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iliṇḍapañha (Questions of Miliṇḍa) 那先比丘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那先比丘經
譯人東晉

[0703c10]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大臣長者人民九十六道者萬餘
人眾多身不得人眾思惟人眾入山其樹有神思念
清淨不遠五百中有象王賢善善惡譬如眾多周匝象王中有
飲水象王不能清水象王
象王不能象王群眾不淨
象王欲棄象王轉行入山象王見佛心大歡喜低頭屈膝作禮一面
眾人象王亦復來到象王說經人中象王佛言象王
相中象王象王開解便彷徉經行取水掃地
象王日朝承事如是便無為泥洹象王不知周旋求索不得啼泣愁憂不樂不敢國中
佛寺山上迦羅中有五百沙門其中阿羅漢道六齋日誦經象王山上象王
六齋日誦經其日象王常行沙門象王誦經象王來到誦經象王
象王聞經承事象王壽終便為人婆羅門不復佛經不見沙門便深山
羅門山上婆羅門道人山上相與往來知識其一厭世縣官憂苦老病死後地獄餓鬼
貧窮是故袈裟沙門度世無為其一欲求國王自在天下人民教令
如是壽終世間作人其一前世宿命欲求國王海邊國王太子父母便其一
前世宿命欲求度世無為泥洹道者天竺罽賓父母便便袈裟俱生所以袈裟俱生宿命所願
象王同日天竺父母便名為那先那先長大十五舅父沙門絕妙世間
無比自知從來飛出無間自在變化天上天下人民蠕動之類心所
預知那先便舅父自說佛道袈裟沙門舅父弟子寧可沙門
宿命作善沙彌那先小沙彌十戒誦經學問思惟經四禪悉知大沙門
山中佛寺名曰禪寺中有五百沙門阿羅漢道中有第一阿羅漢天上天下去來
那先滿二十大沙門大沙門便禪寺五百阿羅漢十五大沙門戒經講堂
那先在其中沙門沙門皆是阿羅漢那先羅漢便譬喻經
中有不好清白那先阿羅漢道那先說經如是便五百沙門作禮
出去那先不宜得度其餘沙門度脫師子中有如是不得道者
入眾那先便那先那先阿羅漢不久愁憂便那先那先
八十中有優婆塞大賢常日弟子那先那先含水優婆塞
優婆塞那先年少端正宿明志說經優婆塞那先便起立作禮
沙門有為說經那先說經我愚那先教令含水不得
如是云何那先優婆塞高才有志說經得道那先便即為說經布施作善奉行
經戒今世安隱後世便生天下生人中明慧富貴不復地獄餓鬼畜生奉行經戒今世後世三惡道
無有優婆塞聞經歡喜那先優婆塞歡喜便深經世間萬物過去無有常在萬物過去世間人
如是世間人我身不得自在泥洹道者泥洹不生不死勤苦消滅
說經優婆塞第一須陀洹那先自得須陀洹優婆塞歡喜便那先那先優婆塞
今日眾人逐出那先不樂會眾比丘僧比丘僧
那先我曹眾人逐出不得譬喻一箭如是逐出那先
得道優婆塞得道逐出那先正使一箭眾人不得不能那先得道絕後
逐出那先默然逐出那先那先便頭面比丘僧作禮便
深山晝夜精進不懈便阿羅漢道飛行他人心所自知前世從來
羅漢便禪寺諸眾比丘僧叩頭悔過諸比丘諸比丘那先作禮便出去那先轉行
郡縣里巷為人說經人為中有受五戒中有須陀洹中有斯陀含道者阿那含道中有沙門
道者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帝釋第七梵天王來到那先作禮頭面那先諸人說經名字四天那先
所行諸天人民鬼神那先無不歡喜那先便天竺寺中前世故知海邊國王
太子少小讀經異道悉知異道經法異道無有勝者壽終國王左右
中道人民難經道者白王學佛道者沙門智慧大王難經北方大秦
國名國中安隱人民四方道行諸城刻鏤宮中婦女處所街市羅列成行
廣大成行馬車男女熾盛門道親戚工師高明人民被服五色婦女
珍寶眾多四方賈客金錢五穀蒲萄不可國王
正法治國高才去來智謀無不通達遊戲
自貢王能九十六不窮人心便豫知
道人沙門難經說道白王沙門大明難經
便即行大王見大相見自來
白王如是乘車五百寺中相見問訊便五百悉皆
妻子剃頭袈裟沙門何等我曹學佛道行今世後世是故
袈裟沙門有人白衣妻子妻子今世後世白衣
妻子今世後世白衣妻子今世後世無故棄妻
袈裟沙門便默然白言沙門大明未及舉手得勝得勝
便默然左右優婆塞優婆塞優婆塞沙門我相
明慧沙門難經說道那先沙門沙門出入沙門使說經那先皆知
十二部經說經種種別異斷句泥洹無有無有得勝江海
九十六四輩弟子智者道教那先來到其所相隨弟子高明那先師子
白王沙門那先智慧深妙不通難經難經
唯然難經第七梵天難經何況人王便那先那先白言大王
那先弟子相隨那先相見那先眾人被服那先自說
所見人眾大多大多自覺恐怖如今那先那先今日不如惶惶不安白王
在外那先何所那先指示歡喜我所那先那先眾人
那先問訊語言便歡喜對坐那先佛經安隱最為大利厭足最為有所最為
泥洹道者最為便那先何等那先父母那先便那先有時父母有時父母為首
有時父母是故世間人那先那先問言那先那先不為
那先鼻口那先那先鼻口不為那先頸項肩臂那先那先不為那先
那先那先不為那先顏色那先那先不為那先苦樂那先那先不為那先善惡那先
那先不為那先身為那先那先不為那先腸胃那先那先不為那先顏色苦樂
身心五事那先那先不為那先假使無顏苦樂善惡身心五事那先那先不為那先
聲響喘息那先那先不為那先何所那先那先何所不為那先
不為那先不為那先不為那先不為那先
不為那先輿輿不為那先不為那先不為那先
一面一面不為那先假令不合不合
不為那先音聲音聲不為那先何所便默然不語那先佛經用作
如是聚頭鼻口頸項肩臂骨肉手足腸胃顏色聲響喘息苦樂善惡名為善哉善哉
難經說道那先使智慧我相不能那先智者何等那先
下語正語不正自知是非智者不用瞋怒智者如是那先何等那先放恣違戾
語者如是智者不用我語我語沙門
弟子優婆塞沙門使者無得恐怖正心開悟那先有所那先便
那先何等那先何等那先思惟沙門
高明有所念日云何明日那先歸於宮中那先今日明日
歸於宮中那先冥王明日那先那先騎馬馬上那先
意念那先那先明日明日白言那先使沙門
那先沙門白王那先沙門()。那先沙門
白王那先沙門那先自在沙門白王那先沙門大數便瞋怒
云何不知不能沙門便慚愧不敢那先便作禮白言
那先那先當令沙門自在那先沙門那先便八十沙門道中
那先昨日無有那先那先何所那先喘息出入那先那先
人氣不復復生不還那先不復
火氣不復地氣不復那先不復何以
喘息之間不能我曹解說那先喘息人心有所者舌有所
疑心心事有所分別空無那先開解便受五戒優婆塞那先便殿
即為那先作禮那先八十沙門飯食那先沙門飯食沙門袈裟那先
袈裟那先那先沙門去留後宮
妓女殿中聽那先難經貴人妓女殿那先說經那先何等
那先何等何等故作沙門那先我曹欲棄世間勤苦後世勤苦是故
我曹沙門我曹沙門今世後世勤苦故作沙門那先是故沙門沙門四輩
何等那先言中負債沙門中有縣官沙門中有貧窮沙門中有欲棄今世後世勤苦故作沙門那先
至心求道故作沙門故作沙門那先我少沙門佛經弟子沙門高明經戒
以是今世後世勤苦故作沙門善哉問言有人死後不復那先言中後世中有不復
後世不復那先恩愛貪欲後世便復生恩愛貪欲後世不復一心念正法後世
不復那先一心念正法智慧餘善事故後世不復一心念正法智慧二事義寧那先各異不同那先牛馬六畜頗有
無有那先牛馬六畜各自不同那先左手右手那先智慧斷絕愛欲譬如
善哉那先何等餘善那先誠信孝順精進一心智慧善事何等誠信那先誠信
佛經比丘僧阿羅漢今世後世孝順父母作善作惡是以
後心便清淨何等一者二者瞋恚睡眠四者五者惡心不定惡意便
清淨那先譬如車馬人從濿過渡清水中水即為便清水
那先人心譬如弟子得度死生道心清淨清水誠信清淨譬如明月善哉善哉問言人精誠信云何那先弟子
相見惡心中有須陀洹中有斯陀含中有阿那含中有阿羅漢中有因相奉行誠信得度
那先譬如山上大雨水下廣大兩邊不知水深不敢遠方深淺自知勢能
便渡過兩邊人眾便隨後弟子如是前人淨心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善心精進所致
佛經誠信自得度世道人制止自知得度世人智慧道德善哉善哉
何等孝順那先孝順三十七品由於孝順何等三十七品那先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
那先何等四意止那先佛說觀止痛痒痛痒觀法
何等四意斷那先佛說分別四事不復四意斷四意斷便自得四神足何等四神足
那先一者二者他人心中四者飛行四神足何等五根那先一者
眼見好色不貪二者耳聞惡罵不貪不貪四者美味
貪著五者不喜堅意五根何等五力那先
五力何等七覺意那先一意覺意二分覺意精進覺意覺意覺意
覺意七覺意何等道行那先一直方便
道行凡是三十七品孝順那先凡人負重有所成立世間五穀樹木仰天那先譬如大城度量基址
那先譬如地平作佛弟子求道先行經戒善因勤苦便愛欲便思念道行
何等愛欲那先一心念愛欲善哉善哉問言何等精進那先精進那先譬如
垣牆亦復精進那先譬如國王有所攻擊不如便得勝
善心消滅惡心譬如增兵得勝善心惡心譬如得勝精進如是那先精進
善道得度世道無有善哉何等善事那先譬如異種連繫不能那先
譬如帑藏金銀珠玉瑠璃珍寶多少道人得道意念三十七品譬如所謂度世道者
有道善惡可行不可分別思惟以後便那先譬如守門者有所有所
有利不利守門者便不敬不利守門者那先
如是不善不當如是那先說經自堅守護愛欲堅守度世
善哉善哉那先何等那先獨有一心第一隨之那先譬如有所一心那先譬如
出行兵馬步兵導引前後經戒餘善隨一譬如那先說經中一學道人眾歸一人身生死過去
下流前後相從無有善哉何等智慧那先智慧善事智慧那先譬如燈火入室便
智慧譬如火光那先譬如利刀智慧截斷譬如利刀那先世間智最為第一智慧
得度生死善哉那先前後說經種種別異一切那先佛經種種一切
那先譬如發行說經種種一切善哉善哉
說經那先善惡貿那先那先
小時哺乳長大小時那先肌骨
初生數歲傍人不能那先人犯有罪寧可無罪
不可那先精神法語不解王因那先那先云何那先小時從小至大
小時一身那先譬如然燈天明然燈那先火光夜半火光火光
火光那先然燈夜半然燈然燈中夜起更那先人精展轉相續譬如一者一者
精神老死精神展轉相續是非精神精神以後精神有所那先譬如化作
醍醐寧可醍醐名作寧可不可那先
醍醐如是精神長至死死受生一身死當一身譬如
善哉善哉那先不復後世自知那先自知那先自知
恩愛無貪無諸是故自知後世不復那先譬如田家耕犁收斂[-+]不復不復[-+]
田家那先田家不復田家不復不復那先得道
如是自知棄捐恩愛苦樂無有貪心是故自知後世不復後世不復那先
那先異同那先智明悉知萬事有所不及
那先有所有所不及何等有所有所不及那先不及智者
見人萬物過去不得自在人心知非成敗問言智慧
所在那先智慧愚癡消滅那先譬如燈火消滅如是智慧消滅
所在那先以後便消滅作者故作那先譬如智者如是有所
便消滅其所有所便何等那先譬如作戒有失水滴
以後救火歸家不復那先道人善心消滅譬如
滅火何等那先一者二者經戒精進四者五者一心念奉行
便智慧便萬物非常便不得自在便空無所有那先譬如醫師病者病人病者
不復那先求道病者愚癡
得道度世度世道人得道那先譬如前行得勝
不復那先五智智人得道得勝惡道善心
人從度世道者常在不滅善哉得道後世不復那先
云何那先心意苦心云何那先所以
身見苦心棄捐無有是故不復假令得道不能泥洹得道恩愛得道假令
得道那先譬如未熟不強那先道者
求生便善哉善哉

那先比丘經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2 No. 1670B 那先比丘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大德提供,CBETA 自行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