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7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論釋大如品第五十四 (卷七十二)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0562b12] ◎【經】
[0562b12] 爾時,欲界諸天子、色界諸天子以天末 栴檀香,以天青蓮華、赤蓮花、紅蓮華、白蓮華 遙散佛上,來至佛所,頂禮佛足,一面住,白佛
言:「世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深、難 見、難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滅,智者能知,一 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羅蜜
中,如是說:『色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色; 乃至一切種智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一 切種智。色如相、薩婆若如相,是一如,無二無
別;乃至一切種智如相、薩婆若如相,一如,無 二無別。』」
[0562b23] 佛告欲、色界諸天子:「如是!如是!諸天子!色即 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種智即 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一切種智。色如相乃
至一切種智如相,一如,無二無別。諸天子!以 是義故,佛初成道時,心樂嘿然,不樂說法。 何以故?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甚
深、難見、難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滅,智者能 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無得者、無得處、無得時,是名諸
法甚深相,所謂無有二法。諸天子!如虛空 甚深故,是法甚深;如甚深故,是法甚深;法性 甚深、實際甚深、不可思議、無邊甚深故,是法
甚深;無來無去甚深故,是法甚深;不生不滅、 無垢無淨、無知無得甚深故,是法甚深。諸天 子!我甚深乃至知者、見者甚深故,是法甚深。
諸天子!色甚深、受想行識甚深故,是法甚深。 檀波羅蜜甚深乃至般若波羅蜜甚深故,是法 甚深。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甚深故,是法甚
深;四念處甚深乃至一切種智甚深故,是法 甚深。」
[0562c13] 爾時,欲、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 是所說法,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世尊!是甚深 法,不為受色故說,不為捨色故說;不為受
受、想、行、識故說,不為捨受、想、行、識故說。不為 受須陀洹果故說,不為捨須陀洹果故說;乃 至不為受一切種智故說,不為捨一切種智
故說。諸世間皆受著行,所謂色是我、是我 所,受、想、行、識是我、是我所,乃至十八不共法 是我、是我所;須陀洹果是我、是我所,乃至一
切種智是我、是我所。」
[0562c22] 佛告諸天子:「如是!如 是!諸天子!是法非為受色故說,非為捨色故 說;乃至非為受一切種智故說,非為捨一切
種智故說。諸天子!若有菩薩為受色故行, 乃至為受一切種智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 若波羅蜜,不能修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不能修檀波羅蜜, 乃至不能修一切種智者。」
[0562c29]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是法隨順一切法。云何是法隨順一切 法?是法隨順般若波羅蜜,乃至隨順檀波羅
蜜;是法隨順內空,乃至隨順無法有法空; 是法隨順四念處,乃至隨順一切種智。是法 無礙,不礙於色,不礙受、想、行、識,乃至不礙一
切種智。諸天子!是法名無礙相,如虛空等 故,如、法性、法住、實際、不可思議性等故,空、無 相、無作等故。是法不生相,色不生,不可得故;
受、想、行、識不生,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種智不 生,不可得故。是法無處,色處不可得故;受、想、 行、識處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種智處不可得 故。」
[0563a12] 是時欲、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須菩 提是佛子,隨佛生。何以故?須菩提所說皆與 空合。」
[0563a14] 爾時,須菩提語諸天子:「汝等言:『須菩提 是佛子,隨佛生。』云何為隨佛生?諸天子!如 相故,須菩提隨佛生。何以故?如來如相不來
不去,須菩提如相亦不來不去,是故須菩提 隨佛生。
[0563a18] 「復次,須菩提從本已來隨佛生。何 以故?如來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一切法如 相即是如來如相。是如相中亦無如相,是故 須菩提
為隨佛生。
[0563a22] 「復次,如來如常住相,須菩提如亦 常住相;如來如相無異無別,須菩提如相亦 無異無別,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如來如相
無有礙處,一切法如相亦無礙處;是如來 如相、一切法如相,一如,無二無別。是如相無 作,終不不如,是故是如相一如,無二無別,
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如來如相一切處無 念無別,須菩提如相亦如是,一切處無念無 別;如來如相不異不別、不可得,須菩提如相
亦如是,以是故須菩提為隨佛生。如來如相 不遠離諸法如相,是如終不不如;是故須 菩提如不有異,為隨佛生,亦無所隨。
[0563b04] 「復次, 如來如相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諸法如相 亦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是故須菩提為隨 佛生。
[0563b07] 「復次,如來如不在過去如中,過去如亦 不在如來如中;如來如不在未來如中,未來 如不在如來如中;如來如不在現在如中,現
在如不在如來如中。過去未來現在如、如來 如,一如,無二無別。色如、如來如,受想行 識如、如來如,是色如、受想行識如、如來如,一
如,無二無別;我如乃至知者見者如、如來如, 一如,無二無別;檀波羅蜜如乃至般若波羅 蜜如、內空如乃至無法有法空如、四念處如
乃至一切種智如、如來如,一如,無二無別。」
[0563b17]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是如故,名為如來。」
[0563b18] 說是〈如相品〉時,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 振動: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南踊北沒,北 踊南沒;中央踊四邊沒,四邊踊中央沒。
[0563b21] 【論】
[0563b21] 問曰:
[0563b21] 若般若波羅蜜無不甚深,何以或 時讚甚深?
[0563b22] 答曰:
[0563b22] 般若波羅蜜中,或時分別 諸法空,是淺;或時說「世間法即同涅槃」,是 深。色等諸法即是佛法,聽者聞說,心信佛
語,自智慧不及故言「甚深」。譬如河水,有洄 復深處、有淺處。
[0563b26] 問曰:
[0563b26] 諸天所讚法甚深,一 切世間所不能信,何用說為?
[0563b27] 答曰:
[0563b27] 一切有 二種:一者、名字一切,二者、實一切。如此中 說名字一切,以多不信故言「一切」。如此
中說「微妙寂滅,智者能知」,知者必有信,先 信後知故。
[0563c02] 復次,是般若波羅蜜,惟佛能知。 眾生聞所說而信者,此中不名為信;智慧 知已,名為信。
[0563c04] 問曰:
[0563c04] 若爾者,何以言「微妙,智者 能知」?
[0563c05] 答曰:
[0563c05] 一切世間無能遍盡知諸佛智 者,寂滅,智者能知少分。
[0563c06] 如須陀洹於無上 道得少分,所謂斷三結;如是諸道,展轉增 多。若世間都不信者,云何有諸道?以是故 言「寂滅,智者能知」。
[0563c09]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 是般若波羅蜜,但名字異——在菩薩心中為 般若,在佛心中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中說「色等法即是薩婆若,薩婆若即是 色等法」。此中說「色等法如、薩婆若如,無二無 別」。
[0563c14] 佛可諸天子意,更說因緣:「如名色等諸 法真實相。」譬如除宮殿及諸陋廬,如燒栴 檀及雜木,其處虛空無異;色及薩婆若等
諸法,求其實,皆是如。以是義故,佛初成道 時,心樂嘿然,不樂說法——知甚深法,凡夫 人難悟故。
[0563c19] 復次,是法無二故甚深,如虛空 故甚深,如、法性等甚深故甚深。
[0563c20] 爾時,諸天子 知是法無可取相,白佛言:「是所說法,一切 世間所不能信,是法不為受色等法故 說。」
[0563c23] 佛可其言,「若有菩薩為受色等故行菩 薩道,不能修般若波羅蜜等諸功德」。
[0563c24] 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相,隨順一 切法,無所障礙。」何以故?於般若波羅蜜亦
不著。說不障礙因緣:「如虛空等故。」譬如壁 中先有空相,小兒以橛釘之,力少故不入,大 力者能入;行者亦如是,色等諸法中,自有如
實相,智慧力少故,不能令空,大智者能知。 是故說:「諸法無礙,如虛空平等。」
[0564a02] 色等法不生, 亦不可得,以是故名「不生」。非但色等不生, 若不生法可得,則非畢竟空,非名無得。無 住處亦如是。
[0564a05] 爾時,諸天子白佛言:「世尊!須 菩提隨佛生。何以故?所知所說皆與空合。」
[0564a07] 復次,經說有三種子:一者、不隨順生,二者、隨 順生,三者、勝生。世人皆願二種子:隨順子, 勝子。佛法中惟欲一種:隨順生,以無有
勝佛故。
[0564a10] 佛子有五,皆從口生、法生:須陀洹 乃至阿羅漢,入正位菩薩。辟支佛雖佛法中 種因緣,無佛時自能得道,不得言從佛口 生,因緣遠故。
[0564a13] 諸漏盡者,是隨順生。須菩提於 漏盡中,常樂畢竟空,是隨順生。何以故?所 行法不可破壞如虛空,佛法如是相,是名 隨佛生。
[0564a16] 問曰:
[0564a16] 何以不說入法位菩薩隨順 佛生?
[0564a17] 答曰:
[0564a17] 有人言:漏未盡故不說,須菩提 漏盡故說。
[0564a18] 有人言:入無餘涅槃者,是第一 清淨。阿羅漢末後身住有餘涅槃,近無餘 涅槃門故說。菩薩雖有深利智慧,往返生 死中,是故不說。
[0564a21] 有人言:般若有二種:一者、 唯與大菩薩說,二者、三乘共說。共聲聞說中, 須菩提是隨佛生;但與菩薩說時,不說須
菩提隨佛生。何以故?法性生身大菩薩,是中 無有結業生身,但有變化生身,滅三毒、出 三界,教化眾生、淨佛世界故,住於世間,
此中都無一切聲聞人。佛大慈悲心,菩薩心亦 爾,是名菩薩隨生;須菩提但取涅槃故, 不說隨生。此經共二乘說。須菩提知般若 波羅蜜甚深,法性生身菩薩力大。
[0564b01] 諸天雖 讚,不應受,語諸天子言:「諸法如一相,所謂 無相,是因緣故隨佛生,如不異故。」
[0564b03] 如經中 說如:「如來如相不來不去,須菩提如相亦不 來不去。」
[0564b06] 復次,如來如畢竟空,一切法如亦畢竟空。一 切法如中攝須菩提如,是故須菩提用如來 如故隨佛生。
[0564b08] 復次,如如來如無憶想分別、 常住、如虛空,須菩提如亦如是。是故須菩提 隨佛生。
[0564b10] 復次,如如來如得無礙解脫故,一 切法中無罣礙;一切法如亦如是,於一 切法中亦無罣礙。如來如、一切法如,一如無
異;須菩提如亦入一切法如故,是以隨佛 生。
[0564b14] 復次,諸法如相無作、無作者,如來如相 亦如是;須菩提如,一切法如攝,故隨佛生。
[0564b15] 復 次,如如來如相,一切處常無憶想分別;須菩 提如,一切法如攝,故隨佛生。
[0564b17] 復次,如來如相 不離一切法如。正觀一切法,名為佛;一切 法是因緣,佛是果報,是故說:「如來如不離一
切法如。」是如實故常如,無不如時;須菩提 如亦如是不異,故隨佛生,亦無法可隨。
[0564b21] 復 次,如來如相無憶想分別、出過三世,一切法 如亦如是;須菩提如亦出三世,是故隨佛 生。
[0564b24] 復次,如來如不在過去如中,何以故?如來 空,過去亦畢竟空,是故空不在空中住;譬 如虛空不住虛空中。未來、現在亦如是。「三
世如、如來如,不二不分別」者,三世如,空、無相、 無生無滅等;如來如亦如是。三世如無障 礙,如過去世無窮無邊,未來世亦無窮無邊,
現在世亦無窮無邊;如來如亦如是。此三 世十方無窮無邊,須菩提如亦如是。
[0564c02] 復次, 五眾如乃至一切種智如、如來如,無二無 別。何以故?色等諸法和合故有如來。如是如
來,不得言「但是色等法」,亦不得言「離色等 法」,亦不得言「色等法在如來中」,亦不得言 「如來在色等法中」,亦不得言「色等法屬如
來」,亦不得言「無如來」。五眾色等法中假名 如來。如來如即是一切法如,是故說「色等法 如、如來如,不二不別」。凡夫人見有二有別,聖
人觀無二無別;聖人可信,凡夫人所見不 可信。
[0564c12] 佛語須菩提:「是名為如,佛因此如 故,名為如來。」如來者,如實行來到佛法中。
[0564c14] 說是如時,地六種震動,如上說。
[0564c15] 【經】
[0564c15] 是時,諸欲天子、諸色天子以天末栴檀香 散佛上,及散須菩提上,白佛言:「未曾有也!世 尊!須菩提以如來如隨佛生。」
[0564c17] 須菩提復為 諸天子說言:「諸天子!須菩提不從色中隨佛 生,亦不從色如中隨佛生;不離色隨佛生,
亦不離色如隨佛生。須菩提不從受、想、行、識 中隨佛生,亦不從受、想、行、識如中隨佛生;不 離受、想、行、識隨佛生,亦不離受、想、行、識如隨
佛生。乃至不從一切種智中隨佛生,亦不從 一切種智如中隨佛生;不離一切種智隨佛 生,亦不離一切種智如隨佛生。須菩提不從
無為中隨佛生,亦不從無為如中隨佛生;不 離無為隨佛生,亦不離無為如隨佛生。何 以故?是一切法皆無所有、不可得,無隨生者, 亦無隨生法。」
[0565a01]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如實不虛,法相、 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
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況色如當可得!受、 想、行、識不可得,受、想、行、識如不可得,何以故? 受、想、行、識尚不可得,何況受、想、行、識如當可
得!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得,一切種智如不可 得。何以故?一切種智尚不可得,何況一切種 智如當可得!」
[0565a08]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 是如實不虛,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 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況
色如當可得!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得,一切種 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種智尚不可得, 何況一切種智如當可得!」
[0565a13] 舍利弗說是如相 時,二百比丘不受一切法故,漏盡得阿羅 漢;五百比丘尼,遠塵離垢,諸法中得法眼
淨,生天、人中;五千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 忍法;六千菩薩諸法不受故,漏盡,心得 解脫,成阿羅漢。
[0565a18] 「舍利弗!是六千菩薩先世 值五百佛,親近供養,於五百佛法中,行布施、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般若波羅蜜、無方便
力故,行別異相;作是念:『是施、是持戒、是忍辱、 是精進、是禪定。』無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故,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行別異相;行別
異相故,不得無異相;不得無異相故,不得入 菩薩位;不得入菩薩位故,得須陀洹果乃至 阿羅漢果。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雖有道,若空、
若無相、若無作法,遠離般若波羅蜜、無方便 力故,便於實際作證,取聲聞乘。」
[0565a29]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俱行空、無 相、無作法,遠離方便力故,於實際作證取聲 聞乘?菩薩摩訶薩亦修空、無相、無作法,有方
便力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65b03] 佛告舍利 弗:「有菩薩遠離薩婆若心,修空、無相、無作法, 無方便力故,取聲聞乘。舍利弗!復有菩薩摩
訶薩不遠離薩婆若心,修空、無相、無作法,有 方便力故,入菩薩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0565b09] 「舍利弗!譬如有鳥,身長百由旬,若二百、三 百由旬,而無有翅,從三十三天,自投閻浮提。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鳥中道作是念:『欲還
上三十三天。』能得還不?」
[0565b12] 「不得也!世尊!」
[0565b12] 「舍利 弗!是鳥復作是願:『到閻浮提,欲使身不痛不 惱。』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鳥得不痛不惱 不?」
[0565b15] 舍利弗言:「不得也!世尊!是鳥到地,若痛、若 惱、若死、若死等苦。何以故?世尊!是鳥身大 而無翅故。」
[0565b17]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亦如是,雖如 恒河沙等劫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發大 事、生大心,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受無
量願;是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故, 若墮阿羅漢、若墮辟支佛道。何以故?是菩薩 遠離薩婆若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
般若波羅蜜、無方便力故,墮聲聞地、若辟支 佛道中。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雖念過去、未 來、現在諸佛持戒、禪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
取相受持;是人不知不解諸佛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但聞空、無相、無作名字聲,而取 名字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
訶薩若如是迴向,住聲聞、辟支佛地中,不能 得過。何以故?遠離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 持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0565c02] 「舍 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不遠 離薩婆若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 遠離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故,不取相;於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不取空解脫門相,不取無相、無作解脫門相。 舍利弗!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不墮聲聞、辟支
佛道,直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已來行布施不取 相,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取相;過去、未來、現
在諸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取相。
[0565c13] 舍利弗!是名菩薩方便力,以離相心行布施、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離相心行一切種 智。」
[0565c15]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 若菩薩摩訶薩不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 當知是菩薩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
故?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已來無法可知, 若色,若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世尊!有求 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遠離般若波羅蜜、方
便力,當知是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 得、或不得。何以故?世尊!是求菩薩道善男 子、善女人所有布施皆取相,所有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皆取相。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人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定。世尊!以是因 緣故,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不應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是菩薩摩 訶薩住般若波羅蜜、方便力中,以無得無相 心,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以
無得無相心,應修一切種智。」
[0566a02] 【論】
[0566a02] 釋曰:
[0566a02] 「諸天子歡喜,以末栴檀香,散佛及 須菩提上。歎言『希有!世尊!須菩提以如來 如隨佛生』」者,諸天子意謂:「須菩提智慧力故,
令一切法皆如佛法,是故說隨佛生。」
[0566a06] 須菩提知諸天子心少貴尚是諸法如,是故 須菩提欲斷諸天子心故說:「是如畢竟空 相。」以四種破著如心,所謂:「須菩提不在色
中,不在色如中,不以色等、不以色等如, 不離色等、不離色等如,隨佛生。」
[0566a10] 佛此中 自說因緣:「此法皆空、不可得。」
[0566a11] 舍利弗言:「世 尊!是如甚深!是如中但色等法不可得,何況 色等法如當可得!」
[0566a13] 問曰:
[0566a13] 何者是色等法?何者 是色等法如?
[0566a14] 答曰:
[0566a14] 色等法,眼所見等諸法; 如名「色等法實相,不虛誑」。
[0566a15] 人於色等如法 中錯謬故,或起不善業墮惡道中,或起善 業生於人天中,終歸磨滅,還生諸苦。或 起無漏業,應求大利而取小乘,不得畢
竟清淨如相故。
[0566a19] 色等法皆是作法、有為、虛妄、 從顛倒生、凡夫所憶想分別行處,是故色 等法虛妄,不即是如。知色等法如實故即是
如,因色等法得如名,是故言:「不離色等 法得如。」
[0566a23] 色等法入如中,皆一相無異;是故 須菩提謙言:「非但我隨佛生,一切法亦如 是相。」
[0566a25] 舍利弗讚歎須菩提所說:「色等法亦畢 竟空,何況如!」因若空,何況果!
[0566a26] 聞如是甚深 如相,眾生各得道利益。
[0566a28] 問曰:
[0566a28] 是般若波羅蜜為菩薩說,何故六千 人成阿羅漢道?
[0566a29] 答曰:
[0566a29] 佛知必有難者,自為 舍利弗說因緣:「是人無般若波羅蜜、無方 便力。」過去作功德,無方便故,邪行不正,是
人離般若波羅蜜故,深著善法;今從佛聞 般若波羅蜜,深厭世間,慈悲心薄故求自利, 不受一切法,即得阿羅漢,於般若無咎。
如人持器詣海,隨器大小,各自取足。
[0566b06] 問 曰:
[0566b07] 如經說:「六千菩薩無般若波羅蜜、方便 力故,行五波羅蜜,不得是無分別法,作阿 羅漢。」若一切聖人皆得無為法,得無為法
即是無分別,何以此中說「不得無分別法, 作阿羅漢」?
[0566b11] 答曰:
[0566b11] 非說今世聽法時;乃是過 去五百世時,不得般若、方便,修集五波 羅蜜功德,以是故言:「不得無分別。」失菩薩
信等五根;失菩薩信等五根故,雖聞般若, 不得如菩薩所聞即於實際作證。
[0566b15] 問曰:
[0566b16] 俱行空、無相、無作,何以一人得作佛、一人 作阿羅漢?
[0566b17] 答曰:
[0566b17] 雖有種種因緣,得阿羅漢 大因緣,所謂離薩婆若心行空等故。
[0566b18] 「大鳥」 者,金翅鳥在於天上,如此間人鳥雀等無 異。是鳥所以不來者,此鳥食龍,翅出毒 風,扇一切人眼失明故。是鳥初出
[聲-耳+卵] ,羽翼 未成,意欲飛去,即時墮落,中道心悔:「我未 應飛。」還欲住本天,上舍摩梨樹上;是鳥身 大,羽翼未成,不能舉身。
[0566b24] 「鳥身」,是菩薩身。「大」 者,世世廣集五波羅蜜功德。「無兩翅」者,是 無般若波羅蜜、無方便。「須彌山」者,是三界。
「虛空」,是無量佛法。「未應飛而飛」者,是菩薩功 德未成滿,欲行菩薩三解脫門、欲遊無量 佛法虛空中而自退沒,是心雖欲願作佛
而不能得。「若死」者,是阿羅漢道;「死等」者,辟支 佛道。「若 痛 、若惱」者,失菩薩本願功德。
[0566c02] 佛自結 句:「乃至住是無得無相心中應布施等。」此 經中合喻,義自明了,故不說。
◎
[0566c05] ◎【經】
[0566c05] 爾時,欲、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何以故?是菩薩摩訶 薩,應知一切諸法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法亦不可得。」
[0566c08] 佛言:「如是!如是!諸天 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我亦得一切 法、一切種智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所得,無能知、無可知、亦無知者。何以故? 諸法畢竟淨故。」
[0566c12]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 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得。如我解佛所 說義,我心思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
得。何以故?無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亦無可得法。一切法、一切法相空,無法可得、 無能得者。何以故?一切法空故。亦無法可
增,亦無法可減。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 定乃至一切種智,是法皆無可得者、無能得 者。世尊!以是因緣故,我意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為易得。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 受、想、行,識識相空,乃至一切種智一切種智 相空。」
[0566c23] 舍利弗語須菩提:「若一切法空如虛空, 虛空不作是念:『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若菩薩摩訶薩信解一切諸法空如虛空,
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得者,今恒河沙 等諸菩薩摩訶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退還?須菩提!以是故,知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不易得。」
[0566c29] 須菩提語舍利弗:「於意 云何?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01] 舍 利弗言:「不。」
[0567a02] 「受、想、行、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退還不?」
[0567a03] 舍利弗言:「不。」
[0567a03] 「乃至一切種智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04] 舍利弗言:「不。」
[0567a04] 「離 色,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05] 舍 利弗言:「不。」
[0567a06] 「離受、想、行、識,有法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07] 舍利弗言:「不。」
[0567a07] 「乃至離一切 種智,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09] 舍利弗言:「不。」
[0567a09] 「舍利弗!於意云何?色如相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10] 舍利弗言:「不。」
[0567a11] 「受、想、行、識如相乃至一切種智如相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12] 舍利弗言:「不。」
[0567a12] 「離色 如相,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14] 舍利弗言:「不。」
[0567a14] 「離受、想、行、識如相,乃至離一切 種智如相,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 還不?」
[0567a16] 舍利弗言:「不。」
[0567a16] 「舍利弗!於意云何?如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17] 舍利弗言:「不。」
[0567a18] 「法性、法住、法位、實際、不可思議性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19] 舍利弗言:「不。」
[0567a19] 「舍利 弗!於意云何?離如,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退還不?」
[0567a22] 舍利弗言:「不。」
[0567a22] 「離法性、法住、法位、實際、不可思 議性,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0567a24] 舍利弗言:「不。」
[0567a24] 須菩提語舍利弗言:「若諸法 畢竟不可得,何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退還?」
[0567a26] 舍利弗語須菩提:「如須菩提所說,是 法忍中,無有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 還者。若不退還,佛說求道者有三種:阿羅漢
道、辟支佛道、佛道。是三種為無分別。如須菩 提說,獨有一菩薩求佛道!」
[0567b01] 是時,富樓那彌多 羅尼子語舍利弗:「應當問須菩提:『為有一菩 薩乘不?』」
[0567b04] 爾時,舍利弗問須菩提:「須菩提!為欲說有一 菩薩乘?」
[0567b05] 須菩提語舍利弗:「於諸法如中,欲 使有三乘人——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耶?」
[0567b06] 舍利 弗言:「不也。」
[0567b07] 「舍利弗!三乘分別中,有如可得不?」
[0567b08] 舍利弗言:「不也。」
[0567b08] 「舍利弗!是如有若一相、若二 相、若三相不?」
[0567b09] 舍利弗言:「不也。」
[0567b09] 「舍利弗!汝欲於 如中乃至有一菩薩不?」
[0567b10] 舍利弗言:「不也。」
[0567b10] 「如是 四種中,三乘人不可得。舍利弗!云何作是念 『是求聲聞乘人,是求辟支佛乘人,是求佛
乘人』?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聞是諸法如相,心 不驚、不沒、不悔、不疑,是名菩薩摩訶薩能成 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67b15] 爾時,佛讚須菩提 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汝所說者,皆是佛力。須 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聞說是如無有諸法別
異,心不驚、不怖、不畏、不難、不沒、不悔,當知是 菩薩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67b19] 舍利弗 白佛言:「世尊!成就何等菩提?」
[0567b20] 佛言:「成就佛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67b21] 【論】
[0567b21] 釋曰:
[0567b21] 爾時,諸天子 作是念,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難得!何以故?一切法畢竟空,而菩薩求
佛道,觀行修集,成佛、度眾生,是法亦不可得。」
[0567b25] 佛可其言,自身為證:「我坐道場,以一切種 得一切法,亦無一定相可得。」
[0567b26] 須菩提言:「世 尊!如我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得。』一 切法畢竟常空故,是中無得者、無可得法,無
障無礙、無所修、無所斷故。」
[0567b29] 爾時,舍利弗言:「若 佛道易得者,何以故恒河沙等無量菩薩求 佛道,若一、若二作佛,餘者皆退還?」
[0567c02] 須菩提答 舍利弗:「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還不? 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退還不?」
[0567c04] 答言:「不也!」 何以故?色等法畢竟空,無有退還。
[0567c05] 色等法 如無二相,亦無分別,故無退還。
[0567c06] 「離色等法, 更有法退還不?」
[0567c07] 答言:離色等更無有法,是 故言「不也」。
[0567c08] 「離色等法如,更有法退還不?」
[0567c08] 答 言:如破色等法已,如亦自空,是故言「不」。
[0567c09] 法 性、法位乃至不可思議性亦如是。
[0567c10] 須菩提語 舍利弗:「若法無退還,何以故言『如恒河沙 等菩薩退還』?」
[0567c12] 舍利弗答:「如須菩提所說,法忍 中則無退還。」「法忍」者,是法門、法修、法行。入須 菩提所說法門中,則無退還;出是法門,則
有退還。
[0567c15] 舍利弗雖現受須菩提語,亦自 引佛法作難:「若無退者,盡當作佛,何以說 有三乘?」
[0567c17] 須菩提還以如相四句破三乘。
[0567c17] 佛 歎須菩提:「善哉!若菩薩聞如中無三乘分 別,不恐怖,是菩薩即能成無上道。」
[0567c19] 問曰:
[0567c19] 若 佛說「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 何以故問「成就何等菩提」?
[0567c21] 答曰:
[0567c21] 各各有無 上,舍利弗疑故,問:「何等道無上?」答:「大乘無上。」
[0567c23] 復次,須菩提以畢竟空智慧,破著三乘心, 佛讚:「善哉!」
[0567c24] 須菩提言:「菩薩聞是,心不沒、不 怖,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67c25] 舍利 弗問:「三乘菩提無定相,今言成就菩提,成 何等菩提?」
[0567c27] 佛言:「成就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0567c28] 若入畢竟空門,一切法盡一相;若出畢 竟空,三乘則有異。今佛分別諸法故說有 上、中、下乘,不為畢竟空故說。
[0568a02] 【經】
[0568a02]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云何行?」
[0568a03] 佛言: 「應起等心,於一切眾生亦以等心與語,無 有偏黨;於一切眾生中起大慈心,亦以大慈 心與語;於一切眾生中下意,亦以下意與語;
於一切眾生中應生安隱心,亦以安隱心與 語;於一切眾生中應生無礙心,亦以無礙心 與語;於一切眾生中應生無惱心,亦以無
惱心與語;於一切眾生中應生愛敬心,如父、 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兒子、如親族、知 識,亦以愛敬心與語。是菩薩摩訶薩亦應
自不殺生,亦教人不殺生,讚不殺生法,歡 喜讚歎諸不殺生者;乃至自行不邪見,亦教 他人不行邪見,讚不邪見法,歡喜讚歎不邪
見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是行。
[0568a17] 「復次,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應自行初禪,亦教他人行初禪,讚歎行初禪
法,歡喜讚歎行初禪者;二禪、三禪、四禪亦如 是。
[0568a21]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應自行慈心,亦教人行慈 心,讚歎行慈心法,歡喜讚歎行慈心者;悲、
喜、捨心亦如是。自行虛空處,亦教人行虛空 處,讚歎行虛空處法,歡喜讚歎行虛空處 者;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 是。
自具足檀波羅蜜,亦教人具足檀波羅蜜, 讚歎具足檀波羅蜜法,歡喜讚歎具足檀波 羅蜜者;尸羅、羼提、毘梨耶、禪、般若波羅蜜亦 如是。
[0568b02] 「復次,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自行內空,亦教人行內空,讚歎 行內空法,歡喜讚歎行內空者;乃至無法
有法空亦如是。自行四念處,亦教人行四念 處,讚歎行四念處法,歡喜讚歎行四念處 者;乃至八聖道分亦如是。自修空三昧、無相、
無作三昧,亦教人修空、無相、無作三昧,讚 歎修空、無相、無作三昧法,歡喜讚歎修空、無 相、無作三昧者。自行八背捨,亦教人行八背
捨,讚歎行八背捨法,歡喜讚歎行八背捨者。 自行九次第定,亦教人行九次第定,讚歎行 九次第定法,歡喜讚歎行九次第定者。自具
足佛十力,亦教人具足佛十力,讚歎具足佛 十力法,歡喜讚歎具足佛十力者;自行四無 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亦教
人行四無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讚歎行四無 所畏乃至大慈大悲法,歡喜讚歎行四無所 畏乃至大慈大悲者。自逆順觀十二因緣,亦
教人逆順觀十二因緣,讚歎逆順觀十二因 緣法,歡喜讚歎逆順觀十二因緣者。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應如是行!
[0568b23]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應知苦、斷集、 滅證、修道,亦教人知苦、斷集、滅證、修道,
讚歎知苦、斷集、滅證、修道法,歡喜讚歎知苦、 斷集、滅證、修道者。自生須陀洹果證智而 不證實際,亦教人著須陀洹果中,讚歎須陀
洹果法,歡喜讚歎得須陀洹果者;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亦如是。自生辟支佛道 證知而不證辟支佛道,亦教人著辟支佛道
中,讚歎辟支佛道法,歡喜讚歎得辟支佛道 者。自入菩薩位,亦教人入菩薩位,讚歎入 菩薩位法,歡喜讚歎入菩薩位者。自淨佛世
界、成就眾生,亦教人淨佛世界、成就眾生, 讚歎淨佛世界、成就眾生法,歡喜讚歎淨佛 世界、成就眾生者。自起菩薩神通,亦教人
起菩薩神通,讚歎起菩薩神通法,歡喜 讚歎起菩薩神通者。自生一切種智,亦教 人生一切種智,讚歎生一切種智法,歡喜 讚歎生一切種智者。自斷一切結使習,亦
教人斷一切結使習,讚歎斷一切結使習法, 歡喜讚歎斷一切結使習者。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是 行!
[0568c16]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取壽命成就,亦教人取 壽命成就,讚歎取壽命成就法,歡喜讚歎取
壽命成就者。自成就法住,亦教人成就法住, 讚歎成就法住法,歡喜讚歎成就法住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應如是行,亦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 方便力!是菩薩如是學、如是行時,當得無 礙色,得無礙受、想、行、識,乃至得無礙法住。何
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從本已來,不受色,不受 受、想、行、識,乃至不受一切種智。何以故?色 不受者為非色,乃至一切種智不受者為非 一切種智。」
[0568c28] 說是菩薩行品時,二千菩薩得 無生法忍。
[0568c29] 【論】
[0568c29] 釋曰:
[0568c29] 須菩提問:「菩薩欲成 無上道者,云何應行?」
[0569a01] 佛答:「應起等心,於一 切眾生無有偏黨。」
[0569a02] 五眾和合,假名眾生,如 車、如林。一切眾生者,盡舉十方六道,無有 遺餘。一切眾生法,各行三分:怨、親、中人。佛今
教菩薩等心,一切眾生皆有親愛想,莫生 怨心,莫生中人心。
[0569a06] 復次,眾生有二種:愛及 憎。佛言:「於一切眾生離是二心,莫生憎、愛。」 愛者,貪欲,煩惱心,不應行;當行慈愛心。世
間法,愛念妻子、牛馬等,憎惡怨賊等。菩薩轉 此世間法,但行慈愛心於一切眾生。
[0569a10] 復次,「等 心」者,菩薩生法喜,於一切眾生,欲令皆至 佛道;菩薩自捨憎愛心,亦捨眾生憎愛心
加己。世間有三種人:惡、大惡、惡中惡;善、大 善、善中善。惡者,如人以惡事加己,還報之 以惡事。諸佛法於一切眾生平等心,不應
起惡念,何況起身行、口行!大惡者,如無人 侵己,而以惡加人。惡中惡者,如人以好 心供給慈念,而反以惡心毀害,如是等惡,
名惡中惡。善者,如人以好事於己,還以 善報。大善者,如人於己無善,而以善事利 益。善中善者,如人以惡事害於己,而以
善事乃至身命供養,是名善中善。菩薩捨 是三惡,過是二種善,行第六心於一切眾 生。
[0569a24] 問曰:
[0569a24] 是菩薩未得法身,云何能行是心?
[0569a25] 答曰:
[0569a25] 是菩薩求無上道,應行無上法,受如 是難為苦行,乃成無上道。譬如估客,於 險道中備受諸苦,乃得大利。
[0569a27] 復次,是菩薩 聞佛法正體——所謂畢竟空,無我、無我所,無 一定實法,所見、所聞、所知皆是虛誑,如幻、如
夢;深信是法故,能以身命供養怨賊。
[0569b01] 復次, 菩薩知此身從罪業煩惱顛倒因緣生,所見、 所聞皆是虛誑罪垢之本;若有人來欲加害 於我,我宜歡喜受之,以此弊身而得無上
道利,何為不與!
[0569b05] 復次,菩薩發心,深愛眾生, 欲利益故,自以己身供養怨賊,欲令眾 生効己所行;以有眾生說法教者不必 肯受故,以身教令其信受。
[0569b08] 復次,多有人發 言求無上道而身行不稱;亦以是故,菩薩 以身教之,令堅心行此難事。欲求無上 道,當行善中善法,為此難事,爾乃可得。
[0569b11] 如 是等無量因緣,自以身命供養怨賊。
[0569b12] 問曰:
[0569b13] 等心、慈心有何等異?
[0569b13] 答曰:
[0569b13] 等心者是四無 量心,慈心者是一無量。
[0569b14] 有人言:初捨怨親是 等心,後加愍念是慈心。
[0569b15] 復次,有人言:等心者, 觀眾生如如、實際、法性,是法皆無為、無量故 等;愛念眾生,是名慈心。
[0569b17] 所以不說悲心 者,悲心或憂念眾生,積集此心,心則退沒。 或有眾生不愛菩薩悲念,言:「汝何以不自
憂其身而念他人?」慈心無如是事,易攝 眾生故,但說慈心。
[0569b21] 問曰:
[0569b21] 若眾生有三種:上、 中、下,菩薩福德智慧積集故,應是大人,云何 言「於一切眾生中起下意」?
[0569b23] 答曰:
[0569b23] 菩薩作 是念:「一切法無常,一切眾生上、中、下皆歸磨 滅,是中何者是大?何者是小?人以世法故 有大小。」
[0569b26] 復次,大小不定,此國以為大,餘國 以為小;於此為大,於彼為小;如今世卑賤, 後世為天王。如是業因緣,在世間輪轉,貴
賤大小無定。如水火貴賤隨時,用捨無定。
[0569c01] 復次,菩薩雖有功德,知是功德畢竟空、如 幻、如夢,不著此功德,不有是大小。
[0569c02] 復次, 一切眾生中有佛道因緣者,唯佛能知。菩薩 作是念:「若我以眾生形貌、才能——以此事 輕者,則為輕未來佛;若輕佛則為永了。」
[0569c05] 復 次,菩薩作是念:「我誓度一切眾生;若眾生無 所得,我則孤負眾生。」譬如主人請客,則應 敬客而自卑;若無所供設,是則負愧於客。
[0569c09] 復次,以自大心故,則喜生瞋恚;憍慢是瞋之 本,瞋是一切重罪之根。若菩薩於眾生起 下心,眾生若罵、若打,則無恚恨;譬如大家打
奴,奴不敢瞋恨。若菩薩自高、意下眾生者, 眾生侵害,忿然生怒;如奴打大家,則起瞋 怒。下意有如是等種種利益故,菩薩應當 行。
[0569c15] 「安隱心」者,與今世、後世、究竟樂,非如父 母、知識與現世樂。
[0569c16] 菩薩若以等心、慈心、下心 利益眾生時,若有不知恩人來惱菩薩,不 信所行,謂為欺誑,為求名故,無有實事;
又為魔所使,來惱菩薩,惡中之惡,不識恩 分。菩薩等心,於此通達無礙。
[0569c20] 得是無礙心 已,眾生雖有大罪大過,但欲利益,不生惱 心。慈心、安隱,無礙、不惱心。
[0569c22] 譬如孝子愛敬 父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兒女,無婬欲 心而生愛敬慈念。世人但能愛敬所親,菩 薩普及一切。
[0569c25] 得是柔軟清淨好心,名眾生 忍,是法忍初門。
[0569c26] 次行十善道。十善道,有佛、無 佛,世間常有,是善法教。菩薩先以四十種 行,行是十善道。何以故?是菩薩深念善法, 心慈眾生故。
[0569c29] 離 欲凡夫法有十二事,亦以 四十八種行。
[0570a01] 六波羅蜜乃至法住,是客法,有 佛說則有菩薩行。
[0570a02] 上來舊法、客法,本末具足, 今世得善法,智慧無礙;捨身,得法身無礙, 隨意至十方教化眾生,於十方佛前修集 善法。
[0570a05] 「聞是法時,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者, 是品說如微妙深法,亦說有行,善門、智門, 二行具足。但說如法,所利少;若說有法,所
利亦少。今說有、無二法,具足故,得無生法 忍;譬如二輪具足故,能有所至。
[0570a09] 此中善說 二諦故,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09 大智度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維習安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提供,眾生出版社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