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dharmaskandhapādaśāstra (Apidamo Fa Yun Zu Lun)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十二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緣起品第二十一之餘
[0509a12] ◎云何名色緣觸?謂眼及色為緣生眼識,三 和合故生觸。此中眼及色,名為色;即彼所生 受想行識,名為名。如是名色為緣生眼觸,是
名名色為緣觸。乃至意及法為緣生意識,三 和合故生觸。此中諸意識所了色,名為色;即 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如是名色為緣生
意觸,是名名色緣觸。復次《教誨頗勒窶那經》 中佛作是說:頗勒窶那!識為食故,後有生起。 此識云何?謂健達縛。廣說乃至與羯剌藍自
體和合。此羯剌藍自體和合,名為色;即彼所 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爾時非理作意俱生名 色為緣,母胎藏中諸觸生起,是名名色緣
觸。復次《教誨莎底經》中佛作是說:三事和合 入母胎藏,廣說乃至此識無間入母胎藏。此 所託胎,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
爾時非理作意俱生名色為緣,母胎藏中諸 觸生起,是名名色緣六處。復有一類,由貪 瞋癡纏縛心故,造身語意三種惡行。此中身
語惡行,名為色;意惡行,名為名。由此惡行名 色為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諸觸生起,是名 名色緣觸。如說地獄,傍生、鬼界應知亦爾。復
有一類,於人趣樂繫心希求,因此希求。造 能感人趣身語意妙行。此中身語妙行,名為 色;意妙行,名為名。由此妙行名色為緣,身壞
命終生於人趣諸觸生起,是名名色緣觸。如 說人趣,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應知 亦爾。復有一類,於梵眾天繫心悕求,因此
悕求勤修加行,離欲惡不善法乃至初靜 慮具足住。於此定中,諸身律儀、語律儀、命 清淨,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由
此為緣,身壞命終生梵眾天眾同分中諸 觸生起,是名名色緣觸。如說梵眾天,梵輔天 乃至非想非非想天,隨其所應當知亦爾。復
次《大因緣經》中尊者慶喜問佛:「諸觸為有緣 不?」佛言:「有緣,此謂名色。廣說乃至若依止此 相施設名身。此相若無,為可施設增語觸
不?」「不也。世尊!」「若依止此相施設色身。此相若 無為,可施設有對觸不?」「不也。世尊!」「若名色身
都無所有,為可施設有諸觸不?」「不也。世尊!」「是 故慶喜!諸觸皆以名色為緣,是名名色緣觸。」 如是諸觸,名色為緣、名色為依、名色為建
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名色 緣觸。
[0509b26] 云何六處緣觸?謂眼及色為緣生眼識,三和 合故生觸,乃至意及法為緣生意識,三和合 故生觸,是名六處緣觸。復次眼及色為緣生
眼識,三和合故生觸。此中眼為內緣,色為外 緣生眼觸。乃至意及法為緣生意識,三和合 故生觸,此中意為內緣,法為外緣生意觸。
是名六處緣觸。復次眼及色為緣生眼識,三 和合故生觸。此中眼觸,以眼色眼識為緣,乃 至意及法為緣生意識,三和合故生觸。此中
意觸,以意法意識為緣,是名六處緣觸。復次 眼及色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生觸。此中眼、 色、眼識皆非是觸,由三和合而有觸生。乃至
意及法為緣生意識,三和合故生觸。此中意、 法、意識皆非是觸,由三和合而有觸生。是名 六處緣觸。如是諸觸,六處為緣、六處為依、六
處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 六處緣觸。
[0509c14] 云何觸緣受?謂眼及色為緣生眼識,三和合 故生觸,觸為緣生受。乃至意及法為緣生意 識,三和合故生觸,觸為緣故生受。是名觸緣
受。復次眼及色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生觸, 或順樂受、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受,順樂 受觸為緣生樂受、順苦受觸為緣生苦受、順
不苦不樂受觸為緣生不苦不樂受。乃至意 及法為緣生意識,三和合故生觸,或順樂受、 或順苦受、或順不苦不樂受,順樂受觸為緣
生樂受、順苦受觸為緣生苦受、順不苦不樂 受觸為緣生不苦不樂受,是名觸緣受。復次 如契經說,尊者慶喜告瞿史羅長者言:眼界、
色界、眼識界,自體各別,順樂受二為緣生眼 識,三和合故生觸,名順樂受觸,此順樂受觸 為緣生樂受。順苦受二為緣生眼識,三和合
故生觸,名順苦受觸,此順苦受觸為緣生苦 受。順不苦不樂受二為緣生眼識,三和合故 生觸,名順不苦不樂受觸,此順不苦不樂受
觸為緣生不苦不樂受。餘五三界,廣說亦爾, 是名觸緣受。復次《大因緣經》中尊者慶喜問 佛:「諸受為有緣不?」佛言:「有緣,此緣謂觸。廣說
乃至若無眼觸,為有眼觸為緣,生內樂受苦 受不苦不樂受不?」「不也。世尊!」「乃至若無意觸, 為有意觸為緣,生內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不?」「不也。世尊!」「若全無觸,為可施設有諸受不?」 「不也。世尊!」「是故慶喜!諸受無不以觸為緣,是 名觸緣受。」如是諸受,觸為緣、觸為依、觸為建
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觸緣受。
[0510a13] 云何受緣愛?謂眼及色為緣生眼識,三和合 故生觸,觸為緣故生受,受為緣故生愛。乃至 意及法為緣生意識,三和合故生觸,觸為緣
故生受,受為緣生愛。是名受緣愛。復次眼 味受為緣故,數復於眼隨順而住。由隨順故, 數復於眼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乃
至意味受為緣故,數復於意隨順而住。由隨 順故,數復於意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 染。是名受緣愛。復次《取蘊經》中佛作是說:苾
芻當知,我於色味已審尋思。諸有於色,或已 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審見審知。彼以 色味受為緣故,數復於色隨順而住。由隨順
故,數復於色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 乃至我於識味以審尋思。諸有於識,或已 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審見審知。彼以識
味,受為緣故,數復於識隨順而住。由隨順 故,數復於識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 是名受緣愛。復次《取蘊經》中世尊又說:苾芻
當知,若諸色中都無味者,有情不應於色起 染。以諸色中非都無味,是故有情於色起染。 彼以色味受為緣故,數復於色隨順而住。由
隨順故,數復於色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 愛染。乃至若諸識中都無味者,有情不應於 識起染。以諸識中非都無味,是故有情於識
起染。彼以識味受為緣故,數復於識隨順而 住。由隨順故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 是名受緣愛。復次《六處經》中佛作是說:苾芻
當知,我於眼味,已審尋思。諸有於眼,或已起 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審見審知。彼以眼 味受為緣故,數復於眼隨順而住。由隨順故,
數復於眼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乃 至我於意味,已審尋思。諸有於意,或已起味、 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審見審知。彼以意味,受
為緣故,數復於意隨順而住。由隨順故,數復 於意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是名受 緣愛。復次《六處經》中世尊又說:苾芻當知,若
諸眼中都無味者,有情不應於眼起染。以諸 眼中非都無味,是故有情於眼起染。彼以眼 味受為緣故,數復於眼隨順而住。由隨順故,
數復於眼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乃 至若諸意中都無味者,有情不應於意起染。 以諸意中非都無味,是故有情於意起味。彼
以意味受為緣故,數復於意隨順而住。由隨 順故,數復於意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 染,是名受緣愛。復次《六處經》中世尊復說:
苾芻當知,我於色味,已審尋思。諸有於色,或 已起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審見審知。彼以 色味受為緣故、數復於色隨順而住。由隨順
故、數復於色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 乃至我於法味,已審尋思。諸有於法,或已起 味、或今起味,我以正慧審見審知。彼以法
味受為緣故,數復於法隨順而住。由隨順故, 數復於法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是 名受緣愛。復次《六處經》中世尊又說:苾芻當
知,若諸色中都無味者,有情不應於色起 染。以諸色中非都無味,是故有情於色起染。 彼以色味受為緣故,數復於色隨順而住。由
隨順故,數復於色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 愛染。乃至若諸法中都無味者,有情不應於 法起染。以諸法中非都無味,是故有情於法
起染。彼以法味受為緣故,數復於法隨順而 住。由隨順故,數復於法起貪等貪,執藏防護 堅著愛染,是名受緣愛。復次佛為大名離呫
毘說:大名當知,若色一向是苦非樂、非樂所 隨、非樂喜受之所纏執,應無有情為求樂故, 於諸色中起貪起染、煩惱纏縛。大名!以色非
一向苦,彼亦是樂、是樂所隨、是樂喜受之所 纏執,故有有情為求樂故,於諸色中起貪 起染、煩惱纏縛。彼以色味受為緣故,數復於
色隨順而住。由隨順故,數復於色起貪等貪, 執藏防護堅著愛染。乃至若識一向是苦非 樂,非樂所隨、非樂喜受之所纏執,應無有情
為求樂故,於諸色中起貪起染、煩惱纏縛。大 名!以識非一向苦,彼亦是樂、是樂所隨、是樂 喜受之所纏執,故有有情為求樂故,於諸識
中起貪起染、煩惱纏縛。彼以識味受為緣 故,數復於識隨順而住。由隨順故,數復於 識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是名受緣
愛。復次《滿月經》中佛作是說:苾芻當知,色為 緣故,起樂生喜,是名色味。彼以色味,受為緣 故,數復於色隨順而住。由隨順故,數復於
色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乃至識為 緣故,起樂生喜,是名識味。彼以識味,受為緣 故,數復於識隨順而住。由隨順故起貪等
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是名受緣愛。復次《大 因緣經》中佛告慶喜:「愛為緣故求,求為緣故 得,得為緣故集,集為緣故著,著為緣故貪,貪
為緣故慳,慳為緣故攝受,攝受為緣故防護, 因防護故,執持刀仗、鬪訟諍競、諂詐虛誑,生 無量種惡不善法。」佛告慶喜:「執持刀仗、鬪訟
諍競、諂詐虛誑,生無量種惡不善法,皆因防 護。防護為緣,有如是事。防護若無,有此事 不?」阿難陀曰:「不也。世尊!」「是故執持刀仗等
事,防護為由緒、防護為因、防護為集、防護 為緣而得生起。如是防護,因於攝受。攝受為 緣,而有防護。攝受若無,有防護不?」「不也。世尊!」
「是故防護,攝受為由緒、攝受為因、攝受為集、 攝受為緣而得生起。廣說乃至如是諸求皆 因於愛,愛為緣故而有諸求。此愛若無,為有
求不?」「不也。世尊!」「是故諸求,愛為由緒、愛為其 因、愛為其集、愛為其緣而得生起。慶喜當 知,愛有二種:一者欲愛;二者有愛。此二種
愛,依受而有。受若無者,二愛亦無,是名受 緣愛。」如是諸愛,受為緣、受為依、受為建 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受緣 愛。
[0511b03] 云何愛緣取?謂彼初生,說名為愛。愛增盛 位,轉名為取。此復如何?謂如有一,於諸欲 境繫心觀察,起欲貪纏。彼從此纏復起餘
纏,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圓滿轉圓滿。前 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轉名為取,是名 愛緣取。復如有一,於諸色境或無色境,繫心
觀察,起色貪纏或無色貪纏。彼從此纏,復起 餘纏,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圓滿轉圓滿。 前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轉名為取,
是名愛緣取。復次《險坑經》中佛作是說:吾為 汝等諸苾芻眾,宣說簡擇諸蘊法要,謂四念 住、四正勝、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
支聖道。如是宣說簡擇諸蘊正法要時,而有 一類懷愚癡者,於我所說不住猛利信愛恭 敬,彼遲證得無上漏盡。復有一類懷聰叡者,
於我所說能住猛利信愛恭敬,彼速證得無 上漏盡。復有一類,於我所說色蘊法中等隨 觀我,此能觀行,以誰為緣、用誰為集、是誰種
類、從誰而生?謂無明觸所生諸受為緣生愛, 此所生行以彼為緣、用彼為集、是彼種類、從 彼而生。此能生愛,以誰為緣、用誰為集、是誰
種類、從誰而生?謂無明觸所生諸受,此所生 愛以受為緣、用受為集、是受種類、從受而 生。此能生受,以誰為緣、用誰為集、是誰種
類、從誰而生?謂無明觸。此所生受,以觸為 緣、用觸為集、是觸種類、從觸而生。此能生 觸,以誰為緣、用誰為集、是誰種類、從誰而
生?謂六處。此所生觸,以六處為緣、用六處 為集、是六處種類、從六處而生。如是六處,無 常有為、是所造作、從眾緣生。如是觸、受、愛、能
觀行,亦無常有為、是所造作、從眾緣生。此等 隨觀色為我者,是有身見現所起纏。彼從此 纏,復起餘纏,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圓滿
轉圓滿。前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轉名 為取,是名愛緣取。有不於色等隨觀我而等 隨觀我,有諸色有不等隨觀我,有諸色而等
隨觀色是我所,有不等隨觀色是我所而等 隨觀我在色中,有不等隨觀我在色中而 等隨觀受想行識為我,有不等隨觀受想 行識為我而等隨觀我有受想行識,有不等
隨觀我有受想行識而等隨觀受想行識是 我所,有不等隨觀受想行識是我所而等隨 觀我在受想行識中,有不等隨觀我在受想 行識中而起疑惑,有不起疑惑而起有見、無
有見,有不起有見、無有見而不離我慢。故由 等隨觀我及我所而起我慢。此我慢行,以誰 為緣、用誰為集、是誰種類、從誰而生?謂無
明觸所生諸受為緣生愛。此所生行,以彼 為緣、用彼為集、是彼種類、從彼而生。廣說乃 至如是六處,無常有為、是所造作、從眾緣
生。如是觸、受、愛、我慢、行,亦無常有為、是所造 作、從眾緣生。如是我慢,是有身見所起慢 纏。彼從此纏,復起餘纏,增上轉增上、猛利
轉猛利、圓滿轉圓滿。前所起纏,說名為愛;後 所起纏,轉名為取,是名愛緣取。復次有執世 間常、或無常、或亦常亦無常、或非常非無常。
執世間有邊、或無邊、或亦有邊亦無邊、或非 有邊非無邊。執命者即身、執命者異身。執如 來死後是有、或非有、或亦有亦非有、或非有
非非有。皆是邊執見現所起纏。彼從此纏, 復起餘纏,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圓滿轉 圓滿。前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轉名
為取,是名愛緣取。復次有執世尊非如來、應、 正等覺乃至非天人師。執佛正法非善說、現 見乃至非智者內證。執佛弟子非具足妙行
乃至非隨法行。或執無苦無集無滅無道。或 執無一切行無常、無一切法無我、無涅槃寂 靜。皆是邪見現所起纏。彼從此纏,復起餘
纏,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圓滿轉圓滿。前 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轉名為取,是 名愛緣取。復次有執世間是常,此實餘迷謬。
或是無常,乃至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此實 餘迷謬。皆是見取現所起纏。彼從此纏,復 起餘纏,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圓滿轉
圓滿。前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轉名為 取,是名愛緣取。復次有起戒取、或起禁取、 或起戒禁取,謂此戒此禁此戒禁,能清淨、
能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超苦樂處。皆 是戒禁取現所起纏。彼從此纏,復起餘纏, 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圓滿轉圓滿。前
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轉名為取,是 名愛緣取。復次有於世尊而起猶預,為是 如來應正等覺、為非如來應正等覺?乃至
為是天人師、為非天人師?於佛正法而起 猶預,為是善說現見、為非善說現見?乃至為 是智者內證、為非智者內證?於佛弟子而起
猶預,為是具足妙行、為非具足妙行?乃至為 是隨法行、為非隨法行?於四聖諦而起猶預, 為是苦、為非苦?乃至為是道、為非道?於三法
印而起猶預,為一切行無常、為非一切行無 常?為一切法無我、為非一切法無我?為涅槃 寂靜、為非涅槃寂靜?此皆是疑現所起纏。彼
從此纏,復起餘纏,增上轉增上、猛利轉猛利、 圓滿轉圓滿。前所起纏,說名為愛;後所起纏, 轉名為取,是名愛緣取。復次一切四取,皆以
愛為緣、用愛為集、是愛種類、從愛而生。何等 四取?一、欲取;二、見取;三、戒禁取;四、我語取。 云何欲取?謂欲界繫,除諸見,餘結縛隨眠隨
煩惱纏,是名欲取。云何見取?謂有身見、邊 執見、邪見、見取。如是四見,是名見取。云 何戒禁取?謂有一類,取戒取禁取戒禁,為能
清淨、能解脫、能出離、能超苦樂至超苦樂處, 是名戒禁取。云何我語取?謂色無色界繫,除 諸見,餘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我語取。復
次《大因緣經》中尊者慶喜問佛:「諸取為有緣 不?」佛言:「有緣,此緣謂愛。廣說乃至若全無 愛,為可施設有諸取不?」「不也。世尊!」「是故慶喜!
諸取皆以愛為其緣,是名愛緣取。」如是諸取, 愛為緣、愛為依、愛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 聚集出現,故名愛緣取。
[0512b26] 云何取緣有?謂取為緣施設多有,謂佛或說 三界五蘊名有,或說能感後有業名有,或說 生分五蘊名有,云何說三界五蘊名有。如說
三有,謂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說能感後有 業名有?如世尊告阿難陀言:若業能感後有 名有。云何說生分五蘊名有?如世尊告頗勒
窶那:識為食故,後有生起。復次《大因緣經》 中尊者慶喜問佛:「諸有為有緣不?」佛言:「有緣, 此緣謂取。廣說乃至若全無取,為可施設有
諸有不?」「不也。世尊!」「是故慶喜!諸有皆以取為 其緣,是名取緣有。」如是諸有,取為緣、取為 依、取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
故名取緣有。
[0512c10] 云何有緣生?謂有一類,由貪瞋癡纏縛心故, 造身語意三種惡行。此三惡行,說名業有。由 此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於彼諸生等生、
趣入出現,蘊得、界得、處得,諸蘊生命根起,說 名生。此生緣有故起,是名有緣生。如說地獄, 傍生、鬼界應知亦爾。復有一類,於人趣樂繫
心希求,彼作是念:「願我當生人趣同分,與諸 人眾同受快樂。」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語 意妙行。此三妙行說名業有。由此因緣,身壞
命終生於人趣眾同分中,於彼諸生等生乃 至命根起,說名生。此生緣有故起,是名有緣 生。如說人趣,四大王眾天乃至他化自在
天應知亦爾。復有一類,於梵眾天繫心希 求,彼作是念:「願我當生梵眾天眾同分中。」因 此希求勤脩加行,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
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於此定中,諸身律 儀、語律儀、命清淨,說名業有。由此因緣,身 壞命終生梵眾天眾同分中,於彼諸生等生
乃至命根起,說名生。此生緣有故起,是名有 緣生。如說梵眾天,梵輔天乃至廣果天應知 亦爾。復有一類,於無想天繫心希求,彼作是
念:「願我當生無想天眾同分中。」因此希求勤 脩加行,思惟諸想是麁苦障,思惟無想是靜 妙離。由此思惟,能滅諸想安住無想。彼諸想
滅住無想時,名無想定。入此定時,諸身律 儀、語律儀、命清淨說名業有。由此因緣, 身壞命終生無想天眾同分中,於彼諸生等
生乃至命根起,說名生。此生緣有故起,是 名有緣生。復有一類,於空無邊處天繫心希 求,彼作是念:「願我當生空無邊處天眾同分
中。」因此希求勤修加行,超諸色想滅有對 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 住。於此定中,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當
思、思性思類、造心意業,說名業有。由此因 緣,身壞命終生空無邊處眾同分中,於彼諸 生等生乃至命根起,說名生。此生緣有故起,
是名有緣生。如說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 想處應知亦爾。復次《大因緣經》中尊者慶喜 問佛:「諸生為有緣不?」佛言:「有緣,此緣謂有。廣
說乃至若無業有,魚鳥蛇蝎、那伽、藥叉、部多、 食香諸天人等、無足二足多足異類,彼彼有 情於彼彼聚生等生等,為得有不?」「不也。世尊!」
「若全無有,為可施設有諸生不?」「不也。世尊!」「是 故慶喜!諸生皆以有為其緣,是名有緣生。」如 是諸生,有為緣、有為依、有為建立故,起等起、
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有緣生。
[0513a27] 云何生緣老死,謂彼彼有情,即於彼彼有情 聚中諸生等生、趣入出現,蘊得、界得、處得,諸 蘊生命根起,說名生。髮落髮白、皮緩面皺、身
曲背僂、喘息逾急、扶杖而行、肢體斑黑、衰 退闇鈍、根熟變壞,諸行故敗朽壞羸損,說名 老。彼彼有情,即於彼彼諸有情聚,移轉壞沒、
退失別離、壽暖識滅、命根不轉、諸蘊破壞、夭 喪殞逝,說名死。如是老死,緣生故起,是名生 緣老死。復次《大因緣經》中尊者慶喜問佛:「老
死為有緣不?」佛言:「有緣,此緣謂生。廣說乃至 若無有生,魚鳥蛇蝎、那伽、藥叉、部多、食香 諸天人等、無足二足多足異類,彼彼有情於
彼彼聚所有老死,為得有不?」「不也。世尊!」「若全 無生,為可施設有老死不?」「不也。世尊!」「是故慶 喜!老死皆以生為其緣,是名生緣老死。」如是
老死,生為緣、生為依、生為建立故,起等起、生 等生、聚集出現,故名生緣老死。
[0513b15] 云何發生愁歎苦憂擾惱?謂有一類,或因父 母兄弟姊妹師友死故、或因親族滅亡都盡、 或因財位一切喪失,便發自身猛利剛獷切心
奪命辛楚苦受。彼於爾時,心熱等熱、內熱遍 熱,便發於愁已愁當愁,心中愁箭,說名愁。 復有一類,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師友死等,便
發自身猛利剛獷切心奪命辛楚苦受。彼於 爾時,心熱等熱、內熱遍熱,便發於愁已愁當 愁,心中愁箭。由此緣故,而傷歎言:「苦哉苦
哉!我父我母廣說乃至我財我位,如何一 旦忽至於此?」其中所有傷怨言詞種種語業, 說名歎。五識相應不平等受,說名苦。意識
相應不平等受,說名憂。諸心擾惱、已擾惱、當 擾惱、擾惱性、擾惱類,說名擾惱。於老死位, 發生如是種種愁歎苦憂擾惱。
[0513c01] 云何如是便集純大苦蘊?謂於如是老死位 中,積集一類大災、大橫具、大過患、眾苦蘊聚。 復次無明苦蘊為緣,起行苦蘊。行苦蘊為緣,
起識苦蘊。識苦蘊為緣,起名色苦蘊。名色苦 蘊為緣,起六處苦蘊。六處苦蘊為緣,起觸苦 蘊。觸苦蘊為緣,起受苦蘊。受苦蘊為緣,起
愛苦蘊。愛苦蘊為緣,起取苦蘊。取苦蘊為緣, 起有苦蘊。有苦蘊為緣,起生苦蘊。生苦蘊為 緣,起老死苦蘊。由老死故,發生種種愁歎苦
憂擾惱苦蘊,故總說言如是便集純大苦蘊。
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卷第十二
法蘊足論後序
沙門靖邁製
[0513c15] 法蘊足論者,蓋阿毘達磨之權輿、一切有部 之洪源也。無上等覺入室之神足摩訶目乾 連之所製矣。鏡六通之妙慧、晣三達之智
明,桴金鼓於大千、聲玉螺於百億,摘藏海 之奇玩、鳩教山之勝珍,欲使天鏡常懸、法 幢永樹,眾邪息蕃蘺之望、諸子騁遊戲之
歡,而為此論也。是以佛泥越後百有餘年,疊 啟五分之殊、解開二九之異,雖各擅連城之 貴、俱稱照乘之珍,唯一切有部卓乎逈秀,
若妙高之處宏海、猶朗月之冠眾星者,豈不 以本弘基永者歟!至如八種揵度鶩徽於發 智之場、五百應真馳譽於廣說之苑,斯皆挹
此涓波、分斯片玉,遂得駕群部而高蹈、接 天衢而布武。是知登崑閬者,必培塿於眾山; 游溟渤者,亦 坳 塘於群澍。諒其然矣!矧乎
順正理以析疑、顯真宗以副惑,莫不鏡此彝 倫、鑒斯洪範,故使耆德婆藪、屈我眾賢,上坐 幽宗見負弘致者也。題稱阿毘達磨者,形二
藏以簡殊也。一切有部者,對十七以標異也。 法蘊足者,顯此論之勝名也。能持自性、軌範 稱法,法有積集崇聚為蘊。此論攸宗法聚
三七,皆與對法為依,故目之為足。三藏玄奘 法師,以 皇唐顯慶四年九月十四日,奉 詔於大慈恩寺弘法苑譯訖。大慈恩寺沙門 釋光筆受,靖邁飾文。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7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