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Sheng Yuan Rong Guan Men 三聖圓融觀門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三聖圓融觀門沙門澄觀述
[0671a06] 夫上聖觀人設教,言不虛陳,按指發揮,觸事 皆通。「因」有妙德,叩示以二聖表法之二義, 遂著三聖圓融觀。一毛之智觀,難以度成;粗
依教理,略示綱要,惟冀遠識,虛己而求之焉。
[0671a10] 三聖者:本師毘盧遮那如來,普賢、文殊二大 菩薩是也。大覺應世,輔翼塵沙,而《華嚴經》中, 獨標二聖為上首者,託以表法,不徒然也。
[0671a12] 今 略顯二門:一、相對明表;二、相融顯圓。
[0671a13] 且初門 中:三聖之內,二聖為因,如來為果。果起言想, 且說二因。若悟二因之玄微,則知果海之深 妙。
[0671a16] 然二聖法門略為三對:
[0671a16] 一、以能信、所信相 對:謂普賢表所信之法界,即在纏如來藏,故 《理趣般若》云:「一切眾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
自體遍故,初會即入如來藏身三昧者,意在 此也。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經》云:「一切諸佛 皆因文殊而發心」者,表依信發故。善財始見,
發大心者,當信位故。《經》云:「文殊菩薩出生一 切菩薩,無休息故。」然信,但有信而未能見,及 所信所證無二理。故無初普賢,信可始生?理
唯極見,故文殊居初,普賢居後。
[0671a25] 二、以解、行相 對:普賢表所起萬行,上下諸經皆言:「普賢行」 故。文殊表能起之解,通解事理,窮方便故。慈
氏云:「汝先得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 門,皆是文殊威神力」故。又云:「文殊常為一切 菩薩師」故。又云:「文殊師利心念力」故。
[0671b01] 三、以理、 智相對:普賢表所證法界,即出纏如來藏,「善 財童子入其身」故。又云:「得究竟三世平等身」
故。一毛廣大即無邊者,稱法性故。普賢身相, 如虛空故。又,見普賢即得智波羅蜜者,明依 於理而發智故。文殊表能證大智,本所事佛
名不動智故。慈氏云:「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 千億那由他諸佛母」故。文殊於諸經中,所說 法門多顯般若旨故。又云:「從文殊師利智慧
大海所出生」故。見後文殊,方見普賢,顯其有 智,方證理故。是以古德,銘後文殊,為智照無 二相。不視身相者,表極智甚深,心、境兩已,
信、解雙絕故。又,理開體用,智分權實故,以文 殊二智,證普賢體用。此之一門,古德親問,三 藏言:「有《經》說,未傳此方。」又,此一門,亦表定慧,
理本寂故,智即慧故;亦表體用,普賢理寂,以 為心體,文殊智照,為大用故。
[0671b17] 第二、相融顯圓 者,亦二:
[0671b18] 先、明二聖法門各自圓融:謂文殊必 因於信,方能成解。有解無信,增邪見故;有信 無解,長無明故。信解真正,方了本原;成其極
智,極智反照,不異初心;故初發心時,便成正 覺。又,前方便之智,不離智體故;後文殊名智, 照無二相。照信不殊於智,故從無身相而展
右手,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隱隱。
[0671b24] 次、普賢三事 自相融者:理若無行,理終不顯;依體起行,行 必稱體。由行證理,理無行外之理;由理顯行,
無理外之行故。隨所證理,無不具一證一切 證,故見普賢一毛所得法門,過前不可說倍, 又是即體之用故。「毛」、「孔」法門,緣起無盡,由是
普賢三事,涉入重重。
[0671c01] 二者、二聖法門互相融 者:謂要因於信,方知法界信;不信理,信即為 邪故。能、所不二。不信自心有如來藏,非菩薩
故。次、要藉於解,方能起行,稱解起行,行不異 解,則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體理成智,還 照於理,智與理冥,方曰真智,則理、智無二。
故《經》云:「無有如外智能證於如,亦無智外如 為智所入。」
[0671c08] 又,法界寂照名 止 ,寂而常照名觀。 觀窮數極,妙符乎寂,即定慧不二。又,即體之 用曰智,即用之體曰理,即體用無二。是以文
殊三事融通隱隱,即是普賢三事涉入重重, 此二不異,名普賢帝網之行。故〈普賢行品〉,反 上下諸經,廣顯理事圓融,為普賢行;非獨事
行,名普賢行。既二聖相融而不名文殊行者, 攝智屬理,唯一心法界故,舉一全收。
[0671c15] 二聖法 門既相融者,則普賢因滿,離相絕言,沒因果 海,是名毘盧遮那,光明遍照,唯證相應故。〈法
界品〉中普賢之後便偈讚佛德者,顯果相也。 品初,如來自入三昧,現相無言,表所證絕言; 而普賢開顯,放光令悟,表能證絕言;而文殊 開顯者,即斯意也。
[0671c21] 若合三聖法門以為經目 者:普賢是「大」,所證理體,無不包故;文殊是「方 廣」,理上之智,為業用故。又,通是普賢,理含體
用,通為所證故,文殊、普賢二俱華嚴萬行,披、 敷、信、智、解、行皆是因「華」用「嚴」。本寂體故,舍那 即「佛」。通圓諸因,證上體用,故說即為「經」。因言
顯故,既包題目無遺,則攝《大經》義盡,亦一代 時教,不離於此理智等。
[0671c28] 然上理智等,竝不離 心:心、佛、眾生無差別故。若於心能了,則念念 因圓,念念果滿。〈出現品〉云:「菩薩應知自心,念
念常有佛成正覺」故。而即一之異,不礙外觀, 勿滯言說。若與此觀相應,則觸目對境,常見 三聖及十方諸菩薩,一即一切故,心、境無二
故。依此修行,一生不剋,三聖必圓矣。
三聖圓融觀門 (畢)
[0672a08] 貞享二年乙丑仲秋念一蓂於南都邸舍抄 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5 冊 No. 1882 三聖圓融觀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藍世任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