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 Wu Liang Shou Jing Yi Shu 觀無量壽經義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無量壽經義疏 ()
沙門慧遠

[0173a06] 首先然後釋名何者 須知大小聲聞藏 聲聞法名聲聞藏菩薩法名菩薩
差別如常乃是菩薩藏第二 須知從小 不由頓教
何故得知韋提希韋提 凡夫凡夫不從故知第三 須知各異涅槃
涅槃維摩經不思議解脫大品經華嚴法華無量義 大集經陀羅尼如是非一
觀佛三昧第四須知不同 差別不等法如涅槃經般若經 太子
金剛枯樹經伽耶山頂經 人法勝鬘經
方等大集經如法 經法如是非一人法人名無量壽法名
一舉維摩經勝鬘經 彌勒 太子所為須摩提
第五須知 差別龍樹一佛 聖弟子神仙諸天鬼神
變化佛說 標舉 一覺煩惱障煩惱侵害
覺知不為名為之一 涅槃覺悟所知障無明 一起大悟名為
無明其二無明實性法實名為二事無知 不了覺知一切不善
名為故地饒益 饒益饒益平等名為 自覺滿稱之為
自覺凡夫他者別異二乘 滿菩薩是故下次 其所口音繫念
以為無量壽觀佛觀佛真身觀應身觀佛平等法 真身觀觀佛如來世間應身真身
維摩經阿閦實相觀佛 如來不來後際 如是
乃至無有 無有同體猶如 虛空無礙不動無有彼此差別
差別相好法界相同 周遍周遍相好 剎土一切眾生莫不一眼相好
應身觀佛三昧 形相應身應身化現 形相彼此不得一種應身有始有終
菩薩藏十方有無 如是淨信大神 往生供養真實
以為真身觀始終菩薩藏 法身心思淨信 相應以為應身
淨信應身中有通有觀佛 三昧觀察彼此 觀察彌勒阿閦佛以為
西方無量壽佛 通有如來應供正遍知釋迦彌勒阿閦佛別號中立
多種種姓迦葉佛釋迦佛 色身佛身音聲妙音 光明普明
功德佛智譬喻 種種壽命 壽命真如虛空畢竟無盡應身
觀音 授記無量壽佛長久 長久無邊凡夫二乘
無量問曰直觀 剎土觀音九品何故 無量壽觀佛為主諸事
具名觀佛外國修多羅 () 。聖人言說諸法是故 而言能持
相似之一始終 別有流通乃至世尊
提婆達眷屬 正宗阿難白佛 流通
正宗 末代勸學流通 中文一發 發起者說經神力
起發名為發起以此發起說經 發起阿難稟承末代 眾生如是可信名為
以此傳經 如何如是我聞一向一時 本事發起發起
阿難可信名為 人情是非如常初一 三門如是我聞
二明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佛教 何故阿難
阿難憂惱阿難 何故憂惱如來般涅槃滅度 北首阿難
憂惱阿難 傳法何不未來世阿難 對曰何所
阿難請問四事佛滅度諸比丘 何為佛滅諸比丘惡性比丘云何四問一切經
阿難醒悟遂便 諸比丘何為波羅提木叉 住世無異木叉比丘
諸比丘四念 何謂四念處比丘修身 一心貪愛如是觀內外身受
如是比丘住處 四念境界不為五欲 境界惡性比丘云何
調伏有無胡言 方名不共一切 如是我聞如是我聞
第二次建立如是我聞 為生如是云何 佛語佛語佛語
眾生云何阿難 不足不信 故人如是
為生乃是上首入佛法要起信經論中說 珍寶隨意採取空無
如是入佛信心隨意 取道空無所得為生第三如是我聞如是
多種約法 約法阿難佛言諸法名為 如來說理如理
如果。如是一切名為 當道法名 如法釋迦
一切佛說名為異說 如是聞者阿難未來眾生 何故
用具問曰 無人何處而言 假名統御
涅槃譬如四兵以為 稱言我軍勇健問曰阿難 聖人阿難
不同凡夫云何不同龍樹 一見凡夫使忘我 心中稱說學人使
使猶在我慢心中稱說 流布宣說無學人見 宣說阿難結集無學
流布宣說不同 無我道理阿難何不宣說 無我世俗宣說眾生
得標彼此使是故乃至諸佛化人自說一時 前一向自下發起
就中隨處分為別有二者 一異王宮 耆闍崛山下身攝化
勝鬘相似之中非一 一時第二化主王舍徒眾
爾時王舍大城初一 有人如常 為時一代時眾是故
涅槃一時迦尸 王舍城一時恒河一時 尸首相似
處中王舍城古昔 王舍城耆闍崛山隨處 靈鷲山居住鷲鳥
在此靈鷲山名為 鷲鳥山頂山頂 頭名遊化處中法身
有方故云 在此法華勝法 諸城王舍最勝之中
最好表法第四聲聞 何故三義 聲聞常隨如來
菩薩是故何故聲聞如來 聲聞道法 聖果威儀佛教是故
如來乃至制戒涅槃 食肉菩薩道法不假佛教 聲聞成聖 深重常隨供養菩薩隨感遊化
第一分別形相 聲聞威儀嚴整尊敬在前菩薩不定在後中說
安居迦葉其事 分別龍樹說教二種祕密教菩薩 在先聲聞在後顯示
聲聞辟支漏盡在先菩薩 化現不斷菩薩羅漢上人 驚怪在後顯示聲聞
菩薩聲聞身兼稱之為 大比丘外國名曰摩訶 名為多人名曰大眾
勝過名為比丘 出家 比丘出家魔事
恐怖怖畏 比丘境界是故恐怖涅槃 之一乞士出家
乞求乞士淨名 乞求邪命淨命其中 淨持精進持戒無有
持戒此後 非一二百五二百五比丘何故
得道迦葉兄弟徒眾 次第城中舍利弗大目連 徒眾二百五合為一千二百五
歸正常隨 下列菩薩菩薩外國正名菩提薩埵菩薩
眾生菩提薩埵眾生 以此內心求道有道成人 眾生若爾聲聞緣覺求道有道
何故菩薩賢聖 通則涅槃乃至 菩薩求索盡智無生智名為正覺
不共乃至諸佛修習 生死賢聖是故名為菩薩等分賢聖何故菩薩三義
願心果分眾生大菩提 求是眾生故地決定 大菩提菩薩
分別凡夫二乘有無 不會中道是故不得眾生菩薩 有無中道是故人名眾生
分別入佛三門二義 行為最勝聲聞 解故聲聞緣覺
解故緣覺菩薩最勝自利利他 成就自利利他俱利眾生故地
聲聞緣覺自度菩薩自度 名為眾生三萬 文殊上首名字得名
文殊師利妙德自下第五 中有一明幽禁如來 人為說法二時阿闍世守門韋提
如來自身攝化 遣人後身前者婆沙 聞法遣人傳授韋提 夫人求生淨國淨土
何故起發 令人棄背親王之子危害 他人使淨土韋提
無憂往生不樂 其事中文別有第一婆沙幽禁大夫
韋提夫人 說法如是時間 三七日明王聞法不死初中爾時王舍大城太子阿闍世
爾時在於王舍城王舍大城 處所太子指斥阿闍世 名諱未生怨相師
已定 隨順調達惡友 提婆達多佛堂阿難出家之後
修得五通阿闍世檀越一時 求索徒眾世尊年邁 教示舍利弗目連神通大智
不以徒眾調達 初生 因緣自身瞿曇
世間不亦樂乎 隨順調達惡友 自下
群臣不得不見頻婆娑羅往昔 危害涅槃婆沙往昔 遊行鹿空無值遇
便驅逐令 臨終便來世如今心口 今日阿闍世
危害自下第二 夫人夫人 大夫人名韋提希
親生恭敬大王 敬奉所以澡浴等身 可知自下第三
目連合掌 使如來
下口目連大目連親友 慈悲八戒說中 目連八戒 親身日日如是
八戒戒口何者八戒 不妄語不飲酒歌舞 不著香薰不上不得
中食乃是 不著香薰不上莊嚴 以為是故成實大智
八戒 在家 出家如來
遣人何不何故 富樓那富樓那弟子中說最上 人心第四婆沙
聞法不死可知自下第二 夫人攝化中有一明 人為幽禁二時韋提希
弟子四時 世尊見傷初中一明 二時臣下
初中三句阿闍世守門 守門者三王
沙門以為惡人可知 加害第二之中
驚怖耆婆 四王 大臣
可知相中作禮 無量無人 剎利
不忍嫌惡不忍不忍眼見不忍世人傳說 不住上來
按劍退 危害 退上來自下第二驚怖
驚懼內心按劍退 所以驚怖耆婆 己親不為耆婆白下
第三耆婆 第四語者 耆婆懺悔求救前愆
求救即便不害 合為第二
阿闍世 阿闍世守門者 第一韋提希自下第二
如來弟子相見 下發 悲泣
愁憂憔悴明心 等身第三發言 世尊昔時阿難慰問
愁憂 世尊威重無由不敢 弟子相見韋提何故求見
阿難目連家門阿難 往來求見夫人居住深宮 求見不便求見求見何為韋提
內心求生淨土 所以求見第三悲泣 哀憐前已
復重慇懃自下第三弟子 機會 韋提爾時
爾時世尊所在韋提希內心大目連 阿難王宮出身
韋提弟子乘空 如來自身韋提深宮 韋提希向前求見弟子
如來何故自身淨土 自下第四韋提希 初見韋提
明見世尊所見弟子大夫 弟子韋提
見佛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身業 世尊下口宿 宿世尊提婆達眷屬
徒眾提婆達阿闍世為此 自下第二正宗別有韋提
爾時世尊眉間韋提 白佛諸佛韋提爾時 世尊即便如來初中
淨國不樂閻浮惡世穢土 世尊五體投地惡因願佛請問善因
專心無憂 淨土安適無憂往生 所為第二不樂閻浮提惡世
不樂閻浮即為一門人中 不樂一門娑婆惡道
至多不善不樂惡世三途 苦果所以不樂濁惡處惡世 娑婆濁惡處地獄畜生餓鬼盈滿
三途惡道地獄外國名曰泥梨 不可名為地獄增上 名曰泥梨
地下牢獄罪人 地獄畜生名為 名義名義云何
畜養一切世人驅使 畜生餓鬼 名為餓鬼名義正解
飢渴三千 盈滿不善惡道無人不名為現行名為
不善積集以此 濁世具有向來不善因果所以不樂 惡聲不見惡人不樂
閻浮提惡行惡人所以不樂宿世 罪行惡人罪行名字名為惡聲 未來阿闍世
眾生名為惡人不見 罪名名字名為
名為惡人不見第二 第三惡因世尊 方便兩手頭頂
法爾故云懺悔 哀憐 胡語悔過並舉懺悔
何時懺悔過去韋提 有罪懺悔韋提今生 因明有罪罪業
不盡懺悔自下第四 請問善因願佛 能破眾生
清淨業處佛土 是故名為清淨業處淨業自下第二如來一切
佛國土眉間如來眉間 毫毛 空中瑠璃宛轉右旋從此
光明無量佛頂變為 臺中韋提問曰韋提 安養何不
不通無由彌陀最勝 自下第三韋提請安韋提 白佛諸佛清淨光明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思惟正受請問思惟正受 分別一定分別淨業散心思量名曰
思惟十六正觀正受第二十六觀 分別初二名曰思惟地觀 十四正受自下第四
中有一身放光利益 言說利益夫人佛光 得益增進阿那含
人中韋提夫人五百侍女 得無生下得益中有 不遠觀察
廣說顯示欲生 三福正說初中阿彌陀佛 不遠十萬名為不遠第二
依報淨業 正報佛菩薩三品往生 第三廣說
以此以此佛菩薩 方名利益 韋提故云一切凡夫淨業
西方第四中文別有修習 淨業散善往生阿難修習 十六正觀往生修習
之後總結三福 凡夫第二 二乘第三大乘不共之中
作善孝養奉事師長敬上慈心 下行修十善業 三惡
第二受持三歸在家亦即 沙彌十戒三歸 具足威儀出家四重
威儀性罪 一切 威儀一切飲酒第三
自利利他自利發菩提心 菩提佛果圓通菩提起意 發心所得當得如是
菩提心義深信 讀誦大乘 別有諸佛不加
此前自利勸進行者利他上來 總結如此三事名為淨業總結 韋提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善生中觀十六是日 水觀地觀樹觀池觀 一切華座觀佛菩薩像觀
佛身觀觀世音十一大勢至觀十二 往生十三佛菩薩十四上品十五 中品生觀十六下品生觀十六
依報正報前言 諦觀彼國初七淨業 如是今文一處
觀門一處一處 佛觀起義便在後 別有一佛韋提請問如來
初中一總阿難韋提希 善哉韋提阿難 阿難勸持勸說如來
有益韋提凡夫諦聽善思 如來未來
眾生清淨業煩惱侵害 說淨對治觀門
淨業第二中善韋提 其所 開往淨土所以第三
阿難受持阿難 如來韋提 韋提未來一切眾生
西方極樂世界 是故直言極樂佛力 利益一佛
明鏡見面佛教神力 應時得無 生忍無法得無
無生心安無生忍具有 仁王經伏忍在於種性解行 諸法煩惱名為信忍
三地無生信心決定名為信忍 破相無生名為順忍無生忍九地證實無生忍 寂滅忍十地破相畢竟
寂滅忍無生第四下文宣說 韋提希得無生忍其事第五 韋提希凡夫分齊不能
不堪韋提夫人大菩薩得無生法 明知心想不堪心想羸劣明心不能未得天眼
不能遠見方便 方名方便上來第一
自下第二韋提韋提白佛 佛力韋提 佛光臺中國名佛力佛滅
請問滅後眾生濁不善惡因五濁何等命濁短促 眾生濁煩惱濁增上四者
見濁不信五者劫濁所謂疫病 濁亂淨心名為邪婬妄語飲酒不善
不善口四 以為不善 大經何者
有人造作邪婬妄語飲酒危難王法 刑罰何者 苦毒名為云何阿彌陀佛
極樂世界自下第三宣說 淨土然後釋文文中 後五
日觀一總二教三結眾生 應當專心西方云何 凡作一切日沒
正教觀察第二 中文別有 如此結成
初中水想 以為瑠璃瑠璃大地中有瑠璃內外二見地下
地上諸相莊嚴莊嚴間錯 二寶兩邊 四華樂器演出妙音皆可
第三中文別有相依三昧 地想三佛勸持勸說 利益邪正第四 別有前生以為起發
總結可知第五水文 一總生起總結功德 清淨時調
清淨色入 二法第六 別有總結三明
邪正初中寶樓 正觀樓上 虛空音樂結成名為

觀經義疏 ()

觀無量壽經義疏 ()

沙門慧遠

[0179c15] 中文別有一佛阿難韋提希 韋提求見 佛菩薩韋提
佛力如來 三句一對宣說滅罪
勸持勸說第二佛菩薩 無比第三韋提 佛力現有
第四佛說相從初五一分 佛菩薩一門自往生觀 三明其他之一
作佛菩薩 菩薩真身中文 阿難辨明 法藏願力
利益六作 邪正皆可像觀中文別有 第二修多羅邪正
利益初中第一 一佛菩薩 一一一佛
菩薩相成 觀佛觀察菩薩佛像 觀佛正觀觀佛
三佛然後釋文 應身文中前生以為起發 前事想佛所以所以
是故應當一心念觀察第二 起發佛身所以 佛法身入一切眾生心中
是故心想眾生心 四句一明是故 佛法身入一切眾生心想
即是諸佛相好二明心作前心是心是佛諸佛遍知心想 第二云何名作云何分別
佛觀始終分別學名即是 當分諸佛法身同體現觀 即是諸佛法身
心作上來第二 自下第三觀察是故佛法 一切眾生應當一心繫念
佛號無量略舉佛號 多陀阿伽度如來如實 如來阿羅訶應供
供養應供外國語名相 阿羅訶應供阿羅漢無生 無著
佛陀名為正真正覺 三復佛陀觀佛 想像
佛像下次觀察菩薩正觀 菩薩上來可知佛身觀別有前生
觀想邪正第二 中文二見 十方利益三觀無量壽佛相好 四見無量壽佛十方
初中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中有觀佛佛身高下 大小圓光多少可知
大小別有大小六十萬億 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毫相大小須彌須彌高三三十六萬里
大小四大 大小身量 白毫云何世人
不過長短六十 無量壽佛四大 由旬四海三十三由旬
六十縱令極多百倍 佛身六十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定身六十那由他由旬恒河 傳譯六十
那由他由旬白毫便是極小 觀音身量大小佛身 長短未定身光大小一一須彌山
圓光大小猶如三千世界第三 多少別有一明化佛多少 中有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侍者
多少一一化佛無數菩薩以為侍者三明 多少四千諸相四明好多 四千五明多少
四千光明上來念佛 生下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光明相 化身不可
自下第二 中有一明阿彌陀佛一切 佛身二明阿彌陀佛見佛三結
觀察初中三句一明阿彌陀佛 十方一切諸佛諸佛 一切二明見一切佛具足
念佛三昧第二 一明見佛 身心
佛心大慈悲佛心無緣 眾生慈悲心大有攀緣分別 心想眾生分別
中有眾生 眾生與其樂欲二者法緣諸眾 無我無人五陰生滅法數慈悲
無我無人云何維摩為生 名為眾生妄為我人 可哀慈悲眾生說法
纏縛無人 幻化假名眾生 無緣空寂無所有慈悲
云何一念為生如斯即是第一義名為眾生 有法纏縛可哀慈悲
何處有人菩薩 不見不見不見言說不見無可平等法
度生眾生菩薩眾生別有 菩薩菩薩無人其所 得便菩薩為生說法眾生
度眾生此前緣觀修習通名 無量眾生無心攀緣 一切眾生眾生自然涅槃
慈善根力諸眾生如是二者 法緣無心觀法諸法自然普照日照 分別無緣無心平等
第一義自然安住大中 無緣攝取眾生 第二佛心捨身
第二明見佛心是故第三 觀察上來第二利益無量壽 第三重顯四見無量壽
十方無量重顯第二 第三總結第四邪正可知觀音別有前生菩薩
四佛利益 重顯六作邪正 中觀二觀三觀 圓光寶冠五觀面相毫相瓔珞
手相其餘 身量向前佛身六十 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菩薩身八十
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可知圓光別有觀光 化佛多少二觀化佛侍者多少三觀化佛
身光五道眾生寶冠 寶冠化佛大小第五中觀 閻浮毫相別有
七寶二觀第三觀察毫相 多少化佛侍者多少五觀化佛 自在滿十方瓔珞手足
皆可總結邪正 可知勢至觀中文別有一總生起 總結無數利益
總結觀音大勢至二觀第二 別有二觀寶冠三觀肉髻 寶瓶餘下相同觀音六行時下 行相時下
身量觀世音身光身光 有緣明光利益一有 菩薩毛孔十方一切佛光以此
一切佛法身體一切 佛光是故無邊三智 明光利益眾生三塗得佛
大勢至可知 一切動搖分身無量諸佛 悉皆雲集演說妙法上來第二
第三總結第四第五總結觀音 二觀皆可二相總結上來一分佛菩薩一門自往生觀
中有一往十二 成分總結五明化佛 菩薩其所初中一往
跏趺坐五蓮 光明眼目見佛菩薩 聞法皆可一門
菩薩何故向前佛菩薩 不及故此復重觀察總結 觀察佛身菩薩觀佛
正教觀察池水 池水瑠璃辨明 所以佛身無邊非凡
凡夫生人 如來本願力 觀察形像得無
佛身阿彌陀其所 佛身生人云何 佛身廣大無量佛身
皆是現下 其所大小殊色相好不異 大小皆是佛身
觀察前防菩薩 觀音至於一切處眾生難以首相
頭首手足觀音頂上化佛 頂上寶瓶便 阿彌陀菩薩令人
總結佛菩薩觀察名為自下三觀合為一分他生觀察他人 生相何故世人上下
所以 然後釋文一定 三明見佛不同四明
得益差別經論 分為三細大乘 人中種性上品小乘人中
持戒中品大乘人中有罪 下品細分上輩所謂 上下大乘人中
得無生忍無生理實多時 得無初二三地 菩薩小劫得無
理實三劫 就近問曰初地 阿僧祇劫何故小劫
得無三義一時不同華嚴 一劫無量壽一日一夜中一 娑婆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據此
阿僧祇劫觀經彌陀國界 一劫得無生忍去處 僧祇初地觀經
小劫無生信忍信忍在於三地初地唯一 得無僧祇
觀經小劫得無第七 得無如是種性解行 上下三小百法
問曰種性僧祇 觀經何故三小初地 不同據此娑婆阿僧
初地觀經彌陀 初地問曰種性初地 過於阿僧祇劫初地 阿僧祇劫何故宣說中經小劫
得無宣說上下三小初地理實 左右說上中經小劫得無 忍者信忍說上三小
初地伏忍左右宣說小劫得無無生 過處三劫初地
左右上輩分齊所謂分齊何處小乘人中 三果阿羅漢理實
多時阿羅漢 問曰羅漢為生不生 不生問曰龍樹阿羅漢淨土
文言淨土三界煩惱 阿羅漢法華經云何不生 聲聞大為
法人身入無餘 思議未來無餘涅槃之後心想 淨土聞法龍樹淨土
阿羅漢 大名淨土 聞經非一云何
妙處通有分段凡夫 妙土唯有變易聖人彌陀佛國淨土華嚴
羅漢愛結專心妙土不生 龍樹羅漢淨土 淨土三界煩惱羅漢
觀經三果 前已內外淨戒 聞法
過半羅漢理實多時 聞法見道 前世凡夫出離
小劫羅漢理實 多劫羅漢如是下輩所謂上下大乘
學人輕重分為三品未有 如是一門

[0182c23] 相分 相如不同大品宣說般若 修空除滅罪障淨土欲生
涅槃經一切善業淨土不可 要有遠離十惡修行十善 淨戒犯重止住淨國二修
種植醫藥造立 僧房持戒說法者造像種種 如是一切往生三修書寫
乃至一偈聽受讀誦演說淨土護法守護正法方等淨土此等一切安樂
維摩經八法具足八法 淨土何等饒益眾生 即是二代一切苦惱
功德即是 故作功德四等心眾生 無礙即是怨親
利他自利菩薩聞經不疑起信 起敬聲聞相違
異學 其中調伏受用 一心功德
行事專精一切安樂 往生禮拜 禮拜阿彌陀佛求生讚嘆
阿彌陀佛光明智慧一切作願門 彌陀所行觀察 功德莊嚴二觀佛功德莊嚴
三觀菩薩功德莊嚴多義不可迴向門不捨迴向為首功德 共生觀經眾多
往生十六二修 往生淨業三修往生如下 一者誠心起行
虛實誠心二者深心信樂 欲生迴向發願 善趣迴向二種
所行 三修往生歸向如下 行善佛法僧彌陀佛德
觀音妙樂一心歸向 往生或稱 往生相如不同
大經之中三品上品 捨家棄欲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無量壽佛往生
沙門亦復不能大修功德 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福奉持 造像種種供養往生
下品功德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乃至十念聞說深法歡喜信樂不生 疑惑以至誠心往生
九品別論上輩大乘先發三心至誠 深心迴向發願心三業一者
第二三讀 大乘修行六念第三欲生
不論三業慈心 具戒不論大乘不能受持 修行第一義諦深信因果此前
第三淨業上下 亦復相似三業 慈心具戒大乘不能受持
解義因果第三 淨業欲生上輩如是 小乘最後發菩提心
彌陀往生 小乘三果德經 戒行第二淨業
欲生一日一夜八戒一日一夜沙彌戒具戒第二 淨業欲生下生孝養
乃是第一淨業臨終 善友阿彌陀佛國土樂事說法比丘 四十八至心信樂欲生如是
下輩過去大乘大經宣說發菩提心聞說深法信樂不疑現在 造作故此
善友開導歸向往生 輕罪善友大乘經名教 滅罪犯重善友
彌陀佛德歡喜信樂滅罪下生 四重五逆善友教無量壽佛 至心不絕乃至十念滅罪
二門見佛不同三身一者真身二者應身八相現成 化身隨機大經上品人見
應身來迎中品下品 真身迎接不論觀經 上輩見佛應化二身來迎
其中多少別異上人無數 化佛一千五百 人見不見
問曰大經宣說一切見佛何故 不見大經 細分不見見者應佛不見
下輩不見上下 人見不見蓮華問曰大經宣說 下輩不得見佛何故見者
觀行滅罪下輩見者 見佛問曰大經 說上 何故宣說上輩應化
下輩觀行觀心 上人應化中人人見大經 之中不明觀行不同三門
上輩人生各異 時日宿上下一日一夜人生
何故 如是小乘聖人往生無漏 下生
文中日後聞法 人生七七日 罪報深重下生
罪障十二大劫蓮花罪重 時節時分如是 四門得益上輩得益
各異無生法忍無生 多時 小劫得無生忍
三小初地得益 阿羅漢果多時日後須陀洹
阿羅漢下生小劫 下輩得益小劫 得到初地以此善趣
聞法發心下生十二大劫 發心發心種性以此下輩宿 大心得益如是次第
問曰往生中說二乘不得往生何故宣說彌陀 不得往生
提心大乘大經宣說 發菩提心往生論據二乘 種子不生說中
發菩提心 大乘道何故小乘 發菩提心
無常 大心不住問曰 往生宣說女人不生
韋提希五百侍女往生云何言論女人不得 離欲女人
善心一切 五逆不得往生宣說 云何分別罪人
善趣以為善趣 上人 便
五逆往生人造 大經就此不生分別 觀佛三昧
善根以為散善不能滅除五逆 不得往生大經就此不生力強 所以分別
如是上輩往生 三品別論便總結 總結中有一明
往生見佛下生 初心心中 標舉何等
其實起行不虛名為 誠心深心至心起行名曰深心深心
名曰迴向 大菩提迴向迴向
以為大菩提名為 總結能行當得 標舉
淨業慈心 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修行十善 慈心不論戒行文中第二
讀誦大乘乃至發願文中第三迴向通用一日 分齊往生上來
往生之中人精彌陀如來觀音 來迎行者歡喜往生第三得益之中別有一生
聞法得無生忍諸佛 還本陀羅尼總持名下總結
往生三生得益不必 受持方等經典 以此求生上品
具戒應有第二 行者金臺往生宿 時節第三中文一生
得益諸佛修學三昧 得無生忍現前受記金色 正報足下蓮華依報菩薩
光照善友聞法 金臺禮佛起行 上下標舉中有
三明得益不明解義是以 求生第二
往生一日蓮華 以此一日一生得益見佛聞法諸佛
三小百法歡喜地第十四中品 往生別論總結
中品上生中有往生三生得益 五戒八戒在家修行出家
五逆無諸過患離過 求生第二行者 往生蓮華時節
第三聞法得道 羅漢無生無著無著 無生三明所謂宿命天眼漏盡
其三六通所謂身通天眼天耳 宿命漏盡八解脫 八背捨名字有色外觀
自身自身名為 內外悉皆不淨外觀問曰 內外
無故三解脫 獨有以是問曰 通觀內外悉皆不淨
隱顯 有名如是無色外觀 自己作死火燒破壞
名為觀察悉皆不淨此前二種 不淨觀解脫以為第三內外 去皮白骨觀空識處
解脫以為聖人 四空處定為此四解滅盡 以為第八滅盡定八解脫
總結 一明二戒往生 下生得益第二
蓮華往生日蓮 得益可知
一明往生三生 中有孝養父母世人 讚揚聞法四十八樂欲
第二來迎往生第三觀見觀音 聞法阿羅漢
中品下次觀察下品 善趣分齊初三別論 總結下品上生
中有罪過 善因聞經滅罪稱佛往生 爾時化佛往生
行者化生 七七日蓮華時節七七 大悲觀音放光下生
得益觀音甚深經典 聞法信解發心得道 如此罪人
惡業善因佛德 罪業三地火化往生 化佛來迎一念往生
觀音 說法下生得益聞法發心
不善標舉五逆五逆 阿羅漢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 問曰大經五逆不生何故五逆
不同若是宿世無道 五逆無生若是先發菩提心造作五逆四重
往生乃至大乘善趣 五逆四重謗法十惡名義不善四重此前第一罪業
如此罪人惡業善因 中有善友兩句惡業隨地臨終
教示不遑念佛無暇念佛 不遑得中兩句善友教具足 十念稱佛念念除去八十億劫生死
第二善因命終金華 往生明見蓮華往生 十二大劫
觀音大悲下生 總結可知上來淨業十六正觀別有韋提五百侍女
安樂國菩薩得無生忍五百侍女 發菩提心佛說諸天發心正宗流通中有王宮流通
足步流通中有名教二行目連聞法歡喜初中阿難 發起名字上來
非一云何 受持云何受持極樂無量壽佛觀音淨業
受持其後 自下第二有益十六三昧觀門大利
佛菩薩男子女人聞名 念佛菩薩無量何況 菩薩大利念佛
大利念佛人中 分陀利花名分 觀音勝友道場
得道名曰道場 名為如是一切菩提樹 得佛名為道場得佛名為
據實通則菩薩一切 生佛道場維摩末後金剛 三昧親生佛德名為道場
諸佛得名佛法佛住名為佛家初地 佛家生佛第三勸持第四
聞喜可知第二流通之中 敬奉阿難後天聞喜

觀無量壽經義疏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7 No. 1749 觀無量壽經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