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7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論釋夢中不證品第六十 一之餘 (卷七十七)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0598c24] ◎【經】
[0598c24]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般若 波羅蜜相?」
[0598c25] 佛告須菩提:「如虛空相是般若波 羅蜜相。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無所有相。」
[0598c26] 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因緣,如般若波羅 蜜相,諸法相亦如是耶?」
[0598c29]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般若波羅蜜相, 諸法相亦如是。何以故?須菩提!一切法離 相、空相。以是因緣故,須菩提!如般若波羅
蜜相,諸法相亦如是,所謂離相、空相故。」
[0599a03] 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一切法離,一切 法一切法空,云何知眾生若垢、若淨?世 尊!離相法無垢、無淨,空相法無垢、無淨;離
相、空相法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離 相、空相無法可得。世尊!離相中,空相中,無 有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世尊!我 云何當知佛所說義?」
[0599a10]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 何?是眾生長夜行我、我所心不?」
[0599a11] 「如是!世尊! 眾生長夜行我、我所心。」
[0599a12] 「於汝意云何?是我、 我所心離相不?空相不?」
[0599a13] 須菩提言:「世尊!我、我 所心離相、空相。」
[0599a14] 「於汝意云何?以此我、我所心, 眾生往來生死中不?」
[0599a15] 「如是!世尊!以此我、我 所心,眾生往來生死中。」
[0599a16] 「如是!須菩提!眾生 往來生死中故,知有垢惱。須菩提!若眾生無 我我所心、無著心,是眾生不復往來生死中;
若不往來生死中,則無垢惱。如是,須菩提!眾 生有淨。」
[0599a20]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 如是行,為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識,為不行四 念處乃至八聖道分,為不行內空乃至無法
有法空,為不行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何以 故?是法不可得,亦無行者,亦無行處,亦無行 法。世尊!菩薩摩訶薩如是行,一切世間諸
天、人、阿修羅不能降伏。是菩薩摩訶薩,一切 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何以故?所住處無能 及故,所謂菩薩位。世尊!是菩薩摩訶薩行 應薩婆若心,無能及者!」
[0599a29]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如是行,疾近薩婆若。須菩提!於汝意云何? 若閻浮提眾生盡得人身,得人身已,皆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盡 其形壽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持是善根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以是因緣得福 多不?」
[0599b06]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0599b06] 佛言:「不如是善 男子、善女人於大眾中說是般若波羅蜜,出示、 分別,照明、開演,亦應般若波羅蜜行正憶念,
其福多。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亦如是。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閻浮提中眾生一時皆 得人身,得人身已,若善男子、善女人教行
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教令得須 陀洹道乃至阿羅漢、辟支佛道,教令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持是善根迴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善男 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0599b16]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0599b17]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甚深般若 波羅蜜為眾生說,出示、分別,照明、開演,亦不 離薩婆若,得福多。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如
是。是菩薩摩訶薩不遠離應薩婆若心,則到 一切福田邊。何以故?除諸佛,無有餘法如 菩薩摩訶薩勢力。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於一切眾生中起大慈心;見 諸眾生趣死地故,而起大悲;行是道時歡悅 而生大喜;不與想俱,便得大捨。須菩提!是
為菩薩摩訶薩大智光明。大智明者,所謂 六波羅蜜。須菩提!是諸善男子雖未作佛, 能為一切眾生作大福田,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亦不轉;所受供養,衣服、飲食、臥具、床 敷、疾藥、資生所須,行應般若波羅蜜,念能 畢報施主之恩,疾近薩婆若。以是故,須菩
提!若菩薩摩訶薩欲不虛食國中施,欲示眾 生三乘道,欲為眾生作大明,欲拔出三界牢 獄,欲與一切眾生眼,應常行般若波羅蜜。
行般若波羅蜜時,若欲有說,但說般若波羅 蜜;說般若波羅蜜已,常憶念般若波羅蜜; 常憶念般若波羅蜜已,常行般若波羅蜜,不
令餘念得生,晝夜勤行般若波羅蜜相應念, 不息不休。須菩提!譬如士夫未曾得摩尼 珠,後時得,得已,大歡喜踊躍;後復失之,便大
憂愁,常憶念是摩尼珠,作是念:『我奈何忽 亡失此大寶!』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如是, 常憶念般若波羅蜜,不離薩婆若心。」
[0599c14] 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一切念性自離、一切念性自 空,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離應 薩婆若念?是遠離空法中無菩薩,亦無念、無
應薩婆若。」
[0599c18]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如是 知一切法性自離、一切法性自空,非聲聞、辟 支佛作,亦非佛作;諸法相常住、法相、法住、法
位、如、實際,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離薩 婆若念。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性自離、性自 空,不增不減故。」
[0599c2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般若 波羅蜜性自離、性自空,云何菩薩摩訶薩與 般若波羅蜜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99c25] 佛 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與般若波羅蜜等,不 增不減。何以故?如、法性、實際不增不減故。 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非一非異故。若菩
薩聞如是般若波羅蜜相,不驚、不沒、不畏 不怖、不疑。須菩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必住阿鞞 跋致地中。」
[0600a0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 蜜空、無所有、不堅固,是行般若波羅蜜不?」
[0600a04] 「不 也!須菩提!」
[0600a05] 「世尊!離空,更有法行般若波羅蜜 不?」
[0600a06] 「不也!須菩提!」
[0600a06]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行般若 波羅蜜不?」
[0600a07] 「不也!須菩提!」
[0600a07] 「世尊!離般若波羅 蜜,行般若波羅蜜不?」
[0600a08] 「不也!須菩提!」
[0600a08] 「世尊!色 是行般若波羅蜜不?」
[0600a09] 「不也!須菩提!」
[0600a09] 「世尊!受、想、 行、識是行般若波羅蜜不?」
[0600a10] 「不也!須菩提!」
[0600a10] 「世尊! 六波羅蜜是行般若波羅蜜不?」
[0600a11] 「不也!須菩提!」
[0600a12] 「世尊!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行般若波 羅蜜不?」
[0600a13] 「不也!須菩提!」
[0600a13] 「世尊!色空相、虛誑不實、 無所有、不堅固相,色如相、法相、法住、法位、實 際,是行般若波羅蜜不?」
[0600a15] 「不也!須菩提!」
[0600a15] 「世尊! 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不共法空相、虛誑不實、 無所有、不堅固相、如、法相、法住、法位、實際是 行般若波羅蜜不?」
[0600a18] 「不也!須菩提!」
[0600a18] 「世尊!若是諸 法皆不行般若波羅蜜,云何行名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0600a20]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 何?汝見有法行般若波羅蜜者不?」
[0600a21] 「不也!世 尊!」
[0600a22] 「須菩提!汝見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可 行處不?」
[0600a23] 「不也!世尊!」
[0600a23] 「須菩提!汝所不見法,是法 可得不?」
[0600a24] 「不也!世尊!」
[0600a24] 「須菩提!若法不可得,是 法當生不?」
[0600a25] 「不也!世尊!」
[0600a25] 「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 薩無生法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是忍,得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須菩提!是名諸佛
無所畏、無礙智。菩薩摩訶薩行是法忍,勤精 進,若不得大智、一切種智,所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智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是菩薩摩
訶薩得無生法忍故,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不減不退。」
[0600b0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法無 生相,此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不?」
[0600b04] 「不 也!須菩提!」
[0600b05] 「世尊!諸法生相,此中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不?」
[0600b06] 「不也!須菩提!」
[0600b06] 「世尊!諸法非 生非不生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不?」
[0600b08] 「不也!須菩提!」
[0600b08]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云何知 諸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600b09] 佛告須菩 提:「汝見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不?」
[0600b11] 「不也!世尊!我不見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記,我亦不見法有得者、得處。」
[0600b12] 佛言:「如是! 如是!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 得時,不作是念:『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用是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何以故?諸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無諸憶想分別。所以
者何?般若波羅蜜中無諸分別憶想故。」
[0600b18] 【論】
[0600b19] 問曰:
[0600b19] 上已種種說般若相,今何以更問?
[0600b19] 答 曰:
[0600b20] 般若波羅蜜第一微妙,聞者無厭足,無 滿時,無一定相,故不應難。如十住大菩薩 於般若波羅蜜猶未滿足,何況須菩提小乘 人!
[0600b23] 復次,上聞種種讚般若是父、是母等,是 故更問。
[0600b24] 佛因須菩提問,為餘眾生故,廣說 般若波羅蜜相。
[0600b25] 「須菩提!所謂虛空相是般若 波羅蜜相。如虛空無色相、無非色相,般若 波羅蜜亦如是無所有相。」
[0600b27] 須菩提更問:「頗有 因緣,諸法相如般若相不?」
[0600b28] 佛答:「有。一切法 究竟空、究竟離相,故說:『如般若波羅蜜相, 一切法亦如是。』」
[0600c01] 須菩提難:「若一切法離相、空 相,云何知有垢、淨?云何菩薩得無上道?」
[0600c02] 佛 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眾生長夜行我、我 所等。」是佛所說義,如我、我所畢竟無,眾生
狂顛倒因緣故,生諸煩惱;煩惱因緣故有業; 業因緣故,於生死中往來——是事本末空。何 以故?我無故,我所心虛誑;我所心虛誑故,諸 餘因果展轉法皆是虛誑。
[0600c08] 若因般若波羅蜜 實智慧,觀五眾無常、苦、空、無我,離自相,自 相空,從本來畢竟不生。爾時,我、我所心則滅;
如日出,眾冥皆除。我、我所心滅故,餘煩惱滅; 餘煩惱滅故,業因緣亦滅;業因緣滅故,往來 生死中斷,是名為淨。
[0600c13] 雖一切法相皆空,亦 以如是因緣故有淨、有垢。
[0600c14] 爾時,須菩提 思惟籌量佛語已,白佛言:「世尊!菩薩如是 行,實不行色等一切法。何以故?是菩薩不 得是法若行、行處、行者。」
[0600c17] 「世尊!若菩薩能如是 行,一切人、天世間無能降伏」者,世間人皆著 假名,是行者行實法,是故不能伏。世間人
著一切虛誑顛倒及虛誑果報,是菩薩於畢 竟空中尚不著,何況餘法!如是,云何可降 伏?天、人、阿修羅世間者,是三種善道中有智
慧人。故說不能降伏。又復一切聲聞、辟支 佛所不能及者,上三善道,據未得道人;此 中說得道者不能及。此中說不能及因緣,
所謂菩薩入法位,一切魔、魔所使無能惱者。 是菩薩常行應薩婆若心,則近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何以故?不著一切法,常集一切 助道法故。
[0600c29] 佛可其言而讚。
[0600c29] 佛欲以如是智 慧為他人說故,先讚菩薩自利益;今為 利益他,分別福德果報故,問須菩提:「於汝
意云何?閻浮提眾生盡得人身,如經廣說。 乃至應薩婆若心,出一切福田之上。」
[0601a04] 是中 說因緣:「若菩薩能自行般若波羅蜜,亦能教 化,是人於一切福田能到其邊。」福田者, 從須陀洹乃至佛。是菩薩能如所說般若
波羅蜜履行,則得作佛。餘福德善法,離般 若波羅蜜故皆盡,般若波羅蜜不可盡故。
[0601a09] 言 無有餘福德如菩薩摩訶薩力勢者,是 中自說因緣:「菩薩行般若時,得諸法平等 忍;得平等忍故,雖行空,亦能生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中,大悲是大乘之本;見眾生就於 死法,如囚受戮。諸菩薩能生六波羅蜜等 乃至一切種智,是故諸菩薩能生大悲。
[0601a16] 是故是人雖未得無上道,已是一切眾生之 福田。
[0601a17] 是故言:「菩薩摩訶薩若欲不空食國中 施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0601a18] 不空食名能報 施主,能生道,能令施主之福無盡,乃至入 涅槃。
[0601a20] 若示眾生三乘道,為眾生示一切智 大明,亦欲拔出三界獄中四縛,欲令眾生 得五眼,應常行般若波羅蜜相應念。相應
念者,即是般若心。若行般若波羅蜜心;若 有所說,但說般若波羅蜜。
[0601a24] 佛勅弟子,若和 合共住,常行二事:一者、賢聖默然,二者、說法。
[0601a26] 「賢聖默然」者,是般若心;「說法」者,說般若波羅 蜜。是人從般若心出,說般若波羅蜜;說般 若波羅蜜已,還入般若中,不令餘心、餘語
得入。晝夜常行,是不休不息。如是得先所 說功德。
[0601b01] 佛欲令是事明了,故說譬喻:「如 貧人失大價寶,常念不離。菩薩亦如是不 離薩婆若心,常行般若波羅蜜,不休不息。」
[0601b04] 爾時,須菩提聞是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諸 念空,云何菩薩不離薩婆若念?空中,菩薩 不可得,薩婆若亦不可得。」
[0601b06] 佛答:「若菩薩知 一切法離自性,非聲聞、辟支佛所作,亦非 佛所作,自從因緣出;諸法法相、如、實際常
住世間,即是菩薩不離般若波羅蜜行。」
[0601b09] 佛自 說因緣:「般若波羅蜜空故、離故,不增不減。」
[0601b11] 須菩提聞是,復問佛:「若般若波羅蜜性空,云 何菩薩與般若合得無上道?」
[0601b12] 佛隨須菩提 語:「若菩薩與般若波羅蜜合,則不增不減;諸 法如、法性、實際不增不減故,般若波羅蜜不
增不減。」般若波羅蜜,即是諸法如、法性、實際; 如、法性、實際,即是般若波羅蜜。
[0601b16] 此中佛自說 因緣:「如如等三法非一非異,般若亦如是。」 世間法,非一即是二,不異即是一;般若波羅
蜜則不爾。是故般若波羅蜜無量無邊。空、 無相、無作故不增不減;若菩薩得是不增不 減,則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601b21] 若菩薩 聞是事,通達無礙、入佛智慧,雖未作佛, 信力故於佛法中亦無疑,不怖、不畏。所以 者何?凡夫著我心故有畏,是菩薩我相斷
故無所畏。當知是菩薩即住阿鞞跋致地, 亦能正行般若。
[0601b26] 須菩提聞是菩薩正行般若 波羅蜜,是故問佛:「世尊!般若波羅蜜觀一切 空、不牢固,是空相為行般若不?」
[0601b28] 佛言:「不 也!」何以故?若空無有法,云何行般若?
[0601b29] 「離是 空,更有法行般若不?」
[0601c01] 佛言:「不也!」何以故?若 一切法空、無相、無作,云何離空更有法?是 故說「不」。
[0601c03] 須菩提聞空非行般若、離空非行 般若,一切法皆攝在般若中,今但問:「般若 行般若不?」
[0601c05] 法不自行,應以異法行,是故 言「不」。
[0601c06] 復問:「離般若,更有法行般若不?」
[0601c06] 佛言: 「不。」何以故?一切法攝在般若中,更無法行 般若。
[0601c08] 先來略問行般若者,今問名字因緣: 「五眾行般若不?」
[0601c09] 佛言:「不。」何以故?是五眾從 虛誑和合因緣,不自在故,無住相,云何能 行?
[0601c11] 須菩提更問:「若菩薩假名字空不實故 不行般若,今六波羅蜜等諸助道法行般 若波羅蜜不?」
[0601c13] 佛言:「不。」何以故?如五眾和合 有故不能行,是諸法亦如是。
[0601c14] 「色等法空相、 不牢固,如、法相、法位、法住、實際,是法行般 若不?」
[0601c16] 佛答:「是法無為法,不生不滅,常住自性 故不行。」
[0601c17] 須菩提問佛:「世尊!假名字故,人不 行;諸法亦和合因緣生、無自性故亦不行, 誰當行般若?若不行,云何得無上道?」
[0601c19] 今佛 以反問答:「於汝意云何?」須菩提從佛急求 行般若者,是故佛問:「汝以慧眼見,定有一 法行般若不?」
[0601c22] 須菩提因三解脫門入諸 法實相中,法相不可得,何況行者!是故答言: 「世尊!不見有行般若者。」
[0601c24] 復問:「汝見是般 若波羅蜜菩薩行處不?」
[0601c25] 須菩提答:「不見。」何 以故?般若波羅蜜中一切諸觀滅:若常若無 常、若生滅等,無一法定相是般若,云何當說 是般若波羅蜜?
[0601c28] 復問:「若汝以智慧眼不見 法,是不見法為有為無?」
[0601c29] 答言:「無。」何以故? 佛說智慧眼實,肉眼、天眼虛誑;須菩提以慧 眼觀,不見,故言無。
[0602a02] 復問:「若法無、不可得,是 法有生不?」
[0602a03] 答言:「不生。」是法本自無、畢竟空、 無所有,是法有、無等戲論已滅,云何有生?
[0602a05] 佛語須菩提:「若菩薩於是法中通達無疑, 信力、智慧力故,能住是法中,是名無生忍。」五 眾中假名菩薩,得如是法,是名行般若波
羅蜜。世俗法故說,非第一義;第一義中,諸 戲論語言即是無生。得是無生忍,便受無上 道記。
[0602a10] 佛言:「若菩薩一心勤精進,不休不息,隨 無生忍行,不得是大智慧、無上智慧、一切 智,無有是處!」何以故?如經說:「若無因無緣
則無果報,邪因緣亦無果報,因緣少亦無 果報。」如是菩薩得是無生法忍,捨是生死 肉身,得法性生身,住菩薩果報神通中,一 時能作無量變化身, 淨
佛世界、度脫眾生。 是人末後身具足佛法,坐道場。具足正因 緣,若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是 處!所以者何?是人得無生忍法,一心直
進,無有廢退故。
[0602a20] 菩薩未得無生法忍,深著 世間法,諸煩惱厚,雖有福德善心,軟薄不 進故,為煩惱所遮;得無生忍法,無復是
事。未得無生忍法,用力艱難,譬如陸行; 得無生法忍已,用力甚易,譬如乘船。是故 無生法忍,諸菩薩所貴。以是貴故,須菩提 問:「世尊!得無生法故受記?」
[0602a26] 佛言:「不也!」何以 故?無生法不生不滅、無得相,云何因是受 記?
[0602a28] 復問:「生法得記耶?」
[0602a28] 佛言:「不得。」何以故?生 法虛誑妄語、作法,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真實法?
[0602b01] 復問:「生不生得受記不?」
[0602b01] 佛言:「不 也!」何以故?此二俱有過故。
[0602b02] 復問:「世尊!若爾 者,云何當授記?」
[0602b03] 佛反問:「汝以慧眼觀,見 有法與菩薩授記不?」
[0602b04] 答言:「不見。」何以故? 是法從本已來寂滅相,是中無見不見、授 記不授記,亦不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得法、亦無得者。此中自說因緣:「般若 波羅蜜無是憶想分別。」
[0602b08] 問曰:
[0602b08] 須菩提上問「菩 薩得無生忍故受記」,佛言「不」;佛何以還以 無生理答,所謂「菩薩行般若時,無一切憶 想分別」?
[0602b11] 答曰:
[0602b11] 行者實以無生忍故受記,而 須菩提為菩薩故,以著心、得心問,以是故 言「不」。
[0602b13] 如一切法實無我,婆蹉梵志問佛:「有 我不?」佛默然不答。「無我不?」佛亦不答。一切 雖實無我,以梵志著心問,欲戲弄無我,故
不答。
[0602b16] 須菩提問意:知定有受記事,但不 知觀何法得記,故問。
[0602b17] 是故佛以須菩提所 得法問:「汝以慧眼見定有法受記不?」
[0602b18] 須 菩提住三解脫門中,觀法性,不見定有 受記者,諸法法性無相、無量故;若不見 受記法,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
[0602b22] 須菩提聞是受記者空,難情則息,自解 無疑。
[0602b23] 佛可其意:「如是!如是!汝不見不得 法是實。何以故?般若波羅蜜相,無所分別 故。」
◎
◎大智度論釋同學品第六十二
[0602b27] 【經】
[0602b27]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 羅蜜無諸憶想分別,畢竟離故。世尊!是眾 生聞是般若波羅蜜能受持、讀、誦、說、正憶念、
親近、如說行,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雜餘心心數法者,不從小功德來。」
[0602c02] 佛言: 「如是!如是!聞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不雜餘 心心數法者,不從小功德來。憍尸迦!於汝
意云何?若閻浮提眾生成就十善道、四禪、四 無量心、四無色定,復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 深般若波羅蜜,讀、誦、親近、正憶念、如說行,勝
於閻浮提眾生成就十善道乃至四無色定, 百倍、千倍、千萬億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 及。」
[0602c10] 爾時,有一比丘語釋提桓因:「憍尸迦!是 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羅蜜功德,勝於仁 者!」
[0602c12] 釋提桓因言:「是善男子、善女人一發心 勝於我,何況聞是般若波羅蜜,書、持、讀、誦、正 憶念、如說行!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羅
蜜,非但勝我,亦勝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 非但勝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亦勝諸須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非但勝
是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勝菩薩行五波羅 蜜、遠離般若波羅蜜者;非但勝菩薩行五波 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者,亦勝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無方便力者。是菩薩摩訶薩如說行 般若波羅蜜,不斷佛種,常見諸佛,疾近道場。 菩薩如是行,為欲拔出眾生沈沒長流者。是
菩薩如是學,為不學聲聞、辟支佛學。菩薩如 是學,四天王天來至菩薩所,如是言:『善男子! 當勤疾學,坐道場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如過去諸佛所受四鉢,亦當應受,我當持 來奉上菩薩及諸餘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 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
乃至首陀會天,亦當供養。』十方諸佛亦常念 是菩薩摩訶薩——如說行是深般若波羅蜜者。 是菩薩諸所有世間厄難勤苦之事永無復
有;一切世間有四百四病,是菩薩身中無 是諸病。以行深般若波羅蜜故,得是現世 功德。」
[0603a06] 爾時,阿難作是念:「釋提桓因自以力說 耶?以佛神力說乎?」
[0603a07] 釋提桓因知阿難意所念, 語阿難言:「我之所說,皆佛威神!」
[0603a08] 佛告阿難: 「如是!如是!如釋提桓因所說,皆佛威神。阿難! 是菩薩摩訶薩習學是深般若波羅蜜時,三 千大千世界中諸惡魔皆生 狐
疑:『今是菩薩 為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中道於實 際作證,墮聲聞、辟支佛地?』 復次,阿難!若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
時,魔大愁毒,如箭入心。是時,魔復放大火風, 四方俱起,欲令菩薩心沒、恐怖、懈怠,於薩婆 若中乃至起一亂念。」
[0603a17] 阿難白佛言:「世尊! 魔為都嬈亂諸菩薩?有不嬈亂者?」
[0603a18] 佛告阿難: 「有嬈者,有不嬈者。」
[0603a19]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等 菩薩為惡魔所嬈?」
[0603a20] 佛言:「有菩薩摩訶薩先世 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心不信解。如是菩薩,魔 得其便。
[0603a22] 「復次,阿難!菩薩聞說是深般若波羅 蜜時,意疑:『是般若波羅蜜,為實有?為實無?』如 是菩薩,魔得其便。
[0603a24] 「復次,阿難!有菩薩遠離善 知識,為惡知識所攝故,不聞深般若波羅蜜, 不聞故不知、不見,不問:『云何應行般若波羅
蜜?云何應修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惡魔得其 便。
[0603a28] 「復次,阿難!若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受 惡法,是菩薩為惡魔得其便。魔作是念:『是 輩當有伴黨,當滿我願。』是菩薩自墮二地,亦
使他人墮於二地。
[0603b02] 「復次,阿難!若菩薩聞說深 般若波羅蜜時,語他人言:『是般若波羅蜜甚 深,我尚不能得其底,汝復用聞、用學是般
若波羅蜜為?』如是菩薩,魔得其便。
[0603b05] 「復次,阿 難!若菩薩輕餘菩薩言:『我行般若波羅蜜,行 遠離空;汝無是功德。』是時,惡魔大歡喜踊躍。
若有菩薩自恃名姓多人知識故,輕餘行善 菩薩,是人無實阿鞞跋致行、類、相貌功德; 無是功德故,生諸煩惱;但著虛名故,輕賤
餘人,言:『汝不在如我所得法中。』爾時,惡魔 作是念:『今我境界宮殿不空,增益三惡道。』 惡魔助其威力,令餘人信受其語;信受其語
故,受行其經,如說修學;如說修學時,增益 諸結使。是諸人心顛倒故,身、口、意業所作皆 受惡報;以是因緣,增益三惡道,魔之眷屬宮
殿益多。阿難!魔見是利故,大歡喜踊躍。阿 難!若行菩薩道者與求聲聞道家共諍鬪, 魔作是念:『是遠離薩婆若。』阿難!若菩薩、菩
薩共諍鬪,瞋恚罵詈;是時惡魔便大歡喜踊 躍言:『兩離薩婆若遠。』復次,阿難!若未受記 菩薩向得記菩薩生惡心,諍鬪罵詈,隨起念
多少劫,若干劫數,若不捨一切種智,然後 乃補爾所劫大莊嚴。」
[0603b24] 阿難白佛言:「世尊!是 惡心乃經爾所劫數,於其中間,寧得出除 不?」
[0603b26] 佛告阿難:「我雖說求菩薩道及聲聞人得 出罪,阿難!若求菩薩道人共鬪諍、瞋恚、 罵詈、懷恨、不悔、不捨者,我不說有出,必當
更爾所劫數,若不捨一切種智,然後乃大莊 嚴。阿難!若是菩薩鬪諍、瞋恚、罵詈,便自改 悔,作是念:『我為大失!我當為一切眾生下屈,
今世、後世皆使和解,我當忍受一切眾生履 踐如橋梁,如聾、如瘂,云何以惡語報人?我 不應壞是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應當度是一切 苦惱眾生,云何當起瞋恚?』」
[0603c07] 阿難白佛言:「世 尊!菩薩、菩薩共住云何?」
[0603c08] 佛告阿難:「菩薩、菩薩 共住,相視當如世尊。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 應作是念:『是我真伴,共乘一船,彼學我學,所
謂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若是菩薩雜行、 離薩婆若心,我不應如是學;若是菩薩不雜 行、不離薩婆若心,我亦應如是學。』菩薩摩訶 薩如是學者,是為同學。」
[0603c15] 【論】
[0603c15] 釋曰:
[0603c15] 釋提桓因上說「善男子書、受持般 若乃至正憶念,得無量功德」,今說其義。是 人讀誦般若,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令餘心、心數雜者,得如上所說功德。但 從聞說而不能行餘心不入者,雖得功 德,不名為無上。
[0603c20] 「餘心、心數法雜」者,有人言: 慳貪等及破六波羅蜜惡心是。
[0603c21] 有人言:但不 令惡心增長、成其勢力,來則滅除。
[0603c22] 有人言: 不令聲聞、辟支佛心得入。
[0603c23] 有人言:無記、散亂 心雖非惡,以遮善道故,亦不令得入。是 故是人不從小功德來。
[0603c25] 佛可其言:「如是!」
[0603c25] 欲 分別清淨行勢力故,反問憍尸迦「若閻浮 提人一切成就十善道」等,如經說。是福德 雖多,離諸法實相故,虛妄、不牢固、無常、盡、
滅,不足為多;如草芥雖多,不如一小金 剛。
[0604a01] 問曰:
[0604a01] 是比丘何以語帝釋「善男子福德 勝仁者」?
[0604a02] 答曰:
[0604a02] 帝釋已作福德果報中,人天 之主,威德尊重。是比丘重是善法,欲顯此 功德,故言「勝於仁者」。
[0604a04] 復次,是比丘聞帝釋 得聲聞道,是故言:「汝雖有福德,是菩薩勝 汝。」
[0604a06] 帝釋得道,深念佛法故,不生高心,受 其語言:「菩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發 心便勝我,何況如所說行!」何以故?帝釋福
報微薄,是菩薩功德淳厚。又以帝釋福德 著天樂,自為其身;菩薩功德,為一切眾生 迴向佛道樂故。
[0604a11] 時會聽者聞比丘說「勝於 仁者」,帝釋受其語,咸生輕帝釋心。是故帝 釋言:「不但勝我,乃至勝菩薩行般若無方
便力者,如所說行般若波羅蜜時不雜 餘心心數法故。」
[0604a15] 是中帝釋自說勝因緣,所謂 「是菩薩如說行般若,不斷佛種」,乃至「以行 般若波羅蜜故,得是現世功德」。
[0604a17] 問曰:
[0604a17] 阿難何 以作是念言:「帝釋自以力說?用佛力說?」
[0604a18] 答 曰:
[0604a19] 阿難知帝釋是聲聞,而所說甚深,過聲聞、 辟支佛智,是故生疑而問。
[0604a20] 問曰:
[0604a20] 帝釋自有 智,能問能答,何以言「佛力」?
[0604a21] 答曰:
[0604a21] 般若甚深 甚難、無量無邊,若在異處說尚難,何況於 佛前大眾中說!是故言「佛力」。如《持心經》說:
「佛以光明威神入其身故,能於佛前難問 有所說。」
[0604a25] 佛告阿難,可帝釋所語;更歎 行深般若菩薩有大威德,所謂:「阿難!是菩 薩習學深般若時,惡魔生疑。」惡魔是菩薩怨
賊,常求菩薩便,如〈魔品〉中說。以菩薩深行 般若波羅蜜故,魔大作方便,壞菩薩心。若 菩薩懈怠者,魔大歡喜:「是人自當墮落!」
[0604b01] 有 人言:「一切菩薩應有魔怨。」是故阿難問:「為 盡有魔?亦有無者?」
[0604b03] 佛分別答,所謂深清淨 心,行菩薩道,則無魔擾;不清淨為魔所壞 者,如經廣說。
[0604b05] 問曰:
[0604b05] 如佛所說「一切有為法 皆可轉可捨」,阿難何以疑而問佛:「是罪可 悔不?」
[0604b07] 答曰:
[0604b07] 阿難知般若波羅蜜是無盡因 緣,若供養,福無邊,乃至得佛,福猶不盡;若 訶瞋,罪亦如是無邊。是故問佛。
[0604b09] 佛答:「我法 雖有出罪,若菩薩共鬪結恨,不即捨,則不 可出。」何以故?是菩薩深心輕慢、瞋餘菩薩
故。以瞋、憍慢故,不能下意共悔,欲更行 餘功德求滅此罪。佛言:「此罪不可出,以 懷恨故,雖作餘福德,皆不清淨;不清淨
故無力;無力故不能滅罪。此人若欲作 佛,不捨一切智,下意懺悔者,補爾所劫乃 得發大莊嚴。」
[0604b17] 問曰:
[0604b17] 心中懷恨,云何可滅?
[0604b17] 答 曰:
[0604b18] 破瞋因緣,如經說。
[0604b18] 阿難知一切眾生屬 業因緣,不得自在,無能救者,心懷怖畏, 問佛:「菩薩共住云何?云何用心恭敬?」
[0604b20] 佛答: 「供養恭敬,當如視佛。」是未來佛故。
[0604b21] 此中佛 自說因緣:「菩薩共住,應作是念:『是我真伴, 俱到佛道,共乘一船。』」船者,六波羅蜜;三界、
三漏為水;彼岸是佛道。彼所學者,我亦應 學。學者,所謂六波羅蜜等,同戒、同見、同道。 如白衣兄弟,不應共鬪;我是同法兄弟,亦不
應共諍。若是菩薩雜行、離薩婆若心,我不 應如是學。何以故?勝事應從他學,惡事應 捨。菩薩若作是學,輕慢、瞋恨事皆滅,是則 名菩薩同學。
大智度論釋等學品第六十三
[0604c03] 【經】
[0604c0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 薩等法,菩薩所應學?」
[0604c04] 「須菩提!內空是菩薩 等法,外空乃至自相空是菩薩等法。須菩提! 色、色相空,受、想、行,識、識相空,乃至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空。須 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等法。住是等法,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604c09]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 菩薩摩訶薩為色盡故學,為學薩婆若?為色 離故學、為色滅故學,為學薩婆若?為色不生
故學,為學薩婆若?受、想、行、識亦如是。修行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盡、離、滅、不生故學, 為學薩婆若?」
[0604c14] 佛告須菩提:「如須菩提所說, 為色盡、離、滅、不生故學,為學薩婆若;受、想、行、 識乃至十八不共法盡、離、滅、不生故學,為學
薩婆若。」
[0604c17]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如,受、想、 行、識如,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佛如, 是諸如盡、滅、斷不?」
[0604c19]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0604c19] 佛 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學如,為學薩婆 若。是如,不作證、不滅、不斷。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如是學如,為學薩婆若。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如是學,為學六波羅蜜,為學四念處 乃至十八不共法。若學六波羅蜜乃至十八
不共法,為學薩婆若。須菩提!如是學,為盡 諸學邊。如是學,魔、若魔天所不能壞;如是學, 直到阿鞞跋致地;如是學,為學佛所行道;如
是學,為得擁護,為學大慈大悲,為學淨佛 世界、成就眾生。須菩提!如是學,為學三 轉十二行法輪轉故;如是學,為學度眾生;如
是學,為學不斷佛種;如是學,為學開甘露門; 如是學,為學欲示無為性。須菩提!下劣之人 不能作是學;如是學者,為欲拔出沈沒生
死眾生。菩薩摩訶薩如是學,終不墮地獄、餓 鬼、畜生中,終不生邊地,終不生栴陀羅家; 終不聾盲、瘖瘂、拘癖,諸根不缺;眷屬成就,
終不孤窮。菩薩如是學,終不殺生乃至終不 邪見;如是學,不作邪命活,不攝惡人及破戒 者。如是學,以方便力故,不生長壽天。何等是
方便力?如〈般若波羅蜜品〉中所說。菩薩摩 訶薩以方便力故,入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 定,不隨禪、無量、無色定生。須菩提!菩薩如
是學,一切法中得清淨,所謂淨聲聞、辟支 佛心。」
[0605a15]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法本性清 淨,云何言菩薩一切法中得清淨?」
[0605a16] 佛告須菩 提:「如是!如是!一切諸法本性清淨,若菩薩 摩訶薩於是法中心通達、不沒,即是般若波
羅蜜。如是諸法,一切凡夫不知不見。菩薩 摩訶薩為是眾生故,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 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須菩提!
菩薩如是學,於一切法中得智、力、無所畏; 如是學,為了知一切眾生心所趣向。譬如大 地,少所處出金銀珍寶;須菩提!眾生亦如是,
少所人能學般若波羅蜜,多墮聲聞、辟支佛 地。須菩提!譬如少所人受行轉輪聖王業, 多受行小王業;如是,須菩提!少所眾生行般
若波羅蜜、求一切智,多行聲聞、辟支佛道。須 菩提!諸菩薩摩訶薩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中,少有如說行,多住聲聞、辟支佛地;
多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 故,少所人住阿鞞跋致地。須菩提!以是故, 菩薩摩訶薩欲住阿鞞跋致地、欲在阿鞞 跋致數中,應當學是深般若波羅蜜。
[0605b05] 「復次,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學是般若波羅蜜時,不生 慳貪心,不生破戒、瞋恚、懈怠、散亂、愚癡心,不
生諸餘過失心。不生取色相、取受想行識相 心,不生取四念處相心,乃至不生取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相心。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
行是深般若波羅蜜,無有法可得;以不可得 故,於諸法不生心取相。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如是學深般若波羅蜜,總攝諸波羅蜜,令
諸波羅蜜增長,諸波羅蜜悉隨從。何以故? 須菩提!是深般若波羅蜜,諸波羅蜜悉入 中。須菩提!譬如我見中悉攝六十二見;如
是,須菩提!是深般若波羅蜜悉攝諸波羅蜜。 須菩提!譬如人死,命根滅故,餘根悉隨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
時,諸波羅蜜悉隨從。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欲令諸波羅蜜度彼岸,應學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學是深般若波羅蜜者,
出一切眾生之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三千 大千世界中眾生多不?」
[0605b24] 須菩提言:「一閻浮提 中眾生尚多,何況三千大千世界!」
[0605b25] 佛告須菩 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一時皆得人身, 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盡形
壽供養爾所佛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資生所 須。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緣故, 得福德多不?」
[0605c01] 須菩提言:「甚多!甚多!」
[0605c01] 佛言:「不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學般若波羅蜜如說行、 正憶念,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有勢 力,能令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須菩提!以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出一切 眾生之上,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為無救護眾 生作救護,欲與無歸依眾生作歸依,欲與無
究竟道眾生作究竟道,欲為盲者作目,欲得 佛功德,欲作諸佛自在遊戲,欲作佛師子 吼,欲撞擊佛鍾鼓,欲吹佛唄,欲昇佛高
座說法,欲斷一切眾生疑,當學深般若波羅 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學深般若波羅蜜, 諸善功德無事不得。」
[0605c13]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寧復得聲聞、辟支佛功德不?」
[0605c14] 佛言:「聲聞、辟 支佛功德皆能得,但不於中住;以智觀已,直 過,入菩薩位中。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學,
近薩婆若,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學,為一切世間天、人、 阿修羅作福田。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學,
過諸聲聞、辟支佛福田之上,疾近薩婆若。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學,是名不捨不離 般若波羅蜜,常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如是學深般若波羅蜜,當知是不退 轉菩薩,疾近薩婆若,遠離聲聞、辟支佛,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若作是念:『是般若波 羅蜜,我以是般若波羅蜜得一切種智。』若 如是念,不名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若不
作是念:『是般若波羅蜜,是人有般若波羅 蜜;是般若波羅蜜法,是人行般若波羅蜜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行般若波羅
蜜。須菩提!若菩薩作是念:『無是般若波羅 蜜,無人有是般若波羅蜜;無有行是般若 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
切法如、法性、實際常住故。如是行,是為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0606a08] 【論】
[0606a08] 釋曰:
[0606a08] 上阿難問「鬪諍」,佛答「同學清淨」。今 須菩提問佛:「甚深同心等法,是菩薩所學處?」 佛答:「內空乃至自相空,是名等法。」
[0606a10] 有二種等 忍:上品末說眾生等忍,此品說法等忍。如 稱兩頭停等,如是內空等諸空於諸法中 平等。如內法有種種差別,得內空則皆平
等無法;乃至自相空,一切法相皆自空,是時 心則平等。菩薩住是等中,能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0606a16] 須菩提復問:「為色等盡故,為學 薩婆若?」觀色等無常、念念滅不住,若得是 觀,心則離色;心離色故,諸煩惱滅;煩惱滅
故,得不生法。
[0606a19] 須菩提問:「如是學為學薩婆 若?」
[0606a20] 佛反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等諸法 如及如來如,是如為盡、滅、斷不?」
[0606a21] 須菩提言:「不!」
[0606a22] 是如從本已來,不集、不和合,云何有盡?本來 不生,云何有滅?是法本來虛誑,無有定相, 云何可斷?
[0606a24]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能如是學 如,為學薩婆若。」是如,常、不可證、不可滅、 不可斷;是盡、離、斷,除顛倒故行,非是究竟。
[0606a27] 此中說究竟事,於是佛讚歎:「如是學,雖不 定為一法故學而學薩婆若。」
[0606a28] 若學薩婆 若,即是學六波羅蜜等;若能學六波羅蜜 等,是為盡諸學邊。若盡諸學邊,是人無量 福德、智慧具足故,魔、若魔民無能降伏。如
是正學故,直到阿鞞跋致地。如是學,為學 佛所行道。如是學,皆為十方諸佛及大菩薩、 諸天、善人所守護。能如是學,是人無有邪
見、心無所著,於一切眾生,能起大慈大悲; 大慈大悲故,能教化眾生;眾生心清淨故,佛 界清淨;佛界清淨已,得佛道,三轉十二行
法輪,以三乘度無量眾生。以大乘度眾生 故,不斷佛種;不斷佛種故,於世間常開 甘露法門,常示眾生無為性。無為性者,所謂
如、法性、實際、涅槃。甘露者,無為性;門者,三解 脫門。下劣者,名懈怠、放逸,不樂佛法,不一 心行道,罪福雜行。如是等,不能學是法。何
以故?是下劣者作是念:「我身及親屬是我 所應護,諸餘眾生何豫我事,而以頭目髓 腦施之,令其得樂?一切人皆方便求樂,我
今何為捨樂求苦?」或生邪見,復作是念:「眾 生無量無邊,度不可盡;若可度盡,即是有 量有邊,一佛便可度盡。」或作是念:「佛說一
切法空、不生不滅,我復何所度?求佛道、不 求佛道,同如幻夢。」如是等下劣人,以種種 邪見、貪欲因緣故,不能學此大法。
[0606b23] 或時有 大人出世,籌量、思惟諸法實相,所謂非常 非無常,非有邊非無邊,非有非無等;行 如是道,破顛倒見;還捨此道,直入法性,常
住是清淨法性中。以一切眾生不知是事 故,生大悲心,然後修集六波羅蜜等諸功德、 佛神通、智慧、無礙解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以種種方便門,廣度眾生。如是人為 希有。
[0606c02] 問曰:
[0606c02] 如先說「眾生無量無邊」,又言:「眾 生空,復何所度?」如是云何可有所度?
[0606c03] 答曰:
[0606c04] 此是下劣人所說,何足以之為證?
[0606c04] 復次,先 所說:以邪見、貪欲因緣故,下劣之人作是 念言「眾生有邊、無邊」、「一切法空無所有、一切
法常實」——皆是六十二邪見所攝。
[0606c07] 大人無欲, 思惟、籌量,離如是過罪,住於法性,生大悲 心。譬如大人但以施心施與他財,而不取
價。貪欲之人,求因緣而與;邪見之人,依有 邊、無邊等,無有能無利事而有所作。譬 如小人市易,求利乃與。
[0606c12] 又復大人菩薩無 所求欲,能以頭、目等施與眾生,所得果報, 亦以施與;一切法心無所依,而能集諸功
德。是故佛說:「欲拔一切眾生沈沒生死者, 能如是學。」
[0606c16] 復次,菩薩如是學者,常有慈悲 憐愍心,不惱眾生故,不墮地獄;常觀因緣 諸法實相,不生愚癡故,不墮畜生;常行布
施,破慳貪心故,不生餓鬼中。佛所說十二 部經、八萬四千法聚,常不悋惜故,不生邊 地。常供養尊長、善人,破憍慢故,不生旃陀
羅等下賤人中。深心愛眾生,具足行利益 事故,受身完具。以善法多化眾生故,眷屬 成就,終不孤窮。深愛樂尸羅波羅蜜故,不
行十惡道及以邪命。無有我心,但利益眾 生、不自為身故,不攝惡人及破戒者。惡人 名心惡,破戒者名身、口惡。
[0606c27] 復次,行三不善 道名惡人,行七不善道名破戒。
[0606c28] 復次,菩薩, 若在家攝惡人名惡人,出家攝惡人名破 戒。
[0607a01] 問曰:
[0607a01] 菩薩為度惡人故出現於世,譬如 良醫療諸疾病,何以故不攝惡人?
[0607a02] 答曰:
[0607a02] 惡 人、破戒者,有可化、有不可化,此中但說不 可化者。若攝取共住,則自壞其道,於彼無 益;譬如救溺,自不能浮而欲濟彼,二俱不
免。是故說遠離惡人。
[0607a06] 以欲界多惡,生憐愍 心故,生欲界中;雖行禪,心調柔軟,以方 便力故,命終時不隨禪生,如經中廣說。
[0607a08] 「須 菩提!菩薩如是學,於一切法中得清淨,所 謂淨聲聞、辟支佛心。」淨名捨離、無所有、畢竟 空。
[0607a11] 須菩提白佛言:「若一切法從本已來空、清 淨,云何言『菩薩如是學,得一切法中清淨』?」
[0607a13] 佛可須菩提言,為說因緣:「若菩薩知一切 法從本已來空、清淨,於是中心不沒、不却。 不沒名不疑、不生邪見。通達,不與空諍,是
名般若波羅蜜。一切凡夫人不知不見如 是清淨法,為是人故,行六波羅蜜等諸助 道法。」菩薩法應教化是眾生,是名菩薩一
切法中得清淨,所謂捨三界顛倒,過聲聞、 辟支佛地,一切法中得清淨智慧力;得是功 德故,三世十方一切眾生心心數法,心所
行起種種業因緣悉能遍知;知已,隨其所應, 為說法開化。如是等利益,皆是學般若故 得,是故言盡諸學邊。
[0607a24] 少有能如是學,是人 難得!佛欲令此義明了,故說譬喻,金銀 及轉輪聖王業等。
[0607a26] 復次,菩薩學是般若時,不 生慳等心。不生慳等心者,菩薩學般若波 羅蜜故,抑制諸煩惱;煩惱雖未盡,無所能 作,是故言不生。
[0607a29] 菩薩行般若,知一切諸法 相皆虛誑不實故,是以不取色乃至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相。何以故?不欲令墮有無 見中故,直行中道,集菩薩行。
[0607b03] 此中佛自說 因緣:「菩薩行般若,於一切法無所得,無所 得故,無有法可取相——若善、若不善等。」
[0607b05] 菩薩 若能如是學,總攝諸波羅蜜。檀等諸波羅蜜 不離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力故,令餘 波羅蜜離諸邪見、貪著,各得增長。
[0607b08] 佛欲令 此義明了故,說譬喻:如我見及命根等。
[0607b10] 問曰:
[0607b10] 我見、諸見各有別相,云何攝入我見 中?
[0607b11] 答曰:
[0607b11] 雖有別相,我見是本。人以無明因 緣故,空五眾中生我見;生我見故,言「是身 死,如去、不如去」。若如去,則是常見;若不如
去,則是斷見。若謂斷滅,現今受樂、著五欲, 以惡法為最,則生見取。若謂常,出家學道, 持戒、苦行,則生戒取。或時見斷、常俱有過
故,便言無因緣果報,則生邪見。住是五見 中,世間常無常、前際後際等,生五十七見。是 故說「身見攝六十二見」,無咎。
[0607b19] 如是等種種 因緣譬喻故,知般若波羅蜜諸法中最第一; 般若波羅蜜諸法中最第一故,菩薩學是般 若故,於眾生中第一。佛欲以是事善化
眾生故,說譬喻:「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三千 大千世界中眾生多不?」如是等,乃至「菩薩 如是學,當知是不退轉,遠離二乘,近佛乘。」
[0607b26] 復次,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作是念:『是般若波 羅蜜。』」
[0607b27] 是般若波羅蜜者,示般若波羅蜜相 若有、若無等,見般若、得般若、著般若等。我 以是般若波羅蜜得一切種智者,五眾和
合假名菩薩;菩薩隨逐假名字計以為我, 以是般若有所作。般若是無著相,而是人 說有相般若是第一義,是人隨假名而生 我心。般若是無作相,而是人欲用般若有
所作,所謂我用是般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是故佛言:「作如是念者,不名行般 若。」若不如是念,名為行般若波羅蜜。
[0607c07] 問曰:
[0607c08] 作是念、不作是念,事已盡,何以復有第三說?
[0607c09] 答曰:
[0607c09] 初者是邪行相,第二遮邪行;未說正 行相,是故第三說正行相。
[0607c10] 復次,初是著心 取相;第二破是著相,不說云何是諸法相; 第三中破邪著,亦說實相。
[0607c12] 菩薩作是念:「於 一切處,不顯示般若波羅蜜相;亦不生我 心、我用般若波羅蜜有所作;但知一切法
常住如、法性、實際中,於如、法性、實際中不 諍。」是故說第三,無咎。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09 大智度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維習安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眾生出版社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