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yānasaṅgrahabhāṣya (She Dacheng Lun Shi) 攝大乘論釋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攝大乘論釋卷第四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所知相分第三之一
[0337c24] 論曰。已說所知依。所知相復云何應見。此 略有三種。一依他起相。二遍計所執相。三圓 成實相。
[0337c27] 釋曰。依所知相說如是言。略者要也。
[0337c28] 論曰。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謂阿賴耶識為種 子。虛妄分別所攝諸識。此復云何。謂身。身 者。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識。世識。數
識。處識。言說識。自他差別識。善趣惡趣死生 識。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識彼所受識彼能受 識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此由名言熏習種
子。若自他差別識。此由我見熏習種子。若 善趣惡趣死生識。此由有支熏習種子。由此 諸識。一切界趣雜染所攝。依他起相虛妄分
別皆得顯現。如此諸識。皆是虛妄分別所 攝。唯識為性。是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 依。如是名為依他起相。
[0338a11] 釋曰。虛妄分別所攝諸識者。謂此諸識虛妄 分別以為自性。謂身身者受者識者。身謂眼 等五界。身者謂染污意。能受者。謂意界。彼所
受識者。謂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識者謂六識 界。世識者。謂生死相續不斷性。數識者。謂算 計性。處識者。謂器世間。言說識者。謂見聞覺
知四種言說。如是諸識皆用所知依中所說。 名言熏習差別為因。自他差別識者。謂依止 差別。此用前說。我見熏習差別為因。善趣
惡趣死生識者。謂生死趣種種差別。此由前 說。有支熏習差別種子。由此諸識者。即由 次前所說諸識。一切界趣雜染所攝者。謂墮
三界五趣雜染。是彼自性故名所攝。依他起 相者。謂依他起為體虛妄分別皆得顯現。如 此諸識皆是虛妄分別所攝唯識為性者。謂
此諸識皆是虛妄分別自性故名所攝。是無 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者。謂無所有非真 實義顯現所因。非真實故名無所有。如所執
我。無所有故名非真實義者所取。謂即彼我 實無所有。似我顯現。言所依者。顯現所依。 是所因義。此即名為依他起相。
[0338b03] 論曰。此中何者遍計所執相。謂於無義唯有 識中。似義顯現。
[0338b05] 釋曰。於無義者。謂無所取如實無我。唯有 識中者。謂無實義似義識中。如唯似我顯 現識中。似義顯現者。似所取義相貌顯現。如
實無我。似我顯現。
[0338b09] 論曰。此中何者圓成實相。謂即於彼依他起 相。由似義相永無有性。
[0338b11] 釋曰。於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因中。由實 無有似義相現。永無有性。如似我相雖永 是無。而無我有。
[0338b14] 論曰。此中身身者受者識。應知即是眼等六 內界。彼所受識。應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 受識。應知即是眼等六識界。其餘諸識。應
知是此諸識差別。又此諸識皆唯有識。都無 義故此中以何為喻顯示。應知夢等為喻 顯示。謂如夢中都無其義。獨唯有識雖種 種色聲香味觸舍林地山似義影現。而於此
中都無有義。由此喻顯應隨了知。一切時 處皆唯有識。由此等言。應知。復有幻誑 鹿愛 瞖 眩等喻。若於覺時一切時處皆如
夢等。唯有識者如從夢覺。便覺夢中皆唯 有識。覺時何故不如是轉。真智覺時亦如 是轉。如在夢中此覺不轉。從夢覺時此覺 乃轉。如是未得真智覺時。此覺不轉。得
真智覺此覺乃轉。其有未得真智覺者。於 唯識中云何比知。由教及理應可比知。此 中教者。如十地經薄伽梵說如是三界皆 唯有心。又薄伽梵解深密經亦如是說。謂彼
經中慈氏菩薩問世尊言。諸三摩地所行影 像。彼與此心。當言有異。當言無異。佛告 慈氏。當言無異。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識
故。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世尊。若三摩 地所行影像。即與此心無有異者。云何此 心還取此心。慈氏。無有少法能取少法。然
即此心如是生時。即有如是影像顯現。如 質為緣還見本質。而謂我今見於影像。及 謂離質別有所見影像顯現。此心亦爾。如 是生時。相似有異所見影現。即由此教理
亦顯現。所以者何。於定心中隨所觀見。諸 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無別青瘀等事。但 見自心。由此道理。菩薩於其一切識中。應 可比知皆唯有識無有境界。又於如是
青瘀等中非憶持識見所緣境現前住故。 聞思所成二憶持識。亦以過去為所緣故。 所現影像得成唯識。由此比量。菩薩雖未 得真智覺。於唯識中應可比知。
[0338c21] 釋曰。此唯有識由教顯示。如十地經言。 如是三界皆唯有心故。解深密經中。我說 識所緣唯識所現故者。謂識所緣唯識所現
無別境義。復舉識者。顯我所說定識所行。 唯識所現無別有體。然即此心如是生時 者。謂即由此品類生時。相似有異所見影現
者。謂定所行相似離識。別有所取分明顯 現。又於如是青瘀等中非憶持識見所 緣境現前住故者。謂青瘀等是三摩地所行 影像。非憶持識。由此不即在彼方處。如昔
所受還如是憶。此住現前分明見故。彼憶持 識所見暗昧。此現前住所見分明。若有復謂 如聞思慧。由串習故境雖謝往。纔作意時
如昔而生。此亦爾者聞思兩慧境既謝往。現 無有體。於無體中若更生時。但識影現。似 彼而生故。聞思慧不緣謝往曾所受境。是
故唯識由此彌彰。所取義無理亦成就。
[0339a09] 論曰。如是已說種種諸識。如夢等喻。即於 此中眼識等識可成唯識。眼等諸識既是有 色亦唯有識云何可見。此亦如前由教及 理。
[0339a13] 釋曰。眼識等識皆非有色。可成唯識。眼等 諸識既是有色。云何唯識。此亦如前由教及 理者。此眼等識如前所引。理教顯示亦成 唯識。
[0339a17] 論曰。若此諸識亦體是識。何故乃似色性顯 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與顛倒等諸雜染法 為依處故。若不爾者。於非義中起義顛
倒應不得有。此若無者。煩惱所知二障雜 染應不得有。此若無者。諸清淨法亦應無 有。是故諸識應如是轉。此中有頌。
亂相及亂體 應許為色識
及與非色識 若無餘亦無
[0339a25] 釋曰。一類堅住相續轉者。由相似故名為 一類。多時住故說名堅住。諸有色識。相似 多時相續而轉。顛倒等者。即是等取諸雜染
法與煩惱障及所知障為因性故。為依處 者為彼因性。若彼諸識離如是轉。於非義 中起義心倒應不得有。此若無者。若煩 惱障諸雜染法。若所知障諸雜染法應不得
有。於此頌中顯如是義。亂相亂體如其次 第。許為色識及非色識。此中亂相即是亂因。 色識為體。亂體即是諸無色識。色識亂因若 無有者。非色識果亦應無有。
[0339b07] 論曰。何故身身者受者識。所受識能受識。於 一切身中俱有和合轉。能圓滿生受用所顯 故。何故如說世等諸識差別而轉。無始時來
生死流轉無斷絕故。諸有情界無數量故。 諸器世界無數量故。諸所作事展轉言說無 數量故。各別攝取受用差別無數量故。諸 愛非愛業果異熟受用差別無數量故。所
受死生種種差別無數量故。
[0339b15] 釋曰。為令自身圓滿受用故。身身者受者 三識。一切身中許彼一時俱有和合。一時轉 故說名俱有。所顯故者是彼因性。
[0339b18] 論曰。復次云何安立如是諸識成唯識性。 略由三相。一由唯識無有義故。二由二性 有相有見二識別故。三由種種種種行相而
生起故。所以者何。此一切識無有義故得成 唯識。有相見故得成二種。若眼等識以色 等識為相。以眼識識為見。乃至以身識 識為見若意識以一切眼為最初。法為最
後諸識為相。以意識識為見。由此意識 有分別故。似一切識而生起故。此中有頌。
唯識二種種 觀者意能入
由悟入唯心 彼亦能伏離
[0339b29] 釋曰。此中長行及頌顯示由三種相成立唯 識。於長行中。由唯識者。唯有識故一切 諸識皆唯有識。由所識義無所有故。由二
性者。由於一識安立相見。即此一識一分 成相。第二成見。眼等諸識即於二性安立 種種。謂一識上如其所應。一分變似種種相
生。第二變似種種能取。若就意識。即以一 切眼為最初。法為最後。諸識為相。意識識 為見。由此意識遍分別故。似一切識而生
起故。又於三中唯就意識以為種種。所取 境界不決定故。其餘諸識境界決定。又無分 別。意識分別故唯於此安立第三種種相 見。是故於此意識具足安立唯識。於伽他
中能入唯識者。悟入所取義永無有故。能 入二者悟入此識。有相見故。能入種種者 悟入此識。似種種相而生起故。觀者意者 諸瑜伽師所有意趣。問於何悟入。答由悟
入唯心彼亦能伏離。若能悟入唯有其心都 無有義。是則於彼亦能伏離。既無所取義。 何有能取心。說入二性及入種種。皆為成 立入唯識因。餘義相似。
[0339c21] 論曰。又於此中有一類師。說一意識彼彼 依轉。得彼彼名。如意思業名身語業。
[0339c23] 釋曰。一類菩薩欲令唯有一意識體。彼復 次第安立顯示。如意思業名身語業者。如 一意思於身門轉。得身業名。於語門轉
得語業名。然是意業。意識亦爾。雖復是一。 依眼轉時得眼識名。如是乃至依身轉時 得身識名。非離意識別有餘識。唯除別 有阿賴耶識。
[0340a01] 論曰。又於一切所依轉時。似種種相二影 像轉。謂唯似義影像及分別影像。又一切處 亦似所觸影像而轉。有色界中即此意識依
止身故。如餘色根依止於身。
[0340a05] 釋曰。或有難言。眼等諸根無有分別。是 故意識依彼轉時應無分別。如染污意為 雜染依令雜染轉。此亦應爾。故次解言。又
於一切所依轉時。似種種相二影像轉。謂 唯義影像及分別影像。此中一切所依者。謂 眼等所依。似種種相二影像轉者。謂唯似義
影像及分別影像二句解釋。由此二句說。唯 一識一分唯義影像顯現。第二分別此義相 生。是故前說無有過失。又一切處亦似所 觸影像而生。謂有色處於定位中無五識
時。在色身中內領受起。如餘色根依止於 身者。如餘眼等有色諸根依止於身。由此 諸根依止身故。於自所依能起損益。意識 亦爾。依止身故應知於身能作變異。復有
別義。謂如身根依止於身。若有外緣所觸 現前。身根便似所觸相起。即此起時。於自 依身能作損益。意識亦爾。依止身故似彼 所觸影像生時。於所依身能作損益。
[0340a23] 論曰。此中有頌。
若遠行獨行 無身寐於窟
調此難調心 我說真梵志
[0340a26] 釋曰。彼諸菩薩為成此義。引阿笈摩伽他 為證。若遠行者。能緣一切所緣境故。言獨 行者。無第二故。言無身者。遠離身故。寐
於窟者。於身窟中。而居止故。言調此者。 作自在故。難調心者。性暴惡故。
[0340b02] 論曰。又如經言。如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 受。意為彼依。
[0340b04] 釋曰。復引餘教證成此義。如是五根所行 境界意各能受者。諸根所行名為境界。如是 境界意各能受。悉能分別一切法故。一一各
各能領受故名各能受。意為彼依者。是彼 諸根能生因故。以意散亂彼不生故。
[0340b09] 論曰。又如所說十二處中。說六識身皆名 意處。
[0340b11] 釋曰。復有聖教能證此義。謂六識身皆說 名意。無餘識名。由六識身皆是意處聖所 說故。是故得知唯有意識。
[0340b14] 論曰。若處安立阿賴耶識識為義識。應知 此中餘一切識。是其相識。若意識識及所依 止。是其見識。由彼相識。是此見識生緣相
故。似義現時。能作見識生依止事。如是名 為安立諸識成唯識性。
[0340b19] 釋曰。於阿賴耶識亦得安立相見二識。謂 阿賴耶識以彼意識及所依止為其見識。眼 等諸識為其相識。以一切法皆是識故。由
彼相識者。謂眼等諸識。是此見識生緣相 故者。是見生因由所緣性名見生因。似義 現時能作見識生依止事者。能於彼見故 名見識。即此見識似義現時。彼諸相識與意
見識。能作相續不斷住因。是故說名生依 止事。
[0340b28] 論曰。諸義現前分明顯現而非是有。云何可 知。如世尊言。若諸菩薩成就四法能隨悟 入。一切唯識都無有義。一者成就相違識相
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 所識有差別故。二者成就無所緣識現可得 智。如過去未來夢影緣中有所得故。三者成
就應離功用無顛倒智。如有義中能緣義識。 應無顛倒不由功用。智真實故。四者成就 三種勝智隨轉妙智。何等為三。一得心自 在一切菩薩得靜慮者。隨勝解力諸義顯
現。二得奢摩他修法觀者。纔作意時。諸義 顯現。三已得無分別智者。無分別智現在 前時。一切諸義皆不顯現。由此所說三種勝
智隨轉妙智。及前所說三種因緣。諸義無義 道理成就。
[0340c14] 釋曰。相違識相智者。謂能了知相違者識所 緣義相。無所緣識現可得智者。謂現見有雖 無所緣而識得生。如過去等應離功用無
顛倒智者。謂能了知若如是義。如所顯現 即是實有。離起對治。無顛倒智任運應成。 三種勝智隨轉妙智者。謂能了知三種勝智。
境隨轉義。得心自在者。得心調順有所堪 能。得靜慮者。謂諸聲聞及獨覺等已得靜 慮。隨勝解力諸義顯現者。謂若願樂地成
其水如意則成。火等亦爾。得奢摩他者。得 三摩地修法觀者。於契經等策勤觀察。纔 作意時諸義顯現者。隨於一義如如作意。
如是如是非一品類境相顯現。無分別智現 在前時。一切諸義皆不顯現者。若如顯現 義即如是實有。應不得有無分別智。無分 別智若是實有。決定應許諸義皆無。
[0341a01] 論曰。若依他起自性。實唯有識似義顯現之 所依止。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緣故名依他 起。從自熏習種子所生。依他緣起故名依
他起。生剎那後無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 他起。
[0341a06] 釋曰。實唯有識似義顯現之所依止者。謂實 無義唯有其識。與彼似義顯現為因即此 唯識名依他起。云何成依他起者。問自攝
受。何因緣故名依他起者。問為他說。從自 因生。生已無能暫時安住。名依他起應自 攝受亦為他說。
[0341a12] 論曰。若遍計所執自性依依他起。實無所 有似義顯現。云何成遍計所執。何因緣故 名遍計所執。無量行相。意識遍計顛倒生相
故。名遍計所執。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 可得。是故說名遍計所執。
[0341a17] 釋曰。依依他起者。謂依唯識實無所有 者。實無自體。似義顯現者。唯有似義顯現 可得。云何何故等者。如次前說。無量行相
者所謂一切境界行相意識遍計者。謂即意 識。說名遍計顛倒生相者。謂是能生虛妄 顛倒所緣境相。自相實無者。實無彼體。唯
有遍計所執可得者。唯有亂識所執可得。
[0341a24] 論曰。若圓成實自性。是遍計所執永無有相。 云何成圓成實。何因緣故名圓成實。由無 變異性故名圓成實。又由清淨所緣性故。
一切善法最勝性故。由最勝義名圓成實。
[0341a28] 釋曰。是遍計所執永無有相者。謂遍計所 執自性。無性為性。云何何故等。如前依他 起中已說。由無變異性故者。謂無虛誑性。
如不虛誑性。又由清淨所緣性故。一切善 法最勝性故。由最勝義名圓成實者。謂由 清淨所緣性故。最勝性故名圓成實。
[0341b05] 論曰。復次有能遍計。有所遍計。遍計所執 自性乃成。此中何者能遍計。何者所遍計。何 者遍計所執自性。當知意識是能遍計。有分
別故。所以者何。由此意識用自名言熏習 為種子。及用一切識名言熏習為種子。是 故意識無邊行相分別而轉。普於一切分別
計度故名遍計。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計。又 若由此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遍計。此中 是名遍計所執自性。由此相者是如此義。
復次云何遍計能遍計度。緣何境界。取何相 貌。由何執著。由何起語。由何言說何所 增益。謂緣名為境。於依他起自性中取彼
相貌。由見執著。由尋起語。由見聞等四種 言說而起言說。於無義中增益為有。由此 遍計能遍計度。
[0341b20] 釋曰。復次云何遍計能遍計度者。謂意識名 能遍計。依他起性名所遍計。為欲顯示由 此品類能遍計度故。又說緣名為境等。
於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者。謂即於此 依他起中。由眼等名取彼相貌。由取彼相 能遍計度。由見執著者。如所取相如是執 著。由尋起語者。如所執著由語因尋而
發語言。由見聞等四種言說而起言說者。 如語所說見聞覺知四種言說與餘言說。 於無義中增益為有者。如所言說於無義 中執有義故。
[0341c02] 論曰。復次此三自性為異為不異。應言非 異非不異。謂依他起自性由異門故成依 他起。即此自性由異門故成遍計所執。即
此自性由異門故成圓成實。由何異門此 依他起成依他起。依他熏習種子起故。由何 異門即此自性成遍計所執。由是遍計所緣 相故。又是遍計所遍計故。由何異門即此
自性成圓成實。如所遍計。畢竟不如是有 故。
[0341c11] 釋曰。由是遍計所緣相故者。謂彼意識名為 遍計。此為所取所緣境性。能生遍計。是故 亦名遍計所執。又是遍計所遍計故者。即彼
意識名為遍計。緣彼相貌。為所取境為所 遍計。由此義故。依他起性亦名遍計所執 自性。如所遍計者。如彼意識遍計所執。畢
竟不如是有故者。所遍計上遍計所執畢竟 無故。由此義故即此自性成圓成實。
[0341c19] 論曰。此三自性各有幾種。謂依他起略有二 種。一者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故。二者依他 雜染清淨性不成故。由此二種依他別故名
依他起遍計所執亦有二種。一者自性遍計 執故。二者差別遍計執故。由此故名遍計所 執。圓成實性亦有二種。一者自性圓成實故。
二者清淨圓成實故。由此故成圓成實性。
[0341c26] 釋曰。雜染清淨性不成故者。由即如是依他 起性。若遍計時即成雜染。無分別時即成 清淨。由二分故一性不成。是故說名依他
起性。自性遍計執故者。如於眼等遍計執 為眼等自性。差別遍計執故者。如即於彼 眼等自性遍計執。為常無常等無量差別。自
性圓成實故者。謂有垢真如。清淨圓成實故 者。謂無垢真如。
[0342a05] 論曰。復次遍計有四種。一自性遍計。二差別 遍計。三有覺遍計。四無覺遍計。有覺者謂善 名言。無覺者謂不善名言。如是遍計復有五
種。一依名遍計義自性。謂如是名有如是 義。二依義遍計名自性。謂如是義有如是 名。三依名遍計名自性。謂遍計度未了義 名。四依義遍計義自性。謂遍計度未了名
義。五依二遍計二自性。謂遍計度此名此義。 如是體性。
[0342a14] 釋曰。善名言者。謂解名言。不善名言者。謂 牛羊等。雖有分別。然於文字。不能解了。
[0342a16] 論曰。復次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一根 本分別。謂阿賴耶識。二緣相分別。謂色等識。 三顯相分別。謂眼識等并所依識。四緣相變
異分別謂老等變異。樂受等變異。貪等變異。 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捺落迦等諸趣變異。 及欲界等諸界變異。五顯相變異分別謂即
如前所說變異所有變異。六他引分別謂聞 非正法類。及聞正法類分別。七不如理分別。 謂諸外道聞非正法類分別。八如理分別。謂
正法中聞正法類分別。九執著分別。謂不如 理作意類。薩迦耶見為本六十二見趣相應 分別。十散動分別。謂諸菩薩十種分別。
[0342a28] 釋曰。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者。是總標 舉。後當別釋。根本分別者。謂阿賴耶識是諸 分別根本。自體亦是分別。緣相分別者。謂色
等識為所緣相所起分別。顯相分別者。謂 眼識等并所依識。顯現似彼所緣境相所起 分別有所分別或能分別故。名分別緣相。
變異分別者。謂即緣相所有變異。緣此緣相 變異分別。故名緣相變異分別。謂老等變異 者。身中大種衰朽改易。名老變異分別。此故
說名緣相變異分別。等者。等取病死變異。 樂受等變異亦爾。謂由樂受身體改易。等者。 等取苦及不苦不樂。貪等變異亦爾。等者。
等取瞋癡。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亦爾。謂身 變異為所緣境所起分別。逼害者。謂殺縛等。 時節代謝者。謂寒時等時節改易。捺落迦等
諸趣變異者。等取傍生及餓鬼趣。及欲界等 諸界變異亦爾。等者。等取色無色界。顯相變 異分別者。謂眼識等顯現似彼所緣境相所
有變異。緣此顯相。變異分別。此亦如前所 說老等種種變異。由此亦於老等位中變異 起故。他引分別者。謂由他教所起分別。此
復二種。一聞非正法類。二聞正法類。此復二 種於法分別。謂聞正法類或善或不善。聞非 正法類亦如是釋。不如理分別者。謂諸外道
及彼弟子聞非正法類為因分別。如理分別 者。謂正法中諸佛弟子聞正法類為因分別。 執著分別者。謂不如理作意為因依止我見。
起六十二諸惡見趣相應分別。如經廣說。散 動分別者。謂諸菩薩如後所說十種分別。
[0342b28] 論曰。一無相散動。二有相散動。三增益散動。 四損減散動。五一性散動。六異性散動。七自 性散動。八差別散動。九如名取義散動。十如
義取名散動。為對治此十種散動。一切般若 波羅蜜多中說無分別智。如是所治能治。應 知具攝般若波羅蜜多義。
[0342c05] 釋曰。此中無相散動者。謂此散動即以其無 為所緣相。為對治此散動故。般若波羅蜜 多經言實有菩薩。言實有者。顯示菩薩實
有空體。空即是體故名空體。有相散動者謂 此散動即以其有為所緣相。為對治此散 動故。即彼經言不見有菩薩。此經意說不見
菩薩。以遍計所執及依他起為體。增益散 動者。為對治此散動故。即彼經言色自性 空。由遍計所執色。自性空故。損減散動者。
為對治此散動故。即彼經言不由空故謂 法性色性不空故。一性散動者。為對治此散 動故。即彼經言色空非色。何以故。若依他 起與圓成實是一性者。此依他起應如圓
成實是清淨境。異性散動者。為對治此散 動故。即彼經言色不離空。何以故。此二若 異。法與法性亦應有異。若有異性不應 道理。如無常法與無常性。若取遍計所執
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遍計所執 色無所有。即是空性。此空性即是彼無所有。 非如依他起與圓成實。不可說一。自性散
動者。為對治此散動故。即彼經言。舍利子。 此但有名謂之為色。何以故。色之自性無 所有故。差別散動者。為對治此散動故。即
彼經言。自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生即有染。 滅即有淨。無生滅故無染無淨。如是諸句 有如是義。如名取義散動者。謂如其名於
義散動。為對治此散動故。即彼經言。假立 客名別別於法而起分別。言別別者。謂別 別名。如義取名散動者。如義於名而起散
動。為對治此散動故。即彼經言。假立客名 隨起言說。非義自性有如是名。為對治此 十散動故。說般若波羅蜜多。由此說為因 無分別智生。
[0343a09] 論曰。若由異門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 何三自性不成無差別。若由異門成依他 起。不即由此成遍計所執及圓成實。若由
異門成遍計所執。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 圓成實若由異門成圓成實。不即由此成 依他起及遍計所執。
[0343a15] 釋曰。此義如前道理解釋。
攝大乘論釋卷第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1 冊 No. 1597 攝大乘論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