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nameghasūtra (Bao Yun Jing) 寶雲經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寶雲經卷第五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0231b05] 「善男子!復有十法名菩薩具旃衣。何等為十? 不隨染欲名為旃衣、不隨瞋故名為旃衣、不 隨癡故名為旃衣、不隨惱害故名為旃衣、不
隨貪嫉故名為旃衣、不隨憍慢吾我故名為 旃衣、不為人知故名為旃衣、不為名聞利養 故名為旃衣、不使魔得自在故名為旃衣、心
不高下故名為旃衣。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旃衣。
[0231b13]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乞食。何等為十? 為益眾生令得福故是以乞食,次第乞食、好 惡隨時、不生悔恨、 少
欲知足、乞食得已與人 共同、於食好惡不生增減、不生貪著、於食知 量、趣向於善、修集善根、離諸取著。云何乞 食為益眾生?菩薩乞食,見諸眾生善根鮮少,
受乞食法為利益眾生故。若城邑、聚落,到中 乞食,繫念不捨,威儀具足,若顧視時終不輕 躁,舉動安庠,諸根寂定,諦視目前不過一
尋,於佛、法、僧深生信敬,然後乞食。次第乞食, 心無算擇,剎利、婆羅門、富貴之家一向次第, 食足便止;除惡狗、新生犢母,先破禁戒墮畜
生中;若男、若女、童男、童女諸能擾惱者,皆悉 不往,可譏嫌處亦皆不往。次第 乞 食,不得生 著、不得生瞋。於諸眾生不起憎愛,於好、於惡,
其心正等。少欲知足,隨得多少,還至僧坊安 置衣鉢,至洗足處。若到佛像、塔寺、眾僧所恭 敬供養,乞食之食分作四分:一分與同梵行
者、第二分與窮下乞食之者、第三分與諸鬼 神、第四分自供身食。『我今食者但念修道,不 應於食而起染著,亦不憍逸、貪嗜無厭。作如
是食,為存此身、濟其軀命。』是故,於食趣得安 身,不使羸乏亦不令肥。何以故?若身羸瘦,妨 廢行道;若食厚重,復多睡眠。為行道故,於食
知節,不多、不少。勤修精進,除去懈怠,為滿菩 提覺支;滿菩提覺支故,我見得滅;我見滅故, 能以身肉施於眾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乞食法。
[0231c11]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一 處坐。何等為十?於菩提樹一坐道場降伏魔 官皆悉驚怖、此處不動得出世定、此處不動
得世間慧、此處不動得出世間智、此處不動 得空三昧、此處不動得覺一切法、此處不動 得八正道、此處不動得於真實、此處不動得
於如實、此處不動得一切種智坐。善男子!一 坐者即是法坐;菩薩不動搖故,名為一坐。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一坐法。
[0231c20]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一受食。何等為十? 不貪食,不染著食,以言食足一切不受,蘇油、 黑石蜜、阿摩勒汁、甘蔗汁及諸果汁,時非時
都不飲食,見他飲食而不生惱,常一受食;菩 薩設有患苦,若為命難、善法留難,當爾之時, 不生疑悔作藥想服。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一受食法。
[0231c27]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阿練若處。何等 為十?久習梵行、善解毘尼、諸根具足、具足多 聞、廣博多智、除去我見、譬如 獐
鹿、不肥不 瘦、心常厭惡、樂處閑靜阿練若處。
[0232a01] 「云何久修 梵行?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出家學 道,三業清淨、淨持禁戒,善知諸法、善知威儀
行止之處,來、去、坐、臥盡依法律。
[0232a04] 「於如來法中 上、中、下坐,教戒威儀,能教禪法。
[0232a05] 「如此之法已 自體解,不從他受,知義、知出要、知坐、知出罪, 避諸毀犯,精勤修戒,少有所犯,譏呵、懺悔。
[0232a07] 「隨 所犯處及以不犯悉能了知,若犯重事乃至 中、下,悉能分別受報輕、重、近、遠。
[0232a09] 「諸根具足,依 阿練若處,所依之處不為他惱;常樂乞食,往 返不近、不遠,近清淨水,不污、不濁;多諸林樹,
無恐怖處,花果具足;遠離惡獸,多諸龕窟,往 返不難,寂靜第一。
[0232a13] 「菩薩如此處,晝誦三遍、夜 亦三遍,聲不高下,善守諸根,心不散亂,深信 歡喜,能憶偈句,善取因相,除去睡眠。
[0232a15] 「王、若王 等、若諸王子、婆羅門、剎利及餘人民往至菩 薩阿練若處,比丘唱言:『善來,大王!可坐此處。』
彼若坐時,菩薩共坐;彼若不坐,菩薩不坐。
[0232a18] 「彼 王根若不定,應當讚歎:『大王!善得大利。王之 國界多諸持戒沙門、婆羅門住王界中,不為
惡臣、盜賊之所惱害。』王若利根柔和善順、堪 為法器,當為種種說法;若不樂種種說法,當 為說五欲無常,令知厭惡;若不樂厭惡,當復
為說諸佛有大慈悲、威德、自在之所行處。
[0232a24] 「剎 利、婆羅門、邑主、長者及以國人隨宜為說,如 是多聞堪法器者,即便為說種種之法;聞已 信受,心生悅樂,皆令歡喜。
[0232a27] 「多聞廣博故,無煩 惱起,善修對治;能除我見故,不生怖畏;智辯 具足故,無大眾畏,勇猛無難。具如是事能得
阿練若處,安止而住,繼心厭惡,樂獨靜處。
[0232b01] 「猶 如野鹿常在山林,阿練若比丘不如野鹿恒 懷驚怖。
[0232b03] 「譬如野鹿見人避走,以畏死故;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憒閙處、一切男女悉皆 遠離。何以故?令我心亂,遠離定故。
[0232b05] 「不得厭惡, 修於功德,復樂寂靜,我今不應染近憒亂,令 失定心住阿練若處。
[0232b07]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阿練若處。
[0232b09]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樹下止處。何等為 十?不近聚落依止樹木而住,不近於饒棘刺 處依止而住,不近摩樓陀、蘭草之處依止而
住,不依枯葉處住、不依猨猴處住、不依鳥 樔窟處住、不依惡獸處住、不依盜賊危難處 住,菩薩所依止處無諸恐怖、令心悅樂。善男
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樹下止處。
[0232b16]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露地坐。何等為 十?春秋冬夏不依牆壁住、亦不依樹下住、不 依蘘草 [卄/積]
住、不依山掩處住、不依河岸住、 不作障寒具、不作障風具、不作障遮雨具、 不作遮熱具、不作障露具。菩薩在於露地,而
身有病、形體羸弱,應至僧坊,便作是念:『如來 為遮諸結使故說於頭陀,我今雖在僧坊當 斷除結使、我今雖在僧坊中不生貪著心,我
不為己身、但為僧坊檀越成諸功德故,常作 露地想。』具此十事是名菩薩露地而坐。
[0232b26]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塚間坐。何等為十? 隨所住處多厭惡心、常修死想、噉殘想、血塗 想、青淤想、膖脹想、燒然想、解散想、骨想、塚
間坐者常修慈心生利益想。憐愍眾生,淨持 禁戒,威儀不闕,終不食肉。何以故?不遠塚間 有諸非人及惡鬼神,以食肉故,心皆厭賤,無
喜見者常作惱害。塚間比丘往至僧坊先禮 佛塔,却禮上坐,與諸下坐談論語說,立住而 去,不坐僧祇旃蓐。何以故?為護惜僧物故。
如凡夫、愚人鄙賤塚間,設若有人施於床敷 請命使坐,問言:『為是汝己有?為是僧有?』觀前 人意不生悔心,然後始坐;心生下劣,如旃陀
羅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塚間坐 法。
[0232c11]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常坐不臥。何等為 十?不為苦身故常坐、不為苦心故常坐、不為 止睡故常坐、不為疲極故常坐、為滿足菩提
故常坐、欲使心專一故常坐、欲使向正道故 常坐、欲坐道場為得菩提故常坐、欲利益眾 生故常坐、為斷一切結使故常坐。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薩常坐不臥。
[0232c17] 「善男子!菩薩復 有十法名為隨敷坐。何等為十?不貪著敷故 隨敷而坐、不自安敷亦不使他敷、不作形相
使他敷、敷若草、若枯樹枝葉隨在上坐、若有 蟻子、蚊、蚋、蠅、 [虫*蚤] 、毒蝎之處即時捨去不住 於中、若欲臥時右脇而臥、足足相疊,善斂衣
服不令解散、若睡眠時當繫心明相作必 起意、不著睡眠以為喜樂、右脇臥時若有疲 極終不更轉左脇而臥,為調和四大常不離 善。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為菩薩隨敷而
坐法。
[0232c28]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成就禪。何等為十? 多修不淨觀、多修慈心、多修十二因緣、多修 離過患法、多修於空、多修無相、多修習禪、多
修不悔恨、持戒完具。
[0233a02] 「善男子!云何多修不淨 觀?菩薩獨處閑靜,默然攝意,厭惡現前,正身 端坐,支節完具,深心喜悅,結加趺坐作是思
惟:『如人飲食美味好漿及餘麁澁,是諸美味 及不美味,皆依此身變成不淨,膿、血臭穢,悉 皆可惡。一切眾生貪嗜美味,心恒樂著;我今
當願依佛正法如實之相觀察此身,不可染 著、亦不厭離速求涅槃。』是名菩薩多觀不淨。
[0233a10] 「云何菩薩多修慈心?如上染處端身獨坐,寂 靜思惟:『眾生多有瞋恚,便生惱害、作諸不善。 若有眾生與我等者,云何來世自生怨恨?如
是眾生我當方便斷其瞋恚。』作如是念,深心 思惟,不但口說。
[0233a14] 「云何菩薩多修十二因緣?眾 生多起貪欲、瞋恚,有如是等皆因緣生。假使 餘法一切皆從因緣而起,云何智者見如是
相一剎那頃從因緣法皆悉是空,不應為此 而自毀害?
[0233a18] 「云何菩薩多修離過患法?若自生 過,尋能除斷;見他過患,深入捨心。云何尋自 除患?患者於諸佛不生信敬心,於法、僧所亦
不生信敬心、於戒不生信敬心,於和上、阿闍 梨、時類宿舊、有智者邊上中下坐亦不生信 敬心,自高己身、卑下他人,於五欲所心樂趣
向、背捨涅槃,我見、眾生見、壽者見、人者見,計 有虛空起於斷見、深著有想起於常見,於賢 聖所背捨遠離、親近凡愚,遠離持戒者、親近
破戒者,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誹謗經法、常 生不信,聞諸深義心生驚畏,懈怠懶墮,於修 法所輕而不為,意志下劣無有言辯,應不疑
處返生疑惑、於可疑處而不生疑,為五蓋所 覆,幻惑、諂詭、睡眠所覆,貪著利養、世間名 稱,愛樂種姓、恃於居業,愛著徒眾、遠離正
法,樂俗談話、捨離禪思,見善不欣、聞惡貪樂, 而心不肯親近出家,但念親近年少婦女、童 男、童女,不悕阿練若處,食不知量,不親近
有智師友善人,不知誦習經行時節、亦不知 所應行來往返之處,於微細戒而作輕心,輕 於小惡,視瞻不端,舉動輕躁,恒作左法,言語
麁獷,於好惡色心皆貪著,好憙瞋恚,不修慈 心,於苦眾生不生憐愍、見病苦者亦不厭惡、 聞死不驚,常處熾然不求出要,不觀察身、不
守禁戒,不觀己身可作、不可作,可覺、不覺,可 思、不思,非道為道、道為非道,未得謂得,若少 營福便多封著而心錯亂,於大功德終不修
行,謗毀摩訶衍、誹謗聲聞、誹謗樂大乘者、誹 謗樂小乘者,亦生誹謗譏呵於戒,為戒鬪諍, 為人剛強,言常麁惡而自貢高、無懷慚色,不
知羞厭、躁惡,麁弊言辭不遜,好喜綺語、常行 惡口、多諸妄語、調戲無度。有如是等過,為離 此過患法、離一切調戲,修習空定;多修空故,
處處觀察體性悉空。能觀空智,此亦是空。作 是觀已,繫心無相,觀內外法不得身相亦不 得繫念相。爾時,不見繫心於身,亦不得身相、
亦不得外相、亦不得念外相,去除外相,身相 亦除。除斷內 相 ,心樂善法,修道增廣,次第不 斷。常念定慧,修功德本,正觀諸法如實深義, 是名為慧。
[0233b28] 「善攝亂意,歡喜無悔,是名為定。何 以故?淨持戒故。菩薩能淨持戒,必成就禪,戒 具足禪道,是故持戒具足名為修禪。
[0233c01] 「善男子! 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修禪法。
[0233c03]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持修多羅。何等為 十?為守護法,聞則能持;不為財物飲食故持, 為紹三寶種佛法不斷;不為利養故持,為使
摩訶衍廣流布故持;不為恭敬利養故持,無 救眾生為作救護故持;不為名稱讚歎故持, 為苦惱眾生使得樂故持;為令眾生得慧眼
故持;為求聲聞者令得聲聞道故持;為修摩 訶衍成就摩訶衍故持;為成一切種智故持; 不為求下乘故持。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為 菩薩持修多羅。
[0233c13]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律師。何等為十? 善解毘尼所起因緣、善解毘尼甚深之處、善 解毘尼微細之事、善解毘尼此事得彼事不
得、善解毘尼性重戒、善解毘尼制重戒、善解 毘尼制起因緣、善解聲聞毘尼、善解辟支佛 毘尼、善解菩薩毘尼。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為菩薩善持律師。
[0233c20]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知威儀、善知可 行不可行處、善知行法、善知威儀舉止。何等 為十?善學聲聞戒、善學辟支佛戒,以善學故,
威儀具足;威儀具足故,不可行處終不往彼、 不應往方亦不往彼,非時不行。沙門所行處 行、不可行處不行,是故威儀具足。沙門、婆羅
門所譏呵處亦終不住,以是故,沙門、婆羅門 無譏呵者,亦能教他修行如是威儀禁戒。以 是義故,威儀具足、寂滅威儀、無諂誑威儀。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威儀進止所行具 足。
[0234a02]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除嫉妬。何等為十? 自行布施亦教他人行布施、讚歎布施法、見 他布施心生隨喜、為說法要讚歎彼人、令使
歡喜終不生念但施於我莫施於彼、願一切 眾生皆得施利、所須具足皆得快樂、得世間 利樂、得出世利樂。我今勤為眾生修無上道,
為欲利益故,云何當起嫉妬之心?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薩能除嫉妬。
[0234a10]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能為眾生起平等心。 何等為十?為一切眾生作修福因緣,令一切 眾生心無嫌恨,不使一切眾生起於瞋忿,為
一切眾生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為一切眾生故發一切種智心,為一切眾生 故自滿一切種智心,皆不生二想、所作功德
與一切眾生悉皆共之,緣一切眾生以為境 界。
[0234a17] 「如是思惟時,能速成就菩薩之法,速成就 菩薩法故,能觀生死如火熾然,自乘此法能 出生死,亦使眾生得濟苦海,皆起等心,不生 增減。
[0234a20] 「善男子!譬如長者唯有六子,其心愛著, 於諸子中悉皆平等,為設方便。然諸子等幼 小無智,不能行來、不識善惡。其家火起,是諸
小兒各在異處。善男子!而此長者寧可作心: 『此子應出、彼不應出,此子先出、彼應後出?』」
[0234a24] 除 蓋障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長者 等心於子,無差別故。」
[0234a26] 「善男子!菩薩亦復如是, 於諸眾生心皆如子,愚小無智於生死摩竭 熾然世界,是諸子等各處六道,菩薩隨應成
就,皆悉拔濟,咸令得出置寂滅處。
[0234a29] 「善男 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於一切眾生得平等 心。
[0234b03]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供養佛。何等為 十?以法供養於佛、以救拔濟眾生供養於佛、 以教化眾生令立諸善供養於佛、常與一切
眾生利供養於佛、不捨願行供養於佛、不捨 菩薩所行供養於佛、言行相應供養於佛、心 無疲厭供養於佛、不捨菩提供養於佛、不以
財施供養於佛。何以故?善男子!如來法身不 待財施供養,惟以法施供養為上,以具足供 養利益眾生,令得安樂常獲善利。善男子!若
不能利益眾生,放捨善法、所作疲厭、好憙妄 語、志意下劣、心生疲惓、離菩提心,有如是等 不能為諸眾生而作利益。何以故?菩薩要依
眾生修諸功德,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若無眾生終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無上正覺。為具佛道,以法供養為最第一,
不以財施為真供養。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能善供養。
[0234b20]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摧伏憍慢。何等為 十?菩薩或時出家,作是思惟:『父母、眷屬已捨 出家,猶如被棄壞爛死尸,云何於中當起憍
慢?我今剃除鬚髮、毀形向道、節身知足、著 壞色衣、改先所好、修出家法、捨俗威儀。云何 當起憍慢之心?剃頭持鉢而行乞食,作乞匃
想不應憍慢,當自卑下如旃陀羅子。我今乞 匃由他濟命,云何憍慢而自毀傷?』是故,思惟 摧伏憍慢。『我今受乞食法,為他所賤,人與食
時如似捨棄。』如是思惟,云何憍慢?『我今於一 切眾生,恒如和上、阿闍梨想,應加謙敬。』摧 伏憍慢。『我與諸同學、同梵行者善護威儀,常
念順行,不應到於非律儀處,當使諸同梵行 者見我歡喜。』如此思惟時,摧伏憍慢。『我未曾 得行佛法,今得修行,於瞋恚、惱害眾生中當
念忍辱。』如是思惟時,摧伏憍慢。善男子!具此 十事是名菩薩摧伏憍慢。
◎
寶雲經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6 冊 No. 0658 寶雲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