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ātaśatrukaukṛtyavinodana (Fo Shuo Asheshi Wang Jing) 佛說阿闍世王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阿闍世王經卷上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0389a10] 聞如是:
[0389a10]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萬二 千比丘俱,菩薩八萬四千,一一尊復尊,諸菩 薩摩訶薩,悉得諸總持、悉得無所罣閡欲、
悉得無所從生法,而得如是三昧慧,悉得知 一切人心之所行,如所欲以法教,令各得其 所。諸四天王及天帝釋,釋天及諸天子,龍、閱
叉、揵陀羅、阿須輪、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 人非人悉來會。時文殊師利在山一面異處, 與二十五上人俱。何謂二十五人者?悉是菩
薩,各各有名,名曰:若那師利、那羅達師利、三 波師利、劫波頭師利、波頭師利、劫闍因陀 樓、陀羅尼陀樓、羅陀波尼、羅陀牟訶多、私訶末、
師訶惟迦闍、俱羅加那迦闍、沙訶質兜波沈、 摩遮迦波、栝鎮遮薩、惒波陀波、坻盤拘利 沙竭末、摩訶麑樓耆非、陀遮阿難陀、譬叉
波貿耆、羅耶阿難陀、阿藍惟訶羅、摩抵吒沙、 牟迦抵陀、阿喻達薩惒頞悉,是為二十五上 人名。四兜術天子來到文殊師利所,欲聞法
故,其天子名沙摩陀鳩遬摩羅、無拘遬摩、漫 那羅揵陀沙訶、漚術曇惟訶,是為四天子。復 有異天子少少,來到文殊師利所,欲聽法故。
上人諸天子悉坐,各各說佛智慧甚尊,無有 極不可議、不可度不可量、不可以凡而應僧 那,皆言:「當何作法證方便而至無極智慧,乃 至佛一切智不可議?」
[0389b05] 慧首菩薩言:「於功德無 有厭,於諸功德無所悕望,作是者可至無極 慧。」
[0389b07] 惠施菩薩言:「等心如寂,其心悅懌柔軟, 自隨其教,便持薩芸若心而堅固於僧那僧 涅,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89b09] 具足平等菩薩言:「不 計校劫數,其當來劫無央數不可以為計,是 為僧那。於僧那不自貢高,作是者可至無極 慧。」
[0389b12] 具足行菩薩言:「不自念安,可至無極慧。 所以者何?欲令一切皆安故。作是念者,不求 復悉安一切,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89b14] 蓮華具足 菩薩言:「其不自伏意者,亦不能伏他人意。其 能自伏意者,乃能伏他人意,作是者可至無 極慧。」
[0389b17] 蓮華具行劫菩薩言:「其有隨欲者不可 度欲,不隨欲者是乃度欲。其菩薩者,得利不 得利其心無有異,若苦若樂、若謗若歎、若惡
若善於是無所著。所以者何?亦不憂亦不 喜。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89b21] 制持諸根菩薩言: 「不念他人作功德我可得,作是者不入無極 慧。當念獨而無有伴。所以者何?念於一切故。
諸不辦者我當辦之,須臾精進不以懈怠,欲 教一切。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89b25] 持行如地菩薩 言:「譬若如地,一切草木藥舍宅城郭,無不因 地而住者,地亦無所置。一切仰而得活,亦不
以為煩荷。菩薩者亦當如是持心,當若地亦 不喜怒持心,當令一切各各得其所,亦不念 還復。其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89c01] 寶願菩薩言:「當 持心如尊不自卑,於夢中亦無二心。所以者 何?無羅漢、辟支佛意。其所作者,譬若如寶不
離菩薩,若不失一切人心,於珍寶心無所貪 惜,其從索者皆開導為摩訶衍。所以者何?無 心與心等者,無心慧與是心慧等者,亦無所
增無所減,其心無所貪惜。作是者可至無極 慧。」
[0389c08] 寶印手菩薩言:「視五道生死人譬如墮海, 菩薩若心而愍念之,當以手授之。所以者 何?為無黠者作黠首,其貪者為作無所惜首,
其不持戒者為作戒首,其瞋怒者為作忍 辱首,其懈怠者為作精進首,其亂意者為作 一心首,其無慧者為作智慧首,其無功德者
為作功德首,以功德首印三法寶。何謂三?令 一切具足佛智慧教化而造作,自解其身珍 寶功德,念一切諸法譬如空,是故為法寶之
首,是為三。其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89c17] 師子意菩 薩言:「其身作是僧那者,無所恐懼亦不畏,亦 不却亦不解衣,毛不復起。所以者何?於生死
無有惡故。亦不作於泥洹,等住於苦樂不作 二心。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89c21] 師子步過無懼菩 薩言:「其弱劣者不能逮此,是者大士之所作。 所以者何?以捨眾惡、以不諛諂、以應質朴,則
不貢高、無瞋恚之心,所作不從非法。所以者 何?用忠政故則無婬嫉,以無惡心其愚癡 若冥,以無此者其身口意以平等,所語如語
不失其意,甚尊所作欲成。所以者何?用至 誠故俱以法自娛樂。以如法者不貪惜壽 命。所以者何?不貪軀命、不捨一切故。所施與
無所貪惜,欲令人得其所故。所入者正則非 邪道。其貧者為作珍寶藏,其有病者則為作 醫,其恐懼者則為作護,其劣者則為作道地,
其入邪者則為作政導,其無智者則為作智, 一切諸順何所恨起意。大士以度脫此中忍, 所受法本如住。作是者乃至無極慧。」
[0390a06] 紫磨金 色菩薩言:「所念譬如空。所以者何?無所不遍。 以大哀無所不覆,其心常喜面頰而悅,諸 所欲樂者其心不在其中,所施與譬如天無
所不蔽,其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亦復如 是。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90a11] 發意即轉法輪菩薩 言:「其有新發意者,不當令魔得其便,不失諸 佛天神意,作心住者以應法輪轉。所以者何?
用發好心故。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所生。其 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90a15] 諸語自然普無不入菩薩 言:「當持心無所不入。所以者何?諸法自然其 本悉空,一切所語皆空,譬若虛空無所不入。
菩薩者當復如是,其心無所不入,有所作如 語,其智無所不曉。其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90a19] 樂 不動菩薩言:「諸所有音無有音,諸所有聲而 不可得,以知是者亦不以喜、亦不以憂、亦不 懈怠。所以者何?譬若泰山而得風亦無所動。
諸好音惡音,菩薩心亦不以喜歡、亦不以 憂慼。所以者何?無所著。無所著謂佛語。若異 道語俱空無所有,視諸欲有所作者皆有盡,
以知盡而不貢高。作是法者疾成至佛。」
[0390a26] 海 意菩薩言:「其心當如海所受,慧而無極。譬如 海,受於眾流合為一味。菩薩以諸所有合為 一法。所以者何?用微妙故。不與十二因緣有
所變,念法身亦不增亦不減,為一切作功德。 所作功德欲令一切皆得,是為不可盡功德。 當護不著不斷,以意力制身,諸所有所作
皆等無有異。作是故發意慧者,具足可至無 極慧。」
[0390b05] 大光明菩薩言:「當持心,其智慧、其光明 如佛,非俗人之所作,其意習光明無所不照。 所以者何?欲令世間知以為法,則其意習施
與光明無所不照,習戒光明無所不照,忍辱、 精進、一心、智慧悉習,其光明無所不照。作是 者可至無極慧。」
[0390b10] 焰明菩薩言:「以功德慧心為 眼,清淨所視色無有惡,聲、香、味、細滑、法亦復 如是,以淨於六事。何謂六?眼、耳、鼻、口、身、意。
諸所可者不那中作樂,用心淨故。所視人欲 令悉入佛法,其不正者以法率化,所有好物 人來索之無所愛惜,既與不從後悔。作是者 可至無極慧。」
[0390b16] 可意王菩薩言:「其有罵詈撾捶 者亦不瞋恚,但念其法。以何念法?何所罵者? 何所瞋者?其撾捶亦爾。以內空無所得,於外
空無所疑,身於身無所見,亦不見於他人。 所以者何?其索手脚者歡喜與之,其欲取頭 者其心倍悅,若索城及珍寶,其有索者無所
貪惜,其求妻子即持施與無有異心。若諷誦 起是經得一章歡喜,不樂為金輪王歡樂,為 一切人說法而不作釋,願樂造一人發心為
菩薩,不作梵天願樂見佛,不貪三千大千剎 土之珍寶。作是者常無懈怠,如是歡喜可至 無極慧。」
[0390b27] 所視無底菩薩言:「視一切諸所有,不 念是我所。悉清淨剎土,不念有與無。見諸佛 不想色求。所以者何?用法身故。視一切人心,
不求一切人之所有。所以者何?其德眼逮得 清淨,便有道眼神足備具。以得慧眼便知所 有無所可貪,便得佛眼,十八法悉具。以得法
眼者具足十種力,其作如僧那僧涅者便至 無極慧。」
[0390c05] 作無底行菩薩言:「一切所作如薩芸 若所作。何以故?無所住故,以無所住但念諸 法。菩薩作是者不以諸順,何為墮?亦不以
罪墮,亦不以魔事墮。所以者何?不捨法故、 不犯非法以故致是,以度罪所作魔事。以應 是者可至無極慧。」
[0390c10] 說息愛意菩薩言:「一切所 有者亦不從人受,以所作便唵嗒諸魔。以 自知者無所有亦無所復作,以知無所復作
便制五陰,以知五陰者無有魔事,以度魔界 者所作中道無所覆蔽,已度無所覆蔽菩薩 摩訶薩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90c15] 所起即悔菩薩 言:「諸所作非法意而悔之,所作如法其心無 異。所以者何?常當專心作善,其身有所作,不
欲令人不可。若口若意所作,不欲令人有不 可。其有愁憂者,以法寬大令不愁憂。作是者 是為菩薩摩訶薩,可至無極慧。」
[0390c20] 得一切願菩 薩言:「其有如淨戒者所願必得,以如淨戒者 不復犯俗,不犯俗者以應三十七品根林如
薩芸若。其以如淨戒者不犯三十七品。是為 菩薩摩訶薩所作以至無極慧。」
[0390c24] 普等華天子 言:「譬若樹有華,其見莫不歡喜,所作功德 一切莫不蒙者。譬若忉利天上拘耆樹,而有
華熾盛,諸天莫不愛樂。菩薩以法為一切作 眼,譬若華,若天上摩尼之寶而無瑕穢。菩薩 清淨其心如是,其作是者可至無極慧。」
[0391a01] 光明華天子言:「譬若如日出,眾冥索盡,所有 諸色悉見。菩薩以智慧無所不照,其諸愚癡 冥盡索為開闢。所以者何?終不而當明故。其
在冥者,見明便得道徑。菩薩以住道徑者, 其忘失道徑者指示道路。以如是者可至無 極慧。」
[0391a06] 天香華天子言:「譬如漫陀羅華,其香 聞縱廣上下四維各四十里。菩薩以所聞淨 戒、三昧、持智慧以為香,三千大千無不聞者。
是香愈無央數人病,其以所聞淨戒、三昧、智 慧。菩薩以住是者便至無極慧。」
[0391a10] 信法行得天 子言:「當住法當所作者,以如菩薩法者常不 復懈怠,無所復懈無復念,便當得十事:習
六波羅蜜,以四等心、五句、四事,總三脫忍辱 利令人發意,其身不離,以漚和拘舍羅教, 悉持諸法要,所信無有異,是為十事。其作是 者可至無極慧。」
[0391a16] 文殊師利謂諸上人及諸天 子:「菩薩住無所住。何謂住無所住?於三界不 以三界作習,不習者是為內,亦不求習者是
為外。雖外不墮弟子無所習,復不墮辟支 佛地。習謂生死,所學習謂無所知。習者是 為名,所學習是為色。習者是因緣,所學習謂
有所見。習者謂愛,所學習謂有所根。習者 謂我,所學習謂非我。習者貪,所學習所施 與無有異。習者謂犯戒,所學習謂不於戒自
貢高。習者謂瞋怒,所學習忍辱而不貢高。習 者無精進,所學習精進而不自貢高。習者謂 亂意,所學習為一心而不自貢高。習者謂無
知,所學習智慧不貢高。習者謂無功德,所 學習謂作功德而不貢高。習者謂俗法,所學 習謂道法不自貢高。習者謂無脫,所學習謂
得脫而具足不貢高。習者謂有罪,所學習無 有罪亦不貢高。習者謂有餘,所學習無有餘 盡亦不貢高。菩薩習無所習,一切護亦不著
亦不斷,作是者便至無極慧。諸法一切無所 得。所以者何?無所入亦無所不入故。是一切 智便至一切智,無所得者一切智。得一切智不
可以色計,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爾。不從法數 亦不從非法數,亦不一切智施與為數。所以 者何?施與者亦不離一切智。戒、忍辱、精進、一
心、智慧亦不為數。何以故?一切智從智慧。一 切智者無所不入,亦不過去當來,亦不入現 在。所以者何?以過三世故。一切智者不以眼
而視之,耳鼻舌身意亦爾。所以者何?以過 諸界故。若男子女人欲求一切智者,當如一 切智住。當云何住?於諸法一切無所住,是為
一切智住。不自念法是我所,作是者為一切 智。一切人法佛法等,如是無有異,是為一切 智。其求欲得一切智者,會從四大得。所以者
何?為身不作身計。所以者何?不以作因緣故。 其有功德法無有功德法,其所有是為我所者 皆非我所,我者無所生,無所生者無有計,其
計者是為不生,其示若見者是皆無有生,以 知無生無所生慧,作是等者是為薩芸若。」
[0391b24] 文 殊師利說是事時,二千天子悉得無所從生法 忍,萬二千人悉發無上平等道意。
[0391b26] 樂不動菩 薩謂文殊師利:「共到佛所問菩薩當云何住。」 應時文殊師利化作如來在眾會中而坐,其 形狀被服如釋迦文佛。文殊師利謂波坻槃
拘利菩薩言:「屬之所問,今佛在是,可問菩薩 住。」波坻槃拘利菩薩不知是為化佛,前長跪 問:「怛薩阿竭!菩薩當云何有所住?」化佛言:
「如我所作,菩薩當如是住。」復問:「云何如佛?」 其佛言:「亦不從施與,亦不從戒、忍辱、精進、一 心、智慧,亦不從欲,亦不從色、亦不從無色,亦
不從身行、亦不從口行、亦不從意行,諸所行 無所著故。」其佛問波坻槃拘利:「化者而有所 從行不?」則答言:「無所從行。」其佛言:「如化無
所從行,菩薩當作是行。」
[0391c10] 波坻槃拘利菩薩復 問文殊師利:「是佛當無化佛乎?」文殊師利答 言:「若自知諸法如化不?」則答言:「諸法實如化。」
文殊師利言:「以知諸法化,何為復問如來化?」 文殊師利言:「仁者謂以諸佛悉化?」則復問文 殊師利言:「佛者從何所化?」文殊師利言:「所
作本清淨,何以故而有化?」文殊師利言:「故 佛無有吾、無有我、無有人、無有壽、無有命, 亦不依佛住,亦不依凡人住。」
[0391c18] 波坻盤拘利菩 薩復問化佛:「本何所學自致得佛?」其佛言:「無 所學是菩薩學。何以故?亦不自念我欲求是
亦不求是,亦不憂亦不喜,亦不緣亦不所化, 亦無所見亦無處所,亦無有想亦無有字,亦 無有色,一切無所希望是菩薩學。作是學者
以為等學,作是學者無所著、無所縛,作是學 者無有欲、無有怒、無有癡,作是學者無所愛、 無所憎,其學是者不自念我作是學,是為學
作是學。作是學者不墮惡道。」其佛言:「若有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成至佛者,當 作如我學。」復問:「何所是佛學?」其佛言:「亦不
作罪亦不墮罪亦不所與,亦無所持亦無所 不持,亦不持戒亦無有戒,亦不忍辱亦不惡 意,亦不精進亦無懈怠,亦不禪亦不亂意,亦
不智慧亦無所知,亦無所學亦不有所學, 亦不所成亦無有所成,亦不菩薩亦不佛法, 亦不自念有身亦不念他人有身。其所見者
無有想,亦不法想亦不無法想不想無想。」其 佛言:「曉了是者,菩薩當作是學。所以者何? 諸法一切如幻是為相。諸法一切皆合。所以
者何?雖無央數事念之皆空,無所有合則為 空。諸法不可見。所以者何?諸法等而無差特。 諸法悉默。所以者何?不語不言。是故無有處
所。何以故?諸法無所生。其信是者,亦不念 所行,亦不念得脫,亦不菩薩自貢高。」其佛 言:「若聞是學者,不恐不怖不畏,是故名為菩
薩。譬若空不畏火、不畏風、不畏雨、不畏煙、不 畏雲,亦不畏雷亦不畏電。所以者何?是空法 故。菩薩者當如是,一切無所畏懼。菩薩心以
如空者乃伏眾魔,便能為佛,能為一切作護。」 其化佛說是語竟便不復現。
[0392a20] 波坻槃拘利菩 薩問文殊師利:「今怛薩阿竭所湊?」則答言: 「所從來處而所湊,所湊處從是來。」波坻槃
拘利謂文殊師利:「其化者無所從來無所從 去,何謂從來?」文殊師利答言:「譬若如化,來 無道徑、去無道徑。諸法亦爾,無所從來、無所
從去。」波坻槃拘利復問:「何所是諸法之處?」則 答言:「自然住是之處。」復問:「一切何所處是其 處?」「如所作是其處。」復問:「諸法無所作無有罪。」
文殊師利言:「如是者諸法無所作無有罪。其 法去亦無有作者、無有作罪者,諸所有悉 入法身。」則復問文殊師利:「無有作、無有罪,何
以言人隨其所作?」文殊師利言:「審如所問,人 亦無所作亦無有罪。所以者何?是人之法法 身故,亦無有作亦無有罪,如所作如所得,
是三者等。」波坻槃拘利菩薩復問:「是三事等 乎?」文殊師利言:「怛薩阿竭等,故三事適等。」 復問:「怛薩阿竭者,無作、無罪、無得,是三事何
緣與等?」文殊師利言:「怛薩阿竭無作、無罪、無 得。其作、其罪、其得,如所為以故等。其罪以過 了不見罪,已過當來亦不離怛薩阿竭故說。」
[0392b12] 是時如在釋迦文佛所,尊者舍利弗、阿難及 諸尊比丘,悉承佛威神,皆聞文殊師利所說。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上人之所作,以法無所
不感動,不離法身,其有智者聞是莫不發意。」 佛言:「審如所語。菩薩者學無所學,所語平等 無有異,如所種得其實。其菩薩者所學者慧,
如是所說如慧。」佛語舍利弗:「汝若所學自致 是慧。」
[0392b19] 頂中光明菩薩白佛:「何所聲聞所學?何 所菩薩所學?」佛言:「有限有著故為弟子學,無 有限無有礙是為菩薩學。如聲聞者其學小
其智少;菩薩者學廣大,其所知無有極,所說 無所罣礙。」
[0392b23] 光智菩薩白佛:「唯怛薩阿竭作感 應,令文殊師利眾會悉來到是。所以者何?其 在是會皆令得無所亡失。所以者何?文殊師
利所說甚深微妙。其欲聞者,隨其所欲各令 得所。」佛即感動,文殊師利應時與二十五上 人及諸天子俱到佛所,前作禮而住。
[0392b28] 光智菩 薩問文殊師利:「佛在是間,而若何緣得在異 處而說法?」文殊師利言:「所以不在是間者,佛
甚尊不可當,或所語可怛薩阿竭意、或不可 意,故在一面。」其菩薩復問:「說何所法而可怛 薩阿竭者?」文殊師利答言:「佛自知之。」復言:「雖
爾會說其意。」文殊師利則言:「如我所知少當 說。」則言:「何言是?」文殊師利言:「如所說,所說法 而不異。如怛薩阿竭,如本際而不可說,如
法住如法說。為怛薩阿竭意,無所止、無所斷, 亦不緣亦無所緣,亦無所增亦無所減,作 是說而不失怛薩阿竭意,亦於身無所失,亦
不令他人有所失,亦不亡法,亦不亡生死,亦 不亡泥洹,作是說者亦不失怛薩阿竭意。」
[0392c12] 佛 言:「善哉善哉!如文殊師利所說,以可怛薩阿 竭意。所以者何。亦不過亦不減。適在中無所 想。所以者何?文殊師利俗三昧說事如故,
不見諸法有所增者、有所減者。如文殊師利 所說,不失怛薩阿竭意。」說是語時,八百天 子皆得無所從生法忍。
[0392c18] 爾時眾會中復有二 百天子,皆前以發菩薩意而未堅固,皆欲墮 落,各各有念:「佛法無有極,難得至佛。我等不
在菩薩學中,不如取羅漢辟支佛而般泥洹。」 佛悉知是人可成為菩薩而中欲意轉,佛便 化作一迦羅越,持百味飯滿鉢齎到佛所,前
而作禮,以鉢上佛:「惟加哀受之。」佛即受鉢。 文殊師利便從坐起,叉手白佛:「雖食,當念 故恩。」舍利弗心念:「佛本從何等,而文殊師
利言當念故恩乎?」則問佛:「文殊師利本有何 功德而置怛薩阿竭。」佛言:「且忍,今為汝決狐 疑。」即以鉢捨地,其鉢便下沒過諸佛剎,直下
過七十二恒邊沙等剎土,剎土名曰漚呵沙 (漚呵沙者天竺語,漢言名曰明開闢) ,其佛號荼毘羅耶 (漢曰光明王) ,
今現在。其鉢在彼佛剎住止空中,亦無持者。 鉢所過諸佛剎,其佛侍者皆問佛:「是鉢從何 所來?」諸佛言:「上方有剎名曰沙呵,佛號字釋
迦文,鉢從彼來。所以者何?救護墮落菩薩意 故,以變化感動。」
[0393a07] 佛語舍利弗:「行求鉢來。」舍 利弗即承佛威神,自以慧力入萬三昧,過萬 佛剎亦不見亦不得。從三昧還白佛:「求之不
見不得。」佛言:「且捨。」佛復謂大目揵連:「行求索 鉢。」則承佛威神,自蒙神足力入八千三昧,過 八千佛剎,無所見無所得。則從三昧還白佛:
「求之不見不能得。」佛語須菩提:「行求鉢來。」則 入萬二千三昧,過萬二千佛剎亦不見亦不 得。即從三昧還白佛:「求之不見不能得。」則五
百尊比丘,各各以神足行求索鉢,亦不能見 亦不能得。
[0393a17] 須菩提從座起白彌勒菩薩:「仁者 高才一生補處,現當來佛。吾等行求鉢不能 得,惟行求之。」彌勒則答言:「如若所說實一生
補處,今者不及文殊師利所作三昧及其名 字。聽我所言。我作佛時,如恒邊沙等悉為文 殊師利,復不能知我行步舉足下足之事;如
今者實不逮及。不如報文殊師利而行求之。」 則須菩提白佛:「唯怛薩阿竭!當令文殊師利 而行求鉢。」佛即謂文殊師利:「行求鉢來。」文殊
師利即默聲,以受教即自思念,而不起坐、不 離佛、不捨眾會,於是便能致鉢。即時三昧為 無所不遍入,即於眾會以手指地,其手而下
行,所過佛剎悉為諸佛接其足,下方莫不聞 其聲道:「釋迦文佛致問。」其臂者一一毛放 億百 千光明,一一明者有億百千蓮華,一一蓮華
上者皆有菩薩,其菩薩者皆各各歎釋迦文 佛。是所過剎土皆為六反震動,其剎土皆嚴 莊幢幡而起,所過處悉皆見文殊師利以右
手悉接諸佛足,皆言釋迦文佛之所致問。過 七十二恒邊沙等剎,到明開闢剎土,乃至荼 毘羅耶佛所,前作禮,為釋迦文佛致問。其臂
上毛一一毛有億百千光明億百千蓮華,一 一蓮華上各有坐菩薩,悉歎釋迦文佛功德。 其菩薩光明、彼佛光明如不相錯,各各自
見光明王佛邊有侍者。而尊菩薩名曰光尊, 自問其佛:「是誰手臂姝好乃爾?其毛光明,蓮 華菩薩之所歌歎彼佛功德。」其佛言:「上方過
七十二恒邊沙等剎土,名曰沙呵,其佛號字 釋迦文佛,今現在前。有菩薩名文殊師利,不 可思議僧涅,其智無所不度,以續在彼佛前,
坐用鉢故而投手乃到是間。」其菩薩悉作是 念,皆白其佛:「譬如渴人欲得飲,願欲得見釋 迦文佛、文殊師利及其剎土。」其佛即以兩眉
中央相而放光明,徹照過七十二恒邊沙剎, 乃至沙呵剎悉為開闢,其有人見其光明者 皆得安隱。其身譬如遮迦越羅,其有凡比丘 者得須陀洹。其過三道上者,皆有
八 惟務禪, 應時得羅漢。其菩薩身得是光明者,皆逮得 日明三昧。荼毘羅耶佛剎諸菩薩,從彼間悉 見是間及諸聲聞諸菩薩。以見是間剎土則
而淚出,便言:「若瑠璃清淨及其摩尼墮其污 泥,誠可惜之。所以者何?沙呵剎土諸菩薩, 誠可惜之,而生彼間。」荼毘羅耶佛謂波羇頭
菩薩:「汝不曉是,勿得說之。所以者何?我剎土 千劫行禪,不如彼佛剎人行慈從日出至食, 其所功德過倍是間。彼之菩薩雖有宿命,行 法如彈指頃者其罪盡索。」
[0393c05] 是間菩薩悉問佛: 「是光明從何所來?今身皆安隱。」佛則言:「下 方過七十二恒邊沙等佛剎土,名漚呵沙。何
佛者?號字荼毘羅耶,放兩眉中央相光明。」菩 薩悉白佛:「願聞欲見漚呵沙剎土及怛薩阿 竭荼毘羅耶。」應時釋迦文放足下光明,照下
方過七十二恒邊沙等剎,漚呵沙剎土及荼毘 羅耶佛盡為開闢。彼剎菩薩見其光明入 其身,悉得摩仳低三昧具足 (三昧者天竺語,漢解之名須彌光明) 。
是間菩薩盡見彼佛及剎,譬如在地住者,莫 不見日月星宿。下方見是間,亦如是間見下 方荼毘羅耶漚呵沙剎土。
[0393c16] 文殊師利以右手 取其鉢,與無央數拘利那術百千菩薩俱而 來上。所過諸剎土,其蓮華一一毛光明稍稍
而盡,其鉢便在手中。是間文殊師利則從坐 起,為佛作禮,以鉢授佛,佛則受之。其菩薩 從下上者悉作禮,各各自以佛名謝釋迦文
佛。怛薩阿竭即時各令就坐。悉皆受教,各各 而坐。
[0393c23] 佛謂舍利弗:「向之所問,用文殊師利 所問故,今為汝說之。已過去無央數不可 計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字勇莫能勝,其剎
名無常。爾時諸聲聞八萬四千人,菩薩萬二 千人俱悉會,其佛為三道家如說法。」佛言: 「時怛薩阿竭勇莫能勝,於五惡世而作佛。有
比丘名慧王,明於經法,持鉢入惟致國中而 行分衛,得百味飯若干種食。爾時有尊者子 名離垢王,為乳母所抱持,在城門外而住。其
兒遙見明經比丘,欲從抱下,得下便取之求 其食,比丘即以蜜餅授與之。其兒則食之,知 味甘美,隨比丘而行,不顧念乳母,便隨至勇
莫能勝佛所,則為佛作禮而坐一面。若那羅 耶比丘以所持鉢得食而與是兒,令上其佛, 兒則受之以上怛薩阿竭。其佛受食,鉢則為
滿,其兒所持鉢食續如故。復以是食遍八萬 四千比丘及菩薩萬二千人,各各悉飽滿,其 兒所持食續復如故。佛以威神令兒歡喜,并
蒙本之功德即為盡信,便前而住,即歎其佛, 所持鉢食而奉上。以應時滿,其所持者亦不 缺減,遍比丘及諸菩薩其食續在,乃知佛尊
亦不盡索而復增益。其供養佛者,功德可重 而增。」
[0394a16] 佛語舍利弗:「是兒以一鉢食,乃至七日 其食不減,滿則如故。其佛阿波羅耆陀陀 教導其兒,自歸佛及法、比丘僧,授與五戒,教
令悔過,勸助功德。乃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心。其兒父母求索子無所不遍,乃至怛薩阿 竭所,前為佛作禮而住。其子見父母,前為作
禮而譽言:『我今入菩薩法,用一切故願復發 意。所以者何?難值佛故。』語其父母:『視佛相 及其種好,其慧無所不遍,其道以度。願欲我
身令得作沙門。所以者何?難與怛薩阿竭會 故。』父母即言:『善哉善哉!隨子之所欲歡樂。子 之所求,悉如子之願。吾等亦復發心,當從汝
為法,則今悉放其舍宅,亦復効汝而為沙門。』」
[0394a29] 佛語舍利弗:「是兒之所言,父母及五百人悉 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悉於阿波羅耆陀 陀佛所皆作沙門。」佛語舍利弗:「汝之所疑
者,即若那羅耶比丘者文殊師利是,其時 兒尊者子惟摩羅和耶者則是我身。文殊師 利以食與我,作其功德而令發心,是則本之
初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恩師。」佛語舍 利弗:「汝欲知其今佛十種力、四事無所畏,其 智慧不可議,悉文殊師利之所發動。所以者 何?心則是根本。」
[0394b09] 佛復語舍利弗:「如我身等不 可數阿僧祇剎土諸佛,悉為文殊師利之所 發動,號悉字釋迦文佛。如是佛數,復有號為
提式沸佛,復有號式佛,復有號提和竭佛, 復有號惟衛佛。」佛語舍利弗:「悉說是諸佛 字,從劫至劫未有竟時,皆悉文殊師利之所
發動,今現在悉轉法輪中,有般泥洹者,中有 行菩薩道者,中有在兜術天上者,中有在母 腹者,中有生者,中有捨家求佛者,中有坐
佛樹下者,中有成佛者,猶不可盡。」佛謂舍利 弗:「文殊師利者,是菩薩之父母,是則為迦羅 蜜。屬所問者,何緣而置怛薩阿竭?而我之所
得,悉蒙文殊師利恩,以為是恩故。其二百天 子即時自念:『諸法學者乃可有所成,吾等尚 可。所以者何?今是釋迦文佛,為文殊師利所
發意自致成佛,我等何為懈怠?』用是念故其 心則堅,悉得盡信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文 殊師利以手變化而得鉢,無所不感動,是謂
本之學習。從是剎土乃到下方,過不可數人, 皆悉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十方今現在 諸佛,皆以珍寶華蓋用供養法故,悉覆三千
大千之剎土,從其華蓋盡聞其音,如釋迦文 佛之所言,皆文殊師利之所感動。」
[0394c03] 佛語舍利弗:「若男子女人欲疾般泥洹者,當 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所以者何?有人畏 生死而不能發心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欲求聲聞作阿羅漢早取般泥洹。其作是言 者,我續見在於生死中。有菩薩而精進者,已 成至佛。所以者何?以過去無央數不可計阿
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字一切度,壽一萬歲,有 百億弟子。有尊比丘名莫能勝,其智慧甚巍 巍。後有尊比丘名得大願,其神足甚亦巍巍。
爾時怛薩阿竭整衣服持鉢,與比丘俱入常 名聞國分衛。其尊比丘智慧備足者在佛之 右,其神足比丘在佛之左,有尊比丘名悔智,
隨佛後而侍之。八千菩薩而在前導,中有如 釋者,中有如天子被服者,中有如天者,中有 如四天王者,皆悉令人治道,用怛薩阿竭故。」
佛語舍利弗:「時佛以入彼城道徑而過於市。 有三尊者子,各各尚小,莊嚴被服甚姝好,而 共坐戲。是一兒遙見佛且來,及諸比丘菩薩
光明甚巍巍。其小兒謂二兒,以手遙指示之, 乃見怛薩阿竭來,光明與相隨者不甚好乃 爾。其二兒則言:『以見之。』是一兒便言:『此者
一切之中極尊而無與等者,吾等當供養。 所以者何?其福無量。』其二兒則答言:『亦無華 香,當何以供之?』其一兒則脫著身白珠著手
中,便報謂二兒:『是猶可以供佛智者。見怛 薩阿竭,不當作貪。』則其二兒効解取著頭 上白珠著其手中,即各歎言,行至佛所,譬若
度水。所以者何?以其心淨而等住故。是一兒 復問二兒:『持是功德以何求索?』其一兒言:『願 如佛右面尊比丘。』其一兒言:『願如左面神足
比丘。』是二兒各各有是願已,復共問一兒:『若 願何等?』即報言:『我欲如佛,其光明無輩,如 師子獨步,常有眾而隨我。』是兒作是說時,虛
空中八千天子皆言:『善哉善哉!如若之所言, 天上天下一切蒙若恩。』是三兒相將來至佛 前。其怛薩阿竭呼侍者沙竭:『汝乃見是三兒
而持白珠來者不?其中央行小兒,悅心精進 來行,舉其一足時,却其罪百劫。如下一足,後 事事當更百遮迦越羅。如是數,當復更釋亦
如是,其梵天亦等如是,其一舉足之功德中 百見佛。』語適竟,是三兒已到,前為怛薩阿竭 作禮,各各以其白珠散佛上。其二兒發聲聞
意者,所散珠各在佛上肩昇;其一兒發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心者,而散白珠在佛頭上,而 在虛空化為珠華交露之帳,正等而四方,中
有床,怛薩阿竭而坐之。其佛則時笑。沙竭勃 問佛:『怛薩阿竭所笑,會當有意。願聞其說。』佛 言:『見二兒發聲聞意者不?所以者何?皆畏生
死之懼故,是以不發菩薩心。所以者何?欲疾 般泥洹故。』其侍者問:『其一兒當云何?』佛復謂 言:『是中央兒以後自致成佛,是二兒乃為作
聲聞,其一者智慧甚當尊,一者神足亦復爾。』」
[0395a26] 釋迦文佛問舍利弗:「汝乃知是中央兒不?」舍 利弗言:「不及。」佛言:「則我身是。乃知右面之兒
不?」舍利弗言:「不及。」「爾時之兒,則舍利弗是。 其左面之兒,則大目揵連是。」佛謂舍利弗: 「汝等本畏生死故不發菩薩心,而欲疾般泥
洹。觀其一兒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者,今 我自致成佛。如汝等不離吾法,而作聲聞乃 得解脫。」佛復謂舍利弗:「其欲疾般泥洹者,
當發意求佛如我。向之所說其疾者,無過薩 芸若。所以者何?無所罣礙故、用持尊故、用 無盡故、用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故、莫能有
及等故、持有好故、以過諸聲聞辟支佛故。其 欲作者,便得薩芸若意,亦復如是。」
[0395b09] 說摩訶衍 品時,萬人悉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其一 一尊比丘,舍利弗、摩訶目揵連、阿難、舍比、摩 訶迦葉、 蠡
越難頭、耶和致難離、分耨頭陀、 須菩提等,悉以頭面著佛足,皆譽言:「若男子 女人欲求道者,當發尊意。所以者何?如佛百
千以法為吾等說,不能復發作菩薩心,皆而 有悔為羅漢故,不如本作五逆惡,其罪猶有 解脫,可發心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今者
以無所益。所以者何?惟燒佛種故。其器者 以不堪菩薩心。所以者何?譬若死人無益於 生者。今吾等以得脫,無益於天上天下。有兩
足若四足者,皆依地而得活。其有發心為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心者,諸天及人皆蒙其恩。」
[0395b23] 爾時阿闍世王乘四馬車與群臣俱出,而到 佛所,前為作禮而住,白佛言:「一切人從何因 緣而作罪?」佛語阿闍世:「以住吾我人者便作
罪,貪身故而有身用,是故不離其中。」阿闍世 王復問:「助貪愛者根為在何所?」佛言:「無黠是。」 則復問:「誰是無黠根?」佛言:「所作與念異,是故
根。」復問:「何所與念異者?」佛言:「其本異所作謂 是。」復問:「本異者何謂是?」佛言:「如幻所化無 所有是故異。」復問:「誰化者?」佛言:「無有造者是
故化。」復問:「無所生無所有,當云何計?」佛言: 「用無有生無所有,故不可計。」復問:「所疑從何 因緣起?」佛言:「無所據故。」「何謂無所據?」佛言:
「如所說聞之則疑,是謂不據。」復問:「何所是道? 何所為信?」佛言:「脫於婬怒癡是為道。何所是 信?」佛言:「不得諸法根本,其心不異,是故為 信。」
[0395c09] 阿闍世王即言:「善哉善哉!如怛薩阿竭所 說。一切人所以不信者何?自作故。今我用惡 人之言,勅令臣下自殺其父,用貪利國故、用
貪財寶故、用貪利宰民故、用貪利尊貴故。今 我使臣下而害其父,貪身狐疑不能自解,若 飲若食在戲樂、若在正殿聽省國事、若在中
宮五樂之欲、若獨與眾俱,晝夜而不忘,飲 食則不能消,亦無其臥,顏色亦無和悅。時其 心常怖 懅 ,知不離於泥犁。」則復陳言:「若盲者
承佛所得眼目,若為水所溺者依佛而得脫, 其有苦痛者佛而令得安,其有恐懅者佛而 為作護,其有貧窮者佛能為作珍寶,其有失
道徑者能示於道路。佛以加大哀不以為勤 劇,等心於一切堅固而作厚,常忍於苦樂不 捨於一切人。今我身而怖懅,惟佛當加護,
令危者而得安。身無有能救者,唯願而得濟, 無所歸者唯願受其歸命。譬若無眼目唯得 而視瞻,如人之欲躄惟令而得往。今當入
阿鼻乃至大泥犁,願令得不入。惟怛薩阿竭 今當為我解說吾之狐疑,令心而得開至死無 餘疑,令重罪而得微輕。」
[0395c29] 佛念阿闍世王,其所 說甚深而微妙,是病莫能療之者,獨佛文殊 師利而有感應。舍利弗承佛威神,謂阿闍世:
「欲決狐疑者明旦作食,請文殊師利等,令到 其宮受之者,其若之官屬皆當得其福,并羅 閱國諸民皆因是功德可而為本。」阿闍世王
則白文殊師利:「惟加大恩,明旦屈德就宮而 食。」則文殊師利答言:「以足可為供養已。」文殊 師利復言:「佛法非以衣食故。」阿闍世即白:「當
何以施之?」則答言:「若深入微妙,其事審諦無 所污亦無所著,亦無所疑無所難、無所畏無 所一懼,如是者以為得哀。」文殊師利復語阿
闍世:「念諸法,亦不念有亦不念無,是者以為 得哀。不當念過去意,亦不當念當來意,亦不 當念現在意,作是者以得加哀。汝不當念一
切之所可見者,亦不誠作是者,以得加哀。」
[0396a15] 阿 闍世王復白文殊師利:「如所言,悉法之所載 無有異,惟以身故當加哀受其請。」文殊師利
復言:「且止。其道者非以是故若飲若食。若王 不念有吾有我壽命人,以念是者以得加哀。 若心無所持亦無所緣,亦不四大亦不五陰,
亦不六衰亦不持三界,亦不於功德亦不念 無有功德,亦不於俗亦不於道,亦不於罪亦 不於無罪,亦不於餘亦不於無餘,亦不於脫
亦不於無脫,亦不於生死亦不於泥洹,作如 是者以得加哀。」
[0396a25] 阿闍世王復白文殊師利:「聞 如是法倍復踊躍,以是故欲請之,令我緣 是而得安隱。」文殊師利答言:「汝希望有所
緣欲得安隱,是以不緣則無安隱。所以者 何?因其法無所緣無有安,不念是亦不貢 高,一切無所念,是故緣是故安。於是中無
惡意,後復無災變者。後有災變者是則不安, 從本至竟無有異是乃為安。」
[0396b03] 阿闍世復問:「說 何所法而無異可得安?」文殊師利言:「若空無 作者,無有能作者,無有想、無有願、無有作,
亦無有作者。其有念我有所作無所作,是故 為異。亦不求無所緣,身口意是為作。所以者 何?無生死想。是故諸法若有所緣,當知悉 無所緣。」
[0396b09] 阿闍世復問:「何謂生死無生死?」則言: 不念過去以盡。亦不念當來未至。亦不念今 「現在而無常,於諸法不念有所增有所減,作
者是生死則無生死。」阿闍世復問:「未脫者當 云何與道合?」文殊師利言:「汝知日明與冥合 不?」阿闍世言:「不合。所以者何?日出眾冥晦
滅。」文殊師利言:「王寧知冥所去處乎?」答 言:「不見可處,而在何所處?」文殊師利言:「所 謂道智來時,譬若日出不可知眾冥所在,如
是時亦不知未脫所在。」文殊師利復言:「道與 未脫等、未脫與道等。何以故?俱空故,未脫與 道等故。諸法平等,其知是者未脫則為作道。
何以故?求不脫不知處,是故曰道。其求不脫 處而不可見,是則道。」阿闍世復問:「云何不脫 而為道?」文殊師利言:「於不脫是為道,不作
是者為道。」阿闍世復問:「其道者當云何學?」則 答言:「如學諸法。」阿闍世復問:「以學諸法寧有 處所不?」文殊師利言:「作是學道不可至。」阿闍
世復問:「其學者當至泥洹不?」文殊師利言:「乃 有法從泥洹來,言我從泥洹來?」阿闍世即言: 「亦無往者,亦無來者。」文殊師利謂阿闍世:「其
學道知無處所,是故道。」阿闍世復問:「當何所 住道而學作是?」則答言:「無所住是為學道。」阿 闍世復問:「其學道者不作淨戒、三昧、智慧住?」
即答言:「其道 者 不緣戒、不求三昧、不貢高於 智慧住。」文殊師利謂阿闍世:「乃可緣戒、求三 昧、貢高於智慧,作如是則有住處不?」阿闍世
言:「無。」文殊師利言:「故當如道無所住。」阿闍 世復問:「若男子女人當云何自前於道?」文殊 師利言:「其欲學道者,不見法有常無常,不見
法有脫無有脫,亦不見法安若苦者,亦不見 法是我若一切人,亦不見法在生死至泥洹 者,作是學道者為以前。」
[0396c12] 阿闍世王即言:「善哉 善哉!如文殊師利菩薩之所言。惟願受其請。 所以者何?用狐疑故。熟自思念,如諸法無吾
無我、無壽無命,而我有狐疑。」文殊師利言:「如 無者不可令有,以無者亦不脫亦無所脫, 其說我者而有脫者,以無有脫者亦不脫亦
無所脫。所以者何?諸法悉脫故。」
[0396c18] 佛謂文殊 師利:「受阿 闍 世王請,用無央數人故。」文殊師 利則言:「惟受怛薩阿竭教。所以者何?不違教
故。」阿闍世則踊躍歡喜,便從座起,為佛諸比 丘及文殊師利作禮而去。
[0396c22] 阿闍世行,且問舍 利弗:「文殊師利等輩者幾人?」舍利弗言:「五百 人悉令於宮食。」便從道歸於城。即勅大宮
令作百味之食。即日治其殿上,施其幢幡帷 帳華蓋,以華布其地,悉持名香而熏之。設五 百高床,皆布名珠琬 [王*延] 其色若干,合宮之內
悉皆治嚴,以華香遍之。勅令城郭諸街市 里皆而掃除,以華香從之,道邊者皆施帷帳 幢幡而起除之,其里之門皆施雙結華,令諸 人民明旦皆當道迎供養。
[0397a02] 文殊師利即初夜, 文殊自念:「我與少少俱出至請,亦無他感動, 乃可到他方剎土請諸菩薩,往到彼所令就
請,復悉聽其所說法。」作是念時,應時如伸臂 之頃便從是不現,到東方過八萬二千佛剎, 其剎名常名聞,其佛號字惟淨首,今現在,有
眾菩薩無異道,其剎土常轉阿惟越致法輪。 其土諸樹悉皆眾寶,其葉花實無央數色,風 一起時吹其諸樹,但聞佛音、但聞法音及阿
惟越致僧音。用是常聞三寶聲,故其剎土名 曰沙陀惟瞿吒。文殊師利已在彼所,為佛作 禮,白其怛薩阿竭:「願用我故,盡令菩薩到沙
呵剎土,至阿闍世所而就食。」佛則謂之:「其欲 行者便可往。」
佛說阿闍世王經卷上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26 佛說阿闍世王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