般若。諸念處乘別而未合。後 說一切小大同一念處。此如法華同乘大 車直至道場。約此空見明諸惑明諸治。 與諸經論不相違背。一微塵中有大千經
卷。即此意也。次明不思議境者。一念空見 具十法界。即是法性。法性更非遠物。即是 空見心。淨名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
中求。當於六十二見中求。三法不異。故 宛轉相指。一切眾生即是菩提不可復得。即 圓淨解脫。五陰即是涅槃不可復滅。即方便
淨解脫。眾生如即佛如。是性淨解脫。佛解脫 者即是色解脫等五種涅槃。空見心即是污 穢五陰。五陰即有眾生。眾生即有五陰。名
色眾生更互相縛不得相離。觀此五陰即 是涅槃不可復滅。本無繫縛即是解脫。本 有解脫攝一切法。故言解脫即心而求。又 觀見心五陰即是法性。便無復見心五陰。
因滅是色獲得常色等法性五陰。因滅眾 生獲得常住法性眾生。能一色一切色。一識 一切識。一眾生一切眾生。不相妨礙。如明
鏡淨現眾色像。是名性淨。三種解脫不得 相離。不縱不橫不可思議。圓滿具足空見中 求。是名不可思議境。此境無明法性宛然具
足。傷已昏沈今始覺知。一切眾生亦復如 是。既是法性那不起慈。既是無明那不起 悲。觀此空見本性空寂淨若虛空。善巧安 心研此二法。見陰見假四句不生。單複諸
句。句句有苦集無明蔽塞。句句有道滅等 通。觀空見一陰一切陰。三諦不動則了法 身。觀不動陰非淨非不淨等。雙樹涅槃亦是
道場。是觀名般若。八倒破名解脫。於一念 處起一切念處調伏眾生。如是三法非因 非果。非因而因念處是道場。非果而果雙 樹中間而入涅槃。於空見不動而修不思
議三十七品。如是遍破不得空見名空三 昧。不見空相名無相三昧。如是三昧不 從真緣生名無作三昧。若不入者發大誓 願。內捨執見外棄命財。空見乖理戒不清
淨。誓令空見不犯法身。守護七支不撓 含識。若空見喧動中忍不成。今誓苦到安心 空見。如橋地海總集我身心終不動。若空
見間雜。誓純一專精念念流入。又空見擾動 不能安一。至誠懺悔息二攀緣。一切種智 不開者無明未破。誓觀空見法性現前。剛
決進勇不證不休。如是對治助開涅槃。深 識位次不濫上地。內外風塵不能破壞。順 道法愛不生故無頂墮。心心寂滅流入薩婆 若海。乘一大車遊於四方。直至道場成
得正覺。餘如上說。
摩訶止觀卷第十 (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6 冊 No. 1911 摩訶止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