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論十想釋論 第三十 (二十三)
聖者龍樹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

[0229a07] 【

[0229a07] 「十想無常想無我不淨一切 世間不可不淨斷想離欲。」

[0229a09] 【

[0229a09] 問曰

[0229a09] 一切行法何以名為」? 名為」?名為」?

[0229a10] 答曰

[0229a10] 善法」;名為」; 決定名為」。

[0229a12] 一切有為法 無常智慧相應無常想」。一切有為法 無常新生因緣

[0229a15] 復次去處是故

[0229a16] 復次二種世間無常無常一者眾生 無常二者世界無常

[0229a17]

大地草木磨滅,  須彌
諸天住處,  爾時世界
十力世尊身光,  智慧無量
度脫一切諸眾生,  名聞普遍滿十方
今日安在?  智者感傷!」

[0229a23] 如是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聖人轉輪 聖王國王常樂天王諸天尊貴 大火忽然世間
不久如是 眾生眾生住處無常名為無常

[0229a28] 問曰

[0229a28] 菩薩何以無常想

[0229a28] 答曰

[0229a28] 常顛倒受眾不得生死行者 無常想教化眾生:「諸法無常 常顛倒行道!」諸佛妙法所謂
四真諦四諦苦諦四行無常 以是菩薩行無常想

[0229b04] 問曰

[0229b04] 有人 無常國王夫人寶女 羅剎大海憂愁
諫言:「智力具足夫人不久何以 ?」答言:「我所 。」便
如是無常更生結使云何 無常結使」?

[0229b11] 答曰

[0229b11] 如是 無常無常具足禽獸 無常無異以是舍利弗:「具足 無常想。」

[0229b14] 問曰

[0229b14] 何等具足無常想」?

[0229b14] 答曰

[0229b15] 有為法念念生滅山上 如火一切有為法不可取不可幻化凡夫
無常入空空中一切法不可得 無常不可得所以者何一念 不可得不得不得
不得性相 無故無常

[0229b22] 問曰

[0229b22] 無常 何以苦諦中說無常

[0229b23] 答曰

[0229b23] 凡夫人生邪見 世間滅除常見無常不為無常

[0229b25] 復次出世凡夫 用世煩惱煩惱 根本無常

[0229b27] 復次外道 五欲解脫佛說因緣 無常解脫

[0229b29] 二種無常一者有餘二者無餘佛說:「一切滅盡唯有 有餘滅盡 無餘。」

[0229c03] 二種無常一者 新生

[0229c04] 復次有言持戒為重所以者何因緣次第漏盡

[0229c05] 有言多聞為重所以者何智慧有所

[0229c06] 有言禪定 為重定能得道

[0229c07] 有言十二 為重所以者何淨戒

[0229c08] 如是各各 所行不復涅槃佛言:「 功德皆是涅槃分諸法無常
涅槃。」如是種種因緣諸法 無常想

[0229c12] 復次無常想即是聖道別名佛種異名」:四念處」,四諦」, 無常想」。中說:「無常想
一切欲愛無色無明 三界結使。」以是名為」。

[0229c16] 無常想 無漏——得無無漏無常 有漏摩訶衍諸菩薩廣大種種教化
眾生無常想有漏無漏—— 九地有漏十一三界五受 相應苦根凡夫聖人如是
種種因緣無常想功德

[0229c22] 「行者 :「一切有為法無常。」

[0229c23] 問曰

[0229c23] 有為法 無常賢聖有為無漏法應當

[0229c25] 答曰

[0229c25] 諸法無常愛著生苦

[0229c26] 問曰

[0229c26] 聖人 舍利弗熱病畢陵伽婆蹉 痛苦羅婆跋提 (音聲第一) 病苦云何」?

[0229c29] 答曰

[0229c29] 二種一者二者聖人智慧力憂愁嫉妬瞋恚 等心先世業因四大老病
飢渴寒熱等身亦復 了了不以 負債債主生苦

[0230a05] 問曰

[0230a05] 苦受 心心數法如草離心云何 聖人」?

[0230a07] 答曰

[0230a07] 凡夫受苦 愁惱使使五欲 :「凡夫五欲不知
樂受貪欲使使不苦不樂受無明使 使凡夫受苦三毒受寒 。」
凡夫受苦 賢聖無憂愁苦有身無餘 。」

[0230a15] 復次五識相應因緣寒熱 名身

[0230a16] 復次:「有為 無漏法不著。」聖人有漏有漏 法則末後受苦

[0230a19] 問曰

[0230a19] 無常即是云何 離苦

[0230a20] 答曰

[0230a20] 無常即是五受作法無常名為所以者何 不生無我和合
但是無常阿羅漢得道 偈言

我等不貪,  亦復不樂
一心智慧,  !」

[0230a27] 涅槃阿難未離欲 八聖道涕泣憂愁離欲阿那含 漏盡阿羅漢不變:「世間眼
!」得道大利 無量功德不生以是故知 無常苦因緣故名為五受
何以愛著無常敗壞受念處 廣說

[0230b05] 復次有身 不覺

騎乘,  求索
,  求索
,  求索
,  
出入,  屈伸
去來,  無不!」

[0230b13] 問曰

[0230b13] 五受一切 若一云何苦受 不苦不樂受云何
」?

[0230b16] 答曰

[0230b16] 五受一切凡夫 四顛倒因緣五欲 以為佛說
世間實法 五受實有何以佛說五受 名為」?

[0230b21] 復次其所 不待如火 名為

[0230b23] 復次世間顛倒今世後世無量苦果 名為譬如大河不能 世間顛倒毒藥一切苦水


天下生地,  天上歡樂
宮觀婇女滿目,  浴池
,  大火竹林
見天,  !」

[0230c03] 無常想

[0230c03] 如是種種分別 名為」。

[0230c04] 「無我則是無我所以 五受盡皆無有自在自在無我自在

有無智人,  身心
漸近,  不知無常
作者,  無有受者
身為無生,  種種
六情因緣,  識得
三事和合,  因緣
因緣,  
,  和合
和合,  事業
相續相,  !」

[0230c18] 復次我相不可得無我一切法有相 故知五塵 各各別異故知有情種種思惟籌量諸法
有心心數法無相故知無我

[0230c21] 問曰

[0230c22] 出入則是我相壽命苦樂愛憎我相無我出入息
壽命苦樂愛憎在內

[0230c25] 壽命我法無我不為放逸無我

[0230c27] 受苦無我 樹木苦樂愛憎如是微細不可以

[0231a01] 答曰

[0231a01] 諸相皆是識相 出息壽命汝等 死人應有出息壽命

[0231a04] 復次出入息色法隨心風力 識相非我

[0231a05] 壽命相應

[0231a06] 問曰

[0231a06] 無心 出入壽命何以皆是識相」?

[0231a07] 答曰

[0231a07] 不久不捨 無識是故識相 出行不得

[0231a10] 苦樂憎愛相應隨心便無故 便以是識相非我

[0231a12] 復次 我有二種無常

,  無後
不生,  解脫

無妄,  以是
罪福,  無有受者
我所,  然後涅槃
實有,  
無常,  隨身
,  無有罪福。」

[0231a22] 如是知者不知作者作者 中說不得我相一切法 一切法無我

[0231a25] 無我我所心我所無有 則是涅槃是故行者

[0231a27] 問曰

[0231a27] 無常無我 若是若是三事 無常即是即是無我」?

[0231a29] 答曰

[0231a29] 所謂有漏觀門分別 無常行相無常想」;苦行相應
」;無我行相無我」。無常 三界罪過無我世間

[0231b04] 無常生厭生畏無我 解脫

[0231b06] 無常佛說五受無常」; 無常則是」;無我佛說即是無我」。

[0231b08] 無常五受 入心無我捨離

[0231b09] 無常 無我邪見

[0231b10] 常見今世涅槃無我著處

[0231b12] 無常世間常法世間無我世間

[0231b14] 三相分別

[0231b14] 無我 中說

[0231b15] 「從不 因緣生血水道生 住處乳酪無異
污垢種種不淨 二道和合然後
譬如釀酒尿 和合變為
生身 五根五識五識次第生意 籌量然後我所心
煩惱罪業如是本末因緣種種 四大四大無異我見我有

[0231b29] 復次思惟收穫 用功 流汗集合
辛苦如是入口不淨一直宿昔之間變為尿美味變成不淨

[0231c05] 行者: 「如此貪著地獄地獄當作畜生駱駝宿債
猪狗糞除。」如是觀生厭五欲

[0231c09] 譬如婆羅門 淨潔有事緣故不淨:「 云何不淨
。」老母:「我有 因緣常作!」 老母日日婆羅門貪著飽食歡喜
老母初時白淨無色無味 老母:「?」:「。」婆羅門: 「何謂?」:「大家夫人
甘草和合 如是以此是以夫人 何處?」婆羅門拳打
:「云何淨法 為了!」棄捨緣事還本

[0231c22] 行者如是飲食歡喜好色 可口不淨受苦
本末如是食欲 欲界悉皆捨離五欲五下分結

[0231c27] 如是種種因緣不復」。

[0231c28] 問曰

[0231c28] 無常無我 無漏智相應有漏 智慧相應次第法應在前何以後說

[0232a01]

[0232a02] 佛法二種見道修道見道 邪見聖果未離欲 離欲次第
婬欲煩惱初三見諦 修道無學道

[0232a06] 身念處 功用 須陀洹斯陀含無我次第

[0232a09] 「一切世間不可世間 滋味服飾 種種樂事 世間生厭
惡事惡事二種一者眾生二者土地

[0232a13] 眾生八苦恩愛別離怨憎 不得而言五受眾苦

[0232a14] 眾生 婬欲父母師長 教誨無有慚愧禽獸無異瞋恚 輕重瞋毒乃至不受佛語
聞法不畏惡道橫加不知 所見愚癡不以 無明蒙日
所見慳貪 憍慢不敬賢聖不孝父母憍逸 邪見不信今世後世
罪福不可共處如是煩惱

[0232a25] 惡業無間 父母傷害賢聖 殘害親戚

[0232a27] 復次世間眾生 善行貧賤鄙陋 所行不善布施貧乏
富有財寶貪著不肯 見人有所便 不下接物見好接物恩惠便
欺誑便 以為憍慢質直好人便欺誑調 見善便
不以持戒清淨便 輕賤

[0232b08] 如是眾生弊惡 可樂

[0232b09] 土地一切土地寒熱 飢渴疾病毒氣侵害老病無處 去處眾苦隨之無處
樂安煩惱 一切二種

國土,  
救護,  
飢餓,  
修福,  如是。」

[0232b19] 眾生土地有如思惟世間可樂

[0232b20] 欲界惡事如是

[0232b20] 上二界退大生 下界譬如高處摧碎

[0232b21]

[0232b22] 無常想無我一切世間不可何等

[0232b23] 答曰

[0232b23] 二種 二種眾生一切法中觀眾生罪惡 不同

[0232b26] 復次前者無漏道中有見諦 思惟

[0232b27] 如是種種差別

[0232b27] 一切地中三界一切世間不可」。

[0232b28] 「中說

[0232b29] 「不淨身念處中說斷想涅槃

[0232c01] 結使 」;結使」;結使 」。

[0232c03] 問曰

[0232c03] 若爾便何以

[0232c03] 答曰

[0232c04] 一法無常即是即是無我如是一切世間罪惡深重 大樹不可以一下涅槃微妙
是故種種名為斷想」、「」、「」。

[0232c08] 復次三毒名為」,名為」, 一切苦不生名為」。

[0232c09] 復次行者 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正智慧觀 」;無漏道結使
」;入涅槃五受不復相續 」。

[0232c13] 「斷想」,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涅槃方便門

[0232c14] 有漏無漏一切地中 (十想) 。

大智十一釋論第三十 (三三昧三根)

[0232c18] 【

[0232c18] 「十一法智比智他心智世智苦智集智 道智盡智無生智如實智。」

[0232c19] 【

[0232c19] 「法智 界繫無漏智欲界繫無漏智欲界 法滅無漏智欲界繫法道 法智無漏智

[0232c22] 「比智無色 無漏智如是

[0232c23] 「他心智欲界 界繫現在心心數法無漏心心數法

[0232c25] 「世智有漏智慧

[0232c25] 「苦智五受 無我無漏智

[0232c26] 「集智有漏 無漏智

[0232c27] 「滅智無漏智

[0232c28] 「道智無漏智

[0232c29] 「盡智我見修道如是無漏智

[0233a01] 「無生智 不復不復 不復修道不復如是無漏智

[0233a04] 「如實智一切法 如實正知無有罣礙

[0233a05] 法智欲界繫 欲界繫欲界繫法滅欲界繫 法道

[0233a07] 比智如是

[0233a07] 世智一切法

[0233a07] 他心智有漏無漏心心數法

[0233a08] 苦智集智 受眾滅智道智無漏五眾

[0233a09] 盡智無生智四諦

[0233a10] 十智一有無漏 當分他心智有漏有漏無漏 無漏

[0233a12] 法智法智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

[0233a13] 比智如是

[0233a13] 世智他心智

[0233a14] 他心智他心智 法智比智世智道智盡智無生智

[0233a15] 苦智法智比智盡智無生智

[0233a16] 滅智如是

[0233a17] 道智道智法智比智 心智盡智無生智

[0233a18] 盡智盡智法智比智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

[0233a19] 無生 如是

[0233a20] 相應慧根 世智相應慧根

[0233a21] 法智比智苦智空三昧相應

[0233a22] 法智比智滅智盡智無生智 三昧相應

[0233a23] 法智比智他心智苦智集智 盡智無生智無作三昧相應

[0233a24] 法智比智 苦智盡智無生智無常想無我

[0233a26] 世智相應

[0233a26] 法智比智滅智盡智 相應有人世智 相應

[0233a28] 法智比智比智如是世智他心智盡智無生智十智苦智集智世智有漏他心智滅智道智
世智

[0233b02] 法智比智十六他心智 各各四相盡智無生智十四 無我煖法頂法忍法世智
十六世間第一世智四相無相 (十六聖行) 。

[0233b06] 無漏心成就一世第二苦智法智第四比智第六 集智第十滅智第十四
離欲他心智無學道盡智 解脫無生智

[0233b10] 無漏心第二心中現在未來二智第四心中現在 二智未來三智第六心中現在未來
二智第八心中現在二智未來 第十心中現在未來二智第十二心中現在二智未來三智第十四心中
未來二智第十六心中現在二智 離欲

[0233b17] 須陀洹離欲 結使十七心中他心智盡智 第九解脫心中八智盡智無生

[0233b20] 信解見得道中他心智世智盡智無生智

[0233b21] 無礙道他心智盡智無生智 道中八智盡智無生智

[0233b23] 有頂 無礙道他心智世智盡智 八解脫道中世智盡智無生

[0233b26] 無學初心第九解脫不時解脫十智一切有漏無漏善根時解脫一切有漏無漏善根

[0233b28] 如是種種 毘曇分別

[0233b29] 「如實智分別般若波羅 廣說

[0233c01] 復次有人

[0233c01] 「法智欲界 無常無我諸法因緣和合 無明因緣乃至因緣老死
梵志:「用法分別諸法 涅槃。」

[0233c05] 「比智現在五受無常 過去未來無色界五受無常無我如是譬如現在火熱
過去未來如是

[0233c08] 「 眾生心心數法

[0233c09] 問曰

[0233c09] 心數法何以」?

[0233c10] 答曰

[0233c10] 心數法

[0233c11] 「 名為聖人實法凡夫 假名以是棟梁 名為不知實義世智

[0233c15] 「苦智五受

[0233c15] 問曰

[0233c15] 五受 無常無我何以苦智」, 無常無我」?

[0233c17] 答曰

[0233c17] 苦諦 」,集諦集智」,滅諦滅智」,道諦 道智」。

[0233c19] 問曰

[0233c19] 五受有種何以 苦諦無常無我

[0233c20] 答曰

[0233c20] 無常無我法相眾生 世間一切皆是 捨離無常無我眾生不大


[0233c24] 復次佛說五受異名名為 以是苦智

[0233c25] 苦智有漏 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 見諦無漏何以煖法
世間第一集智滅智道智如是

[0233c29] 復次,「苦智不生

[0234a01] 「集智一切法無有和合

[0234a01] 「滅智 法常寂滅涅槃

[0234a02] 「道智一切法清淨無邪

[0234a03] 「盡智一切法無所有

[0234a03] 「無生智一切生法不實不定不生

[0234a04] 「如實智種智不能如實智

[0234a05] 十智 各各各各各各別異各各觀法 實智無相無緣觀法

[0234a08] 十智中有法眼慧眼如實智唯有

[0234a09] 十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共有如實智 所以者何以是如實智

[0234a11] 復次十智如實智本名唯有一實譬如十方流水大海本名大海

[0234a13] 如是 種種分別十一中略。 (十一)

[0234a15] 【

[0234a15] 「三三昧三昧三昧三昧。」

[0234a16] 【

[0234a16] 一切禪定攝心名為 三摩提正心行處無始世界 不端正心行處 蛇行竹筒

[0234a19] 三昧欲界未到地初禪覺觀相應 」;二禪中間相應」;
第二禪乃至有頂覺觀相應」。

[0234a23] 問曰

[0234a23] 三昧相應心數法乃至二十何以

[0234a24] 答曰

[0234a24] 覺觀 以是二事而是三昧 捨離

[0234a26] 有人覺觀三昧 是故佛說三昧牢固覺觀 三昧覺觀
三昧譬如風能善覺初禪初禪 覺觀以是

[0234b02]

[0234b03] 差別

[0234b03] 答曰

[0234b03] 」,細心 」;緣中」,分別籌量 」。

[0234b05] 善覺無瞋 國土不死三昧
善覺三昧門覺觀過多三昧風能使如是種種分別」、「」。

[0234b10] 問曰

[0234b10] 觀法 觀法觀法 何以三昧

[0234b12]

[0234b13]

[0234b13] 觀法欲界 初禪覺觀相應法不善 觀法中間相應法
無記觀法覺觀一切 相應無為法

[0234b17] 欲界未到地梵世中間 大梵王一切
遍淨一切廣果一切無色

[0234b20] 三昧何等三昧三三昧乃至 阿羅漢辟支佛三昧十方佛三昧
首楞嚴三昧一切三昧乃至三昧 諸佛三昧

[0234b24] 如是種種分別

[0234b26] 【

[0234b26] 「三根未知知根知根。」

[0234b26] 【

[0234b26] 「未知 知根無漏和合信行法行 道中未知知根」,所謂五根意根

[0234b29] 信解見得思惟道中 知根」。

[0234c01] 無學道」。

[0234c01] 問曰

[0234c02] 何以二十二三根

[0234c02] 答曰

[0234c03] 了了自在名為」。十九 具足三根涅槃有為法自在

[0234c05] 復次有漏自得利益不定有漏無漏菩薩具足

[0234c07] 問曰

[0234c08] 十想有漏無漏何以具足

[0234c08]

[0234c09] 十想皆是助道涅槃五根 善法不盡涅槃阿毘曇中說:「 五根不斷善根。」

[0234c11] 復次五根 變為無漏三根三根有意 三受以是三根

[0234c13] 二十二不善有無是故 具足

[0234c15] 三根受眾

[0234c16] 未知知根知根九地

[0234c16] 根緣四諦相應

[0234c17] 未知知根三根 二根

[0234c18] 未知知根 次第二根知根次第有漏 知根有漏

[0234c21] 如是阿毘曇分別

[0234c22] 復次未知知根諸法實相未知五根五根諸法實相入胎二根身根命根爾時
不能有所別知五根 五塵菩薩如是初發心作佛具足五根諸法實相
得知菩薩五根諸法 實相

[0234c29] 四大四大和合名為四大四大清淨 不斷善根清淨

[0235a03] 菩薩五根能信 法實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非有 寂滅真淨虛空不可不可說
一切語言一切心心數法所行 佛法菩薩信根精進 根力不退根力
善法善法定根五欲 實相慧根佛智 義味不可壞

[0235a11] 五根意根 菩薩位乃至 無生法忍未知知根」。

[0235a13] 諸法實相了了知根」。得無生法 阿鞞跋致得受記乃至滿 道場金剛三昧其中名為
」。

[0235a17] 一切煩惱習阿耨多羅 一切可知法智遍滿名為」。 (三根)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25 No. 1509 大智度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眾生出版社提供北美大德提供觀法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