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dharmaskandhapādaśāstra (Apidamo Fa Yun Zu Lun)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六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念住品第九之餘
[0478b24] 云何於此內法住循法觀?若具正勤正知正 念,除世貪憂。內法者,謂自想蘊行蘊,若在現 相續中、已得不失。於此內法循法觀者,謂有
苾芻,於內五蓋法觀察思惟內法諸相,於有 內貪欲蓋如實知我有內貪欲蓋,於無內貪 欲蓋如實知我無內貪欲蓋,復如實知內貪
欲蓋未生者生、已生者斷、斷已於後不復更 生。如是思惟此內法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 毘鉢舍那,是循內法觀,亦名法念住。成就此
觀,現行隨行乃至解行,說名為住。彼觀行 者,能發起勤精進乃至復能於此急疾迅速, 名具正勤。彼觀行者,能起於法簡擇乃至能
圓滿極圓滿,名具正知。彼觀行者,具念隨念 乃至心明記性,名具正念。於諸欲境諸貪等 貪,乃至貪類貪生,總名為貪。順憂受觸所起
心憂不平等憂,慼憂所攝,總名為憂。彼觀 行者脩此觀時,於世所起貪憂二法,能斷能 遍知乃至隱沒除滅,是故說彼除世貪憂。如
說內貪欲蓋,說內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 疑蓋亦爾。復有苾芻,於內六結法觀察思惟 內法諸相,於有內眼結如實知我有內眼結,
於無內眼結如實知我無內眼結,復如實知 此內眼結未生者生、已生者斷、斷已於後不 復更生。如是思惟此內法時,所起於法簡擇
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法觀,亦名法念住。住 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皆如前說。如說 內眼結,說內耳、鼻、舌、身、意結亦爾。復有苾芻,
於內七覺支法觀察思惟內法諸相,於有內 念覺支如實知我有內念覺支,於無內念覺 支如實知我無內念覺支,復如實知內念覺
支未生者生、生已堅住不忘、脩滿倍增廣大 智作證故。如是思惟此內法時,所起於法簡 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法觀,亦名法念
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如說內念覺支,說餘內六覺支等亦爾。復有 苾芻,於所說內想蘊行蘊,觀察思惟多諸過
患,謂此法者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 如是思惟法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 鉢舍那,是循內法觀,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
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云何於彼外 法住循法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外法者,謂自想蘊行蘊,若在現相續中、未得
已失,及他有情想蘊行蘊。於彼外法循法觀 者,謂有苾芻,於他五蓋法觀察思惟外法諸 相,於有外貪欲蓋如實知彼有外貪欲蓋,於
無外貪欲蓋如實知彼無外貪欲蓋,復如實 知外貪欲蓋未生者生、已生者斷、斷已於後 不復更生。如是思惟此外法時,所起於法簡
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法觀,亦名法念 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如說外貪欲蓋,說餘外四蓋亦爾。復有苾芻,
於他六結法觀察思惟外法諸相,於有外眼 結如實知彼有外眼結,於無外眼結如實知 彼無外眼結,復如實知彼外眼結未生者生、
已生者斷、斷已於後不復更生。如是思惟彼 外法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 外法觀,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
世貪憂,亦如前說。如說外眼結,說餘外五結 亦爾。復有苾芻,於他七覺支法觀察思惟外 法諸相,於有外念覺支如實知彼有外念覺
支,於無外念覺支如實知彼無外念覺支,復 如實知外念覺支未生者生、生已堅住,廣說 乃至智作證故。如是思惟彼外法時,所起於
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法觀,亦名法 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 說。如說外念覺支,說餘外六覺支等亦爾。復
有苾芻,於所說外想蘊行蘊,觀察思惟多諸 過患,謂彼法者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 法。如是思惟法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
毘鉢舍那,是循外法觀,亦名法念住。住具正 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云何於內 外法住循法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
憂。內法者,謂自想蘊行蘊,若在現相續中、已 得不失。外法者,謂自想蘊行蘊,若在現相續 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想蘊行蘊。合此二種,
名內外法。於內外法循法觀者,謂有苾芻,合 前自他想蘊行蘊總為一聚,觀察思惟自他 法相,謂前所說內外五蓋、六結、七覺支等,此
彼有無、未生生、斷不復生相。如是思惟內外 法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 外法觀,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
世貪憂,亦如前說。復有苾芻,合前自他想蘊 行蘊總為一聚,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此彼 法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
法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 循內外法觀,亦名法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 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聖諦品第十
[0479b25] 一時薄伽梵住婆羅痆斯仙人論處施鹿林 中。爾時世尊告苾芻眾:「此苦聖諦。若於如是 未曾聞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眼智明覺。此
苦集聖諦,若於如是未曾聞法如理思惟,定 能發生眼智明覺。此苦滅聖諦,若於如是未 曾聞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眼智明覺。此趣
苦滅道聖諦,若於如是未曾聞法如理思 惟,定能發生眼智明覺。復次苾芻!此苦聖 諦以通慧應遍知,若於如是未曾聞法如理
思惟,定能發生眼智明覺。此苦集聖諦以通 慧應永斷,若於如是未曾聞法如理思惟,定 能發生眼智明覺。此苦滅聖諦以通慧應作
證,若於如是未曾聞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 眼智明覺。此趣苦滅道聖諦以通慧應脩習, 若於如是未曾聞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眼
智明覺。復次苾芻!此苦聖諦我通慧已遍知, 若於如是未曾聞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眼 智明覺。此苦集聖諦我通慧已永斷,若於如
是未曾聞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眼智明覺。 此苦滅聖諦我通慧已作證,若於如是未曾 聞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眼智明覺。此趣苦
滅道聖諦我通慧已脩習,若於如是未曾聞 法如理思惟,定能發生眼智明覺。苾芻當知, 我於如是四聖諦中,若未三轉十二行相,謂
未發生眼智明覺,未能於此天人世間魔梵 沙門婆羅門等解脫出離,未除顛倒多住心 故,亦未如實能自稱言我證無上正等菩提。
我於如是四聖諦中,若已三轉十二行相,謂 已發生眼智明覺,便能於此天人世間魔梵 沙門婆羅門等解脫出離,已除顛倒多住心
故。亦已如實能自稱言我證無上正等菩提。」 說此法時,具壽憍陳那及八萬天子,遠塵離 垢,於諸法中生淨法眼。爾時佛告憍陳那言:
「於所說法,汝已解耶?」憍陳那言:「我今已解。」第 二第三亦復如是。以憍陳那先解法故,世共 號彼為阿若多。地神藥叉聞是語已,歡喜
踊躍高聲唱言:「佛今於此婆羅痆斯仙人論 處施鹿林中,憐愍世間諸眾生故,欲令獲得 利樂事故,三轉法輪,其輪具足十二相行。世
間沙門及婆羅門天魔梵等,皆無有能如 法轉者。由佛轉此無上法輪,憍陳那等已見 聖諦。從今天眾漸當增益,阿素洛眾漸當損
減。因斯展轉諸天及人,皆獲殊勝利益安樂。」 空行藥叉聞是聲已,歡喜傳告四大王天。彼 復舉聲展轉相告,經須臾頃聲至梵天。時大
梵王聞已歡喜,慶佛為轉無上法輪利樂無 邊諸有情故。此中宣說轉法輪事,是故名曰 轉法輪經。時五苾芻、八萬天子聞經歡喜,信 受奉行。
[0480a16] 云何苦聖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 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說一切五取蘊苦。 云何生苦?生謂彼彼諸有情類。即於彼彼有
情聚中,諸生等生、趣入、出現、蘊得、界得、處得, 諸蘊生命根起,總名為生。何因緣故說生為 苦?有情生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故,領納
攝受種種心苦事故,領納攝受種種身心苦 事故,領納攝受種種身熱惱事故,領納攝受 種種心熱惱事故,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熱惱
事故,領納攝受種種身燒然事故,領納攝受 種種心燒然事故,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 事故,說生為苦。復次生時受二種苦:一者苦 苦;二者行苦,故名生苦。
[0480a28] 云何老苦?老謂老 時,髮落髮白、皮緩面皺、身曲背僂、喘息逾 急、扶杖而行、支體斑黑、衰退暗鈍、根熟變壞、
諸行故敗、朽壞羸損,總名為老。何因緣故 說老為苦?有情老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 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
說老為苦。復次老時受三種苦:一者苦苦; 二者行苦;三者壞苦,故名老苦。
[0480b06] 云何病苦?病 謂頭痛、眼痛耳痛、鼻痛舌痛、面痛脣痛、齒痛 齶痛、喉痛心痛、風病嗽病、氣病噫病、癩病痔 病、痢病 痳
病、寒病熱病、瘨病癎病、歐逆瘡 腫、癬疥 膇 癭、 [病-丙+帶] 下漏泄、痃癖枯痟,及餘種 種依身心起身心疹疾,總名為病。何因緣故
說病為苦?有情病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 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 說病為苦。 復次病時受二種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故 名病苦。
[0480b16] 云何死苦?死謂彼彼諸有情類,即從 彼彼諸有情聚移轉壞沒、退失別離、壽煖識 滅、命根不轉、諸蘊破壞、夭喪殉逝,總名為
死。何因緣故說死為苦。有情死時,領納攝 受種種身苦事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種種 身心燒然事故,說死為苦。復次死時受三種
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者壞苦,故名死 苦。
[0480b23] 云何怨憎會苦?怨憎會,謂諸有情等不 可愛、不可樂、不可憙、不可意,而與彼俱、一 處為伴,不別不異、不離不散、聚集和合,總名
怨憎會。何因緣故說怨憎會為苦?謂諸有情 怨憎會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故,廣說乃 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說彼為苦。
復次怨憎會時受二種苦:一者苦苦;二者行 苦,故名怨憎會苦。
[0480c01] 云何愛別離苦?愛別離,謂 諸有情等可愛可樂、可憙可意,不與彼俱、不 同一處、不為伴侶、別異離散、不聚集、不和
合,總名愛別離。何因緣故說愛別離為苦? 謂諸有情愛別離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 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
說彼為苦。復次愛別離時受三種苦:一者苦 苦;二者行苦;三者壞苦,故名愛別離苦。
[0480c08] 云 何求不得苦?求不得,謂悕求可意色聲香味 觸、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諸資身具,不得不獲、 不會不遇、不成就、不和合,總名求不得。何因
緣故說求不得為苦?謂諸有情求不得時,領 納攝受種種身苦事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 種種身心燒然事故,說彼為苦。復次求不得
時受二種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故名求 不得苦。
[0480c16] 云何略說一切五取蘊苦?五取蘊,謂 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總名五取蘊。何因緣 故略說一切五取蘊為苦?謂五取蘊,無常轉
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 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有增有減、暫住速 滅、本無而有、有已還無。由此因緣,略說一
切五取蘊為苦。如說取蘊皆性是苦,不安隱 故、違聖心故。如是諸苦名苦諦者,謂此名無 常真實是無常,此名為苦真實是苦,若佛出
世若不出世,如是苦法法住法界。一切如 來自然通達,等覺宣說施設建立,分別開 示令其顯了,謂此是無常、此是苦、此是無
常性、此是苦性、是真是實、是諦是如,非妄非 虛、非倒非異,故名苦諦。名聖諦者,聖謂諸 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諦,謂彼於此知見解
了正覺為諦。由是因緣,名苦聖諦。復次苦 聖諦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說謂苦聖諦,過 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設如是名故。
[0481a05] 云何苦集聖諦?謂所有諸愛、後有愛、憙俱行 愛,彼彼憙愛,如是略說苦集聖諦。若廣說者, 則二愛、三愛,復有三愛四愛五愛六愛,及一
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結縛隨眠隨煩 惱纏等,皆名苦集聖諦。何因緣故所有諸愛、 後有愛、憙俱行愛,彼彼憙愛皆名苦集聖諦?
謂此四愛,皆是過去未來現在苦因根本、道 路緣起,廣說乃至此身壞後,由此為因苦果 生起,故說此名苦集聖諦。何因緣故二愛三
愛,復有三愛四愛五愛六愛,及一切不善法、 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等, 皆名苦集聖諦?謂此諸法,皆是過去未來現
在苦因根本、道路緣起,廣說乃至此身壞後 由此為因苦果生起。如說愛等,皆是苦因、能 為根本,引眾苦故。如是愛等名集諦者,謂此
名愛等真實是愛等,此名為集真實是集,若 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集法法住法界,一切 如來自然通達,等覺宣說施設建立,分別開
示令其顯了,謂此是愛等、此是集、此是愛 等性、此是集性,是真是實、是諦是如,非妄非 虛、非倒非異,故名集諦。名聖諦者,聖謂諸
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諦,謂彼於此知見解 了正覺為諦。由是因緣,名苦集聖諦。復次 苦集聖諦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說謂苦集聖
諦,過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設如是名故。
[0481b01] 云何苦滅聖諦?謂即諸愛、後有愛、憙俱行愛, 彼彼憙愛無餘永斷、棄捨變吐、盡離染滅、寂 靜隱沒,如是略說苦滅聖諦。若廣說者,則二
愛三愛,復有三愛四愛五愛六愛,及一切不 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 纏等,無餘永斷、棄捨變吐、盡離染滅、寂靜隱
沒,皆名苦滅聖諦。何因緣故即諸愛、後有愛、 憙俱行愛,彼彼憙愛無餘永斷、棄捨變吐、盡 離染滅、寂靜隱沒,皆名苦滅聖諦?謂此四愛,
若未斷、未遍知、未滅未吐,後有苦果相續 生起;若已斷、已遍知、已滅已吐,後有苦果 不復生起。故此永斷等,名苦滅聖諦。何因緣
故即二愛三愛,復有三愛四愛五愛六愛,及 一切不善法、一切有漏善法、一切結縛隨眠 隨煩惱纏等,無餘永斷、棄捨變吐、盡離染滅、
寂靜隱沒,皆名苦滅聖諦?謂此諸法,若未斷、 未遍知、未滅未吐,後有苦果相續生起;若已 斷、已遍知、已滅已吐,後有苦果不復生起。故
此永斷等,名苦滅聖諦。即此苦滅聖諦,亦名 室宅、亦名洲渚、亦名救護、亦名歸依、亦名應 趣、亦名無憂、亦名無病、亦名不死、亦名無
熾然、亦名無熱惱、亦名安隱、亦名清涼、亦 名寂靜、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安樂、亦名 不動、亦名涅槃。如說涅槃是真苦滅,是諸沙
門究竟果故。如是斷等名滅諦者,謂此名涅 槃真實是涅槃,此名為滅真實是滅,若佛出 世若不出世,如是滅法法住法界,一切如
來自然通達,等覺宣說施設建立,分別開 示令其顯了,謂此是涅槃、此是滅、此是涅 槃性、此是滅性,是真是實、是諦是如,非妄非
虛、非倒非異,故名滅諦。名聖諦者,聖謂諸 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諦,謂彼於此知見解了 正覺為諦。由是因緣,名苦滅聖諦。復次苦滅
聖諦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說謂苦滅聖諦,過 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設如是名故。
[0481c07] 云何趣苦滅道聖諦?謂若道若聖行,於過去 未來現在,苦能永斷,能棄捨,能變吐,能盡, 能離染,能滅,能寂靜,能隱沒。此復是何?謂八
支聖道則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 勤、正念、正定。云何正見?謂聖弟子,於苦思惟 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
無漏作意相應,所有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 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 明慧行、毘鉢舍那,是名正見。云何正思惟?謂
聖弟子,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 作意相應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尋求、等 尋求、近尋求,推覓、等推覓、近推覓,令心於
法麁動而轉,是名正思惟。云何正語?謂聖弟 子,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 相應思擇力故,除趣邪命語四惡行,於餘語
惡行所得無漏遠離、勝遠離、近遠離、極遠 離、寂靜律儀、無作無造,棄捨防護、船筏橋 梁、堤塘牆塹,於所制約不踰不踰性、不越
不越性無表語業,是名正語。云何正業?謂聖 弟子,於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 意相應思擇力故,除趣邪命身三惡行,於餘
身惡行所得無漏遠離乃至無表身業,是名 正業。云何正命?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乃 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思擇力故,於
趣邪命身語惡行所得無漏遠離乃至身語 無表業,是名正命。云何正勤?謂聖弟子、於苦 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
有勤精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是 名正勤。云何正念?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乃 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念、隨念、
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 明記性,是名正念。云何正定?謂聖弟子,於 苦思惟苦乃至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
所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止 等持、心一境性,是名正定。如是所說八支聖 道及餘無漏行,名趣苦滅道。如說聖行是真
實道,究竟離苦趣涅槃,故如是聖行名道諦 者,謂此名聖行真實是聖行,此名為道真實 是道,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道法法住法
界,一切如來自然通達,等覺宣說施設建 立,分別開示令其顯了,謂此是聖行、此是 道、此是聖行性、此是道性,是真是實、是諦
是如,非妄非虛、非倒非異,故名道諦。名聖諦 者,聖謂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諦,謂彼於此 知見解了正覺為諦。由是因緣,名趣苦滅道
聖諦。復次趣苦滅道聖諦者,是假建立名想 言說謂趣苦滅道聖諦,過殑伽沙佛及弟子 皆共施設如是名故。
靜慮品第十一之一
[0482a27]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有四天道,令諸有情未 淨者淨、淨者鮮白。何等為四?謂有一類離欲
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 住,是名第一天道。復有一類,尋伺寂靜,內 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
靜慮具足住,是名第二天道。復有一類,離喜 住捨,正念正知,身受樂聖說應捨,第三靜慮 具足住,是名第三天道。復有一類,斷樂斷苦,
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四靜慮 具足住,是名第四天道。如是四種,皆令有情 未淨者淨、淨者鮮白。」
[0482b10] 離欲惡不善法者,云何欲?謂貪亦名欲、欲界 亦名欲、五妙欲境亦名欲。今此義中意說五 妙欲境名欲。所以者何?以五妙欲極可愛故、
極可醉故、極可欲故、極可樂故、極可貪故、極 可求故、極可悶故、極可縛故、極可希故、極可 繫故,此中名欲。然五妙欲非真欲體,真欲體
者是緣彼貪。如世尊說:
「世諸妙境非真欲, 真欲謂人分別貪;
妙境如本住世間, 智者於中已除欲。」
[0482b19] 此頌意言,可愛妙色聲香味觸非真欲體。真 欲體者,謂緣彼生分別貪著。欲境如本,智者 於中,名離欲故。尊者舍利子有時為人說如
是頌。爾時有一邪命外道不遠而住,以頌難 詰舍利子言:
「若世妙境非真欲, 真欲謂人分別貪;
苾芻應名受欲人, 起惡分別尋思故。」
[0482b26] 時舍利子報外道言:「起惡尋思,實名受欲。非 諸苾芻於世妙境皆起不善分別尋思故,汝 不應作斯難詰。」以頌反詰彼外道言:
「若世妙境是真欲, 說欲非人分別貪;
汝師應名受欲人, 恒觀可意妙色故。」
[0482c02] 時彼外道默不能答,彼師實觀可愛色故。 由此知欲是貪非境。爾時有一汲水女人,聞 上伽他便說頌曰:
「欲我知汝本, 汝從分別生;
我更不分別, 汝復從誰起?」
[0482c07] 時復有一遏吒羅種,聞上伽他亦說頌曰:
「牟尼安隱眠, 遇惡無愁惱;
心樂靜慮者, 不遊戲諸欲。」
[0482c10] 此頌意言,可愛妙境皆非真欲,於彼所起 分別貪愛乃是真欲。是故此中應作四句。一、 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離非心。謂如
有一剃除鬚髮、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參法 侶,心猶顧戀所受諸欲,數復發起猛利貪 愛。彼身出家,心猶未出,是名於欲身離非心。
二、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心離非身。謂 如有一,雖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臥具、香 鬘瓔珞衣服飲食、受畜種種金銀珍寶驅、役奴
婢僮僕作使,或時發起打罵等業。而於諸欲 不生耽染,不數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在家,其 心已出,是名於欲心離非身。三、有一類補特
伽羅,於諸欲境身心俱離。謂如有一剃除鬚 髮、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參法侶,於諸欲境 心無顧戀,不數發起緣彼貪愛,失念暫起深
生悔愧。彼身出家,其心亦出,是名於欲身心 俱離。四、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心俱 不離。謂如有一畜妻養子,受用上妙田宅臥
具、香鬘瓔珞衣服飲食、受畜種種金銀珍寶、驅 役奴婢僮僕作使,發起種種打罵等業,復於 諸欲深生耽染,數數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心
二種俱不出家,是名於欲身心俱不離。云何 離欲?謂於諸欲,遠離、極遠離、空、不可得,故名 離欲。云何惡不善法?謂五蓋,即貪欲蓋、瞋恚
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云何貪 欲蓋?謂於諸欲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 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悕求、耽湎苦
集,貪類貪生,總名貪欲。如是貪欲,覆心蔽 心、障心纏心、隱心映心、裏心蓋心,故名為 蓋。蓋即貪欲,故名貪欲蓋。云何瞋恚蓋?謂
於有情欲為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已瞋 恚、當瞋恚、現瞋恚,樂為過患、極為過患、意 極憤恚,於諸有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已
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患,總名瞋恚。如 是瞋恚,覆心蔽心乃至裏心蓋心,故名為蓋。 蓋即瞋恚,故名瞋恚蓋。云何惛沈睡眠蓋?謂
身重性、心重性、身無堪任性、心無堪任性、身 惛沈性、心惛沈性、 [夢-夕+登] 瞢憒悶,總名惛沈。染 污心品所有眠夢,不能任持、心昧略性,總名
睡眠。如是所說惛沈睡眠,覆心蔽心乃至裏 心蓋心,故名為蓋。蓋即惛沈睡眠,故名惛沈 睡眠蓋。云何掉舉惡作蓋?謂心不寂靜、掉舉
等掉舉、心掉舉性,總名掉舉。染污心品所有 心變心懊心悔、我惡作惡作性,總名惡作。如 是所說掉舉惡作,覆心蔽心乃至裏心蓋心,
總名為蓋。蓋即掉舉惡作故,名掉舉惡作 蓋。云何疑蓋?謂於佛法僧及苦集滅道,生起 疑惑,二分二路、猶豫疑箭、不決定、不究竟、
不審決、非已一趣、非當一趣、非現一趣,總說 為疑。如是疑性,覆心蔽心乃至裏心蓋心,故 名為蓋。蓋即是疑,故名疑蓋。云何離惡不
善法?謂於如是惡不善法,遠離、極遠離、空、不 可得,故名離惡不善法。
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卷第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37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