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arinirvāṇasūtra (Mahayana Mahaparinirvana sutra) 大般涅槃經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四相品之餘
[0630b24]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諸佛世尊有祕密藏。』是義不然。何以故?諸佛世尊唯有密語,無有密藏。譬如幻主機關木人,人雖覩見屈伸俯仰,莫知其內而使之然。佛法不爾,咸令眾生悉得知見。云何當言諸佛世尊有祕密藏?」
[0630b29]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來實無祕密之藏。何以故?如秋滿月處空顯露,清淨無翳,人皆覩見。如來之言亦復如是,開發顯露,清淨無翳。愚人不解,謂之祕藏;智者了達,則不名藏。
[0630c05] 「善男子!譬如有人多積金銀至無量億,其心慳悋,不肯惠施拯濟貧窮,如是積聚乃名祕藏。如來不爾,於無邊劫積聚無量妙法珍寶,心無慳悋,常以惠施一切眾生。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0630c09]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根不具,或無一目、一手、一足。以羞恥故,不令人見。人不見故,名為祕藏。如來不爾,所有正法具足無缺,令人覩見。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0630c13] 「善男子!譬如貧人多負人財,怖畏債主,隱不欲現,故名為藏。如來不爾,不負一切眾生世法,雖負眾生出世之法而亦不藏。何以故?恒於眾生生一子想,而為演說無上法故。
[0630c17] 「善男子!譬如長者,多有財寶,唯有一子,心甚愛重,情無捨離,所有珍寶悉用示之。如來亦爾,視諸眾生同於一子。
[0630c20] 「善男子!如世間人,以男女根醜陋鄙惡,以衣覆蔽,故名為藏。如來不爾,永斷此根;以無根故,無所覆藏。
[0630c22] 「善男子!如婆羅門所有語論,終不欲令剎利、毘舍、首陀等聞。何以故?以此論中有過惡故。如來正法則不如是,初、中、後善。是故,不得名為祕藏。
[0630c26] 「善男子!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心常憶念,憐愛無已。將詣師所欲令受學,懼不速成,尋便將還。以愛念故,晝夜慇懃教其半字,而不教誨毘伽羅論。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善男子!假使長者教半字已,是兒即時能得了知毘伽羅論不?」
[0631a02] 「不也。世尊!」
[0631a03] 「如是長者於是子所有祕藏不?」
[0631a03] 「不也。世尊!何以故?以子年幼故不為說,不以祕悋而不現示。所以者何?若有嫉妬、祕悋之心乃名為藏。如來不爾,云何當言如來祕藏?」
[0631a07]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若有瞋心、嫉妬、慳悋,乃名為藏。如來無有瞋心、嫉妬,云何名藏?』善男子!彼大長者,謂如來也。言一子者,謂一切眾生。如來等視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教一子者,謂聲聞弟子。半字者,謂九部經。毘伽羅論者,所謂方等大乘經典。以諸聲聞無有慧力,是故如來為說半字九部經典,而不為說毘伽羅論方等大乘。
[0631a15] 「善男子!如彼長者子既長大,堪任讀學,若不為說毘伽羅論,可名為藏。若諸聲聞有堪任力能受大乘毘伽羅論,如來祕惜不為說者,可言如來有祕密藏。如來不爾,是故,如來無有祕藏。如彼長者教半字已,次為演說毘伽羅論。我亦如是,為諸弟子說於半字九部經已,次為演說毘伽羅論,所謂如來常存不變。
[0631a23] 「復次,善男子!譬如夏月興大雲雷,降注大雨,令諸農夫下種子者多獲菓實,不下種者無所收獲。無所獲者,非龍王咎,而此龍王亦無所藏。我亦如是,降大法雨《大涅槃經》,若諸眾生種善子者得慧芽菓,無善子者則無所獲。無所獲者,非如來咎,然佛如來實無所藏。」
[0631a29] 迦葉復言:「我今定知如來世尊無所祕藏。如佛所說:『毘伽羅論謂佛如來常存不變。』是義不然。何以故?佛昔說偈:
「『諸佛與緣覺、 聲聞弟子眾,
猶捨無常身, 何況諸凡夫?』
[0631b06] 「今者乃說常存無變。是義云何?」
[0631b06] 佛言:「善男子!我為一切聲聞弟子教半字故而說是偈。
[0631b08] 「又,善男子!波斯匿王其母命終,悲號戀慕,不能自勝。來至我所,我即問言:『大王!何故悲苦懊惱乃至於此?』王言:『世尊!國大夫人某日命終,假使有能令我母命還如本者,我當捨國、象、馬、七珍及以身命,悉以報之。』我復語言:『大王!且莫愁惱、憂悲、啼哭。一切眾生壽命盡者名之為死。諸佛、緣覺、聲聞弟子尚捨此身,況復凡夫?』善男子!我為波斯匿王教半字故而說是偈。我今為諸聲聞弟子說毘伽羅論,謂如來常存,無有變易。若有人言:『如來無常。』云何是人舌不墮落?」
[0631b19] 迦葉復言:「如佛所說:
「『無所積聚, 於食知足, 如鳥飛空,
跡不可尋。』
[0631b22] 「是義云何?世尊!於此眾中誰得名為無所積聚?誰復得名於食知足?誰行於空,跡不可尋?而此去者為至何方?」
[0631b24] 佛言:「迦葉!夫積聚者,名曰財寶。善男子!積聚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有為積聚者即聲聞行,無為積聚者即如來行。善男子!僧亦二種:有為、無為。有為僧者,名曰聲聞。聲聞僧者,無有積聚,所謂奴婢、非法之物、庫藏穀、米、鹽、豉、胡麻、大小諸豆。若有說言:『如來聽畜奴婢、僕使如是之物。』舌則卷縮。我諸所有聲聞弟子名無積聚,亦得名為於食知足。若有貪食,名不知足;不貪食者,是名知足。跡難尋者,則近無上菩提之道,我說是人雖去無至。」
[0631c05] 迦葉復言:「若有為僧尚無積聚,況無為僧?」
[0631c06] 「無為僧者即是如來,如來云何當有積聚?夫積聚者,名為藏匿。是故,如來凡有所說無所匿惜,云何名藏?跡不可尋者,所謂涅槃。涅槃之中無有日、月、星辰諸宿、寒、熱、風、雨、生、老、病、死、二十五有,離諸憂苦及諸煩惱。如是涅槃如來住處,常、不變易。以是因緣,如來至是娑羅樹間,於大涅槃而般涅槃。」
[0631c13] 佛告迦葉:「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如有人壽命無量,名大丈夫。是人若能安住正法,名人中勝。如我所說八大人覺,為一人有、為多人有,若一人具八則為最勝。所言涅槃者,無諸瘡疣。
[0631c18] 「善男子!譬如有人為毒箭所射,多受苦痛。值遇良醫,為拔毒箭,塗以妙藥,令其離痛,得受安樂。是醫即便遊於城邑及諸聚落,隨有患苦瘡疣之處即往其所為療眾苦。善男子!如來亦爾,成等正覺,為大醫王。見閻浮提苦惱眾生,無量劫中被婬、怒、癡煩惱毒箭,受大苦切,為如是等說大乘經甘露法藥。療治此已,復至他方有諸煩惱毒箭之處示現作佛,為其療治。是故,名曰大般涅槃。大般涅槃者,名解脫處,隨有調伏眾生之處,如來於中而作示現。以是真實甚深義故,名大涅槃。」
[0631c29]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間醫師悉能療治一切眾生瘡疣病不?」
[0632a02] 「善男子!世間瘡疣凡有二種:一者、可治,二、不可治。凡可治者,醫則能治;不可治者則不能治。」
[0632a04] 迦葉復言:「如佛言者,如來則為於閻浮提治眾生已。若言治已,是諸眾生其中云何復有未能得涅槃者?若未悉得,云何如來說言治竟,欲至他方?」
[0632a07] 「善男子!閻浮提內眾生有二:一者、有信,二者、無信。有信之人則名可治。何以故?定得涅槃,無瘡疣故。是故,我說治閻浮提諸眾生已。無信之人名一闡提。一闡提者,名不可治。除一闡提,餘悉治已,是故涅槃,名無瘡疣。」
[0632a13] 「世尊!何等名涅槃?」
[0632a13] 「善男子!夫涅槃者,名為解脫。」
[0632a14] 迦葉復言:「所言解脫,為是色耶?為非色乎?」
[0632a15]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言非色者,即是聲聞、緣覺解脫;言是色者,即是諸佛如來解脫。善男子!是故,解脫亦色、非色。如來為諸聲聞弟子說為非色。」
[0632a18] 「世尊!聲聞、緣覺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0632a19] 「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我亦說為非色。若人難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云何得住去、來、進、止?』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解脫亦爾,亦色非色,說為非色;亦想非想,說為非想。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0632a26]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哀愍,重垂廣說大般涅槃行解脫義。」
[0632a27]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繫縛。若真解脫,離諸繫縛,則無有生亦無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是故,解脫名曰不生。
[0632b02] 「迦葉!譬如醍醐,其性清淨;如來亦爾,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淨。所以示現有父母者,為欲化度諸眾生故。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解脫,無二、無別。
[0632b06] 「譬如春月下諸種子,得煖潤氣尋便出生;真解脫者則不如是。又,解脫者名曰虛無。虛無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無,非作、所作。凡是作者,如城郭、樓觀;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0632b11] 「又,解脫者即無為法。譬如陶師,作已還破;解脫不爾,真解脫者,不生、不滅。是故,解脫即是如來。如來亦爾,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非有為法。以是義故,名曰如來。
[0632b14] 「入大涅槃,不老、不死,有何等義?老者,名為遷變,髮白面皺;死者,身壞命終。如是等法解脫中無,以無是事故名解脫。如來亦無髮白面皺有為之法,是故,如來無有老也。無有老故,則無有死。又,解脫者名曰無病。所謂病者,四百四病及餘外來侵損身者。是處無故,故名解脫。無病疾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無病,是故,法身亦無有病。如是,無病即是如來。死者,名曰身壞命終。是處無死,即是甘露。是甘露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成就如是功德,云何當言如來無常?若言無常,無有是處。是金剛身云何無常?是故,如來不名命終。如來清淨無有垢穢,如來之身非胎所污。如分陀利,本性清淨;如來解脫亦復如是。如是解脫即是如來,是故,如來清淨無垢。
[0632c01] 「又,解脫者,諸漏瘡疣永無遺餘;如來亦爾,無有一切諸漏瘡疣。
[0632c03] 「又,解脫者無有鬪諍。譬如飢人,見他飲食生貪奪想;解脫不爾。
[0632c04] 「又,解脫者名曰安靜。凡夫人言:『夫安靜者,謂摩醯首羅。』如是之言即是虛妄。真安靜者畢竟解脫,畢竟解脫即是如來。
[0632c07] 「又,解脫者名曰安隱。如多賊處不名安隱,清夷之處乃名安隱。是解脫中無有怖畏,故名安隱。是故,安隱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0632c11] 「又,解脫者無有等侶。有等侶者,如諸國王有隣國等;真解脫者則不如是。無等侶者,謂轉輪聖王,無能與等;解脫亦爾,無有等侶。無等侶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轉法輪王。是故,如來無有等侶,有等侶者無有是處。
[0632c16] 「又,解脫者名無憂愁。有憂愁者,譬如國王畏難強隣而生憂愁。夫解脫者則無是事。譬如壞怨則無憂慮;解脫亦爾,是無憂畏。無憂畏者即是如來。
[0632c19] 「又,解脫者名無憂喜。譬如女人,唯有一子從役遠行。卒得凶問,聞之愁苦,後復聞活便生歡喜。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憂喜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2c23] 「又,解脫者無有塵垢。譬如春月,日沒之後風起塵霧。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塵霧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2c26] 「譬如聖王髻中明珠無有垢穢;夫解脫性亦復如是,無有垢穢。無垢穢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2c28] 「如真金性,不雜沙石乃名真寶,有人得之生於財想。夫解脫性亦復如是,如彼真寶。彼真寶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a02] 「譬如瓦瓶,破而聲[斯/瓦];金剛寶瓶則不如是。夫解脫者亦無[斯/瓦]破。金剛寶瓶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身不可壞。
[0633a05] 「其聲[斯/瓦]者,如蓖麻子置盛熱中爆裂出聲。夫解脫者無如是事。如彼金剛真寶之瓶無[斯/瓦]破聲,假使無量百千人眾悉共射之,無能壞者。無[斯/瓦]破聲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a09] 「如貧窮人負他物故,為他所繫,枷鎖、杖罰、受諸苦毒。夫解脫中無如是事,無有負債。
[0633a12] 「猶如長者,多有財寶無量億數,勢力自在,不負他物。夫解脫者亦復如是,多有無量法財珍寶,勢力自在,無有所負。無所負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a15] 「又,解脫者名無逼切。如春涉熱、夏日食甜、冬日觸冷;真解脫中無有如是不適意事。無逼切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a18] 「又,無逼切者,譬如有人飽食魚肉而復飲乳,是人則為近死不久。真解脫中無如是事。是人若得甘露良藥,所患得除;真解脫者亦復如是。甘露良藥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a22] 「云何逼切、不逼切耶?譬如凡夫,我慢、自高,而作是念:『一切物中誰能害我?』即便捉持蛇、虎、毒蟲。當知是人不盡壽命則便橫死。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0633a26] 「不逼切者,如轉輪王所有神珠能伏蛣、蜣九十六種諸毒蟲等。若有聞是神珠香者,諸毒消滅。真解脫者亦復如是,皆悉遠離二十五有。毒消滅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b01] 「又,不逼切者譬如虛空;解脫亦爾。彼虛空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b03] 「又,逼切者,如近乾草燃諸燈火,近則熾燃;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0633b04] 「又,不逼切者,譬如日月不逼眾生;解脫亦爾,於諸眾生無有逼切。無有逼切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b07] 「又,解脫者名無動法。猶如怨親,真解脫中無如是事。
[0633b08] 「又,不動者如轉輪王,更無聖王以為親友,若更有親則無是處;解脫亦爾,更無有親,若有親者亦無是處。彼王無親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0633b12] 「又,無動者,譬如素衣易受染色;解脫不爾。又,無動者如婆師花,欲令有臭及青色者無有是處;解脫亦爾,欲令有臭及諸色者亦無是處。是故,解脫即是如來。
[0633b16] 「又,解脫者名為希有。譬如水中生於蓮花非為希有,火中生者是乃希有,有人見之便生歡喜。真解脫者亦復如是,其有見者心生歡喜。彼希有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其如來者即是法身。
[0633b20] 「又,希有者,譬如嬰兒,其齒未生,漸漸長大然後乃生。解脫不爾,無生、不生。
[0633b22] 「又,解脫者名曰虛寂,無有不定。不定者,如一闡提究竟不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若於佛正法中心得淨信,爾時即便滅一闡提;若復得作優婆塞者,是亦得能滅一闡提。犯重禁者滅此罪已則得成佛,是故,若言畢定不移、不成佛道,無有是處。真解脫中都無如是滅盡之事。
[0633b29] 「又,虛寂者墮於法界。如法界性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02] 「又,一闡提若盡滅者則不得稱一闡提也。何等名為一闡提耶?一闡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緣一切善法,乃至不生一念之善。真解脫中都無是事。無是事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06] 「又,解脫者名不可量。譬如穀聚,其量可知;真解脫者則不如是。
[0633c08] 「譬如大海不可度量;解脫亦爾,不可度量。不可量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10] 「又,解脫者名無量法。如一眾生多有業報;解脫亦爾,有無量報。無量報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12] 「又,解脫者名為廣大。譬如大海無與等者;解脫亦爾,無能與等。無與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15] 「又,解脫者名曰最上。譬如虛空最高無比;解脫亦爾,最高無比。高無比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17] 「又,解脫者名無能過。譬如師子所住之處,一切百獸無能過者;解脫亦爾,無有能過。無能過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20] 「又,解脫者名為無上。譬如北方,諸方中上;解脫亦爾,為無有上。無有上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22] 「又,解脫者名無上上。譬如北方之於東方為無上上;解脫亦爾,無有上上。無上上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25] 「又,解脫者名曰恒法。譬如人天身壞命終是名曰恒,非不恒也;解脫亦爾,非是不恒。非不恒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3c28] 「又,解脫者名曰堅實。如佉陀羅栴檀沈水,其性堅實;解脫亦爾,其性堅實。性堅實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02] 「又,解脫者名曰不虛。譬如竹葦,其體空踈;解脫不爾。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0634a04] 「又,解脫者名不可污。譬如牆壁未被塗治,蚊虻在上止住遊戲。若以塗治、彩畫、彫飾,蟲聞彩香即便不住。如是不住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07] 「又,解脫者名曰無邊。譬如聚落皆有邊表;解脫不爾。譬如虛空無有邊際;解脫亦爾,無有邊際。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4a10] 「又,解脫者名不可見。譬如空中鳥跡難見。如是難見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12] 「又,解脫者名曰甚深。何以故?聲聞、緣覺所不能入。不能入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14] 「又,甚深者,諸佛、菩薩之所恭敬。譬如孝子供養父母,功德甚深。功德甚深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16] 「又,解脫者名不可見。譬如有人不自見頂;解脫亦爾,聲聞、緣覺所不能見。不能見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19] 「又,解脫者名無舍宅。譬如虛空,無有舍宅;解脫亦爾。言舍宅者,喻二十五有。無有舍宅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22] 「又,解脫者名不可取。如阿摩勒果,人可取持;解脫不爾,不可取持。不可取持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24] 「又,解脫者名不可執。譬如幻物不可執持;解脫亦爾,不可執持。不可執持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a27] 「又,解脫者無有身體。譬如有人體生瘡癩及諸癰疽,顛狂乾枯;真解脫中無如是病。無如是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01] 「又,解脫者名為一味。如乳一味;解脫亦爾,唯有一味。如是一味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03] 「又,解脫者名曰清淨。如水無泥,澄渟清淨;解脫亦爾,澄渟清淨。澄渟清淨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06] 「又,解脫者名曰一味。如空中雨,一味清淨。一味清淨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07] 「又,解脫者名曰除却。譬如滿月,無諸雲翳;解脫亦爾,無諸雲翳。無諸雲翳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10] 「又,解脫者名曰寂靜。譬如有人熱病除愈,身得寂靜;解脫亦爾,身得寂靜。身得寂靜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13] 「又,解脫者即是平等。譬如野田,毒蛇、鼠、狼俱有殺心;解脫不爾,無有殺心。無殺心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15] 「又,平等者,譬如父母等心於子;解脫亦爾,其心平等。心平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17] 「又,解脫者名無異處。譬如有人唯居上妙清淨屋宅,更無異處;解脫亦爾,無有異處。無異處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20] 「又,解脫者名曰知足。譬如飢人值遇甘饌,食之無厭。解脫不爾,如食乳糜,更無所須。更無所須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23] 「又,解脫者名曰斷絕。如人被縛,斷縛得脫;解脫亦爾,斷絕一切疑心結縛。如是斷疑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26] 「又,解脫者名到彼岸。譬如大河,有此、彼岸;解脫不爾,雖無此岸而有彼岸。有彼岸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b29] 「又,解脫者名曰默然。譬如大海,其水汎涱,多諸音聲;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4c02] 「又,解脫者名曰美妙。譬如眾藥雜呵梨勒,其味則苦;解脫不爾,味如甘露。味如甘露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c05] 「又,解脫者除諸煩惱。譬如良醫,和合諸藥,善療眾病;解脫亦爾,能除煩惱。除煩惱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c07] 「又,解脫者名曰無迮。譬如小舍不容多人;解脫不爾,多所容受。多所容受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c10] 「又,解脫者名滅諸愛,不雜婬欲。譬如女人多諸愛欲;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如是,無有貪欲、瞋恚、愚癡、憍慢等結。
[0634c13] 「又,解脫者名曰無愛。愛有二種:一、餓鬼愛,二者、法愛。真解脫者,離餓鬼愛,憐愍眾生,故有法愛。如是法愛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c16] 「又,解脫者離我、我所。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0634c17] 「又,解脫者即是滅盡,離諸有貪。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0634c19] 「又,解脫者即是救護,能救一切諸怖畏者。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0634c21] 「又,解脫者即是歸處。若有歸依如是解脫,不求餘依。譬如有人依恃於王,不求餘依。雖復依王則有動轉,依解脫者無有動轉。無動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0634c25] 「又,解脫者名曰屋宅。譬如有人行於曠野則有險難;解脫不爾,無有險難。無險難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4c28] 「又,解脫者是無所畏。如師子王於諸百獸不生怖畏;解脫亦爾,於諸魔眾不生怖畏。無怖畏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a02] 「又,解脫者無有迮狹。譬如隘路,乃至不受二人並行;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a04] 「又有不迮,譬如有人畏虎墮井;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a06] 「又有不迮,如大海中捨壞小船得堅牢船,乘之渡海,至安隱處,心得快樂;解脫亦爾,心得快樂。得快樂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a09] 「又,解脫者拔諸因緣。譬如因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真解脫中都無是因。無是因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a12] 「又,解脫者能伏憍慢。譬如大王慢於小王;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法也。
[0635a14] 「又,解脫者伏諸放逸。謂放逸者多有貪欲;真解脫中無有是名。無是名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a16] 「又,解脫者能除無明。如上妙酥,除諸滓穢乃名醍醐;解脫亦爾,除無明滓,生於真明。如是真明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a19] 「又,解脫者名為寂靜純一無二。如空野象獨一無侶;解脫亦爾,獨一無二。獨一無二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a22] 「又,解脫者名為堅實。如竹葦、蓖麻,莖幹空虛而子堅實;除佛如來,其餘人天皆不堅實。真解脫者遠離一切諸有漏等,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a25] 「又,解脫者名能覺了增益於我。真解脫者亦復如是,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a27] 「又,解脫者名捨諸有。譬如有人食已而吐;解脫亦爾,捨於諸有。捨諸有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a29] 「又,解脫者名曰決定。如婆師花香七葉中無;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b02] 「又,解脫者名曰水大。譬如水大於諸大勝,能潤一切草木種子;解脫亦爾,能潤一切有生之類。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b05] 「又,解脫者名曰為入。如有門戶則通入路;金性之處,金則可得。解脫亦爾,如彼門戶,修無我者則得入中。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b08] 「又,解脫者名曰為善。譬如弟子隨逐於師,善奉教勅得名為善;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b10] 「又,解脫者名出世法,於一切法最為出過。如眾味中酥乳最勝;解脫亦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b12] 「又,解脫者名曰不動。譬如門閫,風不能動;真解脫者亦復如是。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b14] 「又,解脫者名無濤波。如彼大海,其水濤波;解脫不爾。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5b16] 「又,解脫者譬如宮殿;解脫亦爾。當知解脫即是如來。
[0635b17] 「又,解脫者名曰所用。如閻浮檀金多有所任,無有能說是金過惡;解脫亦爾,無有過惡。無有過惡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b20] 「又,解脫者捨嬰兒行。譬如大人捨小兒行;解脫亦爾,除捨五陰。除捨五陰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b23] 「又,解脫者名曰究竟。如被繫者從繫得解,洗浴清淨,然後還家;解脫亦爾,畢竟清淨。畢竟清淨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b26] 「又,解脫者名無作樂。無作樂者,以吐貪欲、瞋恚、癡故。譬如有人誤飲毒藥,為除毒故即服吐藥。既得吐已,毒即除愈,身得安樂。解脫亦爾,吐諸煩惱結縛之毒,身得安樂,名無作樂。無作樂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c02] 「又,解脫者名斷四種毒蛇煩惱。斷煩惱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c03] 「又,解脫者名離諸有,滅一切苦,得一切樂,永斷貪欲、瞋恚、愚癡,拔斷一切煩惱根本。拔根本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c06] 「又,解脫者名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斷塞諸道,所謂若我、無我、非我、非無我,唯斷取著、不斷我見,我見者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c10] 「又,解脫者名不空空。空空者名無所有。無所有者,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計解脫,而是尼犍實無解脫,故名空空。真解脫者則不如是,故不空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c15] 「又,解脫者名空不空。如水、酒、乳酪、酥蜜等瓶,雖無水、酒、酪、酥蜜時猶故得名為水等瓶,而是瓶等不可說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則不得有色、香、味、觸;若言不空,而復無有水、酒等實。解脫亦爾,不可說色及以非色、不可說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則不得有常、樂、我、淨;若言不空,誰受是常、樂、我、淨者?以是義故,不可說空及以不空。空者,謂無二十五有及諸煩惱、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為行;如瓶無酪則名為空。不空者,謂真實善色,常、樂、我、淨,不動、不變;猶如彼瓶色、香、味、觸,故名不空。是故,解脫喻如彼瓶。彼瓶遇緣則有破壞;解脫不爾,不可破壞。不可破壞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5c29] 「又,解脫者名曰離愛。譬如有人愛心悕望釋提桓因、大梵天王、自在天王;解脫不爾,若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無愛、無疑。無愛、無疑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若言解脫有愛、疑者,無有是處。
[0636a04] 「又,解脫者斷諸有貪、斷一切相、一切繫縛、一切煩惱、一切生死、一切因緣、一切果報。如是解脫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
[0636a07] 「一切眾生怖畏生死、諸煩惱故,故受三歸。譬如群鹿怖畏獵師,既得免離,若得一跳則喻一歸;如是,三跳則喻三歸,以三跳故,得受安樂。眾生亦爾,怖畏四魔惡獵師故,受三歸依;三歸依故則得安樂;受安樂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6a13] 「如來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無盡;無盡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決定;決定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636a15]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涅槃、佛性、決定、如來是一義者,云何說言有三歸依?」
[0636a17] 佛告迦葉:「善男子!一切眾生怖畏生死,故求三歸。以三歸故,則知佛性決定涅槃。善男子!有法名一義異、有法名義俱異。名一義異者,佛常、法常、比丘僧常,涅槃、虛空皆亦是常,是名名一義異。名義俱異者,佛名為覺、法名不覺、僧名和合、涅槃名解脫、虛空名非善、亦名無礙,是為名義俱異。
[0636a24] 「善男子!三歸依者亦復如是,名義俱異,云何為一?是故,我告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莫供養我,當供養僧;若供養僧,則得具足供養三歸。』摩訶波闍波提即答我言:『眾僧之中無佛、無法,云何說言供養眾僧則得具足供養三歸?』我復告言:『汝隨我語則供養佛,為解脫故即供養法,眾僧受者則供養僧。』善男子!是故,三歸不得為一。
[0636b03] 「善男子!如來或時說一為三、說三為一,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0636b05] 迦葉復言:「如佛所說畢竟安樂名涅槃者,是義云何?夫涅槃者,捨身、捨智。若捨身、智,誰當受樂?」
[0636b07]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食已心悶,出外欲吐。既得吐已而復迴還。同伴問之:『汝今所患竟為差不而復來還?』答言:『已差,身得安樂。』如來亦爾,畢竟遠離二十五有,永得涅槃安樂之處,不可動轉,無有盡滅,斷一切受,名無受樂。如是無受名為常樂。若言如來有受樂者,無有是處。是故,畢竟樂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0636b16] 迦葉復言:「不生、不滅,是解脫耶?」
[0636b16] 「如是如是,善男子!不生、不滅即是解脫,如是解脫即是如來。」
[0636b18] 迦葉復言:「若不生、滅是解脫者,虛空之性亦無生、滅,應是如來。如如來性即是解脫。」
[0636b21] 佛告迦葉:「善男子!是事不然。」
[0636b21] 「世尊!何故不然?」
[0636b22] 「善男子!如迦蘭伽及命命鳥,其聲清妙,寧可同於烏鵲音不?」
[0636b23] 「不也。世尊!烏鵲之聲比命命等,百千萬倍不可為比。」迦葉復言:「迦蘭伽等其聲微妙,身亦不同。如來云何比之烏鵲?無異芥子比須彌山。佛與虛空亦復如是,迦蘭伽聲可喻佛聲,不可以喻烏鵲之音。」
[0636b28]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解甚深難解。如來有時以因緣故,引彼虛空以喻解脫,如是解脫即是如來。真解脫者,一切人天無能為譬,而此虛空實非其喻。為化眾生故,以虛空非喻為喻。當知解脫即是如來,如來之性即是解脫。解脫、如來,無二、無別。
[0636c05] 「善男子!非喻者,如無比之物不可引喻,有因緣故可得引喻。如經中說:『面貌端正,如月盛滿。』『白象鮮潔,猶如雪山。』滿月不得即同於面、雪山不得即是白象。善男子!不可以喻喻真解脫,為化眾生故作喻耳;以諸譬喻知諸法性皆亦如是。」
[0636c12] 迦葉復言:「云何如來作二種說?」
[0636c12]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執持刀劍,以瞋恚心欲害如來。如來和悅,無恚恨色。是人當得壞如來身,成逆罪不?」
[0636c15]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身界不可壞故。所以者何?以無身聚,唯有法性。法性之性理不可壞,是人云何能壞佛身?直以惡心,故成無間。以是因緣,引諸譬喻得知實法。」
[0636c19]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我所欲說,汝今已說。又,善男子!譬如惡人欲害其母。住於野田,在穀[卄/積]下,母為送食。其人見已,尋生害心,便前磨刀。母時知已,逃入[卄/積]中。其人持刀遶[卄/積]邊斫。斫已歡喜,生已害想。其母尋出,還至家中。於意云何?是人成就無間罪不?」
[0636c25] 「世尊!不可定說。何以故?若說有罪,母身應壞。身若不壞,云何言有?若說無罪,生已殺想,心懷歡喜,云何言無?是人雖不具足逆罪,而亦是逆。以是因緣,引諸譬喻得知實法。」
[0636c29]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以是因緣,我說種種方便譬喻,以譬解脫。雖以無量阿僧祇喻,而實不可以喻為比;或有因緣亦可喻說、或有因緣不可引譬。是故,解脫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趣涅槃者,涅槃如來亦有如是無量功德。以如是等無量功德成就滿故,名大涅槃。」
[0637a07]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如來至處為無有盡。處若無盡,當知壽命亦應無盡。」
[0637a09]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護持正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斷煩惱諸結縛者,當作如是護持正法。」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75 大般涅槃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蕭鎮國大德輸入,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