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urse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頌疏論本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二[0885a17] 從此大文第三。明三分齊。就中一明三極 少。二明二量。且初明三極少者。論云。如是 已約踰繕那等。辨器世間身量差別。約年
等辨壽量有殊。二量不同。未說今說。此二 建立。無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詳極少。今 應先辨三極少量。頌曰。
極微字剎那 色名時極少
[0885a24] 釋曰。上句標。下句釋也。極微者。是色極少 也。剎那者。是時極少也。一字者。是名極少 也。謂分 析 諸色。至一極微。為色極少。分
析 諸名。至於一字。為名極少。分 析 於時。至 一剎那。為時極少。一字名者。如說瞿名。問 何名剎那。答眾緣和合。法得自體頃。又解
或有動法。行度一極微。又解對法諸師。作 如是說。由如壯士一 疾 彈指頃。六十五剎 那。如是名為一剎那量。
[0885b04] 從此第二。明二量。就中一明踰繕那等。二 明年等。且初辨踰繕那等者。論云。已知 三極少。前二量云何 (總問) 。今且辨前踰繕那
等 (別問) 。頌曰。
極微微金水 兔羊牛隙塵
蟣虱麥指節 後後增七倍
二十四指肘 四肘為弓量
五百俱盧舍 此八踰繕那
[0885b12] 釋曰。極微為初。指節為後。應知後後皆七 倍增。謂七極微為一微量。積微至七。為一 金塵
(一解云。塵向金上住。又解塵透金。過至下。水塵皆有兩釋也) 。積七金塵 為一水塵。積七水塵。為一兔毛塵 (一解兔毛上住。
一解量如兔毛端。乃至牛毛。皆有兩釋) 。積七兔毛塵。為一羊毛 塵。積七羊毛塵。為一牛毛塵。積七牛毛塵。 為一隙遊塵。積七隙遊塵。為一蟣。積七
蟣。為一蝨。積七蝨。為一 � 麥。積七 � 麥。 為一指節。三節為一指。二十四指。橫布為 一肘。竪積四肘。為一弓。謂尋。竪積五百弓。
為一俱盧舍。一俱盧舍者。計是從村。至阿 練若 (此云無喧雜) 中間道量。說八俱盧舍。為一踰 繕那
(解云。計一肘。有一尺八寸。一弓有七尺二寸。乃至一俱盧舍。計有二里。一踰繕那。有十六 里) 。
[0885b26] 從此第二。明年等。就中一明剎那至年。二 明諸劫數。且初明剎那至年者。論云。如是 已說踰繕那等。今當辨彼年等量別。頌曰。
百二十剎那 為怛剎那量
臘縛此六十 此三十須臾
此三十晝夜 三十晝夜月
十二月為年 於中半減夜
[0885c04] 釋曰。剎那百二十。為一怛剎那。六十怛剎 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三 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三十晝夜。為一月。
十二月。為一年。於一年中。分為三際。謂寒 熱雨。各有四月。十二月中六月減夜。以一 年內夜總減六。云何如是。故有頌曰。寒熱
雨際中。一月半已度。於所餘半月。智者知 夜減。
[0885c12] 從此第二。明劫量。就中一明劫數。二明劫 中人。三明劫中災。且初明劫數者。論云。如 是已辨剎那至年。劫量不同。今次當辨。頌 曰。
應知有四劫 謂壞成中大
壞從獄不生 至外器都盡
成劫從風起 至地獄初生
中劫從無量 減至壽唯十
次增減十八 後增至八萬
如是成已住 名中二十劫
成壞壞已空 時皆等住劫
八十中大劫 大劫三無數
[0885c24] 釋曰。劫有四種。一壞。二成。三中。四大。言壞 劫者。謂從地獄有情不復更生。至外器都 盡。壞有二種。一趣壞。二界壞界。壞復有二
種。一有情壞。二外器壞。謂此世間。過於二 十中劫住已。從此復有等住二十。壞劫便 至。若時地獄。有情命終。無復新生。為壞劫
始。乃至地獄。無一有情。爾時名為地獄已 壞。諸有地獄定受業者。業力引置他方獄 中。由此准知傍生鬼趣。然各先壞本處住
者。人天雜居者。與人天同壞。若是時人趣。 此洲一人。無師法然。得初靜慮。從靜慮起。 唱如是言。離生喜樂。甚樂甚靜。餘人聞已。
皆入靜慮。命終并得生梵世中。乃至此洲 有情都盡。是名已壞 贍 部洲人。東西二洲。 例此應說。北洲命盡。生欲界天。由彼無能 入定離欲
(北洲不入定顯。不生色界也) 。乃至人趣無一有 情。爾時名為人趣已壞。若時天趣四大王 天隨一法然。得初靜慮。乃至並得生梵世
中。爾時四大王天。有情都盡。是名已壞四 大王天。餘五欲天。例此應說。乃至欲界。無 一有情。名欲界中有情已壞。若時梵世。隨一
有情。無師法然。得二靜慮。從定起已。唱如 是言。定生喜樂。甚樂甚靜。餘天聞已。皆入 彼靜慮。命終並得生極光淨天。乃至梵世。
有情都盡。是名已壞有情世間。唯器世間。 空曠而住。餘十方界。一切有情。感此三千 大千世界。業盡於此漸有七日輪現。諸海
乾渴。眾山洞然。州渚三輪。並從焚燎。風吹 猛焰。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遺灰燼。自地 火焰。燒自地宮。非他地災能壞他地。由相
引起。故作是言。下火風飄。焚燒上地。謂欲 界火。猛焰上昇。為緣引生色界火炎。餘災 亦爾。如是始從地獄漸壞。乃至器盡。總名 壞劫 (已上釋初行頌)
所言成劫。謂從風起。乃至地獄 始有情生。謂此世間。災所壞已。二十中劫。 唯有虛空。過此長時。次應復有等住二十。
成劫便至。一切有情。業增上力。空中漸有微 細風生。是器世間。將成前相。風漸增盛。成 立如前所說。風輪水金輪等。然初成立大
梵王宮乃至夜摩天宮。後起風輪等。是謂 成立外器世間。初一有情。極光淨沒。生大梵 處。為大梵王。後諸有情。亦從彼沒。有生梵
輔。有生梵眾。有生他化自在天宮。漸漸下 生乃至人趣。北俱盧。西牛貨。東勝身。南贍 部。後生餓鬼傍生地獄。法爾後壞。必最先
成。若初一有情。生無間獄。二十中成劫。應 知已滿 (已上釋第五第六句) 此後復有二十中劫。名成 已住。次第而起。謂從風起造器世間。乃至
後時。有情漸住。此洲人壽。經無量歲。至住 劫初。壽方漸減。從無量劫減。至極十年。即 名為初一住中劫 (已上釋第七第八句) 此後十八。皆有
增減。謂從十歲增至八萬從八萬歲減。 至十年第二十劫唯增無減。謂從十歲。增 至八萬。名第二十劫。一切劫增。無過八
萬。一切劫減。唯極十年。十八劫中。一增一 減。時量方等初減後增。故二十劫。時量皆 等。此總名為成已住劫 (已上釋第九乃至第十二句也) 所餘成
壞。及壞已空。雖無增減。二十差別。然由時 量與住劫同准住各成二十中劫 (已上釋第十三第十 四句也) 成中初劫。起器世間。後十九中。有情漸
住。壞中後劫。壞器世間。前十九劫。有情漸 捨。如是所說。成住壞空。各二十中劫。積成 八十。總此八十成大劫量。問劫性是何。答謂
唯五蘊。時無別體。依法而立也。問經說三 劫阿僧祇耶 (此云無數) 積何劫。成三劫無數。答 累前大劫為十百千。乃至積成三劫無數。
問既稱無數。何復言三劫。答非無數言顯 不可數。解脫經說六十數中。阿僧祇耶。是第 五十二一數 問云何六十。答如彼經言。有
一無餘數。始為一。一十為十。十十為百。 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洛叉。十洛叉 為度洛叉。十度洛叉為俱胝。十俱胝為末
陀。十末陀為阿庾多。十阿庾多為大阿庾 多。十大阿庾多為那庾多。十那庾多為大那 庾多。十大那庾多為鉢羅那庾多。十鉢羅 那庾多為大鉢羅那庾多。十大鉢羅那庾
多為矜羯羅。十矜羯羅為大矜羯羅。十大矜 羯羅為頻跋羅。十頻跋羅為大頻跋羅。十大 頻跋羅為阿蒭婆。十阿蒭婆為大阿蒭婆。十
大阿蒭婆為毘婆訶。十毘婆訶為大毘婆訶。 十大毘婆訶為嗢蹭伽。十嗢蹭伽為大嗢蹭 伽。十大嗢蹭伽為婆喝那。十婆喝那為大婆
喝那。十大婆喝那為地致婆。十地致婆為大 地致婆。十大地致婆為醯都。十醯都為大醯 都。十大醯都為羯臘婆。十羯臘婆為大羯臘
婆。十大羯臘婆為印達羅。十印達羅為大印 達羅。十大印達羅為三磨鉢耽。十三磨鉢耽 為大三磨鉢耽。十大三磨鉢耽為揭底。十揭
底為大揭底。十大揭底為拈筏羅闍。十拈筏 羅闍為大拈筏羅闍。十大拈筏羅闍為姥達 羅。十姥達羅為大姥達羅。十大姥達羅為跋
藍。十跋藍為大跋藍。十大跋藍為珊若。十 珊若為大珊若。十大珊若為毘步多。十毘步 多為大毘步多。十大毘步多為跋邏欃。十跋
邏欃為大跋邏欃。十大跋邏欃為阿僧祇耶。 於此數中。忘失餘八。若數大劫。至此數中 阿僧祇耶。名劫無數。此劫無數。復積至
三。經中說為三劫無數。非諸算計不能 數知。故得說為三劫無數。問何緣菩薩發 願。長時精進修行。方期佛果。答無上菩提。 甚難可得。非多願行。無容得成菩提。
菩薩要經三劫無數。修大福德智慧資糧。 六波羅蜜多 。百千苦行。方證無上正等菩 提。是故定應發長時願。問若餘方便。亦得
涅槃。何用菩薩久修苦行。答為欲利樂一 切有情故。求菩提發長時願。云何令我具 大堪能。於苦海瀑流。濟諸含識故捨涅槃
道。求無上菩提。問濟他有情。於己何益。答 菩薩濟物。遂己悲心。故以濟他。即為己 益。問誰信菩薩。有如是事。答有懷潤己。
無大慈悲。於如是有情。此事實難信 無 心潤己有大慈悲。於如是有情。此事非 難信 如有久習無哀愍者。雖無益己。 而樂損他。世所同悉。如是菩薩。久習慈
悲。雖無利己。而樂益他。如何不信。又此 菩薩。由種性異有此志願起。於他苦為己 苦。用他樂為己樂。不以自苦樂為己苦樂
事。不見異他益。而別有自益。依如是義。 故有頌曰 下士勤方便 恒求自身樂 中士求滅苦 非樂苦依故 上士恒勤求 自苦他安樂 及他苦永滅 以他為己 故。
[0887a29] 此言上士。謂菩薩也。意說菩薩觀他 如己。故見他樂。即為己樂。
[0887b02] 從此第二。明劫中人。就中一明佛獨覺。二 明輪王出現。三明劫初有王。且初明佛獨 覺者。論云。如是已辨劫量差別。諸佛獨覺。
出現世間。為劫增時。為劫減時。頌曰。
減八萬至百 諸佛現世間
獨覺增減時 麟角喻百劫
[0887b08] 釋曰。從此州人壽八萬歲。漸減乃至壽極百 年於此中間。諸佛出現。問何緣增位。無佛 出耶。答有情樂增。難教厭故。問何緣減百
年。無佛出耶。答五濁極增。難可化故。言 五濁者。一壽濁。二劫濁。三煩惱濁。四見濁。 五有情濁。劫減將末。壽等鄙下。如滓穢故。
說名為濁。謂壽濁損命也。劫濁損資具。煩 惱與見。衰損善品也。由煩惱濁。耽欲樂 故。由其見濁。自苦行故。或煩惱濁。損在家
善。或由見濁。損出家善。若有情濁。衰損 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無病故。多病 損無病也 獨覺出現。通劫增減。然諸獨
覺。有二種殊。一者部行。謂有部黨。二者 麟 角。唯一出世。如麟一角。部行獨覺。先是聲 聞。前三果人。後得無學。不由他悟。轉名獨
勝。有餘師說。先是異生。曾修聲聞順決擇 分。今自悟道。得獨勝名。由本事中說。一山 中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一獼猴。曾與獨覺。
相近而住。見彼威儀。後時獼猴。至外仙所。 現先所見獨覺威儀。諸仙覩之。咸生敬慕。 須臾皆證獨覺菩提。若先是聖人。不應修
苦行。麟角喻者。要百大劫。修菩提資糧。然 後方成 麟 角果也。
[0887c02] 從此第二。明輪王出現。論云。輪王出現。為 在何時 (一問) 幾種 (二問) 幾俱 (三問) 何威 (四問) 何 相
(五問) 。頌曰。
輪王八萬上 金銀銅鐵輪
一二三四洲 逆次獨如佛
他迎自往伏 諍陣勝無害
相不正明圓 故與佛非等
[0887c09] 釋曰。初句答初問。次兩句答第二問次一 句答第三問。次兩句答第四問。後兩句答 第五問。從此洲人壽無量歲。至八萬歲。有
輪王出。此王由輪旋轉應道。威伏一切。名 轉輪王。金銀銅鐵輪應別故。謂鐵輪王。王一 洲界。銅輪王。王二洲界。銀輪王。王三洲界。
金輪王。王四洲界。輪王如佛。無二俱生。 唯一出現。依薩婆多。十方世界。唯有一 佛。依經部宗。十方世界。許十方佛。論有相
破。煩而不敘。此四輪王。威定諸方。亦有差 別。謂金輪王。諸小國王。各自來迎。作如是 請。我等國土。安穩富樂。多諸人眾。唯願天
尊。親垂教勅。我等皆是天尊翼從。若銀輪 王。自往彼土。彼方臣伏。若銅輪王。至彼國 已。宣威競德。彼方推勝。若鐵輪王。亦至彼
國。現威列陣。剋勝便止。一切輪王。皆無傷 害。令伏得勝已各安其所居。勸化令修十 善業道。故輪王死。定得生天。經說輪王有
七種寶。一者輪寶。二者象寶。三者馬寶。四者 珠寶。五者女寶。六者主藏臣寶。七者主兵臣 寶 如諸輪王。非唯七寶與餘王別。亦有
三十二。大士相與餘王別。問若爾輪王。與 佛何別。答佛大士相處。正明圓王相不然。 故有差別。
[0888a04] 從此第三。明劫初有王。論云。劫初人眾。為 有王為無。頌曰。
劫初如色天 後漸增貪味
由墮貯賊起 為防雇守田
[0888a08] 釋曰。劫初時人。皆如色界。諸根無缺。形色 端嚴。身帶光明。騰空自在。飲食喜樂。長壽 久住 有如是類。地味漸生。其味甘美。其
香欝馥。時有一人。稟性耽味。嗅香取食。餘 人隨學。競取食之。爾時方名初受段食。資 段食故。身漸堅重。光明隱沒。黑闇便生。日 月眾星。從茲出現
由漸耽味。地味便隱。 從斯復有地皮餅生。競耽食之 地餅復 隱。爾時復有林藤出現 競耽食故。林藤復 隱。爾時有非耕種。香稻自生。眾共取之。以 充所食
此食麁故。殘穢在身。為欲蠲除。 便生二道。因斯遂復有男女根生 由二 根殊形相亦異。宿習力故。便相瞻視。因此遂 生非理作意。欲貪鬼魅。惑亂身心。失意猖
狂。行非梵行。人中欲鬼。初發此時 爾時 諸人隨取香稻。無所貯積。後時有人。稟性 懶惰。長取香稻。貯擬後食。餘人隨學。漸多
停貯。由此於稻生我所心。多收無厭。故隨 收處。無復再生。遂共分田。慮防遠盡。於己 分田。生悋護心。於他分田。有懷侵奪。劫 偷過起始於此時
為欲遮防。共聚評議。 僉量眾內一有德人。各以所取六分之一. 雇令防護。封為田主。因斯故立剎帝利名 大眾欽承恩流率土。故復名大三末多王
(此云共許王也) 。自後諸王。此王為首 時人或有情 厭居家。樂在空閑精修戒行。因斯故得婆 羅門名 (此云淨志) 後時有王。貪悋財物。不能
均給國土人民。故貧匱人者。多行賊盜。王 為禁止。行輕重罰。為殺害業。始於此時。時 有罪人。心怖刑罰。覆藏其罪。異想發言。虛 誑語生。此時為首。
[0888b10] 從此第三。明劫中災。就中一明小三災。二 明大三災。且小三災者。論云。於劫減位。有 小三災。其相云何。頌曰。
業道增壽減 至十三災現
刀疾飢如次 七日月年止
[0888b15] 釋曰。從諸有情起虛誑語。諸惡業道。後後 轉增。由惡業增。故此洲人壽量漸減。乃至極 十。小三災現。故諸災患二法為本。一耽美
食。二性懶惰。此小三災。中劫末起。言三災 者。一刀兵。二疾疫。三飢饉。十歲時人。為非 法貪相續增盛。不平等愛映弊其心。瞋毒增
上。相見便起猛利害心。隨手所執。皆成利 刀。互相殺害 又中劫末十歲時人。由具如 前諸過失。故非人吐毒。疾疫流行。遇輒命 終。難可救療
又中劫末。十歲時人。亦具 如前。諸過失故。天龍忿責。不降甘雨。由 是世間多遇飢饉。既無支濟。多分命終。 由飢饉故。便有聚集白骨運籌。有二聚集。
一人聚集。謂彼時人。由極飢羸。聚集而死。 二種聚集。為益後人。輟其所食。置於小篋。 擬為種子 白骨亦二。一彼時人。命終未
久。白骨便現。二彼時人。飢饉所逼。聚集白 骨。煎汁飲之。運籌亦二。一由糧少。行籌食 之。謂一家中。從長至幼。隨籌至日。得小
麁飡。二謂以籌。挑故場蘊。得少穀粒。多用 水煎。分共飲之。以濟餘命 然有聖教說 治彼方。謂若人有能一晝一夜。持不殺戒。
決定不逢刀兵劫起。若能以一訶黎怛鷄。 起慇淨心奉施眾僧。決定不逢疾疫劫 起。若有能以一摶之食。起慇重心。奉施眾 僧。決定不逢飢饉災起 刀兵劫起。極唯
七日。疾疫災起。七月七日。飢饉災起。七年七 月七日。過此便止。人壽漸增。東西二洲。有 似災起。謂瞋增盛。身力羸劣。數加飢渴。北 洲總無。
[0888c16] 從此第二。明大三災。論云。前說火災焚燒 世界。餘災亦爾。如應當知。何者為餘。今當 具辨。頌曰。
三災火水風 上三定為頂
如次內災等 四無不動故
然後器非常 情俱生滅故
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後風
[0888c23] 釋曰。三災火水風者。此大三災。逼有情類。 令捨下地集上天宮。初火災興。由七日現。 次水災起。由雨霖霔。後風災生。由風相擊。
此三災力。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餘在。 上三定為頂者。第二靜慮。為火災頂。此下為 火。所焚燒故。第三靜慮。為水災頂。此下為
水所浸潤故。第四靜慮。為風災頂。此下為 風。所飄散故。如次內災等者。謂初靜慮。尋 伺為內災。能燒煩惱心。等外火災故。第二
靜慮。喜受為內災。與輕安俱潤身如水。 等外水災故。第三靜慮。動息為內災。息即 是風。等外風災故。下三靜慮。有如是內災。 遭是外災壞
問何緣不立地亦以為災 耶。答以器世間。即是地故。但可火等。與 地相違。不可說言地還違地。問第四靜慮。 何為外災耶。答頌言四無不動故。彼無
外災。離內災故。由佛說彼。名不動地故。 內外三災。所不及故。問若爾彼地。器應是 常。答頌言然彼器非常情俱生滅故。謂彼天
處。無總地形。但如眾星居處各別。彼天生 時。天宮隨起。彼天死時。天宮隨滅 問所說 三災。云何次第。答頌言要七火一水七水
火後風。要先無間。起七火災。其次定應一 水災起。此後無間。復七火災。還有一水災。 如是乃至滿七水災。復七火災。後風災起。
如是總有八七火災。一七水災。一風災起。 應知八七火災中間。有七水災。次第八七 火災後。有一風災。計數總有六十四災 問何緣七火災後有一水災。答謂順極光淨
天壽八大劫故。謂緣水災壞第二禪。既極 光天壽。八大劫故。第八災方有水災。壞第 二禪也。問何緣八七火災後。方有一風災。
答謂順遍淨天。壽六十四大劫故。謂風災 起。壞第三禪。既遍淨天。壽六十四劫故。第 六十四災。方是風災。壞第三禪也。故論云。
由彼有情所修定因於上漸勝。故感身壽。 其量漸長。由是所居亦漸久住。由此善釋 施設足文遍淨天壽。六十四劫。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1 冊 No. 1823 俱舍論頌疏論本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