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hīnirmocanasūtra (Fo Shuo Jie Jie Jing) 佛說解節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解節經一卷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不可言無二品第一
[0711b29] 如是我聞:
[0711b29] 一時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 山,與大比丘眾九萬九千人俱,皆阿羅漢——諸 漏已盡,所作已辦,捨諸重擔,獲得己利,盡諸
有結,心善得解脫,善得自在,善得奢摩他、毘 婆舍那——其名曰:淨命阿若憍陳如等,乃至住 阿羅那三昧定須菩提等。復有大比丘尼眾
三萬六千人俱,摩訶波闍波提,乃至跋陀迦 比羅比丘尼等以為上首。復有無量無數優 婆塞、優婆夷,頻婆娑羅王等而為上首。復有
菩薩摩訶薩無量百千,是賢劫中諸菩薩眾, 或住此土、或他方來,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文 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而為上首——皆悉
通達大深法性,調順易化,善行平等,修菩薩 道,一切眾生真善知識,得無礙陀羅尼,轉 不退法輪,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如是等眾皆 悉聚集。
[0711c16] 爾時如理正聞菩薩,問能解甚深義節菩薩 言:「佛子!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此言云何?」
[0711c18] 能解甚深義節菩薩言:「善男子!是一切法不 過此二,謂所作、非所作。所作者,非所作非非 所作;非所作者,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0711c20] 如理正 聞菩薩問言:「佛子!云何所作非所作、非非所 作;及非所作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0711c22] 能解甚深 義節菩薩言:「善男子!所作者,此是大師正教 言句,若是大師正教言句,即是世間所立言
說,從分別起。此世言說若分別起,由種種 分別及所言說一向不成,故非所作。
[0711c26] 「善男子! 非所作者,屬言教攝,若有法離所作及非所 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師說教 可無義不?」
[0711c29] 「非無有義。」
[0711c29] 「若有義者,義相云何?所 謂不可言體,惟是聖人無分別知見之所覺 了,為欲令他了達如是不可言體。是故大師 說此言教,謂是法所作。
[0712a03] 「善男子!非所作者,此 是大師正教言句,若是大師正教言句,即是 世間所立言說,從分別起。此世言說若分別
起,由種種分別及所言說一向不成,故非非 所作。
[0712a07] 「善男子!所作者,屬言教攝,若有法離 非所作及於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 是者,大師說教可無義不?」
[0712a09] 「非無有義。」
[0712a09] 「若有義 者義相云何?所謂不可言體,惟是聖人無分 別知見之所覺了,為欲令他了達如是不可 言體。是故大師說此言教,謂是法非所作。
[0712a12] 「善 男子!如巧幻師及幻弟子,於四衢道,或取草 葉及木石等,聚集一處,現種種幻事: 諸 象兵、
馬兵、車兵、步兵,摩尼、真珠、珊瑚、玉石,及倉庫 等。若有諸人——嬰兒、凡夫、愚癡邪智——不能了別 草等幻本,是人若見、若聞,作是思惟,謂:『實有
此象、馬四兵及以庫藏。』若見、若聞,隨能隨力 執著見聞,作是言說:『此是真實,異此非真。』 是人則應重更思量。若有諸人——非嬰兒、凡夫
及愚癡邪智——識知如是草等幻本,若見、若聞, 作是思惟:『無有如是象、馬等物及以庫藏。』是 人若見、若聞,隨能隨力,不著見聞,作如是言:
『如我所思,此是真實,異此非真。』雖隨世言,為 顯實義,是人不須重更思惟。
[0712a25] 「善男子!如此嬰 兒、凡夫,未得出世真如聖慧,未識諸法不可 言體。是人若見、若聞,諸法所作及非所作,作
是思惟:『實有如是諸法所作及非所作。何以 故?可見、可知故。』是人若見、若聞,隨能隨力,執 著見聞,隨見聞說:『此是真實,異此非真。』是人
應當須重思量。
[0712b02] 「若有諸人——非嬰兒、凡夫——已見 真實,及得出世真如聖慧,已識諸法不可言 體,若見、若聞作是思惟:『如所見知,諸法所作
及非所作,皆非實有,但有假相,從分別起,如 幻化事,欺誑凡心,於此中起所作、非所作名 及餘眾名。』是人如所見聞,不生執著,不作是
言:『此是真實,異此非真。』雖隨世言,為顯實義, 是人不須重更思惟。
[0712b09] 「善男子!如是聖人由聖 知見,已能覺了不可言體,為欲令他見法 實相,故說教句,謂是所作、非所作等。」
[0712b12] 爾時能解甚深義節菩薩,即說偈言:
「佛說絕言法, 無二非凡境。
愚夫於中迷, 緣二著戲論,
不決邪決故, 常輪轉諸有。
智人離見聞, 簡擇中實義。」
解節經過覺觀境品第二
[0712b18] 爾時,曇無竭菩薩白佛言:「世尊!從此娑訶世 界,向東最遠極東方世界,過七十七恒河沙 數世界,有世界曰善名聞,佛號廣大善聞修
伽陀住處。我於一時,往彼佛所,即於彼中見 一方地,有七十七千諸外道眾,以師為先聚 集而坐,為欲思量諸法實相。時外道眾思惟
稱量,簡擇安立諸法實相,依其所學求覓實 相,無能得者。起種種執,相違鬪諍,乃至言相 違害,由口刀杖,互相傷毀,便各分散。我見此
已作是思惟:『希有,希有!諸佛世尊,出於世間, 由佛出世,過覺觀境,甚深法相,通達覺了,皆 得顯現。』」
[0712b29] 菩薩說已,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 實相,過覺觀境。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 教,開示顯現,令義淺易。何以故?我說真實,但
是聖人自所證見;若是凡夫覺觀境界,自他 可證。法上!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於一切覺 觀境界。
[0712c05]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非相行處;一切 覺觀緣相行處。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覺觀 境。
[0712c07]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不可言說;一切覺觀 但由言說。故知實相過覺觀境。
[0712c08] 「復次,法上!我 說真實絕於四事,謂見、聞、覺、知;一切覺觀緣 四事起。
[0712c10] 「復次,法上!我說真相離諸鬪諍;一切 覺觀鬪諍境界。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覺觀 境。
[0712c12] 「法上!譬如有人,盡一期壽恒食苦味,復能 覺觀、比度、憶持蜜等甜味,無有是處。
[0712c13] 「復次,譬 如有人,恒樂欲塵,塵欲焦熱之所燒然,復能 覺觀、比度、憶持不緣塵相,依內離樂,無有是 處。
[0712c16] 「復次,譬如有人,恒樂言諍,邪談話戲,復能 覺觀、比度、憶持聖默然定,無有是處。
[0712c17] 「復次,譬 如有人,恒樂恒行見、聞、覺、知,復能覺觀、比度 憶持絕四事處,滅離身見是般涅槃,無有是 處。
[0712c20] 「復次,法上!譬如有人,由恒蓄財,樂行征 伐,復能覺觀、比度、憶持北欝單越,無有我所 無所積蓄,不相鬪諍,是現法樂,無有是處。
[0712c23] 「法上!如是諸人,在於覺觀,復能思量、比度、憶 持非覺觀境,無有是處。」
[0712c24] 佛說經竟,重說偈 言:
「自證無相法, 離言絕四事,
無諍法通相, 過諸覺觀境。」
解節經過一異品第三
[0712c29] 爾時,淨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是言正說,甚深 希有。如世尊說,是真實理,微細甚深,難可通 達,謂過一異相。
[0713a02] 「世尊!我於一時,見一方地大 菩薩眾修菩提行,在願樂地。於此方所聚集 而坐,為欲思量,諸法實相與諸行法為一、為
異?是時眾中,有諸菩薩說如是言:『是真實相 不異諸行。』復有菩薩說:『真實相與行不一。』復 有菩薩起疑惑心,不信一異,說如是言:『此一
異中,何人說實?何人說虛?何者正行?何者邪 行?為當執一?為當執異?』
[0713a09] 「世尊!我見此事,作是 思惟:『諸善男子,嬰兒、愚癡,無覺、無了,非如理 行。何以故?是善男子,未能通達微細甚深真
實之法與諸行等,過一異相。』」
[0713a12] 菩薩說已,佛即 告言:「如是,淨慧!如是諸善男子,嬰兒、愚癡, 無覺、無了,非如理行。如來通達微細甚深真
實之法與諸行等,過一異相。何以故?淨慧!若 執如此,依諸行法修真實觀,能達、能證真如 之理,無有是處。何以故?淨慧!若真如與行
相不異者,一切凡夫應見真如。復次,一切眾 生正在凡位,應得無上如安涅槃。復次,一切 眾生於凡位中,亦應能得無上菩提。若真如
相異於行相,一切聖人已見真如,則應不能 伏滅行相;由不伏滅諸行相故,雖見真諦不 能解脫眾相繫縛;若於眾相不得解脫,亦不
解脫麁重繫縛;若不解脫二種繫縛,則不能 得無上如安無餘涅槃,亦應不得無上菩提。
[0713a26] 「淨慧!由諸凡夫不見真如,在凡夫位不得無 上如安涅槃,亦不能得無上菩提。以是義故, 真如之理與諸行一,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
如與行相不異。』者,由此義故,當知是人不 如理行。
[0713b01] 「復次,淨慧!一切聖人由見真如,已能 伏滅諸法行相,非不能故;已能解脫一切相 結及麁重惑,非不解脫。由二解脫,已得無上
如安涅槃,乃至已得無上菩提。是故真如與 行相異,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異行相。』以是 義故,當知此人不如理行。
[0713b06] 「復次,淨慧!若真如 與行相不異者,猶如行相墮於惑相,真相 亦爾應墮惑相。復次,淨慧!若真如相異行相
者,真如則非諸行通相。淨慧!以此真如不墮 惑相,復為一切諸行通相。由是義故,真如與 行亦一、亦異,義皆不然。若有人說:『真如與行
亦一、亦異。』以是義故,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0713b12] 「復 次,淨慧!若真如與行相不異者,如真實相於 諸行中通無差別,行相亦爾,應通無別。是故
修觀行人,於諸行中,不應過此見、聞、覺、知修 勝真觀。復次,若真如相異行相者,以是義故, 一切諸行,但惟無我及以無性,應非真實。復
次,一時淨、不淨品,各各別相。淨慧!由諸行相 但別不通,由觀行人於諸行中,過見、聞、覺、知 修勝真觀,由諸行無我、無性所顯是真,乃至
淨、不淨品,亦非一時各各別相。以是義故,真 如與行亦一亦異,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如 與行亦一、亦異,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0713b23] 「淨慧!譬 如傷佉白色,不可安立與螺一、異;赤色與金 不一、不異,亦復如是。譬如毘拏音聲美妙,不
可安立與毘拏一、與毘拏異;復如沈香,香氣 可愛,不可安立與沈一、異;亦如摩梨遮其味 辛辣,不可安立與摩梨遮為一、為異;呵梨勒
澁亦復如是。復如綿纊,其觸柔軟,不可安立 與綿一、異;蘇與醍醐不一、不異,亦復如是。 復如一切有流苦,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如是苦等,不可安立與法一、異;亦如貪欲、瞋 恚、愚癡、慢等,無寂靜相,不可安立與其一、異。 淨慧!如是真如與一切行,不可安立為一、為 異。
[0713c06] 「淨慧!如是真如,微細甚深難可通達,我覺 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令義淺 易。」
[0713c08] 「佛說經已,重說偈言:
「真實與行法, 無一異俱相。
若執一異俱, 說行不如理,
修行奢摩他, 及毘鉢舍那,
是人能解脫, 相惑麁重結。」
解節經一味品第四
[0713c14] 爾時,佛告須菩提言:「須菩提!汝見、汝知幾多 眾生,在眾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記自所 得?復次,汝見、汝知幾多眾生,在眾生界無增
上慢,不由慢心記自所得?」
[0713c17] 須菩提言:「世尊!我 見、我知少有眾生,在眾生界無增上慢,不由 慢心記自所得。世尊!我見、我知無量、無數、不
可稱說諸眾生等,在眾生界有增上慢,由此 慢心記自所得。
[0713c21] 「世尊!我又一時,住阿練若遠 寂林中,有多比丘大眾聚集,去我不遠住練 若處。我又一時日中後分,見此大眾互相聚
集,隨其所證種種法相,說己修行、記自所 得。有諸比丘,由證見陰,記其所得——或有比丘 證見陰相,或有比丘證見陰生,或有比丘證
陰變異,或有比丘證見陰滅,或有比丘證陰 滅道——如於陰中有六證相;或有比丘證見諸 入,記自所得,乃至入滅及入滅道;或有比丘
證見緣生,記自所得,乃至緣生滅、緣生滅道; 或有比丘證見證食;或有比丘證見四諦;或 有比丘證見諸界,及界差別并種種界,乃至
界滅及界滅道;或有比丘證見念處,及念處 相、念處對治、念對治道、念處修習,未生念處 證見念生,已生念處證見念住及不忘失增
長圓滿,記自所得。如證念處,正懃、如意足、根、 力、覺分、聖道,聖道相、聖道對治、聖道對治道、 聖道修習,未生聖道證聖道生,已生聖道證
聖道住,及不忘失增長圓滿,記自所得。
[0714a10] 「世 尊!我見此已,作是思惟:『如諸長老隨所證見 種種法相,記自所得,此諸長老有增上慢。由
此慢心,記自所得,是事決爾。』何以故?如其所 說自證見法,當知是人未能了別一味真如 遍一切處。
[0714a15] 「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實遍一切 處,微細甚深,難可通達。』此言希有,是無對說。
[0714a17] 「世尊!若世尊正教中,勤修觀行諸比丘等,一 味真實遍一切處,尚難通達;況諸外道在正 教外,豈能證知一味真實?」
[0714a19] 佛言:「如是,須菩提! 如是微細最微細,甚深最甚深,難見最難見, 遍一切處一味真實,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
立正教,開示顯現,令義淺易。何以故?須菩提! 於五陰中清淨境界,是我所說名為真實;須 菩提!於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
處,正懃、如意足、根、力、覺分、八聖道中清淨境 界,是我所說名為真實。此清淨境界,一切陰 處平等一味,無差別相。如於陰中乃至聖道
分中,清淨境界平等一味,皆無差別。須菩提! 以是義故,應知一味真如遍一切處。
[0714a29] 「復次,須 菩提!修行比丘,若已通達一陰真如,人、法無 我,不勞更觀一一餘陰所有真如。於十二入、
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處,正勤、如意足、 根、力、覺分、八聖道分,若已通達一分真如,人、 法無我,不勞更觀餘聖道分所有真如。離無
分別後智,無有別觀能順真如觀所餘法一 味真實遍一切處。但以無分別後智,隨順前 無分別智,觀一切法一味真實,憶持至得。須
菩提!以是義故,汝應當知,真實之理遍一切 處,唯一味相。
[0714b10] 「復次,須菩提!猶如諸陰互有別 相,如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 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八聖道分,互有別
相,若諸法真如,人、法無我,互有別相,則諸法 如如,人、法無我不成真實應由因生。若由因 生則成有為,若是有為則非真實,若非真實
更應於此求別真實。須菩提!由此真實不從 因生,非是有為,非不真實,於中不勞求別真 實。何以故?此法恒常,若佛出世,若不出世,
法性、法界、法住,皆悉常住。須菩提!以是義故, 汝應當知,一味真實等一切處。
[0714b20] 「須菩提!譬如 眾色,種種差別更互不同。於諸色中,虛空無 相,無有差別,無有變異,於一切處同一味相。
如是諸法,各各別異。汝應當知,於諸法中一 味真如,等無差別,亦復如是。」
[0714b24] 爾時,世尊說是 經已,重說偈言:
「法通相一味, 諸佛說平等。
若於中執異, 是人增上慢。
逆生死流道, 微細深難見,
欲染癡覆故, 凡人不能得。」
[0714c01] 爾時,觀世音菩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 佛言:「世尊!我今從佛聞得如是解節深法, 得未曾有,頂戴奉持。世尊!當何名此經?云何
受持?」
[0714c04] 佛告觀世音菩薩:「此經名為『了義正說』, 亦名『真實境智正說』,亦名『十地波羅蜜依止 正說』。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0714c06] 佛說是經已,八萬 菩薩皆得大乘威德三昧,無量無邊諸菩薩 眾於無生法得無生法忍,無數眾生從於 諸流心得解脫,無數眾生於大乘法生信樂
心。
佛說解節經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6 冊 No. 0677 佛說解節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西蓮淨苑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