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yin Yi Shu Ji 觀音義疏記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音義疏記卷第四
四明沙門知禮

[0952b18] 小機小機 即是入胎 至于成佛
跋提摩訶 太子鹿四諦甘露幽谷
對法得道甘露 第五醍醐得度二種生死未名 得度故云一門解脫
妄見其實一切境界解脫塵沙 靈山退 華嚴辯機大名
不受聾啞 方等般若 可通鹿苑之前是故迦葉小機
以後宛然見愛熾然現行在華 小名
歡喜方便 斷見革凡成聖 下生四教
鈍根菩薩 二乘調此等應知五味 濃淡相生醍醐
濃淡三乘 一類華嚴全無 次第至於
三藏利根 聲聞至此真空 鈍根調
四次醍醐法華三乘 成佛三教方便四諦一實無上 三教方便皆是一乘真實
乃是二乘 更生三教菩薩是故不成 故云一代醍醐大機
華嚴初見入佛小機 得佛皆是佛慧醍醐至此
開顯法華涅槃其餘法華般若調 涅槃醍醐是故
五味次第摩訶般若 大涅槃勝三修三修 即世常樂
邪執無常無我常樂法身 無有變易歡娛
無能如是祕密名勝三修佛身 佛身五時教五時
實行示現多身 一度一度 人法因果多少相對四句
四句感應穢國 淨土安樂世界菩薩無數聲聞 是故大小九品
大小聞法淨土 二種慈悲五時釋迦
彌陀佛化文備觀音示現 佛身不異究竟體用 觀誓別圓
觀行慈悲法界現身說法 諸眾生寂光本誓形聲 利益前赴本誓文中
娑婆 堪忍同居不通 菩薩以為如來
周遍故云種種國土 十方皆是觀音應身 如來過於
宛然何者方便 故云長壽深心信解見佛常在 耆闍崛山大菩薩聲聞圍繞說法
常在劫火洞然安隱 聲聞聽眾豈非娑婆方便娑婆世界瑠璃乃至
菩薩其中即非 唯有菩薩不共聲聞菩薩 娑婆即是皆是四信
堪忍觀音娑婆 同居大論三界外淨土聲聞辟支佛出生
其中法性身分段方便大品 法身佛法性身菩薩說法聽法 生死菩薩不共二乘
不同法性云何分別小乘 界外出界 乘法性體常住即是一切色心何者
色心見思 色心生滅法性見思無明當真諦法性色方便生滅
無明本性當中道法性色 生滅無明本性常住色心離生 常寂光方便法性
斷惑二次菩薩 不同四教同居四教教主菩薩
便二教菩薩 大略漸教
隨機廢興佛菩薩不可文備 明本獨覺不值說法
神變說法佛世因緣 聲聞 四次聲聞
前列全同實行 中有莊嚴 涅槃四方東方
西北方亦復如是東方 無常南樂西無我不淨如來 北首入般涅槃雙非無常
。經文略舉即是身子目連空生 迦葉阿難即如 莊嚴如來身子三德
令眾生祕藏雙非四德 三藏相與實行殷勤修證無常 無我次於
菩薩諸眾生無常修學法華涅槃 諸眾生證入中道四德
涅槃一代成就 中間涅槃故云如來 觀音示現聲聞如是
善財所見善知識海雲 比丘比丘聲聞身別圓二乘 不思議法門何所
今文人法四句三次現法 約法示現 十二四乘觀音
次第四智一心 因緣一一起誓諸眾生四相不捨四法非有不捨
二邊無緣生法慈悲行願法界形聲一切 中的現法四問料簡
分別十界十界 交互四句佛界 中等初地別教
六即別教登地佛界何者別教三賢三乘觀法 本分合體
厚薄智論淺深是故上位 自行人中弟子須知 八相
威儀法相四教 一往等覺初地 初地等覺妙覺
加被二明梵王釋名二觀明本 依正白色觀音因時白色
白法即是真常 不捨有相見思 塵沙無相
非有無相無明三惑 不捨凡夫梵王同居 方便梵王阿含
方便梵王 說出三惑 現身即是感應相對四句
實行下去 帝釋三自四大自在 天大將軍毘沙門可見三小
人身初小長者大本 第五世間長者 三大威猛五智
三皇五帝 輔弼丞相阿衡銅陵豐饒侈靡隆重
武庫超拔蒼蒼 所行 節度庠序
四海如來功德觀心十德居士宰官婆羅門四次 四眾比丘
除饉眾生無法 出家戒行福田生物因果 三義
云云比丘尼比丘 優婆塞近事男優婆夷近事 歸戒近事出家二眾在家二眾
清信士清信女婦女童真 八部夜叉乾闥婆 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問答第二 名下文明
同居十方 無異同居對方便一異分之方便 寂光無相同居
眾生種類塵沙觀音其三度脫。經文三十三身 周遍種種國土度脫
眾生不明觀音應化 結義善財明文
立宗菩薩身 十界種種國土度脫眾生廣義不可思。經文明示普門示現
本性發明文義夢幻 妙典故知 故作第三供養
始終 前後
有人始終開合相稱歎德三義 不相稱
廣義故云問答 奉旨默念 默念勸持心念是故
供養 法施 業已奉旨默念宿
即是奉旨前後 釋義分文
釋義供養 佛頂首楞嚴經十四無畏功德 七難三毒施無畏
第二問答之後施無畏現身 施無畏怖畏急難之中 施無畏問答二身
得無奉旨 經文奉命
功德莊嚴 既有寶貴無盡意 瓔珞合用無價之寶豈可
略舉多數百姓一百萬民無價
多少中道性起無著 而言菩薩
一切功德未始相應示眾 瓔珞 一地一心十界百法
萬法萬法具足 性起三學六度三昧總持 智慧四等四攝十力無畏十地
十萬故知不專 二法法施法施 聖法財施分為
如法三諦常理 諸法不過云何 有趣無二
法外受者 無非法界如是法界對法 法界淨名經瓔珞
一分施與乞人一分難勝如來施主等心乞人猶如 如來福田分別等于大悲
名曰具足法施 平等法無有二相無緣具足 一切佛法即是具足法施
如此明文說法明法居士悲田法界無盡 對於敬田法施豈不一切眾生
不肯不受二觀不受 三昧畢竟一心三觀無不 不受不受
二邊不受中道如是不受 心中次第不受 應當料簡三重白下三義
自行利他無等者 觀音何者不受諸法 畢竟不受畢竟故云
四佛五受觀音本地敬田 瓔珞二分一行理則
事理不二名曰二身 不思議增減 功成
事理不論應身因人 二身應用自發重頌梵本中有
谿深意續高僧傳 闍那崛多智者 谿本人
故知無妨天竺法師 對於長行二種問答宛如符契 二十六初一
初一歎德世尊 莊嚴是故即是美德 三句初一長行
因緣三業遊化重頌 故知兼含佛子 兩句顯著具足二十
二行初二經家合當集經乘便 崛多
初一願行二字 審諦觀音行者一心三智 無量一時解脫即是利他行不動
真心方名善應處處 二身總論 成行四弘願行經
長時不退以時 作為方名諸佛一一 後心安得
眾苦安能應身普度一切二我 觀音得名初一 故云聞名故稱口業
身故身業心念正當意業 可見 妙智長行
三業至今重頌三業 心念假使 初十二行七難十二初一第一
下去皆可

[0956a11] 三毒觀音乃是 煩惱即是實際無能 觀音彼此能所

[0956a14] 不可相違歸一 差別今文
佛說觀音即是師弟 眾生觀音感應彼此師弟感應皆是法界一一圓融
心中諸佛 行人苦難觀音 皆是法界觀音
能所彼此能所是故正念相違

[0956a24] 苦難心念觀音一切機緣 釋念果報不能

[0956a26] 三昧一一惡報 入寂十界 七難十二
正在醍醐是故長行示意必須重頌 觀音疑云豈不
相違彼此能所 學者應知觀音 是故
至今重頌觀音豈可自從 大師學人 觀音既成
一實念念一行第二 在下一行須彌 一行金剛山一行
怨賊一行 本人 毒藥前人邪念
正念本人譬喻經清信士五戒衰老 山中梵志田家不暇
梵志起尸使山中羅漢往詣 家語今夜然燈三自歸
眾生安隱主人 念佛誦戒無能 法人即便不可
使 羅漢不見田家悟道梵志正是觀音本人
羅剎 十一十二雲雷 雷雨七難十二
業煩惱六道四教一一不出 須彌金剛雷雨 有情菩薩大種
別圓如實之際法界 苦難本際觀音 法性自在方能任運
一切依正皆是觀音妙心一切 色心為難求救三業亦即觀音是故即時以此念念
不同觀音利物二眾生下一行三毒 一切眾生多於界內邪見 三毒男女
定慧男女二種生死困厄是故名為 真身妙智 二種世間疏解長行三毒
一切重頌具足 普門示現示現初一 長行總結
前後長行種種國土度脫眾生 神通力方便
具足神通 妙智方便普門示現 十方一心
二種長行 三業三業重頌 初一身業十界
三塗以下種種惡趣名為三塗四相除滅歸於
意業普觀初一明本慈悲 去聲三觀慈悲 觀空清淨得無見思
清淨假令清淨 不思議三觀具足三惑清淨 大智慧平等
大慧三觀次第無不 慈悲慈悲 一者慈悲四無量心
觀音無緣慈悲觀察眾生 悲觀二者慈悲三觀三觀 三觀拔苦悲觀三觀
上文即時音聲 豈非悲心三觀解體菩薩至于鄰極三觀慈悲未始離念
令眾生疏解長行 慈悲重頌 智者無垢一行明智
遍照三觀慈悲中立智光遍照 無垢光照正性 三惑
二世火災初禪同居生死風災 三禪生死水災二禪方便生死一行
口業初二二輪現形本期 說法名為
震雷無不菩薩 心意無緣無不 二輪
說法甘露智者諸天不死 至理無生無生能不 本性常法大法
眾生受者三惑入道 普門諍訟長行 彰顯
見天聖旨 臨戰刑罰今昔冤仇 一心
七難三障諍訟 可見妙音三行 受持初一明智深妙
初三中有五音皆是眾生唱言 菩薩妙智三智 空有妙音空有
二世 四等慈悲喜捨觀照成俗 梵音時節不差
海潮音畢竟 眾生二世是故名為 一音次第
境智思慮是故正勤之類雖是 眾生口業大聖三智三諦即是
身故行者三身疏解即是正念無能三諦 名為
念念一行感應難測境智 左右念念相續繫念
觀音深妙常住未免遷流 照常境智念念觀音大師 實心次第迭相
自然剎那次第 一一皆是如是繫念生理
久修不成須知不虛 念念感應 所謂
其二勸持一下一行供養 頂禮一切功德
慈眼福聚善本萬行 普門勸修供養 頂禮三業供養第三功德
持地功德 寶雲經菩薩十法持地三昧 世間一者廣大二眾好惡
大雨草木種子 不動師子吼不能菩薩 一一妙樂持地
教判自在 多種大約一有見思 無漏無漏
變易自行受生 利他慈悲受生三藏 菩薩眾生有漏同居通教
法緣有漏同居土神受生法身菩薩無緣不思議業 觀世音等覺後心無緣慈悲中道自在
故云十界十方 便現身說法故云二諦 自在普門示現神通力聞者
微妙功德故云不少 獲利等等 發心世界二乘
佛智無上發大心 只是等於佛智 大小別名世界為人
人數表法剎那剎那莫不具足 四千一一無非實相 塵劫不等實相
無緣發心剎那四千究竟 實相生理即為對治四千始終塵勞彼岸
波羅蜜塵勞對治第一 前心無明為難大經正在是故頂禮初發心發心
四十一功德 不可等等妙覺既是第一 初四二三
不二三慧 就位五品聞慧二乘不二凡心
差別當世 思慧實相 萬法生理為人
十位修慧內外塵沙 功德塵勞 對治初發心三慧功成
十二互具難易 真心開發第一義發心 名字能詮豁然開發
菩提願違順圓伏 三惑觀行名字即勤修八法 開悟名為觀行名字
五品但是信解名字 三諦無疑無明不為是故 稱為名字相似加功
開發本性六根互用名相發菩提心 一發一切一切方便一切
照發一切真性三菩提圓融通達 不一三德華嚴初發心便成正覺所有慧身不由
淨法湛然一切等覺 正在

觀音義疏記卷第四

重頌

天竺沙門遵式

[0958c05] 第二重頌大業智者滅後笈多 大部靈感天人南山 菩薩法華觀音重頌
問答略釋 上文梗概 二十六行為初一
二十五中一歎德三句一句之內世尊 略舉尊號三世
十二滿足即是八十種好 妙好

[0958c16] 復次名實法身 上文三十二八十種好 莊嚴法身即此相好
觀音就近
三句既有 真身說中 聞名第二
初二十九 勸持供養初一一偈 慈悲觀音觀音
境智因緣得名善應後段 普門示現並用一偈 利益別圓無量
四諦願行深廣弘誓 歷劫久遠一一 千億一一復發四十
一一含法界歷劫 一一中有一一中有 廣說云云本誓歷下
普門可知第二答復 一偈聞名
陳列 果報七難普門三十三身
名聞觀世音境智上文 三慧兩全可解普門示現 三業心念不空心念
便何者 持名秉持
覺觀口業 例如彌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下文觀音
便可解不空縱使 不虛第二十 十三偈頌偈頌初十
口業一行二種 上文七難六大假令 惡獸
毒藥 羅剎 十二初一上文三科
事證 別圓二種法門慈悲 十界略作
不復使 有益來者大火大火 更深
大坑設使劫火地獄初禪 大坑滿菩薩 一偈
多重上文 須彌難思但是
假設何人設有無不 頂生人王帝位人間四一金山五一
怨賊一偈王難一偈枷鎖 毒藥大慈本人 無機惡心
使然毒藥得著 必須

[0959b22] 惡心怨賊何故

[0959b23] 毒藥 謀反如東老僧 刺心
毒藥未必折攝有機 一偈羅剎
魚龍通水 上文云云十一惡獸十一 一偈十二一偈觀行
惡業煩惱法門使 道理觀音三義 果報煩惱
可解口業第二一偈 二種三毒不自在 困厄鴿
云云 細作 界外法門應用
三毒身業男女乃至 圓頓男女上文心念二業 斷除三毒滿足莊嚴十界
世間故云觀音妙智救世別圓慈悲云云第二 普門示現中文
初二偈頌普現偈頌 結成聖者三業初一普現一偈法界上文聖身
金剛地獄界中舉一一四句上文 十方十方云云
行願一句一句 一切智清淨有無道種智
廣大智慧中道諸法 中道智慧智慧

[0959c29] 何以智慧

[0959c29] 經意 寂照合法身為感應三智 實在一心不可一異悲觀誓願
稱為止觀十法通名 明智 云云一偈結成聖者三業
身業意業對口 身業便三惡雷震內心愛念
一切不差 意業實相甘露雨 二木平等三惑熱惱清涼
無緣三不上文一一一一 別圓菩薩法門有事 普門一番第三勸持供養
二行一句勸持一行三句供養初一口業以為 所以軍陣
諍訟 財色田宅日用勸持 軍陣
白刃 一行一句初三權實
菩薩實證為格 世間一法實智佛眼 妙音權智法眼俗諦
實證緣中名為梵音 機會海潮音 生法作意故云
有事 云云事理菩薩色法二身一句一行三句供養初一
菩薩清淨三業正命故云 堪受供養正命聖法法名 觀音以為
苦惱施無畏苦惱怖畏 無畏父母 何所權實父母三乘
一切三句福田 功德菩薩報身敬田慈眼視眾生 福聚無量高出
深廣無際之謂 頂禮三業供養三業上文瓔珞
一切供養 觀心 身業增長福德供養應身口業
般若供養報身意業會理供養法身

[0960b21] 宋慈尊者重頌大部入藏 南方二百至元甲午 教門弘法東歸
不敢惠來大德 壬寅興元苾芻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9 觀音義疏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