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Yi Shu 法華義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義疏卷第一
品第一

[0451a06] 三義部類不同品次 分齊

[0451a07] 部類不同略為一者一會一部十地二者 一部華嚴之類
一部泥洹經》;四者具足二分以為 大般涅槃》;五者以為一部小品 以為一部大品
一品以為一部觀世音法華 具足梵文

[0451a15] 品次差別生起 次第前後 有無

[0451a17] 生起次第大明次第 二門根緣次第 次第相生佛說具有
根緣次第弟子造論二門 義理次第二十八品相次第至人 說法〉。正宗
一乘真實三乘方便 方便品〉。上根即便領悟中根未能可以虛心
譬喻品〉,譬喻領解信解品其所重興藥草喻品〉。領解
授記授記品〉。前已上根 領解過去 結緣現在化城化城喻品〉。
宿世因緣便 授記五百弟子受記〉。 密行授學無學人記
〉。三根 美人弘大法師品〉。 不虛法身果德見寶塔
〉。〈法師〉、〈寶塔人證達多 成佛證驗弘經提婆達多 〉。上來三品美人弘經菩薩聲聞
受命〉。惡世善道 苦難弘經安住四行身心 安樂行品〉。四行妙果
菩薩開遠出品〉。開發 壽量正宗壽量品〉。聞說 十二分別分別功德
〉。以來分別功德 逆耳違心隨喜無量隨喜〉。 弟子隨喜無邊法師六根清淨
法師功德〉。五種法功德 過去顯得不虛上品功德 不輕菩薩品〉。美人
十方諸佛二世眾生生歡喜神力神力〉。大明流通 一者讚歎二者付囑讚歎今次
囑累品〉。藥王利益捨身財報 供養以為受命本緣 藥王本事〉。藥王報恩供養
妙音分身六趣 弘經妙音菩薩〉。眾生 留難必須大悲救拔
〉。觀世音救難神呪 法護陀羅尼〉。弘經眾生 善知識妙莊嚴王本事〉。修行
即是普賢行是故普賢遠方勸發 普賢菩薩勸發

[0451c08] 次第 多少二十八得名一者 得名二者二義三義
得名略明一者 便二者譬喻品 提婆達多從事
出品二義人法觀世音 普門品能所合為見寶塔 五百弟子受記〉,五百
弟子人稱受記

[0451c17]

[0451c17] 品名 佛說集經後人

[0451c18]

[0451c18] 具有 三義一者經文品名 本事功德無量」,佛說二者
品名集法藏人佛語 品名大品九十無有品名 後人法師大品語云
「《大品經三品〉、〈魔事〉、〈阿鞞跋致 〉。佛說略去其二〉。」 知非佛說後人

[0451c26] 第三前後 囑累品如此神力 梵本法華》。即此
》,囑累品在於羅什 囑累品神力 所以然囑累品說經
分身還本若爾說經 淨土妙音國土生下 下方大士普禮分身東土上人
多寶觀音 以此囑累品不在神力後者大明一乘二種諸佛
十二門論諸佛大人 名為觀音彌勒大士 名為」。自從神力〉,諸佛
分身諸佛壽量 本國所以藥王普賢勸發菩薩因果
便散席為此因緣囑累品藥王囑累一品,〈藥王 即是受命弘經以此

[0452a18] 第四有無羅什翻經二十七提婆達多釋道慧 定林寺法獻于闐國一品瓦官寺
沙門法意永明十二月 婆達多》,法華西天 優禪尼國人名婆羅真諦
見寶塔」。

[0452a24]

[0452a24] 竺法護正法 》,〈見寶塔提婆達〉,羅什何故 翻譯

[0452a26]

[0452a26] 三義一者外國流沙以西流沙以東 所以然小乘方等
調達是以。」 龜茲國不見二者 譯經觀察智度論
十倍尋求略為 百論》,無益五十 法華經略為
、〈見寶塔相接 提婆達多末世所以

[0452b08] 第五 動地正說名為 緣起辨正
外國稱為
二十八各異故稱 品類有部

[0452b15] 第三 不同

[0452b16]

[0452b16] 天竺震旦著筆 講論不出二種一者二者 解釋天親涅槃龍樹
天竺論師河西涅槃道融法華 淨名法華
玄微震旦云何

[0452b23]

[0452b23] 非一聖心為主 開道聖教聖教
甘露毒藥若然豈可 守一

[0452b28]

[0452b28] 有人 大小流通云何

[0452c01]

[0452c01] 圓通開道知眾是非得失
分為 是非正經中段規矩大方

[0452c07]

[0452c07] 入定放光動地正說名為正經

[0452c08]

[0452c08] 泥洹法寶」, 不同佛事非一」,音聲 默然成聖光明
入道三業無非六塵佛事 先聖流於未可 河西道朗
如是我聞法華方便品法師品〉,法華無二
寶塔壽量品〉,法華常住法身分別功德囑累品〉,修行法華所生 功德藥王本事流通法華
法師安樂行品十三出品以下十四
流通合成印法師 :〈方便品安樂行品 乘方便真實出品
分別功德彌勒以前 方便真實分別功德 流通分安樂行品因分
寶塔三品必須 何者見寶塔多寶通經 安樂行品流通
因分菩薩壽量 三品有成壽量

[0453a04]

[0453a04] 何者

[0453a04]

[0453a05] 開道根緣眾說之中無非正宗 推文

[0453a06]

[0453a06] 有失何故

[0453a07]

[0453a07] 義門 正說 理則

[0453a10]

[0453a10]

[0453a10]

[0453a10] 略明 一者聖人說法理化 耳目起敬 靜心信仰正說
群生不窮大悲無限 二者對外三分外道:「 初吉。」佛法
三分三分 」。、《大智度論諸佛三時利益菩薩過去
得佛現在滅度 來世。」現在流通即是未來 四者信心正說
大論佛法大海」, 則是自行流通所謂五者福慧深厚聞法
福慧經卷必須流通智度論 福慧曇無竭聞說般若 般若」,其事
如來正法二種一者二者傳燈 即是傳燈所謂流通三世 二種付囑付囑
即是付囑流通付囑 唯有三分一者前方便即是二者所謂正說流通
一說二者正說即是流通根性如來 說法三時之一品名
方便品分別功德十五 名為正說從格十一名為流通分

[0453b11]

[0453b11] 序分 何故正說流通

[0453b12]

[0453b12] 正說 通名流通就此
二者發起信令未來眾生發起靈異 發起正經利於現在
正說二者方便法師品 方便真實見寶塔分別功德 以來方便真實所以二者
二門

[0453b22]

[0453b22] 方便真實云何

[0453b22]

[0453b22] 《法華壽量三佛金光明經三佛 故知三身即是三佛即是

[0453b24]

[0453b25] 一乘云何

[0453b26]

[0453b26] 三身之中得法身為

[0453b26]

[0453b26] 法身真一

[0453b28]

[0453b28] 大乘小乘 一實今昔不同三義一者二者雙開成正覺
寂滅道場諸菩薩二義信解品〉, 長者真實羅列寶物真實 弊垢
方便真實使即是 乘方便真實雙開 三乘方便一乘真實
便身為真實雙開 正觀隨宜運用自在名為 名為身故法身

[0453c11] 流通二者從格神力讚歎 囑累品勸發付囑流通 二者付囑使弘宣必須
美人然後受命弘經 讚歎付囑

[0453c15] 序文

[0453c16] 之中略為原由三世諸佛十二部經侍者發問然後使集法
侍者阿難四問 行道云何惡人四問 佛經何等如來訓誨可以
四念處行道默然 惡人一切經。」

[0453c23]

[0453c23] 何故 四事不少

[0453c24]

[0453c24] 正行正解 修行三門聖教 攝事不得多少

[0453c26] 多少 五事不用、「如是所聞、「
、「一時聞法有時 教主聞法 圓足天親
弟子師說一切修多羅法門 」。故知出自三明弟子,「 弟子弟子」,第三
聞法有時佛住故知 師說

[0454a07] 來意 為生,「如是即是 為生智度論
一時住處阿難」。 故此三事有時 二者外道外道
二字如來 弟子造論歸敬三寶如來

[0454a15] 四者有無佛說具有 泥洹使結集法藏

[0454a17] 具足金光明經

[0454a18] 前後 多云如是我聞」,入佛 如是」;信義」。
溫室如是」,此前能信

[0454a22]

[0454a22] 佛說云何

[0454a23]

[0454a23] 信心說法故知有如 佛說侍者聞法時節教主住處 故知實有

[0454a25] 即為 。「如是,《法華如是感應 是以無非眾生無非
如來傳經名教出於感應故云如是。」無量義經至人說法 是故如是。」:「如是
所聞可信 至極機會 如是。」曇詵:「如是。」
真諦三藏:「如是故云如是 因果決定 因果決定
因果名相 因果非有愚癡 因果不無戲論
名為如是。」光宅:「如是所聞 一部如是一部 [*(/)]
。」:「如是如斯 故云如是。」有人:「如是 阿難
諸佛不異 諸佛是故可信 法實古今不異名為如理
既是不增不減決定可信故稱 如是阿難阿難佛教 不異有所無非
。」有人:「如是如理相似 無非能詮相似 理則至當無非。」如是,《
》「:『一切經何故如是?』:『佛法大海如是即是 如是不信不如所以佛經 如是。』」

[0454b28]

[0454b28]

[0454b28]

[0454b28] 如實 不虛至當無非信佛法如 如是

[0454c01]

[0454c01] 如是

[0454c02]

[0454c02] 如是名為以外發言如是內心誠信如是」。

[0454c04]

[0454c04] 如是能信

[0454c05]

[0454c05] 《佛法大海」, 故知能信如是屬於如是能所

[0454c07]

[0454c07] 通信

[0454c08]

[0454c08] 信佛 外道邪正通信大小有權 即是

[0454c11]

[0454c11] 阿難

[0454c12]

[0454c12] 信心入佛 一切信受阿難

[0454c13]

[0454c13] 何人能信一乘

[0454c14]

[0454c14] 不能一者眾生 不能信受二者起見是非 不生二乘真珠
夜光外國大小乘飲水 一乘不生信受四者法華無常聞說常住不生信受五者
不生信受 常見聞說寂滅非常無常 不生手把虛空不足為難
信受不易」, 能信

[0454c24] 「如是一句 所生五事阿難 譏嫌功德如來二十
佛語

[0454c27]

[0454c27] 阿難 得道夜半二十五 二十五阿難二十五 悉皆二十五一者
法華經二者涅槃經淨名四會 阿難阿難
一代

[0455a05]

[0455a05] 、《涅槃經》,阿難多聞 無常自然自然
報恩》,

[0455a09]

[0455a09] 阿難三昧能持佛經

[0455a09]

[0455a09] 釋道 「《十二遊經阿難得佛三昧 』。《金剛阿難得法三昧 』。」

[0455a12]

[0455a12] 耳聞何故

[0455a12]

[0455a12] 一者命令故云 二者集法迦葉阿難:「
最初說法?」阿難僧眾如是我聞 傳法故稱所以四者阿難發生三慧
自在故云五者阿難 散亂心 定力
智慧力自在稱為 故稱

[0455a23]

[0455a23] 云何

[0455a24]

[0455a24] 因緣因緣 所聞中論:「因緣所生則是 」,宛然宛然
宛然假名實相 宛然不動真際建立諸法宛然 宛然則是
聞名中道稱為 假名亦是中道義」。
即是因緣假稱 言辭寂滅 寂滅因緣本來
故此諸法本來寂滅

[0455b08]

[0455b08]

[0455b08]

[0455b08] 大事因緣知見知見所謂四智如來 自然無師智所聞如來
所聞生佛任運現前 自然三不無師智 有所因緣四智入佛 知見

[0455b14] 「一時說經有時可信 一者五十說法多時 多時一時故云一時
一部一部故云 眾生心即是一乘 一乘故云一時

[0455b19]

[0455b19] 一切經 可言一乘

[0455b20]

[0455b20] 有所 」,故知一切一道一時

[0455b22] 四者差異一時

[0455b22]

[0455b22] 實時

[0455b23]

[0455b23] 《正觀論諸佛 無我諸法實相無我無非」,諸佛諸法實相 」。

[0455b26]

[0455b26] 云何

[0455b26]

[0455b26] 內弟 結戒通化道俗假名廣說

[0455b28] 「第四教主所以 一者阿難迦葉迦葉:「 何處最初說法?」二者
五事不知佛說 外道邪正內外 佛法佛說弟子
諸天仙人化人 四者以後 佛說起敬五者
是故凡是佛說 維摩》、《勝鬘 不成

[0455c10] 三義一者自覺凡夫二者二乘 圓滿菩薩由來判明
一者無常 無常諸法名為
名為 則是常見無明名為 覺者覺悟諸法非常無常亦復四句 內外法實名為

[0455c19]

[0455c19] 何處

[0455c20]

[0455c20] 〈壽量品如來如實知三界無有生死退在世滅度 」,其事外國
以為天鼓天鼓 天鼓天鼓諸天天鼓 修羅眾生煩惱說法眾生
煩惱說法佛說弟子佛說天鼓無心四事 雖說亦復無心是故以為天鼓
如來天鼓無心

[0456a01] 「二種一者二者
十方諸佛國土三世諸佛 栖止伽藍魔王 壽命無量八十
第五百年二十 五分魔王二十 八十故云第五。」《法華涅槃
四者威儀行住坐臥 一者天住布施持戒二者梵住四無量心
聖住無相無願三昧四者佛住十力果地如來內外即是無住例如文殊不來
涅槃師子吼

[0456a16] 「王舍城第五住處 可信外道空中授與 [-+]
根本住處一者 別處至人 信義委曲山城
國名摩伽陀不害犯罪 故稱不害王舍毘耶離毘耶離大國所以
具足外國語摩訶 王舍摩訶伽羅云城十六大國六大城中故稱王舍
大城。《智度論佛滅度阿闍世王人民 減少大城小城諸城 王舍城?」《善見毘婆沙
三百由旬億萬王舍城 聚落。」

[0456b02]

[0456b02] 六大 故此王舍

[0456b03]

[0456b03] 《智度論 摩訶陀生子一頭兩面人為 曠野羅剎女名利
乳養大人八千大力閻浮提在此王舍城
有人:「正道 退補過治國 王舍。」真諦三藏毘婆沙轉輪
出世相承卜居 王舍。」毘婆沙:「四天王 甘露
日後是故名為王舍。」人王 天王仁王經 一千」,
以為王舍城周匝 王舍城

[0456b19]

[0456b20] 王舍城

[0456b21]

[0456b21] 王舍城 之內

[0456b22] 「耆闍崛山有所 之一佛滅度阿育王
山頂使 鷲鳥地理》「相去十五」。

[0456b27]

[0456b27] 大慈何故王舍城說法

[0456b27]

[0456b28] 《法華二義一切城中 一切山中最勝法華經眾經 二者示現自在功德成就
王舍城世間自在 一乘一切一切歸一 。《釋論法身如來
摩伽陀國成道 聰明大智身子迦葉
六師欲降四者國有 龍王兄弟以時降雨荒年出家 人資五者
此處精舍平地竹林伽藍 此處 閑靜清潔眾聖神仙

[0456c14] 「大比丘眾第六 就此分別一者來意 定眾權實四者有無五者
次第

[0456c17] 來意阿難阿難勝人傳經 二者佛德圍遶佛德
開發 身子彌勒 四者
說法聖弟子自序領解 彌勒領解其事五者 恭敬尊重讚歎
弘經神力引導 生來佛說法進 分身教門
妙音觀音菩薩佛事

[0457a01] 第二定眾始末 二十三六眾合為 二十九二十三僧眾
菩薩眾聖十八 三光天子四王帝釋自在 自在色界二眾尸棄光明大梵合十
雜類六眾六眾 寶塔多寶分身,〈提婆達多 龍宮,〈出品下方妙音

[0457a10] 第三權實有人:「 皆是實行。」有人:「皆是 。」皆是實行
皆是 為主若是 實行大作方便
同歸一乘乃至非凡方便 眷屬不二華嚴諸菩薩 盧舍那佛宿世善友」,《涅槃論大眾
不思議神通」,其事。《法華 四行聲聞即如 菩薩行如此諸菩薩
菩薩示現四眾八部 出家人一向以此大眾 有權

[0457a24] 第四有無龍樹:「小乘經 菩薩大乘經大小。」 大乘經四句菩薩無聲
華嚴 聲聞菩薩金剛般若》。具有二眾即如 無二金光明經》。

[0457a29]

[0457a29] 《金光明何故無二

[0457b01]

[0457b01] 釋迦于時鷲山三昧正受未有 明旦大眾

[0457b03] 第五次第大開 前列聲聞菩薩凡夫

[0457b05]

[0457b05] 大數菩薩聲聞 從小凡夫聲聞 何故聲聞菩薩凡夫

[0457b08]

[0457b08] 華嚴法界五濁前列菩薩 聲聞其內以為次第前列聲聞菩薩次第
以外具足聲聞 是故前列菩薩心 第二凡夫
所以居第則是儀從 以為次第

[0457b15] 第六仁王經 變化有緣有無色界陀羅尼經地獄會所四眾
八部眾轉輪王輪王八部之中 無二夜叉摩睺羅伽四眾中略 優婆夷

[0457b20] 聲聞 入道入道
弟子持法二十五 皆是不能結集大小不能僧眾

[0457b26] 僧眾前列 密行所知」,故知 所知授記成佛
密行多方聖人無學在先無學故居 眾數眾數

[0457c02] 無學 歎德總結。「大比丘眾
受具聖凡沙彌具戒以上 通名比丘比丘 大小凡夫三果比丘羅漢人名
羅漢二種鈍根羅漢 羅漢稱之為,《智度論 障礙天王大人
」。真諦三藏:「大有一者 大王一切名為羅漢 無學最勝名為二者譬如
大山大海羅漢 功德智慧名為 猶如大軍眾多稱之為 羅漢。」

[0457c17] 二義:「大比丘 一者、「二者、「皆是
」,即位、「諸漏已盡」,四者、 「名曰」,五者、「所知」,知識

[0457c22] 「比丘名為乞士如來俗人乞食以資乞士乞人 衣食不為比丘乞食
世人退有福 自利利他世間乞求 淨命智度論廣說

[0457c27] 「 第二即是以上 名為所以多數
二種一者阿難小人不足可信多人可信二者圍遶 顯德

[0458a03] 「皆是阿羅漢第三大比丘未知 無學故稱
大比丘阿羅漢外國語三義 智慧煩惱 現在二者不生煩惱後世
不復未來應供具足供養。《法華十五 應供略舉大意應真
供養。《羅漢以為無著 無著故云如來至真等正覺

[0458a14] 「諸漏已盡第四歎德羅漢今次 即位行一二者多人無勝
不足佛德 成上二義、「阿羅漢」,羅漢, 「漏盡以下羅漢

[0458a18] 歎德 上下 三德四智上下
上下互相云何羅漢諸漏已盡 云何諸漏已盡無復煩惱 以上無復煩惱
盡諸有結心得自在羅漢 四句菩薩 自行為主美聲
四句現在 未來諸漏已盡

[0458a29]

[0458a29] 之中何故

[0458b01]

[0458b01] 二義本意 前後本意聲聞所以出家修道者老病貪瞋癡貪欲致病
愚癡致死,《法華窮子 小乘大宗前後小乘 涅槃無為安樂煩惱
涅槃信解品 然後」,

[0458b08] 諸漏已盡 欲界煩惱無明欲漏上二界 無明有漏三界無明無明漏

[0458b10]

[0458b10] 四取乃至十使 漏盡

[0458b12]

[0458b12] 無明過失四漏見漏見漏思惟
阿毘曇人煩惱 苦集含有
失理有漏

[0458b18] 「 煩惱

[0458b19]

[0458b19] 百八煩惱因緣 無復煩惱

[0458b20]

[0458b20] 智度論》,之中 二種諸漏已盡無復煩惱 之一故稱結縛
總稱煩惱法華》,諸漏已盡無復煩惱 無復煩惱諸漏已盡
失理 根本十使煩惱枝條諸漏已盡 斷除根本無復煩惱枝條本末
毘曇盡智名為漏盡得無 無復煩惱 不復心煩不能 煩惱

[0458c03] 「逮得己利」,第二所得煩惱 得數涅槃涅槃羅漢 屬下三果鞞婆沙解脫
通學無學涅槃無學」;《法華 涅槃名為世間 共有出世行人
菩薩修行二乘 自己

[0458c10] 「盡諸有結第二 即是未來
盡諸有結。《智度論九結無明使以為五結身見邪見 以為見結戒取見取以為取結
以為 。」

[0458c17]

[0458c17] 何故

[0458c17]

[0458c17] 《但是 不善」,。《婆沙 帝釋修羅九結帝釋
修羅美女修羅美女帝釋甘露 。」九結

[0458c21] 「心得自在 不為現在煩惱使不為 未來使心得自在逮得己利
無為功德心得自在有為功德 今後不同有為無為以來 二門

[0458c26] 初三 羅漢。「盡諸有結異學。 「心得自在凡夫即是次第

[0458c29] 三德兩句,「 應供兩句不生

[0459a01] 智門兩句,「 梵行盡諸有結不受,「心得

[0459a04]

[0459a04] 四句

[0459a04]

[0459a05] 《婆沙盡智無生智」。 盡是苦智梵行道智 滅智不受集智

[0459a07] 「名曰第五歎德 眾經二種一者德行優劣
以為次第淨名經弟子品遣使 必須智慧德行優劣次第二者二十一皆是出家得道前後
以為次第十二遊經成道第二 說法第三迦葉兄弟第五 年度身子目連」,最初得道最初
。《分別功德論佛法

[0459a17]

[0459a17] 何故得道前後 次第

[0459a18]

[0459a18] 三歸

[0459a20] 「阿若憍陳如 火器 得道
阿若道俗

[0459a24]

[0459a24] 何故眾人 阿若

[0459a25]

[0459a25] 最初得道在前 眾人得道異名。《無量壽經尊者本際」,阿若


[0459a28]

[0459a28]

[0459a29]

[0459a29] 淨居天得道阿若

[0459b01] 「摩訶迦葉,《文殊摩伽陀 大姓別名 下生童子家父
天神梵天下降廣說 。《十八部論具足迦葉波迦葉 而言故云
上古仙人名為以此仙人 光明不復迦葉 仙人名稱
羅漢自有人身金色 閻浮檀金水底金光出水 聖王出世夜叉將來人間
故人間有人間人間 復現不及迦葉金色是故

[0459b15] 「優樓頻螺迦葉則是兄弟 大迦葉優樓頻螺 聚落五百翻經
在此修道以為 上時迦葉

[0459b19] 「伽耶迦葉鐵杖修道以為 迦葉象頭山


[0459b22] 「那提 迦葉」。

[0459b23] 「舍利弗具足舍利弗 舍利舍利弗因緣過去誓願
過去釋迦佛發願未來作佛 釋迦弟子舍利弗本願 從母舍利鳥眼
舍利女人聰明第一世人 舍利子世人 鶖鷺子鶖鷺子舍利
鶖鷺提舍名優 婆提提舍星名初見提舍本字
舍利弗過去本願舍利弗今世 目連

[0459c07] 「目連大目連 父母 樹神
真諦三藏:「勿伽羅 綠色 上古仙人勿伽羅
胡豆仙人 以為

[0459c14] 「迦旃延舊翻 其父早亡 三藏:「上古仙人
仙人具足故云 仙人。」《法華經 門徒故稱」。
注釋。《智度論婆羅門道人迦旃延 用以迦旃延既是 即是

[0459c22] 「 過去一食辟支佛十五 中天上人最後羅漢
無有貧窮甘露飯王之子

[0459c25] 「劫賓那房宿僧房宿佛見 比丘宿因之得道
祈禱房宿以為劫賓那國名

[0459c29] 「憍梵婆提」, 。《無量壽經尊者牛王過去 比丘
五百釋迦得道 以為凡夫 得罪忉利天尸利沙樹舍利弗
弟子優婆離佛滅度 般涅槃

[0460a07] 「離婆多和合釋論食人。《無量壽經 大號

[0460a09] 「畢陵伽」,餘習惡口在世一切比丘 乃至恒河水神:「自今
。」尊長佛語遂便五百波羅 畢陵伽婆蹉

[0460a14] 「薄拘羅 殺戒不死不死 刀刃
出家以來八十女人尼寺不為女人一偈阿育王供養 布施薄拘羅在世少欲知足
不為女人一偈不受阿育王:『少欲乃至不受。』」

[0460a21] 「摩訶 身子梵志

[0460a23] 「難陀歡喜牧牛難陀 得道釋種釋種十萬 出家難陀其一輕薄聰明
音聲絕妙

[0460a26] 「孫陀羅難陀難陀大愛道所生身長 羅城陀羅云端
柔軟前者標名

[0460a29] 「富樓那滿王舍城婆羅門祖父母 所生父母江邊乞子華香供養梵天
夢見有人滿 授與安置忽然 :「梵天
器具一切。」因此 出家羅漢佛說 外道
二事故稱滿。「多羅 四韋陀中有品名 天竺
富樓那 滿之子 不異多羅善知識 滿願子

[0460b15] 「須菩提空生以是 相師:「解空第一」,空生 舍衛國長者拘留天神
長大出家祇洹精舍 比丘

[0460b19] 「阿難歡喜一者形容端正 歡喜二者得道歡喜 過去發願歡喜支道林
無染初果具足煩惱見天龍女 染心故云無染之子

[0460b23] 「 覆障 覆障三藏:「阿修羅阿修羅
障月障月佛子所以 借喻自說:『正法 障月出家學道。』
如來自說過去羅睺羅 數數。』又名 出家有身釋種:『
生子證驗。』生子大火 而立:『若非佛子母子。』 便母子釋種:『真是。』」
迦毘羅城

[0460c06] 「如是 知識第六總結

[0460c07] 「大阿羅漢,《法華 彼岸大阿羅漢」,《稱為波羅蜜聲聞

[0460c09] 「所知,《法華二種一者人王天王大眾所知二者聲聞菩薩 聖眾所知其內其外
不識四句

[0460c12] 「 學無學第二密行 三果羅漢無學
會理滿足故云學無學既是密行大權菩薩 初地以上功用
以上功用稱為無學大品 學無學其事羅漢

[0460c20] 「 婆提第二對於僧眾 大名小名。「摩訶
婆提大愛道。「耶輸多羅 別有 玉女中有名聲
前後尊卑入道 在後

[0460c27]

[0460c27] 《未曾有經》、《 羅睺羅瞿夷之子」,法華 第二夫人
第一夫人」,十二遊經太子 第一瞿夷第二 陀羅第三鹿野夫人采女
太子采女。」何故不同

[0461a04]

[0461a04] 羅睺 第二夫人瞿夷 所生相違瞿夷
,《大智度論毘陀寶玉不孕 毘陀瞿夷」, 羅睺羅」,
夫人所生瞿夷不生 。《之中」。《淨名經
菩薩方便以為法喜以為」, 滅累法則伉儷



[0461a16] ◎「菩薩摩訶薩第二菩薩所以 三義一者阿難聞經可信阿難小乘大法可信
大法可信二者小眾圍遶大人羽翼佛德 大乘經聲聞菩薩
歎德總結具足菩提薩埵菩提 無上正遍知薩埵眾生
眾生舊名道士最勝 即世本名盜取 佛法道士

[0461a27]

[0461a27] 三乘菩提何故 初二眾生

[0461a28]

[0461a28] 三乘優劣 故云聲聞故云緣覺十二法義
果德初二中道 與其中道與其 薩埵摩訶,《十地論大有
度眾生」,薩埵眾生大眾

[0461b06]

[0461b06] 何故聲聞緣覺菩薩

[0461b07]

[0461b07] 二乘超凡大士 凡聖菩薩 凡夫非道眾生摩訶薩
二乘小道大道 大眾。《攝大乘論三義般若 菩薩大悲摩訶薩
方便慧摩訶薩智慧菩薩福德摩訶薩得中正觀 中道

[0461b15] 「萬人第二 未知

[0461b16] 「 不退轉第三 十四賢聖廣說五十
十四賢聖三賢十地 廣說五十一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佛地菩薩地
未知不退轉 經文直言無上菩提不退轉 不退不退不退
退三不退不同十住 退菩提心二乘以上 名為菩薩成性退二者
退初地諸人有時 名為退退第七一地 功用名為退
功用三退不退轉 名為退不退 習種性名位不退種性
純熟不退初地得無生忍不復 心動不退四有 退十信十住不退十行不退
不退十地不退經論不同 。《本業瓔珞經十住第六退 五逆二乘」,十信第六名為不退
以上便是不退。《地持論種性 菩薩退」,本業大意 第六退所以十信
則是五根第六不退五根 不退以上無有退 十信菩薩行道」,《攝大乘論
阿僧祇劫修行舍利弗六十行道 退則是瓔珞經退龍樹語云
地前菩薩初地故云退其實不退。」 不退轉,《法華 不退」。

[0461c21]

[0461c21] 《羅漢不退」, ,《般舟三昧,《 三昧十地云何不退

[0461c23]

[0461c23] 得無生忍不退得無功用 退故第不動地

[0461c25]

[0461c25] 不退

[0461c26]

[0461c26] 《彌勒所問經功德不退功德」,智慧不退 功德」,般若不退方便
。《法華功用不為功用 不為自然不退

[0462a02] 「陀羅尼第四歎德所以歎德法華》,
不退不退智度論上標 菩薩摩訶薩菩薩 釋名祕密顯示顯示
小乘菩薩凡夫菩薩得無 六神通煩惱清淨祕密大乘 菩薩

[0462a09] 歎德實體美名因果
菩薩自行

[0462a13]

[0462a13] 何故陀羅尼

[0462a13]

[0462a13] 二義一者陀羅尼 能持所持 淨名總持」,即是
二者小乘陀羅尼大乘菩薩總持

[0462a17]

[0462a17] 小乘何故總持

[0462a17]

[0462a18] 小乘生死苦涅槃 是故菩薩度眾生 終身歷劫
二義使不生

[0462a21]

[0462a21] 何為

[0462a22]

[0462a22] 《智度論說定 」,正觀異名憶持 法實名為般若聲聞道品
菩薩心陀羅尼」。

[0462a25]

[0462a25] 何等

[0462a25]

[0462a25] 《法華 聞持陀羅尼法身菩薩聞義 等持初一。」

[0462a27] 「樂說第二 能持所持以內總持菩薩四無礙
略舉最後樂說 互文樂說二義一者菩薩自得勝法譬如父母
樂欲二者知眾欲樂說法
應機文義。「不退轉法輪聞法 有無
說法三句 無生正觀楷模名為 圓通故稱無生正觀
名為不退自我 故稱

[0462b14]

[0462b14]

[0462b14]

[0462b14] 法華》, 不退轉總持樂說 九地九地菩薩得勝陀羅尼
四無礙智大法不退輪 轉法輪十地菩薩

[0462b19] 「供養無量百千諸佛 由於因故
供養於佛眾生 知識功德供養於佛 二種供養
諸佛德本四千波羅蜜 名為以此菩提故稱 修行佛果
修行淨名經》「大智本行 。「諸佛辨道佛會修行有所
菩提修行無所得佛會而言 菩薩無著一念
。《法華

[0462c06] 「修身第三實體大士德本令眾生
同種善根所以凡夫 結業身受三界菩薩無緣 六道法身無生
不生無生無處不生 五道

[0462c12] 「入佛第二 智慧。《智度論菩薩定慧 平等得無生忍入佛」,功用
稱為功用名為 。「通達大智經論之中慧門 入佛即是般若
薩婆若通達大智菩薩方便入佛一切 種智菩薩如來二智 二智不同
因果所以菩薩心名為 心中

[0462c22]

[0462c22] 《法華通達大智 即是」,云何鑒於

[0462c23]

[0462c23] 有為 有為一種
智門空有三慧一切 一切智」。種種 種智」,空有慧義

[0462c28] 「彼岸 真俗彼岸大品有為
無為彼岸」,其事 菩提到彼岸大涅槃 無不無不
寂滅如下本來寂滅」,涅槃

[0463a06] 「名稱第四名譽 名流。「無數眾生名流對稱
兩句相生。 《法華四方便一者攝取妙法 方便聞持陀羅尼樂說
為人轉法輪三句攝取妙法方便二者攝取善知識方便供養諸佛 善根諸佛護念依止善知識
善根護念攝取善知識 方便攝取眾生方便不捨眾生即是修身不捨眾生四者攝取
便教化眾生入佛般若即是入佛 攝取方便四方便即是

[0463a20] 「名曰第五 人名

[0463a21]

[0463a22] 十八人名何故文殊

[0463a22]

[0463a22] 日月 菩薩法華經》,釋迦牟尼佛 文殊師利法華經》,既有

[0463a25]

[0463a25] 云何文殊

[0463a25]

[0463a25] 時眾古佛釋迦 信解然後 說法文殊法華經


[0463a29]

[0463a29] 何故菩薩文殊

[0463a29]

[0463a29] 文殊文殊釋迦
下文河西道朗:「文殊遊方 菩薩十方法會開發文殊
。」文殊北方歡喜世界歡喜摩尼寶 現在四重 菩薩釋迦功德
文殊三世佛過去現在 摩尼寶當來作佛是故

[0463b11]

[0463b11] 《大品王舍城何故跋陀菩薩

[0463b12]

[0463b12] 跋陀王舍城,《大品開經次第;《法華開經文殊

[0463b14]

[0463b14] 《大品何故

[0463b15]

[0463b15] 《大品顯教菩薩作佛易解菩薩 自保菩薩利根顯教聲聞聲聞自保鈍根文殊開經
文殊妙德了了佛性 無不妙德

[0463b19] 「觀世音菩薩

[0463b20] 「大勢至處世振動惡道休息

[0463b21] 「常精進眾生常有 大士常精進

[0463b22] 「不休息離過 休息

[0463b24] 「寶掌出眾惠施

[0463b25] 「藥王過去以為菩薩 二種如意珠一切 故云寶掌見聞
苦滅名稱藥王

[0463b28] 「大士 畢竟捨身不生怯弱故云

[0463b29] 「 清人三毒熱惱

[0463c02] 「月光慧能

[0463c02] 「滿月無不圓照無不

[0463c03] 「大力而言 大千大力據理煩惱 二乘菩薩 大力

[0463c06] 「無量十方 量力據理無相不以

[0463c07] 「 三界生滅

[0463c08] 「跋陀婆羅亞聖弘道

[0463c10] 「寶積二寶積累

[0463c10] 「彌勒 慈氏過去彌勒佛發願彌勒 智光仙人》。彌勒一切智仙人
慈氏佛說慈心三昧》,。《華嚴經: 「慈心三昧

[0463c14] 「導師 正邪導師

[0463c15]

[0463c15] 莊周 至人無心神人聖人無名」,法身菩薩 不可以不可以何故

[0463c18]

[0463c18] 《涅槃經羅婆食油 食油涅槃無名相中名相」。涅槃 無名強立
無名強立一往 內外至人無名無名 無名不動無名天女
身子解脫無名解脫」,

[0463c25] 「如是第六結句

[0463c25]

[0463c25] 菩薩何故十八

[0463c26]

[0463c26] 十八無不 在家大士文殊出家菩薩 彌勒當成佛菩薩觀音成佛菩薩
彌勒觀音他方 寶積毘耶離以此

[0464a02] 「爾時釋提桓因第三聲聞菩薩聖眾大小 故迹凡夫諸佛降生
同行六道佛說 一乘而言方便 大勢
前列勢力即是 上聲菩薩僧眾之內六眾
六趣之中地獄 不來。《陀羅尼經地獄別有因緣 三界之中無色界二義
大小乘無色界無形不能聽法二者微細因緣不來

[0464a15]

[0464a16] 大乘無色界小乘

[0464a17]

[0464a17] 《阿含經無色界身子涅槃 」,小乘有色

[0464a19] 八部之中夜叉摩睺羅伽 天眾前列欲界天眾 色界天眾上來眾多
勝者二義一者小乘欲界 入聖色界天不能即是 檀越

[0464a25] 「釋提桓因具足外國語釋迦 因陀羅釋迦因陀羅 善法天心故稱
天主三十三天三十二 三十二一天為主三十 三天。《大智度論三藏釋提桓因
摩訶衍中說法身菩薩 憍尸迦摩伽陀國

[0464b04] 「有名月天子注解帝釋有人月天子月天。「普香天子
。「寶光天子日天子既是三光 正法華經》。觀世音 日天子大勢至吉祥月天子
寶光天子

[0464b09] 「四大天王,《 四天王須彌山由旬 提頭賴吒天王賢上由旬
嚴飾須彌山由旬 天王善見須彌山西由旬 天王善見須彌山
毘沙門天王可畏 由旬」。智度論東方天提頭賴吒治國
毘舍闍二部鬼神婆提 南方天王增長 鳩槃荼薜荔多閻浮提侵害
西方天一切 富單那瞿耶尼侵害北方 天王毘沙門多聞夜叉
侵害護世四天王

[0464b25] 「自在天注解自在天即是帝釋 大臣。「大自在天摩醯首羅 帝釋欲界初二帝釋為主
三光欲界自在自在 何故炎摩天兜率天 中間可知

[0464c01] 「娑婆世界主第二色界天眾娑婆世界 。「大梵天王尸棄有人大梵
天王初禪梵王尸棄二禪梵王光明 三禪梵王第四禪光宅 有人娑婆世界主摩醯首羅第四
梵王尸棄三禪梵王光明二禪 梵王初禪梵王智度論 卷云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娑婆
世界為主大梵天王尸棄金光明 尸棄有人梵天
火光火光有人梵天火災火災 頂髻有人頂上
故云頂髻。《長阿含尸棄初禪 梵王鳩摩羅伽童子天顏 童子 。」

[0464c19]

[0464c19] 《十地世界」,云何 初禪梵王三千世界

[0464c20]

[0464c20] 梵王一者日月梵王非想」, 下品梵王二者、《智度論梵王世界
」,《長阿含次品九地 梵天王世界上品四者三千大千世界上品魔王轉輪
二種,《大集經魔王三千世界」, 《大品化作轉輪王三千世界」,不可

[0464c28]

[0464c28] 尸棄大千何處

[0464c29]

[0464c29] 中間中央 大千中央

[0465a01] 「光明大梵二禪梵天 二禪無量光略舉初二

[0465a03] 「八龍王第二龍眾 畜生不思議其一、《正法
念經修羅」, 。《婆沙天將阿修羅 」,故知調適陰陽
護持千佛經藏說文:「 昇天」。《廣雅
蛟龍飛龍 螭龍」。佛法四生一者卵生 金翅鳥卵生二者胎生金翅鳥
濕生金翅鳥四者 金翅鳥四生

[0465a16] 「難陀歡喜。 「跋難陀歡喜龍王兄弟常令 見者歡喜故云歡喜
王舍城

[0465a19] 「伽羅有人 國立伽羅仙人 仙人仙人居住
本國有人伽羅

[0465a22] 「 多頭水生

[0465a23] 「 在地

[0465a24] 「阿那婆達多 一者香山閻浮提 清涼故稱
在其中。《智度論菩薩,《 離苦法門自在 一切一者
二者寶冠衣服悉皆 生熱眷屬娛樂 金翅鳥眷屬生熱
變成蝦蟆 土石

[0465b06] 「 慈心。《華嚴經欲降 然後」,慈心

[0465b09] 「漚鉢羅蓮華

[0465b09] 「 那羅

[0465b10]

[0465b10] 緊那羅

[0465b10]

[0465b10] 《畜生

[0465b11]

[0465b11] 八部何故

[0465b12]

[0465b12] 鬼神緊那羅既是畜生 法樂

[0465b13] 人非人形似 非人以為 名為彈琴歎佛乃至迦葉不能
四諦。「妙法十二 緣法。「大法六度。「持法總持 三法即是陀羅尼

[0465b19] 「清虛食香。《 智度論
地上寶山諸天作樂 上天緊那羅上下」。無聲 無聲聲樂

[0465b25]

[0465b25]

[0465b26]

[0465b26] 鬼道阿修羅道

[0465b26] 「阿修羅過去不飲酒 云集不成故云
。《毘婆沙修羅云端 無端」。釋道安道行經》「 諂曲
質直誠信。」《諸天善法 不善。」「婆稚
帝釋 最勝

[0465c07]

[0465c07] 修羅何故帝釋

[0465c08]

[0465c08] 《婆沙修羅美女諸天 美女互相

[0465c09] 「 。 「毘摩質多羅大水
音聲唱言毘摩質多羅故云種種穴居 修羅一者地上相山
須彌山由旬 阿修羅王無量阿修羅羅睺 由旬修羅勇健勇健
由旬修羅 修羅毘摩質多故稱穴居。《阿含經光音天海水流水
八千修羅須彌 毘摩質多 香山女生。」

[0465c23] 「羅睺覆障吸氣。《正法念經修羅 羅睺師子」。《婆沙「《伽陀
」。

[0465c26]

[0465c26] 何故修羅障月

[0465c26]

[0465c26] 《婆沙 帝釋」。《正法 念經日月放光修羅不見天眾」。

[0465c29] 「迦樓羅金翅鳥 金色以為。《海龍王經鳳凰

[0466a02] 「大威德迦樓羅大威德 以為。「大身相去三百三十
萬里閻浮提其一。「大滿 飽足飽滿故云大滿。「 如意珠不可
有人三生大滿四生勢力自在故稱如意

[0466a08] 「韋提希第二

[0466a09] 「韋提希思惟四維

[0466a09] 「阿闍世未生怨爾時
。《阿含經懺悔地獄地獄辟支佛」。《涅槃經阿闍世王 不值耆婆地獄懺悔
」。懺悔柔順」。所以大小 不同小乘經重罪微薄 地獄大乘經重罪所以
法華》,涅槃 ,《涅槃經五逆 顯正滅罪邪教不能滅罪
眾生滅罪良伴不明 滅罪功德 皆得成佛五逆不斷善根
成佛眾生成佛良伴為此聽法

[0466a25]

[0466a25] 《涅槃經懺悔得無 柔順柔順十迴向 會通

[0466a27]

[0466a27] 涅槃罪人 柔順忍者便犯罪 順忍淺深隨緣

[0466a29] 「 禮佛退坐一面,《智度論俗人 是故聲聞菩薩位弟子
侍立。」大眾總結 禮佛



法華義疏卷第一

[0466b06] 永仁 無射上旬淨財義疏第一金人 一千上乘七百
三論真宗何況一乘法華義疏 扶桑妙典 流通弘經壅塞
一部大功勸化法華宗庶幾妙道 萬年法燈龍華三會四生妄執八不正觀

[0466b15] 沙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1 法華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