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Xuan Yi Shi Qian 法華玄義釋籤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六
天台沙門湛然

[0854a05] ◎置於世人心所見者 所見二諦一番 毘曇
二諦 證智 得名初文俗諦
具有二諦二諦 近事」, 虛心」。見惑」,
」。「無漏,「世智 中舉故知聖人二諦第四可見

[0854a16] 二諦來意功能 問答料簡初文釋義
從略 教門當分唯一法性無明 法性無明無始
發心不俗 二諦宛然百界千如同居一念相異義理
一代二十一 使使宿以下二門

[0854a27] 功能 以後 迦羅無不


[0854b01] 接通 圓接通止觀
理觀界外界內 界內別圓二教界外 交際是故接通
法華圓接通二義今文應順 二諦五意
即是不空 俗諦即如別教 二諦真諦別圓通名
二諦名單圓教 不思議真俗釋義 毫微

[0854b16] 解釋中文 一處大經十二 二諦二諦
出世人心所見第一義諦世人心所見者名為世諦。」 世情多種世諦聖智
第一義諦即是隨情五陰 和合某甲世諦 名字第一義諦。」實法
假名實有俗諦無名假實 太虛是故 二諦無名二諦世諦
真諦無名生滅二諦有法 第一義諦有法有名無實 世諦。」幻化假名即真
幻化假名世諦 二諦真實幻化不實無生二諦我人眾生壽命知見乃至龜毛
陰界世諦苦集滅道真諦。」 兔角四諦 真諦即是真諦不定
不定中道世法 世諦。經文廣解五法
顛倒第一義諦。」世法大意 實相 究竟究竟
不法二諦實相不法 二諦世諦 第一義諦。」地前方便
故云登地 二諦無常不可 二諦世諦
第一義。」八苦無常 八苦即是實相二諦 譬如
名字父母世諦十二 和合第一義諦。」父母 二者大經十二
佛性真諦 即是無明名為世諦云和二諦真俗不二和合二諦
二諦

[0855a01] 三藏實有二諦解釋直銷不復別名 二諦初文
初文森羅 三界依正引證大品 空空大品三藏
故且名為 實有名為不滅不可 名為意中
實有是故隨情歷下可見而已故云可知」。不同異說
即是隨情入理即是二義相對 隨情使雜亂

[0855a15] 二諦二諦 初文 引證五結可見意中
分別三乘真諦三藏 二教不同分別釋疑
故云何者 同異同異百川可知
還源江河 江河真如 本源江河
不異不同。「釋疑不同三根不同
何妨二教各異

[0855b01] 一法三法
三法無漏 雙非不空一切法 一一不同
所聞不同通教菩薩 利鈍不同 直至法華 爾前接入中道使
各異所以別圓 是以
一切法無礙自在三相無量何故 大品引證初文
是故初文自有初文 雙非不等 行相何者。「
無漏無漏無著行者心緣名為」,故云無漏。「 真諦
無漏人意鈍根。「 雙非方便 大經不空無漏可以
諸法 」,一切法空也十方不異
十方通人 地前一切向後 初地中道別人第三
一切

[0855c03] 初文無量相接 去取在地故云
利物」。 智證 以此
不同二諦 智證二諦句末智證
使不同 不空恒沙佛法 成實界外不思議

[0855c14] 釋疑 不共般若 二乘般若不但二種 不共二乘四諦清淨
真如清淨方等部 般若般若 菩薩下文 方等說通圓入通

[0855c21] 大品 所見不同通教乃至 薩婆若相應別圓
初地初發心 今文 遊戲神通
圓教使通名道場 即是相似觀行別教 引文同異止觀第七

[0855c29] 二諦初文二乘
初文二乘頓教自如 引證 聲聞真諦,《大經三十三:「雖說
一切眾生佛性眾生不解善男子如是語後身菩薩不能 二乘其餘菩薩一時耆闍崛山
彌勒世諦舍利弗五百聲聞於是 中都無識何況出世第一義諦?」:「何處五百華嚴
西方云天有所。」 大經十五:「復次如來世諦眾生 第一義諦有時第一義諦眾生
世諦。」諸佛境界二乘所知二乘 菩薩菩薩真俗並非

[0856a17] 初文別人

[0856a18] 二諦二諦初文 四明初文 二諦不思議辨別前列
三諦相中 應從一切 百界千如
故知別教次第三諦次第 何者隨事 中論
有理乃至究竟由於故知二諦乃至 菩薩道
如意珠」,止觀第五文具 及第四明可見
引證。「種種隨情 法華心安即是法華中意即是 智相第三

[0856b07] 四料簡 真俗相對三藏 通教云何已去真俗不同
四句四句初二可解。「 有無不同唯一中道圓教 二諦真俗二諦同異相對
料簡使 何不三藏三藏二乘 入滅界內小乘取證
二乘。「摩訶衍 菩薩等於法華故云」。三藏菩薩非但斷惑
不成二乘 前生滅度菩薩復轉中人 二乘法華前進
二乘生滅入滅 菩提心法華 法華復生故云不在宣說入滅故云
生滅無性 不見

[0856b27]

[0856b27] 二乘何故

[0856b28] 二義不同二乘 不論法華止觀第三

[0856c01]

[0856c01] 通教

[0856c02]

[0856c02] 不空 小人是故不論

[0856c03]

[0856c04] 法華小人正應

[0856c04]

[0856c04] 法華經菩薩 菩薩迴心不必

[0856c07] 即是五味初文 自有展轉
初三二諦半字 蠲除。「界內
」,通教滿字 滿滿
四諦中說 初中 之中
展轉五味 初三
隨情凡情 成見煩惱因故浩然 。「二諦合為
二諦合為四果 若爾 譬如鹿
既成有情用情 等於次第調鈍根菩薩
法華寄生既成羅漢 故云」。不同
畏懼故云」。用情 說通鹿苑藏人不復 說通別圓接通
彈斥。「 彈斥通教利根
別圓一邊得益無妨。「 般若不復悲泣 故云」。「即為
方等般若。「 不共不共有方至此
是故兼用加被故云」。長者 大乘珍寶不思議業 諸子」,自行」,」。
使令別人法華。「 即是。「諸佛
第六法華醍醐用情 周中異名其事。「總結

[0857a25] 不同 一代隨情 有情隨情故云一向」。「
中道方便 成語 可知

[0857b01] 料簡二諦一向隨情 隨情 三假第二
隨情同異云何 一者相對是故三藏獨屬 權實相對是故隨情
二者觀門三藏以為隨事法華經中道三假三假
事理不同二諦二諦 不會是故隨情 第一義五味

[0857b13] 開權 三世佛出世初文釋尊三世佛
皆然故知三世如來出世 知見 釋論實名」,以內
使略明今日實施有人久遠 開權顯實
開權初文華嚴利根菩薩菩薩
不論以此菩薩 鹿苑名為三藏中文
感應可見久遠正解。「方便止觀久遠
展轉初文 中間盡是法華方便。「 光照
諸佛四行 即是鹿苑文殊師利三十二方等般若
不得鹿苑文殊 展轉
文中 今日法華故知菩薩 化眾生乃至成道如許
塵界劫數處處成熟 今世猶自未來 遠遠豈非煩惱厚重根性
如來善巧 證結可知

[0857c18] 本來 久遠今世 今昔節節
不異 入理差別

[0857c22] 初文
三藏引證總結文中之中 一味
且如方等般若二乘名為 鹿苑證得彈斥名為 名為諸菩薩
見思無知 無明妙行故此不論通惑名為」。華嚴鹿
顯密可見 鈍根菩薩二乘依次 不論增減可見本位
故云」。引證七寶大車 不同非一

[0858a10] 不見 化儀三教 初文輕慢不止
不了法華聲聞事相 而已不如華嚴》、《般若融通無礙如此 不止彭城寺法師
佛智流動無常不易大經第五:「聲聞弟子 毘伽羅論所謂如來不變
如來無常云何墮落?」:「 如來奴婢使。」 故知事相
不見一代不見般若般若融通法華二乘 至今自得」,已今當
不止謗法罪苦 止觀第四逆流心中得中大乘
初文約法 涅槃釋疑初文菩提穿鑿權實
牢籠故云意氣」。大小故云」。教相故云間入」。故云」。故云精微」。故云
」。法華故云」。 五佛燈明彌勒 」,優劣
高尚故云」。釋疑 法華既已涅槃 ,《涅槃十四:「
不出外用所以 未來所謂值遇 難得諸佛 亦復如是未來世比丘不淨
四眾如來畢竟涅槃讀誦 佛經如是出現 佛法。」
意指大經以為應有 不許 八不如來畢竟涅槃
經部前後 末代比丘破戒 如來無常讀誦失常由此扶律說常戒具
常住 常住 所以法華
命者鄭重殷勤 。《說文:「。」 且如諸法實相
眾生差別乃至因為見稱?「人情太虛世情如來 意氣太虛

[0858c05] 道中 論師大乘始終
分為:「菩薩大乘 大乘如是諸佛世尊 過於相者
依止應知應知因果因果 差別差別戒學心學慧學寂滅十智差別。」
次生第八識 因緣言依真諦 菴摩羅後代
他性 論師依持》,故云」。 「
逗機 因緣展轉
天竺 有所
之中一句而已有所 不同 一句今文不思議因緣」,論文
摩羅因緣偏執南北二道成性 不同不思議
不同逗機不同 一句一句一道, 「不見增減開合
可知教行不同第五 。「生起
諸法一一 亦復如是第七意中真丹」,止觀 可知

[0859a11] 三諦 名義解釋初文 問答
料簡初二料簡勝鬘涅槃楞伽三結初文
三結可知三諦 去取即是來意 五文初文無漏
真諦中點中道故云雙非 雙非。「一如止觀第三及第

[0859a23] 一諦分別 相對一諦一實諦
日月 :「諸比丘白佛世尊譬如醉人 山川城郭宮殿日月星
無常想無我名為 便醉人比丘 醉人文字不知何等 醉人日月迴轉
眾生煩惱無明 無我比丘無明 二諦本日一諦世諦。」
二諦二乘復生 二乘菩薩真諦下文:「 二乘二諦是故大經十二
二諦一實諦文殊即是 虛空佛性差別唯一如來佛性虛空佛言有諦
如是如來虛空佛性 亦復如是一實諦文中
三藏五味 一實初文 華嚴在下大乘
在下故知證道 》,
初文引文 文約文約 地前迴向中道
現前登地已去真實法稱 初地即是文言教門 道義四悉檀登地法名
故知初地十地 證道多用止觀第三權實
。《法華法華經 證道自證名為 自行故云證道
末代雖是 人情
不可說名為通論大小有無 婆沙:「佛經 一諦四諦云何一諦
尊者波奢一諦苦諦第二乃至道諦第二復次一諦滅諦外道種種解脫復次一諦
惡道佛說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世諦苦集第一義諦 四諦正用
苦集第一義諦道諦 世諦第一義諦苦集 空無因緣生第一義世諦
佛說園林第一義諦 世諦佛說道諦 第一義諦四諦
第一義世諦陰界第一義諦 陰界。」小乘開合四諦世諦第一 大乘

[0859c25] 問答 料簡初文 通約一諦
二義不同無二同歸 眾生初中正立 一一不可說不可說
即是初四 初文四教初四 不可說
上下文五味隨便五味 四教料簡中有三重問答
通約 理即一實如何
是故」。大小乘有理是故 三界利鈍十九使
小乘戲論是故實證是故 以此既得大小通論
大小小乘 是故大乘不得 何須是故
小乘大乘何故中道 不須

[0860a23] 開合文中來意 開合六境次第以後向上 十如是故因緣四諦
是故四諦下去展轉以下 即為初文 名為」。「舍利
不須」。 十如故云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性相 體力。「五境云何同異前已
五境十如異義餘下 如是中有 離合前例隨情問答釋疑
四問通經以此義通不同 人名般若種種解脫法身 名字止觀第三如此使
一切佛教異義無不通暢 無礙自在開合初文因緣合十 前來十如
因緣顯然可見 開合開合 思議不思議
初文因緣十如故云」。 因緣合為三道合十如故。「
次後正對 初文 總合以為三道
三道理性三德故云在內 節節四教各各不同界外莫不十二止觀
因緣逆順以前 無明變為三道即是三德」,故云在內
二乘菩薩應從次第何故 種性應須 苦集緣生
十如分界界外生滅 不了名義 大同
煩雜無量界外涅槃涅槃大小故云 般若解脫法身四諦因緣
因緣無生四諦出世

[0860c08] 二諦合於 四諦俗諦是苦集真諦四諦既已
了了可見未了 但是 界內界內二種苦集界內
界內真俗故云 無邊界內四諦 故云不空 苦集乃至可見

[0860c17] 三諦合上二諦三諦離合 二諦既已合上三諦 復合不了
重合 緣中 思議不思議 即是
即是不空 不空中等

[0860c27] 一實五者一實通有 十如十二四諦
二諦三諦 不同

[0861a03] 一實便
開合異義何妨 十如究竟 別異六道未名
通名一實唯一 莫不故且 無明滅不可說中等

[0861a11] 初文不無 二諦二諦
五境

[0861a15] 問答釋疑開權顯實一實何故 不同相間出沒
初文 如來致使
增減同體妙用 施設參差 平等不空
祕藏 可知

[0861a25] 四問通經 可知中意經文而已般若是故中指
十如十二緣中譬喻 虛妄即是無明有無 十一。〈方便品不通
二義四諦既有世間 出世藥草無生 。「無上道道諦,「如來滅諦
二義。「一實諦 。「」,可見



法華玄義釋籤卷第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717 法華玄義釋籤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