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Chu Qing Zhong Yi 量處輕重儀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量處輕重儀末[0846b17] 第十三衣盋坐具鍼筒盛衣貯器。及俱夜羅 器 (此方譯為隨盋器。即盋內所宬者也) 剃刀律並斷輕 (其例有三。初衣。二器。三
革履。事通五眾) 。
[0846b20] 一現成衣服 (初明出家所服。後明非出家所服) 謂三衣覆膊祇支 裙衫帔服坐具諸雜衣裳等 (其例有四) 。
[0846b22] 已前一件隨身所服。名雖多別莫不障形故 也。若依僧祇云。覆瘡衣雨浴衣漉水囊二種 腰帶臥具入分。五分又云。劫具衣單 敷 衣
[打-丁+親] 身衣。若被即臥具之異名也。若下衣。若舍勒 (四分云涅槃僧。此名內衣。即舍勒也) 是可分。物準上為斷。要是純
色所成。若是五納之衣律本開用。五大上色 作之。雖綺錯分明乃是山成自爾。既為聖道 標式。宜從分之。若錦綺文成之衣。並如後斷。 其下領袍
[示*(專-寸+(舄-臼))] 長袖褊袒祇支加覆苦覆膊增襻 胸。如此雜類衣裳形名難具。亦並輕分。由體 相乖俗色類不同。不名白衣所服。即開隨用
之限。又偏袒裙衫震旦法衣。祇支覆膊天竺 本制。將彼例此樣貌俱非。而猶同判在輕。曾 無憚懾。若統收衣服相狀皆非本儀。故僧祇
中。覆肩祇支皆長四肘二肘。今且約道俗兩 分。故開輕重。若深取律制。裙衫亦非 (故律中著脫法式。 此方不委) 如十誦中。褊袖衣複貯衣等。並不令服
故。
[0846c11] 二隨衣所有。謂鉤帶腰繩等用銅鐵竹木鉛 錫所成。并衣袋箱襆等。
[0846c13] 已前一件並隨衣入輕。又如五分。針綫囊入 輕。衣袋前至齊後至腰者。亦入輕。準上諸袋 襆等。若以綺錯所成。雖無文相。而同俗中被
袋類者。不入分限。
[0846c17] 三成衣財具 (謂布絹綾羅紬絁褐褺綿絮之屬。及錦綺繡斑雲霞之像等) 。
[0846c18] 已前一件義通重輕。若布絹乃至綿絮之財。 但非綺色分明者入分。若錦繡氍氀純同一 色。相狀減於法衣者同上輕分。若以青黃赤
白黑五大色染。并緋碧紅綠紫等上色染成 者。無問多少輕重。並從衣財入分。若補方虎 眼檳榔接正眾綵間錯者入重。故五分中。錦 綺毛 [旁*毛] 若氈
(謂廣長量如上大者) 蚊厨入重故也。又不同 綾羅之財。雖衣體交錯。而色相純同故。律開 著細鵝文相衣也。義準綾羅絞梭入輕。律開
受王大價衣及種種好衣。并開大價疎衣。即 知紗葛之屬例分也。
[0846c29] 四能成縷綫 (謂雜色諸綫無問絲布紵葛纑緝之類。及麻綟絲絢等) 。
[0847a01] 已前準斷。如善見中。針綫入輕。則不論多 少。並從分也。若有虫之繭。著芋之麻。並從重 收。
[0847a04] 二是外道白衣之服。律無正斷。如下義分 (其例 自二) 。
[0847a06] 初是外道之衣。律本云。繡衣樹皮衣樹葉衣 珠瓔珞衣木鉢。及一切外道衣皮衣鳥毛衣 人髮馬毛猫牛尾衣等欽跋羅衣。乃至唐國
李老餘胤黃幆巾帔等。已前律制不著。義斷 重科。由是異道標相非正之服故也。若有所 施與亦開受之。若已壞其色相者。除樹皮毛 髮。餘者準下入輕分也。
[0847a13] 二者是一切白衣所服。律無正斷。義須例準 (其例自五) 。
[0847a15] 初常所服用 (謂士女袍 襦 襖子衫袴褌裳裙帔巾帽被矜氈褥靴履之屬) 。
[0847a16] 已前義判須分二途。謂今昔兩判也。準昔解 云。亡五眾生常服用同世軌儀者入重。故佛 言。一切白衣服不得畜。為斷惡法次第。理從
重收。今不同之。雖文令不服此非斷重也。犯 捨財食生過極多。死尚開分。故非重攝。如後 義判。若俗人奉施。僧得而未暇改正為法衣
者。準斷入輕。有多義故。一佛開受施。二聽說 淨。三聽改變如法受用。若色未改。相狀俗衣 並入重收。為絕懷俗之心也。廣如鈔中。不同
錦綺以體相同俗。必壞色相者聽分。此但相 乖而堪附道服。故開改用。若有長髮沙門。心 希名貫。衫袴隨俗都絕三衣。道在虛通。俗存
我固。既思名繫將何為道。無問死活。俱不可 分。余聞。戲女暫披法衣生生常在僧位。今則 貪名樂於俗服。義必劫劫恒居背真理路顯
然。豈在輕限。又諸律無斷重者。必緣障不許 披法服者。縱著俗衣不須入輕。雖佛開著非 久用故。如賊奪恐難之類。自餘巾帶等服
定非道用。例準重收。氈蓐二件同上所判故 也。
[0847b07] 二御暑雨之服 (謂褐衣羊裝油帔梭 [卄/衣] 笠子障熱傘蓋等) 。
[0847b08] 三御寒之服 (謂皮裘貂瓔狐狢帽蓐耳手足諸擬宜者) 。
[0847b09] 四莊飾之服 (謂花釵纓絡環釧珮綬治身眾具。及鏡奩裝匣瑩飾) 。
[0847b10] 五朝宗祭服 (謂冠幘貂纓大袖裙褶革帶履舄等) 。
[0847b11] 已前五件並是俗人所服。而比丘時有得者。 須分判之。初一之中。羊裝褐衣全俗服類。如 上非輕。第二皮服律正制止無宜有開。必是
熟財。微供資下亦許分也。第三裝飾之具彌 是所制。律本具之。俗態未除。理須除遣。尚不 許捉。何得在輕。第四朝服雖非所應。然衫褶
之類堪從改換。可入輕收。冠革之徒宜從重 攝。餘者例之。
[0847b19] 二器具資。要律斷鉢器入輕。餘者隨事附見 (其例有四) 。
[0847b21] 初是正鉢。謂量是三斗已下斗半已上。體是 瓦鐵色。唯熏治者是如法器。
[0847b23] 二是隨鉢。謂次鉢小鉢鍵 [金*恣] (鼻柰耶云小淺鐵鉢) 并銅鍮 盌盞 (大小如前量也。及以七筋等總名俱夜羅器也) 。
[0847b25] 三隨器所宬。謂函袋襆絡巾帊等。
[0847b26] 已前三件。若鉢器量體色依法者。律正斷輕。 必體是竹木布帛。色是漆油棍鑒者入重。故 僧祇云。過量白鉢瓷瓦鐵等入重。以體量不
如故也。不同瓶罐等但令量如即堪從用。此 是應量彌須準正。其餘隨鉢律本斷輕。而但 云俱夜羅器。不顯其相 (如五正蒲闍尼五非正佉闍尼等。而有總別二名者也)
若準十誦云。小鉢半鉢鍵 [金*咨] 入分。其隨器袋 襆律亦斷賞勞。理從輕限。故五分中鉢囊入 分。亦有繡綵裝飾者。可單抽重收。事同繡錦 之服。
[0847c08] 四鍼筒具。謂銅瓦木鐵鳥翮所成者。律斷賞 勞。義非正重。
[0847c10] 已前一事乃是小緣人必有之。理須分處。中 國多用牙角作者。律制打破。開畜如前。宜入 輕分。或以氈作者。或錯綵莊嚴者。或繡纈結
絡者。或作錯綺綵袋 (號為針線袋也) 並是華綺俱從重 收。若純色氈袋并所 [山/成] 之鉢。無問銅鐵多少。 並即分也 (必積針擬貨亦準上通)
。
[0847c16] 三資下之具。謂皮革屣鞋屩鞾襪巾布裹足。 及隨有袋襆等巾帊裹束者。
[0847c18] 已前一件正律唯明革履一色。餘者不明。依 僧祇五分斷。革屣及囊入分。必現有熟皮。準 十誦中。繫革屣韋鞾韋鹿韋熟韋裏脚指韋
應分。必有生皮理從重攝。然此神州都不服 用。嶺表劒南時有著者。若南海諸國五竺道 俗皆常所履服也。其形如此方摺屐狀。兼施
後踵。邊耳全無。多以革皮作之。若以鞾履 例準義亦開分。鞾履鞋屨時有三臺。龍鳳及 錯綫綺繡刺成者。若非純色宜入重收。或有
平鞾尖鞾。律無正斷。然五分中以靴 [革*雍] 太深 為世所譏。理非懷道者所踐。平鞾異俗可入 輕分。尖全乖道。準入重攝。若準天竺複羅形
如皮鞾。面前決開。行則左右掩繫。必平尖二 鞾似此相從。並準入輕。餘有短 [革*雍] 高頭類。列 亦宜從履屨同斷。
[0848a04] 重之曰。上準律文例斷。出處的明。而神解不 同。意用難約。理須分門逞路。以義相收。然重 輕兩物罪相須知。必先究委定其綱致。則相
種曉據。便處斷懍然。譬臨深履薄。詳而後述 者。其在茲乎。然僧物乃多。或一部二部。或四 種八種。今但約位就人。四科皆盡。故隨科條 理。並如下引。
[0848a11] 一局限常住僧物。謂約界限不通餘寺。恒供 別住。故云然也。物相如何。即田園房宇山 林池澤人畜等是也。若盜損斯物罪科二重。
有主望監治 (即主掌者) 無護通僧結。滿五皆擯棄。 不至須眾治。有人言。盜僧物者唯結偷蘭。由 體遍四方之僧。乃錢不滿五故也。如律中時
有比丘。盜分僧物以為四分。但結偷蘭者。文 成證也。余則謂之不然。何者律據暫遮僧也。 初為在村行惡污染俗家。僧眾往檳。故生斯
計。分物且屬四人僧。則住無安所。內財既 不有損。外跡彌復澄消。以此遮僧。可為明略。 然本非長永。故罪事不成。律據本情依情權
結。所以身子目連深鑒緣據。還依本計明判 不成。故使眾僧仍舊復用。若盜必結。正隨物 多少雖罪階二位 (謂滿五波羅夷。減五偷蘭遮也) 莫非決屬也。
若奪斯物。望主極刑。以損我故罰他。罪則究 竟。若不損故還我。罪則方便。方便故可奪。彼 此無瑕。究竟故屬他。自他同惱。出在僧祇。聖
量明乎善見婆沙。故彼律云。時有知事比丘。 以僧物為佛法兩用。佛言。波羅夷。此豈望四 方而通方便也。必若疑於四方常住交雜重
輕者。又彼文云。假使能集十方僧。共分此物 亦不得也。故知通望一僧總為一主。畢竟無 分此物也。如何約數言可分之。言可分者。謂
四方現前及四方常住物耳。律本乃云。若僧 若眾多人若一人。不應分此物賣此物。及自 入己者。此據別時因過為言。若諸部相融分 賣明顯。故律令迴易田地。論許轉
貿 房堂。開 則坦然公行。制則為遮心過。必有須微奪者。 不得不微。皆謂賊情猶豫未決也。今別屬已 定。如何還奪。若故奪者。還及坐之。故律本
云。時有奪劫者物。佛言波羅夷。是名賊復奪 賊。正教如此。奪剝彌難。既令他犯盜。必須 納現贓。贓既返收。罪便虛結。非為損物。盜則
空來。若此任法司。便推繩酷濫九橫陳之。終 古五枉更衍將來。余以凡語難依聖情易照。 可依僧祇明斷隨物重輕。必五眾亡後。入重之
財處斷或違。如下顯相。若當別主所護望主 結其二罪 (謹慎防守望僧結之。怠惰慢藏則望引護) 若現僧共分同賣。 皆望常住結之
(謂滿五皆須棄。減者偷蘭遮也) 並如大鈔隨相釋 之。此則文據 [怡-台+畫] 然。譬猶天分地裂形聲大矣。 人誰惑哉。若昏冐未悛。乃抱昔習者。良以惡
類卒而難屏故也。
[0848b25] 二者四方常住僧物。謂義通域外。事限坊中。 故云然也。物相如何。即現熟僧供分噉之 物是也。若盜此物罪亦兩科。主掌自偷罪便 單結
(謂望四方僧人無滿。五分唯結偷蘭遮。約體分三品故也) 若有主守護望 別結輕重 (謂滿不滿故也) 有人云。無問生熟食具。盜者
偷蘭余亦謂之不然。謂物體通局也。前以人 被四方法均凡聖故。罪分二品。並約根本究 竟。今集僧分食。謂是可食者分之。及至撾
繫鐘磐。何曾均行米麫。但以四方僧侶望剎 為家。法食義通。臨時進飯。今若方中賦粟。理 須饋造。若待成熟限期已過。終非急濟。豈曰
當飢畫餅劇談驗之今矣。故佛令聲召八方 依時通給。受者執鉢而仰請。授者歡心而俯 施。皆即可進口。不待火成。若猶須搗炊。便應
持釜鑊五熟之器。制必畜之。此則罪漲滔天。 福流沈地。必若然者則自煮內煮纏附未央。 壞生熟生卒難逃責。今以凡心叵禁。聖制易
依。故僧祇中。時有盜將僧食還房。佛言偷蘭。 此約四方僧不滿五也。善見論中。結重罪者 為約守護為言耳。此則輕重明文。深有所以
故結也。前達通收輕重者濫委彌彰。然教有 開合。前後相融。若執現文俱須重斷。故薩婆 多云。不打鐘而噉僧食者犯盜。善見論云。至
空寺不擊磬。而食果者亦犯盜。此又正論明 判。承古彌難。而文但言盜。故盜通大小也。故 彼多見母等三論。並云隨直多少結。而不定
罪名。準例如上。約判想無差貳也。由作法集 僧但分可噉之食。則米麫穀麥不是僧分。若 本由此等熟則可分。故入輕者。則田疇六畜
園樹五行火調之器須分。百穀之糧均給。既 飯時無此。正法唯指現噉科之。故知能熟眾 具生舉儭糧。即是不分僧物。義同前段。重
物有損結之極刑。文如本鈔所明。部別照鏡。 以外五眾云歿。現成熟食宜同上律具解。通 望四方不滿。但結一品偷蘭。必供濟別住義
通事局。宜作白二羯磨分。上二物送給他寺 者。佛正開之。
[0849a04] 三者四方現前僧物。謂情通內外。立法遮分。 即道俗七眾為僧得之施。存亡五眾入分。輕 物等是也。若據量罪相亦結兩途。主掌自偷
則望四方僧不滿五。唯結偷蘭遮。若有別主 望別結重。此謂未加法前故名僧財物。則望 三千世界一化通僧。皆獲福利。反資施主。若
盜此物望僧結之。而僧終難集。義須法約。故 聖令羯磨遮制外來。若已加白二。物局現集 之僧。而令通付一人。任其量數分給。若執掌
自盜罪望現前結之。若盜者避守護人罪便 兩結 (謂專守望僧法。慢藏望守護結) 故善生經云。亡比丘物未 羯磨前取望十方僧罪輕 (謂治輕。業重也)
若已羯磨望 現前僧罪重 (謂現治雖重。未來業輕也) 。
[0849a17] 四者當分現前僧物。謂供身眾具限分衣資 也。猶事局別人。非望僧結。罪居兩位。大如上 陳。皆望現前一身為財主。縱有多人同活通
望俱一科之。猶財事既均故淨捨俱受。律本 云。誰犯尼薩耆。佛言。若僧若眾多人若一人。 準此一人說淨通皆不犯罪也。如僧祇云。若
眾多人分得。分已中有善毘尼人。為說淨者 一切不犯。若多人共財雖犯過限。而無有罪。 以物雖現在情乖事別必須分破。方名入已。
故彼律云。若多人共分未入手等。過日不犯 捨墮。若盜此物望護主結之 (即例囑授有勞仰而奪者) 。
[0849a28] 余以輕重難分。隨事條緒雖物名具顯判決 灼然。猶恐類聚繁多卒尋難曉。便私情斟酌。 任意驅除。迴重從輕。便招極法。轉輕從重。亦
陷刑科。或囑授未成。曲筆斷與。或負債漠 落勇意付他。或前事實虛。或在緣難練。遂私 懷賕納託勢。隨情迴換重輕。罔冒僧利。並皆
重罪。懺脫難期。故重委格言前後唱示。既位 非初果。抵債義難。必通濫始終。方可科擬。
[0849b07] 第二次用義門收束。顯開制所由出。處斷條 緒雖與上門交映。而意在悟迷。前但約相用 分。而未通輕重深意。今隨義曲解。以類統收。
顯其聖教明文。拔其量處弘致。有殊途故分 無爽。然五眾亡物大要有三。一制令畜物。謂 不得不有。即衣鉢坐具等。此並入輕 (謂輕可隨身資道要 務故)
二不制令畜物。謂畜便妨道。故制止之。即 人畜寶物等。此斷在重 (謂事資任重附俗心強。雖有疎緣始益終損也) 三
聽開畜物。謂畜不畜俱得。即供身眾具等。此 通輕重 (謂待緣及益。本懷據道。道在清虛。隨機開制故也) 。
[0849b17] 次解第一制令畜物。初引文制畜。後引文斷 輕。其例有三。
[0849b19] 一者三衣。謂僧伽梨 (上衣也) 欝多羅僧 (中衣也) 安陀 會 (此云下著衣) 律本云。自今已去畜三衣。不得過。
多論云。一切外道無此三名。佛自制立。阿含 云。此名法衣也。
[0849b23] 二者鉢器。謂鉢多羅 (此單翻為鉢也) 律本云。自今應持 鉢行用鐵泥作應量受。僧祇云。此恒沙佛標 誌。經中名為應器也。
[0849b26] 三者坐具。謂尼師壇也 (此翻為坐具。如世中所用坐者。亦名坐臥具。即三 衣總名。亦為臥具。如世敷被之總名也)
律本為身為衣為臥具故制 必畜之。僧祇云。此是隨坐衣。不得惡用也。
[0849b29] 已前三件並入輕者。由資道正要。聖制令畜。 止令隨身。不令欠減故佛言。所行之處與衣 鉢俱無所顧戀。猶如飛鳥。以此文證所為處
重。非不如法。故入輕收。由並制受持無緣輒 捨。必有違離俱結正愆。故法衣以覆身。應器 以資養。尼師壇具用以安坐。必若乖制並制 有罪。
[0849c07] 次解第二制不聽畜物。初引文證制不許。後 明斷在重意 (其例自五) 。
[0849c09] 初田園種植。律本中自種樹。若教他不為佛 法僧者。名為行惡行。善見云。居士施田地。別 人不得受。五分若施僧田宅聽受。使淨人知 之。
[0849c13] 二養育人畜。律本中大小持戒犍度中云。沙 門釋子不同餘外道廣畜人畜等 (廣明制斷) 僧祇云。
施僧奴婢及諸畜生。一切別人不得自受。為 料理僧故。受已付僧。
[0849c17] 三伎樂眾歡具。律本云。受十戒者。不應觀聽 伎樂等。善見云。若施樂器者。不得捉。得賣。
[0849c19] 四五兵戎器。律本中不許比丘見諸兵戰乃 至戲笑等。善見云。若施器仗者僧應打壞。不 得賣。薩婆多云。若以似寶或作男子莊嚴具。
如矛矟軍器樂器。不得手投。
[0849c23] 五錢穀七寶。律本云。有施錢寶者。付淨人掌 云。此不淨物汝當知之。餘不開。僧祇中錢寶 等入重。已成百一物者入輕。非謂金寶之器
物也。謂似寶銅鐵作者。若不爾者豈有比丘 執而受用。可上下求文。薩婆多云。若金銀 摩尼真珠珊瑚車渠碼碯七寶捉者犯墮。若
似寶銅鐵等及雜色珠。不入百一物數者。捉 取得吉羅。不取如法說淨者得。準付淨主知 之。僧祇中乃至知事人不得。捉三寶金銀錢
等及形像者皆墮。善見云。比丘不得捉生種 子。必有施者依多論。十日內說淨付俗人知 之。
[0850a06] 已前五件通入重攝。並招譏障道之元首也。 初田園務。俗鄙儒士尚不窺臨。況復出世五 眾。理非身所監護。故智度論中云。下邪命
者。謂耕田種植取利活命。離此經營方名正 命。今親自執役。或教人裁種。污家惡行生過 妨道。染謗尤深。故入重攝。第二制者人畜生
命事待資給。比丘清舉高標濟遠。今人畜同 聚。穢亂事深。世事尚為供承。何成入道津要。 既勞斃兩用。故入僧中。留放多途如前諸判。
第三制者。伎樂蕩逸之器。本非眼心所懷。聞 音尚制有愆。何況眼觀無罪。正制不令身觸。 為遣著心。今便親自鼓持。理由耽醉故。有
涕零垂淚解體移神。俗士號為俳優。良有以 也。既道禁彌塞過濫特深。理宜焚毀用旌懲 革。然俗生歡美釋怒。除紛微有供福之緣。薄
展歸依之相。必有宜將出賣便順正論通文。 第四制者。其戎仗軍器本妨慈道。有國不獲 已。而設用擬非虞。出道本厭。今欣彌成過本
或。惡戒之數。或生刀兵之劫。現未俱損。義豈 停留。宜打破焚除用傾踵惡。第五制者。金銀 寶重。錢穀利深。能開不義之門。正塞清昇之
道。故經律同悲滅法。道俗俱知穢心。準論差 人棄之。顯強不淨之業。然律通時議。意在革 愆。生則說淨付他俗人掌護。死則收入常住 任委綱維。
[0850b02] 次解第三聽開畜物。律本廣張例如下述。
[0850b03] 已前一段之物名狹事寬光蓮張教釰。後方 開例。並由報優降隨務退增。聖制被機意存 據道。若心懷正觀。勵節拔群。而力志雄壯風
霜未拘。其懷者則樹下坐。但三衣以覆之。乞 食以充之。但中下之徒心同上士。而身報尫 顇有願無施。雖勵力前求而道根後退者。權
開華飾房宇綺靡衣資眾具緣。須隨機通給。 本為增道。非止養身。故中含云。我開諸弟子 畜諸衣物者。皆善法故。持世佛藏經云。若不
除我倒隨事生著者。乃至不許飲一杯之水。 服一納之衣。何況餘事。故知開意深重也。不 獲已開之。律緣人情意存道業。經約心帶事
起因。成全無貯畜。靜緣修道。故楞伽中寺內 煙起者。如實行人不應食也。十誦亦云。寺絕 淨地。涅槃經云。雖開受畜。如是之物要須淨
施篤信檀越。等正教明斷。彌須謹依。然根器 鈍羸卒難迴拔。還須隨機附教任事重輕。若 據本開義須分取。但為財物擔累在無事則
繁省閑要故。此一段類聚極多。義該二僧。事 通輕重。若據律斷通令不分。以從多為論故 也。今總收諸類。須三例分之。第一性輕性重。
第二事輕事重。第三從用輕重 (各分一半為三輕三重也) 。
[0850b25] 先定三重之物。初名性重 (由體相金石土木等所成重非隨道) 二名 事重 (由非道要俗務所纏) 三名用重 (體是輕物附重難隨)
。
[0850b27] 初性重之物有五。
[0850b28] 一房舍所有。謂窓戶 [巾*兼] 幕竿架枰閣 鎖 鑰床 席枕蓐燈具火爐爐等。
[0850c01] 律本云。檀越為比丘令隨作房法一切聽與。 事事具出如前猶多。阿難得別房開受。如僧 殘中開造大小房。白二加法作之。又開給住
房比丘大小繩床大小木床等。又若夜闇須 燈器鐵 斫 鐵炷火爐燈籠者開之。
[0850c06] 二諸雜作具。律本云。時鐵作者出家。欲作鉢 佛開作之。須鑪槌鉗棑囊錯鏃器。作帒盛之。 懸杙上。亦開熏鉢調度。治鉢者給鑽鍱及木
作等器開畜。縫衣患曲者。開繩墨赤土絣治 尺度等。作桄張之。
[0850c11] 三開畜器皿。律本聽畜大小釜及蓋四瓫及 杓并二瓶兩蓋尼開說淨。僧則隨順。終並隨 於重輕不可以說淨。非重又開。煮藥銚鐵土
三種釜瓶。煎餅 鏊 釣杓銅鐏。擣藥杵臼簸箕 簁掃帚。煖水瓶。澍水筒澡罐盤斗秤等。諸裁 衣皮之具。浣衣具。供給食具。押果汁具並開。
又聽畜水瓶洗瓶盛水器。此並供給比丘。資 道要用身所憑濟事不獲已。上士頭陀衣鉢 如鳥。何用上物。大成擔累。餘有一切俗家
器皿盤梡盞合匙筋幝巾酒泉食案膾刀肉 机。凡非道用。無問大小多少。並入重收。以斷 俗懷專務出道故。自餘有異於俗而是比丘
要須者。若準十誦一切石物一切瓦物一切 銅物。不應分器受二斗已上者。一切水精物 貝物齒物角物。不應分半斗已上者 (律文如此。而事雜重輕
如前。約相斷中具明分不分法。必臨機正委不務籠通故也) 。
[0850c27] 四助身之物。律本云。若老病不堪步涉。聽作 步挽車。若輿若輦若車。隨事並給。除皮繩 髮繩。不得使比丘擔牽。若道行恐毒虫嚙。當
執錫杖搖。若筒盛碎石。若破竹作聲。若患熱 者聽作種種蓋自遮。若作大扇。若轉關扇小 扇等。又開如意唾壺。廣如四分雜房兩聚。五
廟祀諸相。律本云。開五眾並得起塔廟。俱得 致禮 (謂依本夏次故) 僧祇律云。律師法師營事比丘 德望比丘死者應起塔。相輪懸施幡蓋。在屏
處安置。不得在經行處多人行處。令僧和合 已作之。既許營塔廟。理懷薦奉。饌羞雖通凡 聖表心義一。故律本云。令上塔種種美食金
寶為器盛之。設養食訖已與比丘沙彌憂婆 塞經營塔作者。食之應使白衣伎樂供養。若 有香華羅列基上欄上杙上簷前亦得。用香
泥作輪像。乃至有餘。應泥地。增一中開比丘 以香華散死屍上。僧祇中亦爾。
[0851a15] 已前性重之物。體是沈累根源。約事無宜。造 修詳過。義須遮斷。但為人機弱劣隨事擁心 故。曲順物情。權開通道。前事繁雜有累清神。
生則接其身資。且聽服用。死則斷入常住。約 絕踵前。又送終禮供之物。祭祀眾具所須。正 教正開。用答恩造之德。順生順俗彌旌息慢
之儀。若不具立影形。則瞻仰何寄若不薄申 微供。則殷志寧生。必斷入重輕如上。如後具 列。故第一房舍所有。律本正斷云。若多有別
房及屬別房物燈臺床蓐。並入重收。第二作 具。律本通列五種。謂鐵陶皮竹木作并斧鑿 之器。並入重中。第三器皿之屬。律本通斷瓫
瓶澡罐重物。皆在重限。未分大小量齊。可準 十誦二斗已上入重。其斗量是非如前廣述。 第四助身眾具。律本但有車輿杖扇入重。餘
全不論。但是略無。義須例顯。並如上決。第五 廟祀供養眾具。既有別屬。即非自專。還依本 處。若自造擬死後可入重收。自外不盡之文 義例自看上下。
[0851b05] 次明事重之物。其例自六。律斷無文。準如條 顯。
[0851b07] 初內外經籍 (律本中。時有比丘。盜他經卷。佛言。計紙墨得重。故知別人畜也。又開讀俗
經書。為伏俗故。又為伏外道故。開讀外經。不依彼見故也) 。
[0851b09] 右準斷云。其內典經書如上母論所判。其俗 中九流傳集並可重收。以久習多著樂世法 故。若有紙墨隨例重收。若本為法化須有鈔
錄者。則同輕攝。
[0851b13] 二圖畫飾字 (律本開裝嚴房內。文繡裝校并餘雜色人禽獸文者。僧祇中比丘作房。欲白壁五
彩畫之。佛並開聽。唯除和合非法像。餘有山林人馬像並開) 。
[0851b15] 右準斷入重。其餘彩色器具雜事及離壁素 畫。並是重收。由久染耽著故也。
[0851b17] 三皮毛重服 (律本邊方得敷羊鹿皮為三衣臥具。更有餘者開。不得畜師子虎豹獺皮及餘可惡 十種皮。若覆床以下馬皮不得坐上。及一切皮衣皮
帽 不得著。 氍 氀 毛過三指。長三肘廣五肘亦入重收) 。
[0851b19] 右準斷 氍 氀 成三衣相量者如前入輕。若至 中土便從重攝。皮三衣者準上可知。厚大者
入重。餘並不斷。義約云。既不許服用。便成體 重所收。然以開於俗家邊地受用。未是通遮。 故入事重中。伊梨三皮律不斷者。明是重攝。
[0851b24] 四白衣之服 (律本云。汝等癡人避我所制。更作餘事。自今已去一切白衣服不得著。若著如法
治白衣服者。襖褶袴行膝手衣等。十誦云。五大色衣一切毛皮衣褊袖衣複貯衣一切氈衣一切貫頭衣兩袖衣一 切囊衣一切衫袴禪並不得著) 。
[0851b27] 右準斷云。諸律斷中並無已上衣。而入重者 今以義約。如律文中。王施大價衣。佛令應 量者淨施。明知異俗王衣可同此土山龍華
蟲日月紛米之服也。余聞施於冥告云。西土 諸王多重佛教。外理國政則服俗衣。內遵法 行便懷道服。咸著僧伽梨。同比丘所服者。其
價極貴。或出萬金。故耆婆施佛一衣。價直 十萬。而諸清信士女逮及菩薩在家咸著三 衣。乃至色有諸天亦同此服。不同於王。此土 王臣士女依經亦有服者。
[0851c08] 如梁陳時俗士等。 咸著用。今以事用徵送教至。如梁高祖親依 佛教。三衣錫杖而受持之。所以登座講說脫
於帝服著於法衣。如簡文帝集中。高祖數賜 納袈裟。表謝具明。又蕭瑀為大唐僕射。公事 既了入靜院。著三法衣禮佛讀誦。以此為常。
及薨後送衣入津梁寺。輕法羯磨。近貞觀中 太宗以所著七條納施勝光寺僧珍法師。價 直三萬。及終後還追入內。又以所著七條與
恭宣二法師。令製詩先成者與之。及作一時 成。令學士評其勝劣。俱云一等。因令市估價 直六萬。乃進衣出絹人付百段。又賜玄奘法
師一納。今現在。有買者酬十萬猶不與之。以 此諸證故知。王著貴價三衣不謬矣。所以愛 道在俗。佛出家後戀慕無已。手自成一金縷。 貴價 [疊*毛]
衣擬奉世尊。後以獻佛令僧中行之。 愛道不從。佛言。但僧中行具三寶。何者其人 隨順我語供養佛也。為解脫故供養法也。眾
僧受用供養僧也。若供佛者失餘二歸。便依 行之。並不敢受。次至彌勒取而服之。威儀 具足。言金縷者。非用金也。縷色同金。光綵殊
異裝飾若金。豈有比丘服於金寶。據此法衣 理充在輕。自餘一切白衣外道之服。並不許 服。俱入重攝。以斷惡法修出道標。何得仍懷
於俗事也。如瓦屋綿衣斬壞打破。絕流俗故。 息貪競故。順知足故。不同不淨財食死後通 分。食是非復畜煮。財即同諸三衣。今之僧服
體狀全俗。著即滯情。故入重攝。若已改張。壞 色失相。或異常俗如裙如襖。名雖含俗然相 有殊。並可從輕。故褊袒祇支方裙正背俱非
西梵所服。然異東華俗儀。故俯徒情事理義 可通。俱從輕限。餘並例之以定二途。
[0852a11] 五外道之服 (律本云。一切外道衣不得著。謂一切草衣皮衣樹皮衣葉衣鳥毛牛馬毛等衣。今
亦有著紙衣者。此即是樹皮衣。亦有大德高望著青色千秋樹皮袈裟者。亦同外道衣也) 。
[0852a13] 右準斷並重由體相既非若著壞心障道。又生 世不信。必有輕服壞色相者。如白衣中分之。
[0852a15] 六文像綺服 (律本云。不得著錦文衣繡衣。五分繡錦褥敷者吉羅) 。
[0852a16] 右準如五分律斷。錦綺是不可分物。若純色 者應分。由相類同於法衣故也。無問大小多 少。俱在輕中。其例朝霞斑布 毾 [毯-炎+登]
之類。並入 重也。
[0852a20] 已前六件並由事涉世譏。本非道服。宜通斷 重。而事容大小。過起遲速。貯備延促未可該 含。故隨條斷。並各如別。其俗衣兩斷義指如
前。猶存俗相者深取後文。宜從輕限。
[0852a24] 次第三解從用重物 (其例有四) 。
[0852a25] 初以諸衣帛嚴飾房宇 (律本開畜地敷等。即謂幄帳床帷承塵 [巾*兼] 幕等) 。
[0852a26] 右準斷云。元作擬隨房宇。即任住處受用。要 是隨時分。房者方可留之。若自擬改換權施 受用者。可隨輕物入分。
[0852a29] 二以諸衣帛莊嚴飾車乘 (律開畜車輿理有隨車衣物。前後 [媲-女+巾] [巾*兼] 覆幰調度) 。
[0852b01] 三以諸衣帛盛裹重物 (謂案帊床衣篋笥巾幞之覆) 。
[0852b02] 右前二件之物。若元作屬車乘案几。亡後隨 車必暫安非永。可隨事輕重兩分。
[0852b04] 四以諸衣帛隨身所障 (律開畜蚊厨。五分云。敷經行處衣障壁虱衣單覆衣。 謂床垂四角蚊厨是不可分) 。
[0852b06] 右準斷如注入重。亦本為隨身常障。不容改 換。若如五分氈亦在重。而不分大小。若論隨 床所用無論厚大入重。必不定者準上衣量。 氍
氀 量任其重輕。
[0852b10] 已前四件並是體非重分。理入輕收。但為擔 累沈積繫縛纏深故從重斷。而義分四句。句 圖度之。一以重宬重
(即木匱板倉土廩等宬五穀錢寶等) 二以重貯 輕 (謂木函柳箱用貯衣鉢) 三以輕貯輕 (即衣帛等帊收束帛絹等) 四以輕宬 輕重
(如上四條文自分矣) 初及第四入重。二三兩事入輕。
[0852b15] 大段第二。次定三輕之物。
[0852b16] 第一性輕之物 (其例自三) 。
[0852b17] 初是十種衣財 (律中一一列名。一者絕衣。或名失利衣。不同此方者。二者劫貝衣。
中國出之。緝花所作。如白褺之例。京師有也。三名麻衣已外諸衣。此無正翻。並皆中天之物。此方有無。 麻紵葛蕉竹蒲毛草等經緯用成諸衣財等) 。
[0852b20] 右準斷入輕。由體現交須即堪裁服。無問多 少厚薄。若色非色若正不正。並入分之。有人 云。真緋正紫既大色上染。佛斷不服著。得墮
罪故須入重。今不同之。由體是應法即堪改 轉。還類法衣。如律受淨。若以不許便入重者。 五大上色之衣佛並通制。何為獨在緋紫。一
開一制但出意言耶。若必擅遏不通者。如生 財絹匹綿屯及餘雜段財帛。皆未染成。亦不 許服。如何入輕。故知並由改轉可成壞色同 布絹之白色也。又不同錦繡 毾
[毯-炎+登] 染則可得 如法。未染體是斑文綺錯外相五彩分炳。又 佛正斷在重無宜抑例通分。
[0852c04] 二是所成之縷。謂成前衣縷。即用糸麻毛綿 現在經緯及雜。緝榮散績者。
[0852c06] 右準斷並輕。若麻 [糸*留] 糸絇如上已判。若雜重 物亦準前斷。
[0852c08] 三是綿絮絓 [糸*(虎-儿+几)] (謂已離繭 [(殼-一)/鳥] 變成上相者) 。
[0852c09] 右準斷云。若現成前列者入輕。若生熟蠶繭 必害命。因隨彼屍入重。若蛾蟲自出 [(殼-一)/鳥] 之繭
者。準多論輕分。然蠶所出絲綿。計本深當性 制。故乞綿臥具三衣。律斷斬剉塗埵。又憍奢 耶繒綵涅槃正制不服。央掘許其轉來。且接
小機。後云。不成悲者非大乘行。故五分云。有 將綿來施者受以入僧。即非自己。四分云。若 得已成者斬剉和泥。判非所服。由本損生害
命而獲。何成慈悲法服也。正是懷道者所忌。 尤當譏過者初元。今一方禪侶並不服之。皆 以布艾為衣裳。可謂學大乘行之階漸也。余
親問西來遊僧。五竺諸蕃無著蠶絹為三衣 者。雖于闐國養之而無殺害。映前所言彌光 大矣。
[0852c23] 已前三件號曰性輕。謂體是輕虛。資道正要。 又隨身機濟深有事勞。今從本而定。輕名非 在。多而入重也。類例並隨且斷。蹊逕炳然。而
次第三件中絲綿所作者。意猶疑妨。何者由 損害所利無宜在分。生得尚剉壞滅蹤。死後 寧開分通計。若準此義誠難決之。且順央掘
經中受者非悲。而不破戒。故在輕限。必更有 部決。亦可從之。若正心學大道者。則從重例 (今西梵諸釋並不以為袈裟意可見也) 。
[0853a03] 次解第二事輕之物 (其例自四) 。
[0853a04] 初身所服衣 (律開三衣外畜覆肩祇支泥洹僧。五約衣 帽 子腰帶櫬體衣氈被覆瘡衣雨浴衣 氍 氀
衣。拭身拭面捫淚拭脚攝熱等巾。五分護髀膊踝頭衣針線帒。僧祇若性不忍寒苦者。斃故衣隨意重著) 。
[0853a06] 右律斷三衣坐具入輕。五分舍勒下衣及被 可分。應是三衣同臥具也。餘雖無文由。即用 資強可從輕限。
[0853a09] 二宬衣之物 (律本開以衣安囊中幞中) 。
[0853a10] 三宅身之具 (律制畜尼師壇) 。
[0853a11] 右前二件之物並入輕收。初則從衣入分。後 則當體兩斷 (謂賞勞入輕也) 時有金皮絡朱絛界緣或
復角揲萬字蓮華散飾者。既律制不許畫鉢 內為萬字。明知眾具通然。必有斯緣。可從重 例。有相同跛闍之廣事。從說淨可入輕收。 如法者入賞。
[0853a17] 四漉水袋。律令作漉水囊及漉瓶。
[0853a18] 右諸律入輕。亦有賞勞者此律不述。可即輕 收。豫是宏槨袋覆者。亦相隨分也。
[0853a20] 已前四件亦號事輕。由即用要機更非改貿 故也。必有文像綺飾可準上文斷之。並須前 後相衘方可斷斯途路。
[0853a23] 次解第三從用輕物 (其例自六) 。
[0853a24] 初一隨衣之物 (律中。若著三衣解脫形露者。可安帶及鉤衣 [金*刮] 鉤衣細等。又衣無安處。
任箱函中盛之。若著內衣易脫應用腰繩繫。聽兩頭施玦紐。不得用寶作。當以銅鐵錫鑞等作之) 。
[0853a26] 右準例從衣同斷入輕。
[0853a27] 二鉢器者 (律令有鉢如上鉢量。若得七日藥應著鍵 [金*咨] 小鉢次鉢大鉢中。不作淨畜。若應量者須 說淨。不者犯捨墮) 。
[0853b01] 右律但斷鉢入輕。餘諸隨鉢之器。槃子盞子 之徒。相從輕例。
[0853b03] 三隨物所屬 (律中。若鉢難持作囊宬繫口絡肩上。若函盛亦開巾幞) 。
[0853b04] 右律斷入輕。故亡人賞勞貯器之物相擬。若 其多者。一則賞勞。隨受持者。餘則長攝。自入 輕分。必有服飾裝嚴從本入分。不同香爐寶
裝。由體自居重故也。
[0853b08] 四屣屨之屬 (律開畜革屣。除錦文裝嚴者。若為補革屣故。開錐刀磨石毛縷箸綖。應以十種 衣為帒盛之。不令迸散。并開裹革屣巾囊) 。
[0853b10] 右律無正文斷。然資身正要準僧祇分之。自 餘靴履之像綵裝者。亦如上輕重。
[0853b12] 五剃髮之器 (律開畜剃刀及鞘。應以劫貝障勿壞。并開磨刀石內囊中。鈍者刮刃刀開之。及 承髮器) 。
[0853b14] 右準律斷輕。剪沐常要故也。必有寶鏤莊飾 身鞘者入重。隨有木匣火皮分之。
[0853b16] 六助身眾具 (律開針線刀子并線尺度用補衣也。開作針氈及筒安塞及鑷子剪爪刀刮汗篦摘齒
物桃耳箄灌鼻筒禪帶錐子之屬。十誦澡鑵釜瓶香鑪熨斗禪鎮匕巵之屬也) 。
[0853b18] 右並隨身要事。理斷從輕。故律制云。無針無 漉器不得遊行。明知用資常有故也。又如僧 祇云。受已制畜應法澡罐。豈非機務所須耶。
故入分也。又薩婆多云。右似寶銅鐵雜色珠 等入百一物數者得取。不須說淨。故知輕分 為審。
[0853b24] 已前六件之事號曰隨用輕收。由物體沈重 深非服用。然隨事趣要更無過者。故從時用 例入輕收。既聖制開聽。故無定多少。律開刀
鉢及餘眾器現在僧分。外雖不論準義必有。 針縷刀尺足可成衣。鉤 [金*刮] 玦紐服常要具。香 鑪澡罐之屬。匙箸鋺盞之流。文或顯晦。事
義準酌並如前列。通斷在輕。時有或斯義者。 便搆難重疊。容色奮發赫然張怒。詰余云。我 聞正律明斷澡罐入重。剃刀入輕。今汝拒違。
明非聖教。余答。教有開合。文通隱顯。律張 四說。經列法依。澡罐從重大小未分。刀鉢在 輕體量通混。今為計會諸部。抑有明文。理事
含弘便定淆紊。約量據體宜如兩分。且決絕 於臨機。何遲疑於文相。試為述其二三。足為 事類聯璧。如剃刀有文入分。裁刀無文在重。
鉢便三斗入輕。瓶則半斗在重。二文兩義雙 皆俱違。情理天乖。事用同轍。何角張於正 教自負罪於將來。今以當律無制量之文。此
即未了之說。宜用外部通判便決滯於本條。 至於剃刀截刀錐針之屬餘律在輕。雖文或 左右而義類融會。自外細雜輕可隨身。即事
交須。又無譏醜。律本文事缺斷。不可經停。宜 從諸部明文並非重攝。余以亡物輕重抑斷 寔難諸師傳授指訂非據。所以博觀中表。逖
問嘉猷獲本眾多。口斷非一。覈其精瞻程節 者希。余以不敏敢援前傑。輒抽直筆隨事殺 青。言複義重。望光修撰。
[0853c23] 量處輕重儀。
[0853c24] 大唐貞觀十一年歲在丁酉春末。於隰州 益詞谷中撰次。余以自古至今諸有綴述 多埋名而顯相。少時代而開今。遂令披讀
悶於人世。故分明昧。用表幽心。
[0853c28] 余自出家心存律部。經今五十餘載常懷介 然。恨以教義未周臨機多擁。雖伏膺高座而 以行事為先。涉歷炎涼亟經載紀。至於持犯
深旨彌有憲章。輕重淺相情求路絕。亦有高 彥盛德。常學律門。聞斷重輕便存緘口。目覩 斯狀。又增倒懸。貞觀初年關表求解。晉魏
中原號稱學府。即而請誨重增昔迷。獨有相 州律師。制輕重相。言雖綸綜還類古蹤。由此 意言遂出斯路。皆比擬於成教絕遲疑於古
今。而以王著貴衣同於俗服。邊方毛皮臥具 類等輕分此。則文義 闕 彰致令處斷斯咎。幸 以天人交迹意存據道。云余所斷迷。故非違
白衣諸服佛制嚴明。何得雷同如王衣例。且 王衣邊服本是三衣迷名。同於臥具。悟則更 張琴瑟。又云。諸佛大聖尚有後制過前。或復
前開賒後。及論行事並以後教廢前。故稱智 人名大覺也。昔雖立儀大存比擬。然非目驗。 故有小違可改。白衣見成之服非輕。已壞色
相全乖非重。故積念成佛。初念似是而非第 二。反觀初則全非後是。如是前後沓觀皆前 昧而後明。始自三賢終于十住。乃至彌勒大
士猶有一觀未融。及至龍華道成方等十方 妙覺。況今沈俗凡僧動恒相結結。既封執見 結彌繁然。則凡力所資堪耐在此。至於不存
心用何可而論。故知王衣邊服並是三衣。諸 俗恒服宜從重攝。又云。比丘之法少欲知足 為懷。故佛見頭陀開房同宿。諸有儲積同夏
不前。良以少欲顯入道之初門。多積為恒俗 之恥。故制白衣俗服。生絕禦之。死絕分之。令 見存者絕於著用。意存道撿。不徒設也。如
是勤勤囑累。余以其過遂敢改以後釋前。庶 見此箴幸同遺寄。又云。言非助道雖是佛說 亦違。縱是凡言雖非經文亦準。故佛言。雖非
我制於餘方為清淨者。不得不行。此則佛自 明言。何得相通輕攝。況不識王衣邊服之相。 故準而入輕。前行迷而非過。後結悟而是福。 用上諸誨。可不信歟。
量處輕重儀末 (終)
新刻輕重儀後序
[0854b10] 有必然事。曰之死矣。西天獨尊。東域眾聖。猶 且預之。苟預之則其釋迦法中輕重之儀判。 是須臾不可離者。繇旃我法惠大師鈔疏明
文。雖勤尚為張沈文伏義。或感靈以出之輕 重儀。雖輕重雜揉之中。其文礌礌落落如日 月皎然。諸家竝珍。三國引領。良有以矣。而祖
宗中微之後此儀韜光也久矣。樂學戒之賓 銜茲于此。於戲天不喪此文。與偶於石清水 神宮律寺書庫得之。義雖若無巨害文少缺。
可謂危矣。竊惟儀主依命晚住於西明。則後 人邂逅律策。國師興正菩薩依命紹興于宮 寺。則今時邂逅此文。斯知聖賢不苟來遊。余
又恐祖教時逸有負信大士。輒寫焉。然魚魯 益以網羅。句讀不無牆壁。斯廼贅倭字于傍。 以應剖劂氏請之由耳。冀有必然事之時。判 斷立得。免假人于胡救溺之侮。
[0854b26] 貞享五年八月十五日
[0854b27] 石清水大乘律院小苾芻實長春謹記于摩 尼寶珠殿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5 冊 No. 1895 量處輕重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