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2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二十
頂法

天台沙門湛然



[0159b17] 犯重第二 問答領解 一闡提
不定佛性地獄 退落佛性第二佛性云何 常樂我淨四德佛性第三
闡提善應佛性第四不斷佛性 闡提第五闡提不定善根涅槃不定凡夫入涅槃
若爾四德 闡提無成涅槃無常 無常不定一切不定一切
涅槃一切無常 一切 (云云) 。
人天善男子 第五不定第二 第一第二罪人第三
第五不定第四第五三結第二 內外無漏
佛性中道二邊不可人天三塗聖法世間 無漏有為無常無為佛性
兩邊不可若是第一第二 罪人不斷不定 三菩提一闡提
云何豈能第一若非第二方名闡提 第四四重第三
第五不定廣明不定三結 不定初文一明惡人不定二明諸法 三明善人不定四明如來不定惡人
不定色相第二諸法不定有法 法如而言 常樂我淨不定
如來無常 之中如來常樂我淨 須陀洹第三善人不定
第四如來不定方便道中如來 不定法身本地不為凡是名為 本地在外
不滅佛智在外 神通無窮神通不盡是故名為襯衣
男子如來第二廣明不定法身 法應還是定義不定
法身不定法身 不定應身未免何者
定能定能不定名為即非亦即亦即亦即
三不 不定解釋二十十六四門第九
河西子長父母悲苦 父母本心
何處答言因緣四大觀眾何者種種說法 便佛身光明色相長者
那含無漏第十六在後何故在後 之中無漏凡夫易解
非有無漏 相望可見非有 何不三界煩惱
無色有漏無明無明漏佛說以為 一色無色合為
根本稱為生死稱為失道經意只是煩惱 名為復次一切凡夫第二一見
思惟三根四惡親近六受 後五使使 內五惡人受取
色欲晝夜念念不斷今文 見漏十使見者貪瞋癡
使見思五見見諦思惟 廣明疑心 使非見見相
諸見莊嚴只是五見 斷常決定決定無我 決定我見一下即是
我見二我見無我無我 我見
我見無我身上無我 作下十六知見河西 決定有無我見入定
光明猶如日月所見我見我見無我現有過未 斷見外道無我有情無有
五陰 始終常有即是常見 凡夫不能
一明凡夫二明菩薩三結如來無漏凡夫菩薩二明 行苦三苦
行苦無常但是不得二十五二十五有 色心
行人在後無常如來拔出 第三如來無漏第四 治道
菩薩修行初文五種法而言 名字功德常住
二字生生多種思惟 行者生生不能深思行者 無常
煩惱無常善男子過去第二中有 上半下半涅槃
中有二事涅槃 至心修行無量 非常乃是
有人全無所以 賣身云何成佛 無量不可得廣義
三寶四諦三德 不生四句雪山 四悉檀中論十四佛性
三寶如來涅槃一句即是 三寶如來即是佛寶 涅槃法寶一句只是
至心即是僧寶至心即是豈非僧寶一句至心 法寶何處即是聽法得無
三寶只是兩句兩句四諦行證 涅槃即是何故涅槃豈非
滅諦生死即是集集煩惱 結業今生煩惱結業至心 即是道諦至心證道得無
即是苦諦何以苦果便 三德即是摩醯首羅如來涅槃法身生死解脫
至心般若一一 三德一法解脫三般若四相 一者涅槃二者解脫般若
涅槃法身涅槃豈非法身生死解脫生死 斷除即是解脫至心即是
聽法智慧智慧 至心不生至心 得法自娛世間四德
常樂我淨如來涅槃常德 涅槃人法法常淨德生死
不淨充盈不淨便淨法豈非淨德至心我德無我得無 樂德常德不生
四句前已不復 (云云) 如來涅槃 涅槃即是即是
即是如來生死 煩惱證法無復煩惱豈非 兩句不可三世無有
三世有法無有何者 世法涅槃即是三世無有 雪山交加善分上半
中文下半四句 兩句生滅即是生死 即是得無相望
諸行無常滅法 如來涅槃至心 如來涅槃第一義有時涅槃
第一義生死對治三觀 正斷生死豈非對治至心即是世界世界之中無我
至心領受無我得無各各 為人一法分為 無我無我
樂說無常常樂 中論因緣所生即如涅槃 只是因緣若非因緣成性
即是生死生死 名為假名即是至心我方 亦是中道義即是得無中道即是
非有是非無常 大樂常樂即是中道常樂 佛性正因取果
佛性如來涅槃即是下文大涅槃生死下文 十二因緣所生十二
煩惱觀智豈非至心聽者三十七品六度四等 得無菩提常樂豈非
思惟即便大義是故 無量梵行 只是淺深 (云云) 。
惡獸害人惡念 動身無情 邊城豈不生人殺害
惡知識 巧言令色作惡是故第五 親近復次一切凡夫第六
聖行 煩惱其中沙門 多義不可六難純陀
為難哀歎羅漢果為難 為難何故同一純陀故云最後哀歎
凡夫



[0161c23] 第七菩薩 無漏邪念理應三受
菩薩第二菩薩無漏 菩薩思惟凡夫愚人 不能思惟譬如第二
不同 旃陀羅聚落六賊六大
初六修道 佛說眾生 四大無明眾生四大
眾生四大相違 一身作惡 都市善根慧命其事顯然
都市奉行逃走彰顯初伏逃走 旃陀羅五陰無常
涅槃逃走生死 虛妄 無我五陰
貪愛惑眾 聚落五根五根即是 人居聚落 五根
字書不見人空 法空安心空中 六賊六塵善財
中說六塵來者無明闇心六塵諸眾生 修道不知
名為斷常衝擊 戒定慧船筏種種 修道手動不可微弱
不能草木 善法兩手權實二智 彼岸涅槃在此
有所 即是四大大有內外四大 四大眼根身根
鼻根舌根 只是 眾生三心不能心中
親愛五陰在行 故云有始有終愛心 無始無終二義一者十二
車輪無有始終愛心無有始終 始終無明老死 始終求愛不可得無始
無從第四聚落 六入世間住處無人六根 不可得
有人不見菩薩 空無六入即為六根六塵 內外十二六根六情六識
識得六根無情 故云六情和會根塵和會 第五六賊即是六塵
人資六塵善法六塵 四事煩惱名為四微 四大四事香味
五事名為五欲 一聲六塵 第六煩惱
不暇生死涅槃善法 佛性 (云云) 。三河不同師子 迦葉涅槃煩惱
第七智慧以為 三品彼岸第八到彼岸常樂 云何如來無漏第二無漏
如來常行有漏數人有漏無漏 名為有漏無漏 無漏如來有漏數人何故
如來常行有漏有漏即是二十五有故知 二十五有人從何時清淨煩惱不成
如來非有 無漏非有如來無漏 有漏無漏是非有漏
無漏無漏雙非何曾有漏無漏 男子以是因緣第三不定爾時第三領解 (云云) 。第二
上第 因緣因果因果 如來
爾時第二如來 憶持長時
總持二者涅槃有所 總持是故總持世人第二一者大小
相待二者 明相如下 譬如虛空空名大空涅槃
名為大相相待 總合 總合大小云何涅槃
五事名為涅槃大涅槃凡夫第二名為涅槃
凡聖 世俗凡夫聖道上聲 世俗即是外道聖道即是
小乘斷惑何以成上 煩惱凡夫習氣小乘文中 習氣通論十使習氣舍利 難陀畢陵伽 (云云)
我見無我 唯有無我與其 常樂我淨常樂我淨三句合十 大涅槃善男子譬如第二
兼合王城三事三事相隨人天
合山摩訶那伽大論大象天中力士小王第四大王大城
第五第七眾生大眾 前人大人天大 眾生一實有道大道大名不可思
第二大涅槃 不可說 三德二義
名字 不復三德 大我二者不可思議
因緣即可不可說今文 大我大涅槃涅槃無我 無我涅槃無我俗諦
寄名涅槃無我涅槃無我 無生常樂 無我
名為無常不得無常涅槃名為無我 (云云) 。無生
生死中常生死何處 反問生死生死 凝然常有相續
非但無生無生 自在一一輕重 五根復次譬如
第二因緣大我大樂一明不可說大樂世間因緣大樂初文樂於之中復次
寂靜即是寂靜一切知非無知知名即是
生死涅槃是故名為大樂 名字第二因緣無緣 因緣
因緣涅槃無有因緣還是 因緣 因緣
西梵本一音一者高座 二者殿堂漿薩婆 多云一音羅婆燕雀
一音有法不可稱量第三不可 中文因緣但是 名為
男子名下第三總結



[0163c08] 第二功德十德各各 功德五事功德五通 大涅槃威神
功德涅槃隨事分別種種不同 根本枝末而言十德五通 無分別分別功德
第二功德四句開拓 不得不得不得不 (云云)
大乘 漏盡菩薩乃是因人五通漏盡一往具足佛世尊 天眼不以二相諸佛心宿究竟
菩薩分得五通何以分得 文中六通不得 五通不得
涅槃大涅槃中道佛性無漏 文中外道即非二乘即非無漏而言大涅槃即非無漏無漏
所謂神通不如小乘十八變化神通 名天通名天然即是中道無二 大涅槃無漏
十德初文既有不能 六通故知德文互通 不同同一涅槃是故
十地義通 以此 法門一一十地法門
經部五時 教會逗機解釋小乘六通
文中解釋一一 六通不得漏盡通 天耳通不見天眼通
如意通不知心宿 解釋即為解釋次第 不同是故不得
三結神通大涅槃天然 融通自在無閡故稱神通 永別顯出中道
故知漏盡方名神通通有二種 即為 出外二乘
一心神通圓滿具足身心 具足自在自在天 不自在自在第三
復次現身即是 身通一明二簡二乘三明 復次善男子即是
天耳通論義釋文無著第三文中 復轉修習耳根修得
即是大涅槃無閡自在 音聲音聲耳根 第四無著相依相者不同外道
果相不以禪定 可見爾時光明 論義問答領旨
何以下作兩難惡聲 不定次復
還是不定二重 惡聲原由惡心惡聲世尊
第二問答善男子 不見天眼通 不著五明
明知明見 不共善男子云何 即是心宿
宿命三重以是先知佛性 (云云) 。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二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67 大般涅槃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